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水庫村

(湖北省崇陽縣青山鎮水庫村)

鎖定
水庫村位於我國華中地區湖北省崇陽縣南部,東臨東流村、南接通城縣、西連梓木村、北挨青山鎮,標誌性的名景有崇陽縣棺材山、馬鞍山、何家巖何家衝、紗帽山、大泉洞,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使當地空氣宜人、四季分明、人傑地靈
水庫村國土面積約12.16平方公里,海拔約1520.00米,年平均氣温約24.00℃,年降水量約1100.00毫米,距離青山鎮約2.40公里,距離崇陽縣約13.50公里,全村有14組,871户,約3019人,其中有村幹部5人,有黨員39名,有耕地面積約4196畝,主要種植紅薯玉米黃豆等作物;其中水田約474畝,旱地約3722畝,有林山約30002畝。2010年全村工農業總產值約1446萬元。農民人均收入約1130元。
中文名
青山鎮水庫村
外文名
Castle Peak Village
行政區類別
水庫村
所屬地區
中國華中
地理位置
湖北省南部
面    積
12.16 km²
下轄地區
何家巖、高石灣、株樹咀、荊竹村、馬鞍山
政府駐地
崇陽縣青山鎮
郵政編碼
437542
氣候條件
均衡22度-35度
人口數量
3019人
著名景點
大泉洞崇陽縣棺材山
機    場
武漢天河機場
火車站
咸寧火車站
車牌代碼
鄂L
方    言
贛語-大通片-崇陽話
人均收入
1130
海    拔
1520 km
降水量
1100.00毫米
人口密度
100人/0.4km2
主要民族
漢族
地方信仰
佛教基督教
村民象徵
自我主義、獨立創新
種植產業
玉米黃豆小麥紅薯山果
養殖產業
漁業
法律體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統一法規
地方銀行
青山鎮農村信用合作社
地理最高點
崇陽縣棺材山
學    校
高石灣興林小學、原荊州小學

水庫村歷史沿革

水庫村是由原荊竹村、水庫村合併而成,共14個小組,均分佈在崇陽青山水庫衝汊尾的棺材山、馬鞍山、紗帽山、何家巖等地,1973年建好青山水庫後,水庫村水田全無,水庫村現有耕地面積200多畝,水庫村山林面積1.6萬多畝,水庫村屬省級貧困庫區,水庫村同時也是聞名遐邇的旅遊景區。 [2] 
湖北省崇陽縣青山鎮水庫村
湖北省崇陽縣青山鎮水庫村(4張)
水庫村由於崇陽縣特殊的地理位置,“出門走水路,回家上山坡”是過去水庫村村民的真實寫照。該縣委常委、紀委書記毛秀君帶領工作隊員深入水庫村調查瞭解情況,“行路難”、“吃水難”是村民反映最強烈的兩件大事。為此,縣紀委多方奔走爭取項目資金150多萬元,將磨刀村至水庫村、西部大壩至村級辦公陣地全長11公里的公路全部硬化,而未向水庫村村民收取一分錢,公路開通時,水庫村老百姓高興地説:“感謝黨和政府關心庫區人民,我們也走上了寬敞的致富路了!” [2]  在水庫村人們想到的是吃山靠山,吃水靠水。可水庫村人民不是缺水,而是因為年輕人均外出務工,老人在家留守,吃水要到青山水庫或挑或擔,路途遠的要走幾百米,較為困難。對此,縣紀委、縣低保局駐村領導會同村委會多方奔走,爭取項目資金和後扶資金共計110多萬元,安裝自來水管到水庫村各家各户。如今,庫衝汊尾的農户95%以上都吃上了自來水。 [1]  該水庫村特困户陳新會逢人就説:“活到這把年紀,竟吃上了與城裏人一樣的自來水,真是感謝黨和政府啊!”崇陽縣紀委加強指導崇陽水庫村基層黨組織建設,配套配強村級班子,規範各項規章制度,實行黨務村務公開,對每一黨員設崗定責,充分發揮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和先鋒模範作用,年中和年終開展幹部述職、黨員述責、民主評議、羣眾亮分。 [2] 
水庫村村委會主任吳正軍説現幹部得力,黨員帶頭,羣眾聽話多了,現水庫村全村禁漁、封山育林、保護生態、開發旅遊,羣眾非常擁護。水庫村三萬活動中,縣紀委、低保局將青山水庫大壩的環境大力整治,清運垃圾10多車,還建立垃圾池10多個,保證城區飲用水源的衞生環境。

水庫村村內實況

水庫村主要天然有機農作物玉米、黃豆、紅薯
水庫村主要天然有機農作物玉米、黃豆、紅薯(11張)
水庫村有水果基地約3100畝。種植專業大户5户,養殖業專業大户7户,有村集體企業1家,村級集體經濟純收入約5.18萬元。該村截止2010年底,全村有40户通自來水,有100户飲用井水, 全村通電,有311户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户298户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移動電話的農户數42户,其中擁有移動電話農户數11户。水庫村道路為土路 ;距離最近的青山大壩碼頭約2.00公里,距離最近的崇陽縣集貿市場13.50公里。水庫村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約474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4畝。水庫村到2012年底,有182户從居住磚木住房改善到平頂房;有100户居住於自建的土木結構住房。

水庫村村務組織

水庫村天然有機的水果-桔、桃、李、杮
水庫村天然有機的水果-桔、桃、李、杮(24張)
水庫村設黨小組1個,村幹部5人,黨員總數39人,黨員中男黨員29人,女黨員10人,團員5人。2010年建成黨員羣眾服務中心,面積550平方米,集全村黨務村務商務醫務服務“五務”為一體,成為全村黨員羣眾的議事學習休閒娛樂場所 [2] 
崇陽縣青山鎮水庫村村委會位於地址,交通便利,我們這裏物產豐富,人傑地靈,百姓和諧。 [2] 
水庫村在上級部門的關懷下,這裏幹羣關係融洽,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熱情歡迎各級領導前來指導。也歡迎社會各界前來投資興業。 [3] 

水庫村人文聖

湖北省崇陽縣青山鎮水庫村
湖北省崇陽縣青山鎮水庫村(3張)
水庫村何家巖地置著名的崇陽縣棺材山腳下的半山腰,毗鄰中明巖、達明巖、西坳、何家衝、石口衝,站在山峯高處有目睹江山萬里,視日月風雲如書似畫之美意。水庫村何家巖共計8户人家,總人口約55人(2007年數據),當地人文環境惡劣,大部人社會見識淺薄,生活十分困難,經濟發展貧困落後,主要農作物以玉米紅薯黃豆花生為主,國土面積約0.48平方公里,年平均氣温18-25攝氏度,海拔1520.00米,降水量1000-1500毫米,人年平均純收入660元。 [3] 
水庫村何家巖備受保護的大樹共31棵,其中長年碩果累累的柿子樹有8棵、需要兩人環抱的板栗樹4棵,糯米棗樹2棵,廟圍坎上的古柏樹4棵,鎮宅的大山棗樹6棵、香椿樹9棵,何家巖山上的名貴藥材和野菜有苦菜、馬來頭、薺菜、巖白菜、馬齒莧、蕨菜、香椿芽、石椒等。水庫村何家巖緊鄰的山峯可謂説是龍椅正印、居高臨下、左右握權,背靠豬槽嶺和杉樹林左右伸延到棺材山、馬鞍山,兩邊的(守護神)山脈分別實竹尖上和荊竹塝。 下山道是主要交通要道何家衝,每逢天晴,當您身臨其境之時可謂是景色宜人。
水庫村何家巖自2006年開始合併為水庫村,現隸屬湖北省崇陽縣青山鎮水庫村十組行政管轄。 [4-5] 

水庫村著名人物

水庫村,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使當地空氣宜人、四季分明、人傑地靈。 [1] 

水庫村高山平湖

青山水庫於一九六七年底動工興建,一九七三年基本建成。該水庫壩高127.5米,壩長507米,頂面寬60米,承雨面積441平方公里,總庫容約4.48億立方米,年均來水量約3.72億立方米,平均水面約18平方公里。具有防洪發電灌溉航運養殖等綜合效應。 [2] 
崇陽縣水庫村青山水庫大壩
崇陽縣水庫村青山水庫大壩(3張)
“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水庫村高山平湖”,這是1956年毛澤東主席暢遊長江後寫下了的著名詩句。隨着三峽工程下閘蓄水,毛主席高峽出平湖的預言得以實現。在湖北省崇陽縣水庫村,高山平湖,故題詞人工修建的水庫不僅澤被着後人,命名為青山水庫。有魏魏青山、歷史豐碑之意,從而成為現代旅遊度假的好去處。 [3-4] 
上世紀七十年代,崇陽縣水庫村人民高舉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的大旗,以愚公移山的氣慨,開創性地進行農田水利建設,建成後的青山水庫水面44平方公里,總庫容4億立方米,成為崇陽盆地重要的水利樞紐。一次氣勢恢弘地建設,將山、水奇融合成一幅壯觀的水墨畫
青山水庫,碧波盪漾,百里平湖,詩意盎然。以庫區為主體的區域形成了一個生態旅遊區,區內山水相依,植被繁茂,島嶼棋佈。 [3] 
崇陽縣水庫村青山水庫鱖魚肥
崇陽縣水庫村青山水庫鱖魚肥(5張)
從大壩出發,不久就可以看到一座造型奇特的山峯,這就是當地有名的“金櫃山”。相傳此山是真龍天子風水寶地,有一天,一個自命不凡的秀才獨自登山,當他來到山頂時,已經筋疲力盡,便靠在一塊大石板上睡着了,睡夢中,羣臣左右,伺女如雲。一陣閃電雷鳴,天公還真的把“金櫃山”的蓋子給搬飛起來了。雨過天晴之時,秀才猛然醒來,原來是南柯一夢,只好埋怨自己沒有那個福份。 [3] 
青山水庫最寬闊的水面,水域中央是有名的“龍泉珠”。“龍泉珠”是一個圓形的小島,它象一顆龍珠鑲嵌在碧波萬頃的水面上。在“龍泉珠”的正中央卻生長着一顆生命力強大的木梓樹, 木梓樹本來是怕水的,每年汛期,不管水位多高,木梓樹絲毫無損,所以當地人把這顆木梓樹又叫做“神奇樹”……
青山水庫生態旅遊區距縣城僅13.5公里,山青水秀,氣候温潤,景色宜人,交通便捷,是享譽鄂南的旅遊勝地 [3] 

水庫村風水寶地

棺材山,是水庫村鄰靠青山水庫大壩臨東對面有名古傳説的大山——棺材山。 [4] 
崇陽縣水庫村聞名中外的棺材山
崇陽縣水庫村聞名中外的棺材山(4張)
石城鎮雞鳴峯有塊重約十噸的長方形巨石——棺材蓋,説起棺材蓋與棺材山還有個神奇的傳説,古人云:“天子地十八穴”而棺材山就是天生的風水寶地,棺材山地形奇特,棺材山下,有二十四座小山包,傳説這是二十四孝,也不知是哪朝哪代,有個放牛伢崽在棺材山上放牛,雖然赤日炎炎,烤得大地發燙,但棺材山卻涼風習習,清爽宜人,因為長年有朵濃雲遮在棺材山上空,故而,放牛伢崽便到那付石棺材裏乘起涼來,不知不覺,便慢慢入睡了,因為這是活風水,所以,一剎時,濃雲密佈,天昏地暗,狂風拔樹,雷聲大作,棺材蓋就從江西起飛了…… [4] 
放牛伢崽被雷聲驚醒,以為要下大雨,一骨碌爬起來,走出石棺材,頓時風平浪靜雲開日出,就這樣,棺材蓋落在雞鳴峯山上,棺材山風水寶地的佳句從而名流千古。 [4] 
傳説如今只要到棺材蓋上坐一坐,定會人丁興旺財源廣進,所以,附近的村民凡是外出打工、開業慶典,都要到棺材蓋上坐一會,再焚香燒紙,燃放鞭炮,求個一本萬利四季平安 [4] 

水庫村人間仙境

水庫村大泉洞,原名“魯溪巖洞”,位於白崖山西南麓,系石巖天然溶洞。經省、地、縣聯合調查,在已開放的長達六百多米、寬約八至十二米的地段內,洞中有洞,大小百餘個,由鐘乳石形成的大型景物四十多處、小型景物近百處。這些景物,千姿百態鬼斧神工妙趣橫生引人入勝,使整個巖洞宛如一座大型自然藝術寶庫。該洞自古以來,就很出名,但名聞遐邇,還是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此洞營建始於一九七九年,初期工程,投資二十多萬元,主要用在鑿石為徑、險處護以石欄以及安裝一些照明設備。現計劃把青山水庫、古市林場、大泉洞聯為一個旅遊區。一九八三年正式開放後,從中央到各省市慕名而來的遊客絡繹不絕,接踵而至。 [5] 
崇陽縣水庫村大泉洞歡迎您!
崇陽縣水庫村大泉洞歡迎您!(3張)
水庫村大泉洞口前,有一古樹,枝葉婆娑,有如綠蓋。洞外周圍,即林場林區,碧波起伏。洞口高數米,呈不規則橢圓形。洞壁由石合成,沒有縫隙。一拉開電燈,洞內華燈齊上,其景物便歷歷在目:南宋紹興年間,一位針叫李孝廉的,避兵禍於此洞,尚有他的“飯和鼠耳蒸來軟,羹雜羊蹄味帶酸”的殘句。前行約十米便是玉簾高卷的一道門,“門簾”垂壁,紋理清晰,即洞中第一景“捲簾迎賓”。進門左轉彎處,便是“兜肚泉”,兜貼崖壁,中貯清水。據説,泉上岩石滴水則天雨,不滴則天晴,是一天然的“預報器”。接着便是“飲馬槽”,為長方形,緊靠“兜肚泉”,長約八米,槽內清水不斷。傳説,在一九一八年,有一將軍過此,物地牽馬入內飲水。對面有“海石花”,石花盛開直徑盈尺。前行數米,右巖鍾乳下垂,條條橫空錯落有致,長二台階十一級,右轉彎,便是“觀音台”,形如圓廳,四壁雕玉,約二十多個平方米,頂呈穹窿,“蓮花”簇擁一台座,説是觀音端坐之處。還據説,誠心者即可見到觀音。“觀音台”對面,洞頂又開一洞,即“洞中公園”,洞中“花卉”叢生,洞口並坐二人,形如情侶,似在竊竊私語。左前側,即“北國風光”,形如懸崖垂冰,並有“冰山遊仙”。 [5]  “洞中公園”後側,為“三士相會”,似在互打招呼。傳説,吉時天大旱,山林田野如焚,有道士三人,為羣眾進洞求水,和火龍苦鬥,同歸於盡,泉水如決堤而出,小港水滿,接着便有三根木條隨水飄出洞外港中,逆流而上,鄉人認為是道士的化身,即雕為三士送入洞中……。右下十步台階,左側巖上有“鬥米灘”,其對面巖上,有一洞府。傳説,古時這裏住着一户窮人,過年無米,跨橋向別人借,回來時,水衝橋崩,人亡米潑,故名“鬥米灘”,“鬥米灘”上首有“空吊海螺”,形狀逼真。海螺對面有“古樹穿穴”,老枝橫生,樹幹從洞中穿出。其下為“香菌洞”,長約十米,香菌叢生。上台階七級,右側叉出一支洞,支洞中形象各異 小洞十餘,並且洞洞相通。出支洞口,下台階,又回到主洞。“香菌洞”的對面,便是“水簾洞”進口,洞長約一百二十米,終年清水盈盈。據測量水深平均約四米。洞口有二“猴”守護。“水簾洞”上萬有“雙豬鬥虎”,二豬擺開防守架勢,一虎硬是“虎視眈眈,其欲逐逐”。“水簾洞”前側有“槐蔭樹”,枝葉扶疏,樹幹蒼勁,幹大得六人合抱。上前方有“七仙女”騰雲駕霧而來,仙女體態輕盈,神情窈窕,象在尋找董永。上台階四級,“盼親洞”迎面而來,傳為“七仙女所居”,且與“水簾洞”相通。“盼親洞”對面有“旗傘石”,羣傘幡然。上台階二十級,便是“蘑菇山”,上有蘑菇朵朵。其下有一“獅子口”。再上台階十九級,便到了“龍宮殿”。內有奇景七八處。這裏離洞口已有二百多米遠,為一大型宮殿,長約三十米。高寬均約二十米。左側有“白玉龍牀”,羣龍高踞洞頂,即“九龍下海”。下邊左側有“金絲龍幔”,頂呈圓形,龍首伸入幔中。帳幔下垂長八九米,輕輕飄拂,閃閃發光,琳璃滿目。下面便是“大泉瀑布”,有如銀色垂練,使人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之感!對面右側有“白象吸水”,頭身尾足俱全,神態如生。左側便是“青獅守門”,獅象相對,似在鈎心鬥角。傳説,古有一勇士,騎馬觀看“花果山”,路過“龍宮殿”時,獅象攔阻去路,勇士一怒之下,張開弓射穿山壁,得以偷看“花果山”。現從缺口望去,能見到“花果山”,故名“穿山觀園”。從“龍宮殿”前進,下二十六級台階,又下石坡十七、八米,便到了“花果山”,有羣猴嬉戲其上,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其樂無極。該山在主洞左側下方,即“水簾洞”出口處。“花果山”巖上,便是“八仙過海”,其中“鐵枴李”的形象,尤為逼真。 [5]  “八仙過海”對面,為一“無名山”,其中小洞繁多,洞洞相通,玲瓏玉琢。再前行,便是“豐收台”,穗條長垂,穀粒飽滿,好一片豐收景色。上台階八級,洞乍縮小,僅能容一人通過,門形古怪,這是該洞的第二門。跨過門檻,下台階十三級,便是“烏龜馱仙”處,酷似一人,穩坐龜背,神態自如。自左邊巖下望去,便是“烏龜望蛋”,龜首昂起,眼睛盯着前方。巖上便是“寶蓮燈”,五光十色,鮮豔奪目。“寶蓮燈”下面便是“釣魚台”,台呈方形。再前進,上台階四級,便是“擎天柱”,有一仙人緣柱而上,直欲上天。接着便是“大觀園”,景不勝收,目不暇接。再回首向右上側望去,便是“盤山林蔭道”,樹木蒼翠,石徑迴環。下面是“深淵峽谷”,令人心悸。上面是“一線天”,為全洞至高點,儼如巖頂在此開裂,見到了外面的陽光。峽谷巖洞前後有“豬八戒”和“老壽星”二人在俯瞰峽谷景色。又前面有一“栓馬樁”,高數尺。再前面巖沿前後有二“泉”,終年不幹不溢。傳説,喝了此泉水,能使人聰明。對面洞中有“推谷泉”,其中泉水隆隆,有如推谷聲。洞內四通八達,空間極大。洞外發電站的水,就是從這裏鑿石為洞引到電站的。推谷泉巖上並有奇景多處。又前進七八米,先上後下,可使面部皮肉白嫩,還可治皮膚病。 [5]  前方是“二龍戲珠”,龍身蜿蜒,鱗甲睜峋。回頭上望,巖上有“梁山泊一百零八將”,個個威風凜凜,形象高大。再前進是“亂石灘”,其中有“觀音浴池”,盆呈橢園形。再前進百米多,便到了“洞府大廳”,佔地三百多平方米,右側有“筆架山”,這塊地段,步步有奇景,令人目不勝收。“洞府大廳”前面是“旋渦灘”,春夏之季,水深米許,旋渦變化無窮,構成奇觀;秋冬水乾,沙灘上留下個個沙凹。灘的右側有“鎮海塔”,巍峨聳立。再前行是“走馬嶺”,洞口低小,只能一人爬行而過。這是洞府的第三門。也是一直以來開放的終點。爬行約三米,洞又豁然開朗,再前面便是“南北海”,一碧汪洋,其深莫測。從洞口至“走馬嶺”長約六百多米。傳説全洞長有三百六十多華里,古時只有一個金和尚才走完全洞,出口在江西省境內。洞旁年老居民説,六十三年前的乙丑年(1925),天大旱。有一天,晴空萬里,忽然洞口猛噴巨泉,水量洪大,直瀉四五十米,並隨水而游出來的小魚很不少,長五寸許,其色黑,入鍋有油,味道鮮。因此,此洞到底有多長,尚在謎中,有待繼續探索。 [5] 
凡參觀過水庫村大泉洞的遊客,對其勝景,無不歎為觀止 [5] 

水庫村村轄地理

水庫村位於三省連貫的中心地帶。有真龍盤旋地勢的青山水庫,地層發育齊全,巖性變化大;山脈活石的岩漿活動廣泛而強烈;各種構造體系錯綜複雜。
崇陽縣水庫村地理環境
崇陽縣水庫村地理環境(3張)
遠古以前,水庫村一帶仍屬大河。蓄水灌溉面積不能形成體系,大約在1968年期間,人們用體力修築水庫,隨着地殼變動,棺材山系出現雛形,形成粵北隆起帶。約16世紀初,形成連陽石灰岩地帶,整個崇陽縣大部分區域就在這塊地帶上。地殼運動造成褶皺斷裂體系,隨伴花崗岩侵入。約5000萬年前的喜喜馬拉雅運動,形成縣境北、西、南的斷塊山地。300萬年前的地殼運動,形成第四紀的起伏地形,今有棺材山《簡稱24孝》即24座小山脈環繞四周。
水庫村地層分佈頗廣,包括寒武系泥盆系石炭系二迭系、三迭系、侏羅系、下第三系丹霞羣、第四系。水庫村侵入岩比較發育,主要集中於東南部和西南部。岩漿活動均活動伴隨棺材山構造旋迴而發育,可分為3個主要侵入期,共有10個巖體,其中以大東山岩體和連陽巖體規模最大,其餘均為大巖體附近的小巖體。它們具有岩基或巖株的產狀,基本都由花崗岩類岩石組成。
水庫村地質構非常發育,按地質力學觀點,多構造體系在這裏聯合作用,造成了錯綜複雜的構造網絡。東西向構造帶以大東山岩體和連陽巖體為代表,它們是南嶺緯向構造的兩個亞帶。華夏構造體系在水庫村的表現是形成一組北東走向的褶皺和斷裂,出露於崇陽縣東北部。新華夏構造體系非常發育,在縣中部和西部翼為代表,出露縣東南部。南北構造以連陽巖體中的斷裂為突出,還有一些南北向的褶皺出露於縣南部。
崇陽縣水庫村地理環境
崇陽縣水庫村地理環境(3張)
水庫村地形複雜。總體地形為東、南高峻,並以單斜山地不規則地由兩端向腹地傾斜,形成中間低緩,四周較高的船形地貌。山地約佔全縣總面積的79%,盆地及沖積平原約佔21%。
馬鞍山部為大東山脈和天井山脈,山地海拔1000~1500米。山勢高峻,北坡陡而完整,南坡緩而破碎,呈北陡南緩的不對稱山嶺。猛坑石(又稱石坑崆)海拔1902米,位於荊竹黃家、達明巖與何家巖章三縣交界處,為崇陽縣水庫村高峯
棺材山腳下南廷支脈,經連東伸入金塘縣域西南各地,山地褶皺清晰,不背斜軸部構造,多為砂礫和頁岩構成,山勢也較高峻,海拔1600米以上的高山有棺材山頂、馬鞍山、紗帽山等。
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表逕流小,地下河多,“只聞流水聲,未見河蹤影”狀況突出,地表見大量的鬥淋、落水洞、溶洞等,石灰岩被侵蝕之殘餘部分形成峯叢(孤峯或尖峯),怪石峋嶙,似金雞獨立,似虎豹盤卧,千資百態。
全水庫村海拔1000米以上山峯3座,主要分佈在水庫村東南部山脈,有棺材山山脈、馬鞍山山脈和紗帽山山脈。其中紗帽山海拔高達1500米以上,主要分佈於北部的天井山脈和大東山脈。

水庫村村轄氣候

水庫村位於北迴歸線南側,屬南亞熱帶向中亞熱帶過渡的季風氣候區。其特點:天氣炎熱,夏長科短,雨熱同季;春季温和潮濕,夏季炎熱雨豐,秋季涼爽乾燥,冬季寒冷少雨。
崇陽縣水庫村氣侯變化
崇陽縣水庫村氣侯變化(4張)
按照月平均氣温14℃~24℃為春秋季,低於14℃為冬季,高於24℃為夏季的標準劃分季節,水庫村的春季為3~4月,夏季為5~9月,秋季為10~11月,冬季為12~2月.
春季氣候温和,潮濕多雨,天氣多變,多低温陰雨天氣。由於受冷暖天氣交替影響,天氣時冷時暖,常產生南嶺靜止鋒,使縣內常有低温陰雨,空氣潮濕,陽光缺少,影響春播。季平均氣温平原17℃~25℃,山區14℃~16℃;季雨量350~400毫米,佔全年降水量的21%;總日照時數不127.2小時,日照百分率為17%。
夏季天氣炎熱,多雷降雨。前期多暴雨,常有洪澇,稱汛期;後期光照充足,常有乾旱,稱旱期。從5月初開始由南方吹來的熱帶海洋風增強,氣温急劇上升。季平均氣温平原26℃~27℃,山區22℃~24℃。最熱的7月,其次8月,天氣常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天氣悶熱,高氣温達37℃以上,極端高氣温為39.9℃。5、6月多季風雨,易發生洪澇災害,7月以後以颱風雨為主,對農作物生長有利。季雨量1100~1200毫米,佔全年降水量的61%;總日照時數為833小時,日照百分率為52.8%。
崇陽縣水庫村的單純少女
崇陽縣水庫村的單純少女(2張)
秋季秋高氣爽。由於受北方乾冷空氣影響,天氣轉涼爽,月平均氣温降至24℃以下,晝夜温差較大,乾旱少雨。11有下旬常有較強冷空氣侵襲,有時出現初霜。季平均氣温平原19.5℃~20℃,山區16℃~17℃, 極端最低氣温為11.6℃;季雨量120~140毫米,佔全年降水量的7%;晴天多,總日照時數為316小時,日照百分率為47%。
冬季天氣寒冷、少雨,常有霜凍,偶有冰雪,為全年最冷季節。由於受北方極地大陸冷氣團控制,氣温較低。季平均氣温11℃~11.5℃,山區10℃以下。最冷是1月份,各地平均氣温6℃~10℃。平均終霜日期;河谷平原2月8日,山區2月下旬後。平均霜日8.7天,山區12天以上。平均雪日3.4天,山區5天以上。季雨量180~200毫米,佔全年降水量的10%;總日照時數為300小時,日照百分率為30%。

水庫村經濟發展

青山鎮水庫村人文景象
青山鎮水庫村人文景象(6張)
水庫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畜牧業,主要銷售往省內。2012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438.89萬元, 該村正在發展畜牧業特色產業,計劃大力發展種植業、畜牧業產業。及退耕還林等惠民工作。
水庫村2012年農村經濟總收入743.99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22.29萬元,畜牧業收入116.6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61頭,肉牛13頭,肉羊125頭); 林業收入2.00萬元, 第二、三產業收入3.10萬元, 工資性收入0.3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113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畜牧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0.3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940人 ,在省內務工411人,到省外務工129人。

水庫村村務公開

水庫村到2010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30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約886.00畝,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粘貼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水庫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基礎設施脆弱,發展後勁不足,人才向外流失嚴重、制約了當地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文教衞生事業嚴重滯後,師資力量嚴重短缺,產業調整難度大,羣眾思想觀念落後。 [2]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按鄉黨委"山頂豬牛羊、山腰乾果糧、山腳水果糖"的產業發展思路,主要以發展畜牧業為重點,實施種草養畜,發展豬280頭、牛20 頭、羊200只,發展勞務經濟,計劃每年轉移勞動力140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