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癲癇

(疾病)

鎖定
癲癇是一種以反覆癲癇發作為表現的慢性腦部疾病。由腦部神經元異常放電引發,疾病的發作有反覆性和短暫性特點。癲癇的發病原因包括肌肉收縮,大腦皮質發育障礙,腦部腫瘤,頭外傷,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等,並且可能與遺傳有關。癲癇的發病並不限於任何年齡段,其中孩童和老年人相對常見。據統計,癲癇影響了全球超過7000萬人,中國的發病率在5‰~7‰之間,每年約有40萬~60萬人被新確診為癲癇。
癲癇的主要表現是突然的、毫無緣由的發作,發作的症狀不一,但同一個患者每次發作的表現是相似的。症狀可能包括意識瞬間喪失和跌倒,肢體感覺異常,出現幻覺,重複的單詞或者單個音節,身體或眼睛的旋轉等。
癲癇並沒有特定的治療方案,主要的治療手段是藥物治療,力求控制病情,降低發作頻率,使患者達到無發作、無副作用,生活質量恢復或接近正常。在服藥過程中,患者須定期監測藥物血濃度,以便調整用藥方案。患者的生活習慣也會直接影響疾病的狀態,因此改善生活方式,如保持良好的睡眠,避免過度疲勞和精神壓力,避免過度飲酒和吸煙等,也是預防癲癇發作的重要措施。
中醫病名
癲癇
外文名
Epilepsy
就診科室
神經內科、急診科
多發羣體
任何年齡段人羣,特別是兒童和老年人
常見病因
皮質發育障礙,腦部腫瘤,頭外傷,中樞神經系統感染,腦血管疾病,寄生蟲感染,遺傳代謝性疾病,神經變性疾病,繼發性腦病等
常見症狀
突然發生的反覆癲癇發作,肢體不自主運動,呆滯無反應,肢體癱瘓
是否遺傳
可能與遺傳有關
相關藥物
卡馬西平丙戊酸苯妥英鈉苯巴比妥氯硝西泮等抗癲癇藥物

癲癇疾病簡介

由於異常放電的起始部位和傳遞方式的不同,癲癇發作的臨牀表現複雜多樣,可表現為發作性運動、感覺、自主神經、意識及精神障礙。引起癲癇的病因多種多樣。癲癇患者經過正規的抗癲癇藥物治療,約70%的患者其發作是可以得到控制的,其中50%~60%的患者經2~5年的治療可以痊癒,患者可以和正常人一樣地工作和生活。

癲癇疾病類型

癲癇的分類非常複雜。在2017年,國際上根據癲癇發作機制的不同,將癲癇分為局灶性、全面性、全面性合併局灶性、不明類型四大類。
中國學者對於病因明確的癲癇,稱之為“繼發性癲癇”;對於病因尚不清楚的,稱之為“特發性癲癇”;對於那些發病時症狀具有繼發性癲癇的特徵,但病因還不明確的癲癇,稱之為“隱源性癲癇”。
此外,有20%的癲癇患者對目前的藥物、手術、迷走神經刺激術等治療方法反應差,這類癲癇被稱為“難治性癲癇”。廣義的難治性癲癇指“目前所有的治療方法仍不能阻止其繼續發作的癲癇”或“與治療前相比,癲癇發作的次數並沒有明顯減少”。狹義的難治性癲癇指“耐藥性癲癇”,也就是藥物治療不理想的癲癇。
不論科學家們對癲癇如何分類,這些僅僅是歸納疾病的方法,並不會改變癲癇的特徵。患者只需要明白癲癇有多種分類,而且不同分類下還有更加詳細的分類即可。醫生會幫患者確定具體的類型,並提供最佳的診療方案。

癲癇病因

繼發性癲癇的病因大多明確,但特發性癲癇的病因並不清楚,研究發現可能與遺傳相關。迄今為止,還找不到特發性癲癇患者腦部存在足以引起癲癇發作的結構性損傷或生化異常。
  • 繼發性癲癇的病因
皮質發育障礙
這是指大腦皮質部位出現的異常病變,與發育障礙有關。最終導致癲癇的反覆發作。
腦部腫瘤
頭外傷
一部分頭外傷患者可能更容易發生癲癇。對於成年人來説,這些原因包括但不限於車禍時的猛烈撞擊、高空墜落造成腦部受傷、腦部手術術後發生癲癇等等;對於嬰幼兒來説,分娩時使用助產鉗容易誘發嬰幼兒頭傷性癲癇。
分娩時使用助產鉗 分娩時使用助產鉗
中樞神經系統感染
這是一大類疾病的統稱,具體包括結核性腦膜炎神經梅毒病毒性腦膜炎等。在某些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中,也可能出現癲癇發作。
腦血管疾病
這一類疾病包含很多疾病,但並不是所有腦血管疾病都會造成癲癇發作。有些腦血管疾病患者在出血兩週後可能出現癲癇,此類屬於腦血管病後癲癇。
寄生蟲感染
某些類型的寄生蟲會誘發癲癇發作。在中國,長江上游地區以腦型肺吸蟲感染為主,中下游以血吸蟲為主,北方以豬囊蟲寄生誘發為主。隨着寄生蟲病的預防,目前中國已經比較少見,但醫生在確診時也會考慮患者的居住地情況,排除此類病因造成的癲癇發作。
遺傳代謝性疾病
神經變性疾病
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晚期時,都可能伴發癲癇發作。
繼發性腦病
其他
對於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有8%~20%患者會發生癲癇;糖尿病也可以發生癲癇;某些藥物及疫苗接種也可能引起癲癇。
  • 誘發因素
誘發因素與癲癇的發生具有很強的關聯性,單獨存在時不會引起癲癇發作,但在特定情況下會誘發或加劇癲癇的發生。主要有以下四種相關病因:
內分泌相關
有些女性的癲癇發作與月經期有關,有些與孕期有關,還有一些與激素有關。
睡眠相關
很多癲癇患者僅在睡眠中發病,如果睡眠不足,也可能加劇癲癇的發生。
遺傳相關
有些癲癇可能與遺傳有關。研究發現某些基因與癲癇相關,在一些家庭中,也確實發現了家族聚集現象。不過,癲癇的遺傳風險還是非常低的。也就是説,大多數的患有癲癇的患者,下一代都不會再患有癲癇。
通常來説,在20歲之前的癲癇患病風險約為1%,也就是100個人中約有一個人會患有癲癇。如果父母患有癲癇,且有癲癇相關的家族史,那麼下一代患有癲癇的風險在2%~5%之間。如果父母的癲癇與遺傳因素無關,比如是卒中或者腦外傷引起的癲癇,那麼就不會影響下一代的患病率。
雖然癲癇對下一代的遺傳影響並不大,但某些治療癲癇的藥物可能會對未出生的孩子造成負面影響。長期服藥的患者切勿擅自停藥,如果有備孕計劃,一定要提前告訴醫生。
年齡相關
某些癲癇類型集中發生在兒童羣體中,當患兒成年後,這類癲癇即會自行緩解。

癲癇發病機制

癲癇的發病機制非常複雜。中樞神經系統興奮與抑制間的不平衡導致癲癇發作,其主要與離子通道神經遞質及神經膠質細胞的改變有關。
  • 離子通道功能異常
離子通道是體內可興奮性組織興奮性調節的基礎,其編碼基因突變可影響離子通道功能,從而導致某些遺傳性疾病的發生。目前認為很多人類特發性癲癇是離子通道病,即有缺陷的基因編碼有缺陷的離子通道蛋白而發病,其中鈉離子、鉀離子、鈣離子通道與癲癇相關性的研究較為明確。
  • 神經遞質異常
癲癇性放電與神經遞質關係極為密切,正常情況下興奮性與抑制性神經遞質保持平衡狀態,神經元膜穩定。當興奮性神經遞質過多或抑制性遞質過少,都能使興奮與抑制間失衡,使膜不穩定併產生癲癇性放電。
  • 神經膠質細胞異常
神經元微環境的電解質平衡是維持神經元正常興奮性的基礎。神經膠質細胞對維持神經元的生存環境起着重要的作用。當星形膠質細胞對穀氨酸或γ氨基丁酸的攝取能力發生改變時可導致癲癇發作。

癲癇病理生理

特發性癲癇這類患者的腦部並無可以解釋症狀的結構變化或代謝異常,其發病與遺傳因素有較密切的關係。症狀性癲癇因有各種腦部病損和代謝障礙,其腦內存在致癇灶。該致癇灶神經元突然高頻重複異常放電,可向周圍皮層連續傳播,直至抑制作用使發作終止,導致癲癇發作突發突止。

癲癇症狀

大多類型的癲癇都會突然發生,短暫持續後迅速恢復,患者在兩次發作的間歇期表現正常,與正常健康的人沒有很大差別。
不同類型的癲癇,其發作時的特點是不同的,但同一個患者每次發作時的表現是相似的,也就是每一次癲癇發作的症狀,不太會有較大差異。
另外,癲癇發作具有重複性特點,也就是説,單獨發作一次不應該被輕易地診斷為癲癇。

癲癇早期症狀

在癲癇發作之前,有些患者在數小時甚至數天之前能預感到自己即將發病。這些預感可能包括肢體的感覺異常,或者是一些説不上來的異常感覺。也有一些人會發生味覺、嗅覺以及聽力的改變。還有一些患者可能發生看東西不清楚的情況。
這些早期症狀與癲癇發作並沒有必然的聯繫,但這些預感能幫助患者提前做好迎接癲癇發作的準備。諸如提前服用抗癲癇藥物、避免讓自己處於危險的環境中、做好預防發病時受傷的準備。

癲癇發作症狀

不同類型的癲癇具有不同的症狀特點,下面會系統介紹:
  • 自限性全面性發作
這種類型的癲癇患者,往往在發作初期就會失去意識,完全意識不到自己發生了什麼。而且,如下細分類型還會有各自對應的特點:
全身強直-陣攣性發作
患者在發作早期,不僅失去意識,而且還會跌倒。此時患者大多會尖叫一聲,全身抽搐,持續10~20秒後,發生陣攣。每一次的陣攣都會有一個間歇期,發作頻率逐漸變慢、間歇期也越來越長。
在一次劇烈陣攣後,發作停止。這時候會觀察到患者的瞳孔散大,唾液分泌物等增多,以及呼吸停止。之後患者會慢慢恢復,上述體徵逐漸恢復正常,整個過程大概5~15分鐘,有些患者在發作期還會發生牙關緊閉和大小便失禁。
患者醒來後,一般會覺得頭痛,全身痠痛,很想睡一覺。
值得注意的是,癲癇發作期千萬不要強行約束患者,以免自己被誤傷,也避免造成患者骨折、脱臼。
強直性發作
此類型的患者多見於瀰漫性腦損傷的患者。發作時可能是局部或全身的骨骼肌強烈而持續的收縮,能將患者固定於某一個特殊的姿勢。
角弓反張 角弓反張
陣攣性發作
此類型主要多見於新生兒和嬰兒,發作時患兒會意識喪失。
失神發作
意識喪失突然發生並迅速終止,是該類型癲癇發作的主要特徵。患者可能會突然間活動停止,發呆、手上拿着的東西滑落到地板上,對旁人的呼叫無應答。也有些患者可能機械重複原有的簡單動作。
每次發作的時間持續數秒,每天可能發作數十次甚至上百次。發作後患者很快清醒,也不會覺得不舒服,清醒後不能回憶起剛才自己發生了什麼。
有些不典型的失神發作在起始和結束都比較緩慢,除了意識喪失外,還有其他肌肉相關的一些症狀,比如站立不穩。
肌陣攣性發作
這是一種突然發生的類似於觸電一樣的不自主運動,發作時間一般比較短暫。
失張力發作
這一類的患者往往會突然跌倒,也有些不太嚴重的患者會突然間低頭,以及胳膊突然間下垂。
伴有或不伴失神的眼肌陣攣性發作
此類患者的發作主要與眼部相關,大多在持續的光線下眼瞼閉合後發生,間歇性的閃光刺激也可能誘發癲癇發作。發作時,患者的眼睛看起來半開半閉,有時候還會伴有手部的抽動。
  • 自限性局灶性發作
這一類的患者在癲癇發作時神志清楚,發作後能描述剛剛自己發生了什麼。
局灶性運動性發作
患者癲癇發作時,主要是某一個身體部位的不自主抽動,大多是一側眼瞼、口角、手或者足趾,也可能是一側面部或肢體。嚴重的話,患者在發作過後可能發生短暫性的肢體癱瘓。
有些患者還會出現與人體的運動系統相關的異常動作,諸如不自主地重複發作前的單詞或者單個音節,伴有身體或眼睛的旋轉等等。
局灶性感覺性發作
這一類患者發作時,往往存在感覺異常。諸如味覺、嗅覺、聽覺的異常,出現幻覺等等。
自動症
這一類的主要特徵是患者出現存在意識障礙,會做一些看起來有目的,但實際上沒有目的的動作,比如反覆咀嚼、反覆搓手或無目的地開門、關門等,發作後無法回憶起發作細節。
局灶性繼發全面性發作
指患者先發生上述症狀,隨後進展為全身發作的情況。
  • 其他自限性發作
有些癲癇發作症狀與笑聲有關,患者發生沒有誘因的、刻板的、反覆性的痴笑,也有些患者以哭為主要表現,這一類歸為"痴笑性發作"範疇。
此外,還有一類偏側陣攣發作,指侷限於身體一側的肌肉,有節律的反覆收縮,發作頻率每秒2~3次,發作時間可能較長。
總之,癲癇是一種囊括多種細分類型的疾病,隨着醫學的不斷進步,還會有更多更加詳細的分型,幫助人們更全面的認識癲癇。

癲癇發作後症狀

患者在癲癇發作結束後,有些人能馬上恢復到正常狀態,也有些人需要數分鐘或數小時的時間來恢復。不同的癲癇類型有一些差異。

癲癇就醫

癲癇發作的類型多種多樣,如果是某些並不嚴重的類型,患者可以在發作過後擇期就診。但如果患者具有以下的情況,需要迅速到急診科就醫:
  • 癲癇發作的時間持續5分鐘以上;
  • 癲癇發作停止後,患者的呼吸和意識未恢復正常;
  • 一次癲癇發作後,緊接着又發生了第二次;
  • 發燒,或者發生高熱驚厥;
  • 懷孕;
  • 患有糖尿病;
  • 癲癇發作時受傷。

癲癇診斷流程

癲癇的診斷主要分為以下三步:
  • 排除干擾因素,確診癲癇
在這個過程中,醫生可能會問患者在癲癇發生時是否失去意識,能否記起當時的發病情況,是否有突然性的跌倒等。同時,還會建議患者接受腦電圖(EEG)檢查。
  • 明確癲癇發作的類型
如果醫生認為患者確實患有癲癇,這一步就要明確患者的癲癇是哪一種類型。癲癇的細分類型非常多,需要有經驗的專業醫生綜合判斷。有些類型的癲癇,患者不需要治療就能自發緩解,但有些類型還需要進一步確定病因。
  • 確定病因
當醫生明確患者屬於繼發性癲癇時,才需要確定病因。此時,醫生可能會建議患者接受頭顱CTMRI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等影像檢查,還可能建議患者接受血液檢查,以此判斷是否與感染有關。

癲癇就診科室

神經內科。當發生緊急情況時到急診科就診。

癲癇相關檢查

癲癇患者的相關檢查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普通的檢查,比如血液檢查,另外一類是針對癲癇患者的特殊檢查,如腦電圖檢查、MRI檢查等。醫生會結合患者的病史,針對性地建議患者接受某一種或多種檢查。在此,重點講述癲癇的特殊檢查類型。
  • 腦電圖檢查
腦電圖出現的癇性放電特徵是確診癲癇的重要佐證,因此醫生大多會建議患者接受該項檢查。幸運的是,這項檢查的整個過程不會讓患者感到痛苦。
檢查時,醫生會在患者的頭部貼上一些電極片,這些電極片與儀器的導線相連接,醫生通過儀器能讀取腦電波的波形信息。
通常來説,整個檢查過程大概十幾分鍾到半小時不等,特殊的情況下會延時。在此過程中,患者可能是清醒的,也可能是服用了鎮定劑處於睡眠狀態的。
腦電圖檢查 腦電圖檢查
  • 肌電圖檢查
對於某些癲癇發作後的患者,醫生可能會建議患者接受肌電圖檢查,以此評估肌肉的神經功能,以及評估癲癇發作後是否出現了骨骼肌受損。
這項檢查可能會讓患者感到緊張和痛苦。
檢查時,患者平躺在檢查台上,醫生會在患者的身體肌肉部位插入檢查針。這種針類似於針灸用的針,不同的是,針尾與導線相連,導線與儀器相連。醫生將讀取一些特殊的波形和數值,綜合評估後出具檢查結果。
整個檢查過程一般半小時到一小時內不等。由於是有創檢查,不建議兒童和老人患者多次接受這項檢查。
肌電圖檢查 肌電圖檢查
  • 頭顱CT檢查
頭顱CT主要用於判斷患者腦部是否有佔位性病變、梗死或者出血。同時,在檢查腫瘤出血方面,比MRI檢查更具優勢。
檢查前,患者先取下項鍊、耳釘等配飾,也要摘除假牙,確保不會有金屬干擾。
檢查時,患者平躺在儀器的傳送帶上,身體不要晃動,聽從醫生的指導即可。
這項檢查會有一定的放射性,不建議備孕或者孕期患者接受該檢查。
  • MRI檢查
如果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醫生會建議患者接受MRI檢查。這項檢查的費用比頭顱CT要貴一些,檢查的方式與頭顱CT類似。

癲癇鑑別診斷

  • 暈厥
暈厥多表現為意識瞬間喪失和跌倒,多有明顯的誘因,比如久站、劇痛、情緒激動、嚴寒等,或者咳嗽、哭泣、大笑、用力、憋氣、排便和排尿時可以誘發。同時,常常有噁心、頭暈、無力、震顫、腹部沉重感或眼前發黑等先兆。
暈厥的發作,比癲癇相對緩慢,引起的意識喪失極少超過15秒,且意識迅速恢復並清醒。具體鑑別見下表。
鑑別要點
暈厥
癲癇發作
誘因
精神緊張、疼痛刺激等
多無
前驅症狀
有,可較長
無或短
發作與體位關係
站立或坐位多見
無關
皮膚顏色
蒼白
正常或紫紺
驚厥伴尿失禁及舌咬傷
少見
常見
發作後意識模糊和自動症
無或少見
常見
發作間期腦電圖異常
罕見
常見
  • 假性癲癇發作
這類發作又稱為癔症樣發作,多由心理障礙引起,具體鑑別見下表。
特點
癲癇發作
假性癲癇發作
發作場合
任何情況下
有精神誘因及有人在場
發作特點
突然刻板發作
發作形式多樣,有強烈自我表現,如閉眼、哭叫、手足抽動和過度換氣等
眼位
上瞼抬起、眼球上竄或向一側偏轉
眼瞼緊閉,眼球亂動
面色和黏膜
發紺
蒼白或發紅
瞳孔
散大、對光反射消失
正常、對光反射存在
對抗被動運動
不能
可以
摔傷、舌咬傷、尿失禁
可有
持續時間及終止方式
約1~2分鐘,自行停止
可長達數小時、需安慰及暗示
錐體束徵
Babinski徵常(+)
(-)
  • 偏頭痛
項目
偏頭痛
癲癇發作
先兆症狀
持續時間較長
相對較短
視幻覺
多為閃光、暗點、偏盲、視物模糊
除閃光、暗點外,有的為複雜視幻覺
主要症狀
劇烈頭痛,常伴噁心、嘔吐
強直陣攣發作
意識障礙
少見
多見
發作持續時間
較長,幾小時或幾天
較短,幾分鐘
精神記憶障礙
無或少見
多見
腦電圖
非特異性慢波
癲癇樣放電
  • 抽動症
項目
抽動症
肌陣攣癲癇發作
發病年齡
5-10歲
任何年齡
臨牀特徵
一組或多組肌肉突發、重複和刻板性不隨意抽動,通常是非節律性,多見於面、頸、肩和上肢
局灶性:反覆節律性抽動;多灶性:涉及多組肌肉快速抽動,可呈同步性
受意識控制
可能短時有效
無效
睡眠
症狀減輕或消失
基本無影響
情緒緊張和心理刺激
可能加重
可能加重
發作時意識狀態
清楚
清楚、遲鈍或喪失
伴隨神經系統症狀
注意力缺陷,學習困難,強迫行為或穢語
無或腦病改變
腦電圖
正常或與抽動無關的背景慢波
慢波或癇樣放電
  •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多見於老年人,常有動脈硬化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疾病,會出現突然的感覺喪失、肢體癱瘓、肢體抽動等,症狀一般會持續15分鐘至數小時,腦電圖無明顯癇性放電。
  • 低血糖
低血糖症發生在血糖水平低於2mmol/L時,可出現局部癲癇樣抽動或四肢強直,伴有意識喪失,常見於有胰島素瘤或糖尿病患者,病史對於鑑別非常重要。

癲癇急救措施

有先兆發作的患者應及時告知家屬或周圍人,有條件及時間可將患者扶至牀上,來不及者可順勢使其躺倒,防止意識突然喪失而跌傷,迅速移開周圍硬物、鋭器,減少發作時對身體的傷害。迅速鬆開患者衣領,使其頭轉向一側,以利於分泌物及嘔吐物從口腔排出,防止流入氣管引起嗆咳窒息。不要向患者口中塞任何東西,不要灌藥,防止窒息。不要去掐患者的人中,這樣對患者毫無益處。不要在患者抽搐期間強制性按壓患者四肢,過分用力可造成骨折和肌肉拉傷,增加患者的痛苦。癲癇發作一般在5分鐘之內都可以自行緩解。如果連續發作或頻繁發作時應迅速把患者送往醫院。

癲癇治療

治療癲癇的理想狀態是完全控制患者的癲癇發作,藥物治療過程中僅有輕微的副作用甚至沒有副作用,讓患者達到正常人的生活質量。
對於有明確病因的患者,首先針對病因治療,如將腦瘤切除,抗寄生蟲治療等;對於沒有明確病因,或者雖然發現明確病因但無法根除病因時,需要考慮藥物治療。

癲癇急性期治療

在癲癇發作時,藥物治療不是必須,家人或者旁邊的人幫助患者進行一些防止受傷的措施,更為至關重要:
  • 幫助患者解開衣領、腰帶,以此保持呼吸通暢;
  • 在患者的關節部位墊上衣物,防止患者擦傷;
  • 搬離患者周圍的椅子等物品,防止磕碰傷;
  • 不要強壓患者的身體,以免患者發生骨折和脱臼。

癲癇藥物治療

針對患者癲癇發作間期的治療,醫生藥物治療主要有如下原則:
當患者初次發作並且確診後,何時用藥目前還存在一些爭議。對於那些6個月以上發作一次的發作次數稀少的情況,醫生會綜合評估藥物副作用和療效,酌情選用。
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癲癇發作類型、藥物副作用大小、藥物來源、價格、患者年齡、性別等多種因素來給出治療方案,目前最主要的依據是癲癇發作的類型。
如果藥物選擇不當,不僅治療無效,甚至還可能加重癲癇發作。因此,患者千萬不要擅自服藥,一定要到正規醫院就醫,遵醫囑服藥。
常用抗癲癇藥如下表:
名稱
傳統抗癲癇藥
新抗癲癇藥
部分性發作和部分性繼發全身性發作
卡馬西平、丙戊酸、苯妥英鈉、苯巴比妥
左乙拉西坦、拉莫三嗪、託吡酯、奧卡西平
全身強直-陣攣性發作
丙戊酸、卡馬西平、苯妥英鈉
託吡酯、拉莫三嗪、奧卡西平、加巴噴丁、左乙拉西坦
強直性發作
苯妥英鈉、丙戊酸
託吡酯、拉莫三嗪、唑尼沙胺、左乙拉西坦
陣攣性發作
卡馬西平、丙戊酸
左乙拉西坦、託吡酯、拉莫三嗪、奧卡西平
典型失神和非典型失神發作
乙琥胺、丙戊酸、氯硝西泮
拉莫三嗪
肌陣攣發作
丙戊酸、氯硝西泮
左乙拉西坦、託吡酯
醫生一般會建議患者從小劑量開始服藥,逐漸增加劑量。如果藥物效果不理想進行治療方案調整時,會優先考慮儘量採用藥物副作用較小的方案,同時考慮治療的有效性。

癲癇手術治療

癲癇的手術治療主要是對病因的治療。如果癲癇發作是由於腫瘤引起,那麼隨着腫瘤的切除,癲癇症狀會隨之緩解或消失。還有一些新型療法,但有效性還需要進一步評估。

癲癇中醫治療

該疾病的中醫治療暫無循證醫學證據支持,但一些中醫治療方法或藥物可緩解症狀,建議到正規醫療機構,在醫師指導下治療。

癲癇預後

有25%的癲癇患者可以不經治療自發緩解,有50%的患者在接受正規治療後終生不再發病。因此,大多數患者不需要長期服藥即可控制病情。
此外,大多數抗癲癇藥都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但通常而言,不會對壽命造成影響。不過,一定要警惕癲癇發作時可能發生的意外事件,畢竟有些意外事件很可能會危及生命。

癲癇疾病預防

預防癲癇病發生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 優生優育,禁止近親結婚。孕期頭三個月,一定要遠離輻射,避免病毒細菌感染。規律孕檢,分娩時避免胎兒缺氧、窒息、產傷等
  • 小兒發熱時應及時就診,避免孩子發生高熱驚厥,損傷腦組織。還應看護好孩子,避免其發生頭外傷。
  • 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應注意保證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減少患腦炎腦膜炎腦血管病等疾病發生。

癲癇疾病護理

預防癲癇發作復發,應主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 生活規律,按時休息,保證充足睡眠,避免熬夜、疲勞等。避免長時間看電視、打遊戲機等。
  • 飲食清淡,多食蔬菜水果,避免咖啡、可樂、辛辣等興奮性飲料及食物,戒煙、戒酒。避免服用含有咖啡因、麻黃鹼的藥物。青黴素類或沙星類藥物有時也可誘發發作。
  • 按時、規律服藥,定期門診隨診。
  • 禁止駕駛汽車;禁止在海邊或江河裏游泳;不宜在高空作業、不操作機器等。
參考來源: [1-10] 
參考資料
  • 1.    吳江,賈建平.神經病學第三版[M].北京:人民衞生出版社,2015:423-428.
  • 2.    周新雨,洪震,虞培敏等.癲癇伴焦慮診斷治療的中國專家共識.癲癇雜誌[J].2018.4(03): 185-191.
  • 3.    李世綽,洪震. 臨牀診療指南·癲癇分冊. 人民衞生出版社, 2015.
  • 4.    Stephen LJ,Harden C,Tomson T,et al .Management of epilepsy in women. Lancet Neurol [J].2019 Mar 8.
  • 5.    Stockings E,Zagic D,Campbell G,et al .Evidence for cannabis and cannabinoids for epilepsy: a systematic review of controlled and observational evidence. Journal of Neurology, Neurosurgery & Psychiatry[J].2018.
  • 6.    Amna R,Musto A E .The role of inflamm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epilepsy. Journal of Neuroinflammation[J].2018, 15(1):144.
  • 7.    Galovic M,Baudracco I . Association of Piriform Cortex Resection With Surgical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Temporal Lobe Epilepsy. JAMA Neurol [J].2019 Mar 11.
  • 8.    Tristan Dale,Jenny Downs, Heather Olson, et al . Cannabis for refractory epilepsy in children: A review focusing on CDKL5 Deficiency Disorder. Epilepsy Res[J].2019, 151, 31-39.
  • 9.    Nabbout R,Arzimanoglou A ,Chin RFM,et al. The evaluation and costs of transition programs for youth with epilepsy. Epilepsy Behav [J].2019 Jan 6.
  • 10.    Thijs, R.D,R. Surges,et al. Epilepsy in adults. Lancet[J].2019, 393, 689-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