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任脈

(奇經八脈之一)

鎖定
任脈最早記載於《黃帝內經》,為人體經脈之一,屬於奇經八脈,有”陰脈之海“之稱。任脈起於胞中,止於下頜,共有關元氣海等24腧穴。此經主要有調節陰經氣血、調節月經的作用,主要治療經脈循行部位的相關病症。
中文名
任脈
別    名
陰脈之海
起    穴
會陰
止    穴
承漿穴

任脈經脈起源

據《靈樞·五音五味》記載:“衝脈、任脈皆起於胞中”。胞中,也是《難經·六十六難》所説的“臍下腎間動氣”所在,一般稱為“丹田”,指督、任、衝脈之氣均發源於此。 [1] 

任脈經脈循環

任脈現代通譯

任脈起於小腹內胞宮,下出會陰毛部,經陰阜,沿腹部正中線向上經過關元等穴,到達咽喉部(天突穴),再上行到達下唇內,環繞口唇,交會於督脈齦交穴,再分別通過鼻翼兩旁,上至眼眶下(承泣穴),交於足陽明經 [2] 

任脈古文釋義

  • 古文
任脈最早記載於《黃帝內經》素問篇,據《素問·骨空論》記載:任脈者,起於中極之下,以上毛際,循腹裏,上關元,至咽喉,上頤,循面,入目。
  • 釋義
中極之下:中極穴名,在腹正中線臍下4寸。
關元:穴名,在腹正中線臍下3寸。
③頤:指下頜部,即承漿穴 [3] 

任脈功能主治

任脈生理功能

  1. 總任一身之陰經調節陰經氣血,為“陰脈之海”:任脈循行於腹部正中,腹為陰,説明任脈對一身陰經脈氣具有總攬、總任的作用。另外,足三陰經在小腹與任脈相交,手三陰經足三陰經與任脈相通,因此任脈對陰經氣血有調節作用,故有“總任諸陰”之説。
  2. 調節月經,妊養胎兒:任脈起於胞中,具有調節月經,促進女子生殖功能的作用,故有“任主胞胎”之説。 [2] 

任脈症候主治

此經腧穴通過針灸主要配合治療少腹臍腹、胃脘、胸、頸、咽喉、頭面等局部病症和相應的內臟病症,部分腧穴有強壯作用可治療神志病症。 [3]  [4] 

任脈本經腧穴

名稱
定位
主治
操作
圖片
在會陰部,男性當陰囊根部與肛門連線的中點,女性當大陰唇後聯合與肛門連線的中點。
溺水窒息,昏迷,癲狂,驚癇,小便難遺尿,陰痛,陰癢,陰部汗濕,脱肛陰挺疝氣,痔疾,遺精,月經不調。
直刺0.5~1寸,孕婦慎用。
-
下腹部前正中線恥骨聯合上緣中點處。
少腹脹滿,小便淋瀝,遺尿,疝氣,遺精陽痿,陰囊濕癢,月經不調,赤白帶下痛經
直刺0.5~1寸,內為膀胱,應在排尿後進行針刺
任脈 任脈
中極(膀胱募穴)
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下4寸。
小便不利,遺尿,疝氣,遺精,陽痿,月經不調,崩漏帶下不孕
直刺0.5~1寸,孕婦慎用。需在排尿後進行針刺。
-
關元(小腸募穴)
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下3寸。
遺尿,小便頻數尿閉泄瀉腹痛,遺精,陽痿,月經不調,帶下,不孕,中風脱證虛勞贏瘦(此穴有強壯作用,為保健要穴),過度疲勞。
直刺1~2寸。孕婦慎用。需在排尿後進行針刺。
-
石門三焦經募穴)
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下2寸。
腹脹泄利,繞臍疼痛,奔豚疝氣,水腫,小便不利,遺精,陽痿,經閉,帶下,崩漏。
直刺0.5~1寸。孕婦慎用。
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下1.5寸。
腹痛,泄瀉,便秘,遺尿,疝氣,遺精,陽痿,月經不調,經閉,崩漏,虛脱,形體贏瘦(此穴有強壯作用,為保健要穴),過度疲勞。
直刺1~2寸,孕婦慎用。
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下1寸。
腹痛,水腫,疝氣,陰癢,月經不調,帶下。
直刺0.5~1寸,可灸。孕婦慎用。
在腹中部,臍中央。
腹痛,泄瀉,脱肛,水腫,虛脱。
禁刺,宜灸。
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上1寸。
腹痛,腹脹,腸鳴,泄瀉,翻胃,水腫,小兒陷囟,腰脊強急。
直刺0.5~1寸。
下脘
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上2寸。
腹痛,腹脹,嘔吐,泄瀉,痞塊,食谷不化,脾胃虛弱
直刺0.5~1寸。
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上3寸。
胃脘疼痛,腹脹,嘔吐,食慾不振,腸中切痛,水腫。
直刺0.5~1寸。
中脘(胃募穴,八會穴腑會
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上4寸。
胃痛,嘔吐,吞酸,呃逆,腹脹,泄瀉,黃疸,癲狂,脾的強壯穴。
直刺1~1.5寸。
上脘
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上5寸。
胃脘疼痛,腹脹,嘔吐,呃逆,納呆,食谷不化,黃疸,泄利,虛勞吐血咳嗽痰多癲癇
直刺0.5~1寸。
巨闕(心經募穴)
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上6寸。
胸痛,心痛,心煩,驚悸,屍厥,癲狂,癇證健忘胸滿氣短,咳逆上氣,腹脹暴痛,嘔吐,呃逆,噎嗝,吞酸,黃疸,泄利。
直刺0.5~1寸。
鳩尾絡穴,膏之原穴)
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胸劍結合部下1寸。
心痛,心悸,心煩,癲癇,驚狂,胸中滿痛,咳嗽氣喘,嘔吐,呃逆,反胃,胃痛。
斜向下刺0.5~1寸。
中庭
在胸部,當前正中線上,平第5肋間,即胸劍結合部中點。
胸腹脹滿,噎嗝,嘔吐,心痛,梅核氣
平刺0.3~0.5寸。
膻中(心包經募穴,氣會
在胸部,當前正中線上,平第4肋間,兩乳頭連線的中點。
咳嗽,氣喘,咯唾膿血胸痹心痛,心悸,心煩,產婦少乳,噎嗝。
平刺0.3~0.5寸。
玉堂
胸正中線,平第3肋間。
膺胸疼痛,咳嗽,氣短,喘息,喉痹咽腫,嘔吐寒痰,兩乳腫痛。
平刺0.3~0.5寸。
胸正中線,平第2肋間。
咳嗽,氣喘,胸脅支滿,胸痛,喉痹,吐血,嘔吐,飲食不下。
平刺0.3~0.5寸。
胸正中線,平第1肋間。
咳嗽,氣喘,胸痛,脅肋痛,喉痹,咽腫。
平刺0.3~0.5寸。
胸正中線,天突下1寸,胸骨柄中央處。
咳嗽,氣喘,胸滿痛,喉痹咽腫。
平刺0.3~0.5寸。
在頸部,當前正中線上,胸骨上窩中央。
咳嗽,氣喘,胸痛,咽喉腫痛暴喑,癭氣,梅核氣,噎嗝。
先直刺0.2寸,然後將針尖轉向下方,緊靠胸骨後方刺人0.5~1寸。
頸部,當前正中線上,結喉上方,舌骨上緣正中凹陷處。
舌下腫痛,舌縱流涎,舌強不語,暴喑,喉痹,吞嚥困難
舌根斜刺005~0.8寸。
面部,當頦唇溝正中凹陷處。
口歪,齒齦腫痛,流涎,暴喑,癲狂。
斜刺0.3~0.5寸。 [5] 
參考資料
  • 1.    任脈  .中醫藥[引用日期2014-10-17]
  • 2.    人體奇經八脈之任脈  .新浪健康.2013-09-12[引用日期2014-08-18]
  • 3.    石學敏.針灸學.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9年:109-110頁
  • 4.    王德英.中醫針灸學基礎.北京市: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3年:245頁
  • 5.    史清釗 楊翼.針灸學.北京市:人民體育出版社,2011年:109-1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