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謝遷

(明代名臣)

鎖定
謝遷(1450年-1531年),字於喬,號木齋,浙江餘姚人。中國明代文學家。 [40] 
謝遷於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中狀元,授翰林修撰。弘治八年(1495年),入內閣參與機務,與劉健、李東陽同心輔佐朝政,請罷選妃嬪,禁約內官。正德(1506年-1521年)初,因堅決反對宦官劉瑾干政,與劉健同時罷職,被譽為“賢相”。嘉靖六年(1527年)復入閣,居位數月,力求去。嘉靖十年(1531年)去世。 [40] 
謝遷有《湖山唱和》2卷附聯句1卷(今存明嘉靖刻本)。其詩歌如《偶興》《憂旱》《憫稼》等,都體現出對朝政的美好期待和憂國憂民的情懷。其文章《自題野服行樂圖》《東谷像贊》等,中正平實。 [40] 
於喬
所處時代
明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浙江紹興府餘姚縣
出生日期
1450年1月11日
逝世日期
1531年3月6日
主要成就
輔佐明孝宗“弘治中興
主要作品
《歸田稿》《湖山唱和詩》
本    名
謝遷
官    職
兵部尚書、東閣大學士、太子太傅
追    贈
太傅
諡    號
文正

謝遷人物生平

謝遷早年經歷

明英宗正統十四年(1449年)十二月二十八日,謝遷生於浙江紹興府餘姚縣東山鄉第四門(今餘姚市泗門鎮),明憲宗成化十一年(1475年)殿試中狀元,授以翰林院修撰。明孝宗即位後,宦官郭鏞要求挑選妃嬪充實六宮,謝遷向新登位的明孝宗進諫:先帝的陵墓還未建成,挑選妃嬪從禮儀上講,應當從緩進行。尚書周洪謨等人都贊同謝遷的意見,明孝宗採納。明孝宗在當太子時,謝遷早就是講官了。待明孝宗即位,謝遷每次向他講課,竭力使他掌握做好皇帝的道理。明孝宗多次誇他講得好。因此,謝遷晉升為少詹事兼侍講學士。 [1] 

謝遷入閣參政

謝遷像 謝遷像 [2]
明孝宗弘治八年(1495年),朝廷命謝遷同李東陽入內閣參與政務。當時,謝遷正料理父母的喪事,竭力推辭,直到居喪結束才接受任命。隨即又晉升為詹事,並繼續兼任侍講學士。以後皇太子出閣時,又加封為太子少保、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謝遷上書皇帝,勸告太子親賢者,遠佞臣,勤學問,戒安逸。皇帝對此,頗加讚揚。 [3] 
尚書馬文升提出大同邊警,餉費不足,要求增加南方兩税折銀的數字。謝遷表示反對,他説:先朝因為南方賦税較重,所以用摺合銀兩的辦法來減輕。如果再提出增加,恐怕百姓不堪負擔。結果馬文升提出的議案沒有被通過。 [4] 
弘治朝末時,明孝宗想刷新朝政,治理弊政。當時,內府所有的庫房、倉場與馬坊,宦官作奸違法的事,不易徹底查清。御馬監、騰驤四衞勇士,自以為禁軍不屬兵部管轄,都掛空名領取軍餉,弊端尤其嚴重。謝遷找機會把這件事報告明孝宗,並提出根除弊端的策略,結果贏得了皇上的贊同。 [5] 
謝遷儀表堂堂,相貌俊偉,辦事堅持原則,為人光明磊落。他遇事明瞭,處理迅速,善於據理論爭。謝遷和劉健、李東陽一起輔佐皇帝,當時人們評價説:“李公謀略高超,劉公辦事果斷,謝公談吐尤健。”三人均被譽為“賢相”。 [6] 

謝遷宦官當道

明武宗即位後,謝遷晉升為少傅太子太傅。宦官劉瑾乘皇帝年幼,獨攬大權,排斥忠良。謝遷認為事關國家興亡,決心“觸危機而罔恤,當逆峯而直犯”,多次向皇上陳述已見,但都遭到拒絕。直到要求誅殺劉瑾的建議沒有被採納,謝遷就同劉健一起辭官回家了。 [7] 
謝遷半身像 謝遷半身像 [8]
劉瑾對謝遷怨恨不已,一個叫焦芳的人由於投靠劉瑾而擠入內閣,對謝遷也深感不滿。正德四年(1509年)二月,劉瑾、焦芳一夥藉口浙江推舉的德才兼備的人,如餘姚人周禮、徐子元、許龍,上虞人徐文顏都是謝遷的同鄉,而草擬的詔書又出自劉健之手,胡説餘姚隱士這麼多,肯定徇私勾結,互相拉扯。企圖以此作為謝遷、劉健的罪狀。他們假傳皇命,將周禮等人關進監獄審訊。劉瑾還企圖逮捕劉健、謝遷,抄沒兩家財產充公,幸虧李東陽竭力為他倆解脱。結果,朝廷將周禮等人統統發配到邊疆服役,並且下令:從此餘姚人不得入選京官,只能派作縣令。 [9] 
正德四年(1509年)十二月,劉瑾倚仗權勢,撤消了皇帝給予劉健、謝遷等人賜爵授官的詔命,並追回皇帝賞賜的玉帶、官服等物品。與此同時,撤消授官詔命的竟達六百七十五人。當時,人們都為謝遷的安危感到擔憂,然而謝遷依然與客人下棋賦詩,鎮定自若 [10] 

謝遷世宗優待

劉瑾被誅後,朝廷恢復謝遷的官職,但他推辭不受。明世宗即位,派遣使者慰問謝遷,起用他擔任參議。謝遷派兒子謝正入朝謝恩,並勸明世宗要勤奮學習,效法祖宗,善於納諫。嘉靖六年(1527年),明世宗親自下詔令派傳令官到謝遷家去徵召他入閣復職,並命令浙江的巡撫、按察使敦促謝遷起程赴京。此時,謝遷已是七十九歲的高齡,不得已只好奉命北上。明世宗待謝遷十分優厚,天氣寒冷時叫他不用上朝參見。一旦得知謝遷生病,又是派太醫,又是送藥物,還叫專管酒宴的光祿卿送上美酒佳餚。第二年三月謝遷終算告老還鄉。“雖殘伏枕還憂國”,謝遷回鄉後還念念不忘國家興亡,明世宗也常派遣官員問候謝遷的起居。 [11] 
嘉靖十年(1531年)二月十八日,謝遷在家中去世,年八十三。明世宗特贈太傅的官銜,諡號文正,葬於餘姚東山鄉伏虎莊(今餘姚市臨山鎮臨山村)。 [12] 

謝遷個人作品

謝遷工書法,明朝王世貞《國朝名賢遺墨》中有錄。著有《歸田稿》八卷。詩文大抵辭旨和平。 [13]  詩詞作品:《偶興》 [14]  《習靜》 [15]  《過楊柳青詩》 [16]  《芙蓉》 [17]  《池上》 [18]  《夜坐》 [19]  《曉發潞河》 [20]  《酬雪湖見懷》 [21]  《晚步》 [22] 

謝遷主要成就

泗門謝氏祖像·謝遷像 泗門謝氏祖像·謝遷像
謝遷“儀觀俊偉,秉節直亮”,又“見事明敏,善持論”。在討論許多具體政務時,常常能直言確論,直指要害。“時同在內閣者,劉健敢於任事而資(謝)遷之謀斷,李東陽長於為文而資遷之典則。遷於其間,不激不隨,輔成盛治。” [23] 
從整個弘治時期的總體情形來看,以劉健李東陽、謝遷三人並任內閣的時間最長,其影響也最顯著。三人當政時,明孝宗“益明習機務,眷念民瘼,欲盡革諸煩苛弊蠹”,因而時常召見閣臣面議庶政。“當是時,(劉)健等三人同心輔政,竭情盡慮,知無不言。” [24]  三人以各自優長,相互補益、協調,在“弘治中興”過程中發揮了積極的影響和作用。

謝遷人物評價

明史》:①(謝)遷儀觀俊偉,秉節直亮。與劉健、李東陽同輔政,而遷見事明敏,善持論。時人為之語曰:“李公謀,劉公斷,謝公尤侃侃。”天下稱賢相。②贊曰:劉健、謝遷正色直道,蹇蹇匪躬。閹豎亂政,秉義固諍。志雖不就,而剛嚴之節始終不渝。有明賢宰輔,自“三楊”外,前有彭(時)、商(輅),後稱劉(健)、謝(遷),庶乎以道事君者歟。 [25] 
龍文彬:凡綸音批答,裁決機宜,悉健與(李)東陽、(謝)遷三人,天下翕然稱賢相。 [26] 
費宏:孝宗敬皇帝臨御十有八年,敬天法祖,任賢使能,中國乂安,四夷賓服。其繼體守成,治化之美,上媲聖祖,駕軼帝王。一時輔臣則有若太師晦庵劉文靖公(劉健)、西涯李文正公(李東陽)、太傅木齋謝文正公(謝遷)。至於孝廟始終,明良相值,於斯為盛。 [27] 
王世貞:孝廟時,最多名臣。輔弼則劉文靖公健、謝文正公遷、丘文莊公浚(丘濬)、李文正公東陽。 [28] 
李贄:弘治間,孝宗皇帝即位既久,勵精思治,登庸俊賢。內則文靖暨謝、李二公,參議朝政;外則鈞陽、華容、洪洞、浮樑諸公,戮力陳列,君明臣良,此萬世一時也。 [29] 
徐鹹:國朝名臣,久任享耆壽者,魏文靖公驥(魏驥)九十八,王端毅公恕(王恕)九十三,胡忠安公濙(胡濙)八十九,馬端肅公文升(馬文升)、韓忠定公文(韓文)、吳文恪公訥(吳訥)、章文懿公懋(章懋),俱八十六。王文端公直(王直)、王忠肅公翱(王翱)、王忠毅公驥(王驥)、林文安公瀚(林瀚)、劉忠宣公大夏(劉大夏)、謝文正公遷,俱八十四。茲數公者,名位祿壽兼而有之,豈易得哉? [30] 
谷應泰:當是時,冰鑑則有王恕、彭韶;練達則有馬文升、劉大夏;老成則有劉健、謝遷。 [31] 
屠隆:商文毅輅、彭文憲時、劉文靖健(劉健)、謝文正遷、楊文懿守陳(楊守陳)、王文恪鏊(王鏊)、吳文定寬(吳寬)風骨峻,整德器淵,涵才不露鋒穎,功不計歲月,外示凝然,中懷凜然。招之不來,麾之不去,有古大臣之風焉。所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矣。 [32] 
林時對:本朝一代偉人,皆吾浙產也。……然吾浙實多名臣碩彥,相業則有餘姚謝文正遷、淳安商文毅輅(商輅)、永嘉張文忠孚敬(張璁)。 [33] 

謝遷人物軼事

謝遷妙對對子

謝遷出生時,家裏正購得新居,故名“遷”,7歲時謝遷便會作對,祖父出一對曰“蛙鳴水澤,為公乎,為私乎。”謝遷對曰“馬出河圖,將治也,將亂也。”祖父十分驚奇。一日,一位來客知道謝遷小小年紀就會屬對,便説出一對曰“白犬當門,兩眼睜睜惟顧主。”謝遷應聲道:“黃蜂出洞,一心耿耿只隨王。” [13] 

謝遷見色不亂

版本一
有一天晚上,隔鄰的一妙齡少女,乘雙親赴省城探親,私自來到思慕已久的謝遷書房裏,百般挑逗,親近謝遷。謝遷初時以禮相待,後來見其如此不知廉恥,嚴正呵斥她説:“你乃閨女,應自愛自律,竟敢如此不知羞恥,倘若我也不顧禮義,與你淫亂,豈不是毀了你的貞操,使你終生蒙污,而且敗壞你家名譽,如此缺德之事,天理難容,千萬不可為也……。”少女被謝遷義正辭嚴的訓斥後,如夢中醒來,羞愧萬分,感激謝遷見色不亂,及時制止她免犯下遺恨終生的錯事,眼淚不由自主地如泉湧出,拜謝他的訓誨,惶恐地回家去。
版本二
謝遷,少年時應聘於毗陵郡(今江蘇省武進縣)富户任家教;富家女兒見謝遷少年博學,舉止優雅,而有愛慕之意。有一次趁父母外出時,到謝遷住處,細訴自己仰慕之情。謝遷面對着這麼一位豆蔻年華的少女來訪,而且主動向自己表達心意,他不但沒有沾沾自喜,反而嚴肅的勸導少女:“女子未嫁,應當潔身自愛、舉止莊重;你單獨來找我,一來:落人你父母家教不嚴之口實;二來:若遇輕狂男子,使你喪貞失節,更將終生蒙垢、受人輕視,父母及夫家都無顏面。好男子內心尊重、敬愛的是端莊賢淑的女子,而不是輕佻、率性而為的人。請你快回去,今後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
富家女聽了,猛然醒悟,幸虧謝遷是正人君子,自己才未受輕薄;但想到自己的輕率讓人誤解,頓時羞愧得無地自容,掩面而去。

謝遷家族成員

輩分
關係
姓名
簡介
家世
祖父
謝瑩
字懷玉,號直庵,歷官浙江布政使司從事,光祿寺珍饈署丞,福建布政使司都事。
父親
謝恩
字公覲,號簡庵。
母親
鄒氏
餘姚人,封宜人。
平輩
弟弟
官至廣東布政使。
子輩
長子
謝正
官至禮部儀制清吏司員外郎。
次子
鄉試第一,弘治末進士及第,為弘治十八年探花。官至吏部左侍郎,贈禮部尚書。
三子
謝豆
官至大理寺左寺副。
四子
謝亙
過繼給謝迪為後,官至軍都督府都事署左軍經歷。
五子
謝至
官至山東武定州判官。
六子
謝垔
官至山東膠州同知。
長女
謝氏
適馮蘭之子馮汝材。
次女
謝氏
適都御史宋冕之子宋惟昭。
表格參考資料: [13]  [34-35] 

謝遷史籍記載

《明史·列傳第六十九·謝遷傳》
《明史紀事本末·卷四十二》
《萬姓統譜·謝遷傳》

謝遷後世紀念

謝遷遺蹟
謝遷遺蹟(2張)
謝遷歷經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政績卓著。去世後,社會上流傳着不少他的軼事趣聞。在他的家鄉泗門,至今還存留着“萬安橋”、“大學士第”、“狀元樓”、“硯瓦漕”等古蹟,供人憑悼。 [36]  “謝遷墓”遺址位於伏虎莊, [37]  伏虎莊村沿水而建,原有謝遷謝閣老基園,現遺址尚在。 [38-39] 
對東山謝氏有多年研究的學者謝建龍説,泗門謝氏宗祠裏有一副對聯:“古今三太傅,吳越兩東山。”上聯中的三太傅,是指能代表東山謝氏輝煌歷史的晉太傅謝安、宋太傅謝深甫、明太傅謝遷,其中謝安和謝遷都曾在今臨山境內的東山留下活動的蹤跡。下聯中的兩東山,則是指上虞東山和臨山東山,正是因為有了謝安和謝遷,使臨山東山在東山謝氏心目中成為與上虞東山並重的聖地。 [37] 
參考資料
  • 1.    《明史》:謝遷,字於喬,餘姚人。成化十年鄉試第一。次年舉進士,復第一。授修撰,累遷左庶子。 弘治元年春,中官郭鏞請豫選妃嬪備六宮。遷上言:“山陵未畢,禮當有待。祥禫之期,歲亦不遠。陛下富於春秋,請俟諒陰既終,徐議未晚。”尚書周洪謨等如遷議,從之。帝居東宮時,遷已為講官,及是,與日講,務積誠開帝意。前夕必正衣冠習誦,及進講,敷詞詳切,帝數稱善。進少詹事兼侍講學士。
  • 2.    謝遷像取自1918修《浙江餘姚四們謝氏二房譜》。
  • 3.    《明史》:八年詔同李東陽入內閣參預機務。遷時居憂,力辭,服除始拜命。進詹事兼官如故,皇太子出閣,加太子少保、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上疏勸太子親賢遠佞,勤學問,戒逸豫,帝嘉之。
  • 4.    《明史》:尚書馬文升以大同邊警,餉饋不足,請加南方兩税折銀。遷曰:“先朝以南方賦重,故折銀以寬之。若複議加,恐民不堪命。且足國在節用,用度無節,雖加賦奚益。”尚書倪嶽亦爭之,議遂寢。
  • 5.    《明史》:孝宗晚年慨然欲釐弊政。而內府諸庫及倉場、馬坊中官作奸骫法,不可究詰。御馬監、騰驤四衞勇士自以禁軍不隸兵部,率空名支餉,其弊尤甚。遷乘間言之,帝令擬旨禁約。遷曰:“虛言設禁無益,宜令曹司搜剔弊端,明白奏聞。然後嚴立條約,有犯必誅,庶積蠹可去。”帝俞允之。
  • 6.    《明史》:遷儀觀俊偉,秉節直亮。與劉健、李東陽同輔政,而遷見事明敏,善持論。時人為之語曰:“李公謀,劉公斷,謝公尤侃侃。”天下稱賢相。
  • 7.    《明史》:武宗嗣位,屢加少傅兼太子太傅。數諫,帝弗聽。因天變求去甚力,帝輒慰留。及請誅劉瑾不克,遂與健同致仕歸,禮數俱如健。
  • 8.    謝遷半身像取自清顧沅輯,道光十年刻本《古聖賢像傳略》。
  • 9.    《明史》:而瑾怨遷未已。焦芳既附瑾入內閣,亦憾遷嘗舉王鏊、吳寬自代,不及己,乃取中旨勒罷其弟兵部主事迪,斥其子編修丕為民。 四年二月,以浙江應詔所舉懷才抱德士餘姚周禮、徐子元、許龍,上虞徐文彪,皆遷同鄉,而草詔由健,欲因此為二人罪。矯旨謂“餘姚隱士何多,此必徇私援引”,下禮等詔獄,詞連健、遷。瑾欲逮健、遷,籍其家,東陽力解。芳從旁厲聲曰:“縱輕貸,亦當除名!”旨下,如芳言,禮等鹹戍邊。尚書劉宇復劾兩司以上訪舉失實,坐罰米,有削籍者。且詔自今餘姚人毋選京官,著為令。
  • 10.    《明史》:其年十二月,言官希瑾指,請奪健、遷及尚書馬文升、劉大夏、韓文、許進等誥命,詔並追還所賜玉帶服物。同時奪誥命者六百七十五人。當是時,人皆為遷危,而遷與客圍棋、賦詩自若。
  • 11.    《明史》:瑾誅,復職,致仕。 世宗即位,遣使存問,起迪參議,丕復官翰林。遷乃遣子正入謝。勸帝勤學、法祖、納諫,優旨答之。嘉靖二年復詔有司存問。六年,大學士費宏舉遷自代,楊一清欲阻張璁,亦力舉遷。帝乃遣行人齎手敕即家起之,命撫、按官敦促上道。遷年七十九矣,不得已拜命,比至,而璁已入閣,一清以官尊於遷無相下意。 遷居位數月,力求去。帝待遷愈厚,以天寒免朝參,除夕賜御製詩。及以病告,則遣醫賜藥餌,光祿致酒餼,使者相望於道。遷竟以次年三月辭歸。
  • 12.    《明史》:十年卒於家,年八十有三。贈太傅,諡文正。
  • 13.    謝遷  .北京市東城區圖書館[引用日期2014-02-07]
  • 14.    《偶興》:曲徑疏籬擁薜蘿,晚風紅落豆花多。南山夜半牛堪飯,東海門深雀自羅。 遺恨未酬三顧寵,清時誰解五噫歌。謾將舊硯臨池洗,莫遣餘生待墨磨。
  • 15.    《習靜》:一塵不到水邊亭,掃石焚香晝掩扃。方沼萍開魚掉尾,高崖鬆動鶴梳翎。 窗臨絕澗涵虛白,山隔重湖送遠青。更是晚來羣動息,空庭仰卧數流星。
  • 16.    《過楊柳青詩》:直沽南頭楊柳青,昔是楊柳今凋零。霜風滿地散黃葉,河邊寂寞雙垂亭。 人道垂楊管離別,北往南來兢攀折。我來袖手憐枯枝,躊躇臨河駐旌節。 五雲回首懷漢宮,丹楓轉眼經霜空。李梅冬食豈佳味,垂涎奔走嗤狂童。 陽回萬物生自色,翰旋造化慚無力。百年心跡歲寒同,卻憶南山舊松柏。
  • 17.    《芙蓉》:傍水施朱意自真,幽棲非是避芳塵。 已呼晚菊為兄弟,更為秋江作主人。
  • 18.    《池上》:風吹細浪碧粼粼,水面微寒透葛巾。 何處更尋三島路?此心頓洗十年塵。 不嫌鷺宿移蓮近,為愛魚肥喚草頻。 興到一樽成獨酌,待邀明月作嘉賓。
  • 19.    《夜坐》:老天還我舊煙霞,信道吾生自有涯。 佳客不來頻掃榻,好山難致即移家。 半山細雨千竿竹,十畝晴雲五色瓜。 月滿平湖天共遠,擬乘清興泛仙槎。
  • 20.    《曉發潞河》:千里鄉心逐燕飛,晨光初動尚熹微。 送迎深愧勞賓從,今昨何煩問是非? 自在沙鷗眠岸回,凋零霜葉掛林稀。 十年京洛歸來晚,猶喜緇塵未染衣。
  • 21.    《酬雪湖見懷》:小齋無事足春眠,乘興尋芳偶著鞭。 苔石漫供醒酒具,鷗波重結洗心緣。 東園桃李迎風笑,別壑藤蘿帶雨懸。 相伴浴沂慚負約,湖邊凝睇思悠然。
  • 22.    《晚步》:過險方知世路難,閒中丘壑任盤桓。 魚羮飯飽腹頻鼓,山竹居幽身易安。 興在溪流長獨往,行逢野老罄交歡。 晚來雲盡天如洗,倚杖逍遙眼界寬。
  • 23.    凌迪知《萬姓統譜·謝遷傳》卷一零五
  • 24.    《明史·劉健傳》卷一八一
  • 25.    卷一百八十一列傳第六十九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02-07]
  • 26.    《明會要》卷三十《職官二》
  • 27.    《國朝獻徵錄·卷十四》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8-05-05]
  • 28.    明·王世貞·《弇州續稿·卷八十七》
  • 29.    明·李贄·《續藏書·卷十一·內閣輔臣》
  • 30.    徐鹹《徐襄陽西園雜記》
  • 31.    《明史紀事本末·卷四十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8-04-28]
  • 32.    《古今圖書集成》
  • 33.    《荷牐叢談·卷二》
  • 34.    明倪宗正編《明太傅謝文正公年譜》
  • 35.    《明史》:迪仕至廣東布政使。丕鄉試第一,弘治末進士及第。歷官吏部左侍郎,贈禮部尚書。
  • 36.    謝遷生平  .餘姚圖書館[引用日期2014-02-07]
  • 37.    臨山鎮古鎮保護與旅遊開發研討會紀實  .餘姚宣傳在線.2011-8-22[引用日期2014-02-07]
  • 38.    臨山村  . 臨山鎮政府網站.2011-01-27[引用日期2014-02-07]
  • 39.    餘姚泗門閣老遺蹤  .寧波網[引用日期2020-03-18]
  • 40.    謝遷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3-06-15]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