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令狐德棻

鎖定
令狐德棻(583年—666年), [13]  字季馨, [14]  宜州華原(今陝西銅川)人。唐初史學家。
令狐德棻博涉文史,早有文名。隋末為淮安王李神通記室參軍。唐高祖入關後,其為大丞相府記室。武德五年(622年),令狐德棻建議高祖修撰前朝史書。貞觀三年(629年),唐太宗再次啓動修史工程。令狐德棻與岑文本崔仁師等修《周書》。貞觀六年(632年),遷禮部侍郎。貞觀十五年(641年),轉太子右庶子。貞觀十八年(644年),為雅州刺史。貞觀二十年(646年),唐太宗下詔修《晉書》,當時同修一十八人,公推德棻為首,體例大多由他決定。《晉書》修成後任秘書少監。永徽元年(650年),為禮部侍郎,兼弘文館學士,後遷太常卿。永徽四年(653年),遷國子祭酒兼崇賢館學士。龍朔二年(662年),令狐德棻上表請求致仕,加金紫光祿大夫。乾封元年(666年),令狐德棻在家中去世,享年八十四歲,諡號為憲。
令狐德棻一生勤於著述,重視史書的修撰,其撰有《凌煙閣功臣故事》《皇帝封禪儀》《令狐家傳》等。參與編撰《藝文類聚》《大唐儀禮》《氏族志》《武德貞觀兩朝史》《貞觀實錄》《高宗實錄》等十餘種史書。支持並幫助李延壽修撰《南史》《北史》,並加以審讀修改。對唐初所修八史做出了重要貢獻。 [13] 
全    名
令狐德棻
季馨
諡    號
所處時代
唐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宜州華原
出生日期
583年
逝世日期
666年
主要成就
主編多部史書
主要作品
《凌煙閣功臣故事》《令狐家傳》《皇帝封禪儀》《令狐德棻集》等
最高官職
太常卿、崇賢館學士
爵    位
彭城縣公

令狐德棻人物生平

令狐德棻早年經歷

隋開皇三年(583年),令狐德棻出生。令狐德棻通曉文藝、史學,很早就有文名。 [3]  [15] 
大業十三年(617年),令狐德棻被授官為藥城(今安徽省亳州市)長。由於時局動盪,他沒去上任。 [5]  [16]  同年,李淵從弟李神通佔據太平宮起兵響應李淵太原起兵,成立總管府,任命令狐德棻為總管府記室參軍。李淵入據長安後,任命他為大丞相府記室 [4] 
武德元年(618年),唐朝建立,令狐德棻轉任起居舍人,唐高祖李淵十分信任他。 [11]  [17] 

令狐德棻修撰生涯

武德五年(622年),令狐德棻升任秘書丞,與侍中陳叔達等人受詔撰寫《藝文類聚》。這時正是大亂過後,經典書籍散失,宮中資料殘缺,令狐德棻上奏請求唐高祖收購徵集流散在各地的書籍資料,設立機構任命官吏整理補錄。這樣沒幾年工夫,圖書典籍就大致齊全了。 [12]  [18]  他又建議:“最近幾個朝代沒有編纂正式歷史,梁、陳、北齊的文史資料還可做依據,至於北周、隋朝的史事記錄大多脱漏缺損。如今還有耳聞目睹的人在,編纂史書可做依據;一旦時過境遷,事情都模糊不清,就無法收集了。陛下從隋朝接過帝位,隋朝繼承北周的帝位,兩代皇祖的功業多半建立在北周,如果不評議次第,各編一部正史,那麼祖先的業績、歷代的功勞不能發揚光大,後世就不能流傳了。”唐高祖認為他説得對。於是詔令中書令蕭瑀、給事中王敬業、著作郎殷聞禮主編《魏史》,中書令封德彝、舍人顏師古主編《隋史》,大理卿崔善為、中書舍人孔紹安、太子洗馬蕭德言主編《梁史》,太子詹事裴矩、吏部郎中祖孝孫、秘書丞魏徵主編《齊史》,秘書監竇璡、給事中歐陽詢、文學姚思廉主編《陳史》,侍中陳叔達、太史令庾儉以及令狐德棻主編《北周史》。蒐集整理討論撰寫,過了好幾年也沒有編纂成功,便停頓下來。 [19-20] 
武德七年(624年),令狐德棻與歐陽詢、袁朗等撰成《藝文類聚》一百卷。 [11] 
貞觀三年(629年),唐太宗又下敕讓修撰史書,於是叫令狐德棻與秘書郎岑文本修《周史》,中書舍人李百藥修《齊史》,著作郎姚思廉修《梁史》《陳史》,秘書監魏徵修《隋史》,並與尚書左僕射房玄齡總監各代史。眾人商議認為《魏史》已有魏收魏澹編撰的兩種版本,寫得已很詳細完備,不必再重修。令狐德棻又奏引殿中侍御史崔仁師佐修《周史》。武德以來發起修撰史書之風氣,正是從令狐德棻開始的。 [21-22] 
貞觀六年(632年),令狐德棻累遷為禮部侍郎,兼修國史,封爵彭城縣男。 [23] 
貞觀十年(636年),《周史》編寫成功,唐太宗賞賜給令狐德棻四百匹絹。 [24-25] 
貞觀十一年(637年),令狐德棻完成《新禮》的編寫,晉為子爵。又因為完成《氏族志》的編寫,被賞賜帛二百匹。 [26] 
貞觀十五年(641年),令狐德棻轉任太子右庶子 [27] 
貞觀十七年(643年),太子李承乾事敗被廢,令狐德棻受到牽連被罷官貶為平民。 [11]  [28] 
貞觀十八年(644年),令狐德棻起復位雅州刺史,不久又因事獲罪免職。 [11]  [29] 
貞觀二十年(646年),唐太宗下詔重修《晉書》,房玄齡奏請令狐德棻參與修撰。當時同修《晉書》的一共十八人,一併推令狐德棻為首,《晉書》的體例也大多由他決定。《晉書》修成後,授任他為秘書少監 [11]  [30] 
永徽元年(650年) ,令狐德棻又受詔撰寫修定律令,重新任命其為禮部侍郎,兼弘文館學士,監修國史及《五代史志》。不久,遷任太常卿,兼弘文館學士。 [31]  當時唐高宗剛繼位,留心治國的方法,曾在中華殿召集宰相和弘文學士問道:“什麼是王道?什麼是霸道?又哪個在前哪個在後?”令狐德棻答道:“王道採用德政,霸道採用刑罰。夏朝、商朝、周朝純粹採用德政就是王道;秦朝專門採用刑罰就是霸道;到了漢朝王道、霸道都用;曹魏、晉朝以後,王道、霸道都丟失了。如果要用,王道最好,但實行起來比較困難。”唐高宗問道:“如今什麼最為重要?”令孤德棻回答説:“古人主持朝政,把清心寡慾,減輕百姓負擔作為根本。如今天下很太平,全年糧食大豐收,只有減少税收、減輕勞役最為重要。”唐高宗又問夏禹、商湯興盛,夏桀、紂王衰亡的原因,令狐德棻回答説:“《左傳》上講:‘夏禹、商湯遇事歸罪於自己,他們興盛就迅速;夏桀、紂王凡事歸罪於他人,他們衰亡也就很快。’這兩位國君迷戀女色,殺戮勸諫的人,開創炮烙的酷刑,這就是他們滅亡的原因。”唐高宗聽後非常高興,用豐厚的賞賜酬謝他的論述。 [32] 
永徽四年(653年),令狐德棻遷國子祭酒,以修貞觀十三年以後實錄的功勞,賜物四百段,並授崇賢館學士。不久又撰成《高宗實錄》三十卷,進為公爵。 [33] 
顯慶元年(656),令狐德棻與長孫無忌主編唐高祖、唐太宗兩朝的歷史共八十卷,上表進獻給唐高宗。 [11] 

令狐德棻致仕去世

龍朔二年(662年),令狐德棻上表請求致仕,唐高宗同意了,加其為金紫光祿大夫 [34] 
乾封元年(666年),令狐德棻在家中去世,享年八十四歲,諡號為憲。 [35] 

令狐德棻主要影響

文獻資源建設方面的貢獻
唐初將大批圖書從原國都洛陽 水運至長安途中,所載圖書之船撞到暗礁,圖書掉入水中,僅有十分之一、二得以保存。加之朝代更替帶來的連年戰爭等多種原因導致文獻資料殘缺,故令狐德棻向唐高祖上奏,請求在全國範圍內蒐集圖書文獻資料。令狐德棻是隋唐時代第一個提出“搜求散亂遺書”的人,且注重蒐集、保存文獻資料,具有強烈的文獻資料蒐集、保存、保護意識。 [36] 
令狐德棻不僅提出上述建議,而且還付諸實踐,並又進行抄書工作,他在唐代第一次提出大力購置、抄寫圖書的建議,唐高祖聽從了他的建議,沒過幾年,國家藏書數量大量增加,門類齊全,初具規模。唐初的文獻資源建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36] 
文獻編撰方面的貢獻
令狐德棻與侍中陳叔達等十餘人合撰的《藝文類聚》,引用古籍達1430餘種,歷時三年而成。是當時最大的類書,也是中國現存最古的類書之一。《四庫提要》評價此書説:“於諸類書中,體制最善”。 [37] 
編修前朝歷史,是中國歷史的傳統,但由於隋朝禁止私人修史,官方修史又因人力、時間、經驗等限制,直至隋亡,梁、齊、周、陳諸史都尚未修成。令狐德棻深知修史之重要,又第一個上書唐高祖,請求編撰諸代史書。唐高祖聽了十分高興,立即下詔修史。南北朝至隋等六朝史書都列入寫作計劃,這是令狐德棻竭力倡議的結果。可惜這次修史,雖歷經數年,但因全國政局未穩,人力物力缺乏,“競不能而就罷”。然而卻為後來修史工作打下了基礎。 [37]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登上皇位,再次採納令狐德棻建議,繼續前代事業,重新組織修史寫作班子,制訂規劃。此時,《魏史》已成,且記述比較詳備。於是,把重點放在梁、陳、齊、周、隋五代史方面。令狐德棻不僅主編《周史》,而且負責總知梁、陳、齊、隋諸史。他的組織能力和史學才能得以充分發揮。 [37] 
令狐德棻在修《周史》過程中,十分重視史料收集和考證,他還創造了一套在敍述一國史事的同時,兼敍別國的修史方法。因為南北朝時期的歷史頭緒紛雜,採用這種方法,可使讀者看到這個時代的整體面貌,能進一步瞭解當時事物發展的內在聯繫。由於這次修史積累的經驗,八年以後,朝廷決定修《晉書》,宰相房玄齡推薦他參加編撰工作。對《晉書》體例的取決,材料的選擇,都由他審定,可見他實際起了主編作用。 [37] 
在修《晉書》中,令狐德棻獨創“載記”一體,不僅在“載記”中保存了“五胡十六國”這一段複雜的歷史,而且對史實的敍述非常有條理,有系統,使讀者可以清楚地看出“五胡十六國”的興亡變遷。可貴的是,令狐德棻在“載記”中突破了當時“南夷北虜”的民族偏見,用統一的觀點記敍史實。 [37] 
令狐德棻一生除編撰上述史著外,還與高士廉等修成《氏族志》一百卷,修撰《唐律令》,審閲、訂正李延壽的《南史》和《北史》。晚年不僅完成了《太宗實錄》《高宗實錄》,而且編寫了《凌煙閣功臣故事》《皇帝封禪儀》《令狐家傳》等著作,為後世留下了豐富的歷史資料。 [37] 

令狐德棻歷史評價

劉昫等撰《舊唐書》:①德棻博涉文史,早知名。②武德已來,創修撰之源,自德棻始也。③令狐德棻貞度應時,待問平直。徵舊史,修新禮,以暢國風;辨治亂,談王霸,以資帝業。“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其斯之謂歟!②河東三鳳,俱瑞黃圖。棻為良史,穎實名儒。解經不窮,希顏之徒。登瀛入館,不其盛乎! [1] 
宋祁歐陽修等撰《新唐書》:①德棻博貫文史。②文本才猷,世南鯁諤,百藥之持論,亮、思廉之邃雅,德棻之辭章,皆治世華採,而淟汩於隋,光明於唐,何哉?蓋天下未嘗無賢,以不用亡;不必多賢,以見用興。夫典章圖史,有國者尤急,所以考存亡成敗,陳諸前而為之戒。方天下初定,德棻首發其議,而後唐之文物粲然,誠知治之本歟! [2] 
白壽彝主編、瞿林東著《中國史學史第3卷》:令狐德棻歷仕高祖、太宗、高宗三朝,官至國子祭酒、監修國史,於史學頗多貢獻,稱得上是唐代史學的開山。其地位十分重要。 [6] 

令狐德棻軼事典故

唐高祖曾經問道:“男人的帽子、女人的髮髻、一樣高大,為什麼呢?”令狐德棻回答説:“帽子、髮髻在頭上,是君主的象徵。晉朝將要滅亡時,君主權勢弱小,臣子權勢強大,所以江北的女子,上衣窄小、裙子長大。南朝宋武帝劉裕登位,君主恩德莊重威嚴,上衣和裙子的大小比例隨着也改變了。這是近代的例證。”唐高祖認為他説的對。 [12] 

令狐德棻人際關係

令狐德棻出身敦煌令狐氏。西漢末年,建威將軍令狐邁受王莽的迫害,其子令狐稱逃到河西,最後定居敦煌,經過歷代發展,成為敦煌地區的高門大姓,“世為西土冠冕”。 [7] 
關係
姓名
簡介
曾祖
字惠獻,歷任瓜州司馬、敦煌郡守、鄂州刺史等職,是關隴集團中的重要人物。
祖父
(512年—573年),字延保,北周大將軍、豐始二州刺史、彭陽縣公。
父親
(539年—602年),字長熙,北周吏部中大夫、儀同大將軍;隋朝桂州總管、武康郡公。
母親
汜氏
北周甘州刺史汜慶之女。
兒子
令狐修己
官至太子右司議郎年。
令狐修穆
唐高宗時,任朔州刺史。
(以上參考資料) [7]  [8-9] 

令狐德棻主要作品

令狐德棻著述甚多,曾參與編撰《晉書》《藝文類聚》《五代史志》《氏族志》等書,並主編《周書》《太宗實錄》《高宗實錄》。還撰有《凌煙閣功臣故事》4卷,《令狐家傳》1卷,《皇帝封禪儀》6卷,《令狐德棻集》30卷,《新唐書·藝文志》著錄其文集三十卷,已散佚。《全唐詩》錄存其《冬日宴於庶子宅》詩一首,《全唐文》錄存其《請修正史奏》《大唐故柱國燕國公於君碑銘》等文五篇。 [10] 

令狐德棻後世紀念

令狐德棻墓址

令狐德棻墓 令狐德棻墓
令狐德棻墓位於陝西省銅川市耀州區寺溝鄉楊家河村。據《耀州志》載:“州西北三里方巷口(即今楊家河)有令狐整、令狐熙、令狐德棻墓,有碑。”墓地現僅存800平方米。令狐德棻墓呈圓丘狀,高3.5米,底圍27.5米。墓前立石碑1通,碑首六螭下垂,圭額。保存完好。1992年,令狐德棻墓被公佈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9] 

令狐德棻碑刻

令狐德棻碑 令狐德棻碑
令狐德棻碑,此碑原文約2700餘字,今尚存者不到500餘字,可讀成文句的不多。碑額刻“大唐故金紫光祿大夫銘”10字篆書,書者姓名僅留“某某政”,立碑年月亦不清。現存陝西省銅川市耀州區藥王山文管所。 [38] 

令狐德棻史料索引

《舊唐書·卷七十三·列傳第二十三》 [1] 
《新唐書·卷一百二·列傳第二十七》 [2] 
參考資料
  • 1.    舊唐書 卷七十三 列傳第二十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6-10-14]
  • 2.    《新唐書·卷一百二·列傳第二十七》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01-19]
  • 3.    《新唐書·卷一百二·列傳第二十七》:德棻博貫文史。
  • 4.    《新唐書·卷一百二·列傳第二十七》:淮安王神通據太平宮起兵,立總管府,署德棻府記室。高祖入關,引直大丞相府記室。
  • 5.    《舊唐書·卷七十三·列傳第二十三》:大業末,為藥城長,以世亂不就職。
  • 6.    白壽彝主編;瞿林東著.中國史學史 第3卷 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 中國古代史學的發展: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12:第132-136頁
  • 7.    姜德治著.敦煌史話 修訂本:甘肅文化出版社,2016.09:第153-158頁
  • 8.    張寶林編著.歷代科舉士人暨主政官員 2:新華出版社,2018.10:第346頁
  • 9.    彭嵐嘉.西北文化資源大典:民族出版社,2018.12:第178頁
  • 10.    北京語言學院《中國文學家辭典》編委會.中國文學家辭典 古代第2分冊: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08:第19-20頁
  • 11.    趙倩. 令狐德棻年譜[J]. 語文學刊, 2010(15).64-65.
  • 12.    《新唐書·卷一百二·列傳第二十七》:武德初,為起居舍人,遷秘書丞。帝嘗問:"丈夫冠,婦人髻,比高大,何邪?"德棻對曰:"冠髻在首,君之象也。晉之將亡,君弱臣強,故江左士女,衣小而裳大。宋武帝受命,君德尊嚴,衣裳隨亦變改。此近事驗也。"帝然之。方是時,大亂後,經藉亡散,秘書湮缺,德棻始請帝重購求天下遺書,置吏稱錄。不數年,圖典略備。
  • 13.    令狐德棻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3-06-15]
  • 14.    《羣書治要續編》編輯委員會編;郝時晉,梁光玉,蕭祥劍主編.羣書治要續編 全注全譯 2.北京:團結出版社,2021.01:第233頁
  • 15.    《舊唐書·卷七十三·列傳第二十三》:德棻博涉文史,早知名。
  • 16.    北京語言學院《中國文學家辭典》編委會.中國文學家辭典 古代第2分冊: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08:第19-20頁
  • 17.    《舊唐書·卷七十三·列傳第二十三》:武德元年,轉起居舍人,甚見親待。
  • 18.    《舊唐書·卷七十三·列傳第二十三》:時承喪亂之餘,經籍亡逸,德棻奏請購募遺書。重加錢帛,增置楷書,令繕寫。數年間,羣書略備。
  • 19.    《舊唐書·卷七十三·列傳第二十三》:瑀等受詔,歷數年,竟不能就而罷。
  • 20.    《新唐書·卷一百二·列傳第二十七》:又建言:"近代無正史,梁、陳、齊文籍猶可據,至周、隋事多脱損。今耳目尚相及,史有所馮;一易世,事皆汩暗,無所掇拾。陛下受禪於隋,隋承周,二祖功業多在周,今不論次,各為一王史,則先烈世庸不光明,後無傳焉。"帝謂然。於是詔中書令蕭瑀、給事中王敬業、著作郎殷聞禮主魏,中書令封德彝、舍人顏師古主隋,大理卿崔善為、中書舍人孔紹安、太子洗馬蕭德言主樑,太子詹事裴矩、吏部郎中祖孝孫,秘書丞魏徵主齊,秘書監竇璡、給事中歐陽詢、文學姚思廉主陳,侍中陳叔達、大史令庾儉及德棻主周。整振論譔,多歷年不能就,罷之。
  • 21.    《舊唐書·卷七十三·列傳第二十三》:貞觀三年,太宗復敕修撰,乃令德棻與秘書郎岑文本修周史,中書舍人李百藥修齊史,著作郎姚思廉修梁、陳史,秘書監魏徵修隋史,與尚書左僕射房玄齡總監諸代史。眾議以魏史既有魏收、魏彥二家,已為詳備,遂不復修。德棻又奏引殿中侍御史崔仁師佐修周史,德棻仍總知類會梁、陳、齊、隋諸史。武德已來創修撰之源,自德棻始也。
  • 22.    《新唐書·卷一百二·列傳第二十七》:貞觀三年,復詔撰定。議者以魏有魏收、魏澹二家,書為已詳,惟五家史當立。德棻更與秘書郎岑文本、殿中侍御史崔仁師次周史,中書舍人李百藥次齊史,著作郎姚思廉次梁、陳二史,秘書監魏徵次隋史,左僕射房玄齡總監。脩撰之原,自德棻發之。
  • 23.    《舊唐書·卷七十三·列傳第二十三》:六年,累遷禮部侍郎,兼修國史,賜爵彭陽男。
  • 24.    《舊唐書·卷七十三·列傳第二十三》:十年,以修周史賜絹四百匹。
  • 25.    《新唐書·卷一百二·列傳第二十七》:書成,賜絹四百匹。
  • 26.    《舊唐書·卷七十三·列傳第二十三》:十一年,修《新禮》成,進爵為子。又以撰《氏族志》成,賜帛二百匹。
  • 27.    《舊唐書·卷七十三·列傳第二十三》:十五年,轉太子右庶子。
  • 28.    《新唐書·卷一百二·列傳第二十七》:太子承乾廢,坐除名為民。
  • 29.    《新唐書·卷一百二·列傳第二十七》:召拜雅州刺史,又坐事免。
  • 30.    《舊唐書·卷七十三·列傳第二十三》:尋有詔改撰《晉書》,房玄齡奏德棻令預修撰,當時同修一十八人,並推德棻為首,其體制多取決焉。書成,除秘書少監。
  • 31.    《舊唐書·卷七十三·列傳第二十三》:永徽元年,又受詔撰定律令,復為禮部侍郎,兼弘文館學士,監修國史及《五代史志》。尋遷太常卿,兼弘文館學士。
  • 32.    《新唐書·卷一百二·列傳第二十七》:高宗嘗召宰相及弘文學士坐中華殿,問:"何脩而王?若而霸?又當孰先?"德棻曰:"王任德,霸任刑。夏、殷、周純用德而王,秦專刑而霸,至漢雜用之,魏、晉以降,王霸兩失。若用之,王為先,而莫難焉。"帝曰:"今茲何為而要?"對曰:"古者為政,清心簡事為本。今天下無虞,年穀豐衍,惟薄賦斂、省徵役為要。"又問禹、湯、桀、紂所以興亡,對曰:"《傳》稱:'禹、湯罪己,其興也勃焉;桀、紂罪人,其亡也忽焉。'然二主惑嬖色,戮諫者,造炮烙之刑,此所以亡也。"帝悦,厚賜以答其言。
  • 33.    《舊唐書·卷七十三·列傳第二十三》:四年,遷國子祭酒,以修貞觀十三年以後實錄功,賜物四百段,兼授崇賢館學士。尋又撰《高宗實錄》三十卷,進爵為公。
  • 34.    《舊唐書·卷七十三·列傳第二十三》:龍朔二年,表請致仕,許之,仍加金紫光祿大夫。
  • 35.    《舊唐書·卷七十三·列傳第二十三》:乾封元年,卒於家,年八十四,諡曰憲。
  • 36.    馬光華,劉圓圓.試論令狐德棻在文獻資源建設和文獻編撰方面的貢獻.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4(1):90-92.
  • 37.    秦草.學富五車書,功垂七部史——唐代史學家令狐德棻.西安文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6(1):94-95.
  • 38.    李域錚編著.陝西古代石刻藝術:三秦出版社,1995.12:第195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