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愛新覺羅·盛昱

鎖定
愛新覺羅·盛昱(1850~1899),字伯熙,一作伯希,號意園,滿洲鑲白旗人,肅親王豪格之七世孫,協辦大學士敬徵之孫,左副都御史恆恩之子,清朝宗室、官員。光緒二年(1876)進士,官至國子祭酒
盛昱以正直敢言著稱,是晚清清流派的重要成員,張謇曾是他的學生。 [1]  [3] 
本    名
愛新覺羅·盛昱
伯熙、伯希
意園
所處時代
清朝
民族族羣
滿洲鑲白旗
出生日期
1850年
逝世日期
1899年
主要作品
《鬱華閣遺集》《意園文略》《雪履尋碑錄》
主要成就
晚清清流派的重要成員

愛新覺羅·盛昱人物生平

盛昱自幼聰慧,十歲時,作詩用“特勤”為字,根據唐朝闕特勤碑考證《新唐書》中突厥“純特勒”為“特勤”是謬誤,從此名聲大振。
光緒二年(1876)進士,授編修。盛昱愈加努力學習,探討經史輿地及本朝掌故,皆能知曉其沿革。累遷右庶子,充日講起居注官
閩浙總督何璟巡撫劉秉璋收降台灣土匪黃金滿,盛昱彈劾何璟等長惡養奸,請求嚴議,發配黃金滿到黑龍江新疆安置。尚書彭玉麟數次辭官不上任,盛昱彈劾他為自身利益謀劃,開啓功臣傲慢之始。浙江按察使陳寶箴陛見後未啓行,盛昱議論他過去在河南為官時,聽理訟獄不慎,應該罷免;張佩綸彈劾他留京謀求仕進,陳寶箴上疏辯解,盛昱稱他爭辯不止,有失大臣體,請再下吏議。朝鮮之亂爆發,提督吳長慶北洋大臣張樹聲的命令,率軍進入朝鮮,活捉大院君李罡應以歸,時人認為是奇勳。盛昱進言:“出自誘劫,不足言功,徒令屬國寒心,友邦騰笑。宜嚴予處分,俾中外知非朝廷本意。”為講官未到半年,數次言事,以正直敢言著稱。
光緒十年(1884),遷祭酒中法戰爭爆發,徐延旭認為唐炯因失地而應該逮捕問罪,盛昱進言:“逮捕問罪疆臣而不明降諭旨,二百年來無此政體。”並彈劾樞臣怠職。慈禧太后大怒,罷免了恭親王奕訢等人,而詔醇親王奕譞管理內閣,盛昱再次進言醇親王不適合主持內閣。該年夏天,命廷臣會議和戰大局,盛昱主張速戰,力陳七利,稱:“再失事機,噬臍無及。”盛昱為祭酒,與司業治麟專心研究教士之法,大治學舍,加膏火,定積分日程,懲遊惰,獎樸學,讀書人的風氣為之一變。
光緒十四年(1888),典試山東。
光緒十五年(1889),因疾歸。盛昱家居有清譽,承學之士以得接言論風采為幸。
光緒二十五年(1899),卒。 [2] 

愛新覺羅·盛昱個人作品

盛昱精經史輿地及清代掌故,與繆荃孫沈曾植並稱談故三友。著有《鬱華閣遺集》、《意園文略》、《雪履尋碑錄》。 [4] 

愛新覺羅·盛昱史料記載

清史稿·卷四百四十四·列傳二百三十一》 [2] 

愛新覺羅·盛昱親屬成員

七世祖:豪格
祖父:敬徵
父:恆恩,官至左副都御史 [2] 
表弟:楊鍾羲 [3] 

愛新覺羅·盛昱人物評價

《清史稿》唯盛昱言不妄發,潔身早退,庶超然無負清譽歟? [2] 
張謇:辱公知十五載,自分平生,何者當餘右丞與戴九靈故事;著離騷數千言,遂以憂死,悲哉繼宋大夫為楚三閭招魂。
盛昱像 盛昱像 [1]
鄭孝胥:天下愛重盛祭酒,讀其詩詞,骯髒悱惻,入人肝脾。祭酒幸以己亥歿耳,若至庚子,必殉國矣。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