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東陽

(明朝內閣首輔)

鎖定
李東陽(1447年-1516年),字賓之,號西涯,湖廣茶陵(今湖南省茶陵縣)人,以戍籍居京師。明朝時期重臣、文學家、書法家,“茶陵詩派”的核心人物。 [47-48] 
李東陽少穎悟,先後受業於邵玉、黎淳柯潛等。1462年,中舉。1464年,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此後近30年間均在翰林院任職,歷編修、侍講、侍講學士、學士等職。1494年,擢禮部右侍郎,知制誥。次年,以禮部左侍郎入閣參與機務。1498年,李東陽任禮部尚書加太子少保兼文淵閣大學士。1503年,加太子太保、户部尚書兼謹身殿大學士。1505年,加少傅、柱國,與劉健、謝遷同受孝宗顧命。1506年,劉瑾用事,內閣形同虛設,劉健謝遷同日辭職,李東陽獨留。其間,“潛移默奪,保全善類”,劉健、謝遷、劉大夏、楊一清等皆賴其救,“天下蔭受其庇,而氣節之士多非之”。1510年,劉瑾伏法,李東陽乞罷。1513年,致仕歸,家居四年。1516年,李東陽去世,諡號文正 [5] 
李東陽一生著述不斷,存世詩約3000首,文近千篇。李東陽作詩、評詩多體現中正折中的美學宗尚,此在《懷麓堂詩話》中多有體現。其尤為重視詩法和詩藝,《懷麓堂詩話》中有多處關於詩的“辨體”之論。認為文和詩不同,“各有所宜”,形式上也都有各自內在的法度,文“記述鋪敍”“縱橫開闔”,詩“高下長短音節”,各有體式、均不可亂。李東陽生平著述頗豐,曾主編《大明會典》《孝宗實錄》《歷代通鑑纂要》。主要著作有《懷麓堂集》100卷、《懷麓堂續稿》20卷等。 [47] 
賓之
西涯
所處時代
明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直隸順天(今北京)
出生日期
1447年7月21日(正統十二年六月九日) [1] 
逝世日期
1516年8月17日(正德十一年七月二十日)
主要成就
茶陵詩派代表人物
主要成就
入內閣十八年
主要作品
懷麓堂稿
懷麓堂詩話
燕對錄
本    名
李東陽
祖    籍
湖廣茶陵(今湖南茶陵)
本    經
尚書
諡    號
文正

李東陽人物生平

李東陽早年生活

正統十二年(1447年),李東陽出生於京師的玄武湖西滸,李東陽的父親時年三十一歲。
天順七年會試榜單 天順七年會試榜單 [2]
景泰元年(1450年),李東陽能作徑尺大的書法,被稱為神童,明景帝下召驗試,並賜給李東陽菓鈔。
景泰三年(1452年),明景帝召請李東陽講讀《尚書》大義。
景泰四年(1453年),李東陽跟從老師展毓讀書學習,稍長,拜展毓為外傅。
景泰五年(1454年),明景帝再次召請李東陽講《尚書》大義,並下旨將李東陽送入順天府學為諸生
景泰六年(1455年),李東陽在順天府學讀書。
景泰七年(1456年),李東陽在順天府學讀書,生母劉氏去世。
天順元年(1457年),明英宗復位,李東陽在順天府學讀書,受教於翰林院的黎淳。
天順五年(1461年),李東陽與劉大夏楊一清同在老師黎淳門下讀書。
天順六年(1462年),八月,李東陽參加順天鄉試,中舉。本次順天府試陳鑑為主考官,劉宣為副主考官。
天順七年(1463年),二月,李東陽參加會試禮部陳文為主考,柯潛為副主考。因為試院火災考試延期舉行。八月,延時的會試中李東陽中第一百八十五名。本次會試彭時為主考,錢溥為副主考。
天順八年(1464年),三月,殿試中李東陽取得二甲第一,被選為庶吉士。在翰林院中受教於劉定之、柯潛。

李東陽成化時期

成化元年(1465年),八月,李東陽被授編修之職,參與修纂《英宗實錄》。
成化三年(1467年),八月,《英宗實錄》修纂成書,皇帝賜李東陽白金文綺,品秩升為從六品。
成化七年(1471年),夏,李東陽的元配妻子劉氏病卒。
李東陽像 李東陽像
成化八年(1472年),二月,李東陽奉父攜弟,南歸祖籍茶陵掃墓,途中所見所聞編寫成《南行稿》一書。九月,李東陽的岳父嶽正病卒,李東陽寫有《祭外舅蒙泉先生文》一稿。
成化十年(1474年),正月,李東陽的三弟李東川病死,李東陽寫有祭文。十二月,李東陽九年任期滿,遷升為侍講。
成化十一年(1475年),六月二十一日,李東陽的長子李兆先出生。十月,李東陽再次喪妻,繼娶的岳氏病亡。
成化十二年(1476年),五月,李東陽的二弟李東山病亡,李東陽寫有祭文。李東陽入經筵侍班,同時兼撰講章。
成化十九年(1483年),李東陽任職九年秩滿,升為翰林院侍講學士。十一月二十六日,李東陽的三女兒出生。
成化二十年(1484年),二月,李東陽充當殿試讀卷官,並以侍講學士身份侍東官班。
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六月九日,李東陽的次子李兆同出生。十二月二十日,李東陽之父李淳病故,李東陽守制。

李東陽弘治時期

弘治元年(1488年),閏正月,皇帝下召讓李東陽充當纂修官修《憲宗實錄》。
弘治二年(1489年),四月,李東陽守制期滿,除服,職位升為左春坊左庶子,仍兼任侍講學士。
弘治三年(1490年),三月,李東陽充當殿試讀卷官。
弘治四年(1491年),八月,《明憲宗實錄》成,李東陽以纂修實錄有功,職位升為太常寺少卿。
弘治五年(1492年),三月,李東陽受命供事日講,兼經筵講官。
弘治六年(1493年),二月,李東陽受命為會試主考官。六月,李東陽與傅瀚受命教導本次新晉庶吉士。
弘治七年(1494年),正月,李東陽與程敏政同受命教導翰林院中庶吉士。八月,徐溥等奏請,李東陽升禮部右侍郎,兼任侍講學士,專門負責內閣誥敕撰寫。
弘治八年(1495年),二月,李東陽次子李兆同夭亡。李東陽以原官與謝遷受命入內閣參預機務(入閣)。
弘治九年(1496年),三月,李東陽受命為殿試讀卷官。
李東陽半身像 李東陽半身像 [50]
弘治十年(1497年),三月,李東陽與徐溥劉健謝遷受命為總裁官,修撰《大明會典》。九月,李東陽請納長子李兆先為監生。
弘治十一年(1498年),二月,皇太子出閣讀書,賜李東陽太子少保、禮部尚書銜兼文淵閣大學士負責教導太子。四月,李東陽的四弟李東溟卒。
弘治十二年(1499年),正月,監生江瑢劾奏李東陽與劉健杜絕言路,嫉賢妒能,請求罷黜二人官職。三月,給事中華昶彈劾程敏政鬻題給徐經、唐寅,皇帝命李東陽覆校,李東陽以二人均不在錄取名單中奏報。七月,李東陽得病痔,明孝宗賜藥。
弘治十四年(1501年),三月,李東陽以昡暈等疾病為由請辭,皇帝不準。四月,李東陽再次上疏請求辭職,皇帝再次不準。五月再上書請辭,皇帝依然不準。七月,李東陽的長子李兆先病歿。十一月,李東陽去房山為自己挑選墓地。
弘治十五年(1502年),三月,李東陽充當殿試讀卷官。八月,李東陽為過繼子李兆蕃申請得到補蔭為國子生。十一月,明孝宗賜李東陽玉帶織金衣。十二月,李東陽參與編纂的《大明會典》成書。
弘治十六年(1503年),二月,明孝宗賜李東陽紅蟒衣一件。五月二十六日,李東陽與劉健、謝遷上言請求編寫《歷代通鑑纂要》,獲准。
弘治十七年(1504年)五月二十五日,李東陽上疏請求致仕,皇帝不準。五月三十日,李東陽以災異事件上疏求致仕,皇帝不準。十月,李東陽再次生痔病。十二月十五日李東陽以生病為由乞求退休,皇帝不準。十二月二十五日,李東陽再上疏求退休,皇帝不準。
弘治十八年(1505年)二月二十一日,李東陽以疾病原因乞求退休,皇帝不準。三月,李東陽充殿試讀卷官。五月,明孝宗下召李東陽與劉健、謝遷入乾清宮共同領受顧命。明孝宗死,明武宗即位。七月,李東陽以輔導太子之功與謝遷同升少傅仍兼太子太傅。李東陽請辭,皇帝不準。八月十三日,李東陽與謝遷同授光祿大夫,勳柱國,皇帝賜李東陽以己身並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妻誥命。十二月,李東陽奉命修纂《孝宗實錄》。

李東陽正德時期

正德元年(1506年),正月,李東陽與謝遷受命共同知經筵事。二月二十三日,李東陽與劉健、謝遷上疏乞退休,皇帝不準。二月二十九日,李東陽次再與劉健、謝遷乞求退休,皇帝不準。七月,皇帝冊立皇后,李東陽充當副使行納吉、納徵、告期禮。九月,李東陽充當副使行冊妃禮。十月十三日,李東陽與劉健、謝遷上疏乞求退休。皇帝批准劉、謝二人離職,卻獨留李東陽。十月十五日,李東陽再次上疏乞求退休,皇帝不準。十月十六日,李東陽奏請乞求暫免朝參,只求能夠扶病入閣供事,皇帝準。十月二十四日,李東陽勸焦芳辭去兼任的吏部尚書職位。十一月,李東陽上疏乞求退休,皇帝不準。十二月十六日,皇帝賜李東陽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
正德二年(1507年),六月,李東陽進《歷代通鑑纂要》一書,而後以生病告假。八月,李東陽上書乞求退休,皇帝不準。
正德三年(1508年),三月,李東陽充當殿試讀卷官。八月,李東陽患上血痰嗽諸病症,並以病求告休息。九月李東陽乞求退休,皇帝不準。十月李東陽再次乞求退休,皇帝不準。
正德四年(1509年),四月,《孝宗實錄》一書成,李東陽率百官上表皇帝。四月十五日,李東陽以纂修實錄的功績,皇帝加李東陽享受正一品俸祿。
正德五年(1510年),九月,李東陽因為寧夏民亂平定,被皇帝加勳為特進左柱國,恩蔭其繼子李兆蕃為尚寶丞。十月,李東陽嫁衍聖公孔聞韶的女兒病歿。十一月十九日,李東陽被南京監察御史張芹彈劾其尸位素餐。
正德六年(1511年),三月,李東陽充殿試讀卷官。五月,李東陽以患鼻衄、痔漏等病上疏求致仕。十一月,李東陽因九載功績被皇帝下令兼食大學士俸祿,並賜給其誥命,恩准其在禮部擺宴。
正德七年(1512年),九月二十四日,直隸、山東、河南、江西等義軍被平,李東陽以運籌定議功勞被皇帝下旨賞銀兩表裹,並恩蔭其子侄一人世襲錦衣衞正千户。十月四日,李東陽上疏懇求謝辭,皇帝下詔改蔭為六品文職。十二月二十七日,李東陽以身老生病懇求退休,皇帝准許,賜敕褒譽李東陽,下令有司時加存問,給李東陽月食八石待遇,恩蔭其侄李兆延為中書舍人。十二月三十日,李東陽上疏謝恩。
正德十一年(1516年),七月二十日,李東陽以病而終於正寢。明武宗追贈太師,諡號文正。九月二十八日,李東陽被安葬於京西城西直門外畏吾村的祖墳之地。 [3-4]  [5-8]  [1]  [9] 

李東陽主要成就

李東陽政治成就

李東陽像
李東陽像(3張)
進入仕途之初,李東陽升遷很不順利,基本上是九年任滿一遷,而且做了很長時間的侍講學士,卻仍沒有參與經筵和日講等活動,這是因為李東陽“以貌寢,好詼諧,不為時宰所重”以至於“士論譁然不平”。但是李東陽年輕時對此毫不在意,表現出寬闊的心禪和難得的政治成熟。
李東陽秉政以後,雖然貴為內閣大學士,又“以文章領袖縉紳”,但他平易近人廣交朋友“李文正當國時,每日朝罷,則門生羣集其家,皆海內名流。其座上常滿,殆無虛日談文論藝,絕口不及勢力。”
可見李東陽在政治人更多采取的忍讓的態度,不管和士林還是宦官、外戚等都相處都還算不錯,在政治上沒有明確的個人主張,特別是在正德年間被世人譏為“伴食宰相”。 [10-11] 

李東陽文學成就

李東陽“天資英邁,讀書一目數十行下,輒成誦不忘。少入翰林,即負文學重名。”但是李東陽很謙遜“然恆持謙沖,未嘗以才智先人。”
李東陽主持文壇數十年之人,其為詩文典雅工麗,為茶陵詩派的核心人物。又工篆書隸書。著有《懷麓堂稿》《懷麓堂詩話》《燕對錄》等。後有清人輯編《懷麓堂集》和《懷麓堂全集》等。
文學方面,李東陽主要有三點主張:一、主張學古,反對模仿。二、言由心生,詩文真情。三、知言養氣,文主於氣。

李東陽書法成就

書法作品圖集
書法作品圖集(5張)
李東陽長於篆、隸、楷、行、草書,於篆隸造詣尤高。他是明初台閣體書法嚮明中期吳門書法過渡期間的書法家。李東陽的書法已擺脱明初台閣體的束縛,對明中期書風起承先啓後的作用。
有書法大家讚道李東陽“長沙公大草,中古絕技也!玲瓏飛動,不可按抑,而純雅之色,如精金美玉,毫無怒張蹈厲之癌,蓋天資清澈,全不帶渣滓以出。”代表作品有篆書《懷素自敍帖引首》、楷書《邃庵銘》、行草書《自書詩卷》等。 [11] 

李東陽人物評價

李東陽門人孫承恩《瀼溪草堂稿》卷四十六:“德業皋夔,文章韓孟。著忠勤於四世,蹈夷險以一心。功業施於天下而人不知,風節表於一世而士鹹服。曩者內朝變故,以及西寇搶攘,左右維持,馴致底定。……盡宰相致仕,始於韋賢,而事業未見;功成請老,見於裴度,而文章則無傳。其或兼是二長,則又多虧晚節,未有全美之善,卓如我公之賢。” [12] 
明代官員陳洪謨《繼世紀聞》:“後至大位,然專以詩文延引後進,海內名士,多出其門,往往破格不次擢用,浸成黨比之風,而不能迪知憂恂,舉用真才實學。當時有識之士私相講論,以為數年後東陽引進一番詩文之徒,必誤蒼生。尚名矯激,事變將作矣。” [44] 
明代詩人謝楱在《詩家直説》:“李西涯閣老善詩,門下多詞客。劉梅軒閣老忌之,聞人學詩,則叱之曰‘就作到李、杜,只是酒徒。’”
清人輯《懷麓堂集》評道:“高才絕識,獨步一時也,而充之以學問,故其詩文深厚渾雄,不少屈奇可駭之辭,而法度森嚴,思味雋永,盡脱凡近而古意獨存。每晚豪伸紙,無趣溢發,操縱開闊,隨意所如而不逾典則。”
明史評:“自明興以來,宰臣以文章領袖縉紳者,楊士奇後,東陽而已。” [45] 
靳貴在《戒庵文集》中評“蓋操文柄四十餘年,出其門者,號有家法,雖在疏遠,亦竊效其詞,規字體以競風韻之末而鳴一時。” [13] 
廖可斌評:“一時學者翕然宗之。” [14] 
章培恆:“李東陽是我國明代著名政治家和文學家。他於天順八年舉進士,入翰林。弘治八年入閣,與徐溥、劉健、謝遷共輔朝政。經治之治,史所稱道。正德改元,武宗昏聵,劉瑾等宦官竊取朝政,殘虐天下。劉健等一批氣節之士憤然去官,李東陽被強留,以首輔輔政。面對劉瑾等熏天的氣焰,李東陽不免因循隱忍,委曲求全,但是也多虧了他調停於其間,多所救正,使得能夠於四年後清除劉瑾,挽回朝政。” [12] 

李東陽個人作品

個人詩稿:
李東陽像 李東陽像
《南行稿》:一卷,成化八年,年僅26歲的李東陽陪父親李淳回祖籍湖廣茶陵省親,歷時七月,行程萬里,飽覽山水,遍賞名勝,發為文章,刪減成此稿。此稿收於《懷麓堂稿》之雜記部分刊行,今存。
《北上錄》:一卷,成化十六年秋李東陽與同年羅璟赴南都主考應天府鄉試。恐妨職事,戒作詩文。試畢,如與南都士大夫燕會,唱和。得賦一、詩一百零二、聯句二、雜文三共作一卷。成書於成化十六年,此稿收於《懷麓堂稿》之雜記部分刊行,今存。
《講讀錄》:二卷,此錄所收為李東陽在成化十二年至弘治七年間任翰林講讀時所撰寫的講章和直解。此稿收於《懷麓堂稿》之雜記部分刊行,今存。
《三謨直解》:此解亦為李東陽任翰林講讀之職所撰。今不存。
《哭子錄》:一卷,李東陽長子李兆先不幸於弘治十四年病死,年27歲。友人多賦詩弔慰,李東陽答之,多至數十首。此稿收於《懷麓堂稿》之雜記部分刊行,今存。
東祀錄》:三卷,弘治十六年闕里孔廟毀於火災,次年重建,李東陽以內閣大臣身分前往,此行詩文集為《東祀錄》此錄有弘治本和正德元年王麟刻本單行。後此稿收於《懷麓堂稿》之雜記部分刊行,包括單行本今皆存。
《集句錄》:一卷,成化十三年春,李東陽告假養病,戒不作詩,而戲集古句,略代諷詠,間以應酬。兩月間得數十首,集為一卷。後此稿收於《懷麓堂稿》之雜記部分刊行,今存。
《集句後錄》:一卷,弘治十七年冬至十八年春,李東陽於病中復集古句,抒懷酬贈。得數十首,諸體略具,集為一卷。後此稿收於《懷麓堂稿》之雜記部分刊行,今存。
《擬古樂府》:二卷。李東陽十分推賞漢魏樂府古辭,於弘治年間間取史冊所載忠臣義士、幽人貞婦、奇蹤異事。行後擬作古樂府一百零一首,於弘治十七年初成兩卷。後友人謝鐸、潘辰評點,門生何孟春為之作注。此集刻本極多。今存顧佖刻本、魏春刻本、李一鵬刻本、釋祩宏刻本、唐堯臣刻本、長壽刻本、何泰吉刻本等。日本有朕腋活字本、高麗刻本等。李東陽生前將此稿收於《懷麓堂稿》中。
《新舊唐書雜論》:這是李東陽讀唐史心得之作,成稿於弘治七年他入閣之前,後作為雜著,收編為《懷麓堂文稿》第十七卷,名為“讀唐史”。原稿不見於書,今有手秒本存世。
《燕對錄》:二卷,李東陽自弘治八年入閣至正德七年致仕,先後輔政十八年,此編就是他在輔政期間被召議政的記錄,成編於正德九年。此編今存明嘉靖時期刊《交泰錄》本、明抄《國朝典故》本。
《同聲集》:一卷,此集所收為李東陽與友謝鐸同官翰林時唱和之作。友人陳音為作引。此集未見刻本,今不存。
《後同聲集》:一卷,此集收錄李東陽與謝鐸於弘治初復同官翰林唱和之作。吳寬為之作序。總共收錄五十首。此集未見刻本,今不存。
《聊句錄》:五卷,是李東陽與同進士、士大夫聊句之作,李東陽自作序。丹徒縣知縣王溥刊行,侍講學士吳希賢復輯題名。共採用六十九人聊句。還有云南的周子建刻本。王、週二人刻本今俱不存。
《西涯遠意錄》:一卷,此卷收錄李東陽和友人蕭顧、李經、潘辰共同贈送給謝鐸的作品,吳寬作序。此卷今已不存。 [12] 
《李西涯翰墨》:一卷,此卷收錄弘治、正德期間李東陽贈送給友人謝遷父子的親筆詩文。此卷今不存。
《西涯詩篆》:一卷,此卷收李東陽致政後寄給遠在浙江友人謝遷的親篆和詩。此卷今不存,其詩或見於《懷麓堂詩續稿》。
《求退錄》:三卷,李東陽入閣輔政十八年,其間數上疏求退及辭謝恩蔭。三卷全是這些奏疏的結集。此稿收於《懷麓堂稿》之雜記部分刊行,今存。清後《懷麓堂集》刪為一卷,只保留十九道奏疏。
《懷麓堂詩話》:一卷,此卷收李東陽談詩論文的隨筆。正德年間,遼陽王鐸得之,在揚州刊刻行世。正德本《懷麓堂稿》未收錄,清人《懷麓堂全集》才收錄。今所見有《七子詩話》本等。
《懷麓堂稿》:此為李東陽仕宦期間詩文作品集,有《詩稿》二十卷、《文稿》三十卷、《詩後稿》三十卷、《文後稿》三十卷,雜記七種,即《南行稿》《北上錄》《講讀錄》等。為李東陽生前自輯。《詩後稿》《文後稿》系門生何孟春編次。此稿始刻於正德十一年,清代刻本名《懷麓堂集》或《懷麓堂全集》。清代刻本與明代刻本有較大差異。此稿今存。
《懷麓堂續稿》:二十一卷,此稿主要收錄李東陽致仕後四年間的詩文作品,包括詩八卷、文十二卷、補遺一卷。李東陽去世的第二年,即正德十二年由門生張汝立等在蘇州刊行。今存版均有不同程度的殘缺。
《李文正公集》:二卷,此集為李東陽諸體詩的選本,隆慶間俞憲收於《盛明百家詩》前編,今存。
《與陸釴簡札》:一卷,此卷收李東陽寫給友人陸釴的簡札。正德五年,李東陽為之標首跋尾。未見有刻本,稿本今不存。
《三世通家卷》:此卷收李東陽與友人張敷華的往復書簡,張鰲山輯。李東陽晚年為之跋後。未見刻本,今不存。
參與修撰詩稿:
李東陽坐像 李東陽坐像
大明會典》:一百八十卷,李東陽與徐溥、劉健、謝遷等於弘治十年三月奉命編纂,成書於弘治十五年,未刊行。正德四年五月,權閹劉瑾派人搞其中論錯,藉故裁抑儒臣,於是命李東陽與焦芳、楊廷和等複視更定,是年十一月,武宗作序,敕司禮監刻梓。嘉靖八年命閣臣續修五十三卷。萬曆間,申時行奉敕續修二百二十八卷,司禮監刊行。
《歷代通鑑纂要》:九十二卷,李東陽與劉健、謝遷等於經治十六年五月奉敕編纂,歷時四年,於正德二年六月成編。武宗撰序,司禮監刊行。此書今存。
《明孝宗實錄》:二百二十四卷,李東陽與劉健、謝遷等於弘治十八年十二月奉敕編纂,至正德四年四月成編。此書今存。
闕里志》:十三卷,此志為李東陽於弘治十七年首倡,並親定凡例,由陳鎬等修成。嘉靖有補刻本,萬曆間孔子六十代孫孔貞嚴重修十二卷本。崇禎間,孔胤植重修成二十四卷。諸本今皆存。
參與理整詩稿:
《灌畦語》:一卷,此書為李東陽整理成編的唐人論史之作。原撰作不詳。天順八年李東陽偶購得,整理殘卷,摘秒其可讀者三十餘條為一卷。
《憩痷府君字法手稿》:此書為李東陽父親李淳的書法著作,李東陽於弘治間加以補訂,成帙。正德間刻本。此書今不存。
《二仲遺哀》:一卷,此為李東陽兩位弟弟李東山、李東川詩作合稿,二人早夭。李東陽輯其為卷。此稿未見刻本,稿本今不存。
《類博稿》:十卷,此稿為李東陽岳父嶽正的詩文集。李東陽等重輯。此稿今存弘治刻本,嘉靖刻本等。
《滄洲詩集》:十卷,此稿收集張泰詩文作品,李東陽與謝鐸、吳寬共同編輯而成。今存弘治三年成桂刻本、嘉靖十三年毛淵修補增刻本、清代手抄本等。
《黎文僖公集》:十七卷,此集所收為李東陽之師黎淳的詩文作品。弘治、正德間李東陽和劉大夏、楊一清參互校訂而成。此集今存嘉靖三十五年陳甘雨刻本等。
《鏡川先生詩集》:此集為楊守川的詩作,李東陽箋註。未見有刻本,今不存。
《學士柏詩》:一卷,此集收李東陽與門人顧清輩感舊懷賢的詩作,並撰序以述其事。未見有刻本,今不存。 [8]  [1]  [15-17] 

李東陽軼事典故

李東陽巧答皇帝

李東陽四歲時被順天府舉薦為神童,覲見明代宗,李東陽因人小腳短,跨不過門檻,太監脱口而出:“神童腳短。”李東陽應聲對下聯:“天子門高”。代宗高興地將他抱坐膝蓋上。 [34]  據説當時李東陽的父親也一起受召,站立在一旁,代宗説:“子坐父立,禮乎?”李東陽答道:“嫂溺叔援,權也。” [35] 
相傳李東陽和程敏政同時作為神童,被明英宗召見入宮殿。據説英宗正在吃螃蟹,便以此出上聯:“螃蟹渾身甲冑。”程敏政應聲對道:“鳳凰遍體文章。”李東陽從容答道:“蜘蛛滿腹經綸。”英宗説:“這個孩子將來會當宰相。”其後果然李東陽做了內閣輔臣,而程敏政只做到學士。 [36] 

李東陽詩文趣事

李東陽被舉薦為神童後,不少文人墨客找他題詩作對,試試他的才華是否名副其實。有位老翰林將他的名字嵌入聯語,要他用“兩兼格”續對:“李東陽氣暖。”李東陽對道:“柳下惠風和。”老翰林驚歎不已。 [37] 
李東陽故居 李東陽故居
正德年間,內閣劉健、謝遷二公遭貶離京,只留下李東陽一人。當時劉瑾把持朝政,李東陽獨木難支,無力迴天。有人畫了一幅醜老嫗騎牛吹笛的諷刺畫,在畫中老嫗額上題“此李西涯(李的號)相業”,以此嘲諷李東陽。有人向他報告此事,可他不動聲色,自題絕句一首:“楊妃身死馬嵬坡,出塞昭君怨恨多。爭似阿婆騎牛背,笛中吹出太平歌。” [38] 
李東陽與彭澤交往甚密,常有唱酬。彭對李詩不太讚賞。後來,彭澤官場失意,離京回鄉。李東陽贈詩一首:“斫地哀歌興未闌,歸來長鋏尚須彈。秋風布褐衣猶短,夜雨江湖夢亦寒。木葉下時驚歲晚,人情閲盡見交難。長安旅食淹留地,慚愧先生苜蓿盤。”彭讀到開頭四句便深為感動,讀完全詩,潸然淚下。反覆吟誦數十遍,愛不釋手,對兒子説;“現在我才發現西涯的詩寫得這樣好,意境如此深遠。我恨不能與他重相見,把酒論詩文!” [39] 

李東陽依附劉瑾

明武宗時,由於太監劉瑾擅權,大學士劉健、李東陽、謝遷見時勢難為,屢次上疏請求致仕,武宗同意讓劉、謝二人致仕,惟獨留下了李東陽。李不自安,上言:“臣等三人事同一體,而臣獨留,何以自容?不知何以為處。”他雖然多次上章,可終究未得武宗允許,反而被任命為內閣首輔,因為劉瑾重其文名。可他做事大多依附劉瑾。據傳劉瑾於朝陽門外造玄真觀,東陽寫了碑文,極其稱頌劉瑾。後來,朝廷抓捕劉瑾,被泄密,人們認為這是李東陽搞的鬼。國子監一監生趁黑題詩於其門嘲諷他:“才名應與斗山齊,伴食中書日已西。回首湘江春已綠,鷓鴣啼罷子規啼。”因為鷓鴣啼聲好像“行不得也,哥哥不如歸去”。 [40] 

李東陽父子趣聞

李東陽有一個獨子名叫兆先,字貞伯,自幼穎敏絕人,有一目數行之資,寫文章下筆立就,文名甚高。時稱過父。可是李兆先遊俠無度,天天尋花問柳,因此致病。有一天,李東陽經過兒子書館,在桌上用紙寫道:“今日柳陌,明日花街。焚膏繼晷(一作誦詩讀書),秀才秀才!”意在規勸兒子。李兆先回到家裏後,看到了此條,便來到李東陽的書房,在紙上寫道:“今日黃風(一作驟風),明日黑風(一作狂風)。燮理陰陽,相公相公!”時人傳為笑談。 [41]  後來李兆先每次入場參加考試便會生病,因此他許久也沒中上個舉人,不到三十歲便病死了,李家因此絕嗣。可李東陽在其《麓堂詩話》中,卻還大誇特誇自己的兒子“慧識巨眼出唐人之上”。 [42] 

李東陽臨終諡號

據傳李東陽在彌留之際,內閣大臣楊一清去看望他,説要給他諡號文正,李東陽激動得跳起來要為之叩頭。因為李楊二人私交甚厚,有人作詩諷刺説:“文正從來諡範王,如今文正卻難當。大風吹到梧桐樹,自有旁人説短長。” [43] 

李東陽家族成員

李東陽家世

  • 高祖父:名無考,行戊七。不仕。
  • 曾祖父:李文祥,行繼二,行伍出身。洪武初,隨軍隊遷入京師。李東陽的《懷麓堂文稿》卷三十《先叔父前金吾左衞百户李公墓誌銘》記載:洪武初,吾曾祖繼二府君籍義兵,歷濟南衞,改燕山左護衞。
  • 祖父:李允興,字福永,行允三。代父役,與靖難功,授小旗。調金吾左衞。
  • 祖母:陳氏,武進人。
  • 父親:李淳,字行素。不仕,私塾老師。父有疾,躬侍湯藥。姐姐寡居,養之終身,併為姐姐的幾個子女操辦婚嫁。
  • 生母:劉氏,東安軍人家庭出身,嫁給李東陽父親時已經二十歲了。以病早逝,死於景泰七年。
  • 繼母:麻氏,汪俊有《壽李太夫人九十詩序》,可知李東陽繼母麻氏壽命在九十以上。
  • 叔父:李澤,字行潤。官至金吾左衞百户。

李東陽弟弟

李東陽有同父兄弟四人,長子即李東陽。
  • 二弟:李東山,字陟之。由劉氏出。與李東陽為同母兄弟,生於景泰三年八月二十五日,死於成化十二年五月十三日,年二十四。見李東陽的《懷麓堂文續稿》卷八《仲弟東山墓誌銘》
  • 三弟:李東川,字濬之。由劉氏出。年十九,未娶而亡。
  • 四弟:李東溟,字容之。由麻氏出。 [18] 

李東陽妻妾

李東陽先後娶妻三個,妾不詳,只知道一子為妾生,所以至少有妾一人。
  • 元配:劉氏,京師人,贈一品夫人。
  • 繼娶:嶽德熙(熙字為女旁熙),是蒙泉先生嶽正之女,死於成化11年,贈宜人。李東陽的《懷麓堂文後稿》卷二十九《外姑宋夫人墓誌銘》,可知岳氏姓名,是其岳母宋氏四女之一。
  • 再繼娶:朱氏,成國公朱儀之女,封一品夫人,其死亡在李東陽之後。李東陽的《懷麓堂文後稿》卷十《封成國夫人朱母胡氏墓誌銘》,可知其岳母胡氏為原禮部尚書忠安公胡濙長女,其生四女,次女嫁給李東陽。

李東陽子女

  • 兒子
李東陽共有子四人,其中兩嫡一庶,還有一個是其弟過繼給李東陽的嗣子。
  1. 長子:李兆先,字徵伯,由嶽夫人出,生於成化十一年,出生僅四個月其母岳氏病亡。娶妻潘氏。李東陽在《懷麓堂文後稿》卷二十四《兒子兆先墓誌銘》中記道:十八歲應試,在考場中病倒。二十一歲試不中,靠父蔭成國子生。二十四歲誤寫試卷,不中。二十七應試前病死。
  2. 次子:李兆同,由朱夫人出,10歲死。李東陽的《懷麓堂文後稿》卷三十《兒兆同埋銘》。
  3. 側子:小名午孫,庶出,週歲死。李東陽在《懷麓堂詩稿》卷五《哭午兒》其中一句:兒生不滿晬,遂作終身期。
  4. 繼子:李兆蕃,是李東陽四弟李東溟的兒子,過繼給李東陽當嗣子。
  • 女兒
李東陽共有女三人
  1. 長女:李盈,由劉夫人出,生於成化7年,嫁給尚寶少卿崔傑。李東陽在《懷麓堂南行稿》有《盈女生日》一詩。
  2. 次女:李菱,由朱夫人出,成化18年亡,死亡時只有幾歲,李東陽甚疼愛此女為其有詩作。《懷麓堂詩稿》卷十五《哭女菱》
  3. 三女:名無考,由朱夫人出,生於成化19年11月26日,嫁給孔子第六十二代孫“衍聖公”孔聞韶,28歲時死亡。李東陽有《懷麓堂文後稿》卷三十《亡女衍聖公宗婦墓誌銘》。 [18-19] 

李東陽人物爭議

正德初年劉瑾專政時,劉健謝遷去任,李東陽留在內閣。關於其原因,有如下幾種解讀:
李東陽留任內閣原因彙總表
類型
內容
圖片
泄密説
李東陽與劉瑾有舊,舉朝欲攻瑾,東陽泄其謀,因得預為之所,既而劉健、謝遷去位,東陽獨被眷留。二公瀕行,東陽祖餞欷戲泣,健曰:“何用今日哭,為使當日出一語,則與我輩同去爾。”——李紹文《皇明世説新語》
“文名盛”説
東陽門徒最盛,初皆以為東陽素有文名,故得不去。——陳洪謨《繼世紀聞》
皇帝、兩宮挽留説
時逆瑾柄用,於是劉、謝二公皆得謝去,而公獨留。公據案涕泣,連疏懇乞同罷。上素重公,兩宮亦言:“舊臣惟此一人,不宜聽其去。”瑾不得已,故留之。——楊一清《李公東陽墓誌銘》
李東陽對誅劉瑾事未明確表態説
遂準令劉健、謝遷致仕,惟獨留李東陽,蓋前閣議請誅劉瑾等時,健嘗推案哭,遷亦訾瑾等罔休,惟東陽不出一語,遂得獨留。——薛應旗《憲章錄》
有觀點認為第四點(李東陽對誅劉瑾事未明確表態説)最符合人性和邏輯。李東陽未明確表態誅殺劉瑾,所以劉瑾對他並沒有那麼痛恨。劉瑾是想做一些事情來取得他人承認的,所以他還是要留下一些能為自己所用的人,李東陽的性格也比劉健謝遷圓滑,所以在劉瑾專權時得以留任。 [46] 

李東陽史籍典載

  • 《明史稿·李東陽傳》 [9] 
  • 《明史·卷一百八一·列傳第六十九·李東陽》 [20] 
  • 《堯山堂外紀》
  • 《名山藏·卷六十九》 [21] 
  • 《國榷》 [22] 
  • 《罪惟錄》 [4] 
  • 《明史紀事本末》 [23] 
  • 《明通鑑》 [24] 
  • 《治世餘聞》 [25] 
  • 《繼世紀聞》 [26] 
  • 《續藏書》 [27] 
  • 《今言》 [28] 
  • 《殿閣詞林記》 [29] 
  • 《明名臣琬錄》 [30] 
  • 《輔世編》 [31] 
  • 《明儒學案》 [32] 
  • 《翰林記》 [33] 

李東陽影視形象

2005年電視劇《正德演義》:鄭天庸飾演李東陽。
2007年電視劇《夜來風雨》:陳長海飾演李東陽。
2018年電視劇《回到明朝當王爺之楊凌傳》:蘇茂飾演李東陽。 [49] 
參考資料
  • 1.    法式善.明李文正公年譜[M].民間出版,清代.
  • 2.    天順七年會試錄.彭時[M].官方出版.明天順七年,卷三.
  • 3.    梁儲.賀閣老西涯李公七十詩序[M].不明.明代.
  • 4.    查繼佐.罪惟録[M].民間出版:清代.
  • 5.    楊一清.李東陽墓誌銘[M].明代官方出版:明代.
  • 6.    明翰林院.明景宗實錄[M].明官方出版:明代.
  • 7.    李東陽.懷麓堂文稿[M].明代正德年版:明代.
  • 8.    李東陽,謝遷等.明孝宗實錄[M].大明官方出版,1493.
  • 9.    王鴻緒.明史稿[M].清朝官方出版:清代.
  • 10.    韓爽.李東陽後期心態及文學研究[D].西南大學,2013.
  • 11.    尹選波.李東陽評價[J].雲南:雲南師範大學學報,2013(45):1.
  • 12.    錢振民.李東陽年譜[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5.
  • 13.    靳貴.戒庵文集[M].明代民間出版,明代.
  • 14.    廖可斌.明代文學復古運動研究[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 15.    談遷.國榷[M].不明,明代.
  • 16.    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M].清代民間,清代.
  • 17.    廖道南.殿閣詞林記[M].明代民間,明代.
  • 18.    李東陽,李慶立.懷麓堂詩話校釋[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
  • 19.    李東陽.懷麓堂文後稿.北京:李東陽門人出版,明代
  • 20.    張庭玉.明史[M].北京:中華書局編輯部,2013.
  • 21.    《名山藏·卷六十九》  .殆知閣[引用日期2014-05-12]
  • 22.    談遷.國榷[M].明代民間出版.明代.
  • 23.    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M].民間出版.清代.
  • 24.    夏燮.明通鑑[M].清代民間出版.清代.
  • 25.    陳洪謨.治世餘聞[M].民間出版.明代.
  • 26.    陳洪謨.繼世紀聞[M].明代民間出版.明代.
  • 27.    李贄.續藏書[M].明朝民間出版.明代.
  • 28.    鄭曉.今言[M].明代民間出版.明代.
  • 29.    廖道南.殿閣詞林記[M].明代民間出版.明代.
  • 30.    徐紘.明名臣琬錄[M].不明.明代.
  • 31.    唐鶴徴.輔世編[M].明代民間出版.明代.
  • 32.    黃宗羲.明儒學案[M].清代民間出版.清代.
  • 33.    黃佐.翰林記[M].明代明間出版.明代.
  • 34.    陳洪謨:《繼世紀聞》卷一:李閣老東陽四歲即能寫大字,順天府以神童薦,召入內庭。過門限,太監雲:“神童腳短。”李高聲答雲:“天子門高。”即聞於上,抱置懷中,令翰林院作養,與程敏政齊名。
  • 35.    蔣一葵:《長安客話》卷一:李文正公幼舉神童,帝抱至膝上,時其父拜起,侍丹墀下。帝曰:“子坐父立,禮乎?”對曰:“嫂溺叔援,權也。。
  • 36.    蔣一葵:《堯山堂外紀》卷八十七:李西涯、程篁墩同朝,見適直隸貢蟹至,英廟即試以對句,曰:“螃蟹渾身甲胃。”程應聲曰:“鳳凰遍體文章。”上加稱賞。時李尚伏地,徐對曰:“蜘蛛滿腹經綸。”上遂大異之,曰:“是兒他日作宰相耶!”俱賜寶鏹而出。後李出入館閣四十年,而程終於學士,竟如其對雲。
  • 37.    尚永亮、薛泉.《李東陽評傳》: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5頁
  • 38.    褚人獲:《堅瓠集》首集卷二:李西涯東陽柄政,無救世亂……輕薄者畫一醜惡老嫗,騎牛吹笛,題曰:“李西涯相業。”或以告西涯,西涯自題一絕雲:“楊妃血濺馬嵬坡,出塞昭君怨恨多。爭似阿婆牛背穩,笛中吹出太平歌。”
  • 39.    蔣一葵:《堯山堂外紀》卷八十七:湖廣彭民望有學而老貧,謁故友于京不遇回,李西涯以詩寄雲:“斫地哀歌興未闌,歸來長鋏尚須彈。秋風布褐衣猶短,夜雨江湖夢亦寒”。彭讀之,黯然不樂。至“木葉下時驚歲晚,人情閲盡見交難。長安旅食淹留地,慚愧先生苜蓿盤。”乃潸然淚下,為之悲歌數十遍不休。謂其子曰:“西涯所造一至此乎!恨不得尊酒重論文耳。”自是不閲歲而卒。
  • 40.    陳洪謨:《繼世紀聞》卷一:大學士劉健、李東陽、謝遷見時勢難為,屢疏乞致仕,至是乃令劉、謝二人致仕,李獨留。李不自安,上言:“臣等三人事同一體,而臣獨留,何以自容?不知何以為處?”章亦屢上,竟不允。東陽門徒最盛,相傳以瑾素重其文名,故得不去。後人傳瑾於朝陽門外創造玄真觀,東陽為制碑文,極其稱頌,人始信前日泄捕瑾等之事,為不誣也。……李代劉為首相事多依附有一監生以詩獻之雲文名應與斗山齊伴食中書日已西回首湘江春草綠鷓鴣啼罷子規啼蓋譏其行不得也哥哥不如歸去之意及瑾誅御史張芹劾稱當瑾擅權亂政之時東陽禮貌過於卑屈詞旨極其稱讚貪位慕祿不顧名節等語人頗然之
  • 41.    陳洪謨:《治世餘聞》下篇卷四:兆先文名甚高,然遊俠無度,以是致病。公一日過其書館,中書其幾雲:“今日柳陌,明日花街,焚膏繼晷,秀才秀才!”兆先歸見之,亦過公齋,書案雲:“今日黃風,眀日黑風,燮理陰陽,相公相公!”傳之以為笑談。
  • 42.    孫緒:《沙溪集》卷十三:西涯李公譽其子兆先,至謂:“慧識巨眼出唐人之上。”傳之《麓堂詩話》,一時無恥者謂為非過。
  • 43.    蔣一葵:《堯山堂外紀》卷八十七:李西涯與楊邃庵素相善,初劉瑾欲害楊,西涯力救乃免。及西涯病劇,楊慰之曰:“國朝以來,文臣未有諡‘文正’者,公如不諱,請以諡公”。西涯倚榻頓首,遂卒。有無名子改宋人譏京堂詩云:“文正從來諡範王,如今文正卻難當。大家吹上梧桐樹,自有傍人説短長。”
  • 44.    陳洪謨:《繼世紀聞》卷一
  • 45.    《明史·卷一百八十一·列傳第六十九》  .國學導航.2006-09-12[引用日期2023-01-11]
  • 46.    高明祥.李東陽曆史形象塑造的考察[J].華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02):90-100.
  • 47.    李東陽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3-06-13]
  • 48.    劉波主編;張彤,石琳琳副主編.中國曆代文化藝術名人大辭典.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4.第593頁
  • 49.    電視劇《回到明朝當王爺之楊凌傳》第1集 片尾字幕第42分29  .優酷[引用日期2023-11-05]
  • 50.    李東陽半身像,取自清顧沅輯,道光十年刻本《古聖賢像傳略》。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