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邢玠

鎖定
邢玠(1540年-1612年3月17日/4月8日 [1]  ),字搢伯,一字式如,號昆田 [2] 明朝後期名將。山東承宣布政使司青州府益都縣(今山東省青州市)人 [3] 
邢玠為明穆宗隆慶五年(1571年)進士,初授密雲知縣,繼為御史巡撫等官。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以南京兵部侍郎總督川貴軍務,處置播州楊應龍之亂。次年回朝,加右都御史。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升任兵部尚書薊遼總督,率師開始萬曆援朝之戰,與日軍互有勝敗,至次年告捷。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領兵凱旋迴國,條陳東征善後事宜十事。以功累加至少保太子太保。晚年力請歸鄉養母,雖一度被起復為南京兵部尚書,然終不復出。萬曆四十年(1612年),邢玠去世,享年七十三歲。次年追贈太保。著有《東征奏議》《崇儉錄》等。
邢玠謀略過人,仕宦四十年,在邊境二十餘年,不避辛勞,一心為國,為世人所重,“樹聲海外,殆鮮其儔矣” [4] 
概述內圖片來源 [35]  [41] 
搢伯、式如
昆田
所處時代
明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山東承宣布政使司-青州府-益都縣
出生日期
1540年
逝世日期
1612年
主要成就
處置播亂,朝鮮抗倭
主要作品
《東征奏議》
《崇儉錄》
本    名
邢玠
官    職
南京兵部尚書、少保兼太子太保
追    贈
太保

邢玠人物生平

邢玠早年經歷

邢玠於明世宗嘉靖十九年(1540年)九月二十七日生於山東承宣布政使司青州府益都縣(今山東省青州市)一個世代布衣的家庭。 [2] 
邢玠七歲就讀於鄉私塾,於明穆宗隆慶元年(1567年)中鄉試,成舉人 [38] 

邢玠撫治地方

隆慶五年(1571年)三月,邢玠登辛未科進士,為三甲第八十二名 [36]  。同年夏,授密雲縣知縣 [5]  [2]  在任內寬税、緩刑、升漕運,助修長城。
邢玠夫婦像 邢玠夫婦像 [32]
明神宗萬曆二年(1574年)正月,朝廷獎敍“廉能”官吏,邢玠舉“天下治行第一”。 [2] 
萬曆四年(1576年)三月,邢玠被實授浙江道監察御史 [6]  。數日後,受命巡按甘肅 [7]  [5]  [8] 
萬曆六年(1578年)二月,升任河南僉事 [9]  ,兼攝八道 [38]  [5]  [8] 
萬曆八年(1580年),改任陝西苑馬寺少卿。 [5]  [8] 
萬曆十年(1582年)正月,升任山西行太僕寺卿兼僉事,駐寧武湖。 [5]  [10] 
萬曆十二年(1584年)八月,再次升遷為山東右參政 [11]  。次年,邢玠被調為陝西參政,仍兼僉事 [12]  。後升任陝西按察使,在各地任內均有聲績。 [5]  [8] 
在甘州練兵時,邢玠取得了土窯、水塘之捷,於萬曆十六年(1588年)以功加右布政使,同年因病告歸。兩年後起復,進官右僉都御史,受命巡撫大同,他“力裁火酋舊賞,禽史車二酋”。 [13]  [38] 
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八月,升任南京兵部右侍郎 [13]  [14] 

邢玠措置播事

主詞條:播州之役
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十月,邢玠被改授為南京兵部左侍郎兼右僉都御史,奉命總督川貴軍務,征討叛亂的播州宣慰使楊應龍 [15-16]  。當時明朝正“東西用兵”,無力窮治楊應龍,故而邢玠力主招撫 [17]  。他一方面陳重兵於楊應龍陣前;另一方面寫信給楊應龍,勸他放下武器,將功補過。在邢玠的感召下,楊應龍終於決定向明朝求降 [33]  。叛亂暫且告一段落。
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十二月,邢玠因功被加授為右都御史,之後回朝。 [18] 

邢玠援朝御倭

主詞條:萬曆朝鮮戰爭
播州之亂平息不久,邢玠又接到調令,讓他率軍赴朝鮮與日本侵略軍作戰。 [33] 
自萬曆二十年(1592年),日本關白(宰相)豐臣秀吉發動朝鮮戰爭後,朝鮮國王李昖退到義州,幾次遣使嚮明朝告急。神宗等人也認識到,朝鮮與中國唇齒相依,“關白之圖朝鮮,意實在中國”,於是派宋應昌、李如松等率軍數萬援朝。 [33]  日軍在平壤之戰大敗後撤退,而明軍因兵力也無法進行大規模作戰,在碧蹄館之戰後雙方開始議和。至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戰爭第一階段基本結束。
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初,豐臣秀吉又調集十四萬陸軍和數萬水軍,海陸並進,捲土重犯。三月,明廷再次發兵,委任邢玠為兵部尚書,總督薊、遼、保定軍務(薊遼總督),率師數萬,橫跨鴨綠江,援朝抗倭 [19]  [33] 
就在邢玠受命不久後的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六月,日本水軍數千艘艦船自釜山北上,擊敗朝鮮守軍,沿海局勢驟然緊張。八月,日本將領加藤清正等又自陸上大舉北犯,意在數日內奪取明軍駐守的重鎮南原和全州西城,兵臨王京漢城。因在戰爭的第一個階段,明軍在取得朝鮮勝利後,希望通過議和迫使日軍撤出朝鮮。但在議和期間,明政府將大批部隊調回國內休整,朝鮮境內只留總兵官麻貴率領的一萬七千餘人與朝鮮軍隊配合防守,因此對日軍十餘萬人從海上突襲猝不及防。 [37] 
初戰失利,在明軍上層也引起了一些混亂。如麻貴提出放棄漢城,退守鴨綠江,還有的將領因害怕日軍聲勢競提出按日本議和要求割讓朝鮮三道以換取日軍不再北進。在此緊要關頭,邢玠當機立斷,作出三條決定:一是親赴漢城,指揮明軍在稷山展開阻擊戰,有力地阻擋了日軍的進攻,並起到了掌握戰局、穩定人心的作用,史稱“玠既身赴王京,人心始定” [28]  。二是立即逮捕了偽造降表的和談使者沈惟敬,並將計就計讓沈惟敬寫信給日軍,提出明朝仍願和談,勸説日本方面的小西行長石田三成等主和派停止進攻,並離間他們同主戰派加藤清正的關係,製造矛盾,瓦解日軍攻勢。在接到沈惟敬信後,“行長、正成亦尤清正輕舉,乃退屯井邑,離王京六百里。清正亦屯退慶尚,離王京四百里”。由於緩兵之計的成功,延緩了日軍的進攻,為明朝援軍的二次入朝贏得了時間。三是為對付日本水軍北犯,讓登萊及遼東半島水軍加強戒備。率三千水軍進駐旅順,隨時準備入朝。讓朝鮮水軍李舜臣等部在朝鮮南部沿海活動,牽制日本水軍使其不敢北上。同時在漢城西部的大同江漢江佈防,阻止日軍西進併兼顧防守糧餉運道。由於這三條措施非常得力且及時,立即穩定了朝鮮半島的局勢。 [37] 
山東青州將軍山附近的邢玠雕像 山東青州將軍山附近的邢玠雕像 [32]
在日軍大規模入侵暫時被阻止後,邢玠積極策劃反擊。他認為此前的戰役由於缺乏強大水軍的配合未能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33]  ,於是上書朝廷,“請募兵川、浙,並調薊、遼、宣、大、山、陝兵及福建、吳凇水兵”。同時吸取明軍朝鮮半島上因供應困難而無法有效戰勝日軍的教訓,要求明政府在遼東、山東半島集結糧草等軍需,並保障海運的暢通,“精講海運,為持久計”。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下半年,在明朝大舉調兵期間,邢玠為麻痹敵人,主動在蔚山一帶進行一些小規模的攻勢,迫使日軍窮於應付,不讓其覺察明軍後方空虛而趁機大規模北上,以免形成被動局面。這些攻勢雖沒能取得明顯進展,但牽制了日軍的有生力量,為援軍順利抵達並以優勢兵力與日軍決戰贏得了時間和戰場上的主動權。 [37]  神宗賜邢玠尚方劍,“得誅大將以下”。後因缺乏水師支援,在島山失利。 [20] 
到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二月,都督陳璘率兩廣兵,劉綎率四川兵,鄧子龍率浙江、直隸兵先後趕到。隨後,邢玠“摽劍登壇”,大會諸將,把大軍分為水陸四路:中路李如梅(後由董一元接替),東路麻貴,西路劉綎,水路陳璘(與朝鮮名將李舜臣的水師密切配合),各守其地,互相配合,約期進攻。九月,邢玠派各路將士分道進兵:劉綎進攻日軍小西行長營,破城殲敵一百餘人;陳璘率水軍堵截追擊,擊毀日船一百多艘。但由於明軍配合不力,小西行長出動騎兵一千餘人反擊,劉綎軍失利撤退,陳璘也敗回。麻貴部隊初到蔚山,殺敵甚眾,後中日軍埋伏而失敗。董一元軍攻佔晉州,乘勝渡江,連毀敵軍兩寨,力戰攻破泗州老營。十月,董一元率軍進攻泗州新營,被日軍前後夾擊,退回晉州。在這場大規模的戰役中,由於戰略配合不夠和一些明軍將領失誤,沒有達到殲滅敵人大部有生力量的目的,但是這種大規模的軍事進攻使明軍處於戰略主動地位,將日軍壓縮到朝鮮南部釜山一帶。 [33]  [37] 
同年七月九日,豐臣秀吉病死。日本方面得知消息後準備退兵。十月,福建都御史金學曾把這一消息報告給邢玠。邢玠立即調兵遣將,準備追擊日軍。十一月,日軍將領加藤清正率舟師先撤,麻貴率軍進攻島山、酉浦,劉綎進攻曳橋,將小西行長部退路截斷,日水軍在島津義弘率領下救援小西行長軍,被陳璘水軍截住。 [33]  在朝鮮南海海面上,中朝聯軍立即發動強大攻勢,在露梁一帶海面聚殲撤退的日軍。中朝戰船闖入敵陣,炮矢俱發,敵船着火,煙焰張天。中朝戰士躍上敵船,奮力拼殺,敵人紛紛落海。露梁一役,大獲全勝,擊沉日艦近百艘。陳璘乘勝揮師西進,焚燬日軍準備撤退的船隻數艘,並與陸路劉綎軍夾攻順天日軍。小西行長率餘部逃脱。此後,邢玠遣使向朝廷奏捷。 [20] 

邢玠善始善終

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底,援朝戰爭已取得決定性勝利,日軍已基本退出朝鮮,這時朝廷內部對如何處理朝鮮善後問題發生爭議。絕大多數官員認為明朝已兵疲餉竭,應全部撤回國內。其中,户部官員從糧餉開支考慮,強烈反對留兵朝鮮。但邢玠認為朝鮮與中國唇齒相依,如朝鮮有變,則中國不安寧,為防日軍捲土重來,必須在一定時期留下部分軍隊,協助朝鮮軍隊防守,待朝鮮局勢穩定再撤回也不遲。 [37] 
邢玠竭精慮智,對朝鮮戰後之事作了細緻通盤考慮,於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五月條陳東征善後事宜十事 [33]  ,主要內容可歸納為如下數點:(一)在朝鮮暫時留駐明軍,以備不測。(二)為朝鮮留守部隊提供有利的後勤保障。(三)鞏固交通要道和朝鮮南部沿海的安全,加強交通線及要害地區的防備力量。(四)幫助朝鮮訓練軍隊,進行軍屯,增強自身防禦力量。在這份奏疏的最後,邢玠還希望讓朝廷轉告朝鮮國王:“中國之兵不久留”,讓他們“自強自立,亟圖綢繆,一二年內殫力自完”,儘快擔負起保衞國家的責任,這樣駐守朝鮮的明軍就可早日完成使命返國。 [37] 
從上疏中可見,邢玠對戰後的朝鮮防務相當重視,並提出了中肯而積極的建議。朝廷基本上採納了邢玢的建議,於戰爭結束後派出原駐登州沿海的總兵李承勳率一萬餘人駐防朝鮮,直到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才撤回。 [37] 
在明軍全部撤回,邢玠作為薊遼總督即將最後完成在朝鮮的使命時,他又與巡撫萬世德聯名嚮明廷條陳關於朝鮮半島安定的幾條建議,包括“選將帥,練精兵,守衝要,修險障,建城池,造器械,訪異才,修內治”等,可謂盡職盡責。 [37] 

邢玠功成歸國

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閏四月,邢玠奉詔凱旋迴國,朝鮮軍民擁途相送。 [33]  九月,神宗“以東征功成”,加授邢玠為太子太保,升俸一級,蔭封一子世襲錦衣衞指揮僉事,並“賚銀八十兩,大紅紵絲蟒衣一襲,給誥命”。 [21] 
為紀念邢玠的功績,朝鮮政府為其立生祠,建銅柱於釜山。 [33] 

邢玠歸鄉安逝

邢玠
邢玠(2張)
邢玠晚年屢請歸家養母,前後上陳十四道奏疏,神宗方才允准其歸鄉。 [22] 
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二月,神宗改授邢玠為南京兵部尚書、參贊機務。但他疏請致使,未獲允准。同月,邢玠與萬世德奏陳朝鮮善後事宜八項:一為選將帥,二為練兵士,三為守衝要,四為修險隘,五為建城池,六為造器械,七為詣異材,八為修內治。七月,敍各官勞績,邢玠加俸一級。九月,疏請還藉養母。 [2] 
萬曆三十年(1602年),邢玠十五次上疏陳情辭任,終獲允准。 [2] 
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邢玠八十七歲的母親鄭氏逝世,他為母丁憂守制 [2] 
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因神宗“閲視敍功”,邢玠被加授為少保,並獲准讓一子入太學讀書。 [2]  [38] 
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十二月,邢玠守制期滿,被起復為南京兵部尚書。他數次上疏推辭,這才作罷。 [2]  [38] 
萬曆三十九年(1611年)五月,邢玠獲准致仕。 [2] 
邢玠鄉居時,力行宗族教化,設宗學、義倉,兼顧教、養;訂立宗規,並“首著族譜”。但他自矜援朝抗倭之功,招致後世譏責。 [2] 
萬曆四十年(1612年)二月十五日(3月17日) [2]  [38]  ,一作三月八日(4月8日),邢玠在家中病逝,享年七十三歲 [1]  。臨終前,上遺疏數千言,請神宗“破黨用人、發帑罷税(使)”等 [23] 
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二月,神宗賜邢玠祭葬 [24]  。七月,又追贈他為太保(《明史鈔略》作少保 [25]  ),蔭封其一子為國子生 [26] 

邢玠主要影響

邢玠早年出巡甘肅、陝西、河南等地,皆有政績。在甘州、大同等地主持邊防工作多年,先後平定了這些地區的小規模叛亂,有知兵之名 [5]  [8]  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總督川貴軍務,招撫播州土司楊應龍有功 [17]  [33] 
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邢玠以兵部尚書薊遼總督,率師開始最後一次萬曆援朝之戰,指揮明軍展開稷山之戰蔚山之戰、兩次泗川之戰露梁海戰等,與日軍互有勝敗,至次年底告捷 [20]  邢玠在此役前後,無論在指揮戰爭還是在戰後對朝鮮的善後籌劃方面,都提出一系列理論和對策,主要有:
  1. 強調知己知彼,重視情報信息,及時溝通與明政府及各有關部門的關係,調動屬下將領的積極性,協調其關係;
  2. 在朝鮮戰爭中使用較靈活的戰略戰術。既善於集中優勢兵力向敵軍展開進攻,又能根據朝鮮地理環境因勢利導地使用軍隊,充分發揮不同兵種互相配合的作用,並善於運用謀略制勝;
  3. 在指揮朝鮮戰場期間,十分重視後勤保障工作,將大批糧草、軍需物資有條不紊、源源不斷地送至前線。這是朝鮮戰爭能夠取得勝利的一個有力保證。
  4. 在援朝戰爭前後,始終堅持有備無患的思想,保證了戰爭的順利結束。 [37] 
邢玠提出並實踐的這些方略,為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 [33] 

邢玠歷史評價

《兵部尚書邢玠破倭圖》 《兵部尚書邢玠破倭圖》
邢玠抗倭凱旋時,朝鮮廷臣盧稷有《凱旋贈行詩文》相贈,文中稱其“再造三韓”,詩中則説:“秉錢青丘春凱旋,龍旌西拂鴨江煙。提封依舊三千里,社稷重新二百年。遺澤在人緘骨髓,典刑留畫儼神仙。擁途無計攀星駕,父老懷恩凗迸泉。魚符龍節總東師,秉羽威風懾海夷。星隕赤芒沉絕塞,關浮紫氣壓歸旗。功高上國山河裂,名動藩邦草木知。聽取謳謠聲載路,金戈包虎凱還時。” [34]  [37] 
趙秉忠《送邢大司馬東歸》:“日月勳名鶴髮翁,懸車歸卧碧山東。滄溟水報芙蓉屋,岱嶽雲還桂樹叢。麋鹿遠隨弘景去,麒麟從盡伏波功。老臣未絕憂天淚,可許留侯辟穀終。” [2] 
張惟賢等《大明神宗顯皇帝實錄》:
  • 玠為人易直,能肩艱鉅,卒以功名終。樹聲海外,殆鮮其儔矣。 [4] 
  • 玠歷任四十年,強半在邊方,蓋所謂積勞之臣也。播事則議撫,東事則議戰,雖功效不同,而其謀略為世所重雲。 [27] 
清初學者谷應泰於《明史紀事本末》中抨擊邢玠等人:“況於沈惟敬以市井而銜皇命,李宗城以淫貪而充正使,以至風月候節之紿,壺觴好會之詐,邢玠飛捷之書,楊鎬冒功之舉,罔上行私,損威失重。煌煌天朝,舉動如此,毋怪荒裔之不賓也。” [28] 

邢玠人際關係

關係
姓名
簡介
父親
邢鑌(1520-1556)
慷慨好施,敢於任事,終身未仕。後贈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等。
母親
鄭氏
累封一品太夫人
妻子
王氏
長子
邢顧言
早逝,贈錦衣衞指揮僉事
次子
邢從言
官至户部福建司郎中。
三子
邢慎言
官至户部江西司郎中。
孫子
邢元吉
廕襲錦衣衞指揮僉事。
邢亨吉
邢常吉
官生。
邢玠有女四人,生平無載,故而不列入表內。
表格參考資料: [2]  [38] 

邢玠主要作品

千頃堂書目》收錄有邢玠所著《東征奏議》,今有殘卷5卷,為研究萬曆援朝戰役的第一手資料 [29]  。另有《崇儉錄》等。 [39] 

邢玠後世紀念

邢玠朝鮮

朝鮮人民為緬懷明朝援朝將士的功績,為邢玠建造生祠(宣武祠)、塑像,“標銅柱(於)釜山”,以志紀念。 [30]  。他當年用過的盔甲和朝鮮摺扇以及上述詩稿原件等,現分別存放在山東省博物館中國歷史博物館 [35] 

邢玠中國

將軍亭 將軍亭
邢玠墓位於山東省青州市城南扈廟村。墓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32]  [40]  青州市區還有“將軍巷”“邢家巷”“邢玠口”“太保坊”等舊地名及城南的將軍山,皆因邢玠而得名。 [2] 

邢玠史料索引

《蒼霞續草》卷11《崐田邢公墓誌銘》
《大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493 [4]  、卷505 [27] 
明史紀事本末》卷62 [28]  、卷64 [31] 
參考資料
  • 1.    《大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493稱:“萬曆四十年三月……壬寅……原任南京兵部尚書邢玠卒”按中國台灣“中研院”“兩千年中西曆轉換”網站,萬曆四十年三月八日(壬寅)即公元1612年4月8日。
  • 2.    劉國宣.邢玠年譜[J].中國四庫學,2019(01):187-200
  • 3.    《大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493:玠,山東益都人。
  • 4.    神宗顯皇帝實錄 卷四百九十三 萬曆四十年 三月 八日 7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2-08-06]
  • 5.    《大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493:玠,山東益都人。成隆慶五年進士,起密雲令,徵為御史。出按甘肅,升河南僉事,歷陝西苑馬、山西行太僕卿、陝西按察使,皆有聲。
  • 6.    《大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48:萬曆四年三月……癸丑,實授浙江道邢玠……各監察御史。
  • 7.    《大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48:萬曆四年三月……命……浙江道御史邢玠巡按甘肅……。
  • 8.    《大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505:召為監察御史,歷河南僉事、陝西、山西右佈政,擢右僉都御史、巡撫大同地方。計擒叛酋安免,升右副都御史。
  • 9.    《大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72:萬曆六年二月……升禮科右給事中張孫繩陜西副使,山東道御史詹貞吉浙江右參議,湖廣道御史王民順、浙江道御史邢玠俱僉事,民順山東、玠河南。
  • 10.    《大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120:萬曆十年正月……升陝西苑馬寺少卿邢玠為山西行太僕寺卿兼僉事,駐寧武湖,廣寶慶府知府李大吉為福建都轉運鹽使司運使。
  • 11.    《大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152:萬曆十二年八月……升山西行太僕寺卿兼僉事邢玠為本省右參政。
  • 12.    《大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158:萬曆十三年二月……調山東參政邢玠為陝西參政兼僉事。
  • 13.    《大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493:治兵甘州,有土窯水塘之捷,加右布政使,以病歸。尋起晉右僉都御史、巡撫大同,力裁火酋舊賞,禽史車二酋,升南京兵部右侍郎。
  • 14.    《大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263:萬曆二十一年八月……升邢玠南京兵部右侍郎,改趙世卿户部右侍郎。
  • 15.    《大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278:萬曆二十二年十月……以南京兵部右侍郎邢玠為左侍郎兼右僉都御史、總督川貴軍務,著依限前去,事完回京。
  • 16.    《明史·神宗紀一》:(萬曆)二十二年……冬十月己未,南京兵部右侍郎邢玠總督川、貴軍務,討播州宣慰使楊應龍。
  • 17.    《明史·李化龍傳》:朝廷命邢玠總督。值東西用兵,勢未能窮治,因招撫之。
  • 18.    《大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292:萬曆二十三年十二月……以播酋受勘,升總督邢玠都察院右都御史……。
  • 19.    《明史·神宗紀二》:(萬曆)二十五年……三月……己未,兵部侍郎邢玠為尚書,總督薊、遼、保定軍務,經略御倭。
  • 20.    《大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493:承遣勘播事,會倭亟,以兵書總督薊遼,往經略朝鮮。執沈惟敬,戰蔚山,斬首千級,賜尚方劍,得誅大將以下。擊倭於錦山南海間,殲石曼於禽平正成等,焚其舟九百艘。
  • 21.    《大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339:萬曆二十七年九月……以東征功成,大賚文武諸臣,總督邢玠加太子太保,蔭一子世錦衣衞指揮僉事,賚銀八十兩,大紅紵絲蟒衣一襲,給誥命……。
  • 22.    《大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493:頃之,力請養母。前後十四上,乃可。後復起南司馬,終不出。
  • 23.    《大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493:臨卒,有遺疏言破黨用人、發帑罷税數千百言。
  • 24.    《大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505:萬曆四十一年二月……賜故太子太保、南京兵部尚書邢玠祭葬如例。
  • 25.    《明史鈔略》:原任南兵部尚書邢玠卒,贈少保。
  • 26.    《大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510:萬曆四十一年七月……甲申,贈故南京兵部尚書邢玠太保,仍蔭一子為國子生。
  • 27.    神宗顯皇帝實錄 卷五百五 萬曆四十一年 二月 十日 4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2-08-06]
  • 28.    《明史紀事本末·卷六十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9-06-07]
  • 29.    《千頃堂書目·卷三十》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2-08-06]
  • 30.    《大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493:朝鮮為生立祠像,標銅柱釜山。
  • 31.    《明史紀事本末·卷六十四》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9-06-07]
  • 32.    邢玠墓地的原貌與損毀  .今日青州數字報刊[引用日期2022-08-06]
  • 33.    王志民 主編.山東重要歷史人物 第3卷(“邢玠”條目撰者為朱亞非):山東人民出版社,2009-09:289-291
  • 34.    肖愛樹 著.山東歷史文化撮要:知識產權出版社,2008-07:202
  • 35.    王樹國 主編.文化育警叢書 古韻青州:青島出版社,2013-01:89
  • 36.    郇志俠 主編.青州進士傳略:濟南出版社,2019-04:110
  • 37.    朱亞非,張登德 著.山東對外交往史:山東人民出版社,2011-10:180-189
  • 38.    邢其典 著.邢玠生平紀略:山東人民出版社,2009-09:212-217
  • 39.    傅潔琳,李天程,周明昆 著.中華進士全傳 山東卷:泰山出版社,2007-12:210
  • 40.    青州市旅遊局 編.東方古州 山東省青州市:中國旅遊出版社,1988-08:74
  • 41.    呂健.山東博物館藏明清肖像畫中的服飾形象[J].書與畫,2021(09):70-71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