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龍文彬

(同治四年進士)

鎖定
龍文彬(1821年-1893年),字筠圃。江西永新人。中國清朝經學家、史學家。 [1] 
龍文彬少時隨劉繹遊,被劉繹所器重。清同治四年(1865年),中進士,授吏部主事。光緒元年(1875年),充校《穆宗實錄》,賞加四品銜,並戴花翎。光緒六年(1880年),乞假歸。隨後主講友教、經訓、鷺洲、章山、秀水、聯珠、蓮洲等書院,培植人才。 [2]  卒於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 [1] 
龍文彬為學,重身體力行,不立講會。其著有《永懷堂詩文鈔》10卷、《明紀事樂府》300首、《明會要》80卷等作品。所著《周易繹説》一書, 經督學龍湛霖遞呈,奉旨留覽。“説經貫綜漢宋之間,論學以誠敬為宗旨,言朱(熹)、陸(九淵)、羅(欽順)、王(守仁)異同之故,皆有條理”(《清史列傳》本傳) [2] 
擷菁
筠圃
所處時代
清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永新縣澧田南城村
出生日期
1824年
逝世日期
1893年
本    名
龍文彬

龍文彬人物生平

少從劉繹遊。同治四年(公元一八六五年)進士,改吏部主事,光緒元年充稜穆宗實錄加四品街。文彬著有《永懷堂詩文鈔》十卷,《明紀事樂府》三百首,《明史會要》八十卷,均《清史列傳》傳於世。龍文彬小時和叔父相依為命,家裏窮得沒有一擔谷的儲備。他中進士前,以教書為生,有點薪水,便全交給叔父,甘於清貧。龍文彬在京為官及後來教館收入豐厚了,但凡有公益的事,他總是慷慨解囊。他説:“我不做守財奴,把很多錢遺給子孫。見義、量力去做,不等待有了餘錢再去做”。他還説:“儉以養廉且惜福,勤以補拙且養生。”龍文彬的品格,就是這樣的高潔。龍文彬在京做官15年,眼見曾國藩興團練,李鴻章辦洋務都不能消除滿清政府的腐敗,不能改變國家貧弱的狀況。於是,告老還鄉,仍如進京前那樣,主講本縣的秀水、聯珠、蓮洲等書院及本府的鷺洲書院和臨江府的章山書院。龍文彬一邊教授生員,一邊著書立説。光緒二十二年(1893),龍文彬病逝於家。

龍文彬個人作品

他的經、史、詩、文都有成就。所著《明會要》80卷,堪稱宏篇鉅製。內分帝系、禮樂、輿服、學校、運歷、職官、選舉、民政、兵刑、食貨、祥異、方域、外番等15門,498子目。徵引贍博、詳盡地記載了明代的政治、典章制度掌故。對研究明史,有很重要的參考價值。他還寫了許多詩,刊印了的有《永懷堂詩鈔》2卷和《明記事樂府》。收錄在《永懷堂詩鈔》中的雜詩、詠物抒懷、寫景敍事、清新自然、情真意切。所著《永懷堂文鈔》10卷,分經解、論辯、序、傳、墓誌墓表、碑記、雜著等7類。如《罷中書省論》《成祖殺梅殷論》《張居正論》《劉基論》等,見解都有獨到之處。他的著作還有《周易繹説》,這是一本研究《易經》的書。

龍文彬人物評價

龍文彬在朝為官,在鄉執教,上至士大夫、下至普通百姓、無論認識不認識,都稱他是“古所謂有道君子。”讀過他的文章的人,或説“博而核,杜馬之徒也”,或説“淵以粹,歐曾之流也。”名儒劉繹曾有詩讚他:“龍子具史才、善學紫陽筆。古今納懷抱,早兼才學識。”龍文彬的詩流傳到域外,越南的使臣得到,像得到白居易的新作一樣覺得珍貴。
參考資料
  • 1.    孔範今,桑思奮,孔祥林主編;丁原明,王培元,沈望舒等副主編.孔子文化大典.北京:中國書店.1994.第834頁
  • 2.    梁淑安主編.中國文學家大辭典近代卷.北京:中華書局.1997.第5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