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周志俊

(山東省第五屆、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鎖定
周志俊(1898--1990),東至縣梅城人。山東省第五屆、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常務委員會副主任等職。 [1] 
本    名
周明焯
出生地
東至縣梅城
出生日期
1898年
逝世日期
1990年6月18日

周志俊個人簡介

周志俊(1898--1990),東至縣梅城人。民國8年(1919)至26年期間,先後擔任青島華新紗廠總經理、青島市政治設計委員會委員。抗日戰爭期間,在上海開設紗廠、印染廠、機器廠、實業公司、地產公司、百貨公司、銀行等股份有限公司。同時,在香港、仰光、昆明經營運輸業,將自己生產的物資運往大後方,支援抗日戰爭。抗戰勝利後,在上海開設機電、制酸、電器等工廠,繼續擔任青島華新紗廠總經理、董事長。全國解放後,參加革命工作,加入中國民主建國會,歷任青島市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青島市政治協商會議副主席,山東省人民委員會委員,全國工商聯合會執行委員,山東省工商聯合會主任委員,山東省第三屆、第四屆政治協商會議副主席,第五屆、第六屆全國政治協商會議委員,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董事,山東華建公司董事長,山東省第五屆、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常務委員會副主任等職。1988年1月離職休養,1990年6月18日因病在濟南逝世。 [1] 

周志俊個人經歷

周志俊是一位熱愛祖國的實業家。在舊中國,他懷着“實業救國”的願望,致力經營民族工商業,走過了曲折的道路。新中國成立後,他堅信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在社會主義改造過程中,率先走公私合營的道路。1950年至1953年,先後將上海信和紗廠、青島華新紗廠、上海茂華銀行實行公私合營。他所經營的其他企業也在1956年以前全部實行了公私合營。1956年,他還決定將價值200多萬元的證券放棄定息。1950年在抗美援朝時,他捐獻飛機一架。1979年至1985年,又先後向山東省工商聯、省兒童福利基金會、省體育中心捐款6萬餘元。1984年,又把應領的95萬元定息全部上交國庫,並先後購買公債、國庫券6.8萬元,以實際行動積極支援國家社會主義建設事業。
周志俊一貫關心和支持家鄉建設。民國35年春,他出資在家鄉梅城村(今梅城小學址)創辦至德縣仁惠診所(後改稱仁壽診所),聘請醫護人員7人,其中5人聘於上海,每月撥活動經費600餘元(包括人員工資、免費藥品款等)。是年秋,上海受聘人員陸續離所,周又聘請縣內醫生王友梅擔任診所主任兼醫師,並招收5名男女青年為學徒,邊培訓邊工作。診所為敬慈小學的學生免費就醫,周圍百姓在此就醫也只收掛號費,免收診費、醫藥費。新中國成立後,診所經費仍由周資助,直到1966年9月,周志俊受到“文化大革命”衝擊,資金凍結,診所停辦。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私營工商業政策得到了落實,1980年,周志俊又撥款10.7萬元,給東至縣衞生部門,作為診所人員工資補貼。35年下半年,周志俊派友人徐友樵在家鄉至德縣城南門外開辦私立敬慈小學,他自任學校常務董事,按學校預算,如期從津、滬或寄物或匯款,由於經費充足,教學設備齊全,教師水平高,教學質量好,發展較快,初為小學,37年增到8個班,學生達300餘人。1956年因公私合營,周的資方經濟凍結,敬慈小學由至德縣接辦,改名為梅城小學。當時,他將歷年購買的公債4萬多元交給了家鄉人民政府,以資助敬慈小學。1980年下半年,周從解凍資金中撥款3.5萬元予以資助,並將敬慈小學和仁壽診所的基金全部上交國家。 [1] 

周志俊評價

周志俊積極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熱愛社會主義,熱愛新中國,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不公正待遇,也未動播過這種信念。他在擔任政協山東省委員會和山東省人大常委會的領導職務期間,恪盡職守,勤奮工作,不顧年高體,入基層,研究,在改善工企業發展農村教育和幹部專業化等方面,都提出了許多寶貴意見。他十分關心祖國的和平統一大業,寫信或寫詩遙寄台灣和海外的親朋故舊,懇望大家共同努力為實現祖國統一貢獻力量。 [1] 
參考資料
  • 1.    張作著,東至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辦公室;東至縣誌/人物;安徽人民出版社;1991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