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智力發展

鎖定
智力發展指個體智力在社會生活條件和教育的影響下,隨年齡的增長而發生的有規律的變化。智力發展是整個心理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兒童從出生到成熟的各個年齡階段,智力的發展是一個連續的、按一定順序發展的過程,發展的順序是確定的,但每一發展階段的發展速度並不完全相同,不同個體的各階段的發展速度也不相同。如作為智力核心成分的思維能力, 就是按感知運動思維、具體形象思維、抽象邏輯思維的順序發展的。人的認識能力在11、12歲以前發展較快,以後較慢,到20歲左右達到高峯,隨後又保持這個高峯,35歲以後開始緩慢下降。 [1] 
中文名
智力發展
外文名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應用學科
心理學

目錄

智力發展介紹

人類個體出生後的一段時期內表明,智力測驗分數約在14歲以前是直線上升的,此後開始逐漸緩慢,約在26歲左右停止增長,26~36歲間基本上保持不變,稱為智力的高原期。從智力測驗的角度説,測驗分數不再隨年齡增長的時期則為智力發展的成熟期。但是由於採用的量表不同以及測驗的時代變化等因素,成熟期的年齡也往往有所不同。

智力發展發展

對於智力的發展,心理學家們曾提出過很多假説,早在30年代,桑代克曾繪製過學習能力與年齡的關係曲線,他指出:學習能力到23歲左右達到最高峯,一直到45歲,學習能力並不低於17~18歲的學生,但45歲以後,學習能力就顯著下降。另外,還有賓特納的智力生長説,他認為從出生到5歲,智力增長最快,5~10歲,智力增長雖不及前5年迅速,但發展仍是持續上升的,從10~15歲智力增長速度減緩,從16~18歲,智力測驗已不再發現有增大的現象。
布盧姆1964年根據自己對1000名被試的跟蹤研究,所提出的智力發展假説,引起了各國的重視,並在世界範圍內掀起了一股重視幼兒早期教育的熱潮。他認為,如果把一個人的智力,以17歲的水平作為100%,那麼,5歲之前就可達到50%,5~8歲又增長30%,剩餘的20%是8~17歲獲得的,如圖布盧姆智力年齡曲線。
正文-智力發展-布盧姆智力年齡曲線 正文-智力發展-布盧姆智力年齡曲線
布盧姆這一研究成果和我國對腦電波的研究成果,認為兒童腦的發育在5~6歲和13~14歲是兩個加速期的觀點是吻合的。14歲以前智力發展曲線是近似於直線型的,20歲之前是不斷上升的,30歲左右達到高峯,35歲以後有下降趨勢,對於這一點,貝利(Bayley)1968年的研究最有代表性,他用三種智力量表,對同一組被試追蹤考察達36年之久,根據研究結果,繪製出智力成長的年齡曲線智力年齡曲線。
智力發展- 智力年齡曲線(貝利,1968) 智力發展- 智力年齡曲線(貝利,1968)
該研究表明,13歲以前智力是直線上升的發展,以後開始緩慢到25歲達到最高峯,26~36歲保持高原水平,36歲有下降趨勢。由此可見,一般智力增長曲線從總體上看呈負加速度增長的趨勢。智力的衰退象智力增長一樣,不同性質的智力衰退速度也是不均衡的。如手眼協調,動手操作以及技術能力一般從33歲開始表現出衰退現象,到60歲衰退速度加快,而寫作能力約65歲之後才開始出現衰退現象。
該表是測量許多人以後計算出的平均數,其實不同人的智力衰退速度並不相同,一般説智力水平高,受教育程度高的人智力衰退的年齡推遲,而且衰退的速度也較為緩慢。
蘇聯心理學家維果斯基對於兒童智力發展問題發表過許多精闢的見解,他認為所謂心理發展是指一個人的心理在環境與教育影響下,由低級心理機能向高級心理機能轉化的過程。這裏所説的“心理機能的發展”當然包括智力的發展。他認為向高級機能發展的標誌主要是:(1)心理活動的隨意性;(2)心理活動的概括──抽象性;(3)心理活動的個性化;(4)各種心理機能之間關係發生變化,並重新組合,形成高級的心理結構。如3歲前的知覺在兒童意識系統中佔優勢,思維帶有直覺性。學前期記憶處於兒童意識的中心,兒童的思維由直覺行動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過渡。學齡期學生學會運用思維來解決記憶任務,逐漸產生了抽象邏輯思維等。維果斯基在這裏談的正是個體智力隨年齡增長而發生質的變化問題龔浩然等:《介紹維果斯基關於教學與智力發展關係的思維》《外國心理學》1981年第3期。根據各國心理學家對智力發展的實驗研究成果表明,人的智力發展在一生中表現出不同的發展速度,先快後慢這一事實告訴我們,早期智力發展是非常關鍵的。為促進兒童智力的發展必須重視和抓好早期教育。 [2] 
參考資料
  • 1.    陳會昌, 龐麗娟,申繼亮,周建達主編.中國學前教育百科全書(心理發展卷):瀋陽出版社,1994年
  • 2.    徐勝三著.中學教育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