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和碩肅親王

鎖定
和碩肅親王是中國清朝時期,一個世襲親王的封號。崇德元年(1636年),清太宗皇太極的長子豪格封為肅親王。其子富綬改為顯親王,後來得到世襲罔替的許可,是清朝八大鐵帽子王之一。乾隆時改回肅親王,一共傳了十代八位肅親王、四位顯親王。
中文名
和碩肅親王
類    型
親王封號
朝    代
清朝
代表人物
豪格、善耆

和碩肅親王歷史影響

在清朝二百多年的歷史中,和碩肅親王世系一直活躍其中。從第一代肅親王豪格至最後一位肅親王善耆,肅親王世系先後共有十人襲爵,這十位肅親王在清代各歷史時期的政治權力政治地位都有所不同,根據他們對政治的參與程度可以劃分為兩大階段,第一階段是清入關前至康熙朝後期,這一階段的肅親王與皇帝的血緣關係較為密切,加上清初的政權還不穩定,所以他們在政治上有極高的參與度。第二階段是康熙朝後期至宣統時期,這一階段,又可以劃分成兩個時期,第一時期便是康熙後期至道光時期,清廷的統治已經穩定,而皇帝的直系子嗣眾多,取代血緣上已經疏遠的肅親王處理核心政治。第二時期便是道光至宣統時期,清廷的統治走向衰弱,皇帝的子嗣也大量減少,被擠出核心政治外的肅親王世系憑藉着突出的個人政治能力重新迴歸,處理掌握清廷命脈的政事。 [1] 

和碩肅親王歷代親王

1.肅武親王 豪格
豪格(1609~1648),清太宗長子。初封貝勒,天聰六年六月晉和碩貝勒,崇德元年四月晉肅親王,尋坐黨嶽託漏上言有怨心,降貝勒,二年復封肅親王,六年緣事降郡王,七年以功復封肅親王,順治元年四月,以語侵睿親王多爾袞為人所訐,削爵,十月仍復原封,五年二月坐恂隱部將冒功及擢用罪人弟,革爵幽禁,三月自盡,八年正月,以無辜被害,追封肅親王,十三年追諡“武”,乾隆四十三年,以佐命殊功,配享太廟
2. 顯懿親王 富綬
富綬(1643~1669),豪格第四子。順治八年(1651)襲親王,改封號曰“顯”,康熙八年薨,諡“懿”。
3. 顯密親王 丹臻
丹臻(1665~1702),富綬第四子。康熙九年襲顯親王,四十一年薨,諡“密”。
拜察禮(1667~1708),富綬第五子。康熙二十年(1681年)封三奉國將軍,乾隆三十七年(1772)追封顯親王
4. 顯謹親王 衍潢
衍潢(1691~1771),丹臻第六子。康熙四十一年(1702)襲顯親王,乾隆三十六年薨,諡“謹”。
成信(1688~1758),丹臻第二子。康熙四十七年(1708)封三等奉國將軍,康熙五十八年(1719)授頭等侍衞,因病解職。乾隆四十三年追封肅親王。
5. 肅勤親王 藴著
藴著(1699~1778),富綬之孫,拜察禮第三子。康熙四十七年(1708)襲三等奉國將軍,歷漕運總督工部尚書,乾隆三十七年(1772)襲顯親王,四十三年復始封之號“肅”,尋薨,諡“勤”。
6. 肅恭親王 永錫
永錫(1753~1821),丹臻孫,追封肅親王愛新覺羅成信(丹臻第二子)第五子。年幼住鄉間,生活清苦。乾隆三十三年(1768)授三等侍衞。乾隆四十三年(1778)襲肅親王。嘉慶二十一年(1816)充玉牒館總裁,由內廷行走,侍衞內大臣道光元年薨,諡“恭”。
7. 肅慎親王 敬敏
敬敏(1773~1852),永錫長子。乾隆六十年(1795)封不入八分輔國公,道光元年(1821)襲肅親王,咸豐二年薨,諡“慎”。
8. 肅恪親王 華豐
華豐(1804~1869),敬敏第三子。道光四年封三等鎮國將軍,九年(1829)封不入八分輔國公,咸豐三年(1852)襲肅親王,同治八年薨,諡“恪”。
9. 肅良親王 隆懃
隆懃(1840~1898),華豐第三子。同治元年(1862)封二等鎮國將軍,九年(1870)襲肅親王,光緒二十四年薨,諡“良”。
10. 肅忠親王 善耆
善耆(1866~1922)隆懃第一子。光緒十二年封二等鎮國將軍,二十四年(1898)襲肅親王。光緒二十九年(1900)八國聯軍攻入北京,追隨慈禧、光緒帝出逃西安。返京後,東交民巷的肅王府已被日本使館和正金銀行所佔,暫住門頭溝的顯謹親王丹臻園寢陽宅,直到榮祿贈宅後才有府邸。光緒二十八年(1902),授御前大臣,歷正黃旗領侍衞內大臣、管理理藩院事務、兼職籌辦海軍事務、民政大臣、理藩大臣。宣統帝遜位後離職。1922年在撫順去世,諡“忠”。
參考資料
  • 1.    錢翠霞. 清代肅親王世系研究[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