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三重境界

鎖定
第一重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第二重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重境界: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中文名
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第二重境界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重境界
眾裏尋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三重境界原文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罔①不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晏殊《蝶戀花》)。”②此第一境界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戀花》)③此第二境界也。“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辛棄疾《青玉案》)④此第三境界也。此等語非大詞人不能道⑤。然⑥遽⑦以此意解釋諸詞,恐為晏、歐諸公所不詐⑧也。

三重境界註釋

1.凋碧樹:使樹木綠葉枯落。
2.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3.度:遍;次。
4.驀然:突然。
5.闌珊:稀落。
6.遽(ju)即,就。
7.許:同意。
8.晏,歐:晏殊歐陽修
①罔:無,沒有。
②詩出自宋代詞人晏殊詞《蝶戀花》。詩句的意思是:昨夜一夜西風,碧樹盡凋,西風肅殺。獨自登上高樓,憑欄遠望,不見斯人,百感交集,無限惆悵。王國維引此三句詩來描述古今成大事業、大學問者的第一境界,與原意已不相關,只是借題發揮,但卻別有新意。
③詩出自宋代詞人柳永詞《蝶戀花》。柳永。但是王國維在總結時將柳永誤為歐陽修了。詩句的意思是:為了她,為了那份相思,我即使面容憔悴,瘦骨伶仃,也是值得的,也決不後悔。王國維藉此二句詩來談古今成大事業、大學問者的第二境界,顯然已超乎原詩相思懷人的情緒了。
④詩出自宋代詞人辛棄疾詞《青玉案·元夕》。詩句的意思是:元燈節上,如雲的美女都不是我所關注之人,我在千百人羣中尋找她,卻總是芳容難覓。突然,我眼前一亮,發現那一角殘燈旁邊,她終於出現了。原來,她在那冷清的地方還未歸去,還似有所待啊!王國維藉此三句詩來談古今立業、治學的第三境界,已遠非原詩的意境了。詩句中的他,即她。辛幼安,即辛棄疾,其字幼安,號稼軒。
⑤道:説。
⑥然:但是。
⑦遽:匆忙,急。這裏作草率講。
⑧不詐:詐,欺騙。不詐,這裏是不贊同或不同意的意思。

三重境界賞析

王國維的這三境界使我就對王國維的《人間詞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次有幸拜讀後,頓覺詞的世界是如此之大,如此之深,當你遨遊其中使你會發覺自己的渺小與無知。
王國維一生在考據、哲學、文學評論等多方面成就俱佳,然而他對自己寫詞的工夫尤其自得,曾説過這麼一段雄視百代的話,他説:「餘之於詞,雖所作尚不及百餘闕,然自南宋以後,除一二人外,尚未有能及餘者。」王國維説這話的時候剛滿三十歲,只寫過百來首詞,就輕易把八百年來的詞人幾乎全不放在眼裏,寫作能寫到這等份上,先不説歷史評價如何,就算清狂自信也夠透徹的了。這位生於一八七七年,卒於一九二七年,在他五十歲的壯盛之年,跳入北京頤和園昆明湖沒頂而死,其一生就是對人生問題不斷追索討問的過程。有人説他是遜節於清朝的遺臣,有人説他是憂心世道的烈士,也有人説他只是受不住羅振玉這位師長的長期欺壓,一口怨氣咽不下去,就投水自盡了。王國維戲劇性的死亡對歷史學者而言是舉足輕重的,但對於寫作或畫畫的人而言,他所留下的文字比他個體生命的終始短長更重要。
人間詞話》是中國近代最負盛名的一部詞話著作,是王國維文學批評的代表作,在清代眾多的詞話中,《人》以其見解之新穎,理論之獨創熔中西美學、文藝思想於一爐,突破清代文壇某些學派的門户之見,獨樹一幟,為中國美學文藝理論研究開創了一條新路,在中國學術思想寶庫中佔有重要地位。它雖為論詞而作,但涉及的方面很廣泛,不限於詞,“可以作為王氏一家的藝術論讀”(夏承燾《詞論十評》),它突破清代詞壇浙派、常州派的門户之見,獨創一派。這《人》是在探求歷代詞人創作得失的基礎上,結合作者自己藝術鑑賞和藝術創作的切身經驗,提出了“境界”説,為王國維藝術論的中心與精髓。境界説在《人間詞話》中提出一個觀點,即文學作品的意境是由作品所描寫的生活實際和它所表現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是主觀和客觀,理想和現實,情感和理智的統一所謂境界「非獨謂景物」,「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有造境,有寫境」,即有創造的境界,有寫實的境界。在此,對境界的含意作了明確的説明,繼而又對境界的構成作了具體闡述,「大詩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寫之境亦必鄰於理想」,「雖寫實象,亦理想家也」,這就是説,境界是詩人模寫自然又表現理想構成,成功之詩必然是理想與寫實的密切結合。譬如書中對於「境界」的闡釋有:
——詞以境界為最上。-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
——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集結了六十四篇短評的《人》,是王國維寫詞的心得,也是他的藝術觀之總結,文章雖短,但篇篇四兩千斤,字字珠璣可貴,力可扛鼎。他用傳統的詞話形成以及反傳統的概念、術語和思維邏輯,較為自然地融進了一些新的觀念和方法,其總結的理論問題又具有相當普遍的意義,這就是他在當時新舊兩代的讀者中產生了重大反響,在中國近代文學批評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人》和傳統詩詞的最大區別是:他不再僅僅關注人的倫理世情,去重複離別相思、寵辱升降的主題;而是將個人自我拋入茫茫大塊的宇宙、大化流行、生生不已的永恆中,讓自我去面對註定的人類悲劇,甚至將自我做展示的人格分裂,作靈魂拷問,去追究人生無根莖的命數。它是王國維的生命底藴,精神生氣的灌注,不同於“羔雁之具”,模擬之作,是作者對宇宙與人生、生命與死亡等基本人生問題討問和思索的結晶。這也是我對《人》唯獨鍾愛原因。我喜歡他的“一切景語皆情語”;我欣賞他那三境界和他那對人生不斷探索的不懈精神;更羨慕他“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的那份灑脱與自由。
最後我想借用他人對《人間詞話》的一段評論結束我的這篇讀後感。王國維《人間詞話》在中西文藝思想交流融合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它觀點新穎,立論精闢,自成體系,在中國詩話、詞話發展史上看成是一部劃時代的作品。因此,它理所當然地受到國內外學者的普遍重視。

三重境界作者簡介

王國維(1877年—1927年),字伯隅、靜安,號觀堂、永觀,漢族,浙江海寧鹽官鎮人。清末秀才。我國近現代在文學、美學、史學、哲學、古文字學考古學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學術鉅子,國學大師
王氏家族的先世祖籍開封。《宋史》有王氏先世王圭王光祖傳,遠祖王圭、王光祖、王稟、王荀四世,均以戰功顯赫,其中王圭、王稟及王荀死於國難,尤以王稟於靖康元年,在太原抵抗金兵,守城禦敵而殉國,是一位勳績卓著的抗金民族英雄。王稟之孫王沆宋高宗南渡,襲安化王爵,賜第鹽官,遂定居於此,已有八百餘年的歷史。到王國維的父親王乃譽,已是宋安化郡王三十二世裔孫。海寧舊有安化王祠,始於明弘治年間,嘉靖壬子年毀於火,後又重建,移之邑治之東,今舊祠已不存。王氏家族因抗金名將王稟及襲封前爵、賜第鹽官的王沆,在海寧受到當地人民的長期敬仰。王國維對此也深感自豪,撰有《補家譜忠壯公傳》。 王國維娶莫氏,生潛明、高明、貞明。莫氏故世,繼室潘氏,生子紀明、慈明、登明,生女東明、松明、通明(早殤)。長子王潛明於1926年早逝。1949年以後,3子女留在了大陸,2子2女去了台灣。世的有台灣的長女王東明、成都的五子王慈明。而二子王仲聞最為知名,從事詩詞校注,但被誣陷為特務,最後服藥自盡。

三重境界出處簡介

人間詞話》是著名國學大師王國維所著的一部文學批評著作。接受了西洋美學思想之洗禮後,以嶄新的眼光對中國舊文學所作的評論。表面上看,《人間詞話》與中國相襲已久之詩話,詞話一類作品之體例,格式,並無顯著的差別,實際上,它已初具理論體系,在舊日詩詞論著中,稱得上一部屈指可數的作品。甚至在以往詞論界裏,許多人把它奉為圭臬,把它的論點作為詞學,美學的根據,影響很是深遠。王國維的《人間詞話》是晚清以來最有影響的著作之一。
王國維的《人間詞話》是中國近代最負盛名的一部詞話著作。他用傳統的詞話形式及傳統的概念、術語和思維邏輯,較為自然地融進了一些新的觀念和方法,其總結的理論問題又具有相當普遍的意義,這就使它在當時新舊兩代的讀者中產生了重大反響,在中國近代文學批評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人間詞話》,在理論上達到了很高的水平,一些問題上頗有創見。 王國維接受西方哲學的影響,奉叔本華尼采為精神導師
《人間詞話》不同於當時有影響的詞話,它提出了“境界”説。“境界”説是《人間詞話》的核心,統領其他論點,又是全書的脈絡,溝通全部主張。王國維不僅把它視為創作原則,也把它當作批評標準,論斷詩詞的演變,評價詞人的得失,作品的優劣,詞品的高低,均從“境界”出發。因此,“境界”説既是王國維文藝批評的出發點,又是其文藝思想的總歸宿。 清朝詞派,主要有浙派和常州派浙派詞致力糾正明詞末流迂緩淫曼的毛病,崇尚清靈,學習南宋姜夔張炎的詞,不願迫近北宋詞人,不師秦觀黃庭堅,只學張炎,其流蔽在於主清空而流於浮薄,主柔婉而流於纖巧。於是常州派詞起而糾正浙派的流弊,提倡深美閎約,沉着醇厚,以立意為本,發揮意內言外之旨,主張應有寄託,推崇周邦彥而輕薄姜夔,張炎。這的確使詞論前進了一大步。 而王國維的《人間詞話》更是突破浙派,常州派的樊籬,克服兩者之弊,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浙派詞主清空柔婉,結果導致浮薄纖巧,不真切,王國維的境界説提倡不隔,以糾正浙派詞的流弊。他強調寫真景物,真感情,要寫得真切不隔。這確實擊中了浙派詞的要害。對於常州派,他反對所有詞都必須有寄託的説法,認為並不是有寄託的詞才是好詞。他指出:“若屯田之《八聲甘州》,東坡之《水調歌頭》,則佇興之作,格高千古,不能以常調論也。”並引牛嶠等詞,稱為“專作情語而絕妙者”。他認為,佇興之作,寫情語,寫景物,只要真切不隔,有境界,便是好詞。這種觀點有利於糾正常州派詞偏於追求寄託的狹隘見解。王國維論詞,指出境界説,又主張要寫得真切自然,並且有格調,氣象,感情,韻味,無疑突破了浙派詞和常州派詞的框框,去除了他們的偏弊,論詞較為全面;同時,這些觀點,對文學創作也有一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