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自然教育

(一種對兒童的教育方式)

鎖定
自然教育,是讓體驗者在生態自然體系下,在勞動中接受教育;是解決如何按照天性培養體驗者,如何培養體驗者釋放潛在能量,培養如何自立、自強、自信、自理等綜合素養的同時,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均衡發展的完整方案;是解決教育過程中的所有個性化問題,培養面向一生的優質生存能力、培養生活強者的教育模式
“自然教育”是以自然環境為背景,以人類為媒介,利用科學有效的方法,使兒童融入大自然,通過系統的手段,實現兒童對自然信息的有效採集、整理、編織,形成社會生活有效邏輯思維的教育過程。 [1]  真實有效的大自然教育,應當遵循“融入;系統;平衡”的三大法則。從教育形式上説,自然教育,是以自然為師的教育形式。人,只是作為媒介存在。自然教育應該有明確的教育目的、合理的教育過程、可測評的教育結果,實現兒童與自然的有效聯結,從而維護兒童智慧成長、身心健康發展”。
中文名
自然教育
意    義
原創教育理念的代表
着    重
品格、品行、習慣的培養
性    質
讓體驗者在生態自然體系下,在勞動中接受教育
背    景
自然環境
媒    介
人類

自然教育概括

自然教育着重品格、品行、習慣的培養;提倡天性本能的釋放;強調真實、孝順、感恩;注重生活自理習慣和非正式環境下抓取性學習習慣的培養。
作為原創教育理念的代表,自然教育是一種實證科學,有極強的針對性和實用性,120注意記憶力課程正是自然教育理論體系的一大實踐成果,最高能實現120分鐘的注意記憶力。

自然教育前言

養孩子不是養寵物
一個小女孩用腳踩了躺在地上的小男孩,小男孩哭了。老師把男孩扶起來,批評了小女孩,小女孩很難過。當被問起為什麼踩小男孩時,小女孩的回答讓人心疼:"我不是故意的,我看他摔倒了,想去扶他,可他不起來,我不小心踩了他。我為什麼要説'對不起'?"孩子明亮的眼眸依然閃動着淚花。
我們成人往往如此,忽視孩子內心的真實感受,關愛行為評價流於表面,喜歡自以為是地教育孩子
於是,我們時時、處處、事事管着孩子:追着孩子餵飯;給孩子洗內衣、襪子;租房陪讀;給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
我們對孩子百般呵護,小心照顧,捧在手裏怕摔了,含在嘴裏怕化了,放在家裏怕丟了……然而,有一天我們發現:孩子越來越像一隻寵物,失去了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更不知道什麼是自信、自強、自立……
愛很重要,但愛並不是萬能的。高爾基説:"愛孩子,連老母雞都會愛自己的雞雛。"如果我們僅僅給予孩子過分的愛,便混淆了人與動物的區別。
2005年9月,國家體育總局發佈了第二次國民體質監測公報:我國國民體質總體水平略有提高,但國民身體形態水平和身體機能水平明顯下降--20年來,中國青少年的體質在持續下降;中國上班族中,70%的人處於亞健康狀態,很多青年人的體質還不如老年人好。
與此同時,我國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也不容樂觀。一份對全國22個省市的6~12歲兒童的調查結果表明,兒童的行為問題檢出率是13.2%。2000年北京師範大學課題組在北京、河南、重慶、浙江、新疆五個不同地區抽樣選取16472名中小學生(包含5952名兒童),調查結果表明,其中兒童存在異常心理問題傾向的比例是16.4%,有嚴重心理行為問題的比例是4.2%。
今天,當中國將發展的宏偉藍圖定義為2050年實現中等發達國家的時候,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在情理之中,甚至沒有一個人產生過質疑。但是,有沒有人想過,如此艱鉅的任務由誰來承擔?
不錯,正是現在上幼兒園的孩子!若干年後,當這些孩子長大成人的時候正是社會的中堅力量,是國家的建設者。
然而,看看那些失去歡樂童年、"小老頭式"的中小學生,再看看那些一畢業就失業,高不成低不就,"滿腹經綸"的大學生,還有沒有人能放心地把中國的未來交到他們手上?
這一代孩子是幸運的,又是不幸的。不幸的是,在家長們自以為是的"養寵物"的教育方式下,孩子們的未來岌岌可危。
孩子不是一張白紙,教育者不可以自以為是、隨意塗抹自己認為最美的畫;孩子也不是教師身上的口袋,可以任意往口袋裏塞自己想塞的東西;孩子更不是寵物,僅僅有愛就可以。
因為,我們是在養孩子,不是養寵物!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麼
今天,如果你問中國的學生:"你的偶像是誰?"大部分會回答:"比爾?蓋茨!"然而,他們只知道比爾?蓋茨迅速暴富的發家史,對其崇高的責任感卻知之甚少。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大潮中,家長和學生唯一的目標是拿文憑,找一個能掙更多錢的工作。這基本上已經成為一種時尚,甚至夢想。而道德品質、文明素養……統統被拋在了腦後。
這是教育的目的嗎?
什麼是教育?什麼是素質教育?什麼是家庭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什麼?為誰教育?……
近些年來,關於教育的討論已經成為社會熱點話題之一。然而,我們越是恆久地思考教育的根本問題,離教育的本質似乎越遠。
十幾年前,我們開始大談特談應試教育、素質教育,但今天,家長和學生似乎更忙了,壓力更大了,牢騷更多了,留學、上北大清華、當官掙錢、藝術輔導班等更是勁風蔓延。
我們不得不重新折回到教育的原點--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麼?2009年9月4日,温家寶總理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學教育考察時説道:"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人才,特別是要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高素質人才。從國內外的比較看,中國培養的學生往往書本知識掌握得很好,但是實踐能力和創造精神還比較缺乏。這應該引起我們深入的思考,也就是説我們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比較重視認知教育和應試的教學方法,而相對忽視對學生獨立思考創造能力的培養。應該説,我們早就看到了這些問題,並且一直在強調素質教育。但是為什麼成效還不夠明顯?我覺得要培養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必須樹立先進的教育理念,敢於衝破傳統觀念的束縛,在辦學體制教學內容教育方法評價方式等方面進行大膽的探索和改革……"
温總理的話明確反映出了教育存在的問題:現在教育培養的人才已經不能與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相適應,不能符合我國對人才發展的需要。
那麼,如何培養優秀的人才?如何把握幼兒教育
很多人反對早教,認為早教會讓孩子過早地帶上學習的枷鎖,給孩子增加負擔。其實,這是對"早教"的誤解,單純地將早教理解為"教",使"早教"變成了"早期灌輸",讓孩子成為了純粹承載知識的載體。
事實上,早教並非單純地"教",而是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品德、品行、習慣、生活自理能力……即自然教育所講的生存能力。
所以,兒童生存能力的成長才是幼兒教育的核心所在,其根本目的是教給孩子贏一生的生存能力。
然而,我們現在大部分家長根本理不清這些問題,他們更關心的往往是老師做了什麼,老師的教育怎麼樣,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沒有循循善誘,孩子有沒有吃好、喝好……而真正關心孩子成長髮展的家長卻寥寥無幾。
就像我在教育工作中遇到的一個媽媽,當她看到孩子在錄音機前自學英語,而我們的老師在一旁並沒有干預太多時,她質問道:"我家孩子自己在學習,你們老師沒做什麼啊……"
試問,是我們一個字一個字地灌輸好,還是讓孩子養成自學的能力好?在傳統教育導向中,媽媽越忙、越積極,老師越努力、越有愛心,則説明家長和老師越負責任,越敬業。而結果卻截然相反--孩子完全失去了獨立生存的能力!所以,無論是哪一種教育方法,我們教育的最終目的都是兒童的成長。
當然,我們所講的兒童的成長並非單單指知識的成長、技能的成長……而是包括品德品行、與人溝通交往、身體健康、生活自理等在內的能力,即生存能力的成長。
我相信,如果我們以孩子的素質提升、生存能力的成長為導向,將其作為衡量的核心,我們的教育效果會更加理想。
素質和知識可以兼得
近幾年來,減負的呼聲不絕於耳,究其原因,意在通過減負來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從而促進孩子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和身心的健康成長。但是,孩子真的能減負嗎?減負真的能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嗎?從目前的情形來看,似乎在可預見的未來是不會的!
因為問題的關鍵並不是孩子的學業太重,而是自我學習能力太差,任何東西都是別人"拱手"送來的。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老師講的內容不能有效吸收……這些都是學習能力太差導致的問題。
我們現在的教育就是這樣,越來越偏離正確的軌道,甚至走向一個"有病亂投醫"的狀態,我們只知道孩子現在好像學業太重,上學的"戰鬥"越來越激烈,就業的前景越來越不樂觀……卻不知道問題的根源在哪裏。
回頭看看我們周圍,培訓班市場風起雲湧,我們讓孩子學公共英語,學奧數,上各種各樣的培訓班。難道我們真的不知道這樣做是錯的嗎?我相信很多教育專家和家長是知道的,否則,素質教育也不會提這麼多年。
那麼,為什麼我們還明知故犯呢?因為家長們一頭霧水,教育觀念太多,不知道該如何教育,應該學什麼呢?上奧數?學公共英語?……家長很困惑,不知道該怎麼做。
其實,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家長能把握一條清晰的主線和目標,教育就會很簡單。
首先,家長要知道自己希望孩子未來能成為什麼樣的人,讓孩子受教育的目的是什麼,為什麼讓孩子上學……實際上,教育最終的目的是讓孩子在社會上獲得優質的生存能力,而不是讓他考100分。
其次,無論是什麼教育方法,家長衡量的標準都應該是對孩子未來生存能力是否有幫助,也就是孩子能力的成長。然而,我們現在的教育卻完全是以孩子知識的增長作為衡量標準--孩子成績越好,能力越強。但結果卻並非如此。
有這樣一則報道:1979年6月,中美教育交流團在考察兩國學校教育後,很快總結出兩國基礎教育的現狀--美國的學生基礎知識淺薄,課堂自由、散漫,整天高談闊論;反觀中國的學生,不但基礎知識紮實,課堂認真聽講,而且晚上挑燈夜戰的刻苦精神尤為可嘉。所以,最終得出這樣的一個結論:美國教育已病入膏肓,可以預見,再過20年,中國在科技、文化方面必將遠遠地把美國甩在後面。
然而,20年後,我們並沒有在科技、文化上超過美國,這期間,美國培養出了四十多位諾貝爾獎得主,而中國是零。當然,諾貝爾獎不是一切,但是它在世界文化、經濟、科技方面的貢獻和影響力,卻是舉世公認的。
雖然中國在文化方面的影響是存在的,但是在自然科學方面,為什麼佔到全球人口將近1/4的中國,卻沒有足以影響世界的科學巨擘呢?
能力不夠完備,即素質與知識不能兼得!
我們現在大部分教育都是知識的增長,但是知識的增長不一定會帶來能力的增長。在常規教育中,我們説智商很高,達到了考大學的能力,但這種能力往往不完備。前些年,經常聽説十幾歲的孩子考上大學,但後來這些孩子都銷聲匿跡了。一個11歲的孩子考上天津大學,但卻被拒收了,因為生活不能自理,母親必須陪着去讀書。
學習是能力的一種,當能力達到時,學習不會有問題。自然教育通過實踐驗證了知識是能力附帶的結果,素質和知識可以兼得。
筆者所培訓的自然教育第一期素養隊的孩子們的目標是直接上小學二年級,素養隊訓練一年期滿時,他們用四個月的時間學完了小學一年級語文、數學、英語的全部內容。老師只教給他們第一課,剩下的所有課程都是孩子自學完成(如果他們不會,會來請教老師)。因為只有為期一年的素養訓練,如果再學一兩年,相信他們會越學越快,大概只需兩三年的時間就可以完成小學六年的全部課程。
學習不是最大的問題,能力才是最重要的。能力的增長會帶來知識的增長,當孩子具備完備的能力,即具備能夠與人溝通交往、身體健康、生活自理、良好品德品行等能力時,無論是10歲還是15歲考上大學,對他都沒有障礙。如果家長們把這個目標定下來,就會知道怎麼做。
所以,不管報紙、電視媒體,你的鄰居或者你的競爭對手,他們説什麼、做什麼、宣傳什麼、持有什麼樣的觀點,只要你把握住教育的主線和目標,你就可以給你的孩子最好的教育。
自然教育帶來的是什麼
闡述了以上三點,那麼自然教育給孩子帶來的究竟是什麼?
自然教育是"真愛""真信""真實"的教育,是釋放孩子本源天性的教育。真愛是愛孩子的本身,愛孩子的現在和未來,而不是愛別人對你或者你孩子的言論或者評價;真信是相信孩子成長的能力,都是他們天性中與生俱來的,不應該迷信教育造成或者改變了你的孩子,所以要相信好的教育所做的唯一正確的兩件事是:第一,打開孩子能力成長的閘門;第二,讓他們自然地在恰當的河道奔湧歌唱;真實是讓孩子參與到家庭、社會的真實生活中來,只要有了真愛、真信,就可以獲得平衡的家庭生活。如果您的家庭生活中有什麼喜樂和憂愁,都可以和孩子一起分享。
自然教育表明,如果我們不知道怎麼教育孩子,最好的辦法就是完全放開,讓孩子在承擔有限責任的情況下,在可能涉足的未來場景中自由發揮。自然教育原理也表明,約束孩子們的自然運動,會對教育的進步和孩子天性的發揮造成影響,非自然的約束通常是災難性的,越是年紀小的時候,後果越嚴重。測不準原理、生物遺傳動力反饋簇原理和試錯原理,揭示出我們"精確教育"的破產,我們只能在某種程度上達成自己的目標,它更反映出我們一般意義上認知的侷限性、不完全性,因此,放棄人的不完備性、交託自然天賦的完備性是自然教育的特點,也是自然教育原理應用的特點。
自然教育教學可以藉助安靜的觀察,面向實際的測量技術,並且充分開放個人的探索本能,從而逐步學習這些原理,進而發展自己的技巧,學生自己也同樣如此。對於學生的教育而言,他們可以通過測量技術、學分設計和課程設計三個支撐點,從而使自己達到自治、自學、自己校驗、自己成長的結果。自然而然地學習,自然而然地學會,就像水和風,隨着山勢、地形和光線,就會有自己的自然反應。
袁去病自然教育是生物遺傳動力反饋簇在人類活動中的表達,在教育領域的應用。由於這個應用在幼兒階段有着特別的價值,因此我們重點應用在幼兒園階段。自然教育的原理雖然很複雜,但是操作原則卻很簡單,效果也非常好。
自然教育經過五年的實證發展歷程,在幼教領域取得了一系列教育成果:
1.注意力時長達到120分鐘以上;
2.記憶寬度和多任務處理能力普遍提升;
3.達到自我管理、自主學習、自我驅動;
4.組織指揮協調能力的典型表現為能夠指揮小隊完成任務,並主動彙報請示;
5.運動能力和耐力普遍達到一般同齡孩子所不能及的水平;
6.健康狀況極大提升;
7.日常生活基本可以自理;
8.社會交往能力的進展表現在有修養、有禮貌,能夠發現並敍述別人身上的閃光點;
9.自信心的典型表現為兒童可以在任何場合自由展現;
10.抗挫折能力表現在兒童犯錯後可以互相認錯道歉,請求原諒;
11.才藝的典型表現為兒童可以根據文章內容自己創編動作,自編自導,完成節目的創作過程
12.講禮貌懂禮儀的高素質公民的典型表現為發現不良行為主動制止;
13.孝順和感恩的典型表現為兒童反哺父母;
……
自然教育是一種客觀的、實證的、研究性的、數據化的、宏觀尺度(生物演化史和個體演化史)、有效作用性的(其理論的指向和實踐均以有實際效果和實際漲落的有效邊界教育體系,但同時它又是充滿愛的、充滿責任的、高度跟隨性的、強吸收性的教育體系,特別是它是"自洽的"(沒有矛盾,不需要假設的)。
所以,自然教育給孩子帶來的是一種天賦教育,是愛的教育,是造就人本身的教育,是利用自然本能,自然發展個體的教育。它集兒童品格、品行、習慣、身體健康、自救自護、生活自理、才藝表達、注意力、記憶寬度、自主學習、自我驅動、自我增值能力,兒童孝順、感恩,善於社會交往,敢於在人前表達等能力於一體發展,並行不悖。
不應錯過的早期規劃
Chapter1
別人犯錯,不是你犯錯的理由--教育的核心是兒童的成長
心靈觸動:如果我告訴你,一羣五六歲大的孩子可以組織教師的培訓,可以自己攝像、編輯、上傳視頻到網上,可以自己組織一個班級半天的教學活動,你怎麼看待這些孩子?
A.天才
B.神童
C.誇張
D.吹牛
自然教育的答案是:他們只是普通孩子。
常規教育講任何時候都應對孩子實施赤裸裸的真實或者真相教育行為,如果孩子意識到自己受虛假教育的時候,教育已經失敗了;自然教育講在孩子生命的早期,最需要實施正確的、好的、真實的天賦釋放教育,切勿讓孩子還沒有跨入社會,就已經失去了生活。只有讓孩子成為自己生活的主人,才可能讓孩子贏在起點、贏在未來。
別人犯錯,不是你犯錯的理由
不應錯過的早期規劃
重要的不是獲得知識,而是獲得智慧;重要的不是自我實現,而是免於恐懼、獲得平靜;重要的不是忙碌一生,而是獲得豐富的人生。
--自然教育
教育的秘密
曾經有一個真實的笑話:兩位名牌大學的學生,在看到達?芬奇的《蒙娜麗莎的微笑》時,其中一位大學生問道:"這是誰畫的呀?我好像在哪裏見過。"另外一位大學生自豪地説道:"這都不知道?畢加索的嘛!"
然而,笑過之餘,我們又能從中領會多少?面對諸多"有才"的大學生,還是西部一位大學校長説得爽快而實在:"你們能養活自己就是對社會最大的貢獻。"
大部分家長讓孩子接受教育的目的無非是為了將來能找個更好的工作、賺更多的錢。所以,種種實用化、功利化的教育遠比人文教育受學生、家長的歡迎同時,教育不再重視對學生心靈的啓示與精神的薰陶,不再重視學生寬廣的胸懷、高遠的志向,相反使學生變得更加浮躁、膚淺、自私……
其實,現在普遍的教育方法無法培養出大師,無法培養創新人才,無法培養行業領軍人物,甚至連最基本的人文精神和倫理道德水平都欠缺,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但是,按照自然教育的原理,如果沒有經過你的允許,沒有任何人可以傷害你。或者換一句話--別人犯錯,不是你犯錯的理由。不管別人怎麼有錯誤,你可以不成為別人錯誤的犧牲品!
那麼,家長們應該做什麼?
自然教育的答案是--給孩子真實實力!
如何培養孩子的真實實力呢?自然教育的解釋是非常簡單的十六字方針--直擊目標、簡單重複、測量反饋、持續改進
直擊目標。首先是要明確目標,自然教育給出一個常規的審視方法,家長是不是錯過了孩子的早期清晰的目標規劃--你想把孩子培養成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狀態?你的目標是什麼,孩子什麼樣的狀態是他真的有實力?
可能有的家長會説:"實力是適應社會的能力,希望孩子在社會上稍微出類拔萃點兒,基本要求是健康,或能表現更好點兒。"一般家長對孩子的期望是有的,希望孩子將來強大、超越自己或在社會上卓爾不凡,但現在缺少的往往是一個早期清晰的目標規劃過程
我們這裏曾有一個孩子的媽媽就非常典型。一個月過後接孩子,看到其他孩子做數學題比自己的孩子好,馬上詢問我們的老師:"我的孩子為什麼不如其他的孩子做數學題快?"而且以後的"需求"越來越多。
家長把孩子送入幼兒園的時候,我們都會和家長進行交流:"你送孩子上幼兒園有什麼目標?"
有的家長説:"快樂就行!"
有的家長説:"吃好、安全就行。"
然而,在開家長會或私下和家長進行交流的時候,我們常常告訴家長:"你拿錢去商場買東西的時候,知道自己買的是什麼,如你可以知道5000元的手機和2000元的手機的差別。但今天你把孩子送到幼兒園的時候,你知道交錢獲得的是什麼嗎?你知道每月5000元的幼兒園和每月2000元的幼兒園的區別是什麼嗎?你知道孩子獲得的價值在哪裏嗎?"
各位家長不搞教育,大部分信息和概念,往往來源於自己,周圍接觸到的人和事、網絡、書籍、講座等,但這些初始性的東西特別容易影響並最終成為自己的判斷依據,所以,家長在面對形形色色的教育時往往無法保持理智,有時會依據某位專家學者的發言或某個成功案例的做法,盲目模仿。任何專家學者都有其侷限性--別人用這種方法可以成功,但並不一定適合你。
那麼,我們怎麼才能把孩子培養成將來有實力的人呢?
按照常規,大家可能不喜歡,甚至不贊同我們的做法--一個老師可以組織十幾個或更多個孩子的活動,而且還顯得非常輕鬆,因為孩子自己都做了。所以,常規教育者會認為我們的老師話很少,既不親切,也不温柔,老師很輕鬆。當家長或其他學校的老師看完我們教育孩子的方法,通常會説:"你們孩子和老師的互動好像不太好。"
一般情況下,他們往往會看老師表現得好不好,活躍不活躍。如果老師猶如演員上台表演,而且演技非常棒,他們則會説:"這個老師好,表現得真好。"而對孩子獲得的價值、能否提升實力卻無人過問。
其實,自然教育的課程看似簡單,老師拿個秒錶坐在旁邊,站着也行,或溜溜達達,不説什麼話,只是孩子自己在操作,做完後,報告老師,老師説:"好,8分05秒,自己去查一遍。"然後孩子檢查完成:"報告,檢查完成。"老師説:"好,交換檢查。"但是,在這個看似簡單的過程中,孩子獲得了自己的價值,增加了自我學習的能力。
我們經常讓孩子自己講課,自己學習,老師不出現。起初很多家長也很懷疑,甚至不滿:"你們老師都幹什麼去了?怎麼讓孩子自己上課?"
當我們告訴家長讓孩子自己去組織,自己去上課可以獲得的價值時,家長才明白、理解。因為按照常規教育,他們僅僅會去關注老師做什麼,而對孩子的能力有多大提升卻可以忽略不計。
自然教育告訴你:重要的不是獲得知識,而是獲得智慧;重要的不是自我實現,而是免於恐懼、獲得平靜;重要的不是忙碌一生,而是獲得豐富的人生。
然而,現在的家長們似乎都捨得在孩子身上花錢、下工夫,用各種學習填滿孩子的生活--四處培訓、八方求教。其實,這並不是拿着望遠鏡給孩子規劃前程,而是攥着聚焦鏡強迫孩子跟風,使孩子苦不堪言。
所以,我們首先必須完全尊重自然(我們是自然的孩子,也將回歸自然)的"權威",發現"她"顯示給我們的表達方式,並搞明白如何在"她"給我們的界限裏面,運用這些工具。
其次,我們從不試圖構建某種理論,我們只需要發現和明白如何運用大自然已經顯示給我們的工具,並且恰當地運用,謹慎地探索"她"給我們劃定的界限。這不僅簡單,而且非常實用。
因為"自然"對所有的學生和家長都是平等的,但給每個人的"恩賜"卻是不同的,關鍵是看誰是有心人。我們每接收一個孩子,都要詳細地查看他的檔案和成長背景,從而發現可能更適合他發展的路子。接受過自然教育的孩子,雖然不是每一個都能鶴立雞羣,但是他們上的學校往往都是最好的(2008年,自然教育玫瑰班全部考入北京重點小學)。
可見,只有確立了正確的目標,才會有正確的早期規劃,才能讓孩子們的天賦正常釋放出來。當能力上升,包括三自學習能力三自學習能力:自我學習、自我驅動、自我增殖。自學能力三重境界和效果。上升以後,成績只是附帶的結果,他們能夠在品格、品行、習慣,以及各種能力上,都表現得非常出眾,並且謙遜、有禮貌、善於合作,這樣的孩子,沒有一個小學是排斥的。
有人説,上重點小學要有關係,要有錢。即便如此,如果進入的孩子都是無能之輩,它的名譽和成就也不可能持久,它也需要卓爾不凡的孩子,成為支撐起學校畢業生品質的重要基礎!而當我們的孩子成為這些重要的基石時,你根本不必在乎別人交多少"贊助費",走多少關係。
現在,可以説每一個孩子從出生的那一刻就被剝奪了人身自由,從第一聲牙牙學語就被施加了難以想象的學習壓力,他們無法自我規劃,無法選擇自己的未來。
所以,我們的老師、家長應該明白,真實實力決定真實未來,不要把孩子們的天賦扼殺在搖籃和別人的話語中。但是很多施教者或孩子的家長並不懂這些,甚至不願意去學習。往往等到一切既成事實時,施教者或家長便成了專家。而遺憾的是,孩子在人生的關鍵時刻已經"失敗",這樣的專家對你們的家庭和孩子還有什麼用呢?

自然教育好父母加油站

家長提問1袁去病:《自然教育原理與應用》,問題回答。:
我們培養孩子的目標是什麼?或者説什麼是對孩子有益的早期規劃?
自然教育解答:
培養目標:培養孩子面向一生的優質生存能力。
自然教育衡量人生成功的四個基本要素:
1.人生的平安
(1)好的個人清潔習慣和常識
(2)好的飲食習慣和常識
(3)好的運用身體的習慣和常識
(4)好的疾病控制和預防習慣和常識
(5)好的個人安排預見性習慣和常識
(6)好的動靜均衡
2.財務的自由
(1)足夠生活或生存的供養(不僅是錢)
(2)足夠健康成長
(3)足夠安排自己常見危機的財務預備
(4)足夠自己理想或夢想的初始投資
(5)陷於不可知不可預見的風險中的生存安排
(6)好的財務資訊來源或參與習慣和常識
(7)與之相適應的思想(不被粘住或鎖定)
(8)與收入相當的財務保險增值知識
3.職業的自由
(1)對社會發展職業能力需求的正確常識和保持信息新鮮的習慣
(2)對自己能力的知曉
(3)對目標職業或產業的常規理解
(4)對發展自己職業前途的參與、實習、學習、進修、展覽等渠道的常識和保持溝通的習慣
(5)在相應職業層次生態羣的參與交流
(6)職業的操守和實踐
(7)職業價值和貢獻的正確認識和足夠堅持
4.心靈的平安和喜樂
(1)品格:真實
(2)品行:孝順和感恩
(3)習慣:自救自護,生活自理和非正式環境下抓取性學習抓取性學習:不在強迫或者指令下,也不在指導和教授下,通過觀察自行抓取提煉並學習和掌握的能力。的習慣
(4)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通常你不會得到它。
家長提問2:
孩子有逆反心理怎麼辦?(孩子在學琴的過程中有時很痛苦,有逆反心理,是鼓勵他堅持,還是棄而不學呢?)

自然教育自然教育解答

1.如果孩子有逆反心理,則説明教育不得法,或者確實並非所長。否則只能説孩子學習困難,很痛苦。很痛苦和有逆反是完全不同的事情。
2.關於學琴
這裏面存在一些具體問題,例如是否年齡太小,身體發育各個方面還不適應?很多所謂素質訓練,並不符合孩子體能智力發展的規律。有些發展確實能夠因為適度訓練而開發,但不是絕對的。有些時候,孩子在聽力、分辨力,肢體協調能力方面還存在問題,而有進度的課程教學會讓孩子不斷產生挫敗感。
舉一個例子,任何孩子在第一次玩琴的時候,都會很新奇、很開心。但很快,有些孩子會有一些興趣,而有些孩子會失去興趣。自動放棄的孩子並不會覺得痛苦,這説明挫敗感是主要因素。
如果學習一樣東西,長期沒有成就感,只有挫敗感,那麼會有什麼影響呢?
3.孩子逆反是一個觀察的指標,家長可能是用錯方法,選錯對象,找錯道路了。
為了免於有些家庭付出沉重代價,以至於家長、孩子都會產生負罪深重的感覺,不如報名參加不需要購買昂貴樂器的培訓班,試一試,看看你們的孩子究竟能不能夠喜歡上這些學習。
畢竟,彈琴不能讓你們生活,只是消遣而已。就像有些人因為追星,而放棄自己的生活、事業甚至生命。這當然是一種活法,不過大多數人如果沒有經濟來源,通常經過一段時間,自然就過去了,會重新恢復正常的生活。

自然教育小錦囊

1.自然教育就是完全的信心、完全的愛。完全的信心就是信一切自然的安排都是好的,必有它的美意;完全的愛就是愛人如己,不是交換。 [2] 
2.我們常常混淆一些事情:重要的不是獲得知識,而是獲得智慧;重要的不是做很多事情,而是做一點兒有價值的事情;最有價值的事情不是用最高的金錢買來的,而是白白得來的;重要的不是自我實現,而是免於恐懼、獲得平靜;重要的不是忙碌一生,而是獲得豐富的人生;重要的不是富足的才能分享,而是分享才能豐富。
任意起點,無限高度
任意起點,無限高度
任意起點,無限高度,自然教育揭示兒童無可限量的天賦本能與發展的多樣性。

自然教育教育的秘密

著名科學家達爾文非常重視對孩子的家庭教育和早期教育,而且把它作為自己的研究課題進行探討。
有一天,一位貴婦人抱着一個嬰兒從遠方專程來請教他:"請問達爾文先生,我想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你説什麼時候開始好呢?"
"親愛的夫人,"達爾文瞅了貴婦人一眼,很關切地問道,"請問這個孩子幾歲了?"
"兩歲半。"
"噢,夫人!很可惜,你已經晚了兩年半了!"達爾文感慨地回答。
有人可能不理解:"兩歲半的孩子懂什麼?"但達爾文非常知道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的重要性--無論科研工作怎樣繁忙,總是不放鬆對孩子的教育。當他的第一個孩子於1839年12月27日出生的那一刻起,他就把孩子的表情、動作記錄下來,並觀察孩子智力發展的過程。他一面不懈地進行科學研究,一面耐心地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不僅教他們如何學知識,而且還教他們如何去玩,如何誠實做人。
達爾文良好的家庭氛圍和早期教育,使孩子們自踏上人生之路時便有了堅實的腳步:喬治是天文學家;弗朗西斯繼承他的事業,成為與他齊名的科學家;而霍勒斯則是物理學家,並且被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甚至被封為爵士。
在達爾文看來,對孩子的教育應當從出生時就開始。而且他的這個觀點,也被我們一次次地實踐並證明。

自然教育三世人生理論

如果人們以自己的生命感受或者成長的普遍感覺為一世人生的話,那麼,人一生其實可以算作由三世組成:孃胎裏為第一世人生;出孃胎到有後天記憶開始為第二世人生;從有後天記憶開始到去世為第三世人生。
第一世人生是排斥人為活動的因為在第一世人生中,兒童發展成長最為迅速,任何人為的影響和干擾,都與外界的破壞具有同樣的災難性。 第二世人生的增長速度不過是數十到數百倍而已,
第三世人生的細胞增長則不過幾倍而已。
由此看來,不同階段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就像當你看到菜端上桌子的時候,前面的"基礎工作"早已經完成了。
我們曾經接收過一個被醫生診斷為抽動症,並且在醫院接受治療一年多也不見好的孩子,起點比別的孩子低很多。但是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基本痊癒,不管是相對於比他起點高很多的孩子,還是和他相同條件的孩子來説,他最後達到的效果都非常驚人。起初他跑步是最差的,但經過訓練後,他的運動能力是最強的,每次都比其他孩子多跑一圈,而且沒有任何不適。同時,其他科目的測量也不錯,都會因為他能力的提升而提升。
拿注意力來説,在我們這裏,大、中、小班的課程都是相同的。所以,理論上我們都會認為大班的孩子起點高,取得的結果會更好,但事實證明,中班的孩子比大班的孩子好。
所以,人一生實施人為教育的最重要的階段為第二世人生及第三世人生的前幾年。
雖然孩子們具有各種各樣的起點,但是他們成長的速度和高度,卻是不可限量的。這在自然教育中被稱作--任意起點,無限高度。
自然教育倡導早期教育,在幼兒時期給孩子贏一生的生存能力。這與常規教育所説的"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截然相反。
家長們為了"讓孩子贏在起點",不假思索地在幼兒時期給孩子灌輸大量的知識和技能,上各種特色學習班、培訓班、才藝班……結果孩子們往往贏在了起點,卻輸在了終點。
2005年夏,從北京大學醫學部預防醫學專業畢業的武小鋒,因專業對口的疾控中心停止招人,又因到多家醫療衞生機構求職均遭拒絕,這名醫學學士無奈回到大連普蘭店市安波鎮老家賣糖葫蘆;2006年秋,天津某初三學生,英語非常好,甚至已經考過了六級。他平時在家很少遊戲,一天到晚都在背英語、做數學、學物理……終於,他考上了名牌高中。但後來由於學校實行住宿制,這位不會洗衣服,甚至連洗澡也洗不乾淨的"好"學生不得不轉入到離家較近的普通高中。
試想,一個在名校學了5年,內向、不善交流等弱項依舊的人;一個英語背得頂呱呱,數理化響噹噹,卻不懂得基本生活常識的人,難道是家長們期待的"好孩子"嗎?是中國需要的"全面人才"嗎?
現在的孩子為了"應試",為了心中的清華、北大,開始不惜一切代價追求速度,追求教育快餐,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搞題海戰術!然而,當他們空有一張文憑,妄有滿腹的"數理化"時,真的能夠走遍全天下嗎?社會往往會給他們潑冷水。面對社會的強大壓力、生活的艱辛、老闆的刻薄……他們困惑了,他們流淚了,他們不知該如何是好了。
所以,這些已贏在起點的孩子們,未必能擁有美好的未來。
人生是一場長跑競技賽,我們的目的不是贏在起點,而是贏在終點。贏在未來比贏在起點更重要。
自然教育主張在兒童時期給孩子贏一生的生存能力,這包括社會適應能力、獨立自主能力、自我保護能力、自我學習能力……當孩子具備這些能力時,他可能在起點並不突出,但未來一定是美好的。
案例
我們幼兒園有個孩子叫黃鵠,浙江人,入素養隊之前,媽媽講每個月都要花1000~2000元的醫藥費。因為孩子一旦感冒,即使輕微的感冒也會引起喉嚨發炎,不得不去醫院打點滴,但在素養隊一個月的短訓中,孩子幾乎沒有生病,而且各方面進步都很大。
短訓後,黃鵠的父母決定把孩子放在長訓班。但長訓一個月的時候,孩子生病了,是來素養隊之後的第一次生病,當時媽媽來看孩子,本來已經消瘦的身子顯得更加單薄,媽媽心疼得當時就把孩子帶走了,而且不計劃再送來。
然而,回去後半個月左右,她又把孩子送了回來,並感慨地説:"沒想到孩子學了這麼多東西,爸爸一個勁兒催我把孩子送回來,不能把孩子耽誤了。"
原來,黃鵠的爸爸在浙江創辦了一家房地產公司,管理着一個擁有200多人的建築工地,但每天吃飯的時候都是亂糟糟的。黃鵠回去後,看到工人們吃飯時沒有一點兒秩序,就按照素養隊平常所灌輸的規則,指揮工人,組織工人排隊,告訴工人叔叔吃多少打多少,不可以亂扔亂倒,而且和所有的工人都處得很好,能和所有的人打成一片。
有一次,爸爸的對講機放在家裏充電,中午的時候對講機一直響,而媽媽不會用,只能急得團團轉。這時,黃鵠自告奮勇説:"我來吧!"打開對講機(我們在組織孩子外出活動的時候,經常讓孩子自己使用對講機與老師進行對話)和對方講了半個小時,並教給媽媽如何使用。
昔日孟母三遷為孩子學業,今日黃鵠父母把孩子送入素養隊,也正是為了孩子能力的全面提升。從每月一兩千元的醫藥費,到無須花一分醫藥費,從一個需要媽媽照顧呵護的孩子,到僅僅5歲,就能幫助家長管理工地,當老師教別人。
試想,當孩子具備這樣的能力時,他會輸在人生的競技場上嗎?教育不能一蹴而就,"贏在起點"的教育從一開始就註定是失敗的。
任意起點,無限高度,我們的孩子可以在起點落後於人,但一定要贏在終點。

自然教育探索之旅

2015年2月1日至2月5日,好未來公益基金會聯合美境自然發起為期五天的白頭葉猴探索之旅活動,來自全國的12個家庭和12位志願者共同參與,通過巡山、尋找白頭葉猴、自然藝術課程、參與社區勞動等方式深度體驗和理解自然。
此次白頭葉猴自然教育探索之旅,是好未來公益基金會提出的社區發展型自然教育模式的一次全新嘗試。這是一種創新的可持續模式,通過把社區建成一個白頭葉猴保護的自然教育基地,達到環境、人、物種的可持續及多方受益的和諧統一,從瀕危物種保護、當地社區發展生態環境可持續、青少年身心發展四個方面達到共同受益。
白頭葉猴探索之旅以目的地渠楠屯為中心,將渠楠屯作為社區核心,孩子、家長、志願者工作人員通過親近自然、瞭解瀕危物種,掌握基本的自然觀察知識,組成項目延展互動與理念傳播的社區,進而影響到由政府、媒體、公眾等組成的更大範圍的社區。
此次探索之旅讓孩子到喀斯特地貌環境中,帶領孩子們親近自然、融入自然、掌握基本的自然觀察知識。在自由放鬆的狀態下與護林員一起尋找白頭葉猴,幫助農民收割甘蔗,體驗植物扎染等自然課程,激發孩子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進而逐步形成愛護自然界每一種生物的保護意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