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查士丁尼法典

鎖定
查士丁尼法典來源於羅馬法
公元526年2月13日,查士丁尼大帝頒佈一項敕令,任命特里布尼厄斯組織一個由10名法學家組成的委員會,主席由“聖宮廷”的前司法長官約翰擔任。委員會有權力用現存的所有資料,並可加以增刪、修訂,隨後把這些敕令分別標上發佈皇帝的名號,以及施行的對象與日期,再按內容分類,按時間先後排列。
這部《敕法彙集》在公元529年頒佈施行,也就是著名的《查士丁尼法典》。
534年《查士丁尼法典》修改後再度頒佈。
中文名
查士丁尼法典
外文名
Corpus Juris Civilis
來    源
羅馬法
完成時間
公元530年左右

查士丁尼法典簡介

民法大全》(Corpus Juris Civilis),又稱“查士丁尼法典”或《國法大全》,是《查士丁尼法典》、《法學彙纂》、《法理概要》、《新法典》四部法律文獻的統稱,由東羅馬帝國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編纂的一部彙編式法典,是羅馬法的集大成者
該法典由四部分組成,分別為查士丁尼法典、法學彙纂、法理概要和新法典。最後完成於公元530年左右。法典內容為東羅馬帝國時期的皇帝敕令,以及權威的法學家對於法律的解釋,還有給法律學生當作法學的入門教材等。
在整個編纂工程完成之後,任何對於《民法大全》的評論或者其他立法都被禁止。該法奠定了後世法學尤其是大陸法系民法典的基礎,是法學研究者研究民法學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獻資料之一。

查士丁尼法典起源

相較於希臘,羅馬給人的第一印象想必是務實,「羅馬人對西洋文明的最偉大貢獻就是博大精深行之久遠的羅馬法」。
而在經過長期的演變,「博大精深行之久遠的羅馬法」,「 也跟着漸趨式微,而喪失了古典時代既有的精神」。於是查士丁尼開始將紊亂不堪的法律一一作出詳細的整理,找來當時的大臣幫他編纂。説是要編纂,但這其實是一件浩大的工程,「當時帝國時期,律有二類,一類是帝國法令,為歷代皇帝所頒佈的立法;一類是法律判例,包括過去司法家和法學家對於法律實際運用時所做的判斷和解釋,但數世紀來,過去司法家和法學家對於法律實際運用時所做的判斷和解釋,積累繁多,終至於法令滋章,運用為難」。然而查士丁尼觀看這數世紀累積的法典,有些法典早已不合時宜,於是他便開始統合整修,希望能做出一部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法典。

查士丁尼法典歷史背景

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內憂外患,本已搖搖欲墜的帝國大廈,在強悍野蠻的日耳曼人的衝擊之下終於滅亡了。西羅馬覆滅後,東羅馬帝國依然健在,並且進入一個“黃金時代”,這主要得力於東羅馬有利的地理環境東羅馬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舊稱拜占庭)位於歐亞兩洲交界處,扼黑海咽喉,海上貿易發達,經濟發展十分迅速。
527年,查士丁尼續任為東羅馬帝國皇帝。528年,為了穩固帝國的社會秩序,保證皇帝的專制權力,他便組建了一個法典編纂委員會來編輯一個新法典,即《羅馬民法大全》

查士丁尼法典四部法典

《查士丁尼法典》由委員會把自2世紀初以來歷任羅馬皇帝頒佈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出其中互相矛盾的條例後編成。
《法學彙纂》,由委員會把歷代羅馬法學家有關法律問題的論文和著作彙編而成。
《法理概要》,由委員會編成指導學習法律的文獻。
《新法典》,由查士丁尼命人將自己執政時期的法令編輯而成。
以上4四部法律文獻統稱為《羅馬民法大全》

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

查士丁尼法典其人

查士丁尼483年生於託萊索(在今南斯拉夫境內)的農民家庭
查士丁尼大帝 查士丁尼大帝
他是查士丁一世的侄兒。查士丁一世只是一個目不識丁的色雷斯農民,靠軍隊發跡,爬上東羅馬君主寶座。查士丁一世對自幼跟隨着自己的侄兒查士丁尼寄予了厚望,讓他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從518年後,查士丁尼就協助叔父掌理政務,擔任帝國行政指導
公元527年,他繼承了叔父的權位,正式成為羅馬皇帝
查士丁尼在即位的那天起,就把重建羅馬奴隸制帝國的統治當作終生奮鬥的目標。為實現這一目標,在軍事上,他東征西討,花了20年的時間打敗波斯帝國,擊潰汪達爾族,從哥特人手中收復了意大利北非西班牙的一部分,地中海再次成為羅馬的內湖;在國內,查士丁尼把注意力集中在反對政府裏的腐敗作風上,鼓勵發展商業、工業,着手大興土木,建築城堡、修道院和教堂。君士坦丁堡著名的聖索菲亞大教堂就是其中的一座。大興土木及應付戰爭耗資巨大,導致税收加重,釀成許多地方叛亂,幾乎推翻查士丁尼的統治。
565年,查士丁尼去世,不久東羅馬再度走向衰落。

查士丁尼法典法典的基礎

羅馬法,一般泛指公元前6世紀羅馬國家形成之後至6世紀中葉查士丁尼皇帝編纂法典為止的整個歷史時期的所有法律總稱。公元前6世紀的塞爾維烏斯·固裏烏斯時期(約公元前578年—前534年)實行了一系列軍事和政治改革,是羅馬國家和法律形成的標誌。 [1]  與此同時,羅馬奴隸主階級為了適應統治的需要,要求建立新的社會規範,羅馬奴隸制法隨之產生。
公元前451~前450年,在平民反對貴族鬥爭中產生的《十二銅表法》是平民取得的巨大勝利。同時也是羅馬第一部成文法,是羅馬法的雛形。它總結了前一階段的習慣法,併為以後羅馬法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有的學者認為《十二銅表法》從未廢除過,它的一些條款一直實施到羅馬歷史的結束。
公元前3~公元1世紀,羅馬通過一系列的對外征服戰爭,領土不斷擴大,成為橫跨歐亞非的大帝國。這一時期羅馬法的主要特點是市民法佔據統治地位,市民法亦稱公民法,是羅馬早期的法律,是公民大會元老院所通過的、帶有規範性的決議以及其他一些習慣規範,其適用範圍僅限於羅馬公民。
此外帝國內還有所謂的萬民法,意思是“各民族共有”的法律,它也是羅馬法的有機組成部分,它是通過羅馬最高裁判官的司法活動所制定的,實際上是羅馬統治範圍內的“國際法”。它是按照羅馬奴隸主階級的需要,吸收了各民族已有的法律成果,在較為複雜的關係中發展起來的。內容主要是調整財產關係,特別是有關所有權和契約關係。至於家庭、婚姻和繼承權等仍歸市民法調整。
雖然,這些法律一直被日耳曼人、羅馬人、意大利人所普遍使用,但內容仍十分簡陋,而且只是採錄當代以前諸位皇帝的敕法,沒有足夠的深度以適應時代的更新變化。即使是最晚頒佈的《狄奧多西法典》,至查士丁尼時代,也已有許多不符當時的需要。
雄心勃勃的查士丁尼審視這些法典,認為這些舊有法典具有無法掩蔽的基本缺陷。為了他的帝業,他要為人們提供一種永久恪守的行為規範,絕不是將敕法收集然後轉載在一本書裏。這並非單純的立法事業,也並非宗教事業的延伸,它將是他恢復帝國的另一個支柱。

查士丁尼法典法典內容

《查士丁尼法典》共12卷,卷下分目,每目按年代順序排列敕令的摘錄,上面標出頒佈敕令的皇帝的名字和接受人的姓名,敕令的末尾註明日期。《查士丁尼法典》頒佈後,又陸續頒佈了《查士丁尼法學總論》、《查士丁尼學説彙編》和《查士丁尼新律》3部分,作為《查士丁尼法典》的續編。
《查士丁尼法學總論》又名《法學階梯》,於533年底完成。共分4卷,卷下分目,輯納了歷代法學家的論文,簡要闡明法學原理,是學習羅馬法學原理的簡要教材。
公元530年,查士丁尼再度任命特里布尼厄斯為主席,11名博學、有名望的法學家和從別留託斯、君士坦丁法律學校選出的5名教授為委員,共同將歷代羅馬著名法學家的著作,分門別類加以蒐集、整理並進行摘錄,共花費3年時間編成了《學説彙集》,又名《查士丁尼學説彙編》,於533年底頒佈施行。
此外,565年法學家又把查士丁尼皇帝在法典編完後陸續頒佈的168條新敕令彙編成集,稱為《查士丁尼新律》。其主要內容屬於行政法規,也有關於遺產繼承製度方面的規範。
以上4個部分,在12世紀統稱為《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由於《查士丁尼法典》最早編成,並且是這部《民法大全》的核心,所以一般以《查士丁尼法典》作為這部民法大全的代稱。《查士丁尼法典》這一重要法律文獻雖然是在西羅馬帝國滅亡以後編纂的,但在編纂過程中曾根據當時情況作了加工,所以一般説來它能夠反映出羅馬帝國全盛時期的羅馬法,即“古典時代”的全貌。
《查士丁尼法典》明確宣佈皇權無限,維護教會利益,鞏固奴隸主的統治地位;法典要求“人人都應安分守法”,否則,要依法給予嚴厲制裁;法典還特別強調奴隸必須聽命他的主人的安排,不許有任何反抗,據此可見,查士丁尼編纂法典的出發點和歸宿是完全一致的,他試圖通過法律規範的系統化,達到鞏固皇權的目的,並運用這個法典來為其挽救奴隸制的統治服務。
《查士丁尼法典》雖然保留了奴隸法,但取消了父母可以把子女賣為奴隸以補償自己對他人冒犯這一部分;法典肯定了婦女繼承遺產的權利;法典強調了基督教的思想統治,確立了君權神授的原則,並詳細規定了基督教生活的各個方面,強調了對異教徒的強行改信基督教和鎮壓的政策,甚至規定了教堂和修道院的規模和生活規則,強化了對隸農的統治;法典也用許多條文嚴格規定了奴隸與隸農必須無條件地服從他的主人,對不服從者處以重罰乃至死刑,只是由於隸農的反抗鬥爭才不得不寫上釋放奴隸的條文。

查士丁尼法典法典的推廣

查士丁尼法典推廣

12~15世紀,歐洲出現了《羅馬法》“復興時期”,許多國家相繼採用了羅馬法。德國是採用羅馬法最積極的國家。德國馬克西尼安一世於公元1459年,發出通告“宣佈帝國法院的審判以共同的法律為基礎,由十六名法官共同執行”。法官中至少有八名是法律博士,他們必須精通羅馬法;另外八名,則是從羅馬法賦予其特權而對羅馬法深具好感的貴族階級中選任。羅馬法在德國一直被沿用到19世紀末期,而重新制訂的《德國民法典》也掙不脱羅馬法深入骨髓的影響。
在法國,羅馬法一開始曾遭到嚴格禁止,但在政治經濟發展的大勢所趨下,從16世紀起,羅馬法逐漸成為法官斷案的具有權威性的準則。拿破崙引以為傲的《法國民法典》也是建立在羅馬法基礎上的,它後來成為大陸法系民法典經典之作
在英國由於貴族們不滿查士丁尼將所有特權均歸諸於帝王一人,故而紛紛抵制羅馬法的採用,但這一切,沒有阻止羅馬法成為12世紀英國法律進修科目的普遍講義。雖然英國的法律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是直接來源於原始的日耳曼法的“私法”部分——契約原則、遺囑、信託制度人法海商法等方面,沒有接受羅馬法的形式,但它仍擺脱不了羅馬法的影響。

查士丁尼法典社會影響

《查士丁尼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完備的奴隸制成文法,它系統地蒐集和整理了自羅馬共和時期至查士丁尼為止所有的法律和法學著作,卷帙浩繁,內容豐富。它標誌着羅馬法本身已發展到極其發達、完備階段,對以後歐洲各國的法學和法律的發展有着較大的影響。
另外,法典的內容和立法技術遠比其他奴隸制法更為詳盡。它所確定的概念和原則具有措詞嚴格、確切和結論明晰的特點,尤其是它所提出的自由民在“私法”範圍內的形式上平等、契約以當事人同意為生效的主要條件和財產無限制私有等重要原則,為後世法律奠定了基礎。

查士丁尼法典評價

①《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是《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學説彙編》、《查士丁尼法學總論》和《查士丁尼新敕》的合稱,它的頒佈標誌着羅馬法已經發展到完備階段.它保留了羅馬在法學方面的創造成果,對人的行為做出詳細的法律規範,為調解複雜的社會矛盾提供了法律手段,成為維繫東羅馬帝國統治的有效工具.。
②以《十二銅表法》為開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為總結的羅馬法,是世界史上內容最豐富,體系最完善,對後世影響最廣泛的古代法律.。
③羅馬法具有資本主義發展初期所需要的現成法律形式,是現代資本主義法制的先聲.如英國的《權利法案》,美國的《獨立宣言》和1787年憲法,法國的《人權宣言》都是以羅馬法為基礎。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