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不亦君子乎

鎖定
“不亦君子乎”是出自《論語•學而》裏的一句古文,作者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孔子
作品名稱
《論語》
外文名
say some thing
作    者
孔子
創作年代
春秋戰國
作品出處
《論語》
文學體裁
文言文
類    型
修身做人

目錄

不亦君子乎讀音

rén bù zhī ér bú yùn ,bú yì jūn zǐ hū?

不亦君子乎字義

知:瞭解、理解;
愠:生氣、怨恨、惱火、憤怒、埋怨;
論語 論語
亦:也
論語 論語
君子:這裏指道德上有修養的人

不亦君子乎釋義

人家不瞭解(我),(我)也不惱恨,不也是品德上有修養的人嗎?
人不知而不愠:“知”在古代漢語裏,除了相當於 “知道”、“知識”外,還經常與“智”字通用,相當於“智慧”。例如孔子的名言“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最後一個“知”,即為聰明、智慧之意。“人不知而不愠”的知,既可以作“知道”講,也可以作“智慧”講。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所謂“愠”,就文字解釋,是放在心中的怨恨,沒有發出來,在內心中有煩厭、厭惡、討厭、怨恨之感。別人不瞭解我,不理解我,而我並不在心中怨恨,這樣也算是一種君子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