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軾

鎖定
王軾(1439年10月27日-1506年11月30日 [3]  ),用敬,湖北公安人。明朝中期官員。 [24] 
王軾為明英宗天順八年(1464年)進士,授大理寺評事,歷四川按察副使、按察使南京都察院右僉都御史都察院副都御史貴州巡撫等職。弘治十三年(1500年),升任南京户部尚書,次年(1501年)督軍平定貴州普安州米魯之亂,在五個月之間接連攻破一千餘寨,最終平息叛亂。戰後改拜南京兵部尚書,參預機務,加太子少保。王軾晚年屢次請求致仕,至明武宗即位後,加太子太保,賜乘傳歸家。正德元年(1506年),王軾逝世,享年六十八歲。累贈太保諡號“襄簡”。 [24-25] 
王軾精於吏治,熟習法律,為政以平直恕易著稱。在地方亦曾安民平亂,立有功勳。 [24]  著有《平蠻錄》一卷,敍述自己平定普安叛亂的始末 [1] 
概述圖來源:《甲申十同年圖 [28] 
全    名
王軾
別    名
王襄簡
王用敬
用敬
諡    號
襄簡
所處時代
明朝中期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湖北公安
出生日期
1439年10月27日
逝世日期
1506年11月30日
主要成就
平定貴州米魯之亂
主要作品
《平蠻錄》
最高官職
南京兵部尚書太子太保太保(贈)

王軾人物生平

王軾四入川地

王軾生於明英宗正統四年九月二十日(1439年10月27日)。 [3] 
天順八年(1464年),王軾登甲申科進士,最初被授官大理寺右評事,後調任大理寺右寺正。他對精細檢校複核意見,在前往四川錄囚(指有關官吏訊察囚犯,並決定可否原宥的制度)時,平反冤案,使百餘人沉冤昭雪;在陝西處理藩王大獄時,能夠不避權貴,得於成化十三年(1477年)九月升任四川按察副使 [33]  [4]  [5] 
成化十九年(1483年)八月,因服喪完畢,王軾被起復為四川按察副使,奉命在四川“整飭瀘敍等處兵備”。 [34] 
後來,王軾因調查嘉定同知盛崇仁貪贓之罪,遭到他人誣陷,被交付法司審理。明孝宗即位後,被證明無罪且丁憂完畢的王軾被重新復職,並在弘治元年(1488年)七月改任陝西按察副使,負責在西寧衞撫治“蕃夷 [35]  [6]  同年十二月,王軾被擢升為四川按察使 [36]  。王軾剛上任時,遭遇災年,他在分巡川東時發倉賑濟災民,又請朝廷頒賜官銀十萬兩購糧,以賑濟災民、調控糧價,“民賴以不死者甚眾” [5]  [7]  [8]  一次,貴州苗民起事,朝廷準備徵兵進剿,被王軾以不必勞師動眾為由成功勸阻 [9] 
王軾四次在四川為官,百姓都熟悉他的為政及教化。到他離任時,“老稚遮道”,都不願讓其離開。 [9] 

王軾遍歷法司

弘治三年(1490年)四月,王軾升任南京都察院右僉都御史 [37]  ,次年(1491年)四月兼操江提督 [38]  [8] 
弘治八年(1495年)正月,王軾再被擢升為都察院副都御史,總理南京糧儲 [39]  。五月,以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職奉命巡撫貴州 [40]  [8] 
弘治九年(1496年)四月,王軾入朝被改授為大理寺卿,與刑部奉詔裁定條例,頒示天下。 [8]  [41]  在大理寺卿任內,王軾對於法司送審的罪牘,均親自檢勘,多有參駁。 [10] 
弘治十二年(1499年)三月,王軾被任命為殿試讀卷官 [43] 
弘治十三年(1500年)六月,都察院左都御史一職空缺,王軾成為朝臣推舉的人選之一,但孝宗最終選用南京刑部尚書戴珊為左都御史 [45]  。七月,王軾請求致仕,但不被允准。九日後,孝宗擢升王軾為南京户部尚書 [44]  [11] 

王軾討定黔亂

王軾六十八歲時像 王軾六十八歲時像 [27]
弘治十二年(1499年)至弘治十四年(1501年)間,貴州鎮守太監楊友、貴州總兵官曹愷、貴州巡撫錢鉞等征討普安州米魯之亂,進展不利,都指揮吳遠兵敗被俘,“普安幾陷”。兵部建議另派大臣前往統軍,楊友也請求“仍請大臣一員提督軍務”,孝宗同意,於弘治十四年(1501年)七月命王軾兼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提督貴州軍務,出征米魯。 [11]  [46] 
王軾尚未抵達,楊友想要接受米魯的詐降,朝廷不允。米魯等加緊圍攻普安州、安南衞,截斷盤江道,並生擒貪功冒進的楊友,軍勢壯盛。期間,貴州右布政使閭鉦,按察使劉福,都指揮李宗武、郭仁、史韜、李雄、吳達等盡皆陣亡。 [12] 
王軾抵達前線後,利用便宜行事的權力,調集廣西、湖廣、雲南、四川等地的官軍、土兵共八萬人,會合貴州兵力(《萬曆野獲編》稱總兵力達二十萬 [13]  ),起復已經致仕居家的右都督王通統兵,分八道進軍。至弘治十五年(1502年)正月,參將趙晟攻破六墜寨,米魯自盤江竄逃。都指揮張泰等渡江追擊,指揮劉懷等解除叛軍對安南衞的圍困,曹愷、王通及都指揮李政也接連攻破叛軍各營寨。米魯回襲平夷衞及大河、扼勒諸堡,被都御史陳金所率的雲南兵擊退。米魯逃回馬尾籠寨,遭到官軍主力圍剿,雲南武定土官鳳英殺死米魯,普安之亂平定。此次用兵,歷時五個月,攻破營寨千餘座,斬首四千八百餘級,俘獲一千二百餘人。 [14] 
捷報傳至北京後,孝宗大喜,賜詔嘉勞王軾。王軾奉詔還京,再獲厚賞,以功加官太子少保 [15] 

王軾歸家逝世

普安平亂後不久,王軾便多次以老病為由請辭,但終弘治一朝,他的要求始終未獲允准 [16]  ,其上表請辭的具體情況如下:
弘治十五年(1502年)七月二十七日 [47] 
弘治十五年(1502年)八月三十日 [48] 
弘治十六年(1503年)三月二十六日 [49] 
弘治十七年(1504年)二月二十五日 [50] 
弘治十七年(1504年)五月十三日 [51] 
弘治十八年(1505年)五月三日 [54] 
此外,王軾還在弘治十七年(1504年)十一月被改授為南京兵部尚書,參贊機務 [16]  [52]  。同年十二月,朝廷錄平米魯之功,加王軾為太子少保 [53] 
明武宗即位後,王軾因病再請辭,先被挽留 [55]  ,但在他堅持之下,最終於正德元年(1506年)四月獲准以太子太保致仕,獲賜乘傳歸家,每月由官府供給食米三石,每年賜役夫四人 [56]  [16]  同年十一月十六日(11月30日),王軾逝世,享年六十八歲 [3]  。武宗追贈他為少保。後加贈太保 [17]  [18] 
嘉靖二年(1523年)四月,明世宗賜王軾諡號為“襄簡”。 [17]  [19] 

王軾主要影響

王軾政治方面

王軾精於吏治,熟習法律,在大理寺處理案件時,他“應手而決”,為千餘人平反。 [9]  此外,王軾的為政亦有美名:
  • 任大理寺右寺正時,他前往四川錄囚,使百餘人沉冤昭雪;在陝西處理藩獄時,能不避權貴。 [4]  [5] 
  • 四川為官時,曾發倉賑濟川東災民,又請朝廷頒賜官銀購糧,緩解災情 [5]  [7]  [8] 
  • 大理寺卿時,參與與裁定條例。 [8]  對於法司送審的罪牘,均親自檢勘,多有參駁。 [10] 

王軾軍事方面

弘治十四年(1501年),王軾奉命督軍征討貴州普安州米魯之亂,徵調各地兵力超過八萬人,分為八道進軍,在五個月之間攻破叛軍營寨一千餘座,俘斬六千餘人,成功平定叛亂。 [14] 

王軾歷史評價

朱祐樘:①卿才望老成,督軍有功。 [47]  ②卿老成練達,剿賊有功。 [48]  ③卿才望老成,勤勞茂著。 [49]  ④卿職司邦計,勤慎老成。 [50]  ⑤朕以卿清慎老成,練達戎務……。 [20] 均引自《大明孝宗敬皇帝實錄》
王鏊:重瞳回處識髯卿,計相元知屬老成。執法久推於定國,工詩還許謝宣城(謝朓)。 [30] 《送王尚書之南京户部》
沈賚等:軾有時望……。 [55]  引自《大明武宗毅皇帝實錄》
王時中:銓衡參贊皆重寄,補其缺者,必得端方碩望文武兼資如(馬)文升與(王)軾,庶稱倚任。 [32] 《大明孝宗敬皇帝實錄》引
李東陽:揚歷中外,遍閲所謂三法司者,所領皆刑也。其為政精練法比,識達體要,而以平直恕易行之,從容暇裕,久而不勌,亦可謂有優為矣。 [21]  《户部尚書王公之南京詩序》
楊廷和:軾性淳謹,自奉簡約,人罔訾議。遇事不避勞險,所至有聲,而貴州功尤鉅,論者謂無愧一代名臣雲。 [22] 《大明武宗毅皇帝實錄》
王世貞:明興人才之盛,獨稱孝廟時。而孝廟諸大臣,又獨稱甲申。成進士者中間,如劉忠宣、戴恭簡、李文正、謝文肅、王襄敏(此處應作“襄簡”)及莊懿公,皆揚歷中外,位承弼著篤棐聲,其他類亦廉潔好修之士,僅一焦泌陽駑耳。 [23] 《甲申十同年會圖》
張廷玉:英、景間,瓦剌逼西陲,邊圉孔棘;而黃蕭養葉宗留之徒劫掠嶺南、浙、閩境上。其後荊、襄流民嘯聚,則以劉通、石龍為之魁。他若都勻、松、茂、黔、楚諸苗、瑤叛者數起。羅亨信侯璡(包含王軾等)諸人,保固封圻,誅虓禁亂,討則有功,撫則信著,宣力封疆,無忝厥任矣。 [24] 明史

王軾主要作品

王軾著有《平蠻錄》1卷,敍述明孝宗時其人平定貴州普安叛亂的始末,是關於此事的第一手史料。 [1]  另有弘治十六年(1503年)所撰《晚圃記》一篇,記吳越王錢鏐後代錢孟滸及其蘇州所築晚圃事。 [29] 

王軾軼事典故

弘治十六年(1503年)三月二十五日,時任南京户部尚書的王軾請畫工在閔府達尊堂繪製了《甲申十同年圖》,以作紀念。畫面共分三曹,自右端卷首起,依次為時任南京户部尚書王軾(身着青色常服 [31]  )、吏部左侍郎焦芳、禮部右侍郎謝鐸、工部尚書曾鑑、刑部尚書閔珪、工部右侍郎張達、都察院左都御史戴珊、户部右侍郎陳清、兵部尚書劉大夏及謹身殿大學士李東陽 [2]  [21] 
由於聚會前夕焦芳赴湖南公幹,實際與會者九人。聚會除宴飲唱和之外,還繪圖紀念,眾人“皆畫工面對手摹,得其形模意態”,焦芳也事先預留下舊稿。因此圖中每人的相貌均為真實的寫照。畫作共繪製了十份,藏於各家。今僅存孤本,為閔家所留,清嘉慶年間由法式善獲得,流傳至今,存於故宮博物院 [2]  [21] 
關於王軾的相貌,通過下圖可知。當時王軾六十五歲,高顴多髯,髯發半白,袖手而略向右側坐,李東陽稱其“鳶肩高聳,背若有負” [21] 
《甲申十同年圖》(右一着藍色常服者為王軾) 《甲申十同年圖》(右一着藍色常服者為王軾)

王軾人際關係

王軾子嗣
關係
姓名
簡介
長子
王貢
舉鄉貢士
次子
王賞
縣學生,早逝。
三子
王贊
舉鄉貢士。
四子
王資
弘治十一年(1498年)因父親的文蔭補為國子生
五子
王貞
因戰功被授為總旗,賜冠服
表格參考資料 [25]  [42] 

王軾史料索引

懷麓堂集》卷88《明故太子太保南京兵部尚書致仕贈少保王公墓誌銘》 [25] 
萬曆野獲編》卷30《夷婦宣淫叛弒》 [26] 
明史》卷172《王軾傳》 [24] 
參考資料
  • 1.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編纂委員會 編.四庫全書存目叢書 史部 第46冊 雜史類:齊魯書社,1996-08:144-151
  • 2.    謝鐸與《甲申十同年圖》  .温嶺新聞網.2007-12-13[引用日期2020-04-08]
  • 3.    《懷麓堂集》卷88《明故太子太保南京兵部尚書致仕贈少保王公墓誌銘》:“公生正統己未九月二十日,其卒以正德丙寅十一月十六日。”以台灣中研院“兩千年中西曆”網站進行轉換,其生年、卒年分別為儒略曆1439年10月27日及1506年11月30日。
  • 4.    《懷麓堂集》卷88《明故太子太保南京兵部尚書致仕贈少保王公墓誌銘》:奏讞精核,嘗奉敕錄四川囚,活百餘人。勘陜西藩府大獄,不避權貴。擢四川按察副使。
  • 5.    《明史》卷172《王軾傳》:王軾,字用敬,公安人。天順八年進士。授大理右評事,遷右寺正。錄囚四川,平反百餘人,擢四川副使。歲凶,請官銀十萬兩為糴費。
  • 6.    《明史》卷172《王軾傳》:以按嘉定同知盛崇仁贓罪,被訐下吏。事白,還職,改陝西。
  • 7.    《懷麓堂集》卷88《明故太子太保南京兵部尚書致仕贈少保王公墓誌銘》:孝宗朝,改陝西,復為四川按察使,其分巡川東,發廩賑饑,又請官銀十萬兩為糴費,民賴以不死者甚眾。
  • 8.    《明史》卷172《王軾傳》:弘治初,擢四川按察使。三年遷南京右僉都御史,提督操江。八年進右副都御史,總理南京糧儲,旋命巡撫貴州。明年入為大理卿,詔與刑部裁定條例頒天下。
  • 9.    《懷麓堂集》卷88《明故太子太保南京兵部尚書致仕贈少保王公墓誌銘》:有貴州苗弗靖,已徵兵進剿,公獨謂不煩師力,卒從其議。比長憲,有滯囚累千人,應手而決。先後凡四入蜀,民習政教,去之日,老稚遮道,不忍釋。
  • 10.    《大明武宗毅皇帝實錄》卷19:進大理寺卿。凡法司送審罪牘,軾躬自檢勘,多所參駁。
  • 11.    《明史》卷172《王軾傳》十三年拜南京户部尚書。尋命兼左副都御史,督貴州軍務,討普安賊婦米魯。
  • 12.    《明史》卷172《王軾傳》時鎮守中官楊友、總兵官曹愷、巡撫錢鉞共發兵討魯,大敗於阿馬坡。都指揮吳遠被執,普安幾陷。友等請濟師,乃以命軾。軾未至,而友等遣人招賊。賊揚言欲降,益擁眾攻圍普安、安南衞城,斷盤江道,勢愈熾。又乘間劫執友。右布政使閭鉦,按察使劉福,都指揮李宗武、郭仁、史韜、李雄、吳達等死焉。
  • 13.    《萬曆野獲編》卷30《夷婦宣淫叛弒》:王軾既至,乃大調漢土官兵,及湖廣雲南各兵協剿,凡二十萬人。
  • 14.    《明史》卷172《王軾傳》軾至,以便宜調廣西、湖廣、雲南、四川官軍、土兵八萬人,合貴州兵,分八道進,使致仕都督王通將一軍。十五年正月,參將趙晟破六墜寨。賊遁,過盤江。都指揮張泰等渡江追擊,指揮劉懷等遂進解安南衞圍,而愷、通及都指揮李政亦各破賊寨。賊還攻平夷衞及大河、扼勒諸堡,都御史陳金以雲南兵御之。賊遁歸馬尾籠寨。官軍聚攻益急,土官鳳英等格殺米魯,餘黨遂平。用兵凡五月,破賊寨千餘,斬首四千八百有奇,俘獲一千二百。
  • 15.    《明史》卷172《王軾傳》:捷聞,帝大喜,嘉勞。召還京,賜賚有加,錄功,加太子少保。
  • 16.    《明史》卷172《王軾傳》:已,改南京兵部,參贊機務。連乞致仕,不允。武宗立,遇疾復請。詔加太子太保。賜敕乘傳歸。
  • 17.    《明史》卷172《王軾傳》:卒,贈太保,諡襄簡。
  • 18.    《大明武宗毅皇帝實錄》卷19:正德元年十一月……辛卯……致仕太子太保、南京兵部尚書王軾卒……家居五年卒,賜祭葬,仍贈少保。
  • 19.    《大明世宗肅皇帝實錄》卷25:嘉靖二年四月……賜故太子太保、南京兵部尚書王軾諡襄簡。
  • 20.    《大明孝宗敬皇帝實錄·卷二百二十四》  .中國社會科學網[引用日期2020-04-08]
  • 21.    (明)李東陽 撰;周寅賓,錢振民 校點.李東陽集 3:嶽麓書社,2008-12:950-951
  • 22.    《大明武宗毅皇帝實錄·卷十九》  .中國社會科學網[引用日期2020-04-08]
  • 23.    歐陽海波 主編.理學思想與人文汝城:湖南大學出版社,2013-10:367-368
  • 24.    《明史·卷一百七十二·列傳第六十》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0-04-08]
  • 25.    李東陽 撰;周寅賓,錢振民 校點.李東陽集 3:嶽麓書社,2008-12:1302-1304
  • 26.    (明)沈德符 撰;楊萬里 校點.歷代筆記小説大觀 萬曆野獲編 下: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11:644-646
  • 27.    中國曆代人物畫像  .浙江圖書館(檢索“王軾”即可查得該圖)[引用日期2021-05-02]
  • 28.    十同年圖卷  .故宮博物院[引用日期2021-05-02]
  • 29.    衣學領 主編.蘇州園林歷代文鈔:上海三聯書店,2008-01:60-61
  • 30.    楊維忠 編著.王鏊詩文選:蘇州大學出版社,2015-11:243
  • 31.    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2018中國傳統色彩學術年會論文集:文化藝術出版社,2018-11:370
  • 32.    武宗毅皇帝實錄 卷十三 正德元年 五月 十九日  .국사편찬위원회[引用日期2021-05-02]
  • 33.    《大明憲宗純皇帝實錄》卷170:(成化十三年九月)乙酉(二十一日),升浙江按察司僉事林傑、監察御史方升、陝西僉事孫逢吉、大理寺右寺正王軾俱為按察司副使,傑、逢、吉俱本司,升江西,軾四川。
  • 34.    《大明憲宗純皇帝實錄》卷243:(成化十九年八月)戊子(二十八日),復除按察司副使王軾於四川整飭瀘敍等處兵備,以親喪服闋也。
  • 35.    《大明孝宗敬皇帝實錄》卷16:(弘治元年七月)甲戌(十三日),增設陝西按察司副使一員,專在西寧衞地方撫治番夷。時四川按察司副使王軾丁憂服闋,吏部謂其才力可任,遂奏用之。
  • 36.    《大明孝宗敬皇帝實錄》卷21:(弘治元年十二月)癸丑(二十四日),升陝西按察司副使王軾為四川按察使,禮部郎中李魁為江西布政司右參議。
  • 37.    《大明孝宗敬皇帝實錄》卷37:(弘治三年四月十四日),改刑部左侍郎彭韶於吏部,升四川按察使王軾為南京都察院右僉都御史。
  • 38.    《大明孝宗敬皇帝實錄》卷50:(弘治四年四月三日),命南京都察院右僉都御史王軾兼提督巡江。
  • 39.    《大明孝宗敬皇帝實錄》卷96:(弘治八年正月)辛卯(七日),升南京都察院右僉都御史王軾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總督南京糧儲。
  • 40.    《大明孝宗敬皇帝實錄》卷100:(弘治八年五月二十一日)升總督南京糧儲、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王軾為左副都御史,巡撫貴州地方兼理軍務。
  • 41.    《大明孝宗敬皇帝實錄》卷112:(弘治九年四月)庚辰(三日),升都察院左僉都御史楊謐為左副都御史,改巡撫貴州、左副都御史王軾為大理寺卿。
  • 42.    孝宗敬皇帝實錄 卷一百三十四 弘治十一年 二月 二十八日  .국사편찬위원회[引用日期2021-05-03]
  • 43.    《大明孝宗敬皇帝實錄》卷148:(弘治十二年三月十五日 ),……大理寺卿王軾為殿試讀卷官。
  • 44.    《大明孝宗敬皇帝實錄》卷164:(弘治十三年七月 )己巳(十七日),大理寺卿王軾乞致仕,不允。……戊寅(二十六日),升大理寺卿王軾為南京户部尚書。
  • 45.    《大明孝宗敬皇帝實錄》卷163:(弘治十三年六月)甲午(十二日),時吏部缺尚書,都察院缺左都御史,吏部會官推舉……南京刑部尚書戴珊、提督倉場户部尚書王繼、吏部右侍郎韓文、大理寺卿王軾堪任左都御史。……有旨……改珊為左都御史……。
  • 46.    《大明孝宗敬皇帝實錄》卷176:(弘治十四年七月),貴州鎮巡等官調軍往剿賊婦米魯及福佑等,營於阿馬坡,為賊所敗,官軍死者三十四人,虜都指揮吳遠放兵剽劫,普安州幾陷,鎮守太監楊友、總兵官豐潤伯曹愷、巡撫都御史錢鉞請發湖廣永順保靖、四川酉陽播州、廣西泗城州及貴州宣慰司土兵,會官軍剋期進討。既而楊友復奏:……請止調播州土兵五千,酉陽及湖廣兩江口長官司土兵各三千,與貴州宣慰使司土兵二萬討之,雲南漢土官軍五千則營於界上要地,截其歸路,仍請大臣一員提督軍務。……上從之,於是命南京户部尚書王軾兼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往貴州提督軍務,賜敕遣之。
  • 47.    《大明孝宗敬皇帝實錄》卷189:(弘治十五年七月)丁酉(二十七日),南京户部尚書兼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王軾乞致仕,上曰:卿才望老成,督軍有功,方加褒獎,有疾宜善加調理,以副委任,不允休致。
  • 48.    《大明孝宗敬皇帝實錄》卷190:(弘治十五年八月)己巳(三十日),提督貴州軍務、南京户部尚書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王軾再乞致仕,上曰:卿老成練達,剿賊有功。頃引疾乞休,已有旨不允,毋再固辭。
  • 49.    《大明孝宗敬皇帝實錄》卷197:(弘治十六年三月)癸巳(二十六日),南京户部尚書王軾乞致仕,上曰:卿才望老成,勤勞茂著。委任方切,豈可引疾求退,所辭不允。
  • 50.    《大明孝宗敬皇帝實錄》卷208:(弘治十七年二月二十五日),南京户部尚書王軾以老疾乞致仕,上曰:卿職司邦計,勤慎老成。有疾宜善加調理,以副委任,不允休致。
  • 51.    《大明孝宗敬皇帝實錄》卷212:(弘治十七年五月十三日),南京户部尚書王軾復以老疾乞致仕,上曰:卿引疾乞休,已有旨勉留,宜善加調理,以副委任,毋再固辭。
  • 52.    《大明孝宗敬皇帝實錄》卷218:(弘治十七年十一月)壬子(二十六日)改南京户部尚書王軾為南京兵部尚書,參贊機務。
  • 53.    《大明孝宗敬皇帝實錄》卷219:(弘治十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錄雲南官軍平反賊米魯功,……升提督軍務、南京户部尚書王軾為太子少保。
  • 54.    《大明孝宗敬皇帝實錄》卷224:(弘治十八年五月三日)參贊機務、太子太保(此處應作少保)、南京兵部尚書王軾乞致仕,上曰:朕以卿清慎老成,練達戎務。方委以參贊重任,豈可引疾固求退休?所辭不允。
  • 55.    《大明武宗毅皇帝實錄》卷10:(正德元年二月二日)太子少保、南京兵部尚書王軾以病懇求致仕,吏部言:御史沈賚等頃奏:軾有時望,稱病日久,欲趨之早出,必其病已平復。宜移文令其慎藥強食,亟出供職,以副委任之重。上是之,仍諭勿再辭。
  • 56.    《大明武宗毅皇帝實錄》卷12:(正德元年四月)庚申(十一日),參贊機務、太子少保、南京兵部尚書王軾以老疾懇乞休致,上嘉軾老成清謹,方膺留務重託,以其累引疾乞休,情詞懇切,特允之,加太子太保,賜敕給驛以歸,令有司給食米月三石、役夫歲四人。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