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元恭

鎖定
元恭(498年~532年),字修業,鮮卑族,南北朝時期北魏第十四任皇帝。廣陵惠王元羽之子。 [15] 
性情穩重,為人正直。元恭初襲爵廣陵王,為金紫光祿大夫、儀同三司。普泰元年(531年)二月,被爾朱兆擁立為帝,軍國大權完全落入爾朱兄弟之手。次年(532年),高歡攻滅爾朱氏,元恭被廢殺,時年三十五歲。
西魏權臣宇文泰諡其為節閔皇帝,史稱魏前廢帝。 [1] 
全    名
元恭
別    名
元修業
北魏前廢帝
北魏節閔帝
修業
諡    號
節閔皇帝(西魏諡)
封    號
廣陵王(即位前)
年    號
普泰
所處時代
南北朝
民族族羣
鮮卑族
出生地
河南郡洛陽縣(位於今河南省洛陽市)
出生日期
498年
逝世日期
532年6月21日
逝世地
門下外省(位於今河南省洛陽市)
在位時間
531年4月1日 至 532年6月
前    任
北魏長廣王元曄
繼    任
北魏安定王元朗(北魏後廢帝)
主要作品
《五言詩·朱門久可患》

元恭人物生平

元恭襲爵為官

元恭,廣陵惠王元羽之子,太和二十二年(498年)生於河南郡洛陽。年幼時端莊謹慎,有志向氣度。長大後喜愛學習,侍奉祖母、嫡母以孝順聞名。
正始年間(504年—508年),繼承其父廣陵王的爵位。
延昌年間(512年—515年),被任命為通直散騎常侍。
神龜年間(518年—520年),升任兼散騎常侍
正光二年(521年),任正常侍,兼領給事黃門侍郎。元恭因京兆王元叉專擅朝政,就稱説有病不任職。過了很久,藉機會託稱啞病。
正光五年(524年),授任金紫光祿大夫,加授散騎常侍。
建義元年(528年),授任儀同三司。 [1] 

元恭繼承帝位

北魏正光元年(520年),江陽王世子元乂發動政變,囚禁靈太后,專擅朝政。而性格內向温和的元恭為了避禍,開始假裝得了啞病,對元乂表示自己不能做官。正光六年(526年),靈太后反政,殺掉元乂,重掌大權。為了防止再捲入是非風波中,元恭索性繼續對着靈太后裝啞,元恭將近八年不説話(《魏書》誤作十二年),住在龍花寺,不與人交往。永安三年(530年),有人跑到孝莊帝元子攸面前詆譭元恭,説元恭有反叛的圖謀。元恭聽説後,打算出門避幾天風頭,跑去上洛避藏,不久後被追捕,押回京城。拘禁幾日後,孝莊帝認為元恭並沒有罪,於是把他赦免。 [16] 
永安三年(531年)十二月,爾朱氏謀逆犯上,孝莊帝元子攸遇難。爾朱世隆等人要再立一個皇帝,看中了元恭。但爾朱世隆又擔心元恭真的不會説話,就派親信表達意向,並且對他進行脅迫。國難當頭,大廈將傾,元恭已經無法獨善其身。於是元恭對外沉默了八年後,第一次對着外人開口説話:“天何言哉?”爾朱世隆等人見狀大喜,遂擁立元恭為帝。即位後改元“普泰”,改國號“魏”為“大魏”,廢除税市及税鹽之官。時為普泰元年(531年)二月二十九日。翌日,元恭下詔改“皇帝”稱號為“帝”。 [2-4] 
元恭閉口不説話八年,到這時才開始説話,國內士人和民眾,都稱他為“聖君”。 [10] 

元恭正直善良

元恭初登寶座,爾朱世隆命令邢邵做赦文,要求他給慘死於爾朱氏之手的元子攸繼續潑髒水,想詆譭敗壞他的名聲,元恭得知後,阻止了爾朱世隆,並説道:“元子攸殺了爾朱榮那種人當然沒有失德,但天未厭亂,卻讓他不幸遭遇了成濟那樣的禍害。”説完,元恭拿過筆,親自動手寫起了赦文:“朕以寡德,運屬樂推,思與億兆同茲大慶。肆眚之科,一依恆式。” [17] 
當初,安東將軍史仵龍、平北將軍楊文義在太行嶺,源子恭鎮守河內。爾朱兆謀逆犯上時,氣勢洶洶地向南進兵,史仵龍、楊文義見大勢已去,並且爾朱兆的兵力雄厚遠勝於自己,只好先行投降。源子恭看見史仵龍、楊文義投降,而且爾朱兆的軍隊氣勢很盛,也望風潰散。後來爾朱世隆論功行賞時,要給史仵龍、楊文義各封一千户。元恭很看不慣他們倆為了活命而背叛孝莊帝,表示反對:“史仵龍、楊文義只是對你們爾朱氏有功,對國家沒有功勞。”當場拒絕了爾朱世隆想給他們封侯的要求。當時的百姓們紛紛稱讚元恭剛強正直。 [11] 
爾朱世隆陪侍宮廷宴會,元恭説:“太原王(爾朱榮)貪圖天功為自己的力量,所以罪也該死。”爾朱世隆等人聽了很吃驚。從此以後,被嚇得不敢再輕易入朝。然而,爾朱氏經常擅自行使國家的權力,一直為非作歹。爾朱世隆總管朝政,事情無論大小,先到爾朱世隆家裏,然後再發令施行。在爾朱氏的一力打壓下,元恭大權旁落,不能有所幹預。 [12] 
普泰元年(531年)七月,爾朱世隆誣告楊氏家族謀反,要求朝廷將楊氏家族治罪,想要將楊氏一門滅族。當時元恭堅決反對,爾朱氏依然在把持北魏朝政,爾朱世隆屢次上表逼迫,最後逼不得已,只好命有關部門審查上報。七月初四的深夜,爾朱世隆派兵包圍了楊津的府第,與此同時,爾朱天光也派兵至華陰逮了楊椿一家。隨後楊家東西兩支,不分老少,全部被爾朱氏屠殺得精光,還私吞了他們全部的家財。 [13] 
事後,爾朱世隆頗為得意地對元恭説道:“楊氏一族確實想要反叛,竟敢抗拒前往收捕的官軍,現已全部殺掉。”聽到這個消息,元恭傷心嘆惜,很久都沒説出一句話來。其他大臣們知曉此事,也都為了被爾朱氏冤殺楊氏一族而感到痛惜、憤怒。 [18] 
531年九月,下令追尊父親廣陵惠王元羽為先帝,生母王氏為先太妃。並封了弟弟元永業為高密王,兒子元子恕為勃海王。 [14] 
元恭在位期間,下詔表明自己不稱皇帝,只稱帝。不得再稱南朝蕭梁政權為偽梁,並恢復兩國往來。 [19] 

元恭被廢而死

普泰元年(531年)六月,高歡起兵於信都
普泰二年(532年)閏二月,高歡敗爾朱天光等於韓陵。夏四月辛巳,高歡至芒山,派魏蘭根慰喻洛邑,且觀察元恭之為人。官員綦俊認為元恭品行端正,希望高歡繼續擁立元恭為帝。可魏蘭根見元恭的氣質神采高明,又忌憚元恭雅德,回到高歡那裏後就詆譭誹謗元恭。最後,高歡聽了崔陵的話,廢元恭於崇訓佛寺,而立元修為帝,是為孝武帝(出帝)。 [20-21] 
元恭既失帝位,乃賦詩曰:"朱門久可患,紫極非情玩。顛覆立可待,一年三易換。時運正如此,唯有修真觀。" [1] 
關於元恭之死,北齊所修的《魏書》只模糊記載他在太昌初的某日(太昌元年五月丙申)“殂於門下外省”,時年三十五歲。出帝元修詔令百官赴會,大鴻臚督察喪事,安葬用王的禮儀,加上九旒的旗幟、皇帝的車駕、黃繒車蓋、車衡左邊帶裝飾物的旗幟,儀仗一百二十人,二衞、羽林的預備儀仗衞隊。 [5]  據唐代所修的《北史》記載,元恭在太昌元年(532年)五月丙申“遇弒殂於門下外省”,時年三十五歲,後西魏追諡他為節閔皇帝 [1] 
永𤋮三年,孝武帝元修與高歡決裂,元修遂棄國出逃,北魏由此而分裂成東魏,西魏兩國。高歡多次後悔沒有讓元恭繼續做皇帝。 [22] 

元恭歷史評價

魏收魏書》:“少端謹,有志度。長而好學,事祖母、嫡母以孝聞。” [5] 
李延壽北史》:“雖以節閔之明、孝武之長,只以速是奔波。” [1] 

元恭個人作品

《詩》:朱門久可患,紫極非情玩。顛覆立可待,一年三易換。時運正如此,唯有修真觀。
聯句詩》:既逢堯舜君,願上萬年壽(薛孝通)。平生好玄默,慚為萬國首(元恭)。聖主臨萬機,享世永無窮(元翽)。豈唯被豐草,方亦及昆蟲(薛孝通)。朝賢既濟濟,野苗又芃芃元翌)。君臣體魚水,書軌一華戎(元恭)。微臣信慶渥,何以答華嵩(薛孝通)。

元恭親屬成員

祖父:獻文帝拓跋弘
祖母:孟椒房
父親:廣陵惠王元羽
母親:王氏
兄長:元欣,西魏太傅、八柱國之一 [7] 
弟弟:元永業,北魏高密王 [8] 
妻子:爾朱氏,爾朱兆之女
兒子:元子恕,普泰元年封勃海王,永熙元年改封沛郡王 [9] 

元恭軼事典故

陵墓 陵墓
2013年10月,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完成了衡山路北魏大墓的考古發掘工作,根據墓葬形制和規模,推斷這座大墓為帝陵級別,並初步推測其墓主人為北魏節閔帝元恭。此墓葬位於北魏帝陵區的位置,在其東北方向約7公里處是孝文帝長陵,在其東北方向約4公里處是宣武帝景陵,在其東南方向約2公里處是孝莊帝靜陵,因此,考古人員推斷這極可能是一座北魏帝陵。
這是一座斜坡墓道單室磚室壁畫墓,由墓道、前甬道、後甬道和墓室4部分組成。墓葬總長約58.9米,其中墓道長39.7米,寬2.9米;墓室長19.2米,寬12米,深8.1米。發掘情況表明,該墓歷史上經歷過官方的破壞性盜掘,連一些墓磚都被取走。出土遺物較少且均已殘損,有陶器、青瓷器、銅器以及石質建築構件等,此外還有武士俑、鎮墓獸、牛車等殘塊。墓中出土了一枚拜占庭帝國時期阿納斯塔修斯一世金幣,其鑄造時間為公元491-518年,表明墓葬年代不早於北魏遷都洛陽以前。通過對墓室形制、出土瓷器等進行比對,考古人員初步推斷這座墓葬為北魏孝昌年間至北魏末年。
衡山路北魏大墓規模較大,建造時間較長,墓壁還有坍塌後修補的痕跡,應為事先預置,根據節閔帝元恭“葬用王禮”的文獻記載,考古人員初步推測該墓主人為北魏節閔帝元恭。

元恭史書記載

魏收魏書·卷十一·帝紀第十一》 [5] 
李延壽北史·卷五·魏本紀第五》 [6] 
參考資料
  • 1.    北史 卷五 魏本紀第五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7-11-04]
  • 2.    《魏書·卷十一·帝紀第十一》:及莊帝崩,爾朱世隆等以元曄疏遠,又非人望所推,以王潛默晦身,有過人之量,將謀廢立。恐實不語,乃令王所親申其意,且兼迫脅。王遂答曰:“天何言哉!”世隆等大悦。
  • 3.    《魏書·卷十一·帝紀第十一》:春二月己巳,曄進至邙南,世隆等奉王東郭之外,行禪讓之禮。羣臣上表曰:"否泰沿時,殷憂啓聖,故六飛在御,三石興符。伏惟陛下運屬千齡,智周萬物,獨昭系象,妙極天人。寶曆有歸,光宅攸屬,而將安獨善,不務兼濟,靈命徘徊,幽明載佇。伏願時順謳謠,念茲宗祏,用舍勞疾,允答人神。"王答曰:"自量眇身,是以讓執。然王公勤至,不可拒違。今敬承所陳,惟愧弗堪負荷耳。"太尉公爾朱度律奉進璽綬袞冕之服。乃就輅車,百官侍衞,入自建春、雲龍門,升太極前殿,羣臣拜賀。禮畢,登閶闔門,詔曰:"朕以寡薄,撫臨萬邦,思與億兆同茲慶泰,可大赦天下,以魏為大魏,改建明二年為普泰元年。其税市及税鹽之官,可悉廢之。百雜之户,貸賜民名,官任仍舊。天下調絹,四百一匹。內外文武,普泛四階;合敍未定第者,亦沾級。除名免官者,特複本資,品封依舊。潁川王爾朱兆,彭城王爾朱仲遠,隴西王爾朱天光,樂平王爾朱世隆,常山王爾朱度律,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齊獻武王,都督斛斯椿下軍士,普泛六級。"
  • 4.    《魏書·卷十一·帝紀第十一》:庚午,詔曰:“朕以眇身,臨王公之上,夕惕祗懷,若履冰谷。賴七廟之靈,百辟忠誠之舉,庶免墜歿。夫三皇稱皇,五帝雲帝,三代稱王,迭衝挹也。自秦之末,競為皇帝。忘負乘之深殃,垂貪鄙於萬葉。予今稱帝,已為褒矣!可普告令知。”
  • 5.    《魏書·卷十一·帝紀第十一》:太昌初,帝殂於門下外省,時年三十五。出帝詔百司赴會,大鴻臚監護喪事,葬用王禮,加以九旒、鑾輅、黃屋、左纛,班劍百二十人,二衞、羽林備儀衞。
  • 6.    《北史·卷五·魏本紀第五》  .國學[引用日期2013-01-31]
  • 7.    《北史•卷十九•列傳第七》:恭兄欣,字慶樂。
  • 8.    《北史•卷五•魏本紀第五》:封皇弟永業為高密王,皇子子恕為勃海王。
  • 9.    《北史•卷五•魏本紀第五》:癸丑,改封沛郡王欣為廣陵王;節閔子勃海王子恕為沛郡王。
  • 10.    《洛陽伽藍記•卷第二》:廣陵杜口八載,至是始言,海內庶士,鹹稱聖君。
  • 11.    《洛陽伽藍記•卷第二》:初,世隆北叛,莊帝遣安東將軍史仵龍、平北將軍楊文義各領兵三千守太行領,侍中源子恭鎮河內。及爾朱兆馬首南向,仵龍、文義等率眾先降。子恭見仵龍、文義等降,亦望風潰散。兆遂乘勝逐北,直入京師,兵及闕下,矢流王室。至是論功,仵龍、文義,各封一千户。廣陵王曰:“仵龍、文義,於王有勳,於國無功。”竟不許。時人稱帝剛直。
  • 12.    《洛陽伽藍記•卷第二》:世隆侍宴,帝每言:“太原王貪天之功以為己力,罪亦合死。”世隆等愕然。自是已後,不敢復入朝。輒專擅國權,兇慝滋甚,坐持台省,家總萬機。事無大小,先至隆第,然後施行。天子拱己南面,無所幹預。
  • 13.    《資治通鑑•梁記十一》:。秋,七月,爾朱世隆誣奏楊氏謀反,請收治之,魏主不許。世隆苦請,帝不得已,命有司檢案以聞。壬申夜,世隆遣兵圍津第,天光亦遣兵掩椿家於華陰。東西之族無少長皆殺之,籍沒其家。
  • 14.    《資治通鑑》:魏主追尊父廣陵惠王為先帝,母王氏為先太妃,封皇弟永業為高密王,皇子子恕為勃海王。
  • 15.    劉德仁,楊明,趙心愚等.中國少數民族名人辭典 古代[M].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1989.07.第468-469頁
  • 16.    《北史•卷五•魏本紀第五》:帝以元叉擅權,遂稱疾不起。久之,因託喑病。五年,就除金紫光祿大夫,加散騎常侍。建義元年,除儀同三司。王既絕言,垂將一紀,居於龍花寺,無所交通。永安末,有白莊帝者,言王不語,將有異圖;民間遊聲,又云有天子之氣。王懼禍,逃匿上洛,尋見追躡,執送京師,拘禁多日,以無狀獲免。
  • 17.    《資治通鑑•梁紀十一》:黃門侍郎邢子才為赦文,敍敬宗枉殺太原王榮之狀,節閔帝曰:“永安手翦強臣,非為失德,直以天未厭亂,故逢成濟之禍耳。”因顧左右取筆,自作赦文,直言:“門下:朕以寡德,運屬樂推,思與億兆,同茲大慶,肆眚之科,一依常式。”
  • 18.    《資治通鑑·梁紀十一》:世隆奏雲:“楊氏實反,與收兵相拒,皆已格殺。”帝惋悵久之,不言而已,朝野聞之,無不痛憤。
  • 19.    《魏書·卷十一·帝紀十一》:詔有司不得複稱偽梁,罷細作之條,無禁鄰國往還。
  • 20.    《魏書·卷十一·帝紀十一》:夏四月辛巳,齊獻武王與廢帝至邙山,使魏蘭根尉諭洛邑,且觀帝之為人。蘭根忌帝雅德,還致毀謗,竟從崔忄夌議,廢帝於崇訓佛寺,而立平陽王修為帝。
  • 21.    《北史·卷五十·列傳第三十八》:俊避席曰:“廣陵王雖為爾朱扶戴,當今之聖主也。”
  • 22.    《北史·卷五十·列傳第三十八》:及帝入關,神武深思俊言,常以為恨。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