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嬪妃

(帝王姬妾)

鎖定
嬪妃(讀音:pín fēi),帝王姬妾 [1]  。古代皇宮裏的女官。 嬪,原意為宮廷女官;多指皇帝的侍從。亦可作動詞,帝王女兒出嫁之意。妃,原意為配偶,多指帝王的,位次於皇后;亦指太子、王、侯的妻。
中文名
嬪妃
外文名
concubine
特    指
帝王妻妾
泛    指
太子、王、侯的妻
出現年代
周秦兩漢時代
歷代別稱
昭儀,貴人,婕妤,美人,芳儀
歷代名妃
楊貴妃陳阿嬌李夫人鄭貴妃李選侍

目錄

嬪妃歷朝後宮制度

嬪妃周朝

周朝時期,天子稱王或天王,正妻稱後。
後正位宮闈,同體天王;
夫人坐論婦禮;
九嬪掌教四德
世婦主喪、祭、賓客;
女御序於王之燕寢。

嬪妃秦朝

秦始皇統一天下,始建皇帝皇后稱號。
帝祖母曰太皇太后,帝母曰皇太后,嫡妻名曰皇后。妾皆稱夫人。

嬪妃漢朝

西漢初期,沿襲了秦時的皇后稱號,又設置了夫人、美人、良人、八子、長使、少使等妃嬪稱號。漢武帝時,後宮的女人成倍增加,嬪妃名號增加了婕妤、娙娥容華、充衣。漢元帝時,又加昭儀,並有五官、順常、舞涓、共和、娛靈、寶林、良使等等。劉秀建立東漢,稱光武帝。光武帝並省前朝後宮制度,規定皇后之外,隻立貴人、美人和采女,後又加宮人,凡嬪妃四等。
王莽新朝時期,追求復古,種種名目層出不窮。其罷漢朝妃嬪稱號,模仿先秦時期,自創了和、嬪、美、御四等稱號。和三人,嬪九人,美二十七人,御八十一人。
東漢光武帝建國,去繁為簡,妃嬪稱號共有四等:貴人、美人、宮人、采女。
貴人授予金印紫綬,俸祿為粟數十斛。美人、宮人、采女則沒有爵位和俸祿。
西漢時期諸侯王正妻稱王后,母稱王太后。東漢時,隨着諸侯王封地日漸縮減,王后被改稱為王妃,王太后改稱王太妃。
漢時太子妻妾分三等,正妻稱妃,妾曰良娣、孺子。
漢時,只有先朝的皇后可被尊為皇太后。如嗣皇帝是妃嬪所生或從皇族宗室中過繼而來者,其生母皆不得稱皇太后。但也有個別例外。如漢哀帝是諸侯王之子過繼而來,其祖母傅昭儀被尊為帝太太后、皇太太后,生母丁姬被尊為帝太后。再加上已被尊為太皇太后的漢成帝之母王政君,已為皇太后的成帝皇后趙飛燕,宮中一時出現了四位太后並尊的奇景。

嬪妃三國

曹操為魏王時,王后之下的妃嬪稱號有五等:夫人、昭儀倢伃容華、美人。
文帝曹丕增加了貴嬪、淑媛、修容、順成、良人五等。
明帝曹睿增淑妃、昭華、修儀三等,廢除順成稱號。
吳蜀兩國史料不詳。
蜀有貴人、昭儀,吳有夫人、美人,其餘不詳。

嬪妃兩晉

后妃體制在結構與性質上的重大變化應始於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而三國魏晉時期, 后妃建制又開始 擴充, 至晉武帝司馬炎時, 首次採用 了三夫人、九殯的建制, 並有 了具體稱號。北朝魏孝文帝“ 改定 內官” , 在皇后 之下設左、 右 昭 儀, 位視大 司 馬 三 夫人, 位 視三 公 九殯, 位視九卿 世婦, 視中大夫 御女, 視元士。 這一體制基本上是按 《禮記 》所 載之建制 而設立起來 的。其後又 置“ 女職” , “ 以典 內事” 。 “ 女職” 有 內司、 作司、 太監、 女侍中、監、女 尚書、美人、女史、女賢人、 女書史、書史、小書女、中才人、供人, 中使女生、才人、恭使宮人、青衣、女酒、女食、奚官女奴等。這些女職 皆有官品, 高者二品, 低者五品。 [2] 
兩晉時期的妃嬪等級由晉武帝司馬炎依據漢魏制度,稍加修改而成。
三夫人貴嬪、夫人、貴人。位視三公
九嬪:淑妃、淑媛、淑儀、修華、修容、修儀、婕妤、容華、充華。位視九卿
其餘還有:美人、才人、中才人。爵視千石以下。

嬪妃南北朝

南北朝時期,妃嬪稱號世有增減。
(1)南朝
(a)
宋武帝建國初廢除才人、中才人稱號,其餘仍用晉制。
孝武帝孝建三年,廢除夫人稱號,新創制了貴妃的稱號,以貴妃、貴嬪、貴人為三夫人。又以昭儀、昭容、昭華來代替九嬪中的修華、修儀、修容,重新設置了中才人、充衣。貴妃位比相國,貴嬪比丞相,貴人比三司(司馬、司徒、司空)。
明帝泰始二年,廢除淑妃、昭華、中才人、充衣稱號,重新設置了修華、修儀、修容、才人、良人。泰始三年,又廢除貴人,代之以新設置的貴姬;再置昭華,增加了淑容承徽列榮
三夫人:貴妃、貴嬪、貴姬。
九嬪:淑媛、淑儀、淑容、昭華、昭儀、昭容、修華、修儀、修容。
次於九嬪的稱號:婕妤、容華、充華、承徽、列榮。
散役:美人、才人、良人。
齊高帝建元元年,設置貴嬪、夫人、貴人為三夫人,修華、修儀、修容、淑妃、淑媛、淑儀、婕妤、容華、充華為九嬪,美人、中才人、才人為散職。
永明元年,以貴妃、淑妃、貴人為三夫人,廢除夫人稱號。因九嬪中少了一員,永明七年,增加昭容。
太子妾分三等:良娣、保林、才人。良娣比開國侯,保林比五等侯,才人比駙馬都尉
三夫人:貴妃、貴嬪、貴姬。
九嬪:淑媛、淑儀、淑容、昭華、昭儀、昭容、修華、修儀、修容。
九嬪以下:婕妤、容華、充華、承徽、列榮。
其它還有:美人、才人、良人。
太子妾:良娣、保林。
陳沿襲梁制。
(a)北魏東魏西魏
孝文帝改訂內官, 置女職, 開始把妃殯與專職女官區分開來。
妃嬪稱號有左右昭儀、三夫人、九嬪(上三嬪和下六嬪)、世婦、御女
左右昭儀位視大司馬,三夫人視三公,三嬪視三卿,六嬪視六卿,世婦視中大夫,御女視元士。
後又設置女官,掌管內司。內司如同尚書令、僕。
二品:作司大監女侍中
三品:監、女尚書、美人,女史女賢人女書史、書女、小書女
四品:中才人、供人、中使、女生才人、恭使宮人
五品:青衣、女酒、女饗、女食奚官女奴
文宣、孝昭二帝妃嬪稱號惟有夫人、嬪、御。
武成帝好色,廣置妃嬪。清河年間,依古制設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女。妃嬪稱號有:
左右昭儀,比丞相。
三夫人:弘德、正德、崇德。比三公。
九嬪上嬪光猷昭訓隆徽。比三卿下嬪宣徽凝暉、宣明、順華、凝華、光訓。比六卿。
二十七世婦:正華、令側、修訓、曜儀、明淑、芳華、敬婉、昭華、光正、昭寧、貞範、弘徽、和德、弘猷、茂光、明信、靜訓、曜德、廣訓、暉範、敬訓、芳猷、婉華、明範、豔儀、暉則、敬信。比從三品。
八十一御女:穆光、茂德、貞懿、曜光、貞凝、光範、令儀、內範、穆閨、婉德、明婉、豔婉、妙範、暉章、敬茂、靜肅、瓊章、穆華、慎儀、妙儀、明懿、崇明、麗則、婉儀、彭媛、修閒、修靜、弘慎、豔光、漪容、徽淑、秀儀、芳婉、貞慎、明豔、貞穆、修範、肅容、茂儀、英淑、弘豔、正信、凝婉、英範、懷順、修媛、良則、瑤章、訓成、潤儀、寧訓、淑懿、柔則、穆儀、修禮、昭慎、貞媛、肅閨、敬順、柔華、昭順、敬寧、明訓、弘儀、崇敬、脩敬、承閒、昭容、麗儀、閒華、思柔、媛光、懷德、良媛、淑猗、茂範、良信、豔華、徽娥、肅儀、妙則。比正四品
散號:才人、采女。
其後又立二後,妃嬪皆加倍。又置左右娥英,比左右丞相,降昭儀比二大夫。不久又置淑妃一人,比相國。
北周史料不詳。

嬪妃隋朝

隋文帝前期,獨孤皇后悍妒,妃嬪只是虛設稱號。有:
嬪三員。掌教四德,視正三品
世婦九員。掌賓客祭祀,視正五品
女御三十八員。掌女功絲枲,視正七品。
又設置六尚六司、六典,互相統攝,以掌宮掖之政。
尚宮,掌導引皇后及閨閣稟賜。管司令三人,掌圖籍法式,糾察宣奏;典琮三人,掌琮璽器玩。
尚儀,掌禮儀教學。管司樂三人,掌音律之事;典贊三人,掌導引內外命婦朝見。
尚服,掌服章寶藏。管司飾三人,掌簪珥花嚴;典櫛三人,掌巾櫛膏沐。
尚食,掌進膳先嚐。管司醫三人,掌方藥卜筮;典器三人,掌樽彝器皿。
尚寢,掌帷帳牀褥。管司筵三人,掌鋪設灑掃;典執三人,掌扇傘燈燭。
尚工,掌營造百役。管司制三人,掌衣服裁縫;典會三人,掌財帛出入。
六尚各三員視從九品六司視勳品,六典視流外二品。
獨孤皇后去世後,文帝又在嬪上設置貴人三員,又將嬪的人數增至九員,世婦增至二十七員,御女增至八十一員。
隋煬帝繼位後,置有嬪妃:
三夫人:貴妃、淑妃、德妃。正一品
九嬪:順儀、順容順華修儀、修容、修華、充儀充容充華正二品
婕妤,十二員。正三品。
世婦:美人、才人十五員,正四品。
寶林:二十員,正五品。
御女:二十四員,正六品
女御:采女,三十七員。正七品。
以上各等級,總計一百二十人。
又有承衣刀人,皆趨侍左右,並無員數,視六品以下。
又增置女官,擬尚書省,以六局二十四司
尚宮局,管司言,掌宣傳奏啓;司簿,掌名錄計度;司正,掌格式推罰;司闈,掌門閣管龠。
尚儀局,管司籍,掌經史教學,紙筆几案;司樂,掌音律;司賓,掌賓客;司贊,掌禮儀贊相導引。
尚服局,管司璽,掌琮璽符節;司衣,掌衣服;司飾,掌湯沐巾櫛玩弄;司仗,掌仗衞戎器。
尚食局,管司膳,掌膳羞;司醖,掌酒醴?益醢;司藥,掌醫巫藥劑;司饎,掌廩餼柴炭。
尚寢局,管司設,掌牀蓆帷帳,鋪設灑掃;司輿,掌輿輦傘扇,執持羽儀;司苑,掌園御種植,蔬菜瓜果;司燈,掌火燭。
尚工局,管司制,掌營造裁縫;司寶,掌金玉珠璣錢貨;司彩,掌繒帛;司織,掌織染。
六尚之中司樂、司膳二司是每司各四人,其餘二十二司,每司各二人。各司下又分設典及掌,以貳其職。六尚十人,從五品。司二十八人,從六品。典二十八人,從七品。掌二十八人,從九品
此外還有不入流(無品級)的女史,人數不定。

嬪妃唐朝

唐承隋制,有:
四夫人:貴妃、淑妃、德妃、賢妃。正一品。
九嬪: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正二品。
婕妤九人,正三品。
美人九人,正四品。
才人九人,正五品。
寶林二十七人,正六品。
御女二十七人,正七品。
采女二十七人,正八品。
還有六尚各司,分管宮內車馬服飾。
唐玄宗開元年間,對妃嬪稱號另作更改:
三夫人惠妃、麗妃、華妃。正一品。
六儀:淑儀、德儀、賢儀、順儀、婉儀,芳儀六人。正二品。
美人四人。為正三品。
才人七人。為正四品。
尚宮、尚儀、尚服各二人。正五品。
其餘各司各典的女官為六品至九品。

嬪妃五代、宋、遼

五代、宋、遼皆略同唐制。

嬪妃

金建國初,妃嬪皆無位號。
金熙宗時開始有貴妃、賢妃、德妃的稱號。

嬪妃元朝

元制度不詳,紀傳所載,遼有元、貴、德、文妃及昭容、昭儀、淑儀、和儀、麗儀、順儀、芳儀等號。元皇后外,惟見妃子之稱。

嬪妃明朝

明朝, 后妃體制達 到 高度發 展 階段, 特別強調后妃“ 不可憚於政事” 。 ①同時又 強 調“ 廣 嗣” 。 “ 廣 嗣” 思 想 似發端於 魏晉 時期。 《晉書·后妃傳序 》中有“ 鼎柞惟永, 撤嗣 克昌。 ” 之語。 至 明, 成 為主 導 思想。 《明史·後 妃傳 》日“ 大學士 張孚敬言‘ 古者天子立後, 並建六 宮、 三 夫人、 九殯、 二 十七 世婦、 八 十 一 御妻, 所 以 廣嗣 也。陛下春秋鼎盛, 宜博求淑女, 為子 嗣計。 ’從之。 ” 因此 明制 凡妃殯生 子, 依例晉級。 專職女 官建制略有變動, 設六局 一 司。 每局 又各領四 司, 司下 設典, 掌女史, 其 中尚儀局 又 另設彤史二 人,“ 掌宴見進御之序, 凡后妃、 羣妾御於君所, 彤史謹書其 日月。 ” 六 局 一 司之女官“ 服 勞多者, 或五載六載, 得歸於父母, 聽婚嫁。 年高者許歸, 願 留者聽。 見授職者, 家給與祿。 蓋 與妃殯判 然不同也。 ” ②據屈大均《女官傳 》載, 陳二妹 曾人選後宮, 兼六 尚之職, 數年後升為 司採, “ 以 勤勞久,救賜歸 鄉。 ” 到 明朝後 期, 六局之制被取消, 只存數 司。 [2] 
明太祖洪武五年,因唐以來的六局二十四司女官人數過多,於是改設為六局一司。
六局為:尚宮、尚儀、尚服、尚食、尚寢、尚功。尚宮總管六局事務。
一司為:宮正。掌管戒令責罰。
品級皆為正六品。
宮中女官共七十五人,女史十八人,比唐朝減少一百四十多人。
諸妃稱號為:賢、淑、莊、敬、惠、順、康、寧。也有貴妃,位在諸妃之上。
明英宗復辟,多虧皇太后孫氏在內出力,故其復位後為孫太后上徽號,稱聖烈慈壽皇太后。這就是後世動輒為母后上徽號的濫殤。
明朝中後期還出現了妃嬪中最高的等級——皇貴妃。
明憲宗寵妃萬貴妃死後被追諡為:恭肅端慎榮靖皇貴妃
皇貴妃這一稱號正式出現是在明神宗時期,神宗寵妃鄭貴妃生皇三子後晉升為皇貴妃。

嬪妃清朝

世祖順治十五年,採用禮官的建議:
乾清宮設夫人一名,淑儀一名,婉侍六名,柔婉、芳婉各三十名;
慈寧宮設貞容一名、慎容二名,勤侍人數不定;
女官設置遵照明朝的六局一司。
建議通過而未能執行。
清聖祖康熙以後,重新制定施行了妃嬪等級
皇后,居中宮。
皇貴妃,一名。
貴妃,二名。
,四名。
,六名。
貴人常在答應,人數不定。
諸嬪妃各分居東、西十二宮。

嬪妃代表人物

嬪妃漢朝

西漢
姓名
通稱
丈夫
位份
子女
備註
戚懿
戚夫人
漢高祖
夫人
劉如意
亦稱戚姬
薄氏
-
劉恆
追尊為高皇后
趙姬
-
-
劉長
-
管夫人
-
-
-
-
趙子兒
-
美人
-
-
唐姬
唐姬
夫人
-
-
慎氏
慎夫人
漢文帝
夫人
-
-
尹氏
尹姬
-
-
慄氏
慄姬
漢景帝
-
劉榮、劉德、劉閼於
-
程氏
程姬
-
劉餘、劉非、劉端
-
賈氏
賈夫人
夫人
劉彭祖、劉勝
-
唐氏
唐姬
-
劉發
-
王兒姁
王夫人
夫人
劉越、劉寄、劉乘、劉舜
又名王皃姁,孝景皇后之妹
李氏
李夫人
漢武帝
夫人
劉髆
追尊為孝武皇后
王氏
王夫人
夫人
劉閎
封齊王太后
趙氏
鈎弋夫人
婕妤-夫人
劉弗陵
漢昭帝時,追封為皇太后
尹夫人
尹婕妤
-
-
-
邢夫人
邢娙娥
-
-
-
李姬
-
-
劉旦、劉胥
-
華婕妤
-
漢宣帝
婕妤
館陶公主
-
張婕妤
-
婕妤
劉欽
-
衞婕妤
-
婕妤
劉囂
-
公孫徵史
公孫婕妤
婕妤
劉宇
-
戎婕妤
-
婕妤
劉竟
-
傅氏
傅昭儀
漢元帝
才人-婕妤-昭儀
平都公主、劉康
定陶太后
馮媛
馮婕妤
長使-美人-婕妤-昭儀
劉興
中山太后
衞氏
衞婕妤
婕妤
平陽公主
-
司馬氏
司馬良娣
-
-
元帝未登基時薨
趙合德
趙昭儀
漢成帝
婕妤-昭儀
-
-
班氏
班婕妤
初為少使,立為婕妤
-
-
李平
衞婕妤
原為宮人,後封婕妤
-
賜姓衞
馬氏
馬婕妤
婕妤
-
(前)
馬氏
馬婕妤
-
-
(後)
許氏
許美人
美人
-
-
曹氏
-
宮人
-
被毒害
東漢
姓名
通稱
丈夫
位份
子女
備註
許氏
許美人
漢光武帝
美人
劉英
-
賈氏
賈貴人
漢明帝
貴人
劉炟
-
陰氏
陰貴人
貴人
劉暢
光烈皇后侄女
秦氏
秦貴人
-
-
-
閻氏
閻貴人
-
-
尚書閻章之妹
閻氏
閻貴人
-
-
尚書閻章之妹
梁氏
梁貴人
漢章帝
貴人
-
追尊恭懷皇后
宋氏
宋貴人
貴人
-
追尊敬隱皇后
竇氏
竇貴人
貴人
-
章德皇后之妹
宋氏
宋貴人
貴人
-
敬隱皇后之妹
梁氏
梁貴人
貴人
-
恭懷皇后之姐
申氏
申貴人
貴人
-
-
周氏
周貴人
漢和帝
貴人
-
-
馮氏
馮貴人
貴人
-
-
李氏
-
漢安帝
宮人
劉保
追尊恭愍皇后
虞氏
虞美人
漢順帝
-
舞陽公主,劉炳
孝順皇后
-
竇貴人
-
-
竇章之女
-
伏貴人
-
-
伏晨孫女
-
梁貴人
-
-
梁商之妹,梁妠姑母
郭氏
郭貴人
漢桓帝
采女-貴人
-
宣陵貴人
田聖
貴人
采女-貴人
-
-
-
馮貴人
貴人
-
-
寇氏
-
貴人
-
寇榮孫女
-
許貴人
貴人
-
-
趙飛燕
趙飛燕 趙飛燕
趙飛燕(前32年-前1年),原名宜主,是西漢漢成帝的皇后和漢哀帝時的皇太后。趙飛燕是一位在中國歷史上傳奇的人物。在《漢書》中對她的描述僅僅只有少數幾句,但關於她的野史卻有許多。在中國民間和歷史上,她以美貌著稱,所謂“環肥燕瘦”講的便是她和楊玉環,而燕瘦也通常用以比喻體態輕盈瘦弱的美女。同時她也因美貌而成為淫惑皇帝的一個代表性人物。
光烈陰皇后
陰麗華(公元4—64年),南陽新野人。東漢王朝開國皇帝劉秀的第二任皇后,劉秀的結髮妻子,為春秋時代著名的齊相管仲之後。陰麗華在歷史上以美貌著稱。史載,劉秀還是一個沒落皇族之時,十分仰慕陰麗華的美貌,不禁嘆曰:“娶妻當得陰麗華”。劉秀稱帝之後,陰麗華成為了他的寵妃,備受光武帝劉秀的寵愛。建武十七年,即劉秀掃滅羣雄、統一天下之後的第5年,陰氏被冊封為皇后。永平七年,陰麗華逝,在位二十四年,與劉秀合葬於原陵。史載:陰後在位之時,端莊賢淑,不喜言笑,有母儀之美。皇后內持恭儉,外抑宗族,為一代賢后。

嬪妃唐代

概要
中國後宮一直有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的説法,這是皇帝有正規名號的龐大妻妾羣。唐初規定,後宮設皇后一人,皇后之外,設四妃:貴妃、淑妃、德妃、賢妃;玄宗時增四妃:惠妃,麗妃,華妃。九嬪: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九婕妤;九美人;九才人;二十八寶林;二十七御女;二十七采女。這些女子各有品味,合112人。東宮太子在太子妃下設良娣、良媛、承徽、詔訓、奉儀。
官修史書《新唐書》《舊唐書》設後奴傳,傳中列有皇后26人,妃嬪10人,還有見於史書的女子約60人。
楊貴妃
楊貴妃 楊貴妃
本名楊玉環(公元719-756年):唐代宮廷音樂家、歌舞家,其音樂才華在歷代后妃中鮮見。原籍蒲州永樂(今山西永濟)人。開元七年719年6月1日生於蜀郡(今四川成都)。楊貴妃天生麗質,加上優越的教育環境,使她具備有一定的文化修養,性格婉順,精通音律,擅歌舞,並善彈琵琶與西施王昭君、貂蟬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

嬪妃宋朝

北宋
昭憲杜太后
太祖孝明王皇后
太祖孝章宋皇后
太宗淑德尹皇后
太宗懿德符皇后
太宗明德李皇后
太宗元德李皇后
真宗章懷潘皇后
真宗章穆郭皇后
真宗章獻明肅劉皇后劉娥
真宗章惠楊皇后
仁宗郭皇后
仁宗慈聖光獻曹皇后
仁宗温成張皇后
英宗宣仁聖烈高皇后高滔滔
神宗欽聖憲肅向皇后
神宗欽成朱皇后
神宗欽慈陳皇后
哲宗昭慈孟皇后孟嬋
哲宗昭懷劉皇后劉清菁
徽宗顯恭王皇后
徽宗顯肅鄭皇后
徽宗明節劉皇后
徽宗明達劉皇后
欽宗仁懷朱皇后朱璉
南宋
高宗憲節邢皇后邢秉懿
憲聖慈烈吳皇后吳芍芬
孝宗成穆郭皇后
孝宗成恭夏皇后
孝宗成肅謝皇后
光宗慈懿李皇后李鳳娘
寧宗恭淑韓皇后
恭聖仁烈楊皇后楊桂枝
理宗謝皇后謝道清
度宗全皇后全玖

嬪妃明朝

朱元璋
朱元璋共有四十六個后妃,二十六位兒子和十幾個公主。
皇后:
孝慈昭憲至仁文德承天順聖高皇后馬氏,宿州人,卒於1382年,壽51歲。父馬公母鄭媪(公與媪非正式名字),郭子興義女。
妃:
成穆貴妃孫氏,陳州人,卒於1374年,壽32歲。兄孫藩,元帥馬世熊義女。
淑妃李氏,壽州人,父李傑。 生太子朱標、秦王晉王
寧妃郭氏,濠州人,父郭山甫,兄郭興、郭英。李淑妃薨後,命郭寧妃攝六宮事務。
碽妃:成祖(朱棣)生母
郭慧妃:慧妃(?—?)郭氏,生蜀王朱椿、代王朱桂、谷王朱橞、永嘉公主和汝陽公主
胡順妃:生朱元璋第十二子朱柏(湘獻王)。
韓妃:生朱植,十五子,遼簡王
楊妃:生朱權,十七子,寧獻王
周妃:生朱栴,十六子,慶靖王朱松,二十子,韓憲王
趙貴妃:生朱模,二十一子,沈簡王
李賢妃:生朱桱,二十三子,唐定王
劉慧妃:生朱棟,二十四子,郢靖王
葛麗妃:生二十五子,伊歷王
高麗妃韓氏:生含山公主
朱棣
權氏,賢妃
任氏為順妃,
李氏為昭儀,
呂氏為婕妤,
崔氏為美人
參考資料
  • 1.    嬪妃  .在線新華字典[引用日期2019-05-22]
  • 2.    周文英. 略論中國古代的女官制度[J]. 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6(03):5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