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第四國際

鎖定
第四國際(the Fourth International),托洛茨基分子的國際聯合組織 [1]  全稱為世界社會主義革命黨。1938年 [1]  由流亡海外的蘇聯領袖列夫·達維多維奇·托洛茨基創建,以與約瑟夫·維薩里奧諾維奇·斯大林所控制的第三國際相抗衡。自1953年起,第四國際發生過幾次分裂,後來世界上有個別國際託派組織,如第四國際統一書記處派、朗貝爾派等仍繼續沿用這個稱號,主要分佈於西歐美洲。一般提到第四國際是指統一書記處派。
中文名
第四國際
外文名
the Fourth International
全    稱
世界社會主義革命黨
概    述
第四國際建立於1938年9月

第四國際組織介紹

第四國際於1938年9月由蘇聯托洛茨基及其追隨者組成的國際性聯合組織。又稱世界社會主義革命黨,自稱第四國際。L.D.托洛茨基於1929年被蘇聯驅逐出境後,創辦《反對派公報》,建立國際左翼反對派組織。
1933年阿道夫·希特勒德國執政後,國際左翼反對派認為斯大林主義已經完全控制了共產國際,而共產國際已經完全墮落了,因而左翼反對派宣佈他們的活動方針不是對共產國際進行改革,而是同它決裂,準備籌建第四國際。第四國際的建立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危機。主張實行“不斷革命”和“世界革命”,建立“世界社會主義聯邦”。
30年代後半期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冷戰時期其力量有較大發展,主要分佈於西歐北美拉丁美洲。1953年以後該組織多次發生分裂。2000年後在亞洲發展較快。

第四國際歷史沿革

第四國際早期

列夫·達維多維奇·托洛茨基 列夫·達維多維奇·托洛茨基
列夫·托洛茨基於1929年被蘇聯驅逐出境後,創辦《反對派公報》,建立國際託派組織,號召各國的支持者留在共產黨內作為一個左翼反對派以“糾正”黨的路線。1933年希特勒在德國執政後,托洛茨基認為受斯大林主義支配的共產國際已不可救藥,宣佈他們的活動方針不是對共產國際進行改革,而是同它決裂,認為蘇聯需要一場政治革命切除官僚專權集團這個惡性腫瘤,並開始籌建第四國際。
最終於1938年9月在巴黎舉行第四國際成立大會,宣佈建立世界社會主義革命黨。托洛茨基為大會起草了題為《資本主義的垂死呻吟和第四國際的任務》(《過渡綱領》)的文件,宣稱建立社會主義的歷史條件不僅已經成熟,“而且已經開始有些腐爛了”。人類現階段出現的危機是“革命領導的危機”,第四國際的建立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危機。他主張實行“不斷革命”和“世界革命”,終而建立“世界社會主義聯邦”。他反對“最低綱領”和“最高綱領”之間的劃分,認為這是一種孟什維主義。托洛茨基提出“過渡綱領”,即根據十月革命的經驗,提出從怎樣計算工時,維護工人的基本權益到建立勞動者政府的一系列過渡性的要求。

第四國際壯大期

4th Int&amp 4th Int&amp
國際託派在其興起(30年代初期)以後的十餘年裏伴隨着世界革命高漲而一度壯大,例如在比利時、法國、美國等發達國家都有一定力量,在智利古巴甚至有好幾年爭取到了左翼力量的多數(智利托派甚至參與了總統大選,提出十分激進的綱領)。
30年代後半期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冷戰時期其力量有較大發展,但直到90年代“蘇東劇變”事件之前,國際託派一直是一個規模不大但十分活躍的派別,有着人數雖少但思想力量很大、僅僅在局部地區擁有顯著優勢的特點(例如在斯里蘭卡)。
Quatrieme Internationale a 1946 Quatrieme Internationale a 1946
據托洛茨基日記,在30年代中期,第四國際分子約有3000多人。在希特勒上台前,德國的託派約有750人。在遙遠的中國,1931年聚集起500多人的中國共產黨左派反對派(包括前共產黨總書記陳獨秀和一批中等幹部)。從這些數字可以看出託派興起時的大致規模。二次大戰極大地損傷了第四國際的多數支部,因為託派也積極參與了各種反壓迫鬥爭因而被迫害。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許多中國託派投入了抗日戰爭,他們在山東省江蘇省廣東省等地也組織過抗日武裝,並有許多戰士為之獻身。
歐美拉丁美洲,託派思想和活動卻漸漸復甦。1968年的法國五月風暴即深受託派思想及其活動的影響。而第四國際的組織也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獲得飛速發展,其法國支部人數增長數十倍,英國支部曾多達一千多人。
70年代託派的傳統核心據點第四國際法國支部開始派出人員投入法國總統大選,儘管得票率很小,但造成很大轟動和社會影響。出於歐洲的階級矛盾階級鬥爭的評估,第四國際“統一書記處派”(這是長期以來最正統也最大的一個國際託派)的主要負責人、社會活動家理論家曼德爾曾説,七、八十年代的資本主義歐洲已具備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客觀條件。但為何事實上並未出現新的歐洲無產階級專政國家,這是值得第四國際分子乃至所有左翼社會主義分子反思的。

第四國際分裂與統一

4th International at 1959 4th International at 1959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第四國際內以巴勃羅為首的一部分領導人認為工人民主革命在很長時間內難以真正成功,所以主張第四國際各國支部打入所在國的共產黨和其他工人黨活動。
以美國社會主義工人黨的領導人坎農為首的一部分人反對這種主張。這場爭論最終導致1953年時第四國際分裂為第四國際國際委員會和第四國際書記處兩個國際。後因很多組織在打入共產黨活動時受到損失,第四國際書記處內巴勃羅的主張不再佔主導,加上新的形勢發展,促使了第四國際國際書記處和第四國際國際委員會合並,此後的第四國際也因其領導機構而被人稱為第四國際統一書記處,或被稱為第四國際(之前重新統一的)。
不過第四國際國際委員會內以大衞·諾斯、希利為首一小部分人不贊同統一,他們繼續以第四國際國際委員會(ICFI)的名義活動活。第四國際國際書記處的波薩達斯派則在1962年脱離第四國際國際書記處,建立第四國際(波薩達斯派)。
1965年,巴勃羅領導的“革命馬克思主義傾向”同第四國際分裂,成立了第四國際革命馬克思主義傾向。該國際後來在1995年併入第四國際。
1979年,莫雷諾領導的布爾什維克派脱離第四國際,後來發展為第四國際—托洛茨基主義派(Trotskyist Faction - Fourth International)和第四國際—國際工人聯合(International Workers Unity - Fourth International)。
21世紀
相對過去而言,90年代“蘇東波”事件發生初,第四國際力量也遭受了不小的損失。但1995年後經過十年左右的反思和整合後反而取得了更大的發展。2000年後,在亞洲的發展較快,在菲律賓孟加拉國印度尼西亞等均有了第四國際的活動。
2003年,第四國際統一書記處召開第15次世界代表大會,會上通過新章程,決定更改領導體制權力機關仍為世界代表大會,世界代表大會閉會期間由國際委員會代行職權,第四國際的執行機關是執行局,執行局負責一些日常運營事宜,但不能做重大決定。不過很多託派仍沿用統一書記處來稱呼它。同時,會上還討論了從西方工人運動、原社會主義國家資本主義復辟到同性戀生態危機等一系列世界政治議題,並通過一系列決議。
2010年2月,第四國際第16次世界大會在比利時召開。來自世界各大洲大約60個國家的代表參加了大會,另外還有許多非成員組織的代表也應邀參加了大會。第四國際這次世界大會,是在資本主義金融危機背景下召開的,其目的在於統一認識,並提出要積極參加世界上左派的多元政治討論,繼而在拯救資本主義世界“文明危機”的旗幟下,建立反對資本主義左翼黨派。

第四國際泡沫化

第四國際標誌 第四國際標誌
泡沫化與理想化
誠然,托洛茨基在臨死前留下遺囑“我堅信,第四國際必勝”,但他所言的“第四國際”與其説是一個不變的政治組織,毋寧説是一種必勝的歷史前景(任何馬克思主義者都不相信存在永恆不變的事物)。正如當年托洛茨基盼望併力促羣眾性的社會革命、以推動無產階級先鋒黨的革新和前進那樣。

第四國際相關爭論

是否建成廣泛性左翼政黨的爭論
第四國際(USFI)在進入21世紀後,其多數派逐步開始走與激進的生態主義者、女權主義者和同性戀平權運動等“反資本主義”力量融合的傾向。為此第四國際的一些支部紛紛與別的一些左翼政黨、組織合併,如丹麥的第四國際成員加入了紅綠聯盟巴西社會主義民主趨勢加入了盧拉為首的巴西勞工黨葡萄牙支部聯合其他激進左翼組織組成左翼集團,意大利支部參加了意大利重建共產黨。在2008年的國際委員會也倡導成立反資本主義類型的政黨。
受此大環境影響,第四國際最大的支部法國革命共產主義者同盟(LCR)解散並與其他激進左翼組織一起組成法國新反資本主義黨(NPA)。新反資本主義黨剛成立的時候有9000多名黨員,但該黨成立後隨之陷入尖鋭的派別鬥爭中,其綱領比起革命共產主義同盟來也温和了很多。
一部分極力主張建立“廣泛性左翼政黨”的黨員甚至分裂出來加入法共為首的左翼陣線。新反資本主義黨在2012年的法國大選中慘敗,黨員也分崩離析,減少到僅2100人(2015年)。
與之相似的還有巴西支部、墨西哥支部(革命工人黨)的慘敗,為此,美國社會主義行動黨等一些組織和個人大力批評第四國際當前的建黨戰略,並認為第四國際主流的建黨方針已經背離列寧主義
少數派認為應主要建立革命的反資本主義政黨,應使黨在真正的工人革命中得以壯大,而不是去依靠同一些改良主義激進組織的聯合來壯大自己。即使處於革命的需要,尤其是建立工人階級統一戰線的需要進行聯合,革命馬克思主義者也不應該在聯合組織中喪失自己的獨立思想主張和組織體系。
多數派和少數派在希臘局勢上也產生了巨大分歧。多數派主張其希臘支部希臘國際主義共產主義組織—斯巴達克斯能加入激進左翼聯盟積極合作,而希臘支部則堅決主張應大力支持其所參加的希臘反資本主義左翼陣線。並認為希臘激進左翼聯盟長期沉溺於議會鬥爭,在廢除債務等問題上含糊其辭,事實上已經走上了改良主義的道路。為此希臘支部主張應在希臘動員廣泛的工人革命並營造雙重政權形勢,並積極主張希臘退出歐盟。
少數派組成了第四國際革命馬克思主義派,參與組織有法國新反資本主義黨內的反資本主義與革命派、加拿大社會主義行動、美國社會主義行動、希臘國際主義共產主義組織—斯巴達克斯、愛爾蘭社會主義民主、墨西哥統一社會主義者同盟、西班牙的革命反資本主義左翼、德國革命社會主義者同盟等。
參考資料
  • 1.    彭克宏.社會科學大詞典: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89: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