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醫用化學

(2011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醫用化學》是2011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楊峯、孫體健。
中文名
醫用化學
作    者
楊峯
孫體健
出版時間
2011年9月
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
ISBN
9787030322968

醫用化學內容簡介

本書共設21章,涵蓋了無機化學、分析化學和有機化學的基本內容其中第1-9章介紹了無機化學和分析化學的內容,10-21章分類介紹了有機化學的內容。

醫用化學圖書目錄

前言
第1章 溶液
1.1 溶液組成標度的表示方法
1.1.1 物質的量和物質的量濃度
1.1.2 質量摩爾濃度
1.1.3 質量濃度
1.1.4 質量分數
1.1.5 體積分數
1.1.6 溶液組成標度的相互換算
1.2 溶液的滲透壓
1.2.1 滲透現象和滲透壓
1.2.2 滲透壓與溶液濃度及温度的關係
1.2.3 滲透濃度
1.2.4 滲透壓在醫學上的意義
習題
第2章 電解質溶液
2.1 電解質溶液
2.1.1 強電解質在溶液中的解離
2.1.2 弱電解質在溶液中的解離平衡
2.1.3 影響弱電解質解離平衡的因素
2.2 酸鹼質子理論
2.2.1 酸鹼的概念
2.2.2 共軛酸鹼的強弱
2.2.3 酸鹼反應
2.3 水的離子積和溶液的pH
2.3.1 水的離子積
2.3.2 溶液的pH和pOH
2.3.3 共軛酸鹼對K<sup>θ</sup><sub>a</sub>和K<sup>θ</sup><sub>b</sub>的關係
2.3.4 弱酸弱鹼溶液pH的計算
2.4 難溶強電解質的沉澱溶解平衡
2.4.1 溶度積
2.4.2 溶度積規則
2.4.3 影響難溶強電解質溶解度的因素
習題
第3章 緩衝溶液
3.1 緩衝溶液和緩衝作用原理
3.1.1 緩衝作用和緩衝溶液
3.1.2 緩衝溶液的組成
3.1.3 緩衝溶液的作用原理
3.2 緩衝溶液pH的計算
3.2.1 Henderson-Hasselbach方程
3.2.2 緩衝溶液pH的計算
3.3 緩衝容量
3.3.1 緩衝容量的概念
3.3.2 影響緩衝容量的因素
3.3.3 緩衝溶液的配製
3.4 緩衝溶液在醫學上的應用
習題
第4章 原子結構和分子結構
4.1 原子結構
4.1.1 原子核外電子的運動狀態
4.1.2 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規律
4.1.3 原子結構與元素性質的關係
4.2 分子結構
4.2.1 化學鍵的概念
4.2.2 現代價鍵理論
4.2.3 雜化軌道理論
4.3 分子間作用力
4.3.1 分子的極性
4.3.2 Van der Waals力
4.3.3 氫鍵
習題
第5章 配位化合物
5.1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5.1.1 配合物的定義
5.1.2 配合物的組成
5.1.3 配合物的命名
5.2 配合物的解離平衡
5.2.1 配合物的解離平衡
5.2.2 影響配合物解離平衡的因素
5.3 螯合物
5.3.1 螯合物及其形成條件
5.3.2 生物配體
5.4 配合物在醫學上的應用
5.4.1 配合物的解毒作用
5.4.2 配合物的抗癌作用
習題
第6章 氧化還原與電極電勢
6.1 氧化還原的基本概念
6.1.1 氧化值
6.1.2 氧化劑和還原劑
6.1.3 氧化還原電對
6.2 電極電勢
6.2.1 原電池
6.2.2 電極電勢的產生
6.2.3 標準電極電勢
6.2.4 Nernst方程與影響電極電勢的因素
6.3 電極電勢的應用
6.3.1 判斷氧化還原反應自發進行的方向
6.3.2 判斷氧化還原反應進行的程度
6.3.3 電勢法測定溶液的pH
習題
第7章 滴定分析法
7.1 滴定分析概述
7.1.1 滴定分析法的方法和特點
7.1.2 滴定分析法的基本步驟
7.1.3 滴定分析的計算
7.1.4 有效數字及其計算規則
7.1.5 滴定分析的誤差
7.2 酸鹼滴定法
7.2.1 酸鹼指示劑
7.2.2 滴定曲線與指示劑的選擇
7.2.3 酸鹼滴定法的應用實例
7.3 配位滴定法
7.3.1 配位滴定的基本原理
7.3.2 EDTA配位滴定的實驗過程及應用示例
7.4 氧化還原滴定法
7.4.1 氧化還原滴定法概述
7.4.2 高錳酸鉀法
7.4.3 碘量法
習題
第8章 分光光度法
8.1 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8.1.1 溶液對光的吸收與溶液的顏色
8.1.2 Lambert-Beer定律
8.2 分光光度計
8.2.1 分光光度計的基本結構
8.2.2 常見分光光度計的類型
8.3 分光光度法的應用
8.3.1 顯色反應和分析條件
8.3.2 標準曲線的繪製及樣品的測定
8.3.3 分光光度法應用實例
習題
第9章 膠體分散系
9.1 分散系
9.1.1 分散系的基本概念
9.1.2 分散系的分類
9.2 表面現象
9.2.1 表面張力與表面能
9.2.2 吸附
9.2.3 表面活性物質
9.2.4 乳化作用和乳狀液
9.3 溶膠
9.3.1 溶膠的性質
9.3.2 溶膠的結構
9.3.3 溶膠的穩定性和聚沉
9.4 高分子化合物溶液
9.4.1 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
9.4.2 高分子化合物溶液的特性
9.4.3 高分子化合物溶液對溶膠的保護作用
9.4.4 高分子化合物的電泳和鹽析
9.5 凝膠
9.5.1 凝膠的分類
9.5.2 凝膠的性質
習題
第10章 有機化合物概述
10.1 有機化合物和有機化學
10.1.1 有機化學的研究對象和研究內容
10.1.2 有機化合物的特性
10.1.3 有機化學與醫學的關係
10.2 有機化合物的結構
10.2.1 組成有機化合物的化學鍵共價鍵
10.2.2 有機化合物分子結構表示方法
10.2.3 有機化合物的分類
10.2.4 共價鍵的斷裂和有機化學反應的基本類型
習題
第11章 鏈烴
11.1 烷烴
11.1.1 烷烴的結構與構象異構
11.1.2 烷烴的命名
11.1.3 烷烴的物理性質
11.1.4 烷烴的化學性質
11.1.5 重要的醫用烷烴
11.2 烯烴
11.2.1 烯烴的結構
11.2.2 烯烴的命名
11.2.3 烯烴的物理性質
11.2.4 誘導效應和共軛效應
11.2.5 烯烴的化學性質
11.2.6 重要的烯烴
11.3 炔烴和二烯烴
11.3.1 炔烴
11.3.2 二烯烴
習題
第12章 環烴
12.1 脂環烴
12.1.1 脂環烴的分類和命名
12.1.2 環烷烴的結構
12.1.3 環烷烴的物理性質
12.1.4 環烷烴的化學性質
12.1.5 萜類化合物
12.2 芳香烴
12.2.1 苯的結構
12.2.2 芳香烴的分類和命名
12.2.3 芳香烴的物理性質
12.2.4 芳香烴的化學性質
12.2.5 苯環上親電取代反應的定位規律
12.2.6 稠環芳香烴
習題
第13章 鹵代烴
13.1 鹵代烴的分類和命名
13.1.1 鹵代烴的分類
13.1.2 鹵代烴的命名
13.2 鹵代烴的性質
13.2.1 鹵代烴的物理性質
13.2.2 鹵代烴的化學性質
13.3 重要的鹵代烴
13.3.1 氯乙烷
13.3.2 三氯甲烷
13.3.3 四氯化碳
13.3.4 氯乙烯及聚氯乙烯
習題
第14章 醇酚醚
14.1 醇
14.1.1 醇的分類和命名
14.1.2 醇的物理性質
14.1.3 醇的化學性質
14.1.4 重要的醇
14.2 酚
14.2.1 酚的分類和命名
14.2.2 酚的物理性質
14.2.3 酚的化學性質
14.2.4 重要的酚
14.3 醚
14.3.1 醚的分類和命名
14.3.2 醚的物理性質
14.3.3 醚的化學性質
14.3.4 硫醚
習題
第15章 醛、酮、醌
15.1 醛和酮
15.1.1 醛和酮的結構與分類
15.1.2 醛和酮的命名
15.1.3 醛和酮的物理性質
15.1.4 醛和酮的化學性質
15.1.5 重要的醛和酮
15.2 醌
15.2.1 醌的結構和分類
15.2.2 醌的命名
15.2.3 重要的醌
習題
第16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
16.1 羧酸
16.1.1 羧酸的結構和分類
16.1.2 羧酸的命名
16.1.3 羧酸的物理性質
16.1.4 羧酸的化學性質
16.1.5 重要的羧酸
16.2 羧酸衍生物
16.2.1 羧酸衍生物的結構和命名
16.2.2 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質
16.2.3 羧酸衍生物的化學性質
16.2.4 重要的羧酸衍生物
16.3 取代羧酸
16.3.1 羥基酸的結構、分類和命名
16.3.2 羥基酸的物理性質
16.3.3 羥基酸的化學性質
16.3.4 重要的羥基酸
16.3.5 酮酸的結構及命名
16.3.6 酮酸的化學性質
16.3.7 互變異構現象
16.3.8 重要的酮酸
習題
第17章 旋光異構
17.1 平面偏振光和物質的旋光性
17.1.1 平面偏振光
17.1.2 物質的旋光性
17.2 化合物的旋光性與其結構的關係
17.2.1 鏡像、手性及對映體
17.2.2 分子的對稱性和旋光性
17.2.3 外消旋體
17.3 旋光異構體的構型
17.3.1 Fischer投影式
17.3.2 D/L構型
17.3.3 含一個手性碳原子的分子R/S構型
17.3.4 含兩個手性碳原子的分子R/S構型
17.4 旋光異構在醫學上的意義
習題
第18章 有機含氮化合物
18.1 胺
18.1.1 胺的結構、分類和命名
18.1.2 胺的性質
18.1.3 重要的胺及其衍生物
18.2 酰胺
18.2.1 酰胺的結構和命名
18.2.2 酰胺的性質
18.2.3 重要的酰胺類化合物
18.3 含氮雜環化合物
18.3.1 雜環化合物的分類和命名
18.3.2 雜環化合物的結構
18.3.3 重要的含氮雜環化合物
18.4 生物鹼
18.4.1 生物鹼的分類和命名
18.4.2 生物鹼的一般性質
18.4.3 重要的生物鹼
習題
第19章 脂類和甾族化合物
19.1 油脂
19.1.1 油脂的組成、結構和命名
19.1.2 油脂的物理性質
19.1.3 油脂的化學性質
19.2 磷脂
19.2.1 磷脂酰膽鹼
19.2.2 磷脂酰乙醇胺
19.3 甾族化合物
19.3.1 甾族化合物的基本結構
19.3.2 重要的甾族化合物
習題
第20章 糖類
20.1 單糖
20.1.1 單糖的結構
20.1.2 單糖的理化性質
20.1.3 重要的單糖及其衍生物
20.2 二糖
20.2.1 二糖的結構和分類
20.2.2 重要的二糖
20.3 多糖
20.3.1 澱粉
20.3.2 糖元
20.3.3 纖維素
20.3.4 右旋糖酐
習題
第21章 氨基酸、蛋白質和核酸
21.1 氨基酸
21.1.1 氨基酸的結構、分類和命名
21.1.2 氨基酸的物理性質
21.1.3 氨基酸的化學性質
21.2 蛋白質
21.2.1 蛋白質的結構
21.2.2 蛋白質的性質
21.3 核酸
21.3.1 核酸的組成
21.3.2 核酸的結構
21.3.3 核酸的性質
習題
參考文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