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葉天星

(醫學微生物學家)

鎖定
葉天星,醫學微生物學家,免疫學家,醫學教育家。他參加偵查檢定出侵華日軍向中國投擲的鼠疫等細菌武器,並製備疫苗和免疫血清進行防治。首次用磺胺噻唑治癒3例原發性肺鼠疫患者。查明霍亂及流感病原類型和人羣免疫水平。證明罕見的單株雙型輕鏈病、LP免疫細胞瘤和着色性幹皮病的免疫功能異常。研究中藥等的免疫調節機理和研製免疫干擾素及其他抗癌細胞因子協同腫瘤浸潤性淋巴細胞(TIL)抗癌,皆取得較好的成果。他建立了啓發式生動的教學方法,為中國和我軍培養了一大批專業人才,並熱心繼續教育。
中文名
葉天星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15年10月18日
畢業院校
上海東南醫學院
職    業
醫生 學者
出生地
安徽
代表作品
《醫學微生物學》

葉天星人物簡介

葉天星,醫學微生物學、免疫學專家。安徽合肥人。1937年畢業於上海東南醫學院。1942年赴印度,先後入孟買哈夫金研究院、中央醫學研究院進修。1946年赴美國,先後入軍事醫學院、軍醫進修研究學院、紐約康奈爾大學進修學院進修,1948年回國。曾任國防醫學院、同濟大學醫學院、東南醫學院教授。建國後,任第二軍醫大學微生物學教研室主任、教授兼復旦大學教授,中國微生物學會理事。198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四十年代提出霍亂弧菌血清學分型,證實我國有副霍亂弧菌感染。1957年在亞洲甲型流感大流行前,即發現了易感人羣血清中有該病原體變遷株原型抗體。八十年代中期製成抗癌混合淋巴因子,著有《免疫學理論與實踐》等。

葉天星個人履歷

安徽合肥 安徽合肥
葉天星,1915年10月18日出生於安徽合肥的一個教師家庭。他自幼目睹了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的侵略,連年的軍閥混戰,加上瘟疫經常流行,使中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中學時期的葉天星便立下了“不為良相,則為良醫”的志願,認為“強國先強身,救國先健民”。他發憤讀書,渴望長大後學醫,為大眾防病治病。他還經常到鄰近熟悉的醫院中幫助做雜務工作。1931年他中學畢業時,正值安徽省鬧災荒,其家境衰落,其已當醫院院長的堂兄,看到葉天星在中學讀書勤奮,立志學醫心切,便資助他考入上海東南醫學院就讀。他學習努力,六年寒暑假均留校補習外文和其他課程。他對病理學及微生物學特別感興趣,經常抽空到這兩門課的實驗室學習實驗技術,頗受執教老師楊述祖教授和張效宗教授的器重。1937年畢業後,葉天星由楊述祖教授推薦,進入由日本人用中國庚子賠款開辦的上海自然科學研究所細菌學部當研究生。不久,爆發了七七事變,他憤然脱離該所,隨張效宗教授於1937年底前往西安,受聘為陝西防疫處生物製品部學術研究員,兼任西北藥學專科學校微生物學和日語教員。
1938年春,陝北人畜(牛瘟傳染病流行,葉天星主動要求前往參加防治工作,遂攜帶疫苗、免疫血清及藥品,與途經西安的白求恩醫師及國際援華第一防疫團的外國專家一同於4月抵達延安。為陝甘寧邊區政府民政廳和十八集團軍後方衞生部開辦的防疫學習班講課,隨後由葉天星率領防疫人員攜帶藥械至邊區十餘個縣的鄉村,走村串户為軍民及耕牛接種疫苗和注射免疫血清。在4個月中,他徒步行程2000餘公里,於8月底完成任務,受到邊區軍民的讚揚。
中國紅十字會 中國紅十字會
葉天星在邊區目睹了各級民主政府政風廉潔,軍民抗日情緒高漲,人人平等,社會安寧,鴉片、娼妓、賭博及盜匪絕跡,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與國民黨統治區的貪污腐敗、社會風氣敗落、民不聊生的情況相比,真有天壤之別。這使他深深感到“拯救中國的希望在於中國共產黨”。返回西安後,他常對友人和學生談起在邊區所見到的情景及自身感受。1939年底國民黨頑固派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葉天星竟被少數人指控為“親共分子”和“為共黨宣傳”,遭到恐嚇威脅。1940年4月,他被迫離別妻女,隻身逃離西安貴陽,參加林可勝教授領導的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救護總隊部和中央衞生實驗院工作,從事教學、科研及疫苗血清製造工作。
1941年11月,葉天星參加查明侵華日軍在湖南省常德地區空投感染鼠疫桿菌的跳蚤等細菌武器。在侵華日軍對中國進行細菌戰的威脅下,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救護總隊部同重慶國民政府衞生署推薦葉天星為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訪問學者,於1942年4月赴英屬印度考察研究防禦鼠疫及霍亂。他先後在孟買哈夫金研究所所長索凱爵士和德里西姆拉印度醫學部中央研究院院長泰勒爵士的指導下,研究對鼠疫和霍亂的防治及研製免疫製劑。
1942年10月葉天星由印度回國,正值侵華日軍瘋狂向中國各地投撒霍亂細菌武器,引起、桂等地霍亂普遍流行。他旋即到貴陽參加防治,進行病原菌分離鑑定,並查明這次流行的霍亂弧菌血清學型別,揭示它們是日軍所施放,同時選用菌株製備霍亂疫苗。1942—1945年,他受聘於貴陽戰時衞生人員聯合訓練所,任細菌學教師,並在所內附設的由美籍華人洪悦元捐助的疫苗血清研究室工作。
康奈爾大學 康奈爾大學
1946年初,中國瀋陽地區突然爆發流行肺鼠疫,林可勝指派葉天星等攜帶藥械飛赴瀋陽,會同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人員進行防治,很快控制了流行。 同年,葉天星考取公費赴美國留學,先後在美國軍醫學校軍醫提高班、美國軍醫進修研究學院及紐約康奈爾大學進修學院學習,在斯馬德爾教授等指導下進修研究病毒學、免疫學及微生物學。由於他學習刻苦,以實驗室為家,深受校方讚賞。1947年底他懷着服務於祖國為人民解除疾苦的決心,謝絕了美方的勸留,毅然回國,就任上海國防醫學院衞生實驗院細菌血清學系教授,隨李振翩教授一起工作。同時,他還兼任上海同濟大學醫學院教授、附設高級醫事檢驗學校校長及東南醫學院微生物學教授。當時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解放戰爭節節勝利,國民黨政府崩潰在即。國防醫學院於1948年底遷至台灣。葉天星從在陝甘寧邊區的經歷中堅信“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託詞拒絕隨校去台,轉入留滬的附屬醫院工作,並暗中聯繫不願去台灣的同事們將美國捐贈和接收日軍的大批教學科研儀器、藥品及製造疫苗血清的設備秘密轉入醫院內隱藏,留待上海解放。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葉天星當天即會見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衞生部崔義田部長及第三野戰軍衞生部李振湘部長,將保留的全部器材設備和藥品共20餘卡車交給中國人民解放軍。隨後他辭去原兼的各職,全力投入到籌建華東軍區人民醫學院(第二軍醫大學前身)的工作,並受聘為該院衞生實驗院細菌學科教授兼主任。這期間他積極製造疫苗血清,以供解放後的上海軍民急需。為此,他受到表揚,並榮立了三等功。抗美援朝期間,他編寫了《防禦細菌武器檢驗手冊》,並參加了調查研究。1950—1954年他兼任上海復旦大學生物學系微生物學教授,為該校首次開辦了微生物學課程。
1952年,華東軍區人民醫學院改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葉天星受聘為微生物學教研室主任,後被定為免疫學一級教授。從此他生活安定,全心投入教學與科研。
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
10年“文化大革命”期間,葉天星慘遭迫害,以致身殘。“四人幫”徹底垮台後,他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召往北京給予公開平反。於1985年2月18日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葉天星恢復工作後,為奪回失去的10年,日以繼夜地工作,除擔任軍醫大學各班教學外,又指導研究生,參加專題科學研究,編著免疫學教材,主持上海市免疫學會的工作,還為全市、全軍及全國各地所舉辦的免疫學學習班講授免疫學基礎理論及最新進展。自1979—1990年,共編寫了《醫學微生物學》及《免疫學》12冊,獨自或與他人共同發表學術論文33篇,連同以前發表的共70餘篇。
葉天星曾先後任中國微生物學會第一、二、三屆理事,上海免疫學會第三屆理事長、顧問,中國中西醫結合研究會微循環專業委員會名譽理事及中國免疫學會名譽理事等。

葉天星教學方法

葉天星從事教學50餘年,除“文化大革命”期間被剝奪教學權力外,始終堅持在教學第一線。他今已年過古稀,仍親自教學或指導青年教師教學,傳授教學方法和經驗,並提出啓發式教學的建議。
青年教師 青年教師
葉天星一貫十分重視教材的編寫,認為教材是“教學之本”。他主張教材既要有本學科完備的必要基礎理論,又需充分反映本學科的新近發展。他認為編者必須根據教學大綱,參閲大量中外資料,結合自身教學科研經驗及實際需要來編寫教材,要去粗存精、歸納綜合、條理分明、突出重點、講清難點、多附圖表,不應是知識的羅列或平鋪直敍,而應把課程內容融會貫通,深入淺出,通暢地敍述清楚。因此,他平時都絕少休息,花了大部分時間不斷修改和重編教材,共編寫了《醫學微生物學》、《病毒學》及《免疫學》等15種教材,其中有與他人合編的全國高等醫學院校統編教材《醫學微生物學》教科書,共計約500多萬字。他還編寫了為醫學院校師生、研究生、實驗工作者及臨牀醫師所需的參考書12種,約100餘萬字。這些教材內容豐富新穎,反映了當時的科學水平,條理清晰,深入淺出,有許多自行設計的圖解,圖文並茂,深受讀者好評,並被不少院校選為教本。
葉天星特別注重教學質量的提高和教學方法的改進。他曾任學校教學法改革委員會秘書。他積極提倡“五段教學法”,即:(1)引言:教授開始先提出問題和本堂課的要求及須待解決的問題,以提高聽課者的注意力和興趣;(2)解説:分清主次,深入淺出地解説透徹,必要時舉出生動的事例,使聽課者易於掌握、理解,不覺繁瑣枯燥;(3)展示:以圖表、幻燈或實物模型展示説明,或操作示範;(4)討論:引導學生提問或由教師提出不同見解的問題,展開討論,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認識;(5)結論和小結:最後由教師歸納總結本堂課的要點和必須掌握的問題,順便提出下次課預習的要求。
教學經驗 教學經驗
葉天星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撰寫了近10篇的教學法論文,並多次在校內外介紹教學經驗。他建立的啓發式生動教學法有12條要求:(1)啓發誘導,促進學生獨立思考;(2)講課深入淺出,講清重點、難點;(3)不斷更新教學內容,保證課程質量;(4)熟悉教育對象,有的放矢教學;(5)歸納對比,引導學生舉一反三;(6)恰當舉例,要求生動、有趣和聯繫實際;(7)運用圖表、幻燈、模型,增進學生的理解、記憶,達到形象教學的效果;(8)對學生嚴格要求,教書又育人;(9)充分備課,教師以身作則,做出表率;(10)師生友愛,增長情感,使學生增強學習的信心;(11)鼓勵學生髮問和引導討論,活躍氣氛和交流見解;(12)課後評教評學,發揚教學民主和改進教學。由於實行上列教學法,學習者普遍稱讚葉天星講課生動易懂、易學、易記憶,學以致用。
此外,葉天星還十分熱心繼續教育。為了推動和提高中國各地特別是邊遠地區的免疫學知識快速發展,葉天星近十餘年來不顧年老體弱和繁重的科研任務,擠出時間到全國許多地區開班講授現代免疫學理論與技術。他的足跡北至遼寧瀋陽和吉林的通化;西至新疆烏魯木齊阿克蘇克拉瑪依四川的峨嵋;南至福建廈門漳州泉州龍巖廣東廣州;東至山東濟南泰安青島淄博煙台江蘇徐州鎮江常州無錫蘇州南京南通浙江寧波杭州嘉興安徽合肥太平江西九江上饒河南鄭州洛陽,以及上海,共十餘省市約30個地區,他行程數萬裏,分別為各地方單位、部隊舉辦的免疫學進修班,講授免疫學課程和示教免疫學技術操作,聽課人員共約3000餘人,為提高中國廣大地區有關人員的免疫學知識水平,促進中國醫療、衞生、保健、防疫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葉天星在教學中榮立三等功兩次,被評為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獲得由我軍三軍總部頒發的從事國防教育20年榮譽證書、國家教育委員會頒發的從事高校科技工作40年榮譽證書和第二軍醫大學建校40週年榮譽證書。

葉天星培育人才

葉天星對待青年教師視同親密的戰友,視為發展本學科後繼的生力軍。葉天星與他們坦誠相處,幫助他們快速成才,從不以師長自居,而以韓愈的教導“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為座右銘,督促自己與中青年人共同前進。葉天星虛心平等地與他們討論交流學術見解,尊重他們的意見和想法,經常介紹前人在學術上所取得成就的事例和經驗,鼓勵他們勤奮攻讀,努力進行科學實踐,啓發他們獨立思考,引導他們大膽設想、創新和勇於攀登科學高峯。
葉天星為培養青年教師,制定了三步培養法。(1)要求青年教師要狠抓備課“五要”:①要熟讀教材;②要參閲有關資料;③要列出課內重點、難點及要點;④要了解教學對象的水平;⑤要寫成教學實施教案,並經常指導教師審查商訂。(2)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依據前述12條教學法和五段教學法,都是授課要着重啓發誘導,深入淺出,條理分明,講清重點難點,青年教師在首次正式授課前都要進行試講評議,直至滿意為止。(3)培養歸納、總結及分析能力。授課教師應將課程中複雜內容歸納成條理,將重點、難點總結成幾個要點,對爭論的不同學説及發展中的問題,要分析其立論依據和特點,以便學生易於理解掌握,啓發學習者思考、聯想。葉天星經常參加評定活動,並進行示範教學,課後還收集學生的意見,供青年教師參考。由於葉天星對青年教師的精心培養,許多年輕教師的教學質量不斷地提高,很多人被評為優秀教師,教研室也被評為教學先進單位。
葉天星對初作專題科研的年輕人,提出了10項要求:(1)要充分熟悉有關的文獻資料,寫出文獻綜述或詳細摘要,並在科研小組中介紹,要分析其存在的問題和提出研究設想,開展討論;(2)要立題正確,要有理有據和有新意,在小組中作開題論證,集思廣益,避免盲目片面性;(3)要制訂科研工作的具體計劃及實施步驟,要有必要的對照,做到實驗方法的正規化及準確度,正式實驗前須通過預備實驗認可;(4)要工作踏實、細緻、持之以恆,要求對大小事物不馬虎,要有苦幹精神,必要時放棄休息及節假日;(5)要注意科研中出現的各種苗頭,對問題要求聯想推斷,設法證實並進行探討研究;(6)要敢想敢做,要求不畏困難,力求創新;(7)要正確對待遭遇到的失敗或意外,要求找出原因,不屈不撓地盡力克服;(8)要及時記錄科研實驗結果,要求經常小結和定期討論進展情況和收穫;(9)要客觀分析研究的結果,要求以統計方法正確處理實驗結果;(10)要求不爭名奪利,要求公平對待,鼓勵主要工作者獨立或領先署名發表科研論文或申請獎勵,指導者決不侵佔青年人的辛勤成果。對於青年人的科研工作,葉天星始終參與指導和幫助,如提供或代查文獻資料,參與討論立題方向,協助訂立科研計劃,提出各種建議,協助質量把關,修改論文等。葉天星如此甘為人梯,傾注心血培育有志的中青年的精神令人敬佩。經他培養的人中已有十餘人成為本專業高級人才,現任國內許多知名單位的教授或研究員,不少人擔當了教學及科研工作的骨幹。1978年以來他已培養了15名免疫學碩士研究生及一名博士研究生,他們都取得較好的科研成績。
葉天星對校內其他科系及校外的年輕人來求教者,皆一律熱情接待,做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並虛心與他們共同討論問題,盡力提供可行的方法和建議,還常為他們修改論文或提供參考資料。

葉天星治病防病

淋巴因子 淋巴因子
為發展中國的醫學微生物學和免疫學的理論和促進其實際應用,實現“救國先健民”的宗旨,葉天星紿終不渝地進行科研工作。他的科研特點是理論密切聯繫實際,以防病治病為目的。他一生中的科研工作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本世紀30—40年代,着重研製疫苗和免疫血清,用於防治傳染病和防禦侵華日軍對中國的細菌戰;第二階段為50—60年代,側重研究新型流感病毒的病原特點、免疫性能及流行規律;第三階段為70年代後期至今,專心帶領中青年研究人員重點對免疫調節機理和淋巴因子的抗癌作用進行研究及對罕見的免疫性異常疾病進行探討。
鼠疫桿菌 鼠疫桿菌
1,參加查明侵華日軍在中國投撒的細菌武器和首次治癒3例原發性肺鼠疫患者。日軍侵華期間,瘋狂和秘密地向中國廣大地區投撒用霍亂傷寒鼠疫等烈性細菌製作的細菌武器,殘害中國人民,造成各地疫病流行,雖引起眾多猜凝,但一直未查獲日軍確切罪證。1941年底,葉天星隨陳文貴教授等到湖南常德地區參加查獲日軍空投感染鼠疫桿菌的細菌武器,並由當地受感染的病人中證實是被該細菌武器所害。1942年葉天星在日軍向中國西南等地投撒霍亂弧菌的水源中及受感染的病人中查明這些細菌的血清學型別,揭示它們是由日軍所施放。以上事實,在日本投降後受審的日本細菌戰犯均予供認。1946年初,瀋陽爆發流行肺鼠疫。肺鼠疫當時被認為是不治之症,葉天星等收治39例均經細菌學檢驗證實的肺鼠疫患者,他首次試用大劑量磺胺噻唑治癒了其中3例原發性肺鼠疫患者。論文發表於1948年美國傳染病雜誌。此為國際上最先的報道,從而引起國外專家重視,隨後被仿效證實和肯定,已被國外許多著名書刊引證和高度評價。
2.證實亞洲甲型流感病毒的生物學特性和探明人羣對各型流感的免疫水平。1957年上海流感流行,葉天星等會同蘇聯病毒學家索科洛夫共同證明為新突變的亞洲甲型流感病毒,詳細地闡明瞭其生物學特性與以往病毒株不同,並進一步探明瞭在流行前及流行後5年間上海市人羣中對各型流感病毒的免疫動態水平,為預測流感流行和進行對流感特異免疫預防提供了依據。在此期間他還查明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的區域性爆發流行規律,為其鑑別診斷和防治提供了指證。此外,他還在1958年報道了他們率先對上海市居民1600餘人的Rh血型所進行的鑑定結果。
羧甲基澱粉鈉 羧甲基澱粉鈉
3.葉天星指導和共同研究免疫調節機理,證明罕見的免疫異常症,多方探討細胞因子協同抗癌的作用。葉天星等建立了體外誘生抗體技術,用於研究中藥純品刺五加多糖、國產羧甲基澱粉鈉及α、β、γ干擾素,證明它們皆有調節體液免疫的效用,並證明免疫應答產物能反饋調節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用雙標記免疫熒光法查明瞭罕見的單株雙型輕鏈病2例及LP免疫細胞瘤1例,還證明了罕見的着色性幹皮病多發皮膚癌5例的免疫功能全部異常,表明該病的發生,除因遺傳性缺乏DNA修復酶外,還與免疫缺陷有關。探討了多種細胞因子免疫抗癌效用,包括用中藥純品中國商陸皂甙誘生免疫干擾素,並將其用國產微孔玻璃珠純化至臨牀級高純度,合用含多種細胞因子的粗製天然混合人γ干擾素治療肝癌,能使腫瘤縮小和延長病人存活期。仿製、純化了一種新的抗癌淋巴因子——白細胞調節素,證明它能殺傷多種癌細胞,並進而用白細胞介素2激活腫瘤浸潤性淋巴細胞(TIL)與淋巴因子激活的殺傷細胞(LAK)抗腫瘤活性的比較和合用其他細胞因子的協同抗癌作用。還用干擾素與抗癌化療協調天然殺傷細胞(NK)抗癌活性,又用脂質體包被細胞因子及藥物激活巨噬細胞殺腫瘤作用。這些都展現了免疫治療癌症的前景。此外,還創建了吖啶橙簡易免疫熒光方法,改進了免疫熒光菌團及康華氏合併試驗等。又研究了用抗β2微球蛋白單克隆抗體延長胰島移植物存活期,重症肌無力病人的HLA-I類、Ⅱ類抗原表型、Gm同種異型的分佈及樹突狀細胞對起病的作用,B細胞抑制因子的作用,還發現以EL-Tor霍亂弧菌實驗感染泥鰍黃鱔,使其能帶菌半年左右,可能成為水源中儲菌宿主。
在科研中,他與同事,特別是青年同道共獲得軍內科技進步二等獎三次,三等獎十餘次。

葉天星從業經歷

1937年6月 畢業於上海東南醫學院。
1937年6—12月 於上海自然科學研究所細菌學部攻讀研究生。
1937年12月—1940年3月 任陝西省防疫處生物製品研究部學術研究員,兼西北藥學專科學校教員。
1940年4月—1942年3月 任衞生署貴陽中央衞生實驗院防疫檢驗系技士,兼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救護總隊部檢驗醫學視導員。
1942年4月—10月 赴英屬印度孟買哈夫金研究所及德里西姆拉印度醫學部中央研究院研究鼠疫及霍亂的免疫預防及製劑製備。
1942年11月—1945年12月 任貴陽戰時衞生人員聯合訓練所教員。
1946年10月 畢業於美國軍醫學校軍醫提高班。
1946年11月—1947年5月 在華盛頓美國軍醫進修研究學院進修病毒學及免疫學。
1947年6月—12月 在美國紐約康奈爾大學進修學院進修微生物學。
1948年1月—1949年5月 任上海國防醫學院衞生實驗院病毒組主任及附屬醫院檢驗科主任,兼上海同濟大學醫學院教授,同濟大學醫學院附設高級醫事檢驗學校校長及上海東南醫學院微生物學教授。
1949年5月—現在 先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人民醫學院(上海)及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微生物學教研室主任。
1950—1954年 兼上海復旦大學生物學系微生物學教授。

葉天星主要論著

1 Yieh TH(葉天星).Studies on the serological types of V.cholerae isolated in Kwei-yang,1942.Chin Med J(Chenhtuh ed),1944,60 (1):81—88.霍亂弧菌的血清學研究.中華醫學雜誌,1947,33(7/8):227-233.
2 Yieh TH,Landauer E,Miyagawa,et al.Primary pneumonic plague in Mukden,1946,and report of 39 cases with 3 recoveries. J Infect Dis,1948,82(1):52-58.
3 Yieh TH.Practical guide for Bacteriological examinations.Shanghai:Hong-win Book Co.1950.
4 葉天星.病毒學及其它微生物學篇.見餘?主編.醫學微生物學及衞生細菌學.北京:人民衞生出版社,1958:279—407.
5 葉天星,陳義文.Rh血型在上海1600餘人中的分型.臨牀檢驗雜誌,1958,1(2):102—104.
6 葉天星.免疫學理論與實際.上海:第二軍醫大學出版,1979.
7 葉天星.環磷核苷對免疫調節作用.見:林飛卿,章谷生主編.細胞免疫學研究進展.北京:人民衞生出版社,1980:387—424.
8 孟強驊,葉天星,楊嗣坤.體外抗體應答系統用於研究中藥及化學合成藥的免疫調節作用:I.初步結果及對培養條件的探討.中華微生物學和免疫學雜誌,1981,1(4):267—273.
9 孟強驊,葉天星,楊嗣坤.體外抗體應答系統用於研究中藥及化學合成藥的免疫調節作用:Ⅱ.實驗條件的進一步探討.上海免疫學雜誌,1981,1(4):58.
10 孟強驊,葉天星,楊嗣坤.體外抗體應答系統用於研究中藥及化學合成藥的免疫調節作用.上海免疫學雜誌,1982,2(6):326.
11 謝正暘,葉天星,吳豔芳.吖啶橙簡易免疫熒光法用於快速檢定細菌的研究.中華微生物學和免疫學雜誌,1982,2(3):150—155.
12 葉天星.病毒學總論.見:餘?主編,醫學微生物學.北京:人民衞生出版社,1983:544—580.
13 田野蘋,葉天星,楊嗣坤.着色性幹皮癌患者的免疫功能變化:I.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功能變化的研究.中華微生物學和免疫學雜誌,1983,3(1):21—25.
14 田野蘋,葉天星,楊嗣坤,着色性幹皮癌患者的免疫功能變化:Ⅱ.非特異性免疫功能變化及紫外線對淋轉和產生α干擾素的影響.中華微生物學和免疫學雜誌,1984,4(1):55—58.
15 嚴運坤,謝正暘,葉天星等.以雙標記免疫熒光染色證明單株雙型輕鏈病二例.中華微生物學和免疫學雜誌,1985,5(5):283—285.
16 馮根生,葉天星,楊嗣坤.人γ-干擾素進一步純化和理化性質的研究.中華微生物學和免疫學雜誌,1986,6(2):103—106.
17 葉天星.抗原抗體反應概論.見:上海市醫學化驗所主編.臨牀免疫學檢驗,下冊.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6:1—14.
18 謝正暘,葉天星主編.霍亂與副霍亂.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87.
19 謝正暘,嚴運坤,葉天星.一例LP免疫細胞瘤的細胞學免疫熒光雙標記研究.中國免疫學雜誌,1987,3(3):157—160.
20 Wang JB,Cheng M S,Ye T X et al.Experimental vibrio el-Tor infected water fish breeding:stressing reservoir establishment inloach and finless eels.Chin Med J,1987,100(2):142—145.
21 孫衞民,楊嗣坤,葉天星.干擾素和藥物對NK活性的調節.中華微生物學和免疫學雜誌,1987,7(2):95—97.
22 孫衞民,葉天星,楊嗣坤.抗癌物和免疫干擾素對NK活性的調節.中華微生物學和免疫學雜誌,1988,8(2):92—95.
23 倪健,楊嗣坤,葉天星等.白細胞調節素誘生條件的探討.中國免疫學雜誌,1988,4(2):77—79.
24 葉天星,杜平.療養與免疫.見:高顯,恩主編.現代療養學.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88:21—47.
25 謝正暘,葉天星.免疫酶技術在中國的改進及其應用.見:錢信忠,王季午等主編.中國現代醫學.北京:人民衞生出版社與聯邦德國Springer出版社聯合出版,1988:19—33,31—37.
26 葉天星.免疫系統結構與功能,巨噬細胞及其它免疫賦佐細胞.見:林飛卿,餘傳霖,何球藻主編.醫用免疫學基礎.上海: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1990:10—26,54—71.
27 曹雪濤,葉天星,楊嗣坤.IL—2激活的腫瘤浸潤性淋巴細胞在體內外的抗腫瘤作用.中華微生物學和免疫學雜誌,1990,10(3)183—!87.
28 曹雪濤,葉天星,楊嗣坤等.IL-4對IL-2誘導LAK細胞和激活腫瘤浸潤性淋巴細胞抗腫瘤活性的影響.中華微生物和免疫學雜誌1990,10(5):317320.
29 葉天星,鄭玲莉,徐志工,等.正常人外傷脾多向混合淋巴細胞培養產生較高效價γ-干擾素.免疫學雜誌,1990,6(2):82—85.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