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海洋空間資源

鎖定
海洋空間資源是指與海洋開發利用有關的海岸、海上、海中和海底的地理區域的總稱。將海面、海中和海底空間用作交通、生產、儲藏、軍事、居住和娛樂場所的資源。包括海運、海岸工程、海洋工程、臨海工業場地、海上機場、海流倉庫、重要基地、海上運動、旅遊、休閒娛樂等 [1] 
中文名
海洋空間資源
外文名
Marine Space Resources
包    括
海洋生物資源、海洋化學資源等
釋    義
與海洋開發利用有關的資源
特    徵
緊迫性、特殊性、艱鉅性
利用領域
交通運輸空間、儲藏空間等

海洋空間資源特徵

海洋空間資源緊迫性

隨着世界人口的不斷增長,陸地可開發利用空間越來越狹小,並且日見擁擠。而海洋不僅擁有驕人的遼闊海面,更擁有無比深厚的海底和潛力巨大的海中。由海上、海中、海底組成的海洋空間資源將帶給人類生存發展的新希望。

海洋空間資源特殊性

環境的特殊性:海面---多變的氣象及海水運動
海底---黑暗、高壓、低温、缺氧;
海水---強腐蝕性,海冰---強破壞性。

海洋空間資源艱鉅性

空間資源開發要求的艱鉅性:資金投入高、技術難度大、風險大。

海洋空間資源利用領域

⑴.交通運輸空間:海洋交通運輸的優點是連續性強、成本低廉,適宜對各種笨重的大宗貨物作遠距離運輸;缺點是速度慢,運輸易腐食品需要輔助設備,航行受天氣影響大。
⑵.海上生產空間:海上生產項目建設的優點是可大大節約土地,空間利用代價低,交通運輸便利,運費低,能免除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費用;冷卻水充足,取排方便,價格低廉,可免除污染危害。缺點是基礎投資較大,技術難度高,風險大。
⑶.海底電纜空間(通信、電力輸送):通信電纜包括橫越大洋的洲際海底通信電纜、陸地和海上設施間的通信電纜,電力輸送主要用於海上建築物、石油平台等和陸地間的輸電。
⑷.儲藏空間:利用海洋建設倉儲設施,具有安全性高、隱蔽性好、交通便利、節約土地等優點。
⑸.文化、生活、娛樂空間:隨着現代旅遊業的興起,各沿海國家和地區紛紛重視開發海洋空間的旅遊和娛樂功能,利用海底、海中、海面進行娛樂和知識相結合的旅遊中心綜合開發建設。如日本東京附近的海底封閉公園,遊人可直接觀賞海下的奇妙世界。美國利用海岸、海島開發了集遊覽和自然保護為一體的保護區公園。

海洋空間資源運輸和港口

1.海洋運輸的發展
⑴.海洋認識的發展
交通運輸的天然屏障 生存發展的新資源
⑵.航行工具的的發展
靠人力、風力或洋流的木船 擁有無線電導航全球定位系統的萬噸級集裝箱船和巨型油輪,還可以選擇最佳航線服務,以節省能源和航時,減少危險。

海洋空間資源活動範圍

近海 遠洋 環球航行
①.北大西洋航路:由美國佛羅里達起,沿美國東海岸北上至加拿大紐芬蘭,橫跨大西洋至英國,然後分成南北兩線.南線入地中海溝通西歐、南歐北非各國;北線入波羅的海,連接中歐北歐各國。世界上有1/3的商船航行在這條航線上。
②.亞歐航路:也稱蘇伊士運河航路,連接西歐和亞太地區,途徑地中海、蘇伊士運河和紅海。出紅海後分成三條航線,第一條進波斯灣,第二條經馬六甲海峽東南亞東亞各國,第三條由紅海或印度洋直達大西洋各國。它是西方國家出口工業品和進口戰略物資的海上生命線
③.南美航路:也稱南大西洋路,最南至阿根廷烏拉圭。它是歐洲國家輸出工業品,從南美運進糧食、肉類和經濟作物的海上通道。
④.南北美航路:也稱巴拿馬運河航路,是溝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捷徑,對美國東西海岸的聯絡和運送阿拉斯加的石油至美國東海岸具有特殊的意義。委內瑞拉的石油和鐵礦石巴西的咖啡、智利的銅、美國的工業品多由此航路轉運輸出。
⑤.北太平洋航路:北美各國同亞洲國家之間的國際貿易航線。隨着亞太地區經濟的崛起,這條航線上的貿易量逐年增加。
⑥.南太平洋航路:南北美洲西海岸各國與亞太地區國家貿易往來的通道。
⑦.非洲航路:也稱好望角航路。蘇伊士運河鑿通之前,它是從歐洲到東南亞、東亞的唯一海上通道。無法通過蘇伊士運河的大型油輪和散裝船舶仍要利用這一航路。它對俄羅斯、印度、越南等國也利益攸關。

海洋空間資源著名港口

2.港口建設
⑴.港口是海洋運輸船舶停泊,中轉和裝卸貨物的場所,也是人們開發利用海洋空間的主要場所。
⑵.港口建設的基本條件
條件要求 例 舉
有服務區域(腹地) 鹿特丹港:萊茵河出海口,居歐盟中轉樞紐之位,腹地覆蓋歐盟半數國家
配套設施和高效服務 鹿特丹港:開鑿入海新河,疏浚河道,建深水碼頭擴張港口,高效服務
實行特殊政策 香港:自由港政策(自由通航、自由貿易、自由外匯低税率)
3.世界著名港口---荷蘭鹿特丹
港口建設與經濟發展
港口建設
擴大面積
吞吐量增大-世界最大港之一
開鑿運河 發展多元化-農礦加工和造船

海洋空間資源圍海造陸

1.人類利用海洋空間最古老的方式之一
荷蘭人從13世紀就開始圍海造陸,荷蘭有1/5的國土是從海中圍起來的。圍海造陸是緩解人多地少矛盾的重要途徑,但是它需要經過充分的科學論證,特別是做好以水利工程為中心的配套建設。
2.人工島與海上城市
⑴.人工島是人類利用現代海洋工程技術建造的海上生產和生活空間,可用於建造石油平台、深水港、飛機場、核電站、鋼鐵廠等。通常,在近岸淺海水域砂石、泥土、和廢料建造陸地,通過海堤、棧橋或者海底隧道與海岸連接,我們把這種新建陸地稱為人工島。
⑵.海上城市是指在海上大面積建設的用來居住、生產、生活和文化娛樂的海上建築。日本是建設海上城市進展較大的國家之一,除已建成的神户人工島外,日本還提出了再建700個人工島的設想,計劃新增國土面積1.15萬平方千米.

海洋空間資源未來海洋

未來海洋城不是夢
海洋--人類生存的第二空間
沒有了佔全球面積71%的水,我們的世界將既無過去,也無將來。儘管人類用"地球"來為我們所居住的這個星球命名,但海洋卻是食物的來源,並藴藏着無數寶藏和許多有待揭開的秘密。為逃離一個人口負荷過重的星球,在幾十年後,我們可能潛入海底生活。到那時,海洋將成為人類生存的第二空間。
你也許看過一部電影《水世界》,或許仍對電影中的水下世界回味無窮。在提到海洋城時,人們多會聯想到用鋼材和玻璃建成的海底住宅。儘管這是幻想,但不失為現代化的一大挑戰;如何開發利用海洋來促進人類活動的發展。
其實人類幾年前就已開始認真地考慮修建海洋城了。
1995年,在摩納哥由"展望2100年"組織召開的海洋城大會上提出的修建大阪海洋城走廊的建議,就是極好的證明。日本人打算在距海岸100米處建一條環海灣走廊。交通要道和技術服務設施都在地下,表面只有一系列小島,建成有居住區的小的海洋城市,但也有面積較大的商業口岸、機場和娛樂場所。這是一種海上和海底的兩重性的城市,城市龐大但很傳統。
以色列正在研究如何擴大疆域問題,國家基礎設施部長沙龍在特拉維夫提出了建設該國未來"寶島"的計劃。主要內容是,在沿岸一帶的水下不到10米處建設一批面積為一平方千米的人工島。
最雄心勃勃的計劃是由日本一家研究機構提出的。該計劃提議建一座半圓型海洋城市,能容納7萬居民,並且設施完善,有飯店、停車場、學校、公園、體育場、垃圾處理站以及水產養殖場,一應俱全。這一結構意味着2000億美元的鉅額開支,其深度接近海底,並靠重物支撐其穩固性。
其實,任何存在城市人口過多問題的國家都對修建海洋城充滿興趣。但是海洋城也有其自身獨特的優缺點。據海洋城的倡導者説,海洋城的優點很多;它的底座足以抵禦風暴、抗震性能強,而且只要需要,想繼續擴大也毫無問題。為加強自給,可以開發利用無污染能源,如太陽能、潮汐能、風能,甚至於海面和海底的温差產生的能量--海洋熱量。
但是修建海洋城也存在着許多問題;鉅額開支、地面不牢固、對當地生態系統的干擾等。最棘手的問題是法律問題,因為有些海域是公海,要得到准予開發的特許權不是件容易事。環境保護也是一大問題,因為要避免城市居民將垃圾排放到海里,污染原來就不太清潔的海水。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