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茂昭

鎖定
張茂昭(762年-811年3月9日 [1]  ),原名張升雲,字豐明。奚族乙失活部人。唐朝中期將領、藩鎮,義武節度使張孝忠之子。
張茂昭早年為父效力,官加檢校工部尚書。張孝忠去世後,他獲朝廷承認,接管義武軍,封延德郡王。兩年後,進位義武節度使。張茂昭忠於朝廷,在唐德宗唐憲宗在位時兩次入朝覲見,頗受寵遇,累加同平章事太子太保等銜。元和五年(810年),奉命討伐叛亂的成德軍節度使王承宗,於木刀溝大破成德軍。因功加檢校太尉太子太傅
其後,張茂昭舉家入朝,打破了安史之亂以來河朔藩鎮父死子繼、斷絕朝貢的局面。被授為河中節度使,旋即再度入朝。元和六年(811年),張茂昭病逝,年五十。冊贈太師諡號“獻武”。
本    名
張茂昭
別    名
張升雲
豐明
所處時代
唐朝
民族族羣
奚人
出生日期
762年
逝世日期
811年3月9日
主要成就
忠於朝廷,木刀溝大破王承宗
官    職
河中節度使、檢校太尉中書令
爵    位
延德郡王
追    贈
太師
諡    號
獻武

張茂昭人物生平

張茂昭勤王立功

張茂昭原名張升雲,他少年時性格沈毅,頗通詩書。唐德宗時,張升雲在其父義武節度使張孝忠麾下效力。 [2]  [3] 
建中三年(782年),在“奉天之難”期間,張升雲隨河東節度使馬燧攻涿州(今河北涿州)、莫州(今河北任丘),神策軍行營招討使李晟則率兵至易州(今河北易縣)、定州(今河北定州),企圖斷絕叛亂的幽州節度使朱滔的援救。 [4] 
建中四年(783年),張升雲與李晟圍攻朱滔所任命的易州刺史鄭景濟於清苑(今河北保定),數月無法攻克。是年五月,朱滔親率步騎一萬五千人援救清苑,大敗李晟軍,迫使其退保易州,張升雲則逃奔滿城(今河北滿城)。 [5]  [6]  後以軍功升為檢校工部尚書 [2] 

張茂昭接管義武

貞元七年(791年),張孝忠去世,德宗任命邕王李諒為名義上的義武節度使,而授張升云為定州刺史、左金吾衞大將軍、義武節度觀察留後,封延德郡王,成為實際上的繼承者。至貞元九年(793年)二月,張升雲正式進位為義武節度使 [7]  。次年,德宗賜張升雲名茂昭(《舊唐書》記載賜名在張孝忠去世後,但《實錄》、《舊唐書·德宗本紀》、《資治通鑑》等均記載此事在此年 [8]  [9]  。其後被加授檢校僕射司空等職。 [10-11] 
張茂昭之弟張升璘素來厭惡成德節度使王武俊的為人,曾在座上辱罵他。王武俊大怒,出兵襲擊義武軍轄下的義豐(今河北安國市區)、安喜(今河北定州市區東)、無極(今河北無極)等縣,掠走萬餘人。張茂昭率兵環城固守,派使者懇切致歉,王武俊才算罷休。 [12] 

張茂昭恭順朝旨

貞元二十年(804年)十月,張茂昭入朝,在德宗面前敍述河北各藩鎮的狀況及西北邊事,以示忠於朝廷。德宗大為喜歡,説:“遺憾見到你太晚了!”特別賜宴於麟德殿,又賜他良馬、甲第以及豐厚的器幣,並將太子李誦(即唐順宗)之女晉康公主(即襄陽公主)許配於其三子張克禮。 [13]  德宗正將重用張茂昭,不幸於次年駕崩。張茂昭入太極殿哭吊,每至朝時、晡時祭奠之時,都悲慟至極,朝臣都讚許他的忠貞誠懇。 [14] 
唐順宗繼位後,張茂昭進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檢校司徒 [15]  ,奉旨回鎮赴任。順宗賜女樂二人,張茂昭上次上疏推辭。等到宦官奉命載女樂至其宅第時,張茂昭又表示:“天子的女樂,不是臣下應該見的。當年汾陽(郭子儀)、咸寧(渾瑊)、西平(李晟)、北平(馬燧)都立下大功,自然應該接受這樣的賞賜。現在下臣我為述職而入朝,怎能受此厚賞?以後還有立功之臣,陛下用什麼來獎賞他們?”順宗聞訊後,對他深加禮遇,最終同意所請。順宗又賜張茂昭安仁裏的宅第一所,他也堅決推辭。 [16] 
元和二年(807年),張茂昭五次請求入朝覲見,最終獲唐憲宗允准。十月,張茂昭抵達京師長安,停留數月後,憲宗命他回到鎮所。張茂昭請求在朝任閒散官職,憲宗不允,並加張茂昭為太子太保,再次命他回鎮(據《資治通鑑》等記載,元和二年的八月,張茂昭與幽州節度使劉濟、成德節度使王士真因私怨而發生爭執,交替上表請求朝廷懲治對方。憲宗還命給事中房式為幽州、成德、義武宣慰使,前往勸解 [17]  。而關於張茂昭此次入朝的時間,《舊唐書·憲宗本紀》等則置於元和元年十月 [18-19]  )。 [20] 

張茂昭進討成德

元和五年(810年)正月,憲宗命河東(治太原府,今山西晉源鎮)、河中(治蒲州,今山西蒲州鎮)、振武(治朔州,今山西朔州)、義武諸鎮為恆州(今河北正定)北道招討,合軍討伐叛亂的成德節度使王承宗,張茂昭奉命後善治廩廄,設置烽火亭,整修道路,以待諸軍。時值元宵佳節,四鎮官軍會師於定州,全都由義武負責招待。義武的軍吏認為這些是外軍,請求禁止張燈,張茂昭説:“河東、河中、振武三鎮的兵馬都是官軍,怎麼能夠稱作外來的軍隊呢!”命令點起燈來,不禁止人們夜行,不關閉坊裏的大門。一連三晚,都像平時一樣,也沒有人膽敢大聲喧鬧。 [21-22]  但討伐軍進展緩慢,張茂昭與河東節度使範希朝進兵至新市鎮(今河北新城鋪鎮)後,便未能前進。 [23] 
三月,王承宗因義武是討伐軍主力,特率精騎二萬來犯,越過木刀溝(自河北行唐縣南承滋河,東流經新樂縣南,至安平縣東北注入滹沱河故道),與官軍展開大戰。張茂昭親自披甲上陣,以其子張克讓、族子張克儉、外甥陳楚為先鋒,與諸軍分左、右兩翼力戰。當時矢如雨下,河東大將李光顏李光進 [24] 朱邪執宜等也率兵死戰,大敗叛軍,斬首萬級 [25]  ,王承宗僅以身免。 [26]  史稱“累獻戎捷,幾覆承宗”。 [27]  [28]  [29] 
七月,朝廷因要全力討伐淮西節度使吳元濟,因此決定放棄成德,下詔赦免王承宗。張茂昭因功被加封為檢校太尉太子太傅 [30-31] 

張茂昭舉族歸闕

安史之亂以來,河朔藩鎮割據,斷絕朝貢、父死子繼,只有張茂昭請求舉家入朝。河北各藩鎮交相派使者前來勸阻,張茂昭都不肯聽從。憲宗本不允,在他四次上表請求後,才於元和五年(810年)的十月命左庶子任迪簡為行軍司馬,前往代替張茂昭。張茂昭將易州(今河北易縣)、定州的帳簿文書和鎖頭鑰匙悉數交給了任迪簡,打發他的妻子兒女率先上路,還説:“我讓你們先離開,是不想讓自己的子孫後代沾染上污濁的習俗,這樣我就無憾了。” [32-33] 
張茂昭行至晉州(今山西臨汾),又被任命為檢校太尉兼中書令、河中尹,充任河中、晉、絳、慈、隰節度使(河中節度使),隨行的將校也都被授予官職 [34]  [35] 
是年十二月十二日,張茂昭自河中入朝。按舊例,逢雙之日皇帝不坐朝。憲宗為寵待張茂昭,在當日特別開延英殿召見他,問對許久才作罷。又上表請求將祖父和父親的骸骨遷移到京兆府安葬。 [36-37]  他自此便未再回到鎮所。 [38-39] 

張茂昭疽發病逝

元和六年(811年)二月十一日(3月9日),張茂昭頭生毒瘡,病逝於京師長安務本里的家中,享年五十歲。憲宗為他輟朝五日,冊贈太師,賜賻絹三千匹、布一千端、米粟三千碩,由朝廷承擔喪葬費用,並命京兆尹負責監護喪事,賜諡“獻武”。 [40]  是年十月,葬於京兆萬年縣的少陵原。 [1] 
張茂昭死後,憲宗感念其忠誠,將他的兄弟子侄都授予官職。並下詔每年賜其家絹兩千匹,春、秋兩季分別發給。 [41] 

張茂昭主要成就

張茂昭忠於朝廷,早年曾參與討伐“奉天之難”中叛亂的幽州節度使朱滔 [5]  接任義武節度使後,在唐德宗唐憲宗在位時兩次入朝覲見,頗受寵遇。唐憲宗宦官吐突承璀率河東、義武、盧龍、橫海、魏博、昭義六鎮討伐叛亂的成德軍節度使王承宗時,張茂昭率義武軍參戰,於木刀溝大破成德軍。 [27]  [28]  [29]  在張茂昭與父親張孝忠任內,義武軍逐步成為唐朝遏制河北三鎮的橋頭堡。
元和五年(810年),張茂昭舉家入朝,打破了安史之亂以來河朔藩鎮父死子繼、斷絕朝貢的局面。 [33]  也使義武節度使成為朝廷直接任命的藩鎮。

張茂昭人物評價

李適:恨見卿之晚! [42] 舊唐書》引
白居易:①陛下討伐,本委承璀(吐突承璀),外則盧從史範希朝、張茂昭。 [43] 《再言承璀疏》)②卿親率勁兵,誓平妖寇,竭股肱之力,中有奇謀,勵父子之軍,前無強敵,故能深入賊境,大破兇徒,殺傷既多,俘獲亦廣,具詳奏報,備見忠勞,眷屬之懷,發於寤嘆。 [44] 《與茂昭書》
李絳:伏以茂昭舉家朝覲,河北都無此例,雖本情自任不得,在外體殊可嘉稱,須降恩榮,以存激勸。 [45] 李相國論事集·張茂昭 》
李純:張茂昭立功河朔,舉族歸朝,義烈之風,史冊攸載。如聞身歿之後,家無餘財,追懷舊勳,特越常典。 [46] 《追(闕)張茂昭敕》
王彥威:自兩河宿兵,垂七十年,王師憓徵,瘡磐未息。及張茂昭以易定入覲,程權以滄景歸朝,故恩禮殊尤,以勸來者。 [47] 《贈太保於頔諡議》
殷璠:然精兵剽師、雲翔電合,張茂昭有木刀溝之勝,劉濟有饒陽、束鹿之防,高霞防(高霞寓)多獲鎧仗,田季安自辦餉億。 [48] 《論鎮冀》
權德輿:①以全才休績,保大宣力,戴翼天子,撫徵諸侯。 [49] 《贈太師貞武張公遺愛碑銘》)②能業其勤,載延其賞,克家稟訓,宣力撫封。 [50] 《鄧國夫人谷氏墓誌銘》)②太尉兵柄,中書理本。桓桓令君,宣令分閫。行旆搖搖,馬鳴蕭蕭。華袞九命,介圭三朝。乃率賦輿,乃頒詔條。先台諒(闕),霧霾蔽晦。詞極切劘,義形風概。皇明光宅,績用章大。恆碣之間,革車所會。蹈厲策勳,推授交代。皇用疇庸,遍登三公。毅然舉宗,來自山東。周有申伯,漢稱竇融。乃陟其明,於河之中。行道有福,為仁由已。哀榮思福,冠耀終始。少陵為谷,幽宅在此。中南如礪,令聞不已。刻銘泉壚,與天壤俱。 [51] 《贈太師張公墓誌銘並序》
劉昫:①茂昭忠梗有禮,明禍福大端,近代之賢侯也! [42] 舊唐書)②茂昭知止,終以善勝。 [42] 《舊唐書》
黃震:父子皆賢。 [52] 《古今紀要》
愛新覺羅·玄燁:茂昭四請除代,曰:“吾不欲子孫染扵污俗。”可謂不負國矣。 [53] 御批通鑑綱目
趙青黎:四請除代,不欲子孫染污俗,有若張茂昭。……藩鎮亦何負於朝廷。 [54] 星閣史論

張茂昭逸聞趣事

據《盧氏雜記》所載,張茂昭常吃人肉。他入朝後,有同僚問他:“聽説尚書在節鎮時喜歡吃人肉,是真是假?”張茂昭笑着説:“人肉又腥又難嚼,怎麼好吃。” [55] 

張茂昭家庭成員

輩分
關係
姓名
簡介
家世
九世祖
張奇
北齊時官至右北平太守,封右北平王。
高祖父
張靖
契丹乙失活部酋帥。
曾祖父
張遜
契丹乙失活部酋帥。
祖父
張謐
官至平州刺史、開府儀同三司,追贈太子太傅
父親
原名阿勞,官至義武節度使、檢校司空、同平章事,封上谷郡王。卒贈太師諡號“貞武”。
母親
谷氏
左金吾衞大將軍谷崇義之女,封鄧國夫人。
同輩
弟弟
唐憲宗之女鄭國莊穆公主,官至左龍武統軍。
官至諸衞將軍。
——
配偶
李氏
滄州刺史李固烈之女,封衞國夫人。
子輩
長子
張克讓
官至檢校工部尚書兼右金吾衞將軍,追贈尚書右僕射。
次子
張克恭
官至諸衞大將軍。
三子
張克禮
幼子
張克勤
官至左武衞大將軍。
兒子
張克從
曾任少府丞。
張克正
——
表格參考資料: [42]  [49-51] 

張茂昭史料記載

《贈太師張公墓誌銘並序》 [51] 
舊唐書·卷一百四十一·列傳第九十一》 [42] 
新唐書·卷一百四十八·列傳第七十三》 [56] 
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八·唐紀四十四》
《資治通鑑·卷二百三十三·唐紀四十九》
《資治通鑑·卷二百三十四·唐紀五十》
《資治通鑑·卷二百三十五·唐紀五十一》
《資治通鑑·卷二百三十六·唐紀五十二》
《資治通鑑·卷二百三十七·唐紀五十三》
《資治通鑑·卷二百三十八·唐紀五十四》
參考資料
  • 1.    《贈太師張公墓誌銘並序》:明年春二月景子,發瘍薨於京師務本里第,春秋五十。皇帝不視朝五日,冊贈太師。冬十月乙酉,歸全於萬年縣少陵原,嗣子檢校工部尚書兼右金吾衞將軍克讓,毀瘠號慕,沒於倚廬之中,追命尚書右僕射。
  • 2.    《新唐書·卷一百四十八·列傳第七十三》:茂昭本名升雲,德宗時賜今名,字豐明。少沈毅,頗通書傳。孝忠時,累擢檢校工部尚書。
  • 3.    《舊唐書·卷一百四十一·列傳第九十一》:茂昭,本名升雲。幼有志氣,好儒書,以父蔭累官至檢校工部尚書。
  • 4.    《新唐書·卷二百一十二·列傳第一百三十七》:燧遣李晟將兵至易、定,率張茂昭攻涿、莫,以絕滔援。
  • 5.    《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八·唐紀四十四》:建中四年……李晟謀取涿、莫二州,以絕幽、魏往來之路,與張孝忠之子升雲圍朱滔所署易州刺史鄭景濟於清苑,累月不下。滔以其司武尚書馬寔為留守,將步騎萬餘守魏營,自將步騎萬五千救清苑。李晟軍大敗,退保易州。滔還軍瀛州,張升雲奔滿城。
  • 6.    《新唐書·卷二百一十二·列傳第一百三十七》:明年,圍清苑,滔將鄭景濟固守。滔使馬寔將兵萬人,與武俊拒燧,自以兵萬餘救清苑,絕晟糧道。兵至定州,晟不知,夜引兵還。滔疑有伏,不敢逼,遽保瀛州。而孝忠、晟合兵千人城萊水,滔驍將烏薩戒以兵七百襲殺城卒數百,晟不出。景濟望滔軍立幟為應。滔進軍薄晟營,晟戰不利,城中兵亦出,晟大敗,奔易州。茂昭走滿城。
  • 7.    《資治通鑑·卷二百三十四·唐紀五十》:貞元九年……二月,甲寅,以義武留後張升云為節度使。
  • 8.    《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八·唐紀四十四》考異:舊傳(舊唐書)於其父孝忠卒時言改名。年代記在此年九月。今從實錄。
  • 9.    《資治通鑑·卷二百三十五·唐紀五十一》貞元十年……賜義武節度使張升雲名茂昭。
  • 10.    《舊唐書·卷一百四十一·列傳第九十一》:貞元七年,孝忠卒,德宗以邕王諒為義武軍節度大使、易定觀察使;以升云為定州刺史,起復左金吾衞大將軍,充節度觀察留後,仍賜名茂昭。九年正月,授節度使,累遷檢校僕射、司空。
  • 11.    《新唐書·卷一百四十八·列傳第七十三》:孝忠卒,帝拜邕王諒為義武軍節度大使,以茂昭為留後,封延德郡王。
  • 12.    《新唐書·卷一百四十八·列傳第七十三》:弟升璘薄王武俊為人,座上嫚罵,武俊怒,襲義豐、安喜、無極,掠萬餘人,茂昭嬰城,遣人厚謝,乃止。
  • 13.    《舊唐書·卷一百四十一·列傳第九十一》:二十年十月,入朝,累陳奏河北及西北邊事,詞情忠切,德示聳聽,嘆曰:“恨見卿之晚!”錫宴於麟德殿,賜良馬、甲第、器用、珍幣甚厚,仍以其第三男克禮尚晉康郡主。
  • 14.    《舊唐書·卷一百四十一·列傳第九十一》:德宗方欲委之以邊任,明年晏駕,茂昭入臨於太極殿,每朝晡預列,聲哀氣咽,人皆獎其忠懇。
  • 15.    《舊唐書·卷十四·本紀第十四》:戊寅,以韋皋兼檢校太尉,李師古、劉濟兼檢校司空,張茂昭司徒。
  • 16.    《舊唐書·卷一百四十一·列傳第九十一》:順宗聽政,加中書門下平章事,且令還鎮,賜女樂二人,三表辭讓。及中使押犢車至第,茂昭立謂中使曰:“女樂出自禁中,非臣下所宜目睹。昔汾陽、咸寧、西平、北平嘗受此賜,不讓為宜。茂昭無四賢之功,述職入覲,人臣常禮,奈何當此寵賜!後有立功之臣,陛下何以加賞?”順宗聞之,深加禮異,允其所讓。又錫安仁裏第,亦固讓不受。
  • 17.    《資治通鑑·卷二百三十七·唐紀五十三》:秋八月,劉濟、王士真、張茂昭爭私隙,迭相表請加罪。戊寅,以給事中房式為幽州、成德、義武宣慰使,和解之。
  • 18.    《舊唐書·卷十四·本紀第十四》:元和元年(十月)……甲子,易定張茂昭來朝。
  • 19.    《資治通鑑·卷二百三十七·唐紀五十三》:(元和元年)冬,十月,甲子,易定節度使張茂昭入朝。
  • 20.    《舊唐書·卷一百四十一·列傳第九十一》:元和二年,又請入覲,五上章懇切,憲宗許之。冬十月,至京師,留數月,詔令歸鎮。茂昭願奉朝請於闕下,不許;加太子太保,復令還鎮。
  • 21.    《資治通鑑·卷二百三十八·唐紀五十四》:元和五年……春,正月,劉濟自將兵七萬人擊王承宗,時諸軍皆未進,濟獨前奮擊,拔饒陽、束鹿。河東、河中、振武、義武四軍為恆州北道招討,會於定州。會望夜,軍吏以有外軍,請罷張燈。張茂昭曰:“三鎮,官軍也,何謂外軍!”命張燈,不禁行人,不閉里門,三夜如平日,亦無敢喧譁者。
  • 22.    《舊唐書·卷一百四十一·列傳第九十一》:四年,王承宗叛,詔河東、河中、振武三鎮之師,合義武軍,為恆州北道招討。茂昭創廩廄,開道路,以待西軍。屬正月望夜,軍吏請曰:“舊例,上元前後三夜,不止行人,不閉里門。今外道軍戎方集,請如軍令。”茂昭曰:“三鎮兵馬,官軍也,安得言外道!放燈一如常歲。”
  • 23.    《資治通鑑·卷二百三十八·唐紀五十四》:諸軍討王承宗者久無功,白居易上言,以為:……希朝、茂昭至新市鎮,竟不能過。
  • 24.    《舊唐書·卷一百六十一·列傳第一百一十一》:元和四年,王承宗反。範希朝引師救易定,表光進為步都虞候,戰於木刀溝,光進有功。
  • 25.    《新唐書·卷二百一十八·列傳第一百四十三》:是時,天子伐鎮州,執宜以軍七百為前鋒,王承宗眾數萬伏木刀溝,與執宜遇,飛矢雨集。執宜提軍橫貫賊陣鏖鬥,李光顏等乘之,斬首萬級。
  • 26.    《贈太師張公墓誌銘並序》:恆人以步騎二萬,逾木刀溝,為從衡七里之陣,來薄於城。公擐甲出壁門,徑當其鋒,俾其子克讓與猶子克儉甥陳楚等分捔之,設左右翼以待之,出奇決命,凡數十合,取巧於七縱,蓄鋭以三捷,席勝鼓行,橫屍如陵。
  • 27.    《資治通鑑·卷二百三十八·唐紀五十四》:(元和五年三月)丁亥,範希朝、張茂昭大破承宗之眾於木刀溝。
  • 28.    《舊唐書·卷一百四十一·列傳第九十一》:使長男克讓與諸軍分道並進。克讓渡木刀溝,與賊接戰屢勝。茂昭親擐甲冑,為諸軍前鋒,累獻戎捷,幾覆承宗。
  • 29.    《新唐書·卷二百一十八·列傳第一百四十三》:既還,王承宗叛,詔河東、河中、振武、義武合軍為恆州北道招討,茂昭治廩廄,列亭候,平易道路,以待西軍。承宗以騎二萬逾木刀溝與王師薄戰,茂昭躬擐甲為前鋒,令其子克讓、從子克儉與諸軍分左右翼繞賊,大敗之,承宗幾危。
  • 30.    《新唐書·卷二百一十八·列傳第一百四十三》:會有詔班師,加檢校太尉,兼太子太傅。
  • 31.    《舊唐書·卷一百四十一·列傳第九十一》:會朝廷洗雪承宗,乃詔班師,加檢校太尉,兼太子太傅。
  • 32.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三十八·唐紀五十四》:義武節度使張茂昭請除代人,欲舉族入朝。河北諸鎮互遣人説止之,茂昭不從,凡四上表。上乃許之。以左庶子任迪簡為義武行軍司馬。茂昭悉以易、定二州簿書管鑰授迪簡,遣其妻子先行,曰:“吾不欲子孫染於污俗。”
  • 33.    《舊唐書·卷一百四十一·列傳第九十一》:自安、史之亂,兩河藩帥多阻命自固,父死子代,唯茂昭表請舉族還朝。鄰藩累遣遊客間説,茂昭志意堅決,拜表求代者數四。上乃命左庶子任迪簡為其行軍司馬,乘驛赴之。以兩郡之簿書、管鑰、符印付迪簡,遣其妻季氏、男克讓、克恭等先就路。將行,誡之曰:“吾使爾曹侍親出易者,庶後之子孫不為風俗所染,則吾無恨矣!”時五年冬也。
  • 34.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三十八·唐紀五十四》:壬辰,以迪簡為義武節度使。甲午,以張茂昭為河中、慈、隰、晉、絳節度使,從行將校皆拜官。
  • 35.    《舊唐書·卷十四·本紀第十四》:冬十月……甲午,以前義武軍節度、檢校太尉、兼太子太傅、同平章事張茂昭檢校太尉、兼中書令、河中尹,充河中晉絳慈隰節度使。
  • 36.    《舊唐書·卷一百四十一·列傳第九十一》:十二月十二日,至京師。故事雙日不坐,是日特開延英殿對茂昭,五刻乃罷。又上表請遷祖考之骨墓於京兆。
  • 37.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三十八·唐紀五十四》:十二月,戊寅,張茂昭入朝,請遷祖考之骨於京兆。
  • 38.    《贈太師張公墓誌銘並序》:元和五年冬十二月戊寅,太尉兼中書令延德郡王自河中來朝。
  • 39.    《舊唐書·卷一百四十一·列傳第九十一》:在朝兩月,未之鎮。
  • 40.    《舊唐書·卷一百四十一·列傳第九十一》:六年二月,疽發於首,卒,時年五十。廢朝五日,冊贈太師,賻絹三千匹、布一千端、米粟三千碩,喪事所須官給,詔京兆尹監護,諡曰獻武。
  • 41.    《舊唐書·卷一百四十一·列傳第九十一》:憲宗念其忠藎,諸昆仲子侄皆居職秩,仍詔每年給絹二千匹,春秋分給。
  • 42.    《舊唐書·卷一百四十一·列傳第九十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7-01-29]
  • 43.    《全唐文·卷六百六十六》  .漢典古籍[引用日期2017-02-03]
  • 44.    《全唐文·卷六百六十五》  .漢典古籍[引用日期2017-02-03]
  • 45.    《李相國論事集·卷三》  .古籍文獻網[引用日期2016-12-20]
  • 46.    《全唐文·卷六十一》  .漢典古籍[引用日期2017-01-29]
  • 47.    《舊唐書·卷一百五十六·列傳第一百六》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7-03-30]
  • 48.    《丹陽集》  .古籍文獻網[引用日期2017-02-03]
  • 49.    《全唐文·卷四百九十六》  .漢典古籍[引用日期2017-02-03]
  • 50.    《全唐文·卷五百四》  .漢典古籍[引用日期2017-01-29]
  • 51.    《全唐文·卷五百五》  .漢典古籍[引用日期2017-01-29]
  • 52.    《古今紀要》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17-02-03]
  • 53.    《御批資治通鑑綱目》  .古籍文獻網[引用日期2017-02-03]
  • 54.    《星閣史論》  .古籍文獻網[引用日期2017-02-03]
  • 55.    《太平廣記·卷第二百六十一·嗤鄙四》引《盧氏雜記》:唐張茂昭為節鎮,頻吃人肉,及除統軍,到京。班中有人問曰:“聞尚書在鎮好人肉,虛實?”昭笑曰:“人肉腥而且肕,爭堪吃。”
  • 56.    《新唐書·卷一百四十八·列傳第七十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7-01-29]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