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秉璋

鎖定
劉秉璋(1826年-1905年),字仲良,安徽廬江(今屬安徽省合肥市)人。 [17]  晚清重臣,淮軍名將。
劉秉璋為咸豐十年(1860年)進士。太平天國起義爆發時,由翰林院編修而入軍幕,隨李鴻章謀劃軍事,後自領一軍,同太平軍、捻軍轉戰於江蘇、浙江、山東,河南等省。光緒間任浙江巡撫。中法戰爭期間,力抗外侮,指揮鎮海之戰,擊退法軍。督蜀十年,勤政廉潔,用竹籠古法維修都江堰。在“成都教案”中維護民族利益,清政府在列強的壓力下將其罷職。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劉秉璋去世,被追復原官。 [1]  宣統二年(1910年)追“文莊”。 [13] 
劉秉璋一生淡泊名利,十分重視教育,為家鄉捐建了三樂堂書院、南京廬江試館,培養了一大批有用之材。他愛藏書,且對《詩經》有研究 [18]  。有《劉尚書奏稿》《劉文莊公奏議》傳世。 [3] 
概述圖來源 [9] 
全    名
劉秉璋
別    名
劉文莊
仲良
諡    號
文莊
封    號
振勇巴圖魯
所處時代
清朝中後期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安徽廬江
出生日期
1826年5月20日
逝世日期
1905年8月23日
主要成就
中法戰爭時指揮鎮海之戰,擊退法軍
督蜀十年,勤政廉潔
主要作品
《劉尚書奏稿》
《劉文莊公奏議》
最高官職
四川總督

劉秉璋人物生平

劉秉璋科舉入仕

劉秉璋家族世系 劉秉璋家族世系 [4]
劉秉璋為安徽省廬江縣礬山鎮劉墩村人(明永樂年間劉秉璋祖先遷此定居,改此地為劉家墩,1983年地名普查時改名劉墩)。
劉秉璋出身農民家庭,自幼讀經史。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與同鄉潘鼎新徒步至京師,在李鴻章的父親、刑部郎中李文安的幫助下入大興縣學。咸豐元年(1851年),中順天府鄉試舉人。後來參加欽差大臣張芾軍幕,駐徽州,為張芾謀劃軍務,以功敍知縣 [19] 
咸豐十年(1860年),劉秉璋赴京會試,成進士,五月九日被選為翰林院庶吉士 [11]  。同治元年(1862年)四月散館後授翰林院編修 [12]  [19] 

劉秉璋鎮壓太平軍

同治元年(1862年),江蘇巡撫李鴻章率新組建的淮軍至上海,鎮壓太平軍,奏調劉秉璋“治軍籌餉”。劉秉璋“與講求束伍之法,選將練兵”,參與淮軍的創建與訓練工作。 [19] 
同治二年(1863年)二月,劉秉璋奉李鴻章令率劉銘傳、潘鼎新等部淮軍攻佔福山,解常熟圍。不久,劉秉璋又奉令率軍攻佔太倉。五月,李鴻章令程學啓等分路進攻蘇州,令劉秉璋自募一軍,與潘鼎新部“分兵進圖嘉善,冀可稍分賊(太平軍)勢”。七月,劉秉璋率軍破楓涇、西塘,清廷獎以翰林院侍講“遇缺題奏”。張涇匯為嘉善東濱江衝要之地,劉秉璋為攻佔嘉善,先攻奪張涇匯。他親自督戰,腿部受傷,帶創復戰,十一月四日(12月14日)攻佔張涇匯。此戰後,劉秉璋等軍“聲威大震”,平湖、乍浦、海鹽的太平軍將領動搖,降於潘鼎新。劉秉璋又率部攻佔嘉善,進軍新豐。十二月二十一日(1864年1月29日),劉秉璋進攻嘉興,屢攻不下。李鴻章攻佔蘇州後,派程學啓助攻嘉興。三年(1864年)二月,劉秉璋率軍從東門衝入,攻佔嘉興,殺太平天國榮王廖發壽、挺王劉德功。清廷賞戴花翎,不久補翰林院侍講。七月,劉秉璋率軍配合潘鼎新部及浙軍攻佔湖州,浙西“肅清”。 [19] 
隨後,清廷賞劉秉璋“振勇巴圖魯”名號,並明令遇有應升之缺開列在前。十月補右春坊右庶子,十二月轉左春坊左庶子。到同治四年(1865年)二月,晉升為翰林侍講學士 [19] 

劉秉璋鎮壓東捻

主詞條:捻軍起義
同治四年(1865年)四月,清廷命曾國藩為欽差大臣,督辦“剿捻”事宜。為了調動淮軍攻捻軍,曾國藩奏準劉秉璋襄辦軍務。劉秉璋率軍自蘇州出發,進駐徐州。翌年(1866年)四月,清廷任命劉秉璋為江蘇按察使。隨後,劉秉璋奉令為遊擊之師,與捻軍轉戰於淮、徐、齊、魯、楚、豫之間,但捻軍轉戰無定,忽東忽西,難以剿捕,使其疲於奔命。 [19]  他對曾國藩説:“捻匪已成流寇,諸軍不苦於戰,而苦於奔走”,應“謀圈制之策”。五月,捻軍進攻宿遷埠了鎮、洋河集,徑趨運河。劉秉璋遣吳長慶、王佔魁夜襲其營,循舊堤追擊,敗捻軍。捻軍首領任柱賴文光張宗禹失散,復折而南,渡澮、渦兩河,入懷遠鳳台境。劉秉璋率軍追至蒙城,會盛軍共剿。七月,任柱、賴文光與張宗禹會合於河南石固鎮,將攻山東。劉秉璋率軍追至禹城寨,以馬隊進擊,又大破捻軍。捻軍為擺脱困境,免遭全殲,分為東西兩部。張宗禹率一部西往,是為西捻。任柱、賴文光率一部東往,是為東捻。曾國藩將進剿西捻之任,委於總兵劉松山,命劉秉璋與提督楊鼎勳等軍於豫西,以圍東捻。十二月,東捻軍轉戰入湖北,劉秉璋率軍追擊,敗東捻軍於德安。
同治六年(1867年)二月,清廷任命劉秉璋為山西布政使,仍統軍“剿捻”。是年春夏之間,劉秉璋由鄂而皖而豫而東,到處與東捻尋戰。東捻軍德安之敗後,折入安徽霍山、太湖間。劉秉璋日夜疾馳宿松,迎頭將其擊敗。東捻軍復走湖北,自孝感小河溪徑趨河口鎮。劉秉璋會勳軍進擊,勳軍先至遇伏,總兵張遵道遭擊斃。東捻軍乘勝而下,勢不可遏。劉秉璋率軍予以橫擊,吳長慶、況文榜等各殊死戰,東捻軍始潰走豫。六月,東捻入山東,劉秉璋提出“賊海隅”之策,主張“守運河毋使西竄,扼膠萊以斷咽喉,冀圈賊東境,就地殲滅”。代曾國藩督師的李鴻章採納此議,派他赴濟寧佈置運防。後屯兵台莊。七月,東捻自山東軍駐地海神廟衝出,劉秉璋建議李鴻章“仍宜堅持初議”。東捻南下入蘇境,李鴻章令劉秉璋由台莊渡河,赴桃源,會浙軍防清江。八月至十一月,提督劉銘傳郭松林等軍屢次獲勝,任柱戰歿,賴文光率餘騎千餘,南走清江。十二月,東捻餘部在賴文光率領下自江蘇鹽河南進,走寶應,劉秉璋等率部追擊。十二月十一日(1868年1月5日),賴文光走揚州瓦窯鋪,被俘,東捻軍覆沒。 [19] 
同治七年(1868年)春,劉秉璋以“肝氣舊症”復發,乞假調理。李鴻章將其所部裁遣四營,所餘馬步十四營派他的部將吳長慶接統,此後,劉秉璋即離開淮軍軍營,結束了“戎馬生涯”。 [19] 

劉秉璋歷職地方

同治八年(1869年),劉秉璋的父親病故,照例丁父憂。同治十一年(1872年)守孝期滿,七月入京陛見。九月,清廷任命劉秉璋為江西布政使。光緒元年(1875年)八月,擢為江西巡撫 [19] 
江西省歷經十餘年戰火,封建秩序遭到破壞,生產受到摧殘。劉秉璋一面實行“寬商惠民”政策,休養生息;一面釐查“庫款糾葛”,“清理各屬交代數百起,追得積欠百餘萬,皆州縣卸事交代庫款未清者”。劉秉璋以善於理財著稱,閻敬銘在光緒帝面前稱讚他為“肖(何)劉(晏)之亞”。 [19] 
光緒二年(1876年),劉秉璋赴京陛見,光緒帝詢問江西情況。因母親年逾八旬,請求終養,不被允許。光緒四年(1878年),奏準歸養。光緒六年(1880年),清廷下詔徵用,劉秉璋力辭。是年,新疆南北肅清,清廷以其在贛撫任內籌解甘餉有功,賞頭品頂戴。不久,劉秉璋丁母憂 [19] 
光緒八年(1882年),守孝期滿,劉秉璋出任浙江巡撫。此間,台州黃金滿嘯聚海濱,結夥為匪,官兵清剿,他遠逃重洋,官兵撤走,則又復出。劉秉璋到任後,經過詳細偵察,發現內地多有間諜,故兵機泄露。他採取嚴辦保甲的辦法,割斷其與內地的聯繫。黃金滿因內地坐探被除,兵機莫測,窮蹙就撫。劉秉璋訪聞浙省州縣徵收錢糧有徵多解少,存留屬庫之弊,便一面着手追查,一面擬訂《杜絕州縣隱匿錢糧章程六條》以防未來。 [19] 

劉秉璋指揮抗法

主詞條:鎮海之戰
招寶山下鎮海之戰紀念碑上的劉秉璋(中騎馬者,右為歐陽利見) 招寶山下鎮海之戰紀念碑上的劉秉璋(中騎馬者,右為歐陽利見)
光緒九年(1883年)底,中法戰爭爆發。戰前,劉秉璋為防禦法軍入侵中國,遂親巡海口沿岸,築長牆綿亙數十里,置地雷,封海口,令所有兵輪加強戒備;又在寧波設立前敵營務處,派薛福成掌理。光緒十一年(1885年)二月,法軍果突入蛟門,劉秉璋令炮台守將守備吳傑,發巨炮將法艦擊退,傷法艦二艘。越數日,法艦再入虎蹲山北,劉秉璋令守軍迎擊,發炮擊中法艦煙筒和後艄,法將迷祿中炮身亡,大敗而逃。法軍大艦進攻受挫,則放小輪潛窺南岸,竄犯寶山口,劉秉璋令總兵錢玉興挑選驍勇之士,組成敢死隊潛伏清泉嶺下,突而擊之,擊退法軍。 [19]  法軍艦無法駛入處於淺水區的鎮海港,在長達百餘天的時間裏,對鎮海港實施海上封鎖,與清軍形成對峙,直到中法戰爭結束。
鎮海之役,計擊沉法艦一艘,重創三艘,火輪、小船多隻,給侵略者以沉重的打擊。鎮海防衞戰的成功,激發了中國沿海各處的海防信心,意義重大。事畢,劉秉璋具疏,力諫擴充海防,以備不虞。
鎮海之戰結束後,浙江提督歐陽利見因吳傑“不聽指令”、率先攻擊法艦,欲拿他治罪。但劉秉璋力保吳傑。

劉秉璋總督四川

光緒十二年(1886年)五月,劉秉璋被擢為四川總督。事前重慶發生教案。九月,劉秉璋至成都,堅持“持平審結”,排除總署和李鴻章的干擾,不許法國公使干涉中國內政,依法懲處教紳羅元義和“亂民”石匯等。 [19] 
光緒十三年(1887年)六月,英國公使依據《中英煙台條約》,向總署提出英商自置小輪船欲由宜昌試航重慶。總署通知劉秉璋派人到宜昌與英領事會商行船事宜。劉秉璋深知允許外輪到重慶,即意味着重慶將開放為商埠,所以竭力設法取消航行。交涉歷經四年之久,最後以總署對英妥協面告終。 [19] 
光緒十四年(1888年),英國武裝侵入西藏,沙俄也欲插足西藏,與噶布倫邊覺多吉等人“交通”。光緒二十年(1894年),清政府令劉秉璋派員查明真相。劉秉璋奏報西藏通俄屬實,“惟藏人既堅不承認,是尚有忌憚隱匿之心,似亦不必指明,授印度(英國)以口實,應請旨密飭接任之駐藏大臣不動聲色,暗中防閒,以彌邊釁”。劉秉璋擔心藏官勾結俄國抗英,引狼逐虎不成而反受其害,建議清政府暗中防備。 [19] 
在此期間,劉秉璋還先後鎮壓了萬縣崔英河、茂州何三木匠、川北陳坤山、秀山姚復乾、大足餘棟臣起事。大小涼山拉布浪,瞻對少數民族不斷起義,劉秉璋“行屯田之策,夷皆請服”。 [19] 
光緒二十年(1894年)元月,奉懿旨賞加太子少保銜並御書長壽字、福壽字和如意蟒袍等件。
劉秉璋任職時,正是洋務運動進行的時期,可是他厭惡洋務。光緒十六年(1890年),主事鄭寶琛集資欲開採雅州府所屬的大穴頭山,寧遠府所屬的麻哈母雞溝等處五金。劉秉璋認為“開礦利小而害大”,不允。鄭寶琛買通給事中吳光奎上奏清廷。光緒十九年(1893年),清廷令劉秉璋派熟悉礦務之人前往該處勘驗“礦苗”,並詢問他集資開辦“有無流弊”。劉秉璋上疏説:“川礦開採害累殊多。”這種態度引起了四川一部分官僚的不滿,他們密謀把劉秉璋趕出四川。同年十月,御史吳光奎、鍾德祥奏參四川吏蠹蝕污,請飭查辦。清廷令湖北巡撫譚繼洵查辦,結果並未發現劉秉璋本身有什麼問題,只是奏稱“候選道徐春榮經劉秉璋調赴四川,久居權要,頗事招搖”。清廷於光緒二十年(1894年)三月給劉秉璋革職留任處分。四月,户部奏四川官運局積存副本款項不清,請飭派人查辦。隨後吳光奎再次奏參劉秉璋“川省吏治貪縱,盜匪滋多,開單列款請飭查辦”。劉秉璋無奈,只好請求將自己開缺 [19] 
光緒二十年(1894年)元月,奉懿旨賞加太子少保銜並御書長壽字、福壽字和如意蟒袍等件。

劉秉璋獲罪教案

主詞條:成都教案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正值農曆端午節,按成都人民的習俗,除劃龍船外,要在東校場舉行“拋李子”遊戲,民眾聚而觀看,最終引發教案。擲果遊戲結束後,恰逢劉湯氏尋找幼孩,民眾途經教堂,發生大量羣眾圍觀,由於傳教士司蒂文孫和啓爾德誤以為部分民眾替之前在醫療糾紛中死去的患者採取報復行為,進而施放洋槍恐嚇民眾,引起羣眾不滿,王鄉約等肇事者計謀通過打教劫取財物。羣眾當夜焚燬英、美教士住宅和教會醫院、教堂多處。川西、川南各州、縣亦紛紛起來搗毀教堂。全省共毀基督教堂三十所,天主教堂四十所。在教案發生時,劉秉璋未預判形勢並採取有力措施防範,使事態升級。對外國在中國設立的教堂,清廷早有旨諭,令“各省督撫,嚴飭地方官加意保護”。御史吳光奎奏參:“省城滋事之始,劉秉璋堅置不理,並未派兵彈壓,無業遊民愈聚愈多,以致省外教案層見累出”。 [14]  [20] 
劉秉璋督川期間,其舉止一直為列強及教會所不滿,他們認為“劉秉璋素抱仇教主義”。到教案發生後,傳教士迅速將指控轉化為尋求利用教案達到目的的最大化,赫斐秋積極與英國駐重慶領事和其朋友美國公使田貝就如何處理教案進行謀劃。英、法、美三國在向清政府外交施壓的同時,美國命令其炮艦“彼特列爾”和“邁齊亞斯”號開始在長江上海至漢口的航線上巡邏示威,英國外交部也對中國駐英國公使龔照瑗威脅説“中國如不即予劉督相當之罪……即派兵到華海口報復”。最終,清政府迫於壓力,遂以劉秉璋“任意廢弛,有負委任”,“著行革職永不敍用,以示懲儆”。其餘官員、民眾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懲處。 [19]  [20] 

劉秉璋身後平反

“成都教案”後,劉秉璋回到家鄉,再未出仕。歸鄉後,他以讀書為樂,手不釋卷。 [19] 
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清廷複用劉秉璋,“詔再徵之”。劉秉璋以疾不能赴。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劉秉璋病逝,享年八十歲 [19]  。逝後,由於兩江總督周馥的疏奏,清廷在八月宣佈開復劉秉璋生前的革職處分,仍加賞恤,其平生功跡交付國史館立傳 [15]  。翌年(1906年)正月,又根據江蘇巡撫陸元鼎的奏請,在劉秉璋於江蘇省城“立功地方”建立專祠祭祀 [16] 
宣統二年(1910年)二月,經浙江京官陸軍部左丞朱彭壽等人奏請,宣統帝追賜劉秉璋諡號為“文莊”。 [13] 

劉秉璋主要影響

劉秉璋具有愛國思想,對清廷的議和多有批評。同治十三年(1874年),李鴻章在《籌議海防折》中提出暫棄新疆的主張,遭到劉秉璋的抨擊。光緒二年(1876年),李鴻章與英使議結馬嘉理案,簽訂《中英煙台條約》,劉秉璋批評他説:簽約既傷“國體”,又窒礙“餉源”。在對外交涉和戰爭中,劉秉璋始終堅持抵抗侵略、保衞主權的愛國立場。 [19] 
劉秉璋十分關注教育,先後捐建了三樂堂書院、南京廬江試館,培養了一大批有用之材。為發展文教事業,他還在廬陽書院敬敷書院、崇文書院設立助學資金等。 [9] 
劉家祖上就有藏書傳統,劉秉璋在廬江有座遠近聞名的藏書樓,名為遠碧樓,據説藏書達四五萬卷,並編有《遠碧樓書目》十卷。其子劉體智得遺書之後又繼續收藏,數量共達二三十萬卷。郭沫若譽劉體智為收藏甲骨佔全國三分之一,劉體信收藏楚辭類古籍海內第一。 [9] 

劉秉璋歷史評價

趙爾巽等:“寇亂初平,安民保土,自以吏治為先,然非負文武幹用如寶楨諸人,亦不易言效也。寶楨政尚威猛,瀚章治參清靜,而昌濬則不免於姑息。樹聲有智略,秉璋稱綜核。榮光、士傑皆善於用兵,而疏於行政。興鋭重實效,念祖好行權。模獨識議宏遠,能見本原。此十人中雖治績不必盡同,其賢者至今猶絓人口,庶幾不失曾、左之遺風歟。” [2] 

劉秉璋人際關係

關係
姓名
簡介
父親
——(1795-1869)
被稱為“世家公”。
母親
胡氏
——
兄長
劉景贇
——
弟弟
劉秉鈞(1830-1906)
——
妻子
程氏
——
王氏
——
兒子
劉體乾(1873-1932)
長子。袁世凱當政時官至四川省省長(宣慰使)。娶李鴻章侄女李氏。
劉體仁(1875-1929)
次子。舉人,原在京城為官,因不願與袁世凱合作而棄官回家。娶張樹聲之女張氏。
劉體信(1878-1959)
三子。學者、藏書家,其楚辭類藏書被郭沫若稱為海內第一。原配為吳長慶之女,繼室是周馥之女周瑞鈿。
劉體智(1879-1962)
四子。曾任中國實業銀行總經理。其文物收藏堪稱海內一流,尤其是龜甲骨片和青銅器的收藏。原配為孫家鼐之女。
劉體道
幼子。娶卞寶第之女。
女兒
徐劉氏
嫁徐迪祥。
表格參考資料 [4] 

劉秉璋主要作品

《劉文莊公奏議》 《劉文莊公奏議》
劉秉璋傳世的遺著有《劉尚書奏稿》《劉文莊公奏議》。 [3] 

劉秉璋後世紀念

劉秉璋墓址

劉秉璋墓位於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萬山鎮長崗村劉窪(牛凹)村民組,距廬城西15千米。2007年,墓被確定為廬江縣第三批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被列入廬江縣13處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工程。2011年5月16日,新建的墓園建成開園。 [6-7] 
劉秉璋墓園坐西朝東,三面環山。墓園由墓冢、祭壇、拜台、碑亭、墓道組成。在墓園區還建有劉文莊公祠,陳列了劉秉璋生平的主要事蹟。 [7] 

劉秉璋故居

鶴廬 鶴廬
劉秉璋故居名“鶴廬”位於安徽省合肥市肥西縣三河鎮古南街,故居展覽廳內主要展示他生平的事蹟以及一些當時留下的武器設備,圖文資料等。劉秉璋曾經在三河有上百處宅院,而鶴廬是後來唯一保留下來並得到重新修葺的。 [8] 

劉秉璋雕塑

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招寶山下的鎮海口海防歷史紀念館內塑有劉秉璋的全身蠟像,櫥窗裏陳列着他親筆寫下的奏摺和各種文物。招寶山下還豎立的“中法戰爭鎮海之役勝利紀念碑”旁鐫有巨幅鑄銅浮雕,再現了劉秉璋運籌帷幄、指揮抗法戰役的史實。這座紀念碑是劉秉璋的曾孫劉永齡出資捐建的。 [10] 

劉秉璋紀念活動

2006年5月11日,廬江縣召開“紀念抗法名將劉秉璋誕辰180週年座談會”。 [5]  2011年5月16日,廬江縣舉辦了“紀念抗法名將劉秉璋誕辰185週年活動”。 [6] 

劉秉璋史料索引

劉聲木輯《清芬錄》卷2朱孔彰《咸豐以來中興將帥別傳續編·劉尚書別傳》 [19] 
清官修《清實錄》同治、光緒朝內容
趙爾巽等《清史稿》卷447《劉秉璋傳》 [2] 
參考資料
  • 1.    張文達 編.中國軍事人物辭典: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8-08:158
  • 2.    《清史稿·卷四百四十七·列傳二百三十四》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3-26]
  • 3.    陳基餘,趙培根 主編;《安徽大辭典》編纂委員會 編.安徽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09:635
  • 4.    宋路霞 著.細説中國近代家族史書系 細説劉秉璋家族:上海辭書出版社,2015-08:335
  • 5.    邢勁林.廬江縣紀念抗法名將劉秉璋誕辰[N].江淮時報,2006-05-22(02):1.
  • 6.    紀念抗法名將劉秉璋活動在廬江縣舉辦  .安徽網.2011-05-16[引用日期2023-05-15]
  • 7.    劉秉璋墓  .廬江新聞網.2022-12-05[引用日期2023-05-15]
  • 8.    《親歷者》編輯部.中國古鎮遊 第2版:中國鐵道出版社,2019-02:143
  • 9.    劉尚恆,鄭玲 著.安徽藏書家傳略:黃山書社,2013-07:187-188
  • 10.    宋路霞 著.細説中國近代家族史書系 細説劉秉璋家族:上海辭書出版社,2015-08:29
  • 11.    《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318:(咸豐十年五月九日)引見新科進士,得旨:……劉秉璋……俱著改為翰林院庶吉士。
  • 12.    《大清穆宗毅皇帝實錄》卷26:(同治元年四月二十七日)引見庚申科散館人員,得旨:……二甲庶吉士王珊、崔穆之、劉溎年、孫欽昂、彭世昌、劉秉璋……俱著授為編修。
  • 13.    《宣統政紀》卷32:(宣統二年二月二十三日)追予故四川總督劉秉璋諡曰文莊,從浙江京官陸軍部左丞朱彭壽等請也。
  • 14.    馬洪武等 主編.中國革命史辭典:檔案出版社,1988-03:281
  • 15.    《大清德宗景皇帝實錄》卷548:(光緒三十一年八月二十三日)開復故前四川總督劉秉璋革職處分,賞恤如例,功跡宣付史館立傳。從署兩江總督周馥請也。
  • 16.    《大清德宗景皇帝實錄》卷554:(光緒三十二年正月十五日)予故四川總督劉秉璋於江蘇省城立功地方建立專祠。從江蘇巡撫陸元鼎請也。
  • 17.    夏徵農,陳至立.中國近現代史卷:大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2:187
  • 18.    吳懷東 主編.積學·酌理 安微大學文學院第3屆“文典學術論壇”優秀論文選(本詞條參考內容取自尚麗姝《劉秉璋學述與淮軍的精神氣質——以劉秉璋研究為中心》):安徽文藝出版社,2018-05:203
  • 19.    苑書義,潘振平 主編.清代人物傳稿 下編 第四卷(“劉秉璋”條目作者為陸方):遼寧人民出版社,1988:65-69
  • 20.    吳林羽,李光.清末“成都教案”起因辨析[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03):84-88.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