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痛經

(婦科病)

鎖定
痛經(dysmenorrhea)為最常見的婦科症狀之一。 [2]  指行經前後或月經期出現下腹部疼痛、墜脹,伴有腰痠或其他不適,症狀嚴重影響生活質量者。痛經分為原發性痛經繼發性兩類,原發性痛經指生殖器官無器質性病變的痛經;繼發性痛經指由盆腔器質性疾病,如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腺肌病等引起的痛經。
中醫病名
痛經
外文名
dysmenorrhea
就診科室
婦產科
多發羣體
青春期女性
常見病因
前列腺素增高及精神、疾病等
常見症狀
行經前後或經期下腹疼痛、墜脹及其他不適

痛經病理

在女性的月經週期過程中, 子宮內膜先是增厚以備可能的懷孕。卵巢排卵後,如果“卵細胞沒有受精(英語:Human fertilization)”及/或“沒有懷孕”,則新增的子宮組織(即先前為懷孕做準備所新生的子宮內膜組織)將因為用不到而脱落 ,子宮內膜脱落後會釋放前列腺素
前列腺素以及其他子宮發炎介質的釋出會讓子宮產生收縮。因而,這些物質被認為是導致原發性經痛的主要因素。(收縮會導致痙攣,會引起疼痛)
子宮收縮時,連帶限制了到達子宮內膜的血液輸送,從而導致子宮內膜的壞死與剝落。子宮的收縮會一直持續以擠壓、排擠那些老死的內膜組織經由子宮頸陰道排出。這類的收縮會影響周圍正常組織的氧氣供應,引起疼痛或絞痛。
常出現經痛(原發性經痛)的婦女,相較其他婦女,其子宮肌有較為頻繁和強烈的收縮。繼發性痛經常因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腺肌病等引起。
百科x混知:圖解原發性痛經 百科x混知:圖解原發性痛經

痛經臨牀表現

1.原發性痛經青春期多見,常在初潮後1~2年內發病。伴隨月經週期規律性發作的以小腹疼痛為主要症狀。繼發性痛經症狀同原發性痛經,由於內膜異位引起的繼發性痛經常常進行性加重。
2.疼痛多自月經來潮後開始,最早出於在經前12小時,以行經第1日疼痛最劇烈,持續2~3日後緩解。疼痛常呈痙攣性。一般不伴有腹肌緊張反跳痛
3.可伴有噁心、嘔吐、腹瀉頭暈、乏力等症狀,嚴重時面色發白、出冷汗
4.婦科檢查無異常發現。

痛經診斷

根據月經期下腹墜痛,婦科檢查無陽性體徵,臨牀即可診斷。

痛經鑑別診斷

需與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腺病盆腔炎性疾病引起的繼發性痛經相鑑別。
1.子宮內膜異位症
(1)症狀:痛經、不孕
(2)婦科檢查及輔助檢查:盆腔檢查發現內異症病灶;影像學檢查(盆腔超聲、盆腔CT及及MRI)發現內異症病灶,血清CA125水平輕、中度升高。
(3)腹腔鏡檢查:腹腔鏡檢查是診斷內異症的通用方法。在腹腔鏡下見到大體病理所述典型病灶或對可疑病變進行活組織檢查即可確診。
2.子宮腺肌病
①症狀:痛經;月經異常(可表現為月經過多經期延長不規則出血);
②婦科及輔助檢查:子宮增大壓痛等;影像學檢查(盆腔B超)、血清CA125等提示。

痛經治療

痛經在女性中是常見的症狀,但是痛經的疼痛時間長達3天者,影響生活者應當予以治療。原發性痛經的治療,主要是對症治療,以止痛,鎮靜為主。
(1)重視心理治療,消除緊張和顧慮。
(2)足夠的休息和睡眠,規律而適度的鍛鍊,戒煙。
(3)疼痛不能忍受時輔以藥物治療。
(1)對於無生育要求的子宮腺肌症引起的痛經,曼月樂環為首選。
(2)口服避孕藥:適用於要求避孕的痛經婦女,有效率達90%以上。
(3)非處方藥對乙酰氨基酚、對乙酰氨基酚加帕馬溴、乙酰水楊酸(阿司匹林)。
(4)磁熱療帖:通過對相關穴位的磁療、紅外温熱熨灸,長時間激發經氣,使組織温度升高,血流加快,與此同時磁熱療貼能產生紅外線輻射,刺激穴位深層感受器,通過經絡神經體液的調整,起到暖宮散寒、通調氣血、化瘀止痛的作用。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