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賀拔嶽

鎖定
賀拔嶽(?~534年),複姓賀拔,字阿斗泥,神武郡尖山縣(今山西省壽陽縣宗艾鎮神武村)人,敕勒族。北魏時期名將,肆州刺史賀拔度拔之子,關隴集團第一代首領。
初為太學生,胸懷大志,愛施好士,驍果過人,起家懷朔鎮(今固陽縣百靈淖鄉城庫倫村)將。六鎮起義時期,隨父斬殺賊帥衞可孤,輾轉投奔肆州(今山西省忻州市)刺史爾朱榮,以為都督。爾朱榮兵赴洛陽時,賀拔嶽作為先鋒大破元顥。力勸爾朱榮誅殺高歡,擁立孝莊帝元子攸即位,封為樊城縣公。
永安三年(530年),在跟隨爾朱天光西征關隴時,賀拔嶽起到了主導作用 [1-2]  ,曾率領八百輕騎,殲滅尉遲菩薩兩萬步騎,俘獲馬兵三千,步兵萬餘 [3-5]  。此後,連戰連捷,平定關隴起義,拜驃騎大將軍、雍州刺史、清水郡公,遷關中大行台,守尚書左僕射。 [6] 
永熙三年(534年),在大丞相高歡挑撥離間下,為侯莫陳悦暗害於平涼,追贈侍中、太傅錄尚書事、大將軍、都督關中二十州諸軍事、雍州刺史,諡號武莊,以郡王之禮葬於雍州。 [7] 
阿斗泥
所處時代
南北朝
民族族羣
敕勒族
出生地
神武郡尖山縣(今山西省壽陽縣宗艾鎮神武村))
逝世日期
534年
主要成就
大破元顥,掃蕩三秦,組建關隴集團
本    名
賀拔嶽
官    職
關中大行台、大都督
爵    位
樊城縣公→清水郡公
諡    號
武莊
贈    官
侍中、太傅錄尚書事、大將軍、都督關中二十州諸軍事、雍州刺史

賀拔嶽人物生平

賀拔嶽早期事蹟

賀拔嶽年輕時曾為太學生,胸懷大志,喜歡結交英豪,長大後能左右馳射,驍勇過人。他雖然沒有讀過兵法,但是用兵卻與兵法相合,認識他的人都對他感嘆稱奇。 [8] 
523年(北魏正光四年),賀拔嶽隨父親賀拔度拔赴援懷朔鎮。當時,賊帥衞可孤在城西督戰,距離城池有三百多步,賀拔嶽在城上一箭便射中衞可孤的臂部,威震賊軍。 [9] 
524年(正光五年),衞可孤攻破懷朔鎮,俘虜賀拔岳父子。不久,賀拔嶽隨賀拔度拔等人襲殺衞可孤,被廣陽王元淵任命為帳內軍主。後來,賀拔嶽被表舉為強弩將軍,與兄長賀拔勝一同鎮守恆州(今山西大同)。 [10-11] 

賀拔嶽追隨爾朱

526年(孝昌二年),恆州被叛軍攻陷。賀拔嶽便投奔爾朱榮,被任命為別將,不久又任都督。每次議事,賀拔嶽的想法都與爾朱榮相吻合,受到爾朱榮的器重。 [12] 
當時,爾朱榮兵強馬壯,打算起兵匡扶朝廷,對賀拔嶽道:“如今天下大亂,我想要率軍進京,內除君側奸臣,外平地方叛亂,你認為怎麼樣?”賀拔嶽道:“非常之人才能做非常之事,將軍若能率先高舉義旗,討伐叛逆,匡扶君主,必能成功。古人道:‘朝謀不及夕,言發不俟駕。’做事就要果斷。”爾朱榮嘆道:“你這番話,説出了大丈夫的志向啊!” [13] 

賀拔嶽交惡高歡

528年(武泰元年),北魏孝明帝暴斃。爾朱榮認為孝明帝死因可疑,便率軍開赴洛陽,並命賀拔嶽為先鋒。不久,爾朱榮發動河陰之變,大肆屠殺朝臣。都督高歡趁機勸爾朱榮稱帝,爾朱榮猶豫不決。賀拔嶽進言道:“將軍首舉義兵,志在剷除奸逆,大功還未告成,便急於稱帝,恐怕很快就會招來災禍,沒有什麼好處。”爾朱榮醒悟,便遵奉孝莊帝。賀拔嶽又勸説爾朱榮,應該殺掉高歡以謝天下。眾將都勸道:“高歡雖然愚蠢粗陋,説話不考慮我們的難處。但現在天下混亂,還須依靠武將,請您饒了他,讓他以後為您效力。”爾朱榮這才作罷。 [14] 
賀拔嶽以定策之功,被加封為前將軍太中大夫,賜爵樊城鄉男。不久,賀拔嶽又擔任前軍都督,在滏口(在今河北邯鄲)大破葛榮,改封平東將軍金紫光祿大夫。後來,賀拔嶽被定罪免職,不久又恢復原職。
529年(永安二年),賀拔嶽隨爾朱榮收復洛陽,平定元顥,改任左光祿大夫武衞將軍 [15] 

賀拔嶽掃蕩三秦

當時,万俟醜奴自稱天子,關中騷動,朝廷對此非常擔憂。530年(永安三年),爾朱榮派賀拔嶽率軍征討。賀拔嶽私下對賀拔勝道:“万俟醜奴是一個強敵,我若失敗了,馬上就會被定罪;但是我若成功,恐怕也會引發讒言(賀拔嶽已經交惡高歡)。”賀拔勝道:“那你打算怎麼辦?”賀拔嶽道:“讓爾朱家族一人為主帥,我做副帥,就可以了。” [16] 
賀拔勝贊同這個主意,便向爾朱榮提出請求。爾朱榮大喜,任命爾朱天光使持節、都督二雍二岐諸軍事、驃騎大將軍、雍州刺史,又任命賀拔嶽為持節、假衞將軍、左大都督,讓他和右大都督侯莫陳悦擔任爾朱天光的副手。 [17] 
當時,赤水蜀賊率軍阻斷道路。 [18]  爾朱天光所擁有的兵馬總共不到二千。爾朱天光在聽聞阻斷道路之後,不敢進軍。賀拔嶽道:“只是一些草寇而已,你尚且如此遲疑不決,如果遇到大敵,又將如何應敵?”爾朱天光道:“今天的事情,我就全部委託給你了,請你為我破敵。” [1]  賀拔嶽於是進軍。在渭北大破賊軍,俘獲戰馬二千匹,軍威大振。 [19] 
三月,万俟醜奴親率大軍圍攻岐州(今陝西鳳翔),命尉遲菩薩、万俟仵從武功(今陝西武功)南渡渭水,攻打北魏軍隊的營盤。
賀拔嶽率軍馳援時,尉遲菩薩已經攻下營盤並返回了岐州。賀拔嶽便率領宇文泰李虎侯莫陳崇趙貴於謹寇洛王雄赫連達達奚武若干惠共計八百輕騎,北渡渭水,大肆殺掠万俟醜奴的官吏百姓,以挑釁敵軍。尉遲菩薩大怒,率兩萬大軍追至渭水北岸。 [20] 
賀拔嶽率數十輕騎與尉遲菩薩隔河對話,宣揚北魏國威,尉遲菩薩卻只讓使者傳話。賀拔嶽大怒道:“我跟尉遲菩薩説話,你是什麼人?”一箭便將使者射死。次日,賀拔嶽又率百餘人隔河與賊軍對話,並逐漸將賊軍引向東邊,到可涉水而過的淺水地帶時,立即馳馬向東跑去。尉遲菩薩以為賀拔嶽要逃跑,便拋下步兵,率輕騎渡河追擊。 [21] 
這時,賀拔嶽早已在橫岡之後設下伏兵等待。賊軍一半兵馬渡過後,賀拔嶽回兵反擊,大敗賊軍,又下令道:“下馬者不殺。”賊軍紛紛下馬,被俘的騎兵多達三千餘人。賀拔嶽生擒尉遲菩薩後,又渡過渭水,收降賊軍一萬,繳獲其輜重。 [5] 
万俟醜奴得知賀拔嶽大破尉遲菩薩,便放棄岐州北逃。此時,爾朱天光才剛剛從雍州趕到岐州。 [22] 
四月,魏軍抵達汧渭之間。賀拔嶽故意宣揚道:“如今天氣炎熱,不是征討的時候,待秋天涼爽了再進軍。”万俟醜奴信以為真,將軍隊解散,讓他們在岐州北邊的細川耕作,又命太尉侯元進率五千兵馬,憑據險要設立營柵。賀拔嶽瞭解到万俟醜奴的兵勢已經分散,便派兵馬出擊。 [23] 
黎明時,魏軍攻破侯元進營寨,生擒侯元進,並將俘虜全部放回。其他各柵的賊軍聽説之後,紛紛投降,賀拔嶽又揚言要攻取涇州(今甘肅涇川北)。涇州刺史俟幾長貴投降,万俟醜奴向高平逃去。賀拔嶽率輕騎追擊,在長坑生擒万俟醜奴,又在牽屯山擊敗万俟道洛。万俟道洛投奔略陽賊帥王慶雲,被任命為大將軍。 [24] 
七月,賀拔嶽與爾朱天光進軍水洛城,生擒王慶雲與万俟道洛,坑殺降兵一萬七千人。三秦河州(今甘肅臨夏)、渭州(今甘肅隴西東南)、瓜州(今甘肅酒泉)、涼州(今甘肅武威)、鄯州(今青海樂都)紛紛歸順朝廷,賀拔嶽進封車騎將軍、樊城縣伯。不久,賀拔嶽又被任命為都督涇北豳二夏四州諸軍事、涇州刺史,進爵樊城縣公 [25] 

賀拔嶽鎮守關中

十月,已經投降的宿勤明達再次反叛,並在賀拔嶽的追擊下,逃往東夏。這時,賀拔嶽得知爾朱榮被孝莊帝誅殺的消息,便放過宿勤明達,返回涇州。爾朱天光與侯莫陳悦也南下隴地,與賀拔嶽商議進軍洛陽。 [26] 
不久,爾朱天光進入洛陽,命賀拔嶽代理雍州刺史。長廣王元曄即位後,賀拔嶽又拜驃騎大將軍。531年(普泰元年),爾朱世隆又立廣陵王元恭為帝,加封賀拔嶽為都督二岐東秦三州諸軍事、儀同三司、岐州刺史、清水郡公,不久又加侍中開府儀同三司,兼尚書左僕射、隴右行台 [6] 
532年(普泰二年),賀拔嶽進封都督三雍三秦二岐二華諸軍事、雍州刺史。三月,爾朱天光打算出兵討伐高歡,並問計於賀拔嶽。賀拔嶽讓人回報道:“大王您一家雄據三方,兵馬強盛,高歡乃一羣烏合之眾,怎能與您對抗!但若兄弟相互猜忌,那麼連存身自保尚且來不及,又怎能制服敵人呢!照我看來,您不如暫且鎮守關中以穩固自己的根本,然後分路派遣精軍聯合眾軍。這樣的話,進可以戰勝敵人,退可以保全自己。”爾朱天光不聽,果然大敗而回。 [27] 
當時,爾朱天光之弟爾朱顯壽鎮守長安。賀拔嶽知道爾朱天光必敗,便生擒爾朱顯壽,響應高歡 [28-29] 

賀拔嶽整合關隴

不久,高歡廢黜爾朱氏擁立的節閔帝元恭,並立平陽王元修為帝,是為北魏孝武帝。北魏孝武帝加封賀拔嶽為關中大行台。
533年(永熙二年),孝武帝密令賀拔嶽除掉高歡,並刺破自己心口前的皮肉,取出一些鮮血,派使者送給賀拔嶽,任命他為都督二雍二華二岐豳四梁三益巴二夏蔚寧涇二十州諸軍事、大都督 [30]  於是,賀拔嶽開始組建關隴集團。當時,高歡非常忌憚賀拔嶽兄弟。賀拔嶽便到北部邊境,佈置邊疆防務,又在平涼(今甘肅平涼西南)西界,安扎營寨數十里,藉口要在原州牧馬,以此作為自安之計。費也頭万俟受洛幹、鐵勒斛律沙門、解拔彌俄突、紇豆陵伊利等紛紛歸附,秦州、南秦州、河州、渭州四州刺史也在平涼會面,都願接受賀拔嶽的指揮,只有靈州刺史曹泥依附高歡。 [31] 

賀拔嶽遇害

後來,高歡派左丞翟嵩出使關中,讓他離間賀拔嶽與侯莫陳悦的關係。534年(永熙三年),賀拔嶽在高平(今寧夏固原市)召請侯莫陳悦會面,準備討伐曹泥,讓侯莫陳悦為先鋒。此時,侯莫陳悦已受高歡指使,想暗中圖謀賀拔嶽。賀拔嶽對此毫無覺察,又一向輕視侯莫陳悦,被他誘入河曲(今寧夏中寧)軍營,討論兵事。侯莫陳悦詐稱腹痛,起身出帳,讓他的女婿元洪景將賀拔嶽殺死在帳中。 [32] 
朝廷得知賀拔嶽遇害,非常痛惜,追贈他為侍中、太傅錄尚書事、都督關中二十州諸軍事、大將軍、雍州刺史,賜諡武莊。翟嵩回去覆命時,高歡高興地道:“除掉我心頭之病的是你呀,我什麼時候也忘不了你!”
後來,賀拔嶽的部下收斂他的屍體,以王禮的規格安葬在雍州北面的石安原(今陝西省西鹹新區空港新城)。 [7] 

賀拔嶽人物評價

令狐德棻:嶽以二千之羸兵,抗三秦之勍敵,奮其智勇,克剪兇渠,雜種畏威,遐方慕義,斯亦一時之盛也。卒以勳高速禍,無備嬰戮。惜哉!陳涉首事不終,有漢因而創業;賀拔元功夙殞,太祖藉以開基。“不有所廢,君何以興”,信乎其然矣。 [33] 
宇文泰:高歡非人臣也。逆謀所以未發者,憚公兄弟耳。 [34] 

賀拔嶽軼事典故

賀拔嶽駐紮在河曲時,曾有一個軍吏獨自行走,遇見一位鬚眉雪白的老人對他道:“賀拔嶽雖然擁有這些部眾,可是終將一事無成。應當有一位姓宇文的人從東北而來,此後必定大盛。”説完就不見了。後來,賀拔嶽果然被刺殺,鎮守夏州宇文泰收編了他的兵馬,並開創了北周王朝。 [35] 

賀拔嶽親屬成員

祖父:賀拔爾逗(頭),武川鎮將,賜爵龍城縣男 [36] 
父親:賀拔度拔,懷朔鎮將,襲爵龍城縣男。 [37] 
兄長:賀拔允,效力於高歡,東魏太尉,封燕郡王 [33] 
兄長,賀拔勝,效力於宇文泰,官至太師,封琅邪郡公。 [33] 
兒子:賀拔仲華,過繼給賀拔勝,西魏江陵總管、開府儀同三司,襲爵琅邪郡公。 [38] 
兒子:賀拔緯開府儀同三司,襲爵清水郡公,後進封霍國公,娶北周文帝宇文泰之女。 [39] 

賀拔嶽史書記載

魏書·卷八十·列傳第六十八》 [40] 
周書·卷十四·列傳第六》 [33] 
北史·卷四十九·列傳第三十七》 [41] 
《資治通鑑·卷一百四十九·梁紀五》 [42]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十一·梁紀七》 [43]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十二·梁紀八》 [44]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十四·梁紀十》 [45]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十五·梁紀十一》 [46]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十六·梁紀十二》 [47] 
參考資料
  • 1.    《周書·賀拔嶽傳》:天光之眾,不滿二千。及軍次潼關,天光有難色。嶽曰:“蜀賊草竊而已,公尚遲疑,若遇大敵,將何以戰?”天光曰:“今日之事,一以相委,公宜為吾制之。”
  • 2.    《周書·賀拔嶽傳》:嶽以二千之羸兵,抗三秦之勍敵,奮其智勇,克剪兇渠,雜種畏威,遐方慕義,斯亦一時之盛也。
  • 3.    《周書·賀拔嶽傳》:嶽以輕騎八百北渡渭。
  • 4.    《周書·賀拔嶽傳》:菩薩率步騎二萬至渭北。
  • 5.    《資治通鑑·梁紀十》:嶽依橫岡設伏兵以待之,賊半渡岡東,嶽還兵擊之,賊敗走。嶽下令,賊下馬者勿殺;賊悉投馬,俄獲三千人,馬亦無遺,遂擒菩薩。仍渡渭北,降步卒萬餘,並收其輜重。
  • 6.    《周書·賀拔嶽傳》:天光入洛,使嶽行雍州刺史。建明中,拜驃騎大將軍,增邑五百户。普泰初,除都督二岐東秦三州諸軍事、儀同三司、岐州刺史,進封清水郡公,增邑通前三千户。尋加侍中,給後部鼓吹,進位開府儀同三司,兼尚書左僕射、隴右行台,仍停高平。
  • 7.    《北史·賀拔嶽傳》:朝野莫不痛惜之。贈侍中、太傅、錄尚書事、都督關中二十州諸軍事、大將軍、雍州刺史,諡曰武莊。翟嵩覆命於神武,神武下牀鳴其頰曰:“除吾病者,卿也,何日忘之!”後嶽部下收嶽屍,葬於雍州北石安原,葬以王禮。
  • 8.    《北史·賀拔嶽傳》:嶽字阿斗泥,少有大志,愛施好士。初為太學生。及長,能左右馳射,驍果絕人。不讀兵書,而暗與之合,識者鹹異之。
  • 9.    《北史·賀拔嶽傳》:與父兄赴援懷朔,賊王衞可環在城西三百餘步,嶽乘城射之,箭中環臂,賊大駭。
  • 10.    《周書·賀拔勝傳》:鈞覆遣勝出覘武川,而武川已陷,勝乃馳還,懷朔亦潰。勝父子遂為賊所虜。
  • 11.    《周書·賀拔嶽傳》:與父兄誅衞可孤之後,廣陽王元淵以嶽為帳內軍主。又表為強弩將軍。後與兄勝俱鎮恆州。
  • 12.    《周書·賀拔嶽傳》:州陷,投爾朱榮。榮待之甚厚,以為別將,尋為都督。每居帳下,與計事,多與榮意合,益重之。
  • 13.    《周書·賀拔嶽傳》:榮士馬既眾,遂與元天穆謀入匡朝廷。謂嶽曰:“今女主臨朝,政歸近習。盜賊蜂起,海內沸騰。王師屢出,履亡相繼。吾累世受恩,義同休慼。今欲親率士馬,電赴京師,內除君側,外清逆亂。取勝之道,計將安出?”嶽對曰:“夫立非常之事,必俟非常之人。將軍士馬精強,位任隆重。若首舉義旗,伐叛匡主,何往而不克,何向而不摧。古人云‘朝謀不及夕,言發不俟駕’,此之謂矣。”榮與天穆相顧良久,曰:“卿此言,真丈夫之志也。”
  • 14.    《周書·賀拔嶽傳》:未幾,而魏孝明帝暴崩。榮疑有故,乃舉兵赴洛。配嶽甲卒二千為先驅,至河陰。榮既殺害朝士,時齊神武為榮軍都督,勸榮稱帝,左右多欲同之,榮疑未決。嶽乃從容進而言曰:“將軍首舉義兵,共除奸逆,功勤未立,逆有此謀,可謂速禍,未見其福。”榮尋亦自悟,乃尊立孝莊。嶽又勸榮誅齊神武以謝天下。左右鹹言:“高歡雖復庸疏,言不思難。今四方尚梗,事藉武臣,請舍之,收其後效。”榮乃止。
  • 15.    《周書·賀拔嶽傳》:以定策功,授前將軍、太中大夫,賜爵樊城鄉男。復為榮前軍都督,破葛榮於滏口。遷平東將軍、金紫光祿大夫。坐事免。詔尋復之。從平元顥,轉左光祿大夫、武衞將軍。
  • 16.    《周書·賀拔嶽傳》:時万俟醜奴僣稱大號,關中騷動,朝廷深以為憂。榮將遣嶽討之。嶽私謂其兄勝曰:“醜奴擁秦、隴之兵,足為勍敵。若嶽往而無功,罪責立至;假令克定,恐讒訴生焉。”勝曰:“汝欲何計自安?”嶽曰:“請爾朱氏一人為元帥,嶽副貳之,則可矣。”
  • 17.    《周書·賀拔嶽傳》:勝然之,乃請於榮。榮大悦,乃以天光為使持節、都督二雍二岐諸軍事、驃騎大將軍、雍州刺史,以嶽為持節、假衞將軍、左大都督,又以徵西將軍代郡侯莫陳悦為右大都督,併為天光之副以討之。
  • 18.    《周書·賀拔嶽傳》:時赤水蜀賊,阻兵斷路。
  • 19.    《周書·賀拔嶽傳》:於是進軍,賊拒戰於渭北,破之,獲馬二千匹,軍威大振。
  • 20.    《周書·賀拔嶽傳》:時醜奴自率大眾圍岐州,遣其大行台尉遲菩薩、僕射万俟仵同向武功,南渡渭水,攻圍趨柵。天光使嶽率千騎赴援。菩薩攻柵已克,還岐州。嶽以輕騎八百北渡渭,擒其縣令二人,獲甲首四百,殺掠其民以挑。菩薩率步騎二萬至渭北。
  • 21.    《資治通鑑·梁紀十》:嶽以輕騎數十自渭南與菩薩隔水而語,稱揚國威,菩薩令省事傳語,嶽怒曰:“我與菩薩語,卿何人也!”射殺之。明日,復引百餘騎隔水與賊語,稍引而東,至水淺可涉之處,嶽即馳馬東出。賊以為走,乃棄步兵,輕騎南渡渭追嶽。
  • 22.    《資治通鑑·梁紀十》:醜奴聞之,棄岐州,北走安定,置柵於平亭。天光方自雍至岐,與嶽合。
  • 23.    《周書·賀拔嶽傳》:軍至汧、渭之間,宣言遠近曰:“今氣候漸熱,非征討之時,待秋涼更圖進取。”醜奴聞之,遂以為實,分遣諸軍散營,農於岐州之北百里細川,使其太尉侯元進領兵五千,據險立柵。其千人以下為柵者有數處,且耕且守。嶽知其勢分,乃密與天光嚴備。晡時,潛遣輕騎先行斷路,於後諸軍盡發。
  • 24.    《周書·賀拔嶽傳》:昧旦,攻圍元進柵,拔之,即擒元進。諸所俘執皆放之,自餘諸柵悉降。嶽星言徑趣涇州,其刺史俟幾長貴以城降。醜奴乃棄平亭而走。欲向高平。嶽輕騎急追。明日,及醜奴於平涼之長坑,一戰擒之。賊行台万俟道洛率眾六千,退保牽屯山。嶽攻之。道洛敗,率千騎而走。追之不及,遂得入隴,投略陽賊帥王慶雲。慶雲以道洛驍果絕倫,得之甚喜,以為大將軍。
  • 25.    《周書·賀拔嶽傳》:天光又與嶽度隴至慶雲所居水洛城。慶雲、道洛頻出城拒戰。並擒之。餘眾皆降,悉坑之,死者萬七千人。三秦、河、渭、瓜、涼、鄯州鹹來歸款。天光雖為元帥,而嶽功效居多。加車騎將軍,進爵為伯,邑二千户。尋授都督涇北豳二夏四州諸軍事、涇州刺史,進爵為公。
  • 26.    《資治通鑑·梁紀十》:爾朱天光之克平涼也,宿勤明達請降,既而復叛,北走。天光遣賀拔嶽討之,明達奔東夏。嶽聞爾朱榮死,不復窮追,還涇州以待天光。天光與侯莫陳悦亦下隴,與嶽謀引兵向洛。
  • 27.    《周書·賀拔嶽傳》:二年,加都督三雍三秦二岐二華諸軍事、雍州刺史。天光將率眾拒齊神武,遣問計於嶽。嶽報曰:“王家跨據三方,士馬殷盛,高歡烏合之眾,豈能為敵。然師克在和,但願同心戮力耳。若骨肉離隔,自相猜貳,則圖存不暇,安能制人。如下官所見,莫若且鎮關中,以固根本;分遣鋭師,與眾軍合勢。進可以克敵,退可以克全。”天光不從,果敗。
  • 28.    《資治通鑑·梁紀十一》:爾朱天光之東下也,留其弟顯壽鎮長安,召秦州刺史侯莫陳悦,欲與之俱東。賀拔嶽知天光必敗,欲留悦共圖顯壽以應高歡,……悦遂與嶽共襲長安。泰帥輕騎為前驅,顯壽棄城走,追至華陰,擒之。
  • 29.    《周書·賀拔嶽傳》:嶽率軍下隴赴雍,擒天光弟顯壽以應齊神武。
  • 30.    《周書·賀拔嶽傳》:魏孝武即位,加關中大行台,增邑千户。永熙二年,孝武密令岳圖齊神武,遂刺心血,持以寄嶽,詔嶽都督二雍二華二岐豳四梁三益巴二夏蔚寧涇二十州諸軍事、大都督。
  • 31.    《周書·賀拔嶽傳》:齊神武既忌嶽兄弟功名,嶽懼,乃與太祖協契。語在《太祖本紀》。嶽自詣北境,安置邊防。率眾趣平涼西界,布營數十里,託以牧馬於原州,為自安之計。先是,費也頭万俟受洛幹、鐵勒斛律沙門、解拔彌俄突、紇豆陵伊利等,並擁眾自守,至是皆款附。秦、南秦、河、渭四州刺史又會平涼,受嶽節度。唯靈州刺史曹泥不應召,乃通使於齊神武。
  • 32.    《北史·賀拔嶽傳》:神武乃遣左丞翟嵩使至關中,間嶽及侯莫陣悦。三年,嶽召悦會於高平,將討曹泥,令悦前驅,而悦受神武指,密圖嶽。嶽弗之知,而先又輕悦,悦乃誘嶽入營,共論兵事。悦詐雲腹痛,起而徐行,令其婿元洪景斬嶽於幕中。
  • 33.    周書:列傳第六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5-03]
  • 34.    周書:帝紀第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9-01-09]
  • 35.    《周書·文帝本紀上》:初,賀拔嶽營於河曲,有軍吏獨行,忽見一老翁,鬚眉皓素,謂之曰:“賀拔嶽雖復據有此眾,然終無所成。當有一宇文家從東北來,後必大盛。”言訖不見。此吏恆與所親言之,至是方驗。
  • 36.    《北史·賀拔允傳》:祖爾頭,驍勇絕倫,以良家鎮武川,因家焉。獻文時以功賜爵龍城縣男,為本鎮軍主。
  • 37.    《北史·賀拔允傳》:父度拔,性果毅,襲爵,亦為本鎮軍主。正光末,沃野人破六韓拔陵反,懷朔鎮將楊鈞聞度拔名,召補統軍,配以一旅。
  • 38.    《北史·賀拔勝傳》:無子,以弟嶽子仲華嗣。位開府儀同三司,襲爵琅邪公。大象末,位江陵總管。勝弟嶽。
  • 39.    《北史·賀拔勝傳》:子緯嗣,拜開府儀同三司。周保定中,錄嶽舊德,進爵霍國公,尚周文帝女。
  • 40.    魏書:列傳第六十八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5-03]
  • 41.    北史:列傳第三十七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5-03]
  • 42.    資治通鑑:梁紀五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5-03]
  • 43.    資治通鑑:梁紀七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5-03]
  • 44.    資治通鑑:梁紀八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5-03]
  • 45.    資治通鑑:梁紀十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5-03]
  • 46.    資治通鑑:梁紀十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5-03]
  • 47.    資治通鑑:梁紀十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5-03]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