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東至縣

鎖定
東至縣,隸屬安徽省池州市,位於安徽省南部,長江下游南岸,東與貴池區、石台縣和黃山市的祁門縣接壤,南及西南與江西省景德鎮市和浮樑縣、鄱陽縣、彭澤縣毗鄰,西北與安慶市和懷寧縣、望江縣隔江相望 [35]  ,總面積3261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10月,全縣下轄12個鎮、3個鄉、2個省級開發區,縣人民政府駐堯渡鎮。截至2023年末,全縣常住人口39.04萬人 [32] 
1959年,東流縣、至德縣合併置東至縣 [3]  [31]  。縣境堯渡鎮汪村出土的有人類化石和石器的古人類遺址(華龍洞遺址),是直立人“東至人”頭骨化石的發現地 [25]  。東至縣交通便利,滬渝高速公路、安景高速公路、濟廣高速公路、東九高速公路、銅九鐵路、長江黃金水道貫穿境內 [28]  。東至縣人文氣息濃厚,近代歷史名人周馥世代聚居於此,存有周馥接官廳及周氏宗祠等文物遺存,2019年入選“20世紀中國建築遺產”名錄 [30]  。東至縣屬皖南國際文化旅遊示範區、核心區,有升金湖九天仙寓龍源旅遊度假區歷山綠野生態農莊東流古文化區南溪古寨三條嶺等眾多景點 [29] 
2023年,東至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62.7億元,按可比價計算,較上年增長7.0% [34] 
中文名
東至縣
外文名
Dongzhi County
別    名
堯城
建德
至德
行政區劃代碼
341721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安徽省池州市
地理位置
安徽省南部,長江下游南岸
面    積
3261 km²
下轄地區
12個鎮、3個鄉
政府駐地
堯渡鎮至德大道1號
電話區號
0566
郵政編碼
2472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53.62 萬(2023年末全縣户籍人口) [36-37] 
著名景點
升金湖
歷山
九天仙寓
南溪古寨
東流古城 展開
火車站
東至站香隅站
車牌代碼
皖R
地區生產總值
262.7 億元(2023年) [34] 

東至縣歷史沿革

東至縣地名由來

東至映像
東至映像(5張)
唐設縣以來,先後沿用至德、建德、秋浦、東流、東至5個縣名,上述縣名的來歷、含義考述如下。
至德:始建於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太平寰宇記》雲:“以年號為名”。
建德:《方輿紀要》:五代楊吳順義二年(922)“改至德為建德縣”。其含義,據《建德縣誌》載:“益其地勢物象與浙東相類也”(即同浙江省建德縣山水面貌相似),故名。
秋浦:民國三年(1914)因建德與浙江省建德縣同名,隨以境內秋浦河定名,改建德縣為秋浦縣。
東流: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取大江東流之意。北宋黃庭堅《丙申泊東流》詩云:“滄江百折來,及此時東流”。《明一統治》:東流縣,以大江自湓城而下,透迤東注,故名”。
東至:建於1959年,縣名由東流、至德兩縣合併各取首字合成。 [1] 

東至縣建制沿革

東至航拍
東至航拍(4張)
虞、夏、商、周,屬揚州地。
秦,屬九江郡、鄣郡。
西漢,分屬豫章郡彭澤、鄱陽縣和丹陽郡石城縣地。東漢不變。
三國,屬吳國彭澤、丹陽、鄱陽三郡地。
晉,分屬豫章郡彭澤縣、鄱陽郡鄱陽縣、宣城郡石城縣地。
南朝宋、齊,分屬揚州宣城郡石城、歷陵縣地和江州鄱陽郡鄱陽、潯陽郡彭澤縣地。梁、陳,在今縣境設南太原郡,置和城(今東流鎮)、晉陽(今張溪一帶)兩縣,屬南豫州。
隋,太原郡及和城、晉陽兩縣並廢,地分屬潯陽郡龍城縣、九江郡彭澤縣和宣州郡秋浦縣、饒州鄱陽郡鄱陽縣。
唐至德二年(757),分秋浦、鄱陽兩縣地在梅城置至德縣,屬江南西道潯陽郡。乾元元年(758),屬饒州,永泰元年(765)改屬池州。會昌初(841—846),在原和城縣舊址建東流場,屬江州彭澤縣。
五代楊吳順義二年(922),改至德縣為建德縣,仍屬池州。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升東流場為東流縣,屬江州。
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改屬池州池陽郡,並割貴池之晉陽鄉益東流。東流、建德兩縣均屬江南東路池州池陽郡。
元初,屬江淮行省。二十一年(1284),改屬江浙行省,元二十三年(1286),屬江浙行省池州路。
明洪武初,池州路為九華府、華陽府,後仍改為池州府,直隸南京。
清順治二年(1645),屬江南省,康熙十五年(1676),屬安徽省。雍正元年(1723),隸兩江總督,雍正十一年(1733),屬安徽省寧池太道。
歷山攬勝 歷山攬勝
民國元年(1912),東流、建德兩縣直屬安徽省。民國3年(1914年),建德縣改為秋浦縣。民國3年6月至民國17年8月(1914年6月至1928年8月),屬安徽省蕪湖道。民國21年(1932年),秋浦縣複名至德縣,改屬安徽省第八專區。
1949年4月22日、23日,東流、至德兩縣先後解放。5月,同屬皖南行署池州專區
1953年,改屬安徽省安慶專區
1959年,東流縣至德縣合併為東至縣,仍屬安慶專區
1965年,東至縣改屬池州專區。
1971年,專區改為池州地區,隸屬不變。
1980年,改屬安慶行署。
1988年,池州行署恢復,東至縣復屬池州行署。
2000年,地級池州市成立,東至縣屬池州市。 [3] 

東至縣行政區劃

截至2021年10月,東至縣下轄12個鎮、3個鄉:堯渡鎮東流鎮大渡口鎮勝利鎮張溪鎮洋湖鎮葛公鎮香隅鎮官港鎮昭潭鎮龍泉鎮泥溪鎮花園鄉木塔鄉青山鄉,另轄2個開發區:東至經濟開發區大渡口經濟開發區 [2]  縣人民政府駐堯渡鎮政務新區至德大道1號。

東至縣地理環境

東至縣地理位置

東至縣地處安徽省南部,長江下游南岸,地跨北緯29°34′—30°30′,東經116°39′—117°18′。東與貴池區和石台縣、祁門縣接壤,南及西南與江西省景德鎮市和浮樑縣、鄱陽縣、彭澤縣毗鄰,西北與安慶市和懷寧縣、望江縣隔江相望。南北長125千米,東西寬82千米,總面積3261平方千米。 [7] 

東至縣地質

堯渡河大壩 堯渡河大壩
東至縣內地質構造單元屬長期隆起的揚子準地台區(Ⅰ級地質構造單元),橫跨下揚子台與江南台隆兩個Ⅱ級地質構造單元。在地殼運動影響下形成一系列褶皺與斷裂(層)。

東至縣地形地貌

東至縣地處長江南岸,跨長江平原與皖南山區,全縣山巒迭起,湖泊河流縱橫,地形東高西低。地勢最高點為中部中低山仙寓山,海拔1375.7米。地勢最低點為沿江河漫灘地,海拔僅10米。全縣地貌分為三區,一是北部、西北部地勢最低,丘陵、崗地與湖泊交錯分佈,海拔高則200米至300米,沿江濱湖50米至100米,甚至在20米以下,為沿江湖泊、崗地、平原區。二是中部中低山蜿蜒起伏,海拔500米以上中低山多集中在此區,為中部中低山、丘陵、盆地區。三是南部低山丘陵區,海拔一般在200米至500米之間,為南部低山丘陵、盆地區。全縣地形形成“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莊園”的格局。 [7] 

東至縣水文

黃泥湖 黃泥湖
東至縣有天然河流六條,分屬三個水系。長江水系主要河流有黃湓河、堯渡河、香隅河,太白湖水系有鷹山河,鄱陽湖水系有龍泉河、白泥河。其中主要水系為長江水系和鄱陽湖水系,主要河流為黃湓河、堯渡河和龍泉河。 [15] 

東至縣氣候

東至縣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氣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根據東至縣氣象局觀測資料統計,多年平均氣温為16.1℃,最熱月為7月份,平均氣温27.9℃,最冷月為1月份,平均氣温3.5℃,極端最高氣温40.9℃,極端最低氣温-16℃,無霜期235天,初霜期11月份,終霜期3月份,全年日照時數為1705小時;多年平均蒸發量800毫米,最大蒸發量1225毫米,最小蒸發量636.7毫米;風向夏季多南風,冬季多北風,春秋季風向多變,最多風向為東南風,最大風速24米/秒。 [13]  [15] 

東至縣自然資源

東至縣水資源

東至縣境內水資源主要是地表水資源,不計地下水資源。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總量22.83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徑流深729毫米。 [15] 

東至縣土地資源

東至縣按土地統計分類:農用地277283.49公頃,佔土地總面積的85.0%,其中耕地58070.68公頃;建設用地18486.1公頃,佔土地總面積的5.7%;未利用地30330.9公頃,佔土地總面積的9.3%。 [6] 

東至縣礦產資源

東至縣礦產資源種類較多,發現礦產19種(含亞種)。金屬礦產地主要有花山銻金礦、黃柏金礦、花山鐵礦等,礦體規模較小。優勢礦產主要為石灰岩、白雲岩、大理岩、礦泉水等,其中熔劑用石灰岩、水泥用灰巖、冶金白雲岩、建築石料用灰巖、建築石料用白雲岩資源儲量較大。石灰岩預測資源量1億萬噸,Cao平均55%。水泥用灰巖8440噸,Cao平均在51.8%至54.93%。重晶石、瓷土、砷、石煤等礦產尚未開發利用。 [6] 

東至縣生物資源

龍源度假村 龍源度假村
東至縣有魚類113種,主要經濟魚類有:青、草、鰱、鱅、鯉、鯽、鯿、鱖、鯝、鯰、烏魚、鮊等30餘種;其他水生動物資源主要有:青蝦、克氏原螯蝦、中華絨螯蟹、中華鱉、貝、螺等;水生經濟植物資源有:蓮藕、蘆葦、芡實等。 [6] 

東至縣人口

截至2022年末,東至縣户籍人口53.92萬人,比上年末減少2800餘人;常住人口39.3萬人;全年人口出生率4.91‰,死亡率4.27‰,自然增長率0.64‰。 [32] 
2023年末全縣户籍人口53.62萬人,比上年末減少3000餘人;全年人口出生率4.71‰,死亡率6.18‰,自然增長率-1.47‰。 [36-37] 

東至縣經濟

東至縣綜述

2022年,東至縣地區生產總值(GDP)259.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6%。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36.6億元,增長3.8%;第二產業增加值116.1億元,增長8.9%;第三產業增加值106.7億元,增長3.1%。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4.5:44.4:41.1優化為14.1:44.8:41.1,其中工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為36.5%。人均GDP66104(按常住人口計算)元,比上年增加4353元。 [32] 
根據初步核算,2023年生產總值(GDP)262.7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7.0%。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36.3億元,增長3.9%;第二產業增加值111.8億元,增長8.3%;第三產業增加值114.6億元,增長6.7%。三次產業結構比由上年的14.1:44.8:41.1升級為13.8:42.5:43.7。其中,工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為34.9%。人均GDP(按常住人口計算)67293元,比上年增加1189元。 [37] 
人民生活
2022年,東至縣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622元,比上年增長6.9%。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062元,增長6.0%。人均消費性支出17055元,增長5.1%。其中,食品煙酒支出增長2.2%、衣着下降1.1%、居住下降7.3%、生活用品及服務增長15.7%、交通和通信增長29.1%、教育文化娛樂服務增長14.3%、醫療保健增長7.1%。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96元,比上年增長7.4%。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5916元,增長0.6%。其中,食品煙酒支出增長0.3%,衣着下降3.6%,居住下降8.0%,生活用品及服務增長19.7%,交通和通信增長5.4%,教育文化娛樂增長3.1%,醫療保健增長3.0%。 [32] 
固定資產投資
2022年,東至縣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15.4%。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同比增長17.9%;第二產業增長52.9%;第三產業下降2.6%。分領域看,工業投資增長52.9%;製造業投資增長67.5%;技術改造投資增長29.4%;基礎設施投資下降1.9%;民間投資增長26.6%。房地產開發投資21.6億元,比上年增長1.6%。商品房銷售面積8.6萬平方米,下降57.3%;商品房銷售額6.1億元,下降54.3%;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積66.0萬平方米,增長106.2%。 [32] 
財政
2021年,東至縣財政收入18.8億元,比上年增長6.2%,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2.0億元,增長6.1%。全部財政收入中,税收收入13.2億元,增長3.3%。財政支出35.6億元,下降8.4%。從重點支出項目看,科學技術支出增長0.6%,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增長0.5%,農林水事務支出增長0.5%,教育支出增長0.1%。 [22] 

東至縣第一產業

2022年,東至縣糧食種植面積79.78萬畝,油料種植面積 21.48萬畝,棉花種植面積 0.75萬畝,蔬菜種植面積7.1萬畝。糧食產量28.55萬噸,油料產量 3.5萬噸,棉花產量0.04萬噸。
2022年,東至縣生豬存欄10.7萬頭,比上年增長9.7%;全年生豬出欄18.9萬頭,增長0.7%。肉類總產量2.97萬噸,增長1.0%。禽蛋產量1.5萬噸,增長2.5%。水產品產量 5.9萬噸,增長 3.2%。
2022年,東至縣農業機械總動力57.6萬千瓦,比上年增長2.3%。農用拖拉機1.1萬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機356台,比上年增長7.5%;聯合收割機1244台,增長1.2%。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83.8%,較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 [32] 

東至縣第二產業

工業
2022年,東至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40户。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2.7%,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8.8%,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30.9%,農產品加工產值增長13%。分門類看,採礦業增加值同比下降36%;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9.1%;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3.4%。分行業看,在28個大類行業中有16個行業增加值保持增長。其中,農副食品加工業增長5%,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製造業22.7%,醫藥製造業24.56%,非金屬礦物製品業19.8%。
建築業
2022年,東至縣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總產值32.1億元,較上年增長26.3%;房屋建築施工面積210.6萬平方米。 [32] 

東至縣第三產業

服務業
2021年,東至縣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20.4億元,增長20.0%;交通運輸、倉儲和運輸業增加值12.3億元,增長7.2%;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5.3億元,增長13.7%;金融業增加值9.4億元,增長7.8%;房地產業增加值12.9億元,下降0.4%;其他服務業增加值37.0億元,增長9.8%。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增長23.3%,其中以互聯網信息技術、商務服務等新興行業為代表的其他營利性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50.6%。 [22] 
國內貿易
2022年,東至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1.9億元,比上年下降2.4%。分城鄉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56.4億元,下降2.6%;鄉村消費品零售額45.5億元,下降2.2%。分行業看,批發業消費品零售額7.9億元,下降2.4%;零售業消費品零售額79.2億元,下降2.3%;住宿業消費品零售額0.9億元,下降2.6%;餐飲業消費品零售額14.3億元,下降2.8%。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額13.8億元,比上年增長3.7%。其中,糧油食品類增長5.7%,肉禽蛋類增長10.2%,服裝、鞋帽、針織紡品類下降7.8%,日用品類增長15.1%,中西藥品類增長22.3%,傢俱類下降2.1%,石油及製品類增長15.6%。
對外經濟
2022年,東至縣進出口總額16882萬美元,增長28.7%。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0萬美元,下降93.6%。
旅遊
2022年,東至縣旅遊總收入91.9億元,下降4.8%。
金融
2022年,東至縣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371.3億元,比上年增加40.0億元,增長12.1%。其中,住户存款餘額319.3億元,比上年增加50.4億元,增長18.8%。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223.3億元,比上年增加39.4億元,增長21.4%。 [32] 

東至縣政治

東至縣主要領導
職務
姓名
備註
縣委書記
[33] 
縣長
[33] 

東至縣社會事業

東至縣教育事業

截至2022年,東至縣共有普通高中8所(含民辦2所),在校生9628人。初中27所(其中單設初中22所、完中附設初中3所,一貫制初中2所),在校生13156人。小學76所(其中完小56所、非完全小學和教學點20所),在校生25013人。幼兒園37所(其中公辦園18所、民辦幼兒園19所),在園幼兒11070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籍學生142人。

東至縣科學技術

2022年,東至縣有高新技術企業41家。2022年,我縣共授權專利618件,其中,授權發明專利97件,實用新型專利358件,外觀設計專利163件。全縣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284件。 [32] 

東至縣文化事業

國家一級文化館:東至縣文化館。 [4]  國家二級圖書館:東至縣圖書館。 [5] 

東至縣醫療衞生

截至2022年,東至縣共有醫療衞生機構402所,其中綜合性醫院5所、中醫醫院2所、中西醫結合醫院1所、專科醫院1所(博德精神病醫院)、專業公共衞生機構3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衞生監督所、縣血防站)、鄉鎮衞生院15所、社區衞生服務中心1所、社區衞生服務站8所、村衞生室234個、村衞生所54個、中心血防組7所、門診部3個、醫務室5個、診所50個。全縣衞生技術人員3197人,執業醫師(含助理)1474人,註冊護士1347人,擁有全科醫生164人,藥師95人,技師(含檢驗師)101人,其他(含見習醫師)180人。全縣在崗鄉村醫生388人,全縣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實際開放診療牀位2874張。

東至縣社會保障

2022年,東至縣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36235人。參加失業保險繳費人數為20595人,累計發放失業保險金326人257.5萬元。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繳費人數177617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36965人。新增就業5576人,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136%。 [32] 
2021年,東至縣城鎮職工參保人數40389人(其中:在職26710人,退休13679人),與上年同期相比增加1578人(其中:在職1138人,退休440人),增長4.1%。城鄉居民參保人數447306人,較上年同期減少14352人。參保受益471124人次,其中,住院69201人次、門診慢特病88419人次,普通門診313504人次。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10529户14536人,發放金額651.4萬元;享受農村最低生活保障92269户176010人,發放金額6565.8萬元,五保和特困供養 34735人,發放金額2119.2萬元。 [22] 

東至縣交通運輸

截至2022年,東至縣境內有4條高速(滬渝高速、安景高速、濟廣高速、東九高速);4條省道(325省道、327省道、222省道、231省道);4條國道(206國道、318國道、530國道、236國道);1條鐵路(銅九鐵路);水上有1條水道(擁有長江黃金水道85千米,並在沿江重鎮形成香口危化品碼頭、東流菊江港埠、大渡口3個五千噸港口)。九華山、安慶、景德鎮機場均在1小時車程內,合肥、南昌、南京機場均在3小時車程內。 [28] 

東至縣歷史文化

皖南明珠-東至
皖南明珠-東至(12張)
根據華龍洞遺址棗林灣遺址的考古發現,距今30-50萬年前,這塊土地上就有人類和動物的生存,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已有漁人、獵人的生產活動,到了三皇五帝時期,先民們開始重視農耕。
春秋戰國時期,楚、越、吳相爭不息,邑境內的東流始為吳楚境,後為越地,戰國時併為楚境,至德為吳之西境,楚之東境,地處吳頭楚尾。所以這塊土地是中原文化與吳楚文化夾帶巴蜀文化相互碰撞和交融的地方。
到了唐宋以後,特別是明清時期,由於邑境毗鄰徽州,又與安慶對江,深受徽學文化和古皖文化的影響,故逐漸形成了南徽北皖的文化現象。這種文化現象的物質表現是稻米種植和漁獵活動,其精神文化的表現是崇尚鬼神和膜拜自然,所以古時東至的文化土壤基本上是農耕文化,邑境內象徵圖騰的儺戲目蓮戲鬧花燈等民間文娛活動,以及唐宋以後盛行茶文化、佛教文化就是一個明證。
東至境內的主要文化為皖江文化,此外還有徽州文化等文化,東至也是堯鄉文化的發源地和興盛之地。早在明代,便享有“皖江南岸第一繁盛處”的美譽。

東至縣方言

東至是多方言分佈區,贛語是當地主體方言。通過6個方言點的語音比較,可以看出東至方言從北到南,江心回民村話→禾豐話→城關話→烏竹話→南溪古寨話→龍泉話是從江淮官話到贛語再到徽語漸次過渡,江淮官話的特色逐漸減弱,徽語的特色逐漸增強,而城關贛語兼有徽語和江淮官話的特色。
南溪古寨 南溪古寨
縣境內崇山峻嶺,小丘綿延,河湖縱橫。地形態勢是南部山區、北部圩湖地區、中間是丘陵地帶。歷史上按地形和人口分佈為上鄉、中鄉和下鄉。上鄉一帶的居民多是清末民初、太平天國時期流入的江西、河南移民;中鄉多是本地人和流入的徽州人;下鄉,100年前還是大江灘塗,地稱“雁汊”,出沒者多為漁民。今大渡口沿江一帶為懷寧移民區,腹部直抵八都山多半是樅陽縣桐城市移民區,東南部是廬江縣移民區。上中下鄉的方言有很大區別,上鄉説的是贛語,中鄉説的是徽語,下鄉説的是江淮官話。因此,外地人都説東至方言是“九幫十三腔”。

東至縣飲食

舌尖上的東至
舌尖上的東至(7張)
東至小吃講究質樸、酥脆,鹹鮮、爽口的特色。其代表早餐有煎餅餛飩、燒賣、湯包、肉絲麪、油條、豆絲梅乾菜燒餅東至米餃東至炒麪等。
東至飲食文化悠久、經典,東至菜秉承安徽菜系風格,匯聚東西南北精華,菜品豐富多樣,又自成特色,其代表菜餚有麥魚蒸蛋、茄夾、山粉圓子、素炒犁蒿、紅燒鯽魚、紅燒汪丫魚等。

東至縣民俗

東至花燈
東至花燈 東至花燈
明清以來一直傳承,舞長龍、耍獅子、跑旱船、敲腰鼓、摺子戲。東至花燈的歷史可上溯到唐代後期,它由“六獸燈”、“磨盤燈”、“八仙過海燈”、“五猖太平燈”、“龍燈”、“獅子燈”、“蚌殼燈”等十餘種形式各異的花燈組成,主要燈種根植於本鄉本土,有的異地流入,表演形式各異,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內容涉及到民間舞蹈、音樂、手工技藝和宗教信仰等諸多領域。
福主廟會
福主廟會是集祭祀、歌舞、文娛、商貿於一體的漢族傳統民俗活動。主要流傳於安徽省東至縣的泥溪、龍泉、堯渡和外省等地。泥溪的福主廟會主要流傳於泥溪鎮元潘村元甲山自然組及周邊村莊。根據建德縣誌(東至縣)記載,福主廟會是為了紀念在建德縣(東至縣)為官的陳杲仁、明萬曆皇帝封其為“福主餘公”神號,後鄉間百姓均稱其為餘公,表達了漢族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菊花節
時間:每年11月15日
東至縣政府請表演者搭台唱戲、跳舞、唱歌、雜技、小品、朗誦陶淵明詩集、賞菊花,懷念陶淵明。地點:東流陶公祠。東流鎮是著名詩人陶淵明曾經居住的地方,留下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千年佳句。為期一週的東至縣東流菊花節由東流鎮主辦,旨在通過舉辦菊花節,打好陶公牌,唱響菊花戲。

東至縣藝術

文南詞
文南詞 文南詞
文南詞又稱文詞戲、文詞腔,是一種流行於安徽池州市、安慶市等地的古老的戲曲劇種。2006年,文南詞被列為安徽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戲劇類項目。發展中曾受“饒河調”影響,吸收並融合了皖南山歌、民歌、十番鑼鼓。從地攤走上舞台,有近百年的歷史。唱腔有南詞、文詞、正板、平板、四板,快板等幾十種,故取“南詞、文詞”合二為一,統稱為“文南詞”。伴奏以四胡為主。無專業劇團,東至、宿松兩縣黃梅戲團兼演文南詞。劇目有《煙花女子告狀》、《蘇文表借衣》等三十多個。
雞公調
雞公調表演豐富多彩,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內容涉及到舞蹈、唱聲、音樂、手工技藝、服飾美術等。它是以劇團為載體,以劇本為依託,以輕便自由為形式,藴含着諸多要素的民間文化。演出時男女老幼演員根據自己所扮演的角色進行表演。時唱時舞,伴有獨白,舞唱結合。演出時分角色着裝,並繪畫各式臉譜,主色調為紅、白、黑。演出時鼓、琴、胡、鑼、梆、吶從旁託唱與幫腔,增入了柔和優美的旋律。
黃梅戲
東至因是黃梅戲之鄉安慶的近鄰,所以黃梅戲在縣域內也頗為流傳。

東至縣茶文化

東至縣植茶歷史悠久,茶文化豐富多彩,源遠流長。據馮勝祥《東至茶説》一書的記載和考證,“建德當天下水陸之會,又吳楚皖浙之交”,地理區位優越,是安徽皖南的主要茶區。飲茶史約始於公元前三百年,距今2200年;植茶史至少始於三世紀,即晉代以前,距今1600餘年;商品茶生產始於中唐,距今1200年。東至名茶,唐有“至德茶”、宋元有“饒池仙芝”、明清有“千兩朱蘭茶”;清及當代有“祁門紅茶”、“東至雲尖”等。其中“千兩朱蘭茶”和“祁門紅茶”,遠銷國外,“惟西洋人日所必需”。在長期的植茶、製茶、販茶、飲茶過程中,東至茶人憑着自己的聰明才智,對中國乃至世界的茶文化都做出過重大貢獻。葛洪留山植茶。
據史料記載,晉代葛洪曾在東至縣葛公鎮西的留山修道煉丹。道教徒為便於煉丹修心,離不開飲茶,葛洪不僅繼承了師祖葛玄的飲食習慣,而且還在留山遍植茶葉,還作了一篇詠茶文—《圓茗》。
據東至縣誌記載,東至也是著名紅茶品種祁門紅茶的發源地。

東至縣考古發現

2015年,考古學家在東至縣郊的華龍洞遺址發現了中國第五處重要的包含有頭骨化石的猿人化石地點,頭骨化石被命名“東至人”,由此佐證了距今約30萬-50萬年前此地便有古人類活動。
此次考古人員在華龍洞洞穴口28平方米的發掘面積內,除了發掘出土包含古人類完整頭骨在內的20多件古人類化石外,還發現大量動物的骨骼化石。考古人員在清理中發現,這些骨頭有大量人為破壞的痕跡。有的上面有砍砸痕跡、有的則完全被砸碎。而且它們一堆堆,層層堆積,保存着最初的原始面貌,而且在發現的部分石器上,還殘留着切割肉類留下的殘渣。吳秀傑表示,從現場的種種跡象表明:這裏是當時古人類的生活區域,他們在這裏敲骨吸髓肆意捕獵着各種野生動物。

東至縣非遺

分類
序號
名稱
分佈地區
民間舞蹈
Ⅰ-1
六獸燈
Ⅰ-2
磨盤燈
Ⅰ-3
五猖太平燈
Ⅰ-4
八仙過海燈
Ⅰ-5
Ⅰ-6
Ⅰ-7
Ⅰ-8
昭潭綵船燈
Ⅰ-9
東流龍船燈
Ⅰ-10
十番九子燈
Ⅰ-11
Ⅰ-12
斗笠舞
民間戲曲
Ⅱ-1
Ⅱ-2
Ⅱ-3
Ⅱ-4
東至縣境內各地
民間手工技藝
Ⅲ-1
Ⅲ-2
紅茶製作
Ⅲ-3
昭潭土菜
Ⅲ-4
麥魚製作
Ⅲ-5
木塔土菜
Ⅲ-6
蛇傷藥採製
生產商貿習俗
Ⅳ-1
龍網捕魚
民間信仰
Ⅴ-1
Ⅴ-2
天官賜福
Ⅴ-3
堯鄉燈會
東至縣文化館(全縣參與)
Ⅴ-4
婚嫁習俗
東至縣境內各地
Ⅴ-5
喪葬習俗
東至縣境內各地
民間音樂
Ⅵ-1
勝利民歌
Ⅵ-2
張溪民歌
Ⅵ-3
官港民歌
Ⅵ-4
十番鑼鼓
Ⅵ-5
打夯號子
民間文學
Ⅶ-1
大曆山的傳説
Ⅶ-2
Ⅶ-3
南溪古寨的傳説
民間曲藝
Ⅷ-1
江南大鼓
民間美術
Ⅸ-1
Ⅸ-2
蘆杆紙紮
Ⅸ-3
IX-4

東至縣風景名勝

  • 升金湖
國際重要濕地-升金湖 國際重要濕地-升金湖
升金湖,有着“中國鶴湖”之稱,位於安徽省東至縣境內,因湖中日產魚貨價值“升金”而得名,是安徽省境內唯一以珍稀越冬水鳥為主要保護對象的國家級濕地自然保護區。位於中國候鳥三大遷徙線路中線,處全球候鳥主要遷徙通道之一的“東亞—澳大利亞”水鳥遷徙通道上,是世界候鳥重要越冬地和停歇地。冬日裏的升金湖,水草豐茂,一望無際的水域上,多種候鳥棲息於此,是一幅天然畫廊。 [16]  2015年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 [27] 
  • 九天仙寓
國家4A級景區-九天仙寓 國家4A級景區-九天仙寓
九天仙寓位於東至縣葛公鎮境內,國家4A級旅遊景區,距城區40餘千米,屬黃山餘脈,主峯海拔1376米,生態體系完整,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植被繁茂,負氧離子含量極高,是不可多得的“天然氧吧”。景區內千峯競秀,古木參天,奇石千姿百態、惟妙惟肖。億萬年前的木化石,古老而神秘,特色景觀瀑布飛流。人文底藴深厚,有紅軍活動以及韓世忠、梁紅玉抗金、明朝鄭三俊等活動遺址和古徽道等人文景觀十餘處。是養生度假,觀光休閒、户外運動的極佳場所。 [17] 
  • 歷山
大曆山 大曆山
歷山又名舜耕山,國家3A級景區,位於東至縣城站前區北部,距安景高速東流出入口、東至火車站均在2千米以內路程。相傳舜帝曾在此居住、並以躬耕、打魚為生、帶領黎民百姓安家樂業,堯帝聞其賢德才能,不遠千里來訪,五上歷山,在此留下眾多歷史遺蹟。景區集“堯舜遺蹟、佛教文化、岩溶景觀“於一體,山體雋秀,樹木葱蘢,已成為江南名勝之一。 [18] 
  • 黎痕紅色景區
黎痕紅色景區是國家AAA旅遊景區,位於木塔鄉榮興村,該村既是千年古村又是革命老區。黎痕即利安,又名黎渾,歷史悠久,始於唐朝,傳承千年黎痕地處龍泉河上游和徽九官道上,歷史上商賈聚集、人文薈萃。古村落原有三座大型古石牌坊,有亭子、古橋、寶剎古廟等建築,黎痕古街長達三里,店鋪鱗次櫛比,徽風贛韻,一度聞名江南。上世紀三十年代初,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黎痕為皖贛特委所在地,中共秋浦縣委駐地之一,紅七軍團北上抗日先遣隊重要駐地和集結地,一度成革命中心,是具有傳奇色彩的紅色聖地之一。黎痕紅色旅遊景區主要由1200餘平米的木塔紅軍紀念館和千年古街黎痕古街組成。 [19] 
  • 東流古文化區
東流古街 東流古街
東流古文化區原為東流縣治所,因瀕臨長江,取“大江東流”之意為名,是以古祠堂、古塔、古街、歷史名人為特色的歷史文化旅遊區。著名的景點有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陶公祠、天然塔、秀峯塔、老街等。
陶公祠:又名靖節祠,坐落在東流鎮的牛頭山上,為紀念東晉的田園詩人陶源明而建,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流雙塔:天然塔與秀峯塔合稱為“東流雙塔”, 為安徽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流古街:坐落於東流鎮,是由東西880米,南北300米走向的兩條古街交叉而成的十字街,寬3—5米,尚存明清徽派房屋建築1000餘幢,1989年列為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 [20] 
  • 南溪古寨
南溪古寨 南溪古寨
南溪古寨,位於東至縣花園鄉境內,距縣城30餘公里,卧於高山足下,三面環山,古寨按照八卦地形沿河流依山而建,山、水、村巧妙結合,地形奇特;元代的碉堡、明代的大成祠都保留有匈奴民族的烙印,歷史悠久,是名副其實的大山深處最後一個匈奴部落。據金氏族譜記載:“其祖為匈奴休屠王太子金日磾,隨匈奴渾邪王歸漢後,被漢武帝重用,並賜姓“金”。後在唐朝為避黃巢之亂,選中南溪,率族人從徽州遷徙而來,至此安居。”已有67世、1130多年。 [21] 
  • 龍源旅遊度假村
龍源旅遊度假村 龍源旅遊度假村
龍源旅遊度假村,又稱江南農業科技園,位於東至縣大渡口鎮,建於長江沿岸,毗鄰國際濕地美麗的升金湖畔。2014年底被評為國家AAA級景區。2016年2月21日,被評為國家AAAA級景區。龍源旅遊度假村建有遊客接待中心、度假別墅、垂釣中心、休閒娛樂中心、拓展運動中心,集農業高科技園、野生動物放養觀賞區,荷花及植物盆景觀賞區於一體,是觀光旅遊、娛樂休閒、體育運動、農業開發、科學研究、科技培訓為一體的高新科技園區和旅遊度假村。

東至縣地方特產

東至縣特產
東至雲尖(國家地理標誌)
仙聚蘭翠茶
紫石塔毛尖茶
馬坑香茗
祁紅茶葉
陶公菊茶
東至麥魚(國家地理標誌)
蕨菜
菜糕
官港香菇
官港木耳
高山麻餅
香口大米
龍溪麻油
升金湖青蝦
升金湖大閘蟹
七里湖鯽魚
建新珍珠
八都湖銀魚
堯渡棗糕
江南絲綢
梅乾菜燒餅
八都湖鯿魚
劉氏豆腐乳
劉氏蘿蔔乾
玉米糖
紅心山芋
生漆
桐油
杉樹腦
大理岩
石灰岩

東至縣著名人物

東至縣著名人物
年代
姓名
古代
唐周系
宋李植元祐
江杏
應達
/
/
/
近代
周叔韞
周鈺良
章大光
江之翰
汪回思
/
現代
管其兵
/

東至縣榮譽稱號

榮譽稱號
時間
中國金融生態縣
2010年
安徽省發明專利授權量“十強縣”
2014年
安徽省文明縣(市) [8] 
2015年
安徽省級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縣
2017年
第三屆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範縣
2017年
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第一批)
2019年
2020中國醫療服務百佳縣市 [9] 
2020年
2020中國美食百佳縣市 [10] 
2020年
第五屆安徽省文明城市
2020年
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 [11] 
2020年
2018-2020年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 [12] 
2021年
被公示為2021年度安徽省“四好農村路”示範縣。 [14] 
2022年1月
首批安徽省“大託管”示範縣 [23] 
2022年5月
2022中國領軍智慧縣級城市 [24]  [26] 
2022年11月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