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柳元景

鎖定
柳元景(406年~465年9月18日 [1]  ),字孝仁,河東郡解縣(今山西運城鹽湖解州鎮)人,曾祖柳卓遷居襄陽 [2] 南朝宋名將,馮翊太守柳憑之子。
柳元景善於騎射,勇力過人。早年投靠江夏王劉義恭和武陵王劉駿,多次征伐蠻族,頗有功勳。後參加元嘉北伐,擔任建威將軍,作為西路主將之一,一度攻弘農郡。斬殺蕭斌,平定元兇之亂。孝武帝即位,歷任侍中、左衞將軍、雍州刺史、領軍將軍、散騎常侍。平定劉義宣之亂,進位驃騎將軍、太子詹事,封巴東郡公。孝武帝去世後,受命輔佐前廢帝,擔任侍中、尚書令、丹陽尹。
永光元年(465年),面對前廢帝倒行逆施,密謀廢立,被前廢帝所殺,時年六十歲。宋明帝即位後,柳元景被平反,獲贈太尉,諡號“忠烈”,泰始三年(467年),配享孝武帝廟庭。《全宋文》錄有其文。
全    名
柳元景
孝仁
所處時代
南朝宋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襄陽郡(今湖北省襄陽市)
出生日期
406年
逝世日期
465年9月18日
主要成就
大破羣蠻,北伐建功,討伐元兇
主要作品
《奏劾蔡興宗》《墾起湖田議》《與朝士書》《討臧質等檄》等
官    爵
侍中尚書令驃騎將軍→太尉(贈)
爵    位
曲江縣公→晉安郡公→巴東郡公
諡    號
忠烈
祖    籍
河東郡解縣(今山西運城鹽湖解州鎮

柳元景人物生平

柳元景雍州平蠻

柳元景祖籍河東郡解縣(今山西運城市),至曾祖父柳卓時遷居襄陽郡(今湖北襄陽市)。柳元景的曾祖父、祖父、父親都曾任太守之職。柳元景自少年時便嫺熟於騎射,多次隨父親柳憑討伐蠻族,以勇猛著稱。穩重少言,才識過人,荊州刺史謝晦聽聞他的名聲,曾邀請他到自己的幕府任職,但柳元景還未前去,謝晦便於元嘉三年(426年)舉兵自保,事敗被殺。雍州刺史劉道產非常賞識柳元景的才能,但他仍在為父服喪期間,不能赴召。適逢荊州刺史、江夏王劉義恭慕名徵召柳元景,劉道產頗感不平,對他説:“很早就想人你屈就來我部下任職。現在尊貴的親王(劉義恭)相召,不好再留着你不放了,違背心意會顯得我無知了。”服喪期滿後,柳元景被補授為江夏國中軍將軍,歷任江夏國殿中將軍、司空行參軍、司徒及太尉的城局參軍,宋文帝劉義隆見到柳元景後,對他頗為嘉賞。 [2-3] 
元嘉二十二年(445年)七月,武陵王劉駿為雍州刺史,將至襄陽赴任,朝廷派撫軍中兵參軍沈慶之率兵突然進擊,大破蠻兵。劉駿抵達襄陽後,諸蠻切斷驛道,欲攻隨郡(今湖北省隨州市)。時柳元景剛至隨郡,內部糧食很少,武器也不夠用。柳元景於是在郡內招募了六七百人,分出五百人駐紮在驛道。有人進言説不應分兵,柳元景説:“蠻聞郡遣重戍,豈悟城內兵少。且表裏合攻,於計為長”。蠻兵到後,柳元景部前後夾擊,大敗蠻兵,斬數百人,投水而死者達千餘人,從此郡境肅然。當時溳山(今湖北省大洪山)蠻人最強,柳元景又隨沈慶之攻溳山,共獲三萬餘人,將一萬餘人遷移至都城建康(今江蘇省南京市)。柳元景轉任安北府中兵參軍,後又為中兵參軍。
元嘉二十六年(449年),沔北諸山蠻攻雍州,柳元景隨建威將軍沈慶之等二萬人討之,八道俱進。至次年正月,宋軍大勝。

柳元景北伐建功

元嘉二十七年(450年)七月,宋文帝得悉北魏誅殺謀臣崔浩,又見河道通暢,柔然遣使遠來,誓為犄角,遂不顧多數大臣的反對,遣大軍伐北魏。北伐軍分東、中、西三路,西路軍主帥為雍州刺史、隨王劉誕
八月,柳元景為建威將軍,總領振威將軍尹顯祖、奮武將軍魯方平、建武將軍薛安都、略陽太守龐法起盧氏縣,廣威將軍田義仁入魯陽。後軍外兵參軍龐季明當時已經七十三歲,是秦地的冠族。羌人多附龐季明。龐季明請求入長安,招撫關、陝。於是,龐季明自貲谷入盧氏,盧氏人趙難接納了龐季明。弘農強門先有內附劉宋之意,所以委派龐季明傳達其意。 [4] 
十月,龐法起率魯方平、薛安都諸軍前入,自修陽亭出熊耳山。龐季明進達高門木城。當時,由於中路軍劉鑠的前鋒——臧質、王方回、劉康祖、梁坦率領步騎10萬,徑直攻向許昌、洛陽。北魏永昌王拓跋仁率領關中軍隊去支援許昌、洛陽。時值北魏永昌王拓跋仁經過弘農境內,劉宋的西路軍於是撤回盧氏,據險自固。不久,北魏永昌王拓跋仁率軍離開了弘農,柳元景招盧氏少年進入宜陽苟公谷,以扇動人心。柳元景當月率軍繼進。閏十月,龐法起、薛安都、魯方平諸軍入盧氏,斬縣令李封,以趙難為盧氏縣令加奮武將軍。趙難於是驅率義徒,作為西路軍的眾軍嚮導。柳元景率兵直趨弘農(今河南省靈寶市),進展頗為順利。 [5-7] 
但東路軍(劉義恭蕭斌沈慶之王玄謨等人)被北魏太武帝拓跋燾親率大軍擊敗,中路軍(臧質、王方回、劉康祖、梁坦等人)又被北魏永昌王拓跋仁擊敗 [8]  。時值“諸將奔退,莫不懼罪” [9] 宋文帝認為西路軍不宜獨進,命令班師。 [35] 

柳元景平定內亂

元嘉三十年(453年),太子劉劭弒父篡位。劉駿起兵討伐,柳元景統率宗愨薛安都等十三路人馬討伐元兇,斬殺蕭斌 [11] 
劉駿在新亭即帝位,任命柳元景為侍中,領左衞將軍。劉駿踐行諾言,改授柳元景為為使持節、前將軍、寧蠻校尉、雍州刺史,並監雍、梁、南秦、北秦四州及荊州的竟陵、隨二郡諸軍事,使其實現“若有過恩,願還鄉里”的願望。 [12]  臧質起初想要擁立南郡王劉義宣,讓柳元景領兵西撤,不參與討逆義軍。柳元景將他的信呈給劉駿,並對臧質的使者説:“臧冠軍(臧質)應該是還不知道殿下(劉駿)的義舉。現在正當伐逆,不容西還。”臧質因此記恨柳元景。等到柳元景被出授為雍州刺史時,臧質擔憂其威脅自己的後方(臧質時領江州刺史),於是提出“爪牙不宜遠出”的建議,劉駿因臧質尊奉即位有功,不好違逆其言,於是改拜柳元景為護軍將軍,領石頭城戍事。尚未拜官,又轉任領軍將軍,加散騎常侍,封曲江縣公,食邑三千户。 [13] 
孝建元年(454年)正月,劉義宣臧質聯同豫州刺史魯爽等起兵叛亂,聲勢煊赫。柳元景被加授撫軍將軍假節,有權設置僚佐,統領左衞將軍、南豫州刺史王玄謨進討。旋即恢復此前的雍州刺史、使持節等職。柳元景屯兵採石,南豫州刺史王玄謨於梁山江岸築卻月城,陳列舟師,據險扼守。五月,柳元景、王玄謨等大敗劉義宣部,劉義宣潰逃江陵,被捕獲。臧質、魯爽相繼兵敗被殺。劉駿聞捷報後,派丹陽尹顏竣宣旨慰勞諸軍,柳元景被加授為開府儀同三司,進封晉安郡公。他推辭開府儀同之職,重新任領軍將軍、太子詹事,並加侍中。旋即轉任驃騎將軍、雍州大中正,其餘官職如舊。 [14-15] 

柳元景位重朝野

大明二年(458年),劉駿再加柳元景為開府儀同三司,他再次堅辭。 [16] 
大明三年(459年),改任尚書令,太子詹事、侍中、大中正等職如舊。因其封地遠在嶺南,秋輸(交納輸送秋税)艱難,劉駿便改封他為巴東郡公。 [17] 
大明五年(461年),劉駿又加柳元景為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他第三次推辭開府之職,與沈慶之都依照西晉密陵侯鄭袤辭讓司空的舊例行事。 [18] 
大明六年(462年),柳元景進位司空,他又堅辭。劉駿只得任命他為侍中、驃騎將軍、南兗州刺史,但不外出就職,而留下護衞京師。 [19] 
大明八年(464年),劉駿病危,柳元景與江夏王劉義恭尚書僕射顏師伯共同接受遺詔,輔佐太子劉子業(前廢帝),成為顧命大臣。改任尚書令,兼領丹陽尹,仍任侍中、將軍等職。他推辭了所賜的班劍二十人的榮譽。 [20] 

柳元景密謀廢立

劉駿為人多猜忌,在位時嚴暴異常。柳元景雖極受寵遇、位望尊崇,但仍擔心禍及其身。江夏王劉義恭和諸大臣都心情疑懼,從不敢私自往來。劉駿死後,劉義恭、柳元景等都相對説:“今天才免於橫死。”大臣、宗室之間這才敢相互交遊,常常一起飲酒娛樂,夜以繼日。 [21] 
前廢帝即位之初,撫慰眾臣,表現温和,還於永光元年(465年)六月加柳元景為南豫州刺史。但朝內漸發亂事,前廢帝殺死戴法興後便不再斂氣吞聲,兇相漸露。柳元景與顏師伯等人各不自安,密謀廢帝,擁立劉義恭為皇帝。他們日夜聚謀,但長久未能決斷。為獲得軍隊的支持,柳元景將廢立之事告訴沈慶之。沈慶之與劉義恭素來不睦,又與顏師伯有舊怨,於是向前廢帝告發了此事。 [22] 

柳元景事敗身死

永光元年八月十三日(465年9月18日),前廢帝親率羽林軍殺死江夏王劉義恭及其四子,另派使者召見柳元景,左右隨從奔告他“兵刃非常”。柳元景自知大禍將至,便先向其母告辭,然後整朝服,乘車應召。出門時遇見其弟車騎司馬柳叔仁,穿著戎裝,帶數十人來找他,讓他拒從詔令。柳元景苦苦勸説柳叔仁不要作亂,自己早有主張。等他走出里巷,大軍來到,柳元景便下車受戮,容色恬然,時年六十歲。 [1]  [23] 
柳元景的八個兒子、六個弟弟及諸侄都被殺死,只有幼子柳承宗及孫兒柳纂因尚在孕中而獲免;顏師伯及其六子也於同日被殺。 [1]  [24]  景和元年十一月(466年1月),湘東王劉彧殺劉子業,登基為帝,即宋明帝。明帝即位後不久,下詔為柳元景平反,恢復原職,並追贈太尉,賜班劍三十人,羽葆鼓吹各一部,諡號“忠烈”。 [25-26] 
泰始三年(467年),明帝下詔,以柳元景與劉義恭、沈慶之配饗孝武帝劉駿廟廷。 [27] 

柳元景主要影響

元景少習弓馬,數隨父伐蠻,以勇武著稱。初任江夏王司徒太尉城局參軍,累官至廣威將軍,隨郡(治所在今湖北隨州市)太守。宋竟陵王(後改封隨郡王)劉誕鎮襄陽時,任後軍中兵參軍,加建威將軍。元嘉二十七年(450年),宋軍伐魏,受命總領羣帥,與薛安都、龐法等起攻盧氏、弘農(今河南靈寶北)、潼關等地,隨即揮師入陝,作戰勇猛,魏軍潰敗。授寧朔將軍、京兆與廣平二郡太守,於襄陽立府舍,率所部留駐。後為冠軍司馬、襄陽太守。臧質、劉義宣舉兵謀反,他與王玄謨共同討平。劉駿討元兇劉劭時,為諮議參軍,率萬餘人為前鋒,在瓦官寺大敗劉劭軍。孝建元年(454年),劉駿即帝位,元景為侍中,領左衞將軍,加散騎常侍。大明三年(459年)封巴東郡公。後奉詔輔立太子劉子業,官尚書令,領丹陽(今安徽當塗)尹。當時權貴多營私產,獨他不治私蓄。但耽於聲樂,常夜以繼日,後與尚書僕射顏師伯等謀立江夏王劉義恭為帝,事泄,被殺。

柳元景歷史評價

劉子業:同稟顧誓,翼輔皇家,贊業宣風,繄公是賴。 [28] 《下江夏王等詔》
劉彧:①風度弘簡,體局深沈,正義亮時,恭素範物。幽明道盡,則首贊孝圖;盛運開歷,則毗變皇化。方任孚漢輒,業懋殷衡,而蜂豺肆濫,顯加禍毒,冤動勳烈,悲深朝貫。 [29] 《恤柳元景令》)②或體道衝玄,燮化康世,或盡誠致效,庚難龕逆,宜式遵國典,陪祭廟庭。 [28] 《江夏王義恭等陪祭詔》
李延壽:柳元景行己所資,豈徒武毅;當朝任職,實兼雅道。卒至覆族,遭逢亦有命乎? [10] 南史
王夫之:及(劉)子業昏虐,柳元景首倡廢立之謀,而(沈)慶之發之,蔡興宗苦説以舉事,沈文秀流涕以固請,而慶之終執不從,坐待暴君之鴆,又何濡輭不斷以自斃也! [30] 讀通鑑論

柳元景主要作品

全宋文》輯錄有柳元景的作品五篇:《奏劾蔡興宗》《墾起湖田議》《與朝士書》《令軍中》《討臧質等檄》。 [31] 

柳元景軼事典故

柳元景出身行伍,雖然不擅當朝理事,但仍顯出寬弘高雅的美德。朝中的要臣多有產業,只有他一無所有。他家裏有幾十畝菜園,守園人便將吃不了的蔬菜提出去賣掉,得錢二萬,送到他宅裏。柳元景知道後,生氣地説:“我立此園種菜,以供家中啖爾。乃復賣菜以取錢,奪百姓之利邪?”於是將錢送給了守園人。 [32] 

柳元景人際關係

河東解縣柳氏(東眷)
柳純
柳卓(永嘉之亂,遷於襄陽,開啓河東柳氏“東眷”歷史,官至汝南太守。)
柳輔
柳平(北歸)
柳光世
柳欣慰



柳恬(官至西河太守)
柳憑(宋馮翊太守)
柳元景
柳慶宗



柳嗣宗
柳纂


柳紹宗



柳共宗



柳孝宗



柳文宗



柳仲宗



柳成宗



柳季宗



柳承宗



柳叔珍
柳彧

柳季遠
柳霞


柳叔仁




柳僧景




柳僧珍




柳叔宗
柳悦


柳惔
柳昭
柳明
柳裘
柳暉
柳䛒
柳映
柳莊

柳惲
柳偃
柳盼
柳憕


柳忱


柳叔政




柳傑






柳奮









不祥
柳先宗







不祥
柳元怙




注:資源來源為 [34] 

柳元景史料索引

宋書·卷七十七·列傳第三十七》 [33] 
南史·卷三十八·列傳第二十八》 [10] 
參考資料
  • 1.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三十·宋紀十二》:(永光元年八月)癸酉,帝自帥羽林兵討義恭,殺之,並其四子。斷絕義恭支體,分裂腸胃,挑取眼睛,以蜜漬之,謂之“鬼目粽”。別遣使者稱詔召柳元景,以兵隨之。左右奔告“兵刃非常”。元景知禍至,入辭其母,整朝服乘車應召。弟車騎司馬叔仁戎服,帥左右壯士欲拒命,元景苦禁之。既出巷,軍士大至。元景下車受戮,容色恬然;並其八子、六弟及諸侄。獲顏帥伯於道,殺之,並其六子。
  • 2.    《宋書·卷七十七·列傳第三十七》:柳元景,字孝仁,河東解人也。曾祖卓,自本郡遷於襄陽,官至汝南太守。祖恬,西河太守。父憑,馮翊太守。
  • 3.    《宋書·卷七十七·列傳第三十七》:元景少便弓馬,數隨父伐蠻,以勇稱。寡言有器質。荊州刺史謝晦聞其名,要之,未及往而晦敗。雍州刺史劉道產深愛其能,元景時居父憂,未得加命。會荊州刺史江夏王義恭召之,道產謂曰:“久規相屈。今貴王有召,難輒相留,乖意以為惘惘。”服闋,補江夏王國中軍將軍,遷殿中將軍。復為義恭司空行參軍,隨府轉司徒太尉城局參軍,太祖見又嘉之。
  • 4.    《宋書·卷七十七·列傳第三十七》:隨王誕鎮襄陽,為後軍中兵參軍。及朝廷大舉北討,使諸鎮各出軍。二十七年八月,誕遣振威將軍尹顯祖出貲谷,奮武將軍魯方平、建武將軍薛安都、略陽太守龐法起入盧氏,廣威將軍田義仁入魯陽,加元景建威將軍,總統羣帥。後軍外兵參軍龐季明年已七十三,秦之冠族,羌人多附之,求入長安,招懷關、陝。乃自貲谷入盧氏,盧氏人趙難納之,弘農強門先有內附意,故委季明投之。
  • 5.    《宋書·索虜傳》:太子左衞率始興縣五等侯臧質勒東宮禁兵,統驍騎將軍安復縣開國侯王方回、建武將軍安蠻司馬新康縣開國男劉康祖、右軍參軍事梁坦步騎十萬,徑造許、洛。
  • 6.    《宋書·卷七十七·列傳第三十七》:十月,魯方平、薛安都、龐法起進次白亭,時元景猶未發。法起率方平、安都諸軍前入,自修陽亭出熊耳山。季明進達高門木城,值永昌王入弘農,乃回,還盧氏,據險自固。
  • 7.    《宋書·卷七十七·列傳第三十七》:頃之,招盧氏少年進入宜陽苟公谷,以扇動義心。元景以其月率軍繼進。閏月,法起、安都、方平諸軍入盧氏,斬縣令李封,以趙難為盧氏令,加奮武將軍。難驅率義徒,以為眾軍鄉導。
  • 8.    《宋書·卷七十四·列傳第三十四》:王玄謨退於東,梁坦散於西。
  • 9.    《宋書·沈慶之傳》:諸將奔退,莫不懼罪。
  • 10.    《南史·卷三十八·列傳第二十八》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10-16]
  • 11.    《宋書·卷七十七·列傳第三十七》:世祖入討元兇,以為諮議參軍,領中兵,加冠軍將軍,太守如故。配萬人為前鋒,宗愨、薛安都等十三軍皆隸焉。元景與朝士書曰:“國禍冤深,兇人肆逆,民神崩憤,若無天地。南中郎親率義師,剪討元惡,司徒、臧冠軍並同大舉,舳艫千里,購賞之利備之。元景不武,忝任行間,總勒精勇,先鋒道路,勢乘上流,眾兼百倍。諸賢弈世忠義,身為國良,皆受遇先朝,荷榮日久,而拘逼寇廷,莫由申效,想聞今問,悲慶兼常。大行屆道,廓清惟始,企遲面對,展雪哀情。”時義軍船率小陋,慮水戰不敵,至蕪湖,元景大喜,倍道兼行,聞石頭出戰艦,乃於江寧步上,於板橋立柵以自固。進據陰山,遣薛安都率馬軍至南岸,元景潛至新亭,依山建壘,東西據險。世祖復遣龍驤將軍、行參軍程天祚率眾赴之。天祚又於東南據高丘,屯寨柵。凡歸順來奔者,皆勸元景速進,元景曰:“不然。理順難恃,同惡相濟,輕進無防,實啓寇心。當倚我之不可勝,豈幸寇之不攻哉!”元景壘營未立,為龍驤將軍詹叔兒覘知之,勸劭出戰,不許。經日,乃水陸出軍,劭自登朱雀門督戰。軍至瓦官寺,與義軍遊邏相逢,遊邏退走,賊遂薄壘。劭以元景壘塹未立,可得平地決戰,既至,柴柵已堅,倉卒無攻具,便使肉薄攻之。元景宿令軍中曰:“鼓繁氣易衰,叫數力易竭。但各銜枚疾戰,一聽吾營鼓音。”賊步將魯秀、王羅漢、劉簡之、騎將常伯與等及其士卒,皆殊死戰。劉簡之先攻西南,頻得燒草舫,略渡人。程天祚柴未立,亦為所摧。王羅漢等攻壘北門,賊艦亦至。元景水陸受敵,意氣彌強,麾下勇士悉遣出戰,左右唯留數人宣傳。分軍助程天祚,天祚還得固柴,因此破賊。元景察賊衰竭,乃命開壘,鼓譟以奔之,賊眾大潰,透淮死者甚多。劭更率餘眾自來攻壘,復大破之,其所殺傷,過於前戰。劭手斬退者不能禁,奔還宮,僅以身免,蕭斌被創。簡之收兵而止,陳猶未散。元景復出薄之,乃走,競投死馬澗,澗為之滿,斬簡之及軍主姚叔藝、王江寶、朱明智、諸葛邈之等,水軍主褚湛之、副劉道存並來歸順。
  • 12.    《宋書·卷七十七·列傳第三十七》:上至新亭即位,以元景為侍中,領左衞將軍,轉使持節、監雍、梁、南北秦四州、荊州之竟陵、隨二郡諸軍事、前將軍、寧蠻校尉、雍州刺史。上在巴口,問元景:“事平,何所欲?”對曰:“若有過恩,願還鄉里。”故有此授。
  • 13.    《宋書·卷七十七·列傳第三十七》:初,臧質起義,以南譙王義宣闇弱易制,欲相推奉,潛報元景,使率所領西還。元景即以質書呈世祖,語其使曰:“臧冠軍當是未知殿下義舉爾。方應伐逆,不容西還。”質以此恨之。及元景為雍州刺史,質慮其為荊、江後患,建議爪牙不宜遠出。上重違其言,更以元景為護軍將軍,領石頭戍事,不拜。徙領軍將軍,加散騎常侍,曲江縣公,食邑三千户。
  • 14.    《宋書·卷七十七·列傳第三十七》:孝建元年正月,魯爽反,遣左衞將軍王玄謨討之,加元景撫軍,假節置佐,後玄謨。復以為都督雍、梁、南北秦四州、荊州之竟陵、隨二郡諸軍事、撫軍將軍、領寧蠻校尉、雍州刺史,持節如故。臧質、義宣並反,玄謨南據梁山,夾江為壘,垣護之、薛安都渡據歷陽,元景出屯採石。玄謨聞賊盛,遣司馬管法濟求益兵,上使元景進屯姑孰。元景使將武念前進,質遣將龐法起襲姑孰,值念至,擊破之,法起單船走。質攻陷玄謨西壘,玄謨使垣護之告元景曰:“今餘東岸萬人,賊軍數倍,強弱不敵,謂宜還就節下協力當之。”元景謂護之曰:“師有常刑,不可先退。賊眾雖多,猜而不整,今當卷甲赴之。”護之曰:“逆徒皆雲南州有三萬人,而麾下裁十分之一,若往造賊,虛實立見,則賊氣成矣。”元景納其言,悉遣精兵助玄謨,以羸弱居守。所遣軍多張旗幟,梁山望之如數萬人,皆曰:“京師兵悉至。”於是克捷。
  • 15.    《宋書·卷七十七·列傳第三十七》:上遣丹陽尹顏竣宣旨慰勞,與沈慶之俱以本號開府儀同三司,封晉安郡公,邑如故。固讓開府儀同,復為領軍、太子詹事,加侍中。尋轉驃騎將軍、本州大中正,領軍、侍中如故。
  • 16.    《宋書·卷七十七·列傳第三十七》:大明二年,復加開府儀同三司,又固讓。
  • 17.    《宋書·卷七十七·列傳第三十七》:明年,遷尚書令,太子詹事、侍中、中正如故。以封在嶺南,秋輸艱遠,改封巴東郡公。
  • 18.    《宋書·卷七十七·列傳第三十七》:五年,又命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侍中、令、中正如故。又讓開府,乃與沈慶之俱依晉密陵侯鄭袤不受司空故事,事在《慶之傳》。
  • 19.    《宋書·卷七十七·列傳第三十七》:六年,進司空,侍中、令、中正如故,又固讓,乃授侍中、驃騎將軍、南兗州刺史,留衞京師。
  • 20.    《宋書·卷七十七·列傳第三十七》:世祖晏駕,與太宰江夏王義恭、尚書僕射顏師伯並受遺詔輔幼主。遷尚書令,領丹陽尹,侍中、將軍如故,給班劍二十人,固辭班劍。
  • 21.    《宋書·卷七十七·列傳第三十七》:世祖嚴暴異常,元景雖荷寵遇,恆慮及禍。太宰江夏王義恭及諸大臣,莫不重足屏氣,未嘗敢私往來。世祖崩,義恭、元景等並相謂曰:“今日始免橫死。”義恭與義陽等諸王,元景與顏師伯等,常相馳逐,聲樂酣酒,以夜繼晝。
  • 22.    《宋書·卷七十七·列傳第三十七》:前廢帝少有凶德,內不能平,殺戴法興後,悖情轉露。劉義恭、柳元景等憂懼無計,乃與師伯等謀廢帝立義恭,日夜聚謀,而持疑不能速決。
  • 23.    《宋書·卷七十七·列傳第三十七》:永光元年夏,元景遷使持節、督南豫之宣城諸軍事、即本號開府儀同三司、南豫州刺史,侍中、令如故。未拜,發覺,帝親率宿衞兵自出討之。先稱詔召元景,左右奔告兵刃非常,元景知禍至,整朝服,乘車應召。出門逢弟車騎司馬叔仁,戎服率左右壯士數十人慾拒命,元景苦禁之。既出巷,軍士大至,下車受戮,容色恬然,時年六十。
  • 24.    《宋書·卷七十七·列傳第三十七》:長子慶宗,有幹力,而情性不倫,世祖使元景送還襄陽,於道中賜死。次子嗣宗,豫章王子尚車騎從事中郎。嗣宗弟紹宗、茂宗、孝宗、文宗、仲宗、成宗、秀宗。叔仁弟衞軍諮議參軍僧珍等諸弟侄在京邑及襄陽從死者數十人。元景少子承宗,及嗣宗子纂,並在孕獲全。
  • 25.    《宋書·卷七十七·列傳第三十七》:太宗即位,令曰:“故侍中、尚書令、驃騎大將軍、巴東郡開國公、新除開府儀同三司、南豫州刺史元景,風度弘簡,體局深沈,正義亮時,恭素範物。幽明道盡,則首贊孝圖,盛運開歷,則毗燮皇化。方任孚漢輔,業懋殷衡,而蜂豺肆濫,顯加禍毒,冤動勳烈,悲深朝貫。朕承七廟之靈,纂臨寶業,情典既申,痛悼彌軫,宜崇賁徽冊,以旌忠懿。可追贈使持節、都督南豫、江二州諸軍事、太尉、侍中、刺史、國公如故。給班劍三十人,羽葆、鼓吹一部,諡曰忠烈公。”
  • 26.    《南史·卷三十八·列傳第二十八》:明帝即位,贈太尉,給班劍三十人,羽葆、鼓吹一部,諡曰忠烈公。
  • 27.    《宋書·卷六十一·列傳第二十一》:泰始三年,又下詔曰:“皇基崇建,《屯》、《剝》維難,弘啓熙載,底績忠果,故從饗世祀,勒勳宗彝。世祖寧亂定業,實資翼亮。故使持節、侍中、都督中外諸軍事、丞相、領太尉、中書監、錄尚書事江夏文獻王義恭,故使持節、侍中、都督南豫、江豫、三州軍事、太尉、南豫州刺史、巴東郡開國忠烈公柳元景,故侍中、司空始興郡開國襄公沈慶之,故持節、徵西將軍、雍州刺史洮陽縣開國肅侯宗愨,或體道衝玄,燮化康世,或盡誠致效,庚難龕逆,宜式遵國典,陪祭廟庭。”
  • 28.    《全宋文·卷七》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18-01-02]
  • 29.    《全宋文·卷九》  .漢典古籍[引用日期2017-12-21]
  • 30.    《讀通鑑論·卷十五·前廢帝》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7-12-22]
  • 31.    《全宋文·卷四十三》  .漢典古籍[引用日期2017-12-21]
  • 32.    《宋書·卷七十七·列傳第三十七》:元景起自將帥,及當朝理務,雖非所長,而有弘雅之美。時在朝勳要,多事產業,唯元景獨無所營。南岸有數十畝菜園,守園人賣得錢二萬送還宅,元景曰: “我立此園種菜,以供家中啖爾。乃復賣菜以取錢,奪百姓之利邪!”以錢乞守園人。
  • 33.    《宋書·卷七十七·列傳第三十七》  .國學原典[引用日期2015-10-16]
  • 34.    張玲. 河東柳氏東眷及柳惲研究. 福建師範大學, 2001.
  • 35.    《南史》卷三十八《柳元景傳》:文帝以元景不宜獨進,且令班師。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