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申陽

(秦漢之際將領、諸侯王)

鎖定
申陽,生卒年不詳,秦朝時期薛郡瑕丘(今山東兗州)人,是項羽分封的諸侯王之一。本是趙相張耳的寵臣,鉅鹿之戰後率軍首先攻下河南地區(今洛陽一帶),在黃河迎接項羽軍隊南下。項羽入關分封諸侯時,因此立申陽為河南王,把洛陽作為他的首都。後來,劉邦還定三秦之後,申陽投降劉邦。 [24] 
全    名
申陽
封    號
河南王
所處時代
秦漢之際
民族族羣
華夏族
出生地
薛郡瑕丘(今山東兗州)
最高官職
瑕丘公(瑕丘縣令)

申陽人物生平

申陽張耳寵臣

申陽,原本是趙國國相張耳的寵臣,張耳則是擁立趙歇為王的大功臣,秦將章邯率領大軍圍攻趙國,項羽率領楚軍在鉅鹿之戰擊敗王離章邯,解除秦軍對鉅鹿的包圍。 [11]  張耳等人率領諸侯國軍隊隨同項羽入關。 [25] 

申陽攻下河南

秦二世三年七月(前207年8月17日至9月15日期間) [22]  ,在劉邦平定南陽郡時,項羽和章邯在殷墟會盟,章邯率軍投降項羽,原趙相張耳的寵臣申陽領兵率先攻下河南地區(洛陽一帶),在黃河迎接項羽南下,之後申陽歸降了楚軍。 [1]  [5] 

申陽受封為王

漢元年(前206年),項羽入關分封諸侯王時,因申陽攻下河南地區有功 [1]  ,於是將原來韓國一帶拆分為河南國與韓國兩部分, [6]  封申陽為河南王,定都洛陽 [3] 

申陽投降劉邦

漢元年八月(前206年9月5日至10月4日期間),漢王劉邦攻打三秦,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投降。 [21] 
漢二年十月(前206年11月3日至12月2日期間),劉邦在廢丘包圍雍王章邯,申陽的舊主常山王張耳此時也遭逢兵敗,前來投奔劉邦,劉邦給了張耳很豐厚的禮遇。 [7]  同月,河南王申陽投降劉邦,河南國被設置為河南郡 [2]  [8] 
此後申陽史籍無載,事蹟不詳。 [12]  [14] 

申陽相關考證

  • 稱謂辨析
漢書·陳勝項籍傳》稱申陽為“瑕丘公”,孟康註解為“瑕丘之老人”,意思是“瑕丘公”是對申陽的敬稱。 [9] 
又因為瑕丘為縣,那麼“瑕丘公”也可以解釋為瑕丘縣縣公,即瑕丘縣令 [10] 
  • 隸屬情況
《史記·項羽本紀》稱申陽是張耳的“嬖臣”,之後史書又稱其為“楚將” [3]  ,按《史記·秦楚之際月表》記載,申陽在拿下河南地區之後,從趙國張耳麾下轉投了楚國上將軍項羽。 [1]  [5] 
  • 五諸侯兵
漢二年春,劉邦收降三河地區之後,部勒五國諸侯的兵馬,打算進攻西楚。歷代注家對“五諸侯兵”有不同看法,徐廣認為是“塞、翟、魏、殷、河南”五國,應劭認為是“雍、翟、塞、殷、韓”五國,顏師古認為是“常山、河南、韓、魏、殷”,司馬貞在《索隱》中認為是“塞、翟、河南、魏、殷”。以上注家大多都將河南國列入其中,則申陽的部隊可能參與了進攻西楚的戰役。 [4]  [23] 

申陽史料記載

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 [11] 高祖本紀 [12] 秦楚之際月表 [13] 
東漢·班固·【漢書:《高帝紀上 [14] 異姓諸侯王表 [15] 陳勝項籍傳 [16] 
東漢·荀悦·【前漢紀】:《高祖皇帝紀卷第二》 [17] 
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鑑】:《卷八·秦紀三》 [18]  《卷九·漢紀一》 [19] 
南宋·袁樞·【通鑑紀事本末】:《卷二·高帝滅楚》 [20] 
參考資料
  • 1.    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第七》:瑕丘申陽者,張耳嬖臣也,先下河南,迎楚河上,故立申陽為河南王,都雒陽。
  • 2.    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第八》:二年,漢王東略地,塞王欣、翟王翳、河南王申陽皆降。
  • 3.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楚將瑕丘申陽為河南王,都洛陽。
  • 4.    瀧川資言·《史記會注考證·項羽本紀》:春,漢王部五諸侯兵〔【集解】徐廣曰:「塞、翟、魏、殷、河南。」駰案:應劭曰「雍、翟、塞、殷、韓也」。韋昭曰「塞、翟、殷、韓、魏,雍時已敗也」。【索隱】按:徐廣、韋昭皆數翟、塞及殷、韓等;顏師古不數三秦,謂常山、河南、韓、魏、殷;顧胤意略同,乃以陳餘兵為五:未知孰是。鄙意按:韓王鄭昌拒漢,漢使韓信擊破之,則是韓兵不下而已破散也。韓不在此數。五諸侯者,塞、翟、河南、魏、殷也。【正義】師古云:「諸家之説皆非。張良遺羽書曰『漢欲得關中,如約即止,不敢復東』,謂出關之東也。今羽聞漢東之時,漢固已得三秦矣。五諸侯者,謂常山、河南、韓、魏、殷也。此年十月,常山王張耳降,河南王申陽降,韓王鄭昌降,魏王豹降,虜殷王卬,皆漢東之後,故知謂此為五諸侯。時雖未得常山之地,功臣年表雲『張耳棄國,與大臣歸漢』,則當亦有士卒爾。時雍王猶在廢丘被圍,即非五諸侯之數也。尋此紀文,昭然可曉。前賢註釋,並失指趣。」高紀及漢書皆言「劫五諸侯兵」。凡兵初降,士卒未有自指麾,故須劫略而行。又云「發關中兵,收三河士」。發謂差點撥發也,收謂劫略收斂也。韋昭雲河南、河東、河內。申陽都雒陽,韓王成都陽翟,皆河南也。魏豹都平陽,河東也。司馬卬都朝歌,張耳都襄國,河內也。此三河士則五諸侯兵也。更着雍、塞、翟,則成八諸侯矣。重明顏公之説是。故韓信傳雲「漢二年出關,收魏河南,韓、殷王皆降」是。【考證】董教增曰:「當據故七國,以其地言,不以其王言也。漢定三秦,即秦故地;項羽王楚,乃故楚地;其餘韓、趙、魏、齊、燕為五諸侯。劫五諸侯兵,猶後言引天下兵耳。故漢伐楚,可以言五諸侯;楚滅秦,亦可言五諸侯也。」〕
  • 5.    司馬遷·《史記·卷十六·秦楚之際月表第四》:【秦】(二世三年)七月。【楚】三。【項】十一,項羽與章邯期殷虛,章邯等已降,與盟,以邯為雍王。【趙】二十。【齊】十三。【漢】二十四,降下南陽,封其守齮。【燕】二十四。【魏】十二。【韓】十五,申陽下河南,降楚。
  • 6.    司馬遷·《史記·卷十六·秦楚之際月表第四》:【秦】十二月。【楚】八,分楚為四。【項】十六,至關中,誅秦王子嬰,屠燒咸陽。分天下,立諸侯。【趙】二十五,分趙為代國。【齊】十八,項羽怨榮,殺之,分齊為三國。【漢】二十九,與項羽有郄,見之戲下,講解。羽倍約,分關中為四國。【燕】二十九,臧荼從入,分燕為二國。【魏】十七,分魏為殷國。【韓】二十,分韓為河南國。
  • 7.    司馬遷·《史記·卷八十九·張耳陳餘列傳第二十九》:陳餘因悉三縣兵襲常山王張耳。張耳敗走,念諸侯無可歸者,曰:“漢王與我有舊故,而項羽又彊,立我,我欲之楚。”甘公曰:“漢王之入關,五星聚東井。東井者,秦分也。先至必霸。楚雖彊,後必屬漢。”故耳走漢。漢王亦還定三秦,方圍章邯廢丘。張耳謁漢王,漢王厚遇之。
  • 8.    班固·《漢書·卷一上·高帝紀第一上》:二年冬十月,項羽使九江王布殺義帝於郴。陳餘亦怨羽獨不王己,從田榮藉助兵,以擊常山王張耳。耳敗走降漢,漢王厚遇之。陳餘迎代王歇還趙,歇立餘為代王。張良自韓間行歸漢,漢王以為成信侯。漢王如陝,鎮撫關外父老。河南王申陽降,置河南郡。
  • 9.    班固·《漢書·卷三十一·陳勝項籍列傳第一》:瑕丘公申陽者,〔孟康曰:“瑕丘縣之老人也,姓申名陽。”〕
  • 10.    班固·《漢書·卷一上·高帝紀第一上》:瑕丘申陽下河南。〔服虔曰:“瑕丘,縣名。申,姓;陽,名也。”文穎曰:“姓瑕丘,字申陽。”臣瓚曰:“《項羽傳》:瑕丘公申陽,是瑕丘縣公也。”師古曰:“文説非也。此申陽即項羽所封河南王者耳,何雲姓瑕丘乎?”〕
  • 11.    三家注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3-19]
  • 12.    三家注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3-19]
  • 13.    史記-卷十六-秦楚之際月表第四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3-19]
  • 14.    漢書-卷一上-高帝紀第一上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3-19]
  • 15.    漢書-卷十三-異姓諸侯王表第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3-19]
  • 16.    漢書-卷三十一-陳勝項籍傳第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3-19]
  • 17.    (東漢)荀悦-前漢紀-高祖皇帝紀卷第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3-19]
  • 18.    《資治通鑑·卷八》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3-19]
  • 19.    《資治通鑑·卷九》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3-19]
  • 20.    通鑑紀事本末-卷第二  .識典古籍[引用日期2023-03-19]
  • 21.    班固·《漢書·卷一上·高帝紀第一上》:秋八月,臧荼殺韓廣,並其地。塞王欣、翟王翳皆降漢。
  • 22.    萬年曆 - 實用附錄 - 通識  .漢典[引用日期2023-03-19]
  • 23.    瀧川資言.《史記會注考證》第一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4月:第450-452頁
  • 24.    段國超、丁德科 主編.《史記人物大辭典》.北京:商務印書館,2017年11月:第745頁
  • 25.    司馬遷·《史記·卷十六·秦楚之際月表第四》:【秦】(二世三年)六月。【楚】二。【項】十,章邯與楚約降,未定,項羽許而擊之。【趙】十九,張耳從楚西入秦。【齊】十二。【漢】二十三,攻南陽守齮,破之陽城郭東。【燕】二十三。【魏】十一。【韓】十四。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