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天寶十節度使

鎖定
天寶十節度使是從唐開元天寶年間在邊陲所設立的緣邊節度使。節度使制度的開端。
中文名
天寶十節度使
外文名
Tianbao ten Jiedushi
開端年代
開元天寶年間
基本釋義
邊陲的十個軍區長官

天寶十節度使背景

唐初沿北周及隋朝舊制,重要地區置總管統兵,旋改稱都督,惟朔方仍稱總管,邊州別置經略使,有屯田州置營田使。唐代開始設立的地方軍政長官。因受職之時,朝廷賜以旌節,故稱。《資治通鑑》第二百一十卷唐紀二十六有載:唐睿宗景雲元年(710年),丁酉,以幽州鎮守經略節度大使薛訥左武衞大將軍兼幽州都督,節度使之名自訥始。景雲二年,賀拔延嗣涼州都督充河西節度使,節度使開始成為正式的官職。
武德初,於緣邊及襟要地區的一些州治總管府。以本州刺史兼總管,總攬附近數州軍事;七年(624),改稱都督府。貞觀中行軍稱總管,駐守稱都督。後因四周邊警日繁,景雲時開始設置少數有一定轄區的節度使。節度使“加以旌節”,“得以軍事專殺,行則建節,府樹六纛”。至開元時遍設節度(或經略)使於邊區。天寶初遂有沿邊十節度(實為九節度使,一經略使)之制。

天寶十節度使十節度使

天寶十節度使范陽節度使

范陽節度使,臨制奚、契丹,治幽州(天寶時為范陽郡),統轄經略軍、靜塞軍、威武軍、清夷軍、橫海軍、高陽軍、唐興軍、恆陽軍北平軍,管兵九萬一千四百人。天寶時節度使為裴寬安祿山

天寶十節度使平盧節度使

鎮撫室韋靺鞨,治營州柳城郡,今遼寧朝陽),統轄平盧軍、盧龍軍榆關守捉、安東都護府,管兵三萬七千五百人。天寶時節度使為安祿山

天寶十節度使河東節度使

防禦突厥,治太原府(今山西太原西南晉源鎮),統轄天兵軍、大同軍橫野軍岢嵐軍雲中守捉忻州定襄郡,今山西忻州)、代州雁門郡,今山西代縣)、嵐州樓煩郡,今山西嵐縣北)三州郡兵,管兵五萬五千人。天寶時節度使為田仁琬王忠嗣韓休琳、安祿山。

天寶十節度使朔方節度使

捍禦突厥,治靈州靈武郡,今寧夏靈武西南),統轄經略軍、豐安軍、定遠軍、東受降城中受降城西受降城安北都護府單于都護府,管兵六萬四千七百人。天寶時節度使為王忠嗣、張齊丘安思順

天寶十節度使河西節度使

斷隔吐蕃、突厥,治涼州武威郡,今甘肅武威),統轄赤水軍、大斗軍建康軍寧寇軍玉門軍墨離軍豆盧軍新泉軍、張掖守捉、交城守捉、白亭守捉,管兵七萬三千人。天寶時節度使為王倕、皇甫惟明、王忠嗣、安思順、哥舒翰

天寶十節度使安西節度使

安西節度使,又稱四鎮節度使安西四鎮節度使撫寧西域,治龜茲城(今新疆庫車),統轄龜茲、焉耆、于闐、疏勒四鎮,管兵兩萬四千人。天寶時節度使為夫蒙靈曜、高仙芝王正見封常清

天寶十節度使北庭節度使

北庭節度使,防制突騎施、堅昆,治北庭都護府(治庭州,今新疆吉木薩爾北破城子),統轄瀚海軍、天山軍伊吾軍,管兵兩萬人。天寶時節度使為來曜、王安見、程千里、封常清。

天寶十節度使隴右節度使

備禦吐蕃,治鄯州西平郡,治今青海樂都),統轄臨洮軍河源軍白水軍安人軍振武軍威戎軍、莫門軍、寧塞軍積石軍鎮西軍、綏和守捉、合川守捉、平夷守捉,管兵七萬五千人。天寶十三載又於鄯、廓、洮、河四州西境增置寧邊、威勝、天成、振威(吐蕃雕窠城)、神策、金天、武寧、曜武八軍。天寶時節度使為皇甫惟明、王忠嗣、哥舒翰。

天寶十節度使劍南節度使

西抗吐蕃,南撫蠻僚,治益州蜀郡,今四川成都),統轄團結營、天寶軍、平戎軍、昆明軍寧遠軍、澄川守捉、南江軍翼州、茂州、維州柘州松州當州雅州黎州、姚州、悉州州郡兵,管兵三萬九百人。天寶時節度使為章仇兼瓊郭虛己鮮于仲通楊國忠

天寶十節度使嶺南五府經略使

綏靜夷僚,治廣州(南海郡,今廣東廣州),統轄經略軍、清海軍,直轄廣管諸州、兼領桂、容、邕、安南四管諸州郡兵,管兵一萬五千四百人。天寶時裴敦復為五府經略使。至德元載改為節度使。

天寶十節度使影響

開元天寶年間是唐代節度使的權力逐漸擴大的時期。其表現為三方面。
權力逐步擴大
節度使初置時僅統一方軍事,有的兼支度使(計軍資糧仗),有的因邊區供養不足,開置屯田,以益軍儲,故又兼營田使。開元以後,節度使不僅統轄一鎮軍兵,漸有兼及民政、財政和監察的趨勢。如幽州(後稱范陽)節度使於開元十五年兼河北支度營田使,二十年兼河北採訪處置使,二十七年又增領河北海運使平盧節度使在開元七年初置時,兼領經略、河北支度、管內諸蕃及營田使,又兼領安東都護;二十八年又兼押兩蕃(奚、契丹)、渤海、黑水四府經略處置使。河西節度使於開元二年兼隴右羣牧都使、本道支度營田等使。開元二十五年至二十八年任朔方節度使牛仙客“兼關內道支度兼管營田、鹽池、押諸蕃部落副大使,兼採訪處置使、羣牧都使、監牧度支營田閒廄宮苑五坊等使”。至天寶年間,節度使幾乎囊括邊州所有軍、政、財、監大權。
管轄範圍不斷擴大
因邊疆聯防需要,常使一人兼攝數鎮。如朔方與河東鄰近,節度使常由一人兼領。開元二十六年牛仙客以朔方節度使兼河東節度副大使。隴右和河西毗連,開元二十六年李林甫以隴右節度副大使兼河西節度使。天寶五載以隴右節度使皇甫惟明兼河西節度使。同年,王忠嗣以河西、隴右節度使,兼知朔方、河東節度事,一身兼杖四節,“控制萬里,天下勁兵重鎮,皆在掌握”。天寶末安祿山即以身兼范陽、平盧、河東三鎮起兵反唐。
胡人逐步掌權
初,節度使皆用名臣,“不久任,不遙領,不兼統,功名著者往往入為宰相”。如開元中,張嘉貞王晙張説蕭嵩杜暹皆以節度使入知政事。天寶時李林甫為相,欲鞏固自己的地位,奏言“文臣為將,怯當矢石”,不如用胡人,胡人勇決習戰,且族寒無黨,厚待之“必能為朝廷盡死”。玄宗聽了他的話,於是安祿山(胡父突厥母)、安思順昭武九姓胡)、哥舒翰突騎施)、高仙芝(高麗)先後出任平盧、范陽、朔方、河西、安西、河東等道節度使,權傾邊陲,終成尾大不掉之勢。
至德以後,天下多征戰,內地要州刺史皆授以節度使,“由是方鎮相望於內地,大者連州十餘,小者猶兼三四”。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