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歐陽姓

鎖定
歐陽姓,中華姓氏之一,為漢姓複姓之首 [34]  。歐陽姓最早可追溯到夏朝。歐陽姓出自姒姓,夏君主姒少康封自己的庶子無餘於會稽,到了越王無疆,被楚所滅,無疆子蹄更封於烏程歐餘山之陽(古人稱山體的南面為山陽),封為歐陽亭侯,遂以為氏,他的子孫因而姓“歐陽”。 [1-2] 
歐陽姓郡望為渤海。 宋朝時,歐陽姓約有22萬多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29%,排在第六十九位,為百家大姓之一,位列宋版《百家姓》複姓的第4席,人口總數居複姓首位。據2006年《中國姓氏三百大姓(中)》,當代歐陽姓的人口約88萬,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07%,排在全國第一百四十九位。在全國的分佈目前主要集中於湖南、廣東、江西,這三省大約佔歐陽姓總人口的80%。其次分佈於河南、陝西、四川、湖北等。湖南為當代歐陽姓第一大省,居住了歐陽姓總人口的43%。全國形成了以湖南為中心的歐陽姓聚集區。 [2] 
歷史上重要的歐陽姓人物有:東越王歐陽搖、西漢博士歐陽生;東漢汝南太守歐陽歙;唐朝書法家歐陽詢;五代後蜀翰林歐陽炯,尚書左丞、寧江軍節度使歐陽彬,博士歐陽詹;北宋文學家、史學家歐陽修;元朝修宋、遼、金三史總裁官歐陽玄;明朝右僉都御史歐陽重
中文名
歐陽
外文名
Ouyang
得姓方式
以亭為氏
得姓始祖
越王勾踐 [3] 
郡 望
渤海郡 [2] 
堂 號
畫荻、六一、渤海等
主要名人
歐陽詢、歐陽修歐陽予倩
人 口
88萬(2006年數據) [2] 
姓氏排名
149位 [2] 
主要分佈
江西、湖南廣東 [2] 

歐陽姓歷史發展

歐陽姓姓氏源流

源於姒姓,出自戰國末期楚國越國勾踐後裔子蹄的封地,更封於烏程歐餘山之陽,封為歐陽亭侯,屬於以封爵名稱為氏。夏朝少康封其庶子于越,號無餘,在今浙江紹興,後來建立了越國。到戰國時勾踐的六世孫越王無疆時,越國為楚國所滅,楚王更封無疆之次子蹄於烏程歐餘山之陽,其後有歐氏、歐陽氏、歐侯氏等。烏程歐餘山故域在今浙江湖州南之故菰城之升山,到西漢時封在此地的稱歐陽亭侯。源出姒姓的歐陽姓的歷史有2500年。歐陽氏與歐、區氏、歐侯氏同宗同源。 [1]  [4]  在歷史上,歐陽氏曾一度被迫改為單姓歐氏 [5]  、陽氏 [6] 

歐陽姓得姓始祖

歐陽姓始祖-越王勾踐 歐陽姓始祖-越王勾踐
據《姓譜》載,歐陽氏源出越王勾踐之後。支孫封地在烏程歐陽亭,因以為氏(歐陽亭,即歐陽戍,在今江蘇儀徵縣東北十里),尊越王勾踐為始祖。 [3] 

歐陽姓遷徙傳播

歐陽氏支譜 歐陽氏支譜
秦末漢初,在甌越之歐陽扶助漢滅秦有功,受封為東越王,都東甌(今浙江温州)。漢代,其後裔某官涿郡(今河北涿縣)太守。分兩支:一居青州千乘(今山東高青),子犯罪伏誅,孫夭無後嗣;一居冀州渤海(今河北東南、山東西北),後裔繁衍。至晉,渤海派裔歐陽建,字堅石,官渤海太守,族多名揚,諺日:“渤海赫赫,歐陽堅石。”歐陽氏族人始稱“渤海衍派”,歐陽建為渤海派開基祖。其子歐陽質攜族遷居長沙,成為兩湖歐陽氏開基祖。 [7] 
至隋,歐陽紀(一作紇)官拜廣州刺史,封渤海郡公。唐初,歐陽詢官太子率更令、弘文館學士,封渤海郡開國公。第三子歐陽通徙居江西鄱陽(今波陽),官司禮卿納言,襲封渤海郡開國子。因反對武則天廢中宗,請求立李旦為嗣君被殺害,後平反昭雪,被奉為贛、閩、越、粵歐陽氏開基祖。 [7] 
唐中葉,歐陽通第三子歐陽昌偕妻範氏由贛入閩,任泉州刺史,先後住居晉江潘湖、南安高蓋山(今詩山)、泉州郡城西郊龍首山常泰裏(今泉州市區西隅龍頭山與甲第巷之間。一説先居南安高蓋山,後居晉江潘湖)。歐陽昌有四個兒子(族譜只説三個),其中以第三子歐陽詹最優異突出。 [7] 
歐陽詹有三子:長子歐陽價居郡城常泰裏(一説居住南安詩山),後裔繁衍傳況,族譜無載,不詳;次子歐陽萌,遷居莆田錦屏山下,祭掃歐陽詹墳,屬莆田派系。三子歐陽櫃,繁衍後裔甚是興旺。 [7] 
明正統間,歐陽德安遷居安溪尚卿,娶妻黃氏,久不誕育,因信傍姓易育之説,拜廖氏祖墓,隔年生男;另一説娶妻廖氏,入贅為婿,久不誕育,拜岳父墓,隔年生男,姓名墓生,其派族是為歐陽廖氏。後又衍傳到惠安廖厝和泉州北門街。 [7] 
歐陽姓主要分佈在江西省彭澤縣、江西省新餘、吉安、永豐、萬載、贛州、會昌、安遠,湖北省枝江、荊州、潛江,廣東省廣州,河南省新鄭,四川省綿陽、南充營山縣、達州開江遂寧,安徽省阜陽滁州,湖南省長沙、漣源(石旗頭)、瀏陽、隆回(六都寨、司門前、石橋鋪)、洞口、漵浦,貴州省,廣西壯族自治區藤縣等地。湖北省枝江歐陽氏族為歐陽修長子歐陽發的後裔。江蘇省歐陽氏宗人大都居住在丹陽西門外荻塘歐甲(司徒)、下坯歐甲(全州)。 [8] 

歐陽姓傳統文化

歐陽姓郡望堂號

  • 郡望
渤海郡:有二處:①西漢時(約公元前2世紀)從鉅鹿、上谷二郡之地分出渤海郡。在今河北省、遼寧省的渤海灣沿岸一帶。②唐代(公元7—9世紀)東北靺鞨族等建立渤海國,相當於今松花江以南至渤海地區。 [3] 
平陽郡:三國魏正始八年(公元247元)將河東郡分出一部設置平陽郡,治所在平陽縣(今山西省臨汾縣西南)。 [3] 
千乘郡:春秋時,齊同有千乘邑,因齊景公有馬千駟、獵於境內的青田得名。西漢設置千乘郡,相當於今山東省高青縣一帶。東漢改為樂安郡。 [3] 
  • 堂號
畫荻堂:歐陽修從小死了父親,家裏很窮,買不起紙筆。母親以地作紙,用荻當筆,教子識字。後來官進翰林院侍讀,與宋祁等同修《新唐書》,又遷樞密副使、參知政事。荻,為多年生草本植物,與蘆葦相似,秋天開紫花。後人遂以“畫荻”懷念先人,以此為堂號。 [2] 
六一堂 六一堂
六一堂:典自北宋文學家歐陽修。歐陽修,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字永叔,號醉翁。天聖進士。官終參知政事。散文暢達委婉,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詞風婉麗,亦長於史。晚年又號六一居士,謂《集古錄》一千卷、藏書一萬卷、琴一張、棋一局、酒一壺、一老翁,怡然自樂也。修之後人遂以"六一"為堂號,以紀念這位北宋詩文革新運動領袖。因歐陽修家廬陵,又有以"廬陵"為堂號者。 [6] 
傳經堂:西漢歐陽生,字和伯,千乘人。為當時今文《尚書》“歐陽氏學”開創者,世傳《歐陽尚書》。爾後傳其子孫,歐陽生之子歐陽世,孫(不詳),曾孫歐陽高、玄孫歐陽地餘,六世孫歐陽政,七世孫歐陽賓,八世孫歐陽歙,皆為當 時 博士,被譽為“八世傳經”。歐陽姓後人為弘揚先輩書香,遂以“傳經”為堂號,即“傳經堂”,也稱“八世傳經堂”。 [3] 
聚德堂:北宋歐陽修,官至參知政事(宰相)。精詩、詞、文各體,為當時古文運動領袖,系唐宋八大家之一。平生獎掖後進,曾鞏、王安石、蘇洵與子蘇軾、蘇轍俱得其稱譽,受人尊崇。其幼年失怙,母鄭氏撫養成人,嘗謂人曰:“此非德聚而及人也。”歐陽姓後人為紀念這位受人尊崇的先輩,遂以“聚德”為堂號。 [3] 

歐陽姓宗祠楹聯

陸河縣歐陽宗祠 陸河縣歐陽宗祠
湖南隆回歐陽宗祠 湖南隆回歐陽宗祠
中順歐陽宗祠 中順歐陽宗祠
巨源歐陽宗祠 巨源歐陽宗祠
梅莊歐陽公祠 梅莊歐陽公祠
飛天山歐陽氏宗祠-湖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飛天山歐陽氏宗祠-湖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9]
河南歐陽文忠公祠 河南歐陽文忠公祠
  • 四言通用聯
望出渤海;姓啓歐餘 [10] 
全聯典指歐陽氏的源流和郡望。
石渠博士;渤海名流。 [10] 
上聯典指西漢朝時期的千乘人歐陽生,字和伯,西漢今文尚書學“歐陽學”的開創者。伏生的弟子,世代傳授尚書學,到他的曾孫歐陽高,被立為博士,曾在石渠閣講論。一説,八代都是博士。下聯典指西晉朝時期的哲學家歐陽建,字堅石,渤海南皮人,有理思,具才華,在北州極有影響。歷官尚書郎、馮翊太守,被當時人譽為“渤海赫赫,歐陽堅石”。著有《言盡意論》。後因讒言被趙王司馬倫所殺。
文章政事;獨步廬陵。 [10] 
全聯典指宋朝時期的歐陽修,廬陵人,中進士甲科,與韓琦同居相位,以文章冠天下,有《新五代史》、《毛詩本義》、《新唐書》等行世。
北州高士;西漢名儒。 [10] 
上聯典指晉朝時期的歐陽建,才藻美瞻,擅名北州。下聯典指漢朝時期的歐陽生事典。
經傳八世;字法二王。 [10] 
上聯典指漢朝時期的歐陽生事典。下聯典指唐·歐陽詢,工書法,學二王(王羲之、王獻之),於平正中見險絕。
秘傳漢晉;律呂陰陽。 [10] 
全聯典指宋朝時期的歐陽發,歐陽修之子。師事如皋安定先生胡瑗,得古樂鐘律之説。自有書契以來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及天文地理,無不悉究。
  • 七言通用聯
繼固承遷五代史;書名刻石九成宮。 [10] 
上聯典指北宋朝時期的文學家、史學家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晚年號六一居士。廬陵人(今江西永豐)。撰有《新五代史》等,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下聯典指九成宮,唐朝時期宮殿名。在陝西麟遊縣西。本隋仁壽宮。唐太宗貞觀五年重修,為避暑之所,以山有九重,改名九成。唐貞觀六年得泉,命魏徵作銘,歐陽詢書刻石,稱《九成宮醴泉銘》。永徵二年改萬年宮。清乾隆二年復舊名。
鯉郡分支綿世澤;蚶江衍派振家聲。 [10] 
台灣省金門縣歐厝村歐陽氏宗祠聯。
  • 八言以上通用聯
獨步廬陵,文章政事;秘傳漢晉,律呂陰陽。 [10] 
上聯典指北宋朝時期的文學家、史學家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廬陵人。宋天聖年間進士,官館閣校勘,因直言論事被貶知夷陵;宋慶曆年間任諫官,支持范仲淹,要求改良政治,被貶知滁州;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是北宋古文運動的領袖,散文説理暢達,抒情委婉,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風與散文近似,語言流暢自然;詞作婉麗,承襲南唐遺風。曾與宋祁合修《新唐書》,並獨撰《新五代史》,有《歐陽文忠集》。下聯典指歐陽修的兒子歐陽發,字伯和,曾跟從胡瑗學習,得古樂鐘律學説,又研究歷代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及天文地理。後賜進士出身,官至殿中丞。
律呂陰陽,秘傳漢晉;文章政事,獨步廬陵。 [10] 
此聯為上一聯的逆序的版本。
母教儒學,循循善誘;世傳尚書,炳炳揚名。 [10] 
上聯典指北宋朝時期的歐陽修母鄭氏。修四歲而孤,母守節教育之。下聯典指漢朝時期的學者歐陽生,事付伏生受《尚書》,授兒寬,寬授生子,世世相傳,至曾孫高為博士。高孫地餘,裔孫歙,復以傳業顯名。由是《尚收》世有歐陽氏學。
母教留芳,瀧岡作表;夫屍收葬,燕市銜哀。 [10] 
上聯典指宋朝時期的歐陽修四歲而父卒,其母守節撫孤,修作《瀧岡阡表》顯揚親德。下聯典指南宋朝時期的文天祥遇害,妻歐陽氏收葬夫屍於燕市。
翰墨流香,僉信九成佳體;文章擅類,並傳八大名家。 [10] 
上聯典指唐朝時期的歐陽詢書刻石九成宮事典,稱《九成宮醴泉銘》。下聯典指上聯典指北宋朝時期的文學家、史學家歐陽修
弱冠臚傳,龍虎萃得人之榜;大儒純孝,鳳麟毓間世之英。 [10] 
上聯典指唐朝時期的晉江人歐陽詹,字行周,唐貞元年間,他年剛弱冠(二十歲),與韓愈、李觀等人聯名登第,當時人稱為“龍虎榜”。官國子四門(學校名)助教,後與韓愈同為博士。臚傳,即臚唱,科舉時,殿試之後,皇帝傳旨召見新考中的進士,依次唱名傳呼。下聯典指北宋朝時期的廬陵人歐陽觀,字仲賓,歐陽修的父親。少年時為孤兒,勤奮學習。性情仁孝,每年祭祀先人時都哭着説:“祭祀豐厚,不如奉養少薄。”鹹平年間進士,歷泗、綿二州推官,官至秦州判官。
事業經邦,閩海賢才開氣運;文章華國,温陵甲第破天荒。 [10] 
宋朝時期的朱熹撰福建省泉州市歐陽氏宗祠“不二祠”聯。
紹韓柳二公,推一代藝林之祖;溯高曾列考,賡累朝華誥之榮。 [10] 
此聯為歐陽氏宗祠“渤海堂”堂聯。
通渤海源流,派別兩江,還許朝宗歸一脈;本廬陵著作,文師百代,統成家學冠三吳。 [10] 
此聯為歐陽氏宗祠“渤海堂”堂聯。
不二題堂,銀鈎鐵畫,論當年合班顏柳歐虞之列;無淫箴室,神窺天鑑,待後學直開關閩濂洛之先。 [10] 
明朝時期的何喬遠撰福建省泉州市歐陽氏宗祠“不二祠”聯。

歐陽姓家譜文獻

  • 綜述
2015年在上海圖書館中收藏歐陽姓族譜27部,全國其他單位和美、日等國的圖書館還收藏歐陽姓族譜45部。 [2] 
歐陽家譜 歐陽家譜
唐太宗敕定《歐陽氏譜序》:歐陽氏者,越王之胤(裔),姚(搖)王之始也。越王無疆之子,封於烏程歐餘山之陽,為歐陽亭侯,因以為氏。北宋歐陽修撰《歐陽氏譜圖序》:歐陽氏之先,本出於夏禹之苗裔。自帝少康封其庶子於會稽,使守禹祀。傳二十餘世,至於允常,允常之子曰勾踐,是為越王。越王勾踐卒,子王鼠與立。自鼠與傳五世,至王無疆,為楚威王所滅,其諸族子,分散爭立。濱於江南海上,皆受封於楚。有封於歐陽亭者,為歐陽亭侯。歐陽亭,在今湖州烏程歐餘山之陽。其後,子孫遂以為氏。漢高祖滅秦,得無疆之七世孫搖,復以為越王,使奉越後。 [11] 
民國十三年(1924)甲子歲 撰《歐陽氏族譜原委序》:嘗讀《史記·世家》按:歐陽氏,本顓頊之後,夏禹王之苗裔也。傳五世,至帝少康,封庶子無餘於會稽,使守禹祀。歷夏、商、周,傳二十餘世,至無疆,為楚威王所滅。無疆子蹄復受楚封。居烏程歐餘山之陽,為歐陽侯,子孫遂以為氏,此歐陽氏因封受姓之所由來也。然其後,最顯而可考者,在漢則有東越王搖,在晉則有馮翊太守建,在南齊則有屯騎校尉寶,在梁則有徵南大將軍、穆國公頠,在唐則有弘文館學士、銀青光祿大夫、開國公詢,刑部侍郎金紫光祿大夫通,在宋則有觀文殿大學士、兵部尚書青州軍事、文忠公修。 [11] 
歐陽六宗世次總歌選段:因封受姓曰歐陽,道德文章百世芳。上溯黃帝及大禹,禹第五世名少康。 庶子無餘封會稽,二十餘世至允常。常子勾踐封越霸,傳衍六世乃無疆。 伐楚楚伐族屬散,子蹄封歐餘山陽。苗裔因之為姓氏,五世名搖漢封王。 [11] 
(詳見:歐陽家譜
  • 各地家譜
族譜名稱
編纂者
編撰方式、年代
藏地
備註
浙江蘭溪歐陽氏宗譜
著者待考
民國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油印本三冊
浙江省蘭溪縣文物管理局

江西婺源錦川歐陽氏宗譜五卷,附首卷、末卷
(清)歐陽茂林修
清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冊
中國科學院圖書館

江西萬載排江歐陽氏族譜五卷,首一卷
(清)歐陽韶仁等纂修
清嘉慶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木刻活字印本
江西省圖書館
今僅存卷首、第一~三卷
江西萬載排江歐陽氏族譜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歐陽玉書等纂修
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六一堂木刻活字印本
江西省圖書館
今僅存卷首,第一卷與第三卷殘破
江西萬載螺塘歐陽氏支譜
著者待考
清朝末期木刻活字印本
江西省圖書館
今僅存第一卷
江西萬載排江歐陽氏族譜八卷,首一卷
(民國)歐陽秋等纂修
民國十年(公元1921年)六一堂木刻活字印本
江西省圖書館
今僅存第八卷
江西萬載白水歐陽氏族譜
著者待考
木刻活字印本
江西省圖書館
今僅存第一卷之三~六冊
江西歐陽氏六宗通譜
(清)歐陽匡平續修
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五冊
吉林大學圖書館、江西省圖書館

江西續修安福令歐陽公通譜
(清)歐陽安世續修
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修,民國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影印本
中國科學院圖書館、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遼寧省圖書館、上海市圖書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安徽黟縣歐村歐陽氏族譜
(明)歐陽慎齋等纂修
明末清初手寫本一冊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

河南歐陽氏上院支譜
(清)歐陽乾等輯
清同治三年(公元1863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
中國國家圖書館
有像
湖北仙桃鎮歐陽氏續修宗譜十三卷,首一卷
(民國)歐陽黃復、歐陽盧靖等重修
民國四年(公元1915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冊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湖南寧鄉寧邑歐陽氏支譜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歐陽闕祥修,歐陽南邨纂
清嘉慶五年(公元1800年)溈寧老虎山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省圖書館
今僅存卷首、第一卷
湖南寧鄉寧邑玉堂歐陽重修支譜八卷,首三卷
(清)歐陽彩山、歐陽儒亭、歐陽莫畏纂
清咸豐四年(公元1865年)廷鑑堂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省圖書館
今僅存卷首
湖南寧鄉歐陽氏續修族譜十二卷
(清)歐陽耘圃纂修
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六一堂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省圖書館
今僅存第一卷
湖南寧鄉歐陽氏族譜四十二卷,首一卷
(清)歐陽鏡湘修,歐陽鏡筠、歐陽賦中纂
清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年)渤海堂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省圖書館
今僅存卷首
湖南寧鄉歐陽氏續修族譜三十五卷,首一卷
(清)歐陽彬文纂序
清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省圖書館
今僅存卷首
湖南寧鄉歐陽氏族譜
著者待考
清朝年間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省圖書館
今僅存第八卷
湖南寧鄉歐陽氏文貴誠族譜
(民國)歐陽硯香、歐陽永康修,歐陽漢平纂,
民國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省圖書館
今僅存第三卷
湖南湘潭錦石歐陽五修族譜三十卷,首一卷
(民國)歐陽之炳等纂修
民國十年(公元1921年)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十二冊
中國國家圖書館、廣東省中山圖書館

湖南江永歐陽氏族譜三卷
(清)何惟賢修
清光緒十八年(公元1892年)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省江永縣檔案館

湖南江永歐陽氏通譜六卷
(民國)歐陽伯珍修
民國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省江永縣檔案館

湖南新化歐陽續修族譜二卷
(清)歐陽佑甫、歐陽礪卿等修,歐陽上華等纂
清光緒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六一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冊
湖南省圖書館

湖南益阿資江歐陽五修族譜十六卷,首八卷
著者待考
清光緒十五年(公元1889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四冊
湖南省圖書館

廣東新會歐陽氏通譜十卷,首一卷
(清)歐陽二西編
清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木刻活字印本
廣東省中山圖書館
今僅存第一卷
廣東中山歐陽氏族譜
(清)歐陽袞臣纂修
清咸豐九年(公元1859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冊
廣東省中山圖書館

湖南寧鄉歐陽氏族譜
(清)歐陽永昌等修
清咸豐八年渤海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十一冊
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湖南瀘溪歐陽氏續修族譜
(清)歐陽聯捷主修
清宣統二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九冊

江西萬載排江歐陽氏族譜
著者待考
清嘉慶二十四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冊

廣東河源歐陽氏族譜
(現代)歐陽可明主編
1993年鉛印本一冊

歐村歐陽氏族譜
(明)歐陽慎肅纂修
明末清初手寫本一冊

寧鄉歐陽氏四修族譜二十八卷
著者待考
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六一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冊

寧鄉歐陽氏譜三十七卷,首一卷
著者待考
民國十九年(公元1930年)渤海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十二冊
缺第四卷、第三十五卷
寧鄉歐陽氏譜三十七卷,首一卷
(民國)歐陽章顯等修
民國十九年(公元1930年)渤海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十二冊
今缺第四卷,第三十五卷
萬載歐陽氏族譜
著者待考
清嘉慶年間文忠堂木刻活字印本五冊

聚佳山歐陽氏族譜十六卷
(民國)歐陽中堅纂修
民國六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冊

歐陽五修支譜六卷
著者待考
民國十七年(公元1928年)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冊

萬載歐陽氏族譜十四卷,首兩卷,末二卷
著者待考
民國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文忠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冊

巴陵歐陽族譜
(民國)歐陽祥意等纂修
民國十三年(公元1924年)廬陵堂木刻活字印本五冊
今僅存第十~十二、第十五卷、卷首
巴陵歐陽族譜
著者待考
民國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廬陵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冊
今僅存第一卷
巴陵歐陽族譜十八卷,首一卷
(民國)歐陽澤綏等纂修
民國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廬陵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冊
今僅存第三卷、第十一~十五卷、第十七卷、卷首
安福、廬陵續修安福令歐陽公通譜
(民國)歐陽匡增等纂修
民國間影印清乾隆十五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冊

安福、廬陵歐陽六宗通譜目錄
(民國)歐陽漸等纂修
民國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石印本一冊

萍鄉萍北大院歐陽氏族譜五卷,末兩卷
(清)歐陽弼國纂修
清光緒三十三年餘慶堂木刻活字印本兩冊
今僅存第一卷
萍鄉萍西樟樹灣歐陽氏族譜
著者待考
民國九年(公元1920年)光遠堂木刻活字印本兩冊
今僅存第二卷、第五卷、第七卷
善化長善歐陽氏族譜
著者待考
清朝年間本仁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冊
今僅存第六卷、第十四卷、卷首
瑞金西關歐陽氏三修族譜
著者待考
清朝年間木刻活字印本六冊
殘本
寧鄉歐陽氏四修族譜
著者待考
民國年間六一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冊
今僅存第十六~二十三卷、第二十五卷、卷首下冊
寧鄉為寧歐陽氏族譜
著者待考
民國年間六一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冊
今僅存第三卷下冊
寧鄉歐陽氏族譜十三卷,首一卷
(清)歐陽子義纂修
清嘉慶三年餘山堂木刻活字印本五冊
今僅存第一~二卷、第八~十二卷、卷首
寧鄉歐陽氏族譜
著者待考
清光緒二十年渤海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冊
今僅存第十八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六卷、第三十九卷、第四十一~四十二卷
寧鄉歐陽氏四修族譜
(清)歐陽先池等纂修
清朝年間渤海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冊
今僅存第四卷
寧鄉歐陽氏譜三十七卷,首一卷
(民國)歐陽勁筠等纂修
民國十九年(公元1930年)渤海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四冊
今僅存第一卷、第九卷、第十一~十四卷、第十九~二十卷、第二十二~三十七卷
寧鄉寧邑歐陽氏五修族譜
著者待考
民國年間渤海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冊
今僅存第十卷
黟縣黟南歐村歐陽氏族譜
著者待考
清朝年間手抄本一冊

部分參考資料: [12-13] 

歐陽姓故居墓葬

歐陽修紀念館 歐陽修紀念館
歐陽修紀念館是江西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位於永豐縣城恩江北岸,距吉安市區60公里。1997年為紀念北宋著名文學家、史學家、政治家歐陽修誕辰990週年而建,是一座集紀念、休閒、娛樂為一體的古典園林式紀念館。館內設有歐陽修生平事蹟陳列室,全面扼要地介紹了歐陽修的生平、政績以及在文學、史學等方面的貢獻。園內還有醉翁亭、六一亭、至喜亭、瀧岡阡表碑亭、報恩寺塔、狀元樓等景觀。 [14] 
  • 歐陽萬墓
歐陽萬墓 歐陽萬墓
歐陽萬古墓,經江西省人民政府備案,列為安福縣文物保護單位。 [15] 

歐陽姓姓氏名望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了歐陽姓歷代名人96名,佔總名人數的0.21%,排在名人姓氏的並列第九十三位;歐陽姓的著名文學家佔中國曆代文學家總數的0.24%,排在並列第八十八位;歐陽姓的著名醫學家佔中國曆代醫學家總數的0.1%,排在並列第一百三十七位;歐陽姓的著名美術家佔中國曆代美術家總數的0.08%,排在並列第一百五十七位。

歐陽姓兩漢三國

歐陽生:名容,字和伯。西漢千乘人,曾從伏生學今文《尚書》,為博士,授倪寬。他的後代也多出學者,其曾孫孫高、高孫地餘均為博士,世代以研究《尚書》為特長,因此《尚書》世有歐陽氏學。
歐陽歙:字正思,樂安千乘(今山東省廣饒縣)人。東漢光武帝宰相。
歐陽建:西晉哲學家,字堅石,渤海南皮(今河北省南皮)人。歷任尚書郎、馮翊(今陝西大荔)太守,甚得時譽,後來被趙王司馬倫所害。

歐陽姓唐朝時期

歐陽詢:唐朝唐州臨湘人,入唐官至弘文館學士,善書法,初學王羲之,八體盡能。後又做過太子率更令,故世稱其書體為率更體。流傳的碑刻有《九成宮醴泉銘》等。參與編纂《藝文類聚》一百卷。
歐陽通:字通師,唐氏潭州臨湘(今湖南省長沙)人,歐陽詢之子。
歐陽詹:(756-800),字行周,南安人。他天賦聰穎,博覽羣書,文章詩賦名噪一時,受到泉州刺史薛播、席相及福建觀察使常袞的賞識和鼓勵,上長安參加科舉考試,衝破閩人不願到外地應試做官的習慣。
歐陽琮:長沙人,歐陽詢5世孫。
歐陽彤:唐朝官至工部尚書,致仕後回居吉州。 [16] 
歐陽萬:字萬畿,唐僖宗乾符年間(公元874—879年)任安福縣令,歐陽氏廬陵派(又稱安福派)始祖。唐代大書法家歐陽詢之後。
歐陽闢:生卒年不詳,與蘇東坡為好友,靈川籍進士。 [17] 

歐陽姓宋元明清

歐陽修 歐陽修
歐陽修:字永叔,自號醉翁、六一居士,吉州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宋朝人。天聖八年中進士甲科,官至參知政事。因議新法與王安石不和,退至穎川。博學多采,以文章聞於世。纂有《毛詩譯本》、《新五代史》、《集古錄》等,與宋祁合修《新唐書》。後人輯有《歐陽文忠集》。 [5] 
歐陽珣:字全美,吉州府廬陵縣人,北宋崇寧五年考取進士,曾任丞相,後誓死抗金以身殉國,卒年46歲。歐陽珣的孫輩歐陽守道,是民族英雄文天祥的老師。 [18] 
歐陽守道:(1211-1276),字公權,一字遇父,號巽齋,江西吉州人,進士。寶祐元年(1253)聘為副山長。《宋史》有傳。 [19] 
歐陽玄:(1283-1357),字原功,別號圭齋,元瀏陽人,歐陽萬公後裔。官翰林學士,國子祭酒(主管教育的長官),以文章著名。修《宋史》、《遼史》、《金史》,有《圭齋文集》十六卷。《元史》有傳。
歐陽凝祉:生卒年不詳,清朝時期,曾任曾國藩左宗棠之師。 [17] 
歐陽正煥:字堯章,一字瑤岡,號慕耕,一號竹淦,衡山人,進士。乾隆二十二年(1757)聘為山長。是較有成就的山長之一,曾建自卑亭。又書“整齊嚴肅”四字,有詩示諸生。 [19] 
歐陽厚均:(1766-1846),字福田,號坦齋,安仁人,進士。曾就讀嶽麓書院。嘉慶二十三年(1818)聘為山長,連續掌教達27年之久。先後獲准記錄8次,得旨議敍3次,倍受朝廷嘉獎。弟子數以萬計,著錄在案的弟子達3000人。 [19] 
歐陽瑾:祖籍分宜縣防裏村人,(1706~1780) 號予石,少聰穎,出語驚人。清雍正十年(1732)鄉試第二,次年中進士,任兵部主事。 [20] 
歐陽敬(1764.1~1806.2) 祖籍分宜縣防裏村人,清嘉慶十年(1805)進士。授廣東連山縣令,不久即逝於任上。 [21] 
歐陽紹祁:字棣香,分宜縣防裏村人。光緒三十年(1904年)進士。 [20] 

歐陽姓近代以來

歐陽海:桂陽縣兩路鄉(今歐陽海鄉)人,革命烈士。 [22] 
歐陽竟無:(1871-1943),名漸,字鏡湖,號竟無,江西省宜黃人。近代著名佛學家思想家、教育家。 [23] 
陽翰笙(1902-1992年):原名歐陽本義,字繼修,曾用華漢等筆名。四川高縣人。黃埔軍校教官,黨支部書記。解放後任周恩來總理辦公室副主任,全國文聯副主席。 [24] 
歐陽予倩:名立袁。湖南瀏陽人,演員、戲劇家。 [25] 
歐陽欽: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政協副主席。 [26] 
歐陽中石:1928年生於山東泰安肥城市汶陽鎮西徐村。著名的學者、教育家書法家京劇愛好者、書法教育家 [27] 
歐陽菲菲 歐陽菲菲
歐陽菲菲,1949年9月10日出生中國台灣,是台灣與日本的華語日語流行歌手,是日本歌壇長青樹。 [28] 
歐陽龍:台北市議員。
歐陽震華:1961年7月28日出生於中國香港,影視演員。 [29] 
歐陽夏丹:1977年7月28日出生於廣西桂林,中國內地節目主持人。 [30] 
歐陽靖:1982年6月4日出生於美國,世界華人hiphop嘻哈rapper NO.1。曾參演過多部港劇,2017年參加了第一季《中國有嘻哈》以蒙面Hiphop man身份展現自己的才華。
歐陽娜娜 歐陽娜娜
歐陽娜娜:2000年6月15日出生於台灣省台北市,華語影視女演員、大提琴演奏者。
歐弟(O.D):本名歐陽漢聲,1979年7月4日出生於台灣基隆,華語主持人、歌手、演員。
歐陽奮強(1963年3月5日~):在87版電視連續劇《紅樓夢》中飾演賈寶玉,而後改行做導演。 [31] 
歐陽黔森:貴州省文聯主席、省作協主席,中國作協主席團委員。 [36] 
歐陽智薇:1987年10月2日出生於湖南懷化,主持人。 [32] 
歐陽自遠: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被譽為“嫦娥之父”。 [33] 
歐陽文:(1912~2003),湖南平江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中將。
歐陽毅:湖南宜章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中將。
歐陽平:江西興國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少將。
歐陽奕:(1912~1987),江西安福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少將。
歐陽家祥:(1909~1980),江西吉安固江鎮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少將。
歐陽曉平:(1961年1月-),中國工程院院士。 [38] 

歐陽姓人口統計

先秦時,歐陽姓主要活動於浙江一帶。進入秦漢,歐陽姓北上江蘇、山東、河北,西挺江西,南部跨福建。到魏晉時期,歐陽姓已經西抵陝西、四川,南達湖南。唐宋時,中原兩次大規模移民,歐陽姓大批進入湖南、福建、兩廣地區。 [2] 
宋朝時,歐陽姓約有22萬多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29%,排在第六十九位,為百家大姓之一。歐陽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約佔全國歐陽姓總人口的52%。全國歐陽姓分佈主要集中於江西、湖南、湖北三省,約佔歐陽總人口的83%。其次分佈在廣西、甘肅、福建、廣東等。全國基本形成了以贛湘為中心的歐陽姓分佈區。 [2] 
明朝時,歐陽姓約有不足16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17%,排在第一百零一位。歐陽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約佔歐陽姓總人口的60%。全國歐陽姓主要分佈於江西、湖南,這二省歐陽姓大約佔全國歐陽姓總人口的83%。其次分佈於廣東、湖北、四川等。全國重新形成了以贛湘為中心,傾向兩廣地區流動的歐陽姓分佈區。 [2] 
歐陽氏複姓或是古老的漢族姓氏,在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四十九位 [35]  。從宋朝至今1000年中,歐陽姓人口增長率呈下降的態勢,這可能與歐陽複姓改單姓歐有關。在全國的分佈目前主要集中於湖南、廣東、江西,這三省大約佔歐陽姓總人口的80%。其次分佈於河南、陝西、四川、湖北等。湖南為當代歐陽姓第一大省,居住了歐陽姓總人口的43%。全國形成了以湖南為中心的歐陽姓聚集區。 歐陽姓在人羣中分佈頻率在湘贛閩、粵桂瓊、黔渝鄂大部、豫皖浙南部、台灣北部、黑龍江東部、吉林東北角,歐陽姓佔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11%以上,中心地區達到0.9%以上,以上覆蓋面積約佔了國土總面積的18.3%,居住了大約83%的歐陽姓人羣。其他地區歐陽姓佔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11%以下,其覆蓋面積約佔了國土總面積的81.7%,居住了大約17%的歐陽姓人羣。 [2] 
2022年1月24日,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發佈2021年全國姓名報告。根據報告,歐陽姓分佈最多的省份是湖南。 [37] 

歐陽姓史籍記載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卷四十一):“越王勾踐,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於會稽,以奉守禹之祀,文身斷髮,披草菜而邑焉。後二十餘世至於允常。允常之時,與吳王闔閭戰而相怨伐。允常卒,子勾踐立,是為越王。……勾踐卒,子王鼫與立;王鼫與卒,子王不壽立;王不壽卒,子王翁立;王翁卒,子王翳立;王翳卒,子王之侯立;王之侯卒,子王無疆立。……楚威王興兵而伐之,大敗越,殺王無疆,盡取故吳地至浙江北。而越以此散,諸族子爭立,或為王,或為君,濱幹江南海上,服朝於楚。後七世至閩君搖,佐諸侯平秦,漢高帝復以搖為越王,以奉越後, 東 越閩 君皆其後也。” [3] 
通志·氏族略·以亭為氏》:“歐陽氏,越王勾踐之後。支孫封地在烏程歐陽亭,因氏焉。烏程屬湖州。” [3] 
《姓氏詞典》引《姓譜》雲:“歐陽氏源出勾踐之後,姒姓。支孫封於烏程歐陽亭(歐陽亭即歐陽戍,在今江蘇儀徵縣東北十里),因以為氏。” [3] 
中國姓氏地圖·歐陽居山南而得姓》:“歐陽氏得姓距今已有2300多年。據載,歐陽氏被封會稽,是夏朝少康的庶子,這便是歷史上的越國。因此,也可以説,歐氏、歐陽氏都是‘卧薪嚐膽,雪恥復國’的越王勾踐之後裔。越國後來被楚國所滅,越王無疆被殺,他的兒子都臣服了楚國。無疆的兒子蹄被封於烏程歐餘山的南面,山的南面稱陽,所以蹄稱歐陽侯。於是蹄的後代子孫便以歐陽為姓。歐陽姓就在歐餘山一帶發展。” [3] 
又據《百姓祖宗圖典》有關“歐”與“歐陽”、“歐侯”三姓之説:“現今浙江吳興縣,古時有山名叫歐餘山。春秋時期,越王無疆將他的二兒子封到歐餘山南邊做首領。山南向陽,所以這位公子受封后被稱為歐陽亭侯。而他的後代有的姓歐,有的姓歐陽,有的姓歐侯。這三種姓原有同一始祖。歐餘山的山名,還形成一支歐冶姓。春秋時,越國的冶煉術非常先進,有個居住於歐餘山的冶鑄名家就被稱為歐冶子。歐冶子的後代,有的姓歐冶,有的姓歐,後來還有的簡化成了‘區’姓。” [3] 
再據《中國文化大博覽》關於歐、歐陽、歐侯三姓共宗之説:“其始祖無疆,越王勾踐七世孫。無疆次子蹄(古作“蹏”),封烏程歐餘山之陽,為歐陽亭侯,遂以為氏。”並引《唐書·宰相世系表》載:“夏少康之庶子封於會稽,至越王無疆,為楚所滅,無疆子蹄,更封烏程歐餘山之用,為歐陽亭侯,遂以為氏。”《姓氏考略》謂:“越王無疆之次子封於烏程歐餘山之陽,後有歐氏、歐陽氏、歐侯氏。”結論:“由此可見,歐氏、歐陽氏、歐侯氏,同為一族,皆為越王無疆後裔。”但據《路史》説:“歐陽姓系出渤海郡,歐姓系出平陽郡。” [3] 

歐陽姓研究考證

區、歐、歐陽三姓同宗
歐陽氏花廳 歐陽氏花廳
在華族的千千萬萬個姓氏當中,不少姓氏是源自同一個祖宗,在漫長的歷史長河裏,由於逃亡、遷徙、避難以及其它原因,同一個祖宗的後人分別擁有不同的姓氏。如區、、歐陽都是春秋時代那位“卧薪嚐膽”的越王勾踐的後人。在區、歐、歐陽三姓當中,歐氏和歐陽氏是老大,很早就出現這兩個姓氏,區氏是在漢朝才出現的,因此,區氏族人謙稱是小區,稱“歐”氏為大歐。 [5] 
根據《姓氏考略》記載:“越王無疆之次子封於烏程歐餘山之陽,後有歐氏、歐陽氏、歐侯氏,望出平陽。”由此可見歐氏和歐陽氏都是越王無疆的第二房子孫,而越王無疆則是2400多年前越王勾踐的七世孫。如果追溯上去,歐氏和歐陽氏的歷史不只2400多年,還可以追溯到夏朝。越王勾踐的祖先出自姬姓,公元前2079年(距今4072年)即位的夏少康的庶子封於會稽,到了越王無疆,被楚所滅,封於烏程歐餘山之陽,為歐陽亭侯,他的子孫因而姓“歐”或“歐陽”。至於“區”姓始於何時,源自哪一位祖先?根據廣東新會《區渭泉祖家譜》記載,夏少康封少子無餘於會稽,伺奉大禹的宗祠,因為夏禹埋葬在這裏,食粟於歐山,因而以“歐”為姓。
到了漢朝,歐氏族人歐安是一位富商,他樂善好施,深得人們尊敬,漢景帝很賞識他的為人。有一天,漢景帝對他説:“卿才德兼備,何欠之有,應去欠為區。”
在封建時代,皇帝賜姓給臣民或叫臣民改姓,是一種榮譽,表示皇帝關心他的臣民,只有乖乖接受。這一來,歐安便改姓為“區”,成為區安。從此,他的子孫便成為“區”氏族人了。《區渭泉祖家譜》提到區、歐、歐陽同一衍派,一概不通婚。 [5]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