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太子

(王位或皇位繼承人)

鎖定
太子,是中國古代帝王的繼任者的稱謂,被定為王位、皇位繼位者的人。需要注意的是秦始皇之前的太子,不能稱皇太子,僅帝制時代的太子,才可稱皇太子
中文名
太子
外文名
Crown prince
含    義
被定為王位、皇位繼位者的人
類    別
名詞稱謂詞
注意1
秦始皇之前的太子,不能稱皇太子
注意2
僅帝制時代的太子,才可稱皇太子
注意3
皇太子僅一人擔當,無二三四

太子釋義

商周時期天子及諸侯的法定繼承人,稱太子或世子。兩漢,皇帝與諸侯王的繼承人皆稱“太子”, [1-2]  但惟皇儲稱“皇太子”。漢以後,諸侯王的繼承人改稱“世子”,“太子”成為了皇位繼承人獨有的稱呼。封建社會的太子,在朝堂其地位次於皇帝與宰相,擁有監國的權力,並擁有類似於朝廷的東宮官。
需要指出的是,“太子”並非與生俱來的身份,而是皇帝賦予的身份。只有獲得“冊封”(見下),才會取得太子的身份。
因被冊封者與皇帝關係的不同,與太子類似的的稱謂有“太孫”、“太叔”、“太弟”等。太子多為皇帝的兒子,少數為皇帝的侄子或養子。元代不諳中國禮法,鬧了弟弟是哥哥“太子”的笑話。

太子待遇

皇太子冠服——《Q版大明衣冠圖志》 皇太子冠服——《Q版大明衣冠圖志》
在封建王朝太子的地位在朝廷中僅次於皇帝。太子擁有自己的類似於朝廷的東宮。東宮的官員配置完全仿照朝廷的制度,還擁有一支類似於皇帝禁軍的私人衞隊“太子諸率”(唐制)。而皇太子的妻妾也如皇帝的妃嬪一樣,有正式的封號,如太子妃良娣良媛承徽昭訓奉儀等。
實際地位:
太子的地位不低於妃嬪,以唐宋為例:即使是後宮妃嬪中最高等的貴妃,也只有正一品,是親王爵位,皇太子與太子妃都是與皇帝皇后一樣不列品級,故除帝后外太子地位不低於任何人。

太子冊立

中國古代社會的承襲制度是嫡長子繼承製,女性沒有繼承權。繼承人的原則是:“立嫡立長”,也就是説,繼承順序是以嫡子優先、年長優先。嫡子[正妻(皇后)所生之子]中,最年長者為第一繼承人,如沒有嫡子,則由庶子(非嫡所生之子)中年長者為繼承人。另一種情況是嫡子早逝,則立其子為繼承人,如朱元璋在太子朱標逝世後立其子朱允炆為皇太孫。
除了“立嫡立長”的原則外,還有:“立子以賢”,就是説,要看諸位庶子的德行而定,最次的是皇帝“立儲以愛”就是皇帝最喜歡哪個兒子,就立他為太子,這種方式歷史上雖有,卻為數不多,也極易引發宮廷權利爭鬥。
歷史上太子和皇帝之間的關係極其複雜矛盾。一方面,皇帝需要有繼承人,但繼承人的存在又會對皇權構成一定威脅。由於皇太子有極大權力,所以往往會和皇帝發生衝突,從而導致被廢或被殺。例如漢景帝廢太子劉榮漢武帝太子劉據巫蠱之禍自殺,隋文帝廢太子楊勇等,而力量強大的皇太子由於不滿皇帝約束、也會有叛逆、乃至弒君。如宋文帝劉義隆為太子劉劭所殺。另一方面,由於覬覦皇太子儲位,皇帝的兒子們往往相互傾軋、甚至兵戎相見,這樣的例子就更加平常了。
通常,由於以上種種原因,皇太子順利冊立、順利繼承皇位的並不多見。 隨着皇帝權力的不斷加強,皇太子的權力越來越被削弱,皇帝有足夠的權力來約束他的其他兒子們,所以後期的皇太子順利繼位的比較多。
由於太子與皇帝關係的特殊和敏感。大臣們在辦理有關事項時,不得不小心翼翼。他們既不敢違抗皇命,又不願得罪太子。

太子稱謂

太子對皇帝稱“兒臣”,對下級稱“本王”或“本太子”,秦以前沒有特定,對下也稱“孤”。
例舉唐代時,皇太子常被左右之人稱為“儲君”、“郎君”;而亦有自稱為“寡人”的,這個可見於順宗為太子時同王叔文的對話,詳見《舊唐書·列傳第八十五》:王叔文者,越州山陰人也。以棋待詔,粗知書,好言理道。德宗令直東宮。太 子嘗與侍讀論政道,因言宮市之弊,太子曰:“寡人見上,當極言之。”
皇帝對兒子的稱呼:親暱點可以叫小名,平時可叫他的名,亦或稱呼其排行如“九郎”,亦或名後加上什麼“~兒”之類:如桓兒,構兒等。皇太子自稱:平時多用“本王”、“本宮”或“吾”,對下人也可謙稱“小王”。另外對皇帝、皇后或皇妃時亦稱用“兒臣”。

太子東宮

概述
中國封建社會為教育、輔導、保衞太子,以保證皇 權長久承襲而專門設置的系列職官的制度。在封建社會冊立太子,是鞏固皇權、穩定封建統治秩序的重要措施之一。太子所居之地稱“東宮”,或“青宮”、“春宮”等。詩·衞風·碩人以東宮指太子,後世沿用。故太子系列的官屬稱東宮官或宮臣
沿革
東宮官制度始建於殷周。通典·職官·東宮官》載,當時有師、保、太傅、少傅。太傅、少傅使知君臣父子之道,師教之以事,保則慎其身。秦漢時,東宮官制度初具規模,屬官有太子門大夫、庶子、先馬(或作洗馬)、舍人;有詹事掌管太子家,設丞,轄太子率更、家令丞、僕、中盾、衞率、廚、廄長丞;還有太子賓客贊相禮儀,規誨過失,但未作為官屬。東漢時,太子太傅只管輔導,禮如師,不領官屬。太子少傅則因無詹事之設而既要管輔導,又要管理全部太子官屬。若未有太子,則設舍人隸於少府,其餘皆撤。
晉朝的太傅、少傅總管東宮事。愍懷太子時置六傅,後稱三師三少,即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以後歷代相承,但人數多少不一。由晉至隋,詹事時省時置,一般均有家令、率更令、僕三卿。隋朝省詹事,設門下坊、典書坊、左右衞等。唐朝除坊局沿隋制外,有太子賓客,詹事府統家令等三寺,左右率等十府。還有東宮圖書館,稱崇文館。宋朝東宮官或以他官兼,或省或置,很不固定。開始有由丞相兼師傅、參政兼太子賓客。始置侍讀、侍講,太子肄業的資善堂亦有翊善等官屬。元朝六傅不常設,詹事院或稱徽政院、儲慶使司、儲政院、宮傅府,時置時撤。

太子列表

太子兩漢三國

  • 兩漢
西漢
漢高帝劉邦皇太子劉盈
漢惠帝劉盈皇太子劉恭
漢文帝劉恆皇太子劉啓
漢景帝劉啓
首任皇太子劉榮
次任皇太子劉徹
漢武帝劉徹
首任皇太子劉據
次任皇太子劉弗陵
漢昭帝劉弗陵嗣太子劉賀
漢宣帝劉詢皇太子劉奭
漢元帝劉奭皇太子劉驁
漢成帝劉驁皇太子劉欣
新建興帝王莽皇太子王臨
東漢
漢光武帝劉秀
首任皇太子劉彊
次任皇太子劉莊
漢明帝劉莊皇太子劉炟
漢章帝劉炟
首任皇太子劉慶
次任皇太子劉肇
漢順帝劉保皇太子劉炳
  • 三國
魏文帝曹丕皇太子曹叡
魏明帝曹叡皇太子曹芳
漢昭烈帝劉備皇太子劉禪
蜀漢後主劉禪皇太子劉璿
吳大帝孫權
首任皇太子孫登
次任皇太子孫和
末任皇太子孫亮
吳景帝孫休皇太子孫𩅦<雨單>
吳末帝孫皓皇太子孫瑾

太子兩晉南北朝

  • 兩晉
西晉
晉武帝司馬炎皇太子司馬衷
晉惠帝司馬衷
首任皇太子司馬遹
次任皇太子司馬覃
晉懷帝司馬熾皇太子司馬銓
東晉
晉元帝司馬睿皇太子司馬紹
晉明帝司馬紹皇太子司馬衍
晉康帝司馬嶽皇太子司馬聃
晉孝武帝司馬曜皇太子司馬德宗
  • 十六國
成漢
成武帝李雄皇太子李班
漢趙
漢光文帝劉淵皇太子劉和
漢昭武帝劉聰皇太子劉粲
漢隱帝劉粲皇太子劉元公
漢末帝劉曜皇太子劉熙
後趙
後趙明帝石勒
首任皇太子石興
次任皇太子石弘
後趙武帝石虎
首任皇太子石邃
次任皇太子石宣
三任皇太子石世
後趙彭城王石遵皇太子石衍
前燕
前燕景昭帝慕容儁
首任皇太子慕容曄
次任皇太子慕容暐
前秦
景明帝苻健
首任皇太子苻萇
次任皇太子苻生
越厲王苻生皇太子苻馗
宣昭帝苻堅皇太子苻宏
哀平帝苻丕皇太子苻寧
前秦高帝苻登皇太子苻崇
前秦末帝苻崇皇太子苻宣
後燕
成武帝慕容垂皇太子慕容寶
惠愍帝慕容寶皇太子慕容策
昭武帝慕容盛皇太子慕容定
北燕
北燕惠懿帝慕容雲皇太子高彭城
文成帝馮跋
首任皇太子馮永
次任皇太子馮翼
末帝馮弘皇太子馮王仁
南燕
獻武帝慕容德皇太子慕容超
後秦
武昭帝姚萇皇太子姚興
文桓帝姚興皇太子姚泓
武烈帝赫連勃勃
首任皇太子赫連璝
次任皇太子赫連昌
後涼
懿武帝呂光皇太子呂紹
冉魏
平帝冉閔皇太子冉智
  • 南朝
南朝宋
宋武帝劉裕皇太子劉義符
宋文帝劉義隆皇太子劉劭
元兇劭劉劭皇太子劉偉之
宋孝武帝劉駿皇太子劉子業
宋明帝劉彧皇太子劉昱
南齊
齊高帝蕭道成皇太子蕭賾
齊武帝蕭賾
首任皇太子蕭長懋
次任皇太孫蕭昭業
齊明帝蕭鸞皇太子蕭寶卷
東昏侯蕭寶卷皇太子蕭誦
南梁
梁武帝蕭衍
首任皇太子蕭統
次任皇太子蕭綱
梁簡文帝蕭綱皇太子蕭大器
梁元帝蕭繹皇太子蕭方矩
梁宣帝蕭詧
首任皇太子蕭嶛
次任皇太子蕭巋
梁明帝蕭巋皇太子蕭琮
南陳
陳武帝陳霸先皇太子陳克
陳文帝陳蒨皇太子陳伯宗
陳廢帝陳伯宗皇太子陳至澤
陳宣帝陳頊皇太子陳叔寶
陳後主陳叔寶皇太子陳深
  • 北朝
北魏
道武帝拓跋珪皇太子拓跋嗣
明元帝拓跋嗣皇太子拓跋燾
太武帝拓跋燾皇太子拓跋晃
文成帝拓跋浚皇太子拓跋弘
獻文帝拓跋弘皇太子元宏
孝文帝元宏
首任皇太子元恂
次任皇太子元恪
宣武帝元恪皇太子元詡
東魏
孝靜帝元善見皇太子元長仁
北齊
文宣帝高洋皇太子高殷
孝昭帝高演皇太子高百年
武成帝高湛皇太子高緯
北齊後主高緯皇太子高恆
西魏
文帝元寶炬皇太子元欽
北周
武帝宇文邕皇太子宇文贇
宣帝宇文贇皇太子宇文闡

太子隋唐五代十國

隋文帝楊堅
首任皇太子楊勇
次任皇太子楊廣
隋煬帝楊廣皇太子楊昭
唐高祖李淵
首任皇太子李建成
次任皇太子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
首任皇太子李承乾
次任皇太子李治
唐高宗李治
首任皇太子李忠
次任皇太子李弘
三任皇太子李賢
四任皇太子李顯
周則天順聖皇后武曌皇太子李顯
唐中宗李顯皇太子李重俊
唐睿宗李旦皇太子李隆基
唐玄宗李隆基
首任皇太子李瑛
次任皇太子李亨
唐肅宗李亨皇太子李豫
唐代宗李豫皇太子李適
唐德宗李適皇太子李誦
唐順宗李誦皇太子李純
唐憲宗李純
首任皇太子李寧
次任皇太子李恆
唐穆宗李恆皇太子李湛
唐敬宗李湛皇太子李普
唐文宗李昂皇太子李永
唐宣宗李忱
首任皇太子李渼
次任皇太子李漼
唐懿宗李漼皇太子李儇
唐昭宗李曄皇太子李裕
  • 五代十國
五代
後晉
後晉高祖石敬瑭皇太子石重貴
後漢
後漢高祖劉知遠皇太子劉承佑
後周
後周太祖郭威皇太子郭榮
後周世宗郭榮皇太子郭宗訓
十國
南吳
南吳末帝楊溥皇太子楊璉
南唐
南唐元宗李璟
首任皇太子李弘冀
次任皇太子李煜
南唐後主李煜皇太子李仲寓
前蜀
前蜀高祖王建
首任皇太子王宗懿
次任皇太子王衍
後蜀
後蜀高祖孟知祥皇太子孟昶
後蜀末帝孟昶皇太子孟玄喆

太子宋元明清

  • 兩宋
北宋
宋太宗趙炅
首任皇太子趙元僖
次任皇太子趙恆
宋真宗趙恆皇太子趙禎
宋英宗趙曙皇太子趙頊
宋神宗趙頊皇太子趙煦
宋哲宗趙煦皇太子趙茂
宋徽宗趙佶皇太子趙桓
宋欽宗趙桓皇太子趙諶
南宋
宋高宗趙構
首任皇太子趙旉
次任皇太子趙眘
宋孝宗趙眘
首任皇太子趙愭
次任皇太子趙惇
宋光宗趙惇皇太子趙擴
宋寧宗趙擴皇太子趙詢
宋理宗趙昀皇太子趙禥
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皇太子耶律倍
遼景宗耶律賢皇太子耶律隆緒
遼聖宗耶律隆緒皇太子耶律宗真
遼興宗耶律宗真皇太子耶律洪基
遼道宗耶律洪基皇太子耶律浚
金閔宗完顏亶皇太子完顏濟安
前廢帝完顏亮皇太子完顏光英
金世宗完顏雍皇太子完顏允恭
後廢帝完顏永濟皇太子完顏從恪
金宣宗完顏珣
首任皇太子完顏守忠
次任皇太孫完顏鏗
三任皇太子完顏守緒
首任皇太子燕帖古思
大明
明太祖朱元璋
皇太子朱標
皇太孫朱允炆
明惠宗朱允炆皇太子朱文奎
明成祖朱棣皇太子朱高熾
明仁宗朱高熾皇太子朱瞻基
明宣宗朱瞻基皇太子朱祁鎮
明英宗朱祁鎮皇太子朱見深
明代宗朱祁鈺皇太子朱見濟
明憲宗朱見深
首任皇太子朱祐極
次任皇太子朱祐樘
明孝宗朱祐樘皇太子朱厚照
明世宗朱厚熜皇太子朱載壡
明穆宗朱載坖
首任皇太子朱翊釴
次任皇太子朱翊鈞
明神宗朱翊鈞皇太子朱常洛
明光宗朱常洛皇太子朱由校
明熹宗朱由校
首任皇太子朱慈燃
次任皇太子朱慈焴
三任皇太子朱慈炅
明思宗朱由檢皇太子朱慈烺
南明
明紹宗朱聿鍵皇太子朱琳源
明昭宗朱由榔
首任皇太子朱慈爝
次任皇太子朱慈䇅
三任皇太子朱慈煊
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皇太子愛新覺羅·弘曆(密立,雍正十三年胤禛逝後公開)
首任皇太子愛新覺羅·永璉
次任皇太子愛新覺羅·顒琰
清仁宗愛新覺羅·顒琰皇太子愛新覺羅·旻寧(密立,嘉慶二十五年永顒琰逝後公開)
清宣宗愛新覺羅·旻寧皇太子愛新覺羅·奕詝(密立,道光三十年正月丁未,道光帝不豫,宣示硃筆,立為皇太子)
清文宗愛新覺羅·奕詝皇太子愛新覺羅·載淳(奕詝臨終所立)
王朝結束
參考資料
  • 1.    又《後漢書·卷四十二》“光武十王列傳”,“(濟南簡王)錯為太子時,愛康鼓吹妓女宋閏”。説明東漢諸侯王儲君依舊稱“太子”。
  • 2.    如《漢書·荊燕吳傳》記載,“孝文時,吳太子入見,得侍皇太子飲博。”説明漢代諸侯王儲副亦稱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