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論語十二章

鎖定
論語》十二章,是指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語文》(新版),為教育部組織編寫的教材“部編版”教材,分為六三制七年級上冊和五四制七年級上冊,課本上的十二章論語 [1-2]  ,其中多為孔子的言行,是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的記錄孔子言行的語錄體文集,儒家的重要經典之一,選自《論語譯註》(楊伯峻譯註中華書局1980年版)《論語》儒家經典著作,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與《大學》《中庸》《孟子》合稱“四書”。
所選的十二章語錄是孔子及其弟子關於學習態度學習方法以及個人修養等方面的經典論述,都是藴含着精深哲理的名言警句
一則,就是《論語》中的一章,其中第一,二則見於《學而》篇,第三、四、五則見於《為政》篇,第六,七則見於《雍也》篇,第八,九則見於《述而》篇,第十,十一則見於《子罕》,第十二則見於《子張》,其內容都與學習和為人處事有關,是孔子教育思想中最有價值的部分。
本文的錄音單章由梓君朗讀,雙章由楊波朗讀 [3] 
作品名稱
《論語》十二章
外文名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作品別名
《論語》十二則
作    者
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
創作年代
戰國前期
作品出處
《論語》
文學體裁
初中文言文
選自教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部編版語文七上(16) [1] 
篇    數
12課(2017版11課) [2] 
朗讀人
梓君楊波 [3] 
ISRC
CN-M01-17-00019 [4] 

論語十二章論語簡介

孔子 孔子
論語》是我國先秦時期一部語錄體散文集,主要記載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編纂而成,成書於戰國前期。全書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首創語錄體,其書比較忠實地記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儒家創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禮”、“義”。《論語》作為孔子及門人的言行集,內容十分廣泛,多半涉及人類社會生活問題,對中華民族的心理素質道德行為起到過重大影響。直到近代新文化運動之前,約在兩千多年的歷史中,一直是中國人的初學必讀之書。作為一部優秀的語錄體散文集,它以言簡意賅、含蓄雋永的語言,記述了孔子的言論。《論語》中所記孔子循循善誘的教誨之言,或簡單應答,點到即止;或啓發論辯,侃侃而談;富於變化,娓娓動人。而且論語教給了後人如何為人處世的道理。《論語》與《易經》、《黃帝四經》、《老子》、《莊子》,共為中華民族的幾部源頭典籍,它們不僅是道德跟文化的重要載體,而且是古代聖哲修身明德、體道悟道的智慧結晶。

論語十二章作者簡介

孔子圖片 孔子圖片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漢族,春秋末期魯國陬邑(zōu yì)人。中國春秋末期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主張“仁”,以“因材施教”和“有教無類”的教學理念來教育學生。他後來被尊稱為“聖人”。孔子與孟子並稱“孔孟”,孔子被尊為 “至聖”,孟子為 “亞聖”。

論語十二章論語

《論語》是我國古代文獻中的一部鉅著,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對我國幾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產生了巨大影響。即使在今天,其精華部分依然為人們所效法。本課來自它的節選部分《〈論語〉十二章》。

論語十二章作品原文

1曰:“學而時習2之,不亦説乎3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4,不亦君子5乎?”《學而》
曾子曰:“吾67三省8吾身:為人謀9而不忠10乎?與朋友交而不信11乎?傳12不習乎?”《學而
子曰:“吾十有五13而志於學,三十而立14四十而不惑15五十而知天命16六十而耳順17七十而從心所欲18,不逾矩19。”《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20,可以為師矣。”《為政》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21,思而不學則殆22。”《為政》
子曰:“賢哉,回23也!一簞24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25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2627不如好28之者,好之者不如樂29之者。”《雍也
子曰:“飯疏食,飲水30,曲肱31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32而富且貴,於33我如浮雲34。”《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35。擇其善者36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37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38。”《子罕》
子曰:“三軍39可奪40帥也, 匹夫41不可奪志也。”《子罕》
子夏42曰:“博學而篤志43,切問而近思44,仁45在其中矣。”《子張》 [1]  [2] 

論語十二章翻譯

  1. 孔子説:“學習瞭然後按時温習它,不是很愉快嗎? [5]  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是很快樂嗎?人家不瞭解(我),(我)卻不生氣,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嗎?”(孔子説:“學習之後又按時去複習、實習,不是很愉快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不是很快樂嗎?別人不理解自已,卻不生氣,不是很有修養嗎?【另一個釋義版本 [6]  】)
  2. 曾子説:“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謀劃事情是不是盡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誠實守信了呢?老師傳授的知識是不是複習了呢?”
  3. 孔子説:“我十五歲立志學習,三十歲能有所成就,四十歲(掌握了知識)而不致迷惑,五十歲知道(哪些是)上天的意旨,六十歲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七十歲可以順從意願,又不越過法度。”
  4. 孔子説:“温習學過的知識,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可以憑藉(這)做老師了。”
  5. 孔子説:“只學習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只空想卻不讀書,就會(對自己的學業)有疑惑。”
  6. 孔子説:“顏回的品質是多麼高尚啊!一簞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巷子裏,別人都忍受不了那貧困的憂愁,顏回卻依然自得其樂。顏回的品質是多麼高尚啊!”
  7. 孔子説:“懂得學問和事業的人比不上喜愛學問和事業的人;喜愛學問和事業的人比不上以學問和事業為快樂的人。”
  8. 孔子説:“吃粗糧,喝冷水,彎着胳膊當枕頭,樂趣也就在這中間了。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富貴,對於我來説就像浮雲一樣。”
  9. 孔子説:“幾個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師。選擇他好的方面向他學習,(看見)他不好的地方,(就作為借鑑)改掉自己也具有的缺點。”
  10. 孔子在河邊感嘆道:“逝去的一切 [7]  像河水一樣流去, 日夜不停。”
  11. 孔子説:“軍隊可以改變主帥,(但哪怕是)一個平民百姓,(也)不可以改變志氣。”
  12. 子夏説:“廣泛地學習,堅定(自己的)志向,懇切地發問求教,多思考當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1] 

論語十二章字詞翻譯

1.子:古代對男子的尊稱,這裏指孔子。
2.時習:按時温習。時,按時。習,温習。
3.不亦説乎:不是很愉快嗎。不亦……乎,常用於表示委婉的反問。説,通假字,同“悦”,愉快。
4.愠:生氣,惱怒。 [1] 
5.君子:這裏指道德上有修養,有才德的人。
6.吾:人稱代詞,我。
7.日:每天。
8.三省:多次進行自我檢查。三,泛指多次。一説,實指三個方面。省,自我檢查、反省。
9.為人謀:替人謀劃事情。為,幫助。
10.忠:盡心竭力。
11.信:誠信。
12.傳:傳授,這裏指老師傳授的知識。
13.十有五:十五歲。有,同“又”,用於整數和零數之間。
14.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站立,站得住。
15.惑:迷惑,疑惑。
16.天命:上天的意旨。古人認為天是世間萬物的主宰。命,命令。
17.耳順:對此有多種解釋,通常認為是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
18.從心所欲:順從意願。
19.逾矩:越過法度。逾,越過。矩,法度。
20.温故而知新:温習學過的知識,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
21.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
22.殆(dài):疑惑。
23.回:即顏回(前521—前490),字子淵,春秋末期魯國人,孔子的弟子。
24.簞:古代盛飯用的圓形竹器。
25.堪:能忍受。
26.之:代詞,它,這裏指學問和事業。一説,指仁德。
27.者:代詞,“·······的人”。
28.好:喜愛,愛好。
29.樂:以········為快樂。
30.飯疏食,飲水:吃粗糧,喝冷水。飯,吃。疏食,粗糧。水,文言文中稱冷水為“水”,熱水為“湯”。
31.肱(gōng):胳膊上從肩到肘的部分,這裏指胳膊。
32.義:即“宜”,行為的尺度。
33.於:介詞,對,對於。
34.如浮雲:像浮雲一樣。
35.焉:於此,意思是在其中。
36.善者:好的方面,優點。善,好。者,......的人
37.川上:河邊。川,河流。
38.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時光像河水一樣流去,日夜不停。逝,往;離去。斯,代詞,這,指河水。夫,語氣詞,用於句末,表示感嘆。
39.三軍:指軍隊。
40.奪:改變。
41.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這裏泛指平民百姓。
42.子夏(前507—?):即卜商,字子夏,春秋末期晉國人,孔子的弟子。 [7] 
43.篤志:志向堅定。篤,堅守。
44.切問而近思:懇切的發問求教,多思考當前的事情。切,懇切。
45.仁:仁德。 [1]  [2] 

論語十二章信息分析

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學習方法)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為人處事)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道德修養)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為人處事)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為人處事)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學習態度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為人處事)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學習態度)
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珍惜時間)
三軍可奪帥也 ,匹夫不可奪志也。(道德修養)
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學習方法)

論語十二章鑑賞

論語》是一部記錄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書,由若干篇章組成,內容大多是關於學習、道德修養、為人處世的一般原則。所選十二則,一方面闡述了學習應該有謙虛好學的態度和勤學好問、實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闡述了温故知新、學思結合、學以致用的學習方法,對後世的教育理論影響極大。另外,還有關於思想道德修養的問題,教育人為人處世的原則等論述。
參考資料
  • 1.    教育部組織編寫.語文七年級上冊.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8(2017-6重印)
  • 2.    語文七年級上冊2016版  .電子課本網[引用日期2017-04-21]
  • 3.    衞東、梓君、楊波、張蕾朗讀,蘇立康審聽.語文七年級上冊課文朗讀帶.北京:人民教育電子音像出版社,2016-8
  • 4.    語文七年級上冊  .中國標準錄音製品編碼(ISRC)中心[引用日期2021-02-09]
  • 5.    《四書集註》:學而又時時習之,則所學者熟,而中心喜説,其進自不能已矣。
  • 6.    王新,金海峯主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誦讀 中:吉林人民出版社,2016.06:第5頁
  • 7.    温儒敏.義務教育教科書 (五·四學制) 語文 七年級 上冊.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南大街17號院1號樓: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5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