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洛陽長句二首

鎖定
《洛陽長句二首》是唐代詩人杜牧創作的七言律詩組詩作品。這是一組感慨今昔之作,兩首詩都表達着詩人對皇帝遊幸東都洛陽的願望,以此曲折地透露出希望唐王朝重新振興的心跡。兩首詩多用拗峭之筆,詞雄氣健,鮮明體現出豪宕、豔麗、拗峭的特點。
作品名稱
洛陽長句二首
作    者
杜牧
創作年代
唐代
作品出處
《全唐詩》
作品體裁
七言律詩

洛陽長句二首作品原文

洛陽長句二首
其一
草色人心相與閒,是非名利有無間。
橋橫落照虹堪畫,樹鎖千門鳥自還。
芝蓋不來雲杳杳,仙舟何處水潺潺
君王謙讓泥金事,蒼翠空高萬歲山
其二
天漢東穿白玉京,日華浮動翠光生
橋邊遊女佩環委,波底上陽金碧明
月鎖名園孤鶴唳,川酣秋夢鑿龍聲
連昌繡嶺行宮在,玉輦何時父老迎 [1] 

洛陽長句二首註釋譯文

洛陽長句二首詞句註釋

⑴長句:本指七言古詩,後兼指七言律詩
⑵相與閒:一樣地悠閒自在。相與,共同。
⑶落照:映着落日的餘輝。虹:橋像彩虹一樣。堪畫:值得入畫。
⑷芝蓋:車蓋,因形如靈芝,故稱。此代指仙人王子喬。雲杳杳,謂雲際無影無息。據《列仙傳》捲上載,王子喬是周靈王的太子,名晉,好吹笙,能作鳳鳴,常遊於伊、洛之間,後上嵩山修煉多年,於緱氏山巔乘白鶴仙去。
⑸仙舟:據《後漢書·郭泰傳》,東漢末名士、河南尹李膺與博通經史、清高不仕的太學士郭泰結為好友。郭泰自洛陽還鄉,李膺送過黃河,兩人同舟,岸上眾人以為神仙。潺潺:流水聲。
⑹泥金事:古時天子行封禪典禮所用的玉牒、玉檢、王冊等,盛在金櫃中,纏以金繩,封以金泥。詩中用“泥金事”指代封禪典禮。
⑺萬歲山:指嵩山,在今河南登封縣北。據《漢書·武帝本紀》,漢武帝登嵩山禮祭太室(嵩山最高峯),“御史乘屬及廟旁史卒,鹹聞呼萬歲者三”。
⑻天漢:天河,古代把穿越都城之河視為天河。此指洛水。白玉京:天帝所居,代指洛陽。
⑼日華:陽光。翠光:日光照入河水發出的青綠色的光。
⑽橋:天津橋。佩環:古人衣帶上所繫的佩玉。委:一直拖曳到地上。
⑾上陽:宮名。在洛陽皇城之西,洛水北岸,北連禁苑。
⑿鎖:籠罩。名園:洛陽有很多著名的園林,如嘉猷、會節、恭安、溪園等。唳:鳥鳴聲。
⒀鑿龍聲:伊闕流水的聲音。鑿龍:即伊闕,在洛陽,大禹治水,看到有兩山相對,形狀像城闕,伊水從中間流過,所以稱為伊闕。大禹開鑿伊闕,疏通河水,所以伊闕又稱龍鑿。
⒁連昌:宮殿名,唐高宗顯慶三年(658)所建,故址在今河南宜陽。繡嶺:宮名,唐高宗顯慶三年(658)置,故址在今河南陝縣。行宮:天子出巡時,臨時駐紮用的宮殿。
⒂玉輦:皇帝的車駕。《晉書·潘岳傳》:“天子御玉輦。”這裏喻皇帝。 [1]  [2]  [3-5] 

洛陽長句二首白話譯文

其一
我的心情如草色一般悠閒自在,是與非,功與名對於我來説都是若有若無。
天津橋橫跨在落日餘暉上,入彩虹一般值得入畫,樹木遮掩着千門萬户,只有鳥兒飛去飛回。
皇帝的華蓋沒有到來,有如雲際無影無息,洛水潺潺,皇帝的寶船卻不知在何處。
也沒有了如古時君王在山嶽謙讓泥金封禪的事,只有蒼翠嵩山依舊,卻顯得空高寂寞。
其二
洛水穿過繁華的東都洛陽,向東流去,日光照在流動的河水上,散發出青綠色的光芒。
洛橋邊遊玩的女子,身上的環珮偶爾遺落,上陽宮映入洛水之中,更顯得一片金碧輝煌。
月光籠罩着洛陽的名園,仙鶴孤獨地鳴叫,洛水已然長眠,夢中還能聽見當年皇帝臨駕的聲音。
連昌宮和繡嶺宮依然還在,可是父老鄉親迎接皇帝車駕的事何時才能重現呢?

洛陽長句二首創作背景

杜牧於大和九年(835)秋以監察御史分司東都到洛陽,開成二年(837)初即請假離洛陽赴揚州,探視他弟弟杜顗的病,居洛陽僅一年半。此詩作於春日,應是開成元年(836)作,時杜牧三十四歲。安史之亂後,皇帝不再駕幸東都洛陽,所以宮闕園林久經閒置,十分荒涼。杜牧因友人李甘反對鄭注李訓而被貶封州司馬,他為全身遠禍,移疾分司東都,感到世事浮沉,難以預料,故產生淡泊之心,不汲汲於是非名利,借遊覽名勝以排遣時光,弔古傷今,作詩抒懷。 [2]  [6-7] 

洛陽長句二首作品鑑賞

洛陽長句二首整體賞析

組詩第一首感慨今昔之詩,寫得氣俊思活,頗有俊爽之致。首聯“草色人心相與閒,是非名利有無間”,言心情和春草一樣悠閒自在,不再有是非名利的計較。其實杜牧的心情並不是真的悠閒,在他寫這首詩的三四個月前,朝廷發生了甘露之變。杜牧憂懼之下,自請離開京城,到洛陽做個閒官,結果數月不到,朝廷已經天翻地覆,到處血雨腥風。李商隱在《有感二首》中寫:“鬼籙分朝部,軍烽照上都”,“誰瞑銜冤目,寧吞欲絕聲。”當時也以太子賓客分司東都的白居易感嘆:“禍福茫茫不可期,大都早退似先知。當君白首同歸日,是我青山獨往時。”(《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感事而作》)這種大背景下,杜牧的心情不可能真的悠閒自在,“是非名利有無間”云云,是因為深感宦海風波險惡而做的退步之語。他在送朋友回長安的詩中告誠對方暫時隱忍,“此別無多語,期君晦盛名。”(《東都送鄭處誨校書歸上都》)在《故洛陽城有感》詩中借漢晉之事暗諷鄭注、李訓黨同伐異,專權誤國,“錮黨豈能留漢鼎,清談空解識胡兒。”可見甘露之變對他在洛陽為官時心境的影響非常大,在他的詩作中往往體現。
頷聯“橋橫落照虹堪畫,樹鎖千門鳥自還”,長橋橫在夕陽中,如彩虹一般美麗,可堪入畫,千門萬户被樹木遮掩,只有鳥兒飛去飛回。洛橋雖在,但皇帝再也不來,離宮荒蕪,自然樹木叢生,只有鳥兒來去,不見宮門開閉了。劉長卿上陽宮望幸》:“萬木長承新雨露,千門空對舊河山。”陸龜蒙《連昌宮詞》:“日暮鳥歸宮樹綠,不聞鴉軋閉春風。”與此意境相似。天津橋在唐朝繁盛時是士女雲集的遊春聖地,北岸不遠就是上陽宮,唐人常把上陽宮和天津橋一處描寫。天津橋邊,夕陽落照,離宮苑口,千門樹鎖,頷聯兩句感慨今昔,多少盛衰之感在其中。
頸聯“芝蓋不來雲杳杳,仙舟何處水潺潺”,承接頷聯,景中含情,進一步抒發今昔之感。“芝蓋不來”接“樹鎖千門”,“仙舟何處”接“橋橫落照”,頸聯不僅是對頷聯的進一步展開,也是對頷聯的解釋,針線細密,思路清晰。山頭只有白雲杳杳,不見皇帝的翠華羽葆。橋頭只見流水潺潺,不見君王的龍舟鳳軻。白雲杳杳,流水潺潺,何等悠閒,又是何等寂寞,大有“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和“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之意。
尾聯“君王謙讓泥金事,蒼翠空高萬歲山”,“空”字抒發無常之意。歲月無情,只有江山依舊。漢武帝曾在嵩山封禪,羣臣聽到山呼萬歲之聲,武則天也曾在嵩山封禪,改年號為“萬歲登封”,改嵩陽縣為“登封縣”。如今往事已矣,漢武帝和武則天已化作塵土,君王久已不來,只有嵩山蒼翠依然,寂寞空高。尾聯既有人事無常之感,也有惋惜盛世不在,朝廷日薄西山的意思。
至於此詩到底有沒有“望幸”之意,其實“望幸”只是渴望唐王朝能復現貞觀和開元時期的強大盛世,洛陽城的興衰在一定程度上象徵着唐王朝的興衰。皇帝能夠來洛陽,意味着山河平靖,國家中興。與杜牧同時的李商隱有《天津西望》詩:“虜馬崩騰忽一狂,翠華無日到東方。天津西望腸真斷,滿眼秋波出苑牆。”以“望幸”寓託盛衰之感,用意顯明。
回到開頭的“閒”字,遊春人少故而橋閒,君王不來故而門閒,人不喧囂故而鳥閒,芝蓋不來故而云閒,仙舟不下故而水閒,皇帝不封禪故而山閒,那麼“草色人心相與閒”也就可想而知了。無論是從甘露之變後詩人深感幻滅無常的個人情緒來説,還是從朝廷局勢險惡,詩人“不得不閒”的無奈境遇來説,都説得通。名為“閒”,卻包含着世事艱難、人生無常之感。杜牧在十幾年之後,將要離開長安去湖州任刺史時寫《將赴吳興登樂遊原一絕》詩:“清時有味是無能,閒愛孤雲靜愛僧。欲把一麾江海去,樂遊原上望昭陵。”與這首詩的“草色人心相與閒”頗為相似。年輕時,一腔抱負卻遭遇恐怖的政治危機,避處洛陽,"“草色人心相與閒”;晚年時,國家衰敗,自己生不逢時,“閒”愛孤雲,實在可堪嘆息。
第二首詩與前一首詩主旨相同,都是感慨今昔,寓託盛衰之感,但章法卻不一樣。前一首詩是從今日落筆,這首詩卻是從昔日落筆。首聯“天漢東穿白玉京,日華浮動翠光生”,從洛水寫起。洛水向東穿過洛陽,太陽照射在水面之上,日光和水光交相輝映,日華浮動,河水生出翡翠般的光澤。這兩句詩的字面非常有氣勢,非常華麗,天漢、白玉京、日華、翠光,無不展現了洛陽作為都城的雄奇壯麗。洛陽自唐高宗顯慶二年(657)復建為東都以來,因為地處中原,物資便利,歷代皇帝都時常來住一段時間,武則天更改其名為“神都”,興建天樞、明堂。唐代洛陽城周圍五十六里,內有一百零三坊,規模不下長安,前有伊闕,後倚郎山,伊、洛貫穿,澗、渡環繞,風景優美,形勢雄壯,詩中稱為“白玉京”,並不誇張。“日”在古詩中象徵着皇帝,所以這兩句從象徵意義上講,指洛陽作為政治中心,籠罩着赫赫皇威。
頷聯“橋邊遊女珮環委,波底上陽金碧明”,從洛水寫到洛橋和上陽宮。女子在洛橋邊遊玩,身上的環珮偶爾遺落,上陽宮映入洛水之中,一片金碧輝煌。這兩句承接首聯“天漢”而來,上陽宮南臨洛水,更有支流穿宮而過,“上陽花木不曾秋,洛水穿宮處處流。”(王建上陽宮》)日華浮動,翠波生光,上陽宮的樓台殿宇映入洛水波底,波光倒影金碧分明。波底倒影尚且金碧輝煌,實景自然更是美輪美奐。從側面虛寫,更見其壯麗輝煌。從波底倒影寫樓宇,不是杜牧的原創,岑參陪羣公龍岡寺泛舟》詩有:“漢水天一色,寺樓波底看。”上陽宮在杜牧的時代早已荒廢多年,“薄暮毀垣春雨裏”(竇庠陪留守韓僕射巡內至上陽宮感興二首》)、“兩邊仗屋半崩摧,夜火入林燒殿柱”(王建《行宮詞》),早已沒有裏“金碧明”。這四句寫的都不是現在的景象,而是唐朝盛世時的洛陽勝景。
頸聯“月鎖名園孤鶴唳,川酣秋夢鑿龍聲”,時間從白天移到晚上,也從昔日回到現在。這兩句和前一首的“樹鎖千門鳥自還”、“仙舟何處水潺潺”意境相似。曾經金碧輝煌的行宮早已無人來住,只有月鎖宮門,孤鶴長鳴,伊水也已在秋風中沉眠,夢中似乎還聽到皇帝駕臨伊闕的聲音。當其盛時,鳥兒伴着歌聲婉轉鳴叫,而如今月色悽迷,離宮蕭索,鶴鳥鳴叫也就充滿了孤清之意。武則天曾經駕幸洛陽龍門,宋之問寫《龍門應制》詩:“羣公拂霧朝翔鳳,天子乘春幸鑿龍。”當時百姓爭相迎接、繁盛喧騰的情景還留在詩中:“郊外喧喧引看人,傾都南望屬車塵。”可是如今宮闕還在,伊洛依然,皇帝的車駕卻再也不來了,這自然而然引出尾聯:“連昌繡嶺行宮在,玉輦何時父老迎。”兩句實際是拋出疑問:百姓猶在盼望皇帝東巡洛陽,可是玉輦什麼時候能再來呢?連洛陽的上陽宮皇帝都不再來了,更何況是連昌宮和繡嶺宮呢?父老的盼望,終歸是一場春夢罷了。
皇帝巡幸雖不代表國家興盛,總歸是國家興盛的一個影子,中晚唐詩人常常在詩中“望幸”,例如“獨見彩雲飛不盡,只應來去候龍顏”(劉長卿上陽宮望幸》),“盡日洛橋閒處看,秋風時節上陽宮”(張祜洛中作》)等等。盛世已隨流水去,但詩人們依然在詩歌中表達着對盛世的懷念,抒發着在一個日薄西山的王朝中的迷惘與失落、感傷與抑鬱。
這首詩不僅和前一首詩主旨相同,藝術手法也相似,多用拗峭之筆,詞雄氣健。例如頷聯“橋邊遊女珮環委,波底上陽金碧明”在“珮”字處、“上”字處,當用平聲卻用仄聲,在“遊”字處、“金”字處,用平聲以救之,將“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的格律拗為“平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因拗取峭,抑揚頓挫。明代楊慎升庵詩話》曰:“宋人評其詩,豪而豔,宕而麗,於律詩中特寓拗峭,以矯時弊,信然。”無論是豪宕,豔麗,還是拗峭,在這首詩裏都可以得到鮮明體現。 [7] 

洛陽長句二首名家點評

元代方回瀛奎律髓》:唐自天寶以後,不復駕幸東都,此詩有望幸之意。“樹鎖千門”一句極佳。“芝蓋”、“仙舟”乃指緱氏山王喬事及李、郭事,亦切。
清代查慎行《初白庵詩評》:結句得體,詞亦典贍風華。
近代李慶甲瀛奎律髓匯評》:紀昀:寫盛衰之感則有之,不見望幸之意。中四句近丁卯。陸貽典:落句妙,蓋傷久不見天寶承平時事也。通首皆是此意。虛谷以為“有望幸之意”,失之迂矣。 [8] 

洛陽長句二首作者簡介

杜牧(803—853),唐代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孫。太和二年(828)進士,曾為江西觀察使、宣歙觀察使沈傳師和淮南節度使牛僧孺的幕僚,歷任監察御史,黃州、池州、睦州刺史,後入為司勳員外郎,官終中書舍人。以濟世之才自負。詩文中多指陳時政之作。寫景抒情的小詩,多清麗生動。人謂之小杜,和李商隱合稱“小李杜”,以別於李白杜甫。有《樊川文集》二十卷傳世。 [9] 
參考資料
  • 1.    鄧紹基.中國古代十大詩人精品全集(杜牧).大連:大連出版社,1997:52-53
  • 2.    胡可先.中華經典好詩詞(杜牧集).鄭州:河南文藝出版社,2018:63-65
  • 3.    李獻奇.洛陽名勝詩選.北京:中國旅遊出版社,1984:50
  • 4.    王克儉.杜牧詩文選.海口:海南國際新聞出版中心,1997:49-50
  • 5.    張文欣.河洛水韻·洛陽曆代詠水詩輯注.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8:138-139
  • 6.    繆鉞.杜牧詩選.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23
  • 7.    上海辭書出版社文學鑑賞辭典編纂中心.杜牧詩文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6:86-93
  • 8.    陳伯海.唐詩匯評(下).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2352-2353
  • 9.    蕭滌非.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