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永

(明代中期宦官)

鎖定
張永(1465年8月17日—1529年2月8日),字德延,號守庵,北直隸保定府新城縣(今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人, [30]  明朝中期宦官,是著名的宦官集團“八虎”之一。
張永在成化年間進入皇宮,弘治朝時被調入東宮侍奉太子朱厚照即“明武宗”,到太子繼位時成為明武宗的親信。張永原是宦官劉瑾的黨羽,後因不滿劉瑾作為而產生矛盾,曾出手毆打劉瑾,明武宗為此親自勸和。後在平叛安化朱寘鐇叛亂時接受楊一清的建議,用計謀將劉瑾剷除。明世宗繼位後,張永因被彈劾而遭貶黜。嘉靖五年(1526年),楊一清等人上奏為張永平反,遂起用掌管御用監,提督團營。
嘉靖七年十二月三十日(1529年2月8日),張永去世,享年六十四歲。 [29] 
全    名
張永
德延
守庵
所處時代
明代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北直隸保定府新城縣(今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
出生日期
1465年8月17日
逝世日期
1529年2月8日
主要成就
剷除劉瑾
平定安化王叛亂 [1] 
打擊江彬勢力 [1] 
最高官職
司禮監太監

張永人物生平

張永早年入宮

張永出生於成化元年七月二十六日(1465年8月17日)。 [4]  他先祖居住於湖湘(今湖南省),後來其曾祖父遷居北直隸保定府新城縣(今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於是便成了保定新城人。 [30] 
成化十一年(1475年),張永被選入宮,明憲宗讓他到乾清宮侍候,後升至內官監右監丞。 [5]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明憲宗駕崩,明孝宗命張永到茂陵司香。 [6] 
弘治九年(1496年),張永被選到東宮侍奉太子朱厚照 [7] 

張永宮廷角力

弘治十八年(1505年),因為明武宗登帝位,改授御馬監左監丞,進御用監太監,賜給蟒衣玉帶,准許在宮內乘馬和坐肩輿,年給祿米十二石。不久,命提督三千、神機兩個營兼十二團營,掌管乾清宮和本監的事務,兼提督尚膳、尚衣、司設、內官各監,整容、禮儀、甜食各房和豹房浣衣局混堂司南海子。儘管任務很多,張永都能盡力經理,供應東西很充分,毫不貪污。明武宗越來越信張任永,大家也欽佩他的德性,沒有什麼閒話。 [8]  當時,張永是劉瑾的同黨,但是他厭惡劉瑾的所作所為,劉瑾也發現張永的態度,於是嚮明武宗進言,要把他貶到南京。張永知道以後,便直接到明武宗面前,訴説劉瑾對自己的陷害。明武宗召劉瑾和張永對質,爭論中,張永揮拳擊打劉瑾。明武宗命谷大用等人置酒席替他們和解,但從此兩人矛盾更深。 [9] 

張永剷除劉瑾

正德五年(1510年)四月,寧夏賊臣何錦等挾持宗室朱寘鐇造反,殺死了鎮守、巡撫等官員,傳檄令調動各路兵馬,鑄偽印章封拜他的黨羽,僭稱大將軍都統總管等官職,準備渡河窺伺帝位。地方官員把情況上報,明武宗下詔征討,命張永總督軍務,統領京營兵三萬以及各鎮的軍馬前往,以治朱寘鐇的罪,賜給金印、金瓜、鋼劍,准許便宜行事,明武宗親自出東安門送行。當時楊一清退休住在江南,被召回總制陝西各路軍務,兼提督西征部隊,和張永一同前往。 [10] 
剛好邊境官員已經擒獲、殺了反賊,張永在途中得到這消息後,立即遣京兵回朝,自己率兵和各部曲前往撫諭該地。張永在路險的地方不乘車,暴曬不張傘,和士卒同甘苦,而申明嚴格的紀律,所過秋毫無犯。凡有犒賞,有時把自己的家財拿出來資助。寧夏那些最早作亂的人,逃跑了,沒有就範,他們心懷疑懼,製造些謠言互相恐嚇,以致人心惶惶、各不自保,帶上糧食出走,政府無法制止。張永在路上聽到這情況後,寫了數百字的榜文,宣佈明武宗的恩德,曉諭官兵農賈各安其職。 [11] 
六月,張永到靈州和楊一清一起審訊各罪犯,把脅從造反的人釋放了,只開列上朱寘鐇的罪行,及至進入夏城,農民不廢耕作,市裏照常貿易。張永又説:“殺了鎮守、巡撫的,假造偽命、偽符的,拆人房屋、姦淫婦女的,都不可赦免,派人把·他們都逮捕了。”而對那些受過賊人賞賜,聽從過賊人指使的人,全都免予追究。從此以後這些人都服服帖帖,不敢再有什麼説的了,而藩鎮的威望號令亦得以慢慢恢復。張永又和楊一清一同上奏,説當叛亂的時候,慶王向賊的軍旗俯伏,雖然是出於被迫,但是又曾經率領宗室向朱寘鐇行朝謁禮,這些事關係到名節,恐怕不能就這樣作罷。朝廷於是革去慶王的護衞,削減歲祿的三分之一。張永又請求改了他的侍衞百户所備興武營要害。禁止各王府交結賓客、招致引誘那些旁門左道的人。這些意見都被明武宗採納了。 [12] 
獻俘那天,明武宗親自慰勞張永,張永拿出一個奏疏,説:“劉瑾忘恩負義,恃勢竊弄權力,積下了很多矛盾禍根,以致發生了這麼大的變亂。幸賴天地祖宗顯靈,把叛亂全部平定。而劉瑾包藏禍心,不趕快殺了他,無以謝天下。”於是列舉了他十七條罪。又説朱寘鐇以討伐劉瑾為名,出偽榜告示,被邊境官員繳獲上奏,劉瑾藏起來,不讓明武宗知道。明武宗震怒,將劉瑾投到詔獄,命廷臣審訊他,於是得到劉瑾勾結內外官員並串通上奏、假傳詔令、紊亂祖宗成法、私制盔甲兵器、偽造寶印、定期謀反等各種違法的情況,把他處了死刑,並殺了他的幾個黨羽,把幾十人貶謫流放,各部門的法令凡是被劉瑾改了的,都加以訂正,再一次大赦天下。廷臣都上表祝賀。明武宗下詔記錄張永的功勞,賜給金牌銀幣,年俸祿增加到三百石,先後三次賜敕嘉獎。又因為中樞事務繁重,特下令把他改為司禮監太監,掌管司禮監事務,而原來所負責的監、局,仍兼職為故。張永知無不言,不避仇怨,不拉關係,一切有利或有弊的事情,都有步驟地奏請實行或者停止。 [13] 
當時英國公張懋、兵部尚書王敞等,奏張永安定了朝廷內外,建立了兩次特大的功勞,遂封張永的兄長張富為泰安伯、弟張容為安定伯。涿州男子王豸曾經刺了龍的形象和“人王”兩個字在足上,張永認為他是妖人,逮捕了他。兵部尚書何鑑請求加封張永,明武宗把這意見發下廷臣中討論。張永希望他本身能加封為侯,引劉永誠鄭和的故事向朝臣暗示,但內閣認為這不符合制度,拒絕了。張永很沮喪,於是推辭不要這恩澤。吏部尚書楊一清説,應該聽從張永的推讓,以完成他的賢德,事情竟就這樣作罷。 [15] 

張永彈劾離職

剛好山東河南北直隸寇盜縱橫,張永很憂慮,在內幫助籌畫調兵遣將,又給將領出謀劃策,協助他們剿捕。其它如錄用在野的、有才幹的人,減少臨時增加的賦税,謹慎財政收支等奏疏,都關係到重大的問題。又奉敕會同司法部門審核案件,根據情況和法律認真作出判決,救活保全了若干人。每逢過節,都得到珍寶、錢串、羊酒等賞賜。當時明武宗身旁的佞幸經常恃寵犯法,張永經常加以糾正並提出批評,毫不顧忌。於是這羣小人共同中傷他,以致幾乎得了大禍。 [14] 
正德七年(1512年),張永由於讓庫官偷盜庫銀的事,被離職。 [16-17] 

張永抵禦賊寇

正德九年(1514年),乾清宮發生火災,張永官復原職,掌管御用監印,在內總管營建大工,在外監督軍務。北方邊境有警報,明武宗命令張永和都御史叢蘭總領各路兵馬,指揮作戰和守衞。軍隊的聲勢傳揚開去,虜寇聞風而逃,於是奏請班師。以奸邪諂媚得寵的江彬錢寧等,竊奪明武宗的威望和權力,引誘明武宗親自指揮王師遠征沙漠,張永每天都很擔憂,提心吊膽寢食不安 [18-19] 
正德十四年(1519年),朱宸濠叛亂,明武宗統帥部隊親征,張永跟隨,明武宗命令他先到江西勘查叛亂的始末經過。當時王守仁已經擒獲朱宸濠,用囚車關着北上。張永想把朱宸濠放回鄱陽湖,等明武宗來和他作戰,便把這個作為明武宗的意思來堵住王守仁。王守仁堅決反對,到杭州見張永。張永拒絕接見,王守仁喝退了守門的人徑直入內,大聲喊道:“我是王守仁,來和張公討論國家的事,為什麼不見我?”張永被他震住了。王守仁於是説江西已經深受荼毒,王師來到,這混亂將很難想象。張永恍然大悟,便説:“一羣小人在皇帝身旁,張永我來,只是為了保護皇帝的安全,不是為了爭奪功勞。”於是指着長江上的囚車説:“這應該給我。”王守仁説:“我要他幹什麼?”馬上交了給張永,而和張永一同回江西。當時太監張忠等,已經從長江到了南昌,正窮究逆黨,見張永來到,大為沮喪。張永留下幾十天,催着張忠和他一同回京師,江西因此得以安定。張忠等屢次説王守仁的壞話,亦全靠張永設法解救,使他得免於禍。 [20-21] 

張永從誅江彬

明武宗駐紮在南京,停留了將近一年,在內地的賊首停泊長江之濱,大家都擔心會出事。張永獨力承擔了保衞的責任。回師到了通州,江彬手握邊鎮重兵,把明武宗留在那裏四十多天,召文武百官都來會集。當時朱宸濠還在,人心惶恐疑惑,不知道怎麼辦。江彬終於有所避忌而不敢萌發謀反的念頭,這是靠了張永的力量。 [22] 
明武宗駕崩,張永參與計劃逮捕了江彬,監督巡視京城九門,防備奸細,制止變亂,京城內外倚靠張永得以安全。 [23-24] 
明世宗即位後,御史蕭淮上奏谷大用、丘聚等蠱惑武宗,結黨為奸,並牽連到張永。下詔命張永閒住。不久,蕭淮再彈劾張永在江西做了違法的事,再降張永為奉御,發到孝陵司香。其實張永在江西,並沒有幹什麼違法的事。 [25] 

張永起用而逝

嘉靖五年(1526年)夏,明世宗採納了楊一清的意見,召張永還京師,官復原職,在私宅養病。 [26-27] 
嘉靖六年(1527年)冬,明世宗考慮到團營督理軍務的人不合適,又接受了廷臣上奏的意見,召見張永,命張永仍然掌管御用監印,提督神機營十二團營兵馬,在乾清宮服役,每年增加祿米三十六石。張永感謝明世宗的恩遇,日夜宮管理庶務,外出則閲兵、訓練士卒,盡力除奸革弊,以致積勞成疾 [28] 
嘉靖七年十二月三十日(1529年2月8日),張永正在宮內值班的時候,忽然發病,急忙回官署,去世,享年六十四歲。明世宗得訊後,哀悼痛惜,諭祭三壇,給予棺槨,命令有關部門經辦喪事。又追認遺功,提升了張永的弟弟錦衣千户張容為指揮僉事、本衞的堂上管事官,其兄長張富為錦衣衞副幹户,都是特殊的恩典。 [29] 

張永主要影響

張永政治

  • 正德元年(1506年)正月,監察御史楊儀上書請求派遣在京官軍預支在通州囤放的諸多糧米,並將七百餘處糧倉遷至京城。而張永嚮明武宗提議建造通州新城,既能保護當地糧食儲備,又可防禦蒙古軍隊來犯。廷臣集議後認為通州糧倉數量太多,短時間內無法搬遷;囤糧共六百多萬石,也並非京軍幾月之內能盡數支取,“不若增築新城,以為保障糧儲之計;馬房草場牆垣,則宜如儀言增修垛口角樓以防不測”,朝中羣臣認可了張永的建議。 [33] 
  • 正德五年(1510年)七月,張永上奏“寧夏興武營新設守禦千户所,極臨沙漠,軍伍單弱,往往失利,乞將革爵寘鐇府隨侍百户、旗軍九十一名改撥,食糧當差,餘丁三百餘名隨營居住,逃故二十一名清勾補伍”。交由兵部討論後,同意了這一請求。將寧王府中餘部改撥地方千户所,既解決了朱寘鐇舊部的出路,起到防止他們再次趁機起兵的作用,又得以保證新設衞所的日常運轉,維護了邊境穩定。 [33] 

張永軍事

張永對於軍隊管理體制有着自己的觀點,提出了重視士兵戰功封賞、軍隊在外遇緊急情況可便宜從事的治軍思路。 [33] 
  • 正德五年(1510年)四月,安化王朱寘鐇在寧夏起兵謀反,武宗以張永為寧夏各處軍務總督,選京營軍精壯者三萬兵馬與楊一清同行平亂,並帶御史一名隨大軍記錄軍功,户部、工部也各差一名官員負責整理軍隊所需糧餉、武器。在安化王叛亂被平定後,張永留在當地安撫軍民,以此名義上奏請求明武宗賞下功勞銀牌及所需要的糧草,言明跟隨征討的官軍都應當依例封賞,不應剋扣或隱瞞。這一舉動得到了皇帝的讚賞和軍中戰士的擁護。 [33] 
  • 正德六年(1511年)十月,張永奉敕揀選團營官軍,“得十二萬三千七百四十有奇”。在訓練這些新入團營的部隊時,張永提議在京城設常駐部隊來警備京師安全。即在所選出十二萬餘士兵中,額外選出六千精英為正兵;並從團營中每營選出三千為奇兵,正兵與奇兵共計四萬二千人,“時常操練,有警即調遣”。 [33] 
  • 正德七年(1512年)三月,針對境內各地盜賊頻出,京營及邊官軍多次剿捕但因未及時查勘功勞不得升賞的情況,張永提議兵部“速令紀功科道官在監督、提督軍前紀驗,凡奏捷即以紀功文冊同進繳,以憑升賞,不許遲緩”。張永深知地方軍隊作戰不易,以此舉措實行記錄功勳,起到激勵將士保家衞國的作用。 [33] 
  • 正德九年(1514年)七月,蒙古小王子復入侵宣府、大同等邊境,意圖佔據天城與陽和兩地。明武宗得知戰事奏報後,命張永為宣府、大同、延綏等處軍務總督,並命令統領六千餘名京營軍隊的左右參將温恭、湛臣等聽從張永安排調度,太監張忠為監軍。張永提出眼下正值戰時,所處局勢不同,軍中一干事務“悉聽便宜從事”,一旦軍隊遇到緊急情況可不預先報告皇帝,由領兵之人自行處理。明武宗同意了張永的要求,並按張永請求,賜予“勘合三百道、銀牌五百面、綵緞五百匹”,以備封賞立下卓越戰功的軍士。 [33] 

張永經濟

張永任職期間,針對經濟民生提出了建議。 [33] 
  • 正德七年(1512年)正月,張永注意到前朝所鑄貨幣在時下難以流通的情況,“洪武、永樂、宣德、弘治等年間的錢以及歷代舊錢都可以同時流通,但只限在民間自用,不可以用於交易支付。這使得上下隔閡,民間只能以二折一進行交易,導致物價飛漲”,在他看來,應由內閣並六部針對此事進行討論,儘快完善貨幣兑換制度。並大膽提出“允許將錢用於支付關税和賦税,除了破壆鐵錫等特殊物品外,每七十文錢可以折算成一錢銀子,不得再像以前那樣雙倍折算”的建議,建議由六部擬定前朝貨幣兑換時下銀兩的比例,以此減輕貧苦百姓的負擔。 [33] 

張永歷史評價

明武宗朱厚照:朕惟國家之待臣下,有功者懋賞必加,有善者榮名斯賚,凡恩賚之所及,皆激勸之攸存。御用監太監張永,事朕春宮,素秉勤慎,洎司戎務,益竭忠誠。外患既除,內變斯彌,進居司禮,入典樞機,左右謀猷,勳名日著,凡可以佑國庇民者,無所不至。 [33] 《雲惠寺敕諭碑》
梁儲:為國愛軍恤民,過如赤子,老成清謹之望、鋤強扶弱之譽,不唯於朝堂,播聞外藩,風動四夷,而我皇明開肇以來,罕出其右者。 [33]  《敕賜雲惠寺碑記》
楊一清:惜哉!公平生勳績,可述者固多,而奏誅逆瑾之功為大。瑾之竊柄四五年間,中外士夫,側目重足,噤不敢出一語。貨賄公行,剝民膏脂殆盡。至其僭謀肘腋,禍且不測,公不動聲色,一言悟主,消大變於呼吸間,復祖宗之舊章,脱斯民於水火,此豈尋常建立一事功,討平一寇賊者之可比哉。公之信行歷履,正德間館閣名臣,多有紀述,予獨識其大且重者雲。 [3] 《明故司禮監太監張公墓誌銘》
楊廷和:張公奏誅逆瑾,靖寧夏之亂,公仔朝廷,天下皆知之,恐不假此為重。若多官會議,誰敢阿順上意,變亂成法,自取重罪?必將正言極論,形之奏牘,揚於大廷,傳之天下,似非以為張公寵也。 [34] 《楊文忠三錄》
王鑾:永不坐乘,不張蓋,不作威福,真今之皋、夔、伊、傅。 [36] 《明武宗實錄》引
沈德符:楊後田間起,西征實與永同事,誅瑾之謀,又自楊發之,生平相知固不可諱。然張永在內臣中,建大功,亦不止誅瑾一事。宸濠被擒後,江彬等誘上仍繼之大江,與戰而獲之以居功。非永彌縫其間,則王守仁就逮,而濠逸去,天下事去矣。 [37] 《萬曆野獲編》
劉若愚:我武廟在宥,逆瑾不臣,若非張永從中併力密奏,祛除大憝,能如摧枯易乎? [35] 《酌中志》
吳裕垂:荒淫如毅皇,而明祚不至中絕,在(張)永固不無小補。第誅滅權奸,保全功臣舉,不出閣部而出太監,此太監之權,所以愈重,而明祚亦終亡於太監之手與。 [38] 《歷朝史案》

張永人際關係

輩分
關係
姓名
簡介
先輩
曾祖父
張勝
專事科舉考試,同時精通六藝。洪武初,遷居新城。
祖父
張林
以孝敬而聞名。
父親
張友
性格謹慎篤誠,喜歡做好事,樂善好施。
平輩
長兄
張富
張永去世後升任錦衣衞副幹户。
三弟
張容
張永去世後升任指揮僉事、本衞堂上管事官。
四弟
張寰
——
參考資料: [29-30] 

張永後世紀念

張永墓誌出土於北京市海淀區甘家口談判大樓院內。志、蓋均長80釐米,寬80釐米,志底左右兩側有殘,今藏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 [39] 

張永史料索引

  • 張廷玉等《明史·卷三百十四·列傳第一百九十二》 [2] 
  • 楊一清《明故司禮監太監張公墓誌銘》 [3] 

張永影視形象

年份
類型
劇名
飾演者
1979年
電視劇
天龍訣
吳桐 [41] 
2004年
電視劇
2018年
電視劇
李勇 [32] 
2023年
電視劇
參考資料
  • 1.    中國宮廷文化大辭典
  • 2.    《明史·卷三百十四·列傳第一百九十二》  .國學網[引用日期2023-12-06]
  • 3.    中國文物研究所,陝西省古籍整理辦公室編,新中國出土墓誌 北京 1 下,文物出版社,,第199-201頁.
  • 4.    《明故司禮監太監張公墓誌銘》:公生成化元年七月二十六日。
  • 5.    《明故司禮監太監張公墓誌銘》:十一年,選入內廷,憲廟簡侍乾清宮,歷升內官監右監丞。
  • 6.    《明故司禮監太監張公墓誌銘》:二十三年,龍馭上賓,孝廟命茂陵司香。
  • 7.    《明故司禮監太監張公墓誌銘》:弘治九年,簡侍武廟於春宮。
  • 8.    《明故司禮監太監張公墓誌銘》:十八年,以登極恩,改授御馬監左監丞,進御用監太監。賜蟒衣玉帶,許乘馬及肩輿禁中,歲給祿米十二石,命統顯武營兵馬。尋命提督三千、神機二營,兼十二團營,掌乾清宮及本監事,兼提督尚膳、尚衣、司設、內官諸監,整容、禮儀、甜食諸房,並豹房、浣衣局、混堂司、南海子事。政務填委,悉心綜理,供應充牣,而不私毫末。武廟日見親信,眾亦傾心飲德無間言。
  • 9.    《明史·卷三百十四·列傳第一百九十二》:正德初,總神機營,與瑾為黨。已而惡其所為,瑾亦覺其不附己也,言於帝,將黜之南京。永知之,直趨帝前,訴瑾陷己。帝召瑾與質,方爭辯,永輒奮拳毆瑾。帝令谷大用等置酒為解,由是二人益不合。
  • 10.    《明故司禮監太監張公墓誌銘》:正德五年夏四月,寧夏賊臣何錦等挾宗室寘鐇,戕役鎮巡重臣,傳偽檄,召調各路兵馬,偽鑄印章,封拜其黨,僭稱大將軍都統總管名秩,將渡河窺竊神器。守臣以聞,武廟下詔征討,命公總督軍務,統京營兵三萬,暨諸鎮軍馬,往正其罪,賜金關防,金瓜,鋼劍,許便宜行事。駕親出東安門送之。予時致仕,居江南,召起總制陝西各路軍務,兼提督西征師旅,與公偕往。
  • 11.    《明故司禮監太監張公墓誌銘》:會邊臣擒斬諸賊,道得報,公即譴京兵歸朝,帥諸部曲,往撫其地。險不乘輿,暑不張蓋,與士卒同甘苦,而申嚴紀律,所過秋毫無犯。凡有賞犒,或出家貲佐之。夏人始共為亂者,逸未就法,心懷懼疑,構危言相恐喝,眾兀兀不自保,裹糧出走,官司莫能制。公道聞之,出榜數百言,宣佈德意,諭官兵農賈,各安職業。
  • 12.    《明故司禮監太監張公墓誌銘》:六月,至靈州,會予鞠諸逆犯,釋其脅從,第列情罪,傳之檻車。比入夏城,耕鋤不廢,市肆如故。公又謂手刃鎮巡重臣者,造偽命偽符者,破人廬室、污人子女者曰:是不可赦。悉遣人掩捕之。其受賊賞賚、聽指使者,悉置不問。自是帖帖,莫敢復有言者,而藩鎮威令,漸復其舊矣。公又偕予奏言,慶王當變故時,給賊纛仗,雖出迫脅,顧嘗率宗室行朝謁禮,事關名節,恐不可但已。朝廷乃革其護衞,削歲祿三之一。公又請改其侍衞百户所,備興武營要害,禁諸王府交通賓客,及召誘邪術左道之人,並見採納。
  • 13.    《明故司禮監太監張公墓誌銘》:獻俘之日,武廟親慰勞之。是夜獨見,乃出一疏,稱劉瑾負恩怙勢,竊弄威權,積釁釀患,以致大變。幸賴天地宗廟之靈,悉底平定。而瑾包藏禍心,不亟誅戮,無以謝天下。因條列其十有七罪。又言寘鐇以討瑾為名,偽出榜示,為邊臣所繳奏者,瑾不以聞。武廟震怒,下瑾詔獄,命廷臣鞠之,具得其交結內外官符,同奏啓,矯託詔令,紊亂祖宗成法,私制兵甲,偽造寶印,刻期為變,諸不法狀,置諸極典,並誅其黨數人,竄黜者數十人。凡諸司條令,為所紛更者,悉加釐正,再赦天下,廷臣皆上表稱賀。詔錄公功,賜金牌銀幣,累歲祿至三百石,賜敕褒諭,至再至三。復以樞機事重,特命改司禮太監掌監事,諸所領監局兼督如故。公知無不言,仇怨有所不避,門無私謁,一切利弊,以次奏請罷行。
  • 14.    《明故司禮監太監張公墓誌銘》:會山東、河南、北直隸寇盜充斥,公以為憂。內贊帷幄,遣將出師,協謀剿捕,多出指畫。他如錄遺才,省浮税,謹出納諸奏,皆關大政。又奉敕會三法司錄囚,原情議法,所活若干人。節被寶鏹、羊酒之賜。時近倖多怙寵幹紀,公多所匡諫,不復顧忌。羣小共媒櫱之,幾中奇禍。
  • 15.    《明史·卷三百十四·列傳第一百九十二》:於是英國公張懋、兵部尚書王敞等,奏永輯寧中外,兩建奇勳,遂封永兄富為泰安伯、弟容為安定伯。涿州男子王豸嘗刺龍形及“人王”字於足,永以為妖人,擒之。兵部尚書何鑑乞加永封,下廷臣議。永欲身自封侯,引劉永誠、鄭和故事風廷臣,內閣以非制格之。永意沮,乃辭免恩澤。吏部尚書楊一清言宜聽永讓,以成其賢,事竟已。
  • 16.    《明史·卷三百十四·列傳第一百九十二》:久之,坐庫官盜庫銀事,閒住。
  • 17.    《明故司禮監太監張公墓誌銘》:壬申,力辭解任。
  • 18.    《明史·卷三百十四·列傳第一百九十二》:九年,北邊有警,命永督宣府、大同、延綏軍御之,寇退乃還。
  • 19.    《明故司禮監太監張公墓誌銘》:越二年,乾清宮災,仍起公掌御用監印,內董大工,外督營務。宣大邊報告爭,命公與都御史叢公蘭,總制諸路兵馬,提督戰守。兵勢既揚,虜賊遠遁,具奏班師。嬖倖錢寧、江彬輩,招竊威權,誘乘輿親督王師,遠涉沙漠。公扈駕,日切優懼,寢食不自安。
  • 20.    《明故司禮監太監張公墓誌銘》:十四年,宸濠反,詔督師親征,公隨行。命先往江西,核勘反叛始末事情。至,則開釋脅從若干人。
  • 21.    《明史·卷三百十四·列傳第一百九十二》:寧王宸濠反,帝南征,永率邊兵二千先行。時王守仁已擒宸濠,檻車北上。永以帝意遮守仁,欲縱宸濠於鄱陽湖,俟帝至與戰。守仁不可,至杭州詣永。永拒不見,守仁叱門者徑入,大呼曰:“我王守仁也,來與公議國家事,何拒我!”永為氣懾。守仁因言江西荼毒已極,王師至,亂將不測。永大悟,乃曰:“羣小在側,永來,欲保護聖躬耳,非欲攘功也。”因指江上檻車曰:“此宜歸我。”守仁曰:“我何用此。”即付永,而與永偕還江西。時太監張忠等已從大江至南昌,方窮治逆黨,見永至,大沮。永留數旬,促忠同歸,江西賴以安。忠等屢讒守仁,亦賴永營解獲免。
  • 22.    《明故司禮監太監張公墓誌銘》:駕駐南都,留幾一年。梟雄在內,逆犯泊江濱,眾慮不測。公獨任防衞之責。還至通州,逆彬握邊鎮重兵,留駐四十餘日,召文武百官,胥來會集。賊濠尚在,人心惶惑,莫知所為。彬卒有所避,而不敢萌異志者,公之力也。
  • 23.    《明故司禮監太監張公墓誌銘》:次年春,宮車晏駕,公以計擒彬。督視京城九門,防奸制變,中外倚之而安。
  • 24.    《明史·卷三百十四·列傳第一百九十二》:武宗崩,永督九門防變。
  • 25.    《明史·卷三百十四·列傳第一百九十二》:世宗立,御史蕭淮奏谷大用、丘聚輩蠱惑先帝,黨惡為奸,並及永。詔永閒住。已而淮復劾永在江西不法事,再降永奉御,司香孝陵,然永在江西,實非有不法也。
  • 26.    《明史·卷三百十四·列傳第一百九十二》:嘉靖八年,大學士楊一清等言,永功大,不可泯,乃起永掌御用監,提督團營。未幾卒。
  • 27.    《明故司禮監太監張公墓誌銘》:嘉靖五年夏,上採公議,召前御用監太監張公永還京師,復其舊職,養痾私第。
  • 28.    《明故司禮監太監張公墓誌銘》:六年冬,上念團營戎務,督理非人,又納廷臣奏,召公見,仍命掌御用監印,提督神機營並十二團營兵馬,供事乾清宮,歲增祿米三十六石。公感恩遇,夙夜在宮,經理庶務,而出閲武訓戎,鏟奸革弊,不遺餘力。積勞既久,而疾乘之。
  • 29.    《明故司禮監太監張公墓誌銘》:六年冬,上念團營戎務,督理非人,又納廷臣奏,召公見,仍命掌御用監印,提督神機營並十二團營兵馬,供事乾清宮,歲增祿米三十六石。公感恩遇,夙夜在宮,經理庶務,而出閲武訓戎,鏟奸革弊,不遺餘力。積勞既久,而疾乘之。方在內直,疾作,急歸官寓而卒,七年冬十二月三十日也,得年六十有四。上聞之悼惜,諭祭三壇,予棺槨,命有司營葬事,建造享堂。又追錄遺功,升其弟錦衣千户容為指揮僉事,本衞堂上管事官,其兄富為錦衣副千户,皆特恩也。
  • 30.    《明故司禮監太監張公墓誌銘》:公名永,姓張氏,字德延,別號守庵,保定新城人。其上世居湖湘,譜逸,無所於考。元有寬福者,習武尚義氣,死事石嶺關。曾祖勝,業舉子,兼通六藝。國朝洪武初,來居新城。至宣德間,年八十六乃卒。祖諱林,以孝敬聞。考諱友,性謹信,愛人好施。子四人:長即富,次公,次即容,次寰。
  • 31.    《天下正道》 第1集(愛奇藝/2023年)視頻片尾43分50秒  .愛奇藝[引用日期2023-12-06]
  • 32.    《回到明朝當王爺之楊凌傳》 第1集(優酷網/2018年)視頻片尾43分05秒  .優酷網[引用日期2023-12-07]
  • 33.    董世鹽. 明代宦官張永研究[D]. 吉林:吉林大學,2018:第16-22、38-42頁.
  • 34.    《楊文忠三錄·卷三》  .搜韻影印古籍資料[引用日期2023-12-07]
  • 35.    筆記小説大觀 二十四編,1979.01,第4506頁.
  • 36.    武宗毅皇帝實錄 卷六十九 正德五年 十一月 一日 3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3-12-07]
  • 37.    《萬曆野獲編·卷六》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12-07]
  • 38.    (清)洪亮吉編;(清)吳裕垂著;(清)紀曉嵐等訂;杜道生,蜀人點校,歷朝史案,巴蜀書社,1992.08,第285頁.
  • 39.    賈瑞宏. 張永墓誌考略[J]. 收藏與投資, 2021, 第12卷(5):102-106.
  • 40.    《無憂公主》 第1集(嗶哩嗶哩/2004年)視頻片尾45分59秒  .嗶哩嗶哩[引用日期2023-12-08]
  • 41.    小康.鬨動武劇《天蠶變》續集 《天龍訣》月中播[N]. 聯合早報,1988-02-02(16)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