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豐臣秀吉

(日本桃山時代天下人)

鎖定
豐臣秀吉(日語:豊臣秀吉 [3-4]  /とよとみひでよし [37]  ;英語:Toyotomi Hideyoshi;1537年3月17日-1598年8月18日) [1]  ,幼名日吉丸 [54]  ,原名木下藤吉郎、羽柴秀吉, [2]  是日本戰國時代安土桃山時代大名、公卿、天下人,著名政治家軍事家,繼室町幕府之後,首次以“天下人”的稱號統一日本的戰國三傑之一(另外兩位是織田信長德川家康)。
豐臣秀吉是尾張國愛知郡中村鄉貧苦農民家庭出身 [3]  ,本是足輕(下級步兵),後因侍奉織田信長而崛起。本能寺之變後,在織田氏諸家臣內部鬥爭中勝出,成為織田信長實質的接班人 [4]  。天正十三年(1585年)擔任關白,敍從一位,天正十四年(1586年)兼任太政大臣,獲賜豐臣氏,後將關白讓與養子豐臣秀次而自稱“太閣 [54]  。建立了新的封建體制:確定士農工商的身份。獎勵新興工商業,扶植城市的發展。天正十六年(1588年)頒佈刀狩令,收繳民間武器,實行兵農分離,使武士集中居住於城市。宗教方面,保護佛教寺院,壓制天主教的傳佈,迫害西班牙傳教士,開日後禁教鎖國之先河。
豐臣秀吉的政策具有劃時代意義,對日本社會由中世紀封建社會向近代幕藩體制轉化有一定成就。在位後期逐漸變得昏庸多疑,並發動文祿慶長之役,慶長三年(1598年)8月18日病逝。 [5-7]  他死後,家臣德川家康趁機奪取政權。
概述圖參考資料: [57] 
全    名
從一位羽柴藤吉郎關白太政大臣豐臣朝臣秀吉 [52-54] 
別    名
日吉丸
木下藤吉郎
木下秀吉
羽柴秀吉
藤原秀吉 展開
別名
日吉丸
木下藤吉郎
木下秀吉
羽柴秀吉
藤原秀吉
豐臣秀吉
平秀吉 [54]  收起
朝臣 [52] 
豐臣 [52] 
所處時代
戰國時代安土桃山時代
民族族羣
大和族
出生地
尾張國愛知郡中村
出生日期
1537年3月17日(太閣素性記記載生於天文五年1月1日(1536年2月2日)) [56] 
逝世日期
1598年8月18日
逝世地
伏見城
安葬地
豐國神社
在位時間
1585年7月11日 至 1591年(關白任期)
前    任
織田信長(天下人)
繼    任
豐臣秀賴(豐氏長者)
主要成就
結束戰國亂世,完成日本再統一
實行兵農分離,穩定社會秩序
建立統一封建領主政治,整頓土地制度
最高官職
從一位·關白、太政大臣,贈正一位 [54] 
綽    號
猴子、禿鼠、木綿藤吉、豐太閣 [54] 
神    號
豐國大明神(後被德川幕府褫奪)
法    名
國泰佑松院殿靈山俊龍大居士

豐臣秀吉人物生平

豐臣秀吉貧苦出身

豐臣秀吉誕辰地 豐臣秀吉誕辰地
天文六年二月六日(1537年3月17日)(《太閣素性記》記載生於天文五年一月一日,即1536年2月2日) [56]  ,豐臣秀吉出生於尾張 [8]  愛知郡中村的一個貧苦農家(今愛知縣名古屋中村區),初名藤吉郎。父親木下彌右衞門是織田信秀的親兵, [9]  本為一貧困農户(有説法是下級武士),母親阿仲是後來的大政所。父親木下彌又衞門曾是織田信長父親織田信秀的鐵炮足輕。因在一場戰鬥中受傷致殘,無法再上戰場而回家務農,但不久就因傷重去世。無法生活的母親帶着七歲的豐臣秀吉和姐姐阿友改嫁給同村的男人竹阿彌。生下了弟弟豐臣秀長與妹妹阿旭(朝日姬)。繼父竹阿彌性情粗暴,又因為秀吉生來瘦小,常被人稱為“猴子”,因此對豐臣秀吉非常厭惡,叱罵之餘還經常拳腳相加。因與繼父不和而離家出走。
豐臣秀吉出身無法冠姓的下層階級,和寧寧結婚後才自稱“木下”。幼年時期取名為日吉丸(ひよしまる),仕於織田信長成為武士之後改名木下藤吉郎(きのした とうきちろう),綽號猴子(見於《太閣素生記》,據説因其自幼生活艱辛、營養不良而身材矮小且形容委瑣,酷似猿猴,因此被稱為猴子)、禿鼠(見於織田信長給寧寧的書信),《繪本太閣記》記載秀吉的出生日期是天文五年1月1日(1536年2月2日),但是豐臣秀吉實際的出生日期是2月6日(新曆1537年3月26日)。 [7] 

豐臣秀吉流浪江湖

由於豐臣秀吉的出身並非顯貴,有關於他早期的文獻記載十分有限,僅大概知道他少年時曾在尾張、三河、駿河等地方活動。青年時代的豐臣秀吉大概是個謀求武士職位的浪人之輩。豐臣秀吉的出生地尾張介於京都與偏闢的東國之間,是塊肥沃的平原,可説是僅次於京都的先進地帶。這個地方商人熙來攘往,因此可以接觸各地來的訊息。在這種環境下,豐臣秀吉當然也得到一些商業的資訊,而且他天生聰慧,在旅途中,他將永樂錢換成便於攜帶的商品“木綿縫針”,然後再將縫針賣掉,獲取利潤成為旅費。在豐臣秀吉離家出走期間,他在美濃結識了土豪蜂須賀小六(蜂須賀正勝),此人後來成為豐臣秀吉的重要將領。 [10] 
最後,豐臣秀吉終於如願以償,進入遠江國(今靜岡縣)的松下嘉兵衞家中幫傭。豐臣秀吉的第一件工作就是幫主人拿拖鞋。由於去武士家工作是他的最大願望,因此豐臣秀吉工作勤奮,沒多久即受到嘉兵衞的重視,將他提拔為出納管理員。然而好景不長,豐臣秀吉的能幹與勤奮受到同事的嫉妒,一大羣人經常在嘉兵衞的面前中傷豐臣秀吉,儘管嘉兵衞再三保護他,但阻止不了眾人的誹謗,終於在嘉兵衞善意的説明原委之後遭到解僱。豐臣秀吉在松下嘉兵衞家裏工作四年,雖然遭受解僱,但是他仍然感謝嘉兵衞對他的提拔與呵護。後來,豐臣秀吉稱霸天下之後,他派人去尋找松下嘉兵衞,在遠江國久能地方賜給他三萬一千石的領地,並任他為大名 [11] 

豐臣秀吉出仕信長

主詞條:桶狹間合戰
織田信長 織田信長
天文二十三年(1554年),豐臣秀吉回到尾張國,投奔到尾張的領主織田信長(おだ のぶなが)麾下。以足輕的身份成為了織田氏的家臣。最初豐臣秀吉也只是打雜的僕役,但他的聰明才智得到織田信長的賞識,逐步由僕役升格成為下級武士。深得織田信長喜愛,在織田家的地位不斷提升。
永祿三年(1560年)左右,豐臣秀吉成為織田家的足輕組頭(足輕是臨時徵集的農民兵,組頭相當於小隊長),並參加了著名的桶狹間合戰(おけはざまのたたかい)。據説戰後因其功績信長將淺野長勝的養女寧寧(ねね)許配給他。永祿四年(1561年),豐臣秀吉與寧寧結婚。討滅今川家督今川義元後,織田信長與從今川獨立的松平元康(後來的德川家康)結盟,以穩定東部防線,而後回過頭來向北攻略美濃國齋藤義龍
永祿九年(1566年),在多次進攻齋藤義龍失利後,織田信長決定修築墨俁城,但猛將柴田勝家佐久間信盛先後失利。豐臣秀吉臨危授命,他在取得蜂須賀正勝幫助的情況下成功完成任務,傳説墨俁城一夜築城,進一步得到織田信長賞識,為後世所稱道。修築墨俁後,織田信長將居城遷往離美濃更近的小牧山城(此前在清洲城)。不久美濃髮生竹中半兵衞以十七騎輕取稻葉山城(齋藤居城)的事件,事後半兵衞放棄稻葉山城。得知此事後,豐臣秀吉以“三顧”之禮將半兵衞召至麾下,並借半兵衞之力招降美濃三人眾稻葉一鐵安藤守就氏家卜全)。次年,織田信長出兵稻葉山城,在眾叛親離的情況下,齋藤龍興兵敗被俘。此後信長遷居岐阜城(即稻葉山城),並開始在“天下布武”的名義下開始了統一日本的戰爭。
秀吉修建的墨俁“一夜城” 秀吉修建的墨俁“一夜城”

豐臣秀吉炙手可熱

主詞條:金崎殿後
永祿十一年(1568年),前徵夷大將軍足利義輝(被三好氏殺害)之弟足利義昭來到美濃國尋求援助,於是織田信長便以援助將軍家為名出兵上洛(意指進京)。同年,豐臣秀吉改藤吉郎為木下秀吉。元龜二年(1570年),在打敗三好家之後足利義昭被擁立為將軍。隨後織田信長又以違抗將軍命令為由出兵越前國朝倉家,織田信長征朝倉義景淺井長政突襲被迫撤退時,中途在金崎得到盟友淺井長政的背叛的暗示,在撤退途中受到淺井軍攻擊,此戰豐臣秀吉負責殿後,保護織田信長和德川家康安全撤離。歷史上稱之為“金崎殿後”。
長濱城 長濱城
天正元年(1573年),織田信長擊敗了淺井長政,淺井長政自盡,淺井的舊屬歸織田家所有。三十七歲的豐臣秀吉因軍功受封近江國今濱城城主,領淺井故領北近江二十二萬石,將城改名為長濱城,開始躋身於戰國羣雄之列。同時他取織田家名將柴田勝家丹羽長秀名字中各一字創造出一個新苗字——羽柴,稱羽柴筑前守秀吉(筑前守是官位)。
天正四年(1576年),豐臣秀吉支援北陸柴田勝家對抗上杉氏,豐臣秀吉見勝家佔下風立即撤離,結果勝家在手取川之戰中大敗,使柴田勝家和織田信長有所不滿。在織田信忠的指揮下,豐臣秀吉參與攻擊松永久秀的戰鬥。天正五年(1577年),赤松則房、別所長治、小寺政職臣跟從織田信長之下,豐臣秀吉受命攻略中國地方,任播磨國國主,根據城為姬路城,受命後不久別所長治及荒木村重背叛織田信長,豐臣秀吉與他們戰鬥。
天正七年(1579年),豐臣秀吉使宇喜多氏完全臣服於織田氏,天正八年(1580年)別所長治和荒木村重戰敗,別所被捕,切腹自盡;荒木逃離,全家被織田信長誅殺。豐臣秀吉開始與毛利氏山名氏交戰,攻下了鳥取城、三木城、高松城等重要據點,豐臣秀吉在此發揮了長時間包圍戰城池戰法——斷糧,使敵軍提早開城投降。“鳥取斷糧”、“水淹高松城”等著名戰役不僅遏止了毛利的東進而且迫降宇喜多直家,甚至毛利也難以招架。 [12] 
手取川 手取川

豐臣秀吉中國大返還

秀吉的軍師黑田孝高(官兵衞) 秀吉的軍師黑田孝高(官兵衞)
天正十年(1582年),發生了本能寺之變(ほんのうじのへん),46歲的秀吉偶然及早獲知織田信長死訊,實行“中國大返還”(ちゅうごくおおがえし)。當時織田家有力重臣均不在信長身邊,豐臣秀吉則率三萬兵力進軍備中,正在水攻毛利軍高松城。高松城是天然要害,四周都是沼澤。豐臣秀吉的軍師黑田孝高(官兵衞)建議引水灌城。豐臣秀吉以破格高價動員鄰近村民,花了十二天在高松城沼澤地帶四周築起一道三公里長、七公尺高的堤壩,再引進河水,讓高松城成為浮在湖中的水城。水攻十天後,吉川元春毛利元就次男)、小早川隆景(毛利元就三男)率領一萬五千援軍趕到,卻只能在俯望羽柴軍的山上佈陣,無法動彈。因為只要羽柴軍搗壞堤壩一隅,濁流很可能吞噬整座城。
當時舉旗造反的明智光秀於當天寫了一封機密文件,派人送至毛利軍,要毛利軍千萬不能投降。不料密使不知道高松城已陷於水攻,西下抵達高松城時根本無法進城,並誤闖豐臣陣營被捕。豐臣秀吉於6月3日夜晚十點左右便得知本能寺事變,之後聽從軍師黑田官兵衞的建議,決定隱瞞噩耗,立即和毛利軍講和。毛利軍擔憂織田信長會帶援軍趕來,早就派來使者,只是彼此條件談不攏,講和暫時觸礁而已。豐臣秀吉暗中託毛利軍的講和使僧安國寺惠瓊單獨進城去説服城主,結果城主以不殺害城內諸人為條件,答應切腹自殺。這些都是背著毛利援軍私密進行。
4日下午三點,在豐臣秀吉派去的檢官面前,據説城主搭船出城後,在湖中進行切腹儀式。交換誓約後,豐臣秀吉立即撤陣。豐臣秀吉當時大概也擔憂毛利軍會隨後追擊,所以並未直接趕回姬路城,他於6月6日下午率兵撤離高松城,當天夜晚先在織田勢力範圍內的備前(岡山縣東部)沼城過夜。7日夜晚抵達姬路城;9日早上自姬路城出發,夜晚抵達明石;10日早上自明石出發,夜晚抵達兵庫;11日早上自兵庫出發,下午抵達尼崎;12日早上自尼崎出發,夜晚抵達富田;13日上陣山崎,下午四點在雨中與明智光秀軍開戰,兩小時後擊敗明智光秀軍。
豐臣秀吉於山崎之戰大敗明智光秀。最終明智光秀逃走時被獵殺落難武士的村民殺死,秀吉乘機控制京都一帶,不過無法阻止織田氏內部出現派系分裂。主要分裂為柴田勝家、織田信雄織田信孝以及羽柴秀吉等派系。 [11]  [13]  [54] 
水淹高松城 水淹高松城

豐臣秀吉樹立政權

於小牧·長久手之戰對陣秀吉的德川家康 於小牧·長久手之戰對陣秀吉的德川家康
同年,羽柴秀吉、柴田勝家丹羽長秀池田恆興四人在清洲城開會商議織田的繼承問題,結果豐臣秀吉在得到丹羽長秀、池田恆興支持的情況下壓制了勝家實際成為織田家的掌權人。豐臣秀吉在清洲會議上得到多數織田族人與家臣支持,擁立尚在襁褓的織田信忠長男三法師(元服後稱織田秀信)繼任織田氏家督。但為此得罪了同屬織田重臣的柴田勝家,導致其擁立織田信長三子織田信孝對抗豐臣秀吉。隔年(1583年),雙方決裂,豐臣秀吉先迫使信孝投降,後來羽柴與柴田軍在賤嶽決戰,最初柴田勝家佔盡優勢,中川清秀遭到突擊陣亡,但是豐臣秀吉率兵衝上前線使形勢急變,最終豐臣秀吉取得勝利。跟着羽柴軍包圍北之莊城,柴田勝家與妻子阿市自焚而死,另一重臣瀧川一益則被迫蟄居,織田信孝不久被逼切腹,丹羽長秀和池田恆興歸服,大致上平定了織田家內反豐臣秀吉勢力。
天正十一年(1583年),豐臣秀吉在石山本願寺的舊址上建大坂城,當時到訪的大友宗麟將它稱為“戰國無雙的城”,但城堡在防禦上亦有缺點,在大阪冬之陣中,真田信繁進行了修築加強防禦。這大坂城在慶長二十年(1615年)被德川軍燒燬 [14]  ,今之大阪城天守則是在1931年11月以鋼筋混凝土重建而成的。
天正十二年(1584年),與其合作的織田信長次子織田信雄聯合德川家康反對豐臣秀吉,羽柴軍便與兩人展開史稱“小牧·長久手之戰”(こまき・ながくてのたたかい)的戰事。此戰之初擁有兵力優勢的羽柴軍直撲德川領地,雙方對峙於小牧山。為打破僵局,豐臣秀吉派池田恆興等率部偷襲德川家康領地三河國,但途中卻遭到德川軍伏擊,池田恆興以及有“鬼武藏”之稱的大將森長可戰死,在戰況失利的情況下豐臣秀吉憑藉驚人的外交手腕降伏了織田信雄,家康被迫退兵。德川軍與羽柴軍達成不戰和議,家康派出次男德川秀康作為人質。
賤嶽合戰圖 賤嶽合戰圖

豐臣秀吉統一日本

豐臣秀吉 豐臣秀吉
小牧·長久手之戰迫使秀吉平定東國,擔任徵夷大將軍的權力構想不得不轉換。於是在天正十二年(1584年)十一月他升任從三位·權大納言(ごんだいなごん),踏上公卿之路。天正十三年(1585年)三月,豐臣秀吉敍任正二位·內大臣(ないだいじん)。后豐臣秀吉派遣其弟豐臣秀長小早川隆景等將領攻打剛統一四國長宗我部氏,利用兵力的差距迫使其歸降並僅保有土佐一國。另外,豐臣秀吉派遣藤堂高虎為首的部隊,平定了雜賀眾,首領鈴木重意被斬首處死。此外,豐臣秀吉派重兵攻打越中國佐佐成政,開戰派大軍包圍,佐佐成政不戰而降。同年7月11日,豐臣秀吉趁攝家之間圍繞關白職位發生爭執,作為前關白近衞前久猶子藤原秀吉就任從一位·關白(かんぱく) [54] 
天正十四年(1586年)9月9日,豐臣秀吉獲得正親町天皇賜予的新氏“豐臣”(とよとみし),“豐臣氏”也由此成為繼“藤原氏”、“源氏”、“平氏”、“橘氏”四大氏之後的第五大氏。不過“豐臣”未能像其餘四大氏那樣發揚光大,因為它只傳了兩代就絕嗣了。在得到“豐臣”之氏,改名豐臣秀吉後,秀吉將其妹朝日姬嫁與德川家康作為正室,並將自己的母親大政所送回德川家康身邊成為人質,德川家康此後臣從豐臣秀吉。12月25日就任太政大臣(だいじょうだいじん) [54]  。同年,九州大名大友宗麟向豐臣秀吉請求支援。天正十五年(1587年),進行九州征伐,派遣豐臣秀長率領大軍攻擊島津氏的支城,降服島津氏。戰後島津氏被分配到薩摩和大隅兩國。同年禁止基督教。天正十六年(1588年),豐臣秀吉開始實行“刀狩令”(かたながり),加強了兵農分離的政策。從天正十七年(1589年)到天正十八年(1590年),豐臣秀吉又發動小田原之戰,滅後北條氏,基本上統一日本。
天正十七年(1589年),後北條氏的家臣豬俁邦憲奪取了真田昌幸管轄下名胡桃城,導致豐臣秀吉下令全日本大名討伐後北條氏,不服從者將會受到失去領土的處分。豐臣秀吉率20萬大軍向後北條氏攻擊,攻陷北條各個支城,逐漸向小田原城包圍。7月北條氏政北條氏直父子開城投降。氏政、氏照兩兄弟切腹自盡,氏直被流放到高野山,戰後豐臣秀吉為各大名分封新的領土。 [15] 
天正十九年(1591年),豐臣秀吉將關白之位讓給外甥豐臣秀次,自稱太閣(前關白的尊稱)。後發動他人生中最後一場日本國內戰爭——平定九户政實之亂。派遣了蒲生氏鄉淺野長政石田三成聯同東北地方大名平定叛亂。同年,豐臣秀吉命令茶人千利休切腹自盡,原因不明。
大阪城航路圖 大阪城航路圖

豐臣秀吉征伐朝鮮

主詞條:文祿慶長之役
豐臣秀吉戎裝 豐臣秀吉戎裝
豐臣秀吉統一日本後,治國有方,多年戰亂的日本一時間國泰民安。他見日本已經安定,遂萌發了建立一個亞洲大帝國,他決心到比日本更廣大的空間施展一番。首先要征服朝鮮,再來征服中國,後再征服印度
文祿元年(1592年),豐臣秀吉出兵14萬征伐朝鮮,兵員以西日本諸大名為主。其中以宇喜多秀家為元帥,小西行長加藤清正為先鋒,九鬼嘉隆為水軍指揮官,步兵14萬,水軍8250人,戰艦700餘艘,於文祿元年(1592年)4月跨過朝鮮海峽,在釜山、慶州一線登陸,正式拉開侵略朝鮮的序幕。 [16] 
戰爭初期,久經沙場的日軍攻勢猛烈、勢如破竹,以極快的速度先後攻佔朝鮮王京漢城與陪都平壤,並迅速攻佔朝鮮境內大量主要城市,直趨明朝邊境。朝鮮國王馬上嚮明朝求救。豐臣秀吉於5月攻佔漢城後便研議要遷都北京,將北京周圍10“國”之地獻為御用,賜公卿以俸祿,賜其部下以10倍於原有的領地,甚至命豐臣秀次為大唐(中國)關白,日本關白由羽柴秀秋或宇喜多秀家擔任,朝鮮則交給羽柴秀勝或宇喜多秀家統治。
文祿元年(1592年),明神宗派遣遼東總兵李如松提督,兵部右侍郎宋應昌為經略率兵四萬餘人於當年12月26日跨過鴨綠江,進入朝鮮抗擊日軍。在明軍(4萬餘人)和朝鮮三道水師提督李舜臣等的反擊下,日軍攻勢遇阻。平壤之戰結束後3月20日在漢城集結清點人數為六千五百二十人),豐臣秀吉遂與明朝和談。
文祿四年(1595年),豐臣秀吉將豐臣秀次流放到高野山,然後將豐臣秀次賜死,此外亦令豐臣秀次支持者切腹,包括前野長康等人。賜死的原因可能是當時輿論流傳着“殺生關白”(豐臣秀次的綽號)過去所發生的亂行,加上豐臣秀吉打算以年幼的次男豐臣秀賴作為家中的繼承人,豐臣秀吉決定處死有關人士。
朝鮮征伐大評定圖 朝鮮征伐大評定圖

豐臣秀吉晚年逝世

慶長三年(1598年)8月18日,豐臣秀吉因病逝世,死於伏見城。豐臣秀吉死前,領五大老輔佐幼子豐臣秀賴(とよとみ ひでより)。其根本目的是要以合議制度來抑制德川家康的抬頭,以確保豐臣政權可以代代相傳。入侵朝鮮半島的日軍在接獲五大老的命令及以石田三成為首的五奉行安排下,嚮明朝隱瞞了秀吉的死訊,隨後與明朝議和並逐漸從朝鮮撤軍。可是這場戰役日軍損失巨大,此役也埋下了德川家康日後成為徵夷大將軍的一個重要伏因。而日本與朝鮮的關係,到慶長十一年(1607年)才恢復正常。 [11]  [17] 
豐臣秀吉死後,他生前安排的政治均勢很快被打破。五大老以德川家康(とくがわ いえやす)最具影響力,使豐臣家內部勢力開始有派系分別。不久,五大老之一的前田利家也過世,五奉行之一的石田三成開始與家康對立,互相攏絡勢力。最後東軍以德川家康為首,西軍以毛利輝元為首,於慶長五年(1600年)兩軍對決,史稱關原合戰,後來德川方面贏得戰爭,而石田三成則被處死。慶長八年(1603年),德川家康即徵夷大將軍之位,豐臣家從此日漸沒落。慶長十九年(1614年)至慶長二十年(1615年)德川家康發動大坂冬之陣大坂夏之陣,豐臣家徹底滅亡。
豐臣五大老聯名書狀 豐臣五大老聯名書狀

豐臣秀吉為政舉措

豐臣秀吉政治

  • 完善體制
豐臣秀吉時代的大阪城 豐臣秀吉時代的大阪城
在政治方面,從大名中選出最有勢力者組成“五大老”(德川家康、前田利家、毛利輝元、宇喜多秀家、小早川隆景,其中隆景死後由上杉景勝接任)幫助管理國家事務;任命有能力的親信組成“五奉行”(淺野長政、石田三成、前田玄以長束正家增田長盛)負責實際工作;另由“三中老”(生駒親正堀尾吉晴中村一氏)負責五大老與五奉行之間的協調與溝通。
豐臣政權的統治體制頗為完備,但也存在許多隱憂:德川家康在地方擁有超過200萬石的領地,在中央,德川家康又握有重權,因此最後德川家康取代豐臣秀吉得到了天下。 [12] 
  • 收繳武器
天正十七年(1588年),豐臣秀吉下達命令,禁止百姓擁有長短刀、長槍、火槍等武器,這就是有名的“刀狩令”。雖然在這之前,也有其他的武將實施刀狩令,但不像豐臣秀吉的刀狩令那麼徹底,而且是屬於全國性的。當時的農村究竟擁有多少武器,從加賀國江沼郡所沒收的武器即可一窺端倪:武士刀一千七百零三支、腰刀一千五百四十支、長槍一百六十支、耙刀五百支、小刀七百支。另外出羽國仙北郡則沒收武士刀二百五十支、腰刀二千七百三十支、長槍三百三十六支、火槍二十六支、弓七十六把、盔甲十二具、頭盔五頂。在秀吉的“刀狩令”實施之後,農民的武力可以説遭到沉重打擊。

豐臣秀吉軍事

  • 統一日本
天正十年(1582年),進攻中國地方,包圍高松城(在今岡山市附近),與毛利氏決戰。同年織田信長被部將明智光秀殺害後,與毛利氏講和,回師討伐明智光秀,並擁立織田信長幼孫織田秀信為繼承人。但織田信長部將柴田勝家欲立織田信長三子織田信孝。天正十一年(1583年),豐臣秀吉經賤嶽之戰消滅勝家與織田信孝的聯軍。同年建大阪城,作為統一日本的根據地。天正十二年(1584年),與織田信長次子織田信雄和德川家康聯軍戰於小牧,失利後媾和,並與德川家康結盟,確立織田信長繼承人的地位。天正十三年(1585年),豐臣秀吉率10萬大軍平定四國領主長宗我部氏。翌年控制軍政大權。天正十五年(1587年)興兵30萬進取薩摩國(今鹿兒島縣西部),進而平定九州。天正十八年(1590年)出動26萬大軍滅北條氏,平定奧羽地方,完成日本統一大業。文祿二年(1593年)將北海道正式劃入日本版圖。
  • 侵略朝鮮
釜山鎮殉節圖 釜山鎮殉節圖
文祿元年(1592年)正月,豐臣秀吉發佈出兵朝鮮的命令。5月,豐臣乘朝鮮李氏王朝黨爭內訌、兵備鬆弛之機,派小西行長、加藤清正等率兵14萬餘人入侵朝鮮。日軍在釜山登陸後,長驅直入,兩個月內相繼佔領漢城、開城和平壤,隨後直奔咸鏡道,逼近中國邊境。次年1月,明朝總兵李如松率軍3萬餘人赴朝參戰。2月,朝鮮軍民在中國軍隊支援下,經激戰收復平壤、開城。鑑於駐守漢城的日軍兵力較強,明軍圍而不打,在城郊切斷敵供給線,燒燬敵糧庫。5月,日軍被迫退守慶尚、全羅兩道沿海城市,並派使臣要求議和,企圖利用談判之機集結力量捲土重來。
文祿二年(1593年)8月,明日雙方開始"議和"。由於日本提出苛刻的領土要求,致使談判最後破裂。慶長二年(1597年)2月起,豐臣秀吉陸續增兵14萬、戰艦數百艘再犯朝鮮。日軍以小西行長、加藤清正兩軍為先導在釜山登陸,分東西兩路齊頭並進,連佔慶尚、全羅、忠清三道。李舜臣以僅存的14艘艦船和100艘改裝民船為基礎重建水師,於10月在鳴梁海峽迎擊日軍(133艦船、7200人),利用有利地形和潮汐條件撞破敵船30餘艘,擊斃日軍十餘人。(該戰役存在爭議,這裏採取朝鮮説法)慶長三年(1598年)8月,豐臣秀吉病死,遺囑撤軍。至年底,殘餘日軍或逃或被殲,戰爭結束。
除了農民之外,日軍還強押大量的陶藝、印刷、刺繡等師匠到日本來,使得日本的陶藝水準大舉提高。陶活字的傳來,更帶動了日後江户時代的出版風潮。朱子學者姜沆則帶給日本的朱子學莫大的影響。這是侵略戰爭無意中的文化產物。 [18] 

豐臣秀吉經濟

  • 經濟政策
豐臣秀吉的經貿政策多承傳自織田信長,發展南蠻貿易,以樂座樂市和朱印船貿易等振興商業;並利用控制都市及鑄造貨幣等辦法規範經濟。
  • 太閣檢地
太閣檢地”是重新測量土地的面積,並調查作物生產量的意思。豐臣秀吉在天正十九年(1591年)開始作全國性的檢地。其實,豐臣秀吉從天正十一年(1583年)起就開始檢地,在這之前,其他的戰國武將為了想要重建業已崩潰的土地制度,因此也曾經做過檢地的工作。“太閣檢地”之所以具有特別的重要性,那是代表豐臣秀吉已經完成了日本的統一工作,同時,也表示他為了將來出兵朝鮮而預先作國力調查。此外,經過豐臣秀吉的嚴格檢地之後,每塊田地的收穫量都統計得很清楚,農民具有耕作權,同時必須擔負繳納年貢的義務,農民與政府之間的剝削階級(豪農)從此消失。 [6]  [19] 

豐臣秀吉宗教

基督教是於天文十八年(1549年)隨傳教士沙必略傳到日本的,三十三年後的天正十年(1582年),日本的基督徒已經到達十五萬人,可以説是一百個日本人當中就有一個基督徒,可見基督教的傳播速度非常快速。然而在天正十五年(1587年),豐臣秀吉卻發出一道命令,禁止基督教傳教士進入日本。其最大的原因是,豐臣秀吉唯恐基督教大名將領地捐獻給教會,再度出現類似一向宗信徒暴動的局勢。在禁令中的第一條提到,日本是神國,這表示日本開始吸收歐洲的文明,已經不在印度、中國的圈子裏。有人説這是最早的“脱亞論”。

豐臣秀吉歷史評價

豐臣秀吉自評

  • 豐臣秀吉答朝鮮國書:比年諸國分離,亂國綱、廢世禮,而不聽朝政,故予不勝感激,三、四年間,伐叛臣、討賊徒,及異域遠島,悉歸掌握。……依有此奇瑞,作敵心者,自然摧滅,戰則無不取,既天下大治,撫育百姓,憐憫孤獨,故民富財足,土貢萬倍千古矣。本朝開闢以來,朝廷盛事,洛陽壯麗,莫如此日也。 [20] 

豐臣秀吉日本評價

  • 池內宏:英雄之事業豈能以常理論之。彼等之行為如天馬行空,常人難以捕捉。豐臣秀吉乃是曠古之英雄。身為曠古之英雄,刻畫曠古之偉業。 [23] 
  • 田中義成:在戰略上,豐臣秀吉儘可能的利用和平的手段來勸對手降服,若是對方不從的話,才動用武力,而這種手段是從其主公織田信長處學來的。 [24] 
  • 田保橋潔:豐臣秀吉就任關白,名實皆為武家之棟樑,亦為公家之首。 [25] 
  • 小和田哲男:從豐臣秀吉戰鬥的方式來看,碰運氣的戰鬥先勿論,有風險的戰爭是絕對不打的。一般都是從正面發動從最初就必勝的戰役。當然,由於局勢的不同,也有不隨豐臣秀吉意願發展的情況發生,但是,從根本上説,豐臣秀吉戰爭的特點是絕對不發動可能失敗的戰役。 [26] 
  • 辻善之助:一般人都認為,豐臣秀吉是非常豪放粗狂的英雄,但從其事蹟來看,多為周到綿密之思考。豐臣秀吉絕非純為出兵而行征伐事之人。 [27] 
  • 井上勝久:松下電器的創始人松下幸之助有着獨特的經營理念,他常被比作豐臣秀吉,即從無名之輩成為奪取天下者。豐臣秀吉即是在動亂之世,力圖開拓新路,以人生為賭注,勇往直前。正是他那剛毅的性格,才最能説明他偉大的一面。 [28] 
  • 吉田茂:豐臣秀吉統一日本後,治國有術,多年戰亂的日本一時間國泰民安。他見日本已經安定,遂萌發了建立一個亞洲大帝國,他決心到比日本更廣大的空間施展一番。首先要征服朝鮮,再來征服中國,後再征服印度,建立一個包括日本、中國、印度、朝鮮在內的亞洲大帝國。 [46] 
  • 松下幸之助:日本一代名人豐臣秀吉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善於吸收眾人的智慧。不但是盟友的,連敵人的智慧他也吸收,終於因此而贏得天下敬佩。我們必須從這方面來培養我們的基本觀念。豐臣的氣度、果斷和充分授權是企業經營者學習的對象。 [28] 
  • 吉村武彥等《巖波日本史》:
    • ①尤為重要的是,此次檢地太閣檢地還否定了作合生產方式,創建了沒有中間層盤剝的全責務農的一地一人耕作制度。這種生產方式逐漸被推廣到全國,連原來生產上就很先進的畿內地區也據此確定了以小家庭為生產單位的新的耕作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太閣檢地並沒有一刀切地強制要求全國一律實施小農經營,實際上還一定程度保留了地主與小農的生產關係。如檢地賬簿中留存的“三郎左衞門分孫八作”的記載。總之,包含小農耕作人的“實際耕地責任者”具有重要意義,這可以説是一項劃時代的制度改革。像這樣,繼承了信長晚年在北陸就開始着手實施的繩打檢地的太閣檢地,無疑是一場清算中世土地收取關係以實現小農自立為目標的土地改革。 [39] 
    • ②有評價認為,秀吉實施的一系列法令,將整個中世都被允許的自由流徙、逃散的原則變更為禁止農民擁有上述自由,將其緊緊束縛在土地上,還有對身份的嚴格限制,僅保留百姓到武家奉公人的狹窄通道也明顯導致了社會缺乏彈性和流動性。 [38] 
  • 家永三郎日本文化史》:隨着大名領國的誕生,各地區自然形成的封建秩序開始了制度化,在大名分散林立的基礎上建立了統一政權的是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即所謂的“三英雄”。尤其是豐臣秀吉,他實施了“太閣檢地”,一掃莊園制的殘餘,確立了封建的土地制度。……他嚴格定下武士、商人、農民的身份區別,禁止身份變更,並且頒佈“刀狩令”,禁止農民持有武器,為下克上導致的新陳代謝畫上了休止符,這些都是以士農工商的身份秩序為基礎,確立武士封建統治體制的劃時代舉措。但是,在進入所謂的“三英雄”時代之前,社會上還保持着前代以來開放的氛圍,國際上也與世界各國進行着頻繁的交通貿易,勇敢進取的精神依然得到強烈推崇,因此在文化領域裏也出現了鎖國以後時代無法見到的潑辣豪放的濃郁特色。 [42] 
  • 坂本太郎《日本史》:
    • ①秀吉是個罕有的具有雄才大略的武將和政治家,同時又是一個具有適合實現這個統一所需要的開闊胸懷和通達人情事理的人。……秀吉的統一政策,大部分是繼承和發展了信長的方針,但在每項具體措施上,即使完全是那樣,而其實施精神卻有天壤之別。信長對人嚴厲刻薄,殺伐失度,而秀吉則包容萬人,以温情待人,力避殺戮無辜。在留下的一些秀吉遺書中,可以見到他對父子妻妾那種温存而細膩的愛情,充滿在字裏行間。正是這種美好的仁愛精神,不僅信長沒有,許多戰國武將也都不具備。 [41] 
    • ②秀吉在國內完成了統一,建立了赫赫的豐功偉績,但是在外交上卻徒有宏圖,沒有能收到實效,暴露了他畢竟不過是一個侷促於島國內部的井底之蛙式的人才,在複雜的國際環境中缺乏善於應付的知識和卓見。他發動的朝鮮戰爭,儘管在各個戰役和策略上收到可取的效果,但從整體來看,卻完全是輕率的舉動。由於首戰成功而得意忘形,甚而制定征服明朝以後的各種措施等等,説明他對局勢的看法過於樂觀,不懂得現實國際關係的嚴峻性,天真得簡直像個孩子。他把朝鮮、明朝時的中國以及其他國家看得就像日本的九州和關東等地一樣。遣使送書,促其入貢,不入貢就出兵征討,這是他在統一國內時常用的手法。他發動朝鮮戰爭的原因,一般認為是希望恢復與明朝、朝鮮的勘合貿易,但是應該知道,由他要求對方入貢的貿易,與前代的勘合貿易在主客關係上恰恰是完全相反的。他在對外交涉的第一階段,可能是想從日本的優越地位出發開展通商貿易,當要求得不到滿足時,第二階段便想以武力來征服對方。朝鮮戰役就是通過這樣一個過程而引起的。對貿易的要求是前一階段的原因,並不是整個的原因。最基本的原因是,他有一種錯覺,認為對待外國,也可以像對待國內那樣。造成這種錯覺的背景是,倭寇長期活躍之後,覺得明朝時的中國和朝鮮等並不是可怕的遠方國家,而覺得是極其接近的,這種感情所起的作用似乎應該一併加以考慮。 [41] 
    • ③這次戰爭(侵朝之役)前後費時七年,無數將士暴骨異邦,而一無所獲。對秀吉來説,恐怕是無法自圓其説的終生憾事。力不從心的侵略野心任何時候都是滅亡的根源,只是因為這時明朝時的中國與朝鮮國勢都衰落不振,其他國家又不遑他顧,所以日本國家才沒有陷於危險境地,至多隻是加速了豐臣政權的滅亡,這一點真可謂是萬幸。 [41] 
  • 渡邊世祐:
    • ①豐臣秀吉性格活潑,思維敏捷,善於機變,文韜武略,積極進取,叱吒風雲,受到萬人敬畏。到了晚年,豐臣秀吉判若兩人,不再積極進取,而是沉溺於驕奢淫逸的生活,大興土木,修建瓊台樓閣,耗費錢財,三千佳麗陪伴左右。豐臣秀吉消耗了國家的財力,但豐臣氏的勢力並未得到鞏固。這對於豐臣秀吉來説是一個悲劇。 [48] 
    • ②元龜、天正年間以來,羣雄割據,天下大亂,血雨腥風,生靈塗炭。豐臣秀吉南征北戰,降服羣雄。而今,尚未統一的地方只剩下關東、東北一角而已。社會秩序開始穩定下來,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出現了歌舞昇平的太平盛世。 [47] 
    • ③不到十年,豐臣秀吉就統一了日本全國,從東北的奧羽到西南的薩摩,無不聽從豐臣秀吉的命令。征討朝鮮是日本有史以來的大事件,只有豐臣秀吉這樣的人物才能做到。德川家康重視內政,是做不來征討朝鮮這樣的事情的。豐臣秀吉好戰,不喜歡平靜,只要活着就想窮兵黷武,這是豐臣秀吉性格的表露。豐臣秀吉打算藉助統一日本的餘威征討朝鮮,進而進軍中國、印度、波斯,席捲整個亞洲。然而,征討朝鮮一事尚未完成,豐臣秀吉就去世了。豐臣秀吉出生於戰亂年代,習慣於破壞舊的窠臼。豐臣秀吉的雄圖壯志也伴隨着悲劇。豐臣秀吉好大喜功,急功近利,對內部經營有所疏忽,沒有覺察到將士疲憊、武士厭戰的徵兆。禍亂由此引起,骨肉相殘,百姓負擔沉重,最終導致豐臣秀吉斷子絕孫。對於豐臣秀吉一家來説,對外征戰非但沒有任何益處,反倒加速了豐臣秀吉一家的敗亡。從國家角度來説,征討朝鮮未必有害,損益各半。從外交上來説,日本給朝鮮留下了永遠難以消除的負面印象。不過,從那時起,朝鮮、中國都對日本忌憚三分,清朝還通過朝鮮探聽日本的動靜。豐臣秀吉如果將對外戰爭的精力放在內政上,會取得更大的成績。 [49] 
    • ④豐臣秀吉野心勃勃,打算讓天皇在明朝繼承帝位,統治明朝的四百餘州。豐臣秀吉的這一計劃在日本史上也是未曾有過的。豐臣秀吉遣使給琉球、菲律賓羣島、印度下書,讓他們進貢。豐臣秀吉打算將當時他所知道的地方都納入日本的版圖。如果征服了明朝,豐臣秀吉會坐鎮距離日本最近的寧波,實現蕩平亞洲的目的。豐臣秀吉出身島國,能有如此大的抱負實屬罕見。即便是大陸上的人也未必有如此雄心壯志。可惜的是,對於當時的日本來説,朝鮮海峽過於寬闊,日本的海事技術尚不發達,沒有英國那樣強大的海軍,豐臣秀吉的宏偉藍圖只不過是紙上談兵而已。 [50] 
    • ⑤織田信長剛強、冷酷,能夠駕馭部下。豐臣秀吉在織田信長手下從一介走卒做起,成就統一天下的大業,遠遠超過了當時的同輩人和天下的羣雄。時勢造英雄,豐臣秀吉抓住了機遇。不僅如此,豐臣秀吉聰明伶俐、機敏靈活,在織田信長手下建立了功業,在日本國史上大放異彩。豐臣秀吉非常自信,氣宇軒昂,能成就一番大事業。豐臣秀吉重視效率,重視兵貴神速,只要能取得成效,不必拘泥於細節。 [51] 

豐臣秀吉其他國家評價

  • [明]諸葛元聲《兩朝平攘錄》:
    • ①多智略,剛果有斷,能脅以恩威,又善用人。
    • ②豐法令嚴,綁釘殺戮,無所不用。兵行有進無退,即遇湯火,不許回階。回頭者子壻亦斬,故所向無敵。 [21] 
  • [明]徐光啓
    • ①至信長征伐四出,略皆臣伏無敢異。此人智計叵測,十倍秀吉。
    • ②秀吉者,起微賤,事故關白信長,驟得幸,為大將,居別島。 [45] 
  • [朝]柳成龍懲毖錄》:豐臣秀吉容貌陋,面色黝黑無異表,但微覺目光閃閃射人云。 [22] 
  • [民國]戴季陶日本論》:豐臣秀吉打平了國內羣雄,戰敗朝鮮,日本的武功,已經到了極盛時代。德川氏承續豐臣氏的霸權以後,政治文物,燦然大備。 [40] 
  • 詹姆斯·麥克萊恩《日本史:1600-2000:從德川幕府到平成時代》:當1582年繼承織田信長的衣缽時,豐臣秀吉的麾下已經有了25萬多名武士、火槍手、槍兵、射手和足輕,這是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軍隊之一。豐臣秀吉果斷地率領大軍挺進到四國和九州島,殲滅了一些大名,又通過恫嚇和勸説降服了另外一些。1587年,豐臣秀吉確立了在這兩地的霸權後,又揮師北上,於1590年秋佔領了關東各國,之後不久又接受了本州島最北部大名的投降。日本的武力統一至此完成了。 [44] 
  • 安德魯·戈登:秀吉貌不出眾,出身寒微,原來只屬步兵中的“足輕”,同時代的人甚至譏笑他為“猴子”,傳説他的妻子亦以“禿鼠”稱之。假如不以貌取人,秀吉其實是一個卓越的謀略家。信長的作風是恩怨分明,對敵人趕盡殺絕,對下屬則恩賜土地。秀吉則不同,他採取盟好策略,雖然他對反對者絕不客氣,但只要對方願意投其陣營、宣誓效忠,他都會大度收容。故秀吉擴張甚快,到1591年便掌控整個日本。秀吉一面繼承信長所遺留的制度,一面亦增添新意,將其體系化。為保證各路大名無異心,他建立人質制度。為徹底解除農民武裝,1588年他在治下領地中發出“刀狩令”,命令農民交出武器。他亦先後在1592年及1597年發動大規模戰爭侵略朝鮮,以致損傷無數,並揚言要征服中國。耶穌會教士在1550年前後到日本傳教,徒眾日多,秀吉亦禁止其在日本活動。到1598年,秀吉的權力達至巔峯,其勢力遍及全日本,成為全國大名共主。 [43] 

豐臣秀吉軼事典故

豐臣秀吉長相奇偉

豐臣秀吉畫像
豐臣秀吉畫像(8張)
根據比較可靠的史料《太閣素生記》,以及其他傳記的記載,秀吉確實長得像猴子,因此他的綽號叫猴子。這並不只是謠傳,現存的織田信長的信中留有證據。此外,織田信長的信中還透露,秀吉還有個外號叫“禿鼠”。秀吉中年以後,毛髮逐漸稀疏,晚年出征的時候,為了使自己更有威嚴,經常要畫眉毛,裝假鬍鬚。

豐臣秀吉六指秀吉

在前田利家及弗洛伊斯的記載相關書籍,秀吉的右手有六隻手指,拇指有多一隻手指,但後來秀吉不欲醜聞發生,故意隱藏六隻手指的事情。

豐臣秀吉擴張野心

以武力統一日本的封建領主豐臣秀吉提出了大陸擴張的構想。天正六年(1578年),豐臣秀吉表明他的“宏大志向”:“圖朝鮮,窺視中華,此乃臣之宿志”。天正十二年(1584年),擔任太政大臣的豐臣秀吉提出了一個帶有時間表的擴張計劃:在佔領朝鮮之後,於文祿二年(1593年)初佔領北京,天正三年(1594年)日本遷都北京,然後再進軍印度。早在天正十八年(1590年),豐臣寫信給朝鮮國王,“吾欲假道貴國,超越山海,直入於明,使其四百州皆入我俗”。文祿元年(1592年),日本首次侵朝初期進展順利,豐臣秀吉就開始籌劃遷都於北京,自己“居守寧波府”,以便“尊聖意,佔領天苧印度”。 [29] 

豐臣秀吉接見明使

文祿五年(1596年)九月,豐臣秀吉迎接明朝使者,明、朝議和使來日,秀吉宴饗之。然宣讀國書,始知議和實為冊封,大明欲封秀吉為日該國王。秀吉方覺受騙,大怒道:“吾掌握日本,欲王則王,何待髯虜之封!且吾而為王,何以對天皇!”,並欲殺明朝使節,為旁人勸止,於是下令驅逐明朝使節。

豐臣秀吉冊封國王

萬曆皇帝冊封豐臣秀吉的詔書 萬曆皇帝冊封豐臣秀吉的詔書
在萬曆抗倭援朝戰爭結束後的文祿四年(1595年)一月,明朝遣使封豐臣秀吉為日本國王,令沈惟敬一同前往。詔書內容如下:“奉天承運皇帝,制曰:聖仁廣運,凡天覆地載,莫不尊親帝命。溥將暨海隅日出,罔不率俾。昔我皇祖,誕育多方。龜紐龍章,遠賜扶桑之域;貞珉大篆,榮施鎮國之山。嗣以海波之揚,偶致風佔之隔。當茲盛際,諮爾豐臣平秀吉,崛起海邦,知尊中國。西馳一介之使,欣慕來同。北叩萬里之關,肯求內附。情既堅於恭順,恩可靳於柔懷。茲特封爾為日該國王,賜之誥命。於戲龍賁芝函,襲冠裳於海表,風行卉服,固藩衞於天朝,爾其念臣職之當修。恪循要束,感皇恩之已渥。無替款誠,祗服綸言,永尊聲教。欽哉!”
這封詔書現存於大阪博物館,為慣用的御筆文體寫就,儼然一副中央大國皇帝對蕞爾小邦降恩封賞的口氣。但另一種説法認為儘管豐臣秀吉十分不情願,但表面上仍接受了明朝政府的冊封,沈惟敬歸國途中假造了一道豐臣秀吉的謝恩表由另一使臣遞交朝廷,這道假冒的謝恩表被明廷識破。 [30] 

豐臣秀吉主要作品

《辭世歌》:朝露般降臨,朝露般消散,此即吾生。大阪的往事,宛如夢中的夢。(露と落ち 露と消えにし 我が身かな 浪速のことも 夢のまた夢) [55] 

豐臣秀吉人際關係

豐臣秀吉父母

  • 父親:木下彌右衞門。
  • 繼父:竹阿彌。
  • 母親:大政所阿仲。

豐臣秀吉妻妾

  • 正室:寧寧(高台院,北政所,秀吉死後稱高台院)
  • 側室:南殿(羽柴秀勝生母)
  • 側室:澱殿(淺井茶茶,淺井長政長女,豐臣秀賴生母)
  • 側室:德子(川副正俊女)
  • 側室:南之局(山名豐國女)
  • 側室:松之丸殿(龍子,父京極高吉,母淺井長政之姊)
  • 側室:加賀殿(摩阿,前田利家三女)
  • 側室:甲斐姬成田氏長女)
  • 側室:三之丸殿(織田信長女)
  • 側室:三條殿(虎,蒲生賢秀女)
  • 側室:姬路殿(織田信包女)
  • 側室:廣澤局(名護屋經勝女)
  • 側室:月桂院(島子,足利賴純女)
  • 側室:安樂院(阿種之方,香之前,地侍女)
  • 側室:法鮮尼(宇喜多秀家母)

豐臣秀吉同輩

豐臣秀吉子女

兒子
養子
養女
  • 豪姫(前田利家女,宇喜多秀家正室)
  • 加賀殿(前田利家四女,豐臣秀吉側室)
  • 菊姫(前田利家庶女,早逝)
  • 小姫(織田信雄女,徳川秀忠正室,早逝)
  • 大善院(豐臣秀長女,毛利秀元正室)
  • 常高院(淺井長政次女,京極高次正室)
  • 督姬(於江與,淺井長政三女,徳川秀忠繼室)
  • 宇喜多直家女(吉川廣家正室)
  • 蜂須賀正勝女(黒田長政正室)
猶子

豐臣秀吉家臣

分類
人員名單
早期家臣
織田舊臣
賤嶽七本槍
五奉行
五大老
前田利家(死後由前田利長接替)、德川家康毛利輝元小早川隆景(死後由上杉景勝接替)、宇喜多秀家
三中老
黃母衣眾
青木一重、伊木遠勝、石尾治一、伊東長實、井上道勝、井上賴次、豬子一時、織田信高、小野木公鄉、郡宗保、仙石秀久、津川親行、津田信任、户田勝隆、友松盛保、中島氏種、中西守之、長原雲沢軒、野野村吉安、長谷川重成、蜂須賀家政、服部一忠、速水守久尾藤知宣舞兵庫(前野忠康)、神子田正治、箕浦勘右衞門、三好房一、毛利吉成、森可政、山內一豐分部光嘉
臣服秀吉重要謀臣、將領
竹中重治
黑田如水(官兵衞)
蜂須賀正勝(小六)

豐臣秀吉人物爭議

秀吉的死因至今仍是個謎,官方對其死因保密。 [14]  有不同説法,有腦梅毒、痢病(赤痢、疫痢之類) [31]  等説法。明朝人沈惟敬則稱他是被毒死的。 [32]  腦神經外科醫生若林利光則在2009年提出一種新的觀點,認為他死於腳氣。晚年因為衰老,不復年輕時的出色判斷力,甚至出現大小便失禁。 [11]  這也是豐臣氏滅亡的原因之一。
沈惟敬毒殺豐臣秀吉之説,除了可在多種朝鮮史籍中看到之外, [33]  在江户時代的日本史籍中也多有印證。香川正矩(1613—1660年)所編的《陰德太平記》中有“太閣公薨去事”一節,其關於沈惟敬毒殺豐臣秀吉之經緯的記述頗為詳盡。
自六月底以來,太閣公貴體不安,其病漸篤。……慶長三年八月十八日,於伏見城薨去,行年六十三歲也。……聞説太閣公之病因,則在前年九月。時遊擊將軍沈惟敬來朝奉謁太閣公,於其懷中取出丸藥服用。太閣公問曰:“此乃何藥?”惟敬答曰:“此乃返老還童之良藥。”太閣公又問曰:“吾已老衰,返老還童之藥,縱出日本,亦欲求之,吾可得乎?”惟敬即為奉上。此際輝元卿、利家卿、善乘坊等伺候在座。太閣公將此藥亦賜此三人。利家卿、輝元卿思忖,古來未聞有此等之藥,其事可怪,遂擬作服用,將藥揣入懷中。善乘坊則即吞服,竟與太閣公同年死去。遊擊將軍思惟,太閣公若得長生,則其定將征伐大明,一統天下,若此,吾當舍此一身,以救大明國中之人,此乃大忠也,遂偽鴆毒為良藥,吾身亦服,以奉太閣公。所聞如是。太閣公竟陷渠謀…… [34] 
這段信息其實是豐臣秀吉的妾(山名豐國之女)的侍女(因幡人吉岡質休次子之女)從內部託人帶給作者的祖父相川春繼(時為周防巖國領藩主吉川廣家的執事)的。當時的五奉行雖然封鎖了豐臣秀吉的死亡消息,但是因為有內線活動,香川春繼很快就獲悉了這一信息,並將之彙報給了主公吉川廣家。 [35] 
又據江户時代學者川口長孺(1772—1835年)的考證,當時的《魔釋記》及《武家盛衰記》兩書對沈惟敬毒殺豐臣秀吉之事亦有相關記載。今轉錄其內容如下:
惟敬侍秀吉,摘夾袋中藥而飲。秀吉問之,惟敬曰:“此延齡奇藥也。”秀吉乞之。惟敬曰:“外邦所齎,何知非鴆毒?”秀吉固乞之,惟敬令試之近臣。經五六日,侍臣覺氣力爽然。秀吉信之服用。利家、隆景亦乞而服。未幾,隆景死,秀吉、利家亦相繼而死。 [36] 
這段內容與上引《陰德太平記》“太閣公薨去事”多有相似,都講述了豐臣秀吉向沈惟敬索求可以返老還童的“延齡奇藥”,最終卻因之中毒斃命,但多了拿近臣試藥這一環節,在情理上似乎更顯合理。而豐臣秀吉家臣前田利家、小早川隆景亦因服此藥而逝的內容,則與上文的記述稍顯齟齬 [35] 

豐臣秀吉後世紀念

墓所 靈廟 神社
豐國神社 豐國神社
豐臣秀吉死後葬在京都東山區阿彌陀峯山山頂(豐國廟)(封號豐國大明神),修建豐國神社予以祭祀。豐臣家滅亡後,徳川家康剝奪了大明神封號,但是並沒有拆毀神社。在豐臣秀吉正室高台院(寧寧)的懇求下,外苑部分被拆毀然而保留內苑和本殿。部分建築物被片桐且元等人移往寶嚴寺和都久夫須麻神社。德川第三代將軍徳川家光時沒收了神社,神社本殿完全被毀壞,豐國神社成了荒地。明治時,在徳川家康的日光東照宮相殿祭祀豐臣秀吉,豐國神社被重新建造。祭祀秀吉的神社除京都豐國神社以外還有大阪豐國神社、長濱豐國神社、名古屋豐國神社。大阪和長濱是秀吉的領地、名古屋是秀吉的故鄉。

豐臣秀吉藝術形象

豐臣秀吉文學形象

古代文學
豐臣氏家紋 豐臣氏家紋
江户時代出版了為數不少的秀吉一代記。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便是《太閣記》。同樣以《太閣記》為書名的作品很多,但是由於作者不同,因此書名《太閣記》上面再冠上作者的名字。例如,小瀨甫庵的著作稱為《甫庵太閣記》;川角三郎右衞門的作品則稱為《川角太閣記》。若只以《太閣記》為題者,一般指的是《甫庵太閣記》。另外,也有附上插畫的《繪本太閣記》,由竹內卻齋撰寫,岡田玉山繪圖,自然也成為當時的暢銷書。不過必須注意的是,無論何種版本的《太閣記》,其內容皆與史實有相當的距離,並且記載著各種有趣的軼事,不過那是史實或是作者捏造的故事,則不得而知。
小説
  • 新史太閣記》(作者:司馬遼太郎
  • 《新書太閣記》(作者:吉川英治)
  • 《異本太閣記》(作者:山岡莊八)
  • 《妖説太閣記》(作者:山田風太郎)
  • 《夢中夢》(作者:津本陽)
  • 《秀吉與利休》(作者:野上彌生子)
  • 《秀吉之枷》(作者:加藤廣)

豐臣秀吉影視形象

類型
具體信息
電影
1965年《德川家康》(扮演者:山本圭
1981年《關原合戰》(扮演者:宇野重吉
1988年《德川家康》(扮演者:待考)
2009年《大盜石川五右衞門》(扮演者:奧田瑛二
2013年《清須會議》(扮演者:大泉洋
2016年《信長協奏曲》(扮演者:山田孝之
2017年《關原之戰》(扮演者:瀧藤賢一
NHK大河劇
1965年NHK大河劇太閣記》(扮演者:緒形拳
1971年NHK大河劇《春之坂道》(扮演者:中村之鶴)
1973年NHK大河劇《國盜物語》(扮演者:待考 )
1978年NHK大河劇《黃金的日子》(扮演者:緒形拳)
1981年NHK大河劇《女太閣記》(扮演者:西田敏行
1983年NHK大河劇《德川家康》(扮演者:武田鐵矢
1987年NHK大河劇《獨眼龍政宗》(扮演者:勝新太郎
1989年NHK大河劇《春日局》(扮演者:藤岡琢也
1992年NHK大河劇《信長 KING OF ZIPANGU》(扮演者:仲村徹)
1993年NHK大河劇《琉球之風》(扮演者:仲村徹)
1996年NHK大河劇《秀吉》(扮演者:竹中直人
2000年NHK大河劇《葵德川三代》(扮演者:待考)
2002年NHK大河劇《利家與松》(扮演者:香川照之
2006年NHK大河劇《功名十字路》(扮演者:柄本明
2009年NHK大河劇《天地人》(扮演者:笹野高史
2011年NHK大河劇《江·公主們的戰國》(扮演者:岸谷五朗
2014年NHK大河劇《軍師官兵衞》(扮演者:竹中直人)
2016年NHK大河劇《真田丸》(扮演者:小日向文世
2020年NHK大河劇《麒麟來了》(扮演者:佐佐木藏之介
2023年NHK大河劇《怎麼辦家康》(扮演者:室毅
其他電視劇
2003年富士電視台《太閣記 稱為猴子的男人》(扮演者:草彅剛
2005年電視劇《國盜物語》(扮演者:岡田益德)
2006年朝日電視台《太閣記:取得天下的人》(扮演者:中村橋之助
2006年《信長之棺》(扮演者:中村梅雀
2013年富士電視台《女信長》(扮演者:伊勢谷友介
2013年朝日電視台《信長的主廚》(扮演者:照屋年之
2014年富士電視台《信長協奏曲》(扮演者:山田孝之)
2016年《信長燃燒》(扮演者:北村有起哉
遊戲
光榮株式會社:《太閣立志傳》系列
光榮株式會社:《戰國無雙》系列(配音:户北宗寬、石川英郎
光榮株式會社:《無雙大蛇》系列(配音:石川英郎)
光榮株式會社:《信長之野望》系列
Capcom:《鬼武者》系列
Capcom:《戰國BASARA》系列(配音:置鮎龍太郎
KOEI TECMO:《仁王2》(配音:竹中直人
參考資料
  • 1.    (日本)小林鶯裏,中畫史鑑 豐臣秀吉 全景插圖版,中國畫報出版社,2018.08,第366頁
  • 2.    童雲揚.《十五、十六世紀日本社會經濟史論》:武漢大學出版社,2012:第88頁
  • 3.    桑田忠親 . 『豊臣秀吉の発想力と知謀』 .日本:広済堂文庫,1990年
  • 4.    藤木久志.『豊臣平和令と戦國社會』 .日本:東京大學出版會,1985年
  • 5.    多人.日本史人物辭典:山川出版社,不明
  • 6.    多人.戦國人物700傑:新人物往來社,不明
  • 7.    汪公紀.日本史話:中國書籍出版社,2011年
  • 8.    (美)薩克雷,(美)芬德林.《世界大歷史 1571-1689》:新世界出版社出版,2014:第128頁
  • 9.    吳傑 主編.日本史辭典.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2:第137—138頁
  • 10.    劉小樹主編.《世界各國軍事將領》: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第51頁
  • 11.    駒井重勝.駒井日記:不明(歷史文獻),不明
  • 12.    藤木久志.織田・豊臣政権:小學館,1975年
  • 13.    《明史·列傳第二百十·外國三》:日本故有王,其下稱關白者最尊,時以山城州渠信長為之。偶出獵,遇一人卧樹下,驚起衝突,執而詰之。自言為平秀吉,薩摩州人之奴,雄健蹺捷,有口辯。信長悦之,令牧馬,名曰木下人。後漸用事,為信長畫策,奪並二十餘州,遂為攝津鎮守大將。有參謀阿奇支者,得罪信長,命秀吉統兵討之。俄信長為其下明智所殺,秀吉方攻滅阿奇支,聞變,與部將行長等乘勝還兵誅之,威名益振。尋廢信長三子,僭稱關白,盡有其眾,時為萬曆十四年。於是益治兵,征服六十六州,又以威脅琉球、呂宋、暹羅、佛郎機諸國,皆使奉貢。乃改國王所居山城為大閣,廣築城郭,建宮殿,其樓閣有至九重者,實婦女珍寶其中。其用法嚴,軍行有進無退,違者雖子婿必誅,以故所向無敵。乃改元文祿,並欲侵中國,滅朝鮮而有之。召問故時汪直遺黨,知唐人畏倭如虎,氣益驕。益大治兵甲,繕舟艦,與其下謀,入中國北京者用朝鮮人為導,入浙、閩沿海郡縣者用唐人為導。慮琉球泄其情,使毋入貢。
  • 14.    小和田哲男.関ヶ原から大坂の陣へ:新人物往來社,1999年
  • 15.    朝尾直弘.天下一統:小學館,1988年
  • 16.    樊樹志. 萬曆年間的朝鮮戰爭[J]. 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06:96-102.
  • 17.    多人.文祿・慶長期の豊臣政権:不明,1994年
  • 18.    豐臣秀吉:出身貧賤的日本梟雄  .鳳凰[引用日期2015-04-24]
  • 19.    村川浩平.日本近世武家政権論:日本図書刊行會,2000年
  • 20.    《宣祖修正實錄》卷二五,宣祖二十四年三月丁酉條。
  • 21.    (明)諸葛元聲.《兩朝平攘錄》卷四,《續修四庫全書·史部·第四三四冊》:上海古籍出版,2002:第169頁
  • 22.    (朝)柳成龍.《懲毖錄》卷一《朝鮮史料彙編18》: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2004:275-276
  • 23.    池內宏.《文祿·慶長之役》正編第一:吉川弘文館,1914:35
  • 24.    田中義成.《豊臣時代史》:明治書院,1925:第227頁
  • 25.    田保橋潔.《壬辰役雑考》:《青丘學叢》14號,1933:第27頁
  • 26.    小和田哲男.《豐臣秀吉的天下統一戦爭》《戦爭的日本史15》:吉川弘文館,2006:第6-7頁
  • 27.    辻善之助.《豊臣豐臣秀吉的支那朝鮮征伐原因》,《海外交通史話》:東亜堂出版,1917:第206頁
  • 28.    (日)山岡莊八.《豐臣秀吉》(第一卷):光與火:重慶出版社,2008
  • 29.    豐臣秀吉的瘋狂計劃:遷都北京進軍印度  .大公網[引用日期2016-07-29]
  • 30.    明朝驅逐日本收復朝鮮的兩次戰爭  .鳳凰[引用日期2015-04-24]
  • 31.    Jean Crasset.日本西教史:不明(歷史文獻),不明
  • 32.    朝鮮古文書《燃黎室記述》
  • 33.    黃景淵《江漢集》卷2 《石尚書畫像歌》 中有“石公潛思滅虜策, 又遣沈生頒璽書。秀吉宴金,為留使者車。沈生臨觶吞神丹,詒言真人所秘藏。秀吉欣然取三丸,服之不知去毒方。 須臾腸爛一朝死, 太微何患熒惑掩” 之句, 認為沈惟敬奉兵部尚書石星之命毒殺了豐臣秀吉。
  • 34.    [日] 香川正矩:《陰徳太平記》 卷81,松江: 犬山仙之助 (個人出 版),1911年。
  • 35.    鄭潔西 .沈惟敬毒殺豐臣秀吉逸聞考[J]:學術研究,2013
  • 36.    [日] 川口長孺 : 《徵韓偉略 》卷4, 吳豐培主編: 《壬辰之役史料彙輯 》下, 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 ,1990年。
  • 37.    豊臣秀吉-日本大百科全書(ニッポニカ)  .コトバンク[引用日期2022-12-22]
  • 38.    (日)今谷明著;吳限譯.巖波日本史[M].北京:新星出版社,2020.08:197
  • 39.    (日)今谷明著;吳限譯.巖波日本史[M].北京:新星出版社,2020.08:195
  • 40.    戴季陶.日本論[M]:民智書局,1928.04:7
  • 41.    坂本太郎.《日本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06:873-896
  • 42.    家永三郎,趙仲明 譯.《日本文化史》:譯林出版社,2018.01:337
  • 43.    安德魯·戈登.《現代日本史:從德川時代到21世紀》:中信出版社,2017.11:78-80
  • 44.    詹姆斯·L.麥克萊恩.《日本史1600-2000:從德川幕府到平成時代》:海南出版社,2014.06:78-79
  • 45.    徐彙區文化局.徐光啓與《幾何原本》[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1.05:231
  • 46.    (日)吉田茂著;李杜譯.日本史[M].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12:179
  • 47.    (日)渡邊世佑作;米彥軍譯.早稻田大學日本史 卷8 安土桃山時代[M].北京:華文出版社,2020.07:237
  • 48.    (日)渡邊世佑作;米彥軍譯.早稻田大學日本史 卷8 安土桃山時代[M].北京:華文出版社,2020.07:297
  • 49.    (日)渡邊世佑作;米彥軍譯.早稻田大學日本史 卷8 安土桃山時代[M].北京:華文出版社,2020.07:267
  • 50.    (日)渡邊世佑作;米彥軍譯.早稻田大學日本史 卷8 安土桃山時代[M].北京:華文出版社,2020.07:270
  • 51.    (日)渡邊世佑作;米彥軍譯.早稻田大學日本史 卷8 安土桃山時代[M].北京:華文出版社,2020.07:312
  • 52.    平清盛(たいらのきよもり)と豊臣秀吉(とよとみひでよし)~“の”はどこへ消えた?  .ことばマガジン:朝日新聞デジタル[引用日期2023-11-24]
  • 53.    朝臣(あそん)とは? 意味や使い方  .コトバンク[引用日期2023-11-24]
  • 54.    豊臣秀吉|日本大百科全書・國史大辭典・世界大百科事典  .ジャパンナレッジ[引用日期2023-11-24]
  • 55.    露と落ち露と消えにし我が身かな浪速のことも夢のまた夢 豊臣秀吉【日めくり短歌】  .短歌のこと[引用日期2023-11-24]
  • 56.    太閤素性記  .石川縣圖書館[引用日期2023-12-02]
  • 57.    豊臣ゆかりの品々を紹介する特別展「豊臣の美術」  .Premium Japan[引用日期2023-12-17]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