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華中地區

鎖定
華中地區,簡稱華中,是中國七大地理分區之一,包括河南湖北湖南三省(按照自北向南排序),華中國土總面積約56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國國土總面積的5.9%。截至2017年底,華中地區常住人口約2.23億人,生產總值約11.61萬億元,人均生產總值約5.20萬元。
華中地區位於中國中部、黃河中下游和長江中游地區,涵蓋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四大水系,地處華北、華東華南西南西北等地區之間,眾多國家交通幹線通達全國,具有全國東西、南北四境的戰略要衝和水陸交通樞紐的優勢,起着承東啓西、連南望北的作用。 [1-4] 
華中地區的地形地貌以崗地、平原、丘陵、盆地、山地為主,主要山脈有嵩山桐柏山武當山衡山等。其中平原和盆地、山區丘嶺面積分別佔河南省總面積的55.7%、44.3%;山地、丘陵和崗地、平原湖區分別佔湖北省總面積的56%、24%、20%;山地、丘陵和崗地、平原、水面面積分別佔湖南省總面積的51.2%、29.3%、13.1%、6.4%。氣候環境為温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 [5-7] 
華中地區歷史文化厚重,資源豐富,水陸交通便利,是全國工業農業的心臟和交通中心之一。
2016年12月26日,國家發改委印發《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該規劃指出“支持武漢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強化長沙等省會城市地位,增強要素集聚、科技創新和服務功能,提升現代化和國際化水平。繼續做大做強洛陽宜昌岳陽國家區域中心城市,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延伸產業和服務鏈,形成帶動區域發展的增長節點。” [8-9] 
中文名
華中地區
外文名
the Central of China
別    名
華中
行政區劃代碼
410000,420000,430000
所屬地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
地理位置
黃河中下游,長江中游,嶺南以北
面    積
約 560000 km²
下轄地區
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政府駐地
鄭州市武漢市長沙市
氣候條件
温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22321.33 萬(2017年)
著名景點
少林寺
龍門石窟
嵩山
東湖
黃鶴樓 展開
機    場
鄭州新鄭國際機場武漢天河國際機場長沙黃花國際機場
火車站
鄭州站武漢站長沙站
車牌代碼
方    言
中原官話西南官話湘語
GDP
116101.71億元(2017年)
人均GDP
52013.80 元(2017年)

華中地區歷史沿革

在民國時期,華中地區指中國長江流域的七個省。
1941年4月27日,中共中央中原局在鹽城召開會議,劉少奇傳達了中央關於東南局與中原局合併及所轄範圍的決定。5月20日,華中局在鹽城正式成立,主要負責華中抗日根據地黨和新四軍的工作。華中局下轄蘇中、鹽阜、淮海、皖東北、皖東津浦路東、皖東津浦路西、豫皖蘇、鄂豫邊、江南9個區黨委。劉少奇為書記,領導人還有饒漱石、陳毅、曾山等。
1945年9月,中共中央華東局成立時,華中局撤銷。
1945年11月,留在華中解放區的新四軍組成華中野戰軍,粟裕任司令員,譚震林任政治委員,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主力部隊之一。
1947年1月,以抗日戰爭時期的在華中的新四軍大部及其後成立的華中野戰軍和山東的八路軍一部及其後成立的山東野戰軍為基礎組建華東野戰軍。
1949年10月,新中國的華中地區區域劃分,以解放戰爭時期各野戰軍戍防區域為基礎,大陸主要分六大區域。其中華北野戰軍的戍防區域為基礎為的華北地區,華東野戰軍及其南下範圍為建國後的新區域華東地區,中原野戰軍一路南下的範圍為基礎為中南地區,這也是山東河南部分區域在華北平原但是卻不在華北地區的原因。華中地區大部分地區隨着華中野戰軍與山東野戰軍的合併劃到了的華東地區,少部省份在中南地區。
1954年6月,大行政委員會撤銷,地方行政機構統一於省市地縣制(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1954年6月19日第32次會議決定)。
1955年4月,中南軍區改建為廣州軍區。
1961年,華中區與華南區合併成中南地區,全國形成為六大經濟協作區。後因文化大革命,經濟協作區被撤消。 [1] 
1970年,在編制“四五”計劃中,決定以大軍區為依託,將全國劃分為西南區、西北區、中原區、華南區、華北區、東北區、華東區、閩贛區、山東區、新疆區等十個經濟協作區。此後再無華中經濟協作區作為一個單獨的區域形式出任何大陸政府的正式文件中。
進入21世紀,華中地區包括河南、湖北、湖南三省,地處華北、華東、華南、西南、西北地區之間,是黃河以南,南嶺以北,巫山、雪峯山以東的廣大地區,華中地區土地面積56萬多平方千米,約佔全國土地總面積的5.9%。
中國七大地理分區
華中地區

華中地區國家政策

1984年5月21日,經國務院批准,武漢成為全國第一個進行經濟體制綜合改革試點的省會城市。實行計劃單列,被賦予省一級的經濟管理權限。 [10-11] 
1986年初,武漢成為全國首批金融體制改革試點城市,其後在全國成立第一家城市信用社漢正街信用社,成立全國國債交易量最大的武漢證券交易中心、武漢股票櫃枱交易市場以及武漢融資中心。 [10] 
1990年10月12日,鄭州商品交易所經國務院批准成立,是我國第一家期貨交易所。 [12] 
1993年12月,國家體改委批准武漢市為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城市,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框架。 [10] 
2001年7月6日,原國家計委正式發文批覆,在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建立首個國家光電子產業基地,即“武漢·中國光谷”。 [10] 
2006年4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於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若干意見》。要求把中部地區建設成全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現代裝備製造及高技術產業基地和綜合交通運輸樞紐,使中部地區在發揮承東啓西和產業發展優勢中崛起。 [13] 
2007年12月,經報請國務院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准武漢城市圈長株潭城市羣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14] 
2009年6月,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准武漢市為全國首個綜合交通樞紐研究試點城市。 [15] 
2009年12月,武漢東湖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被國務院批准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這是繼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區後的全國第二家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 [16] 
2011年12月22日,武漢正式被國家批准為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是唯一獲批的全國副省級城市。 [10] 
2013年3月8日,中國首個國家級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鄭州航空港區獲國務院批覆,標誌着全國首個國家級航空港經濟實驗區——鄭州航空港區正式設立,要求鄭州要建設成為國際航空物流中心、以航空經濟為引領的現代產業基地、內陸地區對外開放重要門户、現代航空都市、中原經濟區核心增長極;發展目標是到2025年,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實驗區,形成引領中原經濟區發展、服務全國、連通世界的開放高地。 [17-18] 
2015年3月26日,國務院正式批覆《長江中游城市羣發展規劃》。這是貫徹落實長江經濟帶重大國家戰略的重要舉措,也是《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出台後國家批覆的第一個跨區域城市羣規劃。 [19] 
2015年5月,中央深改組第十二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在部分區域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的總體方案》,武漢等8個區域被確定為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 [20] 
2015年7月22日,經國務院批准,人民銀行會同國家發改委、科技部、財政部、知識產權局、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外匯局等部門印發了《武漢城市圈科技金融改革創新專項方案》,這是國內首個區域科技金融改革創新專項方案,武漢城市圈成為國內首個科技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 [21] 
2016年1月6日,中國(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獲國務院批覆,這是全國第二批12家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之一。 [22-23] 
2016年3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明確要求以長江黃金水道為依託,發揮武漢的核心作用;以長江中游城市羣為主體,發揮輻射帶動作用,打造長江經濟帶增長極;發揮武漢等超大城市引領作用,發揮南昌、長沙等大城市對地區發展的核心帶動作用;打造武漢、長沙、南昌等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 [24-26] 
2016年12月14日,國家發改委發佈《關於支持武漢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覆函》,明確要求武漢立足中游、引領中部、服務全國、鏈接全球,全面提升現代製造基地、服務高地、創新源地、開放平台功能,強化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及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強化支撐和承啓作用,拓展沿江發展新空間,挺起長江經濟帶脊樑,加快建成以全國經濟中心、高水平科技創新中心、商貿物流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四大功能為支撐的國家中心城市 [27-28] 
2016年12月26日,國家發改委印發《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該規劃指出:“支持武漢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強化長沙等省會城市地位,增強要素集聚、科技創新和服務功能,提升現代化和國際化水平。繼續做大做強洛陽宜昌岳陽等國家區域中心城市,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延伸產業和服務鏈,形成帶動區域發展的增長節點。” [8-9] 
2016年12月28日,國務院正式批覆《中原城市羣發展規劃》,以鄭州為中心的中原城市羣範圍包括河南山西河北山東安徽等5省30座地級市,國土面積28.7萬平方公里。 [29-31] 
2016年12月29日,國家發改委印發《中原城市羣發展規劃》,《規劃》將中原城市羣定位為:中國經濟發展新增長極、全國重要的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中西部地區創新創業先行區、內陸地區雙向開放新高地和綠色生態發展示範區。《規劃》提出:建設現代化鄭州大都市區,推進鄭州大都市區國際化發展。把支持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作為提升城市羣競爭力的首要突破口,強化鄭州對外開放門户功能,提升綜合交通樞紐和現代物流中心功能,集聚高端產業,完善綜合服務,推動與周邊毗鄰城市融合發展,形成帶動周邊、輻射全國、聯通國際的核心區域。 [29-31] 
2017年1月22日,國家發改委發佈《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支持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覆函》和《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支持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鄭州要發揮鄭州大都市區中原城市羣核心城市引領作用,增強國際物流通道功能、增強航空樞紐作用、提升全國鐵路樞紐功能,建設國際物流中心、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和科技合作基地,建設國際化現代都市。 [32-33] 
2018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意見》明確指出,以武漢為中心引領長江中游城市羣發展,以鄭州為中心引領中原城市羣發展。 [36] 

華中地區自然地理

華中地區地形

華中地區地形以平原、丘陵、盆地和河湖為主,主要山峯有嵩山武當山衡山等。其中平原和盆地、山區和丘嶺面積分別佔河南省總面積的55.7%、44.3%;山地、丘陵和崗地、平原和湖區分別佔湖北省總面積的56%、24%、20%;山地、丘陵和崗地、平原、水面面積分別佔湖南省總面積的51.2%、29.3%、13.1%、6.4%。 [2-3] 

華中地區氣候

中國陸地氣象地理一級地區區劃中的華中地區包括河南、湖北、湖南 [47] 
河南省屬於温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湖北省、湖南省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本區氣候以秦嶺—淮河為分界線,淮河以北為温帶季風氣候,以南為亞熱帶季風氣候,雨量集中於夏季,冬季北部常有大雪,通常集中在河南省境內。
河南由南向北年平均氣温為15.7~12.1℃,常年平均降水量532.5~1380.6毫米,降雨以6~8月份最多,年均日照1848.0~2488.7小時,全年無霜期189~240天,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一年兩到三熟; [2] 
湖北多年平均實際日照時數為1100~2150小時。全省年平均氣温15~17℃; [3] 
湖南位於長江以南,緯度偏低,為大陸性特徵明顯的中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可以用四句話概括湖南的氣候特徵:氣候温和,四季分明;熱量充足,降水集中;春温多變,夏秋多旱;嚴寒期短,暑熱期長。 [4] 

華中地區水文

華中地區自北向南有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四大水系,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貫穿河南全省。 [5-6] 

華中地區行政區劃

華中地區省份

華中地區包括河南湖北湖南三省。在中國官方現行的行政區劃排序中,河南、湖北、湖南三省的排序依次是第16至第18位,上承第15位山東省、下接第19位廣東省 [7] 
河南政區圖 河南政區圖
河南,古稱中原中州豫州,簡稱“”,因歷史上大部分位於黃河以南,故名河南。河南位於中國中東部,黃河中下游。截至2017年底,河南共下轄17個地級市、1個省直轄縣級行政單位、52個市轄區、20個縣級市、85個縣,省會鄭州市,常住人口9559.13萬人,居中國第3位。河南是中華民族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中國四大發明中的指南針造紙火藥三大技術均發明於河南。從夏朝至宋朝,河南一直是中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先後有20多個朝代建都或遷都河南,中國八大古都中河南有十三朝古都洛陽、八朝古都開封、七朝古都安陽、夏商古都鄭州四個及商丘南陽許昌濮陽偃師淮陽等古都,是中國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歷史最長,古都數量最多的省份。河南自古就有“天下名人,中州過半”之説,有商湯老子莊子墨子韓非子范蠡商鞅蘇秦呂不韋李斯賈誼張衡杜甫韓愈白居易劉禹錫李商隱李賀岳飛等歷史名人。河南是中國重要的經濟大省,2017年國內生產總值穩居中國第5位、內陸地區首位。鄭州商品交易所是中國首家內陸唯一一家期貨交易所。鄭州航空港區為中國唯一一個國家級航空港經濟實驗區。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為中國新設立的自貿區。2016年12月,國家批覆鄭州入選國家中心城市。河南文物古蹟眾多,旅遊資源豐富。截至2017年底,河南有世界文化遺產6項25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58處,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13處。
湖北政區圖 湖北政區圖
湖北,簡稱“”,省會武漢市,位於中國中部偏南、長江中游,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湖北介於北緯29°05′至33°20′,東經108°21′至116°07′,東連安徽,南鄰江西湖南,西連重慶,西北與陝西為鄰,北接河南。湖北省東、西、北三面環山,中部為“魚米之鄉”的江漢平原。湖北文化底藴深厚,中華民族的始祖炎帝的故里在湖北。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在長達800多年的歷史中,創造了楚文化。湖北是承東啓西、連南接北的交通樞紐武漢天河國際機場是中國內陸重要的空港。長江自西向東,橫貫全省1062公里。長江及其最大支流漢江,潤澤楚天,水網縱橫,湖泊密佈,湖北省因此又稱“千湖之省”。湖北省科教文化實力位居全國前列,是中國重要的高等教育基地。湖北省科學研究水平全國領先,國家科技獎獲獎項目數量,連續7年位居全國前四。湖北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從武昌辛亥首義到新中國成立,湖北為中國革命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僅紅安縣就孕育了董必武李先念兩位國家主席和200多位將軍
湖南政區圖 湖南政區圖
湖南,地處中國中部長江中游,因大部分區域處於洞庭湖以南而得名“湖南”,因省內最大河流湘江流貫全境而簡稱“”,省會長沙市。湖南東臨江西,西接重慶貴州,南毗廣東廣西,北與湖北相連。土地面積21.18萬平方千米,佔中國國土面積的2.2%,在各省市區面積中居第10位。全省總人口6783.0萬人(2015年)。轄14個地州市、122個縣(市、區)。湖南自古盛植木芙蓉,唐朝譚用之有詩“秋風萬里芙蓉國”詠之,毛澤東更是用“芙蓉國裏盡朝暉”讚美湖南,因此又有“芙蓉國”之稱。湖南自古有“惟楚有材,於斯為盛”之譽。近現代以來,先後湧現了啓蒙思想家魏源,清代中興名臣曾國藩左宗棠,維新志士譚嗣同唐才常,辛亥元勳黃興蔡鍔宋教仁等。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湖南發生了秋收起義湘南暴動桑植起義平江起義通道轉兵芷江受降等著名歷史事件。

華中地區城市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
-
注:各市、州、區的排序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行政區劃專欄 [37] 

華中地區自然資源

華中地區生物

華中地區生物資源具有種類繁多,資源豐富,數量龐大等特點。其中,河南省的生物資源佔全國總數的23.9%,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90種;湖北省共有魚類176種,全省魚苗資源豐富,長江干流主要產卵場36處;湖南省植物種類多樣,羣種豐富,是中國植物資源豐富的省份之一。 [2-4] 

華中地區礦產

華中地區礦產資源具有儲量豐富,種類多樣,可開採量大等特點。
河南省藴藏着豐富的礦產資源,是中國礦產資源大省之一。河南已發現的礦產144種,已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產110種,已開發利用的礦產93種。已開發利用的礦產中,能源礦產6種,金屬礦產23種,非金屬礦產62種,水氣礦產2種。全年新發現大中型礦產地11處。 [2] 
湖北省已發現礦產136種,礦產地2700餘處。其中磷礦、岩鹽、石膏、石灰石、白雲岩、膨潤土、大理岩、花崗岩、重晶石、累託石、粘土等是湖北省優勢礦產。 [3] 
湖南省是“有色金屬之鄉”和“非金屬礦之鄉”,已發現各類礦產143種,37種礦產保有資源儲量居中國前5位,62種礦產保有資源儲量居中國前10位。其中,鎢、錫、鉍、銻、石煤、普通螢石、海泡石、粘土、石榴子石、玻璃用白雲岩等礦種的保有資源儲量居中國之首,釩、重晶石隱晶質石墨、陶粒頁岩等礦種居中國第二,錳、鋅、鉛、汞、金剛石、水泥用灰巖、高嶺土等礦種也在中國具有重要地位。 [4] 

華中地區水土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
華中地區水資源具有河湖眾多、水資源豐富等特點。
河南省境內1500多條河流縱橫交織,流域面積1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主幹河流有493條,全省常年水資源總量413億立方米。水力資源藴藏量490.5萬千瓦,可供開發量315千瓦。河南亦是國家重特大工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地和工程渠首所在地,全省年受水量8.7億立方米,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受水最多的省份,河南境內輸水乾渠地跨南陽、平頂山、許昌、鄭州、焦作、新鄉、鶴壁、安陽等8個大中城市。 [2] 
湖北省素有“千湖之省”之稱。境內湖泊主要分佈在江漢平原上。擁有水資源總量為825.28億立方米。面積百畝以上的湖泊約800餘個,湖泊總面積2983.5平方公里。面積大於100平方公里的湖泊有洪湖、長湖、梁子湖、斧頭湖。 [3] 
三峽工程 三峽工程
湖南省內河網密佈,水系發達,淡水面積達1.35萬平方公里。湘北有洞庭湖,為中國第二大淡水湖。有湘江、資水、沅水和澧水等4大水系,分別從西南向東北流入洞庭湖,經岳陽城陵磯注入長江。5公里以上河流5341條,河流可通航里程1.5萬公里,內河航線貫通95%的縣市和30%以上的鄉鎮。湖南省多年平均降水量1450毫米,水資源總量1689億立方米,人均佔有水資源量2500立方米,水資源相對豐富。 [4] 

華中地區人口特點

華中地區具有人口眾多、密度較大、人力資源豐富等特點,2017年各省常住人口中,河南省9559.13萬人,湖北省5902.00萬人,湖南省6860.20萬人,華中地區常住人口合計22321.33萬人。 [38-40] 

華中地區經濟建設

改革開放以來,華中地區經濟取得了較快發展,2017年,華中地區完成生產總值(GDP)116101.71億元,人均生產總值(GDP)約為52013.80元。
河南:2017年,河南省生產總值44988.16億元,增長7.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339.49億元,增長4.3%;第二產業增加值21449.99億元,增長7.3%;第三產業增加值19198.68億元,增長9.2%。三次產業結構為9.6:47.7:42.7。 [38] 
湖北:2017年,湖北省生產總值36522.95億元,增長7.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759.69億元,增長3.6%;第二產業增加值16259.86億元,增長7.1%;第三產業增加值16503.40億元,增長9.5%。三次產業結構為10.3:44.5:45.2。 [39] 
湖南:2017年,湖南省生產總值34590.60億元,增長8.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690.00億元,增長3.6%;第二產業增加值14145.50億元,增長6.7%;第三產業增加值16755.10億元,增長10.3%。三次產業結構為10.7:40.9:48.4。 [40] 

華中地區社會文化

  • 方言
華中地區的方言主要包括三大類,分別為:中原官話(河南一帶)、西南官話(湖北一帶)、湘語(湖南一帶)。
  •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華中地區樞紐交通

華中地區樞紐

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鄭州武漢
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洛陽商丘宜昌襄陽岳陽懷化

華中地區公路

國家級公路運輸樞紐:鄭州洛陽商丘南陽新鄉信陽開封漯河周口武漢襄陽宜昌荊州黃石十堰恩施長沙株洲湘潭衡陽岳陽常德邵陽郴州懷化 [42] 

華中地區鐵路

鄭州東站 鄭州東站
高鐵樞紐站:鄭州東站鄭州南站商丘站洛陽龍門站武漢站長沙南站

華中地區航空

航空港區:鄭州航空港區

華中地區地鐵

地鐵名稱
已運營/在建地鐵
首線通車時間
已運營里程
2004年7月28日
487.77千米
2013年12月28日
344.83千米
2014年4月29日
226.6千米
2021年3月28日
43.5千米
2023年12月28日
67.13千米
上述信息截至2023年12月 [43-44]  [46]  [48-49]  [51-56] 

華中地區港口

華中地區主要大型內陸港口有:
武漢港 武漢港
河南省:漯河港淮濱港望崗港周口港等。
湖北省:武漢港宜昌港黃石港荊州港等。
湖南省:岳陽港長沙港衡陽港湘潭港等。

華中地區教育資源

華中地區中學

華中地區部分重點中學有:

華中地區高校

普通高等本科院校(部分)
所屬城市
河南省鄭州市
河南省鄭州市
河南省鄭州市
河南省鄭州市
河南省鄭州市
河南省鄭州市
河南省鄭州市
河南省鄭州市
河南省開封市
河南省洛陽市
河南省新鄉市
河南省焦作市
湖北省武漢市
湖北省武漢市
湖北省武漢市
湖北省武漢市
湖北省武漢市
湖北省武漢市
湖北省武漢市
湖北省武漢市
湖北省武漢市
湖北省武漢市
湖北省武漢市
湖北省武漢市
湖北省武漢市
湖南省長沙市
湖南省長沙市
湖南省長沙市
湖南省長沙市
湖南省長沙市
湖南省長沙市
湖南省湘潭市

華中地區風景名勝

華中地區具有歷史文化厚重、文物古蹟眾多、旅遊資源豐富、旅遊種類多樣等特點:
河南旅遊
河南旅遊(47張)
河南省:長城(世界文化遺產)、龍門石窟(世界文化遺產)、安陽殷墟(世界文化遺產)、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羣少林寺常住院初祖庵塔林)、東漢三闕太室闕少室闕啓母闕)、中嶽廟嵩嶽寺塔會善寺嵩陽書院觀星台)(世界文化遺產)、中國大運河回洛倉含嘉倉通濟渠洛河隋唐洛陽城段、通濟渠洛河洛口段、洛口倉、通濟渠汴河鄭州段、滎陽故城、北宋開封東京城、通濟渠汴河開封東京城段、通濟渠汴河商丘南關碼頭段、通濟渠汴河商丘夏邑段、商丘古城、通濟渠汴河商丘濟陽鎮段、永濟渠百泉、百泉河、衞源廟、合河石橋、永濟渠衞河鶴壁浚縣段、黎陽倉、云溪橋、枋城堰、永濟渠衞河安陽滑縣段)(世界文化遺產)、絲綢之路漢魏洛陽城遺址隋唐洛陽城定鼎門遺址新安漢函谷關遺址、崤函古道石壕段遺址)(世界文化遺產)、嵩山雲台山神農山青天河白雲山堯山中原大佛老君山雞冠洞龍潭大峽谷嵖岈山紅旗渠太行大峽谷雞公山南灣湖、中國西峽恐龍遺蹟園-伏牛山老界嶺武侯祠桐柏山淮源黃帝故里白馬寺、龍亭、開封府清明上河園商丘古城等。
湖南省:武陵源(世界自然遺產)、中國丹霞——崀山(世界自然遺產)、桃花源猛洞河鳳凰古城炎帝陵衡山韶山嶽麓山岳陽樓水府旅遊區嶽麓書院石鼓書院等。

華中地區特產

華中地區豫菜

豫菜 豫菜
豫菜又名豫宴,即中原(河南)菜系。是對在帶有中原傳統文化內涵的烹飪理論指導下,運用具備中原地域特點的技術和材料所製作的菜餚、麪點和筵席的總稱。有“烹飪鼻祖”和“中華廚祖”之稱的伊尹便出生於河南杞縣空桑。當代豫菜是在原宮廷菜官府菜市肆菜民間菜的基礎上,根據中原物質條件,逐步積累演變而發展起來的。名菜有洛陽水席糖醋軟熘魚焙面煎扒青魚頭尾炸紫酥肉汴京烤鴨、河南蒸餃等。

華中地區楚菜

楚菜 楚菜
湖北風味,楚菜 [45]  ,以水產為本,魚饌為主,汁濃芡亮,香鮮微辣,注重本色,菜式豐富,筵席眾多,擅長蒸、煨、炸、燒、炒等烹調方法,民間餚饌以煨湯蒸菜肉糕、魚丸和米制品小吃為主體,具有滾、爛、鮮、醇、香、嫩、足七美,經濟實惠。名菜有清蒸武昌魚排骨藕湯紅菜薹炒臘肉、沔陽珍珠丸子沔陽三蒸黃陂三鮮、瓦罐煨雞、黃陂糖蒸肉龍鳳配三鮮豆皮東坡餅等。

華中地區湘菜

湘菜 湘菜
湘菜,是中國歷史悠久的一個地方菜。是漢族飲食文化八大菜系之一。湘菜歷史悠久,早在漢朝就已經形成菜系,烹調技藝已有相當高的水平。湖南地處我國中南地區,氣候温暖,雨量充沛,自然條件優越。湘西多山,盛產筍、蕈和山珍野味;湘東南為丘陵和盆地,家牧副漁發達;湘西菜擅長香、酸、辣,具有濃郁的山鄉風味。著名菜餚有臘味合蒸東安子雞麻辣子雞紅煨魚翅、湯泡肚、冰糖湘蓮金錢魚等。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