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驃騎將軍

(古代武將官職)

鎖定
驃騎將軍,官名,漢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始置,以霍去病為之,金印紫綬,位同三公。東漢各代沿置後,有時加‘大’,可稱“驃騎大將軍”。驃騎將軍為二品或從一品,一般低於大將軍,(西漢霍去病任驃騎將軍,俸祿與大將軍相等)。《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第六版:驃騎“piào qí”(文讀 piào jì),解為古代將軍的名號。 [1] 
中文名
驃騎將軍
別    名
驃騎大將軍
類    別
官職
始    置
漢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
品    秩
二品或從一品
相關人物
霍去病

驃騎將軍名詞解釋

驃騎:“piào qí”(文讀 piào jì),解為古代將軍的名號。 [1] 
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第六版)

驃騎將軍歷史背景

自漢武帝以後,騎兵的地位進一步上升。
“元朔之五年春,漢令車騎將軍衞青將三萬騎,出高闕。……右賢王以為漢兵不能至,飲酒醉。漢兵出塞六七百里,夜圍右賢王。……其明年春漢復遣大將軍衞青將六將軍,兵十餘萬騎,乃再出定襄數百里擊匈奴。……其明年春,漢使驃騎將軍霍去病將萬騎出隴西,過焉支山千餘里,擊匈奴,得胡首虜萬八千餘級,破得休屠王祭天金人。其夏,驃騎將軍復與合騎侯數萬騎出隴西、北地二千餘里,擊匈奴,過屠延,攻祁連山,得胡首虜三萬餘人,裨小王以下七十餘人”。 [5] 
“元狩四年春,上令大將軍青、驃騎將軍去病出將各五萬騎,步兵轉者踵軍數十萬,而敢力戰深入之士皆屬驃騎”。 [5] 

驃騎將軍歷史沿革

漢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始置,以霍去病為之。元狩四年漢武帝定下法令,讓驃騎將軍的俸祿同大將軍相等,金印紫綬,位同三公。 [2] 
東漢以後各代沿置,有時加“驃騎大將軍”。
隋文帝置驃騎將軍府,每府置驃騎、車騎二將軍。此驃騎將軍為府兵制度的基層軍府主官,秩正四品,與漢以來的驃騎將軍相去甚遠。隋煬帝改為鷹揚郎將,地位降低。
唐初尚有驃騎府及驃騎、車騎將軍之制。
武德七年(624年),改驃騎將軍為統軍
顯慶元年(656年)置驃騎大將軍為武散官從一品,宋沿置。
金代設驃騎衞上將軍正三品下。
元代為正二品
明正二品,初授驃騎將軍,後被廢。

驃騎將軍職位等級

由漢至三國,軍號氾濫,然則始終以大驃車衞、四徵前後左右為最高。
“徵西”、“車騎”之制,見於《宋書·百官志》:
“魏世車騎為都督,儀與四徵同。若不為都督,雖持節屬四徵者,與前後左右雜號將軍同。其或散還從文官之例,則位次三司。”“四徵,魏武帝置,秩二千石。黃初中,位次三公。”
由此可見都督和四徵這兩個軍號都高於“前後左右雜號將軍”,同時又位次三司,按漢魏慣例在大將軍、驃騎將軍之下。
宋·王欽若等編撰的《冊府元龜》記載:“週末有前後左右將軍,秦因之位上卿復有護軍都尉之名,漢興大將軍驃騎將軍,佐次丞相,車騎將軍、衞將軍左右前後將軍位次……成帝綏和元年,以大司馬驃騎大將軍為大司馬,罷將軍官,光武中興,諸將軍皆稱大夫。及天下已定,武官悉省比公者四,第一大將軍,次驃騎將軍,次車騎將軍,次衞將軍明帝……職參謀議帝遣晉宣王徵蜀,加號大都督,晉文亦為之(魯豢曰:魏世驃騎為都督)督儀與四徵同。若不為都督,雖持節屬四徵者,與前後左右雜號將軍同,其或散還,從文官之例位三司,蜀有軍師,吳有督軍、中郎將,其餘雜號大抵同於漢魏也。” [10] 
漢武帝時期按照等級高低:第一為大將軍,第二為驃騎將軍,第三為車騎將軍,第四為衞將軍(東漢沿襲之) [9]  ,再下就是前、後、左、右將軍以及雜號將軍(比如李廣利貳師將軍)。 [10] 
因為戰功顯赫,才能出眾,漢武帝先是任命衞青為大將軍,又為霍去病設立了驃騎將軍一職,漠北之戰後設大司馬一職,衞霍加官為大司馬,又定下法令,規定驃騎將軍的俸祿同大將軍相等 [2]  ,有太尉之權,位在三公之上。

驃騎將軍品級演變

驃騎將軍設置緣由

據記載,驃騎指的是“飛騎”,當時霍去病帶領騎兵在匈奴境內飛馳殺敵,故而設立了這麼一個官職。
眾所周知,衞青和霍去病等被委以重任,不但拼死打仗,功勳卓著,對君上漢武帝更是極其忠心,漢武帝特別為衞青設立大將軍一職,為霍去病設立驃騎將軍一職,皆在三公之上。
對一些立有大功的高級軍官或者重臣,皇帝會給予大將軍或驃騎將軍的稱號,以示尊重,其實還是皇帝的高級顧問或代理人,並非一定掌握軍隊,比如衞青、霍光等。

驃騎將軍沿襲舊制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在中央採取“三公九卿制”,三公即為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別執掌全國政事、軍事和監察,三公可謂就是朝廷最顯赫的官職。
直至漢朝,亦採用這種制度,但太尉一職由於太過讓皇帝擔心,故常常是“有其職而無其人”。
漢武帝時期,官職經歷重大調整,驃騎將軍、大司馬也隨之出現。
漢武帝於建元二年(前139)罷太尉之位,直到元狩四年,始設置大司馬位,以代替太尉之職。

驃騎將軍特別設立

驃騎將軍一職説白了就是漢武帝特意為霍去病而設立的,在對匈奴的用兵中霍去病表現十分優異,帶領輕騎兵深入匈奴腹地,打死打傷敵人無數,這讓漢武帝非常驚喜。
當時的太尉已經被大將軍所取代,而衞青就是大將軍。為了表彰霍去病的功績,漢武帝特設“驃騎將軍”於霍去病,並封“冠軍侯”,其官階和大將軍同,且這兩個職位都在三公之上。
驃騎將軍的地位位列到了文官中最高的三公並列,驃騎將軍普遍是統領一支帝國完整的以騎兵為主的軍隊統帥,古時,具裝騎兵無可匹敵,而其中的統帥驃騎將軍就是統領一支最強軍隊的存在。

驃騎將軍地位衰落

而大名鼎鼎的大將軍幾乎就是一人之下,億萬人之上的存在了,統領全軍,是一個帝國支柱般的存在,因為大將軍普遍來説權力過大,威望過高(高過三公),大將軍便不再是一個常設官職。
驃騎將軍一職在不同的時期也有所不同。漢武帝時期為官中極品,到了隋唐時期則變成了四品官銜,宋朝為三品下,明朝則為二品官階,清朝時期廢除了這些職位。
央視95版三國馬超 央視95版三國馬超

驃騎將軍歷史記載

關於霍去病北伐匈奴封狼居胥山,史書有兩條記載:
其一,《史記•衞將軍驃騎列傳》記載:元狩四年(119年),“驃騎將軍(霍去病)亦將五萬騎,車重與大將軍軍等,而無裨將。悉以李敢等為大校,當裨將,出代(今河北蔚縣代王城)、右北平千餘里,直左方兵,所斬捕功已多大將軍。軍既還,天子曰:‘驃騎將軍去病率師,躬將所獲葷粥之士,約輕齎,絕大幕,涉獲章渠,以誅比車耆,轉擊左大將,斬獲旗鼓。歷涉離侯,濟弓閭,獲屯頭王、韓王等三人,將軍、相國、當户、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登臨翰海。執滷獲醜七萬有四百四十三級,師率減什三,取食於敵,逴行殊遠而糧不絕。以五千八百户益封驃騎將軍’”。 [7] 
其二,《漢書•霍去病傳》記載:元狩四年,“去病騎兵車重與大將軍軍等,而亡裨將。悉以李敢等為大校,當裨將,出代(今河北蔚縣代王城)、右北平二千餘里,直左方兵,所斬捕功已多於青。既皆還,上曰:‘票騎將軍去病率師躬將所獲葷允之士,約輕齎,絕大幕,涉獲單于章渠,以誅北車耆,轉擊左大將雙,獲旗鼓,歷度難侯,獲屯頭王、韓王等三人,將軍、相國、當户、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登臨翰海(匈奴王庭)。執訊獲醜七萬有四百四十三級,師率減什二,取食於敵,卓行殊遠而糧不絕。以五千八百户益封票騎將軍’”。 [7] 

驃騎將軍相關地名

狼居胥山
正如譚其驤指出的,此山即克魯倫河發源地肯特山。 [7] 
姑衍山
山名,蒙古草原遊牧民族神山。蒙古國中央省額爾德尼蘇木境內波羅流兀特泉(Bööröljüüt),《元史》稱為“軍腦兒”,《明史》稱作“雙泉海”。軍腦兒南岸小山,《元史》稱為“日月山”。我們認為,此山即霍去病封禪的姑衍山。 [7] 
翰海
源於蒙古語Archangaj,漢譯“杭蓋”或“杭愛”,意為一個有着藍天、白雲、草原、河流、山和樹林的世界,便是遊牧人眼中天堂般的“杭蓋”。我們認為,瀚海即鄂爾渾河上游哈剌和林。這裏水草豐美,漠北歷代遊牧民族王庭所在地。元狩四年霍去病“登臨翰海”就在此地。 [7] 

驃騎將軍歷史名人

西漢 霍去病,第一位驃騎將軍。六出大漠,屢建奇功。歷封冠軍侯,兩千户侯,五千户侯,一千七百户侯。特授“驃騎將軍”,官拜大司馬。
蜀 漢 劉禪,字公嗣,自封“驃騎將軍”。
蜀漢 馬超,字孟起,驃騎將軍,領涼州牧,斄鄉侯
蜀漢 吳班,字元雄,驃騎將軍,假節,綿竹侯。
蜀漢 李嚴,字正方,驃騎將軍,都鄉侯,假節,加光祿勳 [3] 
曹洪,字子廉,魏明帝即位時,拜為後將軍,更封樂城侯,邑千户,位特進,又復拜驃騎將軍。太和六年逝世,追諡曰恭侯。
司馬懿,字仲達,三國時期魏國重臣。 [4] 
梁·南朝 蕭憺 侍中司徒,驃騎將軍。 [6] 
吳 朱據:字子範,赤烏九年(246年),朱據遷驃騎將軍。
吳良、字種和、號老實人,初授驃騎將軍、鎮國將軍樞密院判、蘇州指揮使江陰侯。1381年病故追封江國公。
南明 鄭德 驃騎將軍,卒於南明永曆七年(1653年)。 [8] 

驃騎將軍歷史典故

驃騎將軍直搗黃龍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十七歲的霍去病被漢武帝任命為驃姚校尉(故霍去病又稱霍驃姚),隨衞青擊匈奴於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與輕勇騎八百直棄大軍數百里赴利,直搗黃龍,斬捕首虜過當,斬獲敵人2028人,其中包括相國、當户的官員,同時也斬殺了單于的祖父輩籍若侯產(籍若侯乃封號,名產),並且俘虜了單于的叔父羅姑比,勇冠全軍,以一千六百户受封“冠軍侯”。

驃騎將軍嫁婦無顏色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漢武帝任命十九歲的霍去病為驃騎將軍。於春、夏兩次率兵出擊佔據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區渾邪王、休屠王部,殲敵4萬餘人。俘虜匈奴王5人及王母、單于閼氏、王子、相國、將軍等120多人,同年秋,奉命迎接率眾降漢的匈奴渾邪王,在部分降眾變亂的緊急關頭,率部馳入匈奴軍中,斬殺變亂者,穩定了局勢,渾邪王得以率4萬餘眾歸漢。從此,漢朝控制了河西地區,為打通了西域道路奠定基礎。
匈奴為此悲歌:“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

驃騎將軍封狼居胥山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春,漢武帝命衞青、霍去病(時年22歲)各率騎兵5萬,“步兵轉折踵軍數十萬”分別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尋殲匈奴主力。霍去病率軍北進兩千多里,越過離侯山,渡過弓閭河,與匈奴左賢王部接戰,殲敵70400人,俘虜匈奴屯頭王、韓王等3人及將軍、相國、當户、都尉等83人,乘勝追殺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內),在狼居胥山(今蒙古肯特山)舉行了祭天封禮,在姑衍山(今蒙古肯特山以北)舉行了祭地禪禮,兵鋒一直逼至瀚海(沙漠別稱或曰即今俄羅斯貝加爾湖)。
經此一戰,匈奴被漢軍在漠南盪滌,匈奴單于逃到漠北,“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霍去病和衞青發起的對匈奴的進攻性戰爭,改變了漢朝長此在對匈奴戰爭中的守勢狀態,一舉打敗匈奴。
從而長久地保障了西漢北方長城一帶,也就是在漠南地區的邊境安全,此戰為漢朝進擊匈奴最遠的一次。

驃騎將軍“享萬石秩”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漢武帝設置大司馬位,大將軍衞青、驃騎將軍霍去病皆加官為大司馬。同時下令,驃騎將軍秩祿(即俸祿)與大將軍相同,享萬石秩。
漢武帝於建元二年(前139)罷太尉之位,直到設置大司馬位,以代替太尉之職。衞青和霍去病因為有了大司馬這一加官稱號,才得以名正言順地管理日常的軍事行政事務。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