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河西節度使

鎖定
河西節度使,是唐朝在涼州設置的節度使,是十大節度使裏軍事實力最強的節度使。在唐玄宗時期,涼州都督賀拔延嗣作為第一位天寶十大節度使,得以軍事專殺,行則建節府,樹六纛,外任之重莫比焉。故涼州又有“天下第一節度”之稱。
晚唐以後復置的河西軍,是作為唐末五代時涼州一帶的官軍殘餘勢力,後來的涼州温末、吐蕃六穀蕃部正是其後裔,是唐朝、大周武則天時,涼州武力豪族集團的重要組成。
中文名
河西節度使
性    質
官職
朝    代
唐朝
類    別
歷史
治    所
涼州

河西節度使官職介紹

河西節度使,唐朝在涼州設置的節度使。唐玄宗時,作為十大節度使之一。晚唐以後復置的河西軍,是作為唐末五代時涼州一帶的官軍殘餘勢力。

河西節度使歷史沿革

唐睿宗景雲二年(711年)四月以賀拔延嗣涼州都督充河西節度使,河西節度使負責斷隔吐蕃、突厥,治涼州(武威郡,今甘肅武威),統轄涼州甘州肅州瓜州、沙州、伊州、西州等7州。
五代時,河西地為回鶻、党項分佔,唯有涼州甘州、瓜州、沙州常遣使進貢。瓜沙二州是歸義軍轄地,中間有甘州隔開,只有涼州較靠近中原。梁太祖時曾以靈武節度使兼領河西節度,而觀察甘、肅、威等州。然而徒有其名,涼州人民自立守將。
後唐明帝長興四年(933年),涼州留後孫超遣大將拓跋承謙入朝進貢,受明帝召見,奏稱:“涼州東距靈武千里,西北至甘州五百里。舊有鄆州人二千五百為戍兵,及黃巢之亂,遂為阻絕。超及城中漢户百餘,皆戍兵之子孫也。其城今方幅數里,中有縣令、判官、都押衙、都知、兵馬使,衣服言語略如漢人。”明帝遂即任命孫超為涼州刺史,兼河西軍節度留後。
清泰元年(934年),留後李文謙來請命。幾年後,涼州人逐出李文謙,靈武節度使馮暉遣部下吳繼勳代李文謙為留後,時為天福七年(942年)。次年(943年),後晉高祖遣涇州押牙陳延暉攜詔書安撫涼州,涼州人挽留陳延暉,立為刺史。
後漢隱帝乾祐年間(948--950年之間),權知涼州留後折逋嘉施遣使者入朝廷請命,受封為節度使。嘉施是當地土豪。
後周廣順二年(952年),折逋嘉施到開封賣馬,並且請求朝廷派遣將帥官吏,時任樞密使的王峻奏請起用故人申帥厚以左衞將軍拜為河西節度使。申帥厚至涼州,推薦押衙副使崔虎心、陽妃谷首領沈念般等以及當地漢人王廷翰、温崇樂、劉少英為將吏,又自安國鎮至涼州,設立三州以控扼諸羌,用當地酋豪折逋支等人為刺史,得到朝廷允諾。但是當地漢人和少數民族雜居,申師厚又不能安撫。
後周世宗顯德元年(954),申師厚為其所迫,命兒子為留後而獨自逃歸,隨後被貶官。涼州遂與中原斷了聯繫。

河西節度使唐朝復置

安史之亂後,吐蕃乘機東進,曾兵臨長安城下,後遂以六盤山為界,以西為吐蕃所有,原河西節度使撤銷。
唐朝鹹通三年(863年),收復了涼州,但旋即便被唐廷要去設立涼州節度使,朝廷派遣兵卒鄆人二千五百員戍守涼州,867年,張議潮入朝,涼州被吐蕃殘部攻陷,唐僖宗初年,張淮深繼任,再次收復涼州打通河西,勵精圖治,在敦煌出土的文獻中被譽為“乾符之政”。
唐廷將此前的涼州節度使改為河西都防禦使,治涼州,轄涼、甘、肅三州。
唐政府對河西都防禦使的控制一直比較穩定,
麴長申、鄭某(失其名)、翁郜、馮繼文、陰季豐等人曾先後出任該使職。
尤其是翁郜在任期間,唐政府更是將河西都防禦使升格為河西節度使,力圖加強對河西地區的控制。
直至唐昭宗天覆年間,原歸義軍僚佐陰季豐始被任命為河西都防禦使,唐亡後,涼州人民自立守將。
五代末,以及其後的100年間,涼州一直控制在自稱“温末”的吐蕃人手裏,定都涼州,是獨立政權。

河西節度使歷任節度使

賀拔延嗣 711年——714年 唐朝第一位節度使,也是武力最強的一位戰功赫赫。
郭虔瓘 714年——720年。
楊敬述 720年——721年。
王君毚 721年——723年。
張敬忠 723年——727年。
李嗣直 727年。
蕭嵩 727年——729年。
牛仙客 732年——737年。
崔希逸 737年——738年。
蕭炅 738年——740年。
蓋嘉運 740年——742年。
王倕 742年——744年。
夫蒙靈察 744年——746年。
皇甫惟明 746年。
王忠嗣 746年——747年。
安思順 747年——752年。
哥舒翰 753年——756年。
王思禮 756年。
周泌 756年——757年。
豐王李珙 756年。
郭子儀 757年——759年 唐至德二載閏八月,郭子儀以尚書左僕射兵部尚書同平章事、天下兵馬副元帥兼領朔方、隴右、河西三鎮節度使,率軍平叛。但兩《唐書》本紀中,只有唐代宗本紀偶然提及郭子儀兼隴右、河西節度之事,其他本紀、列傳均未提及。乾元二年(759)三月,郭子儀兵潰相州、兼充東京畿山南東道河南道行營元帥之前,其河西節度使已由來瑱接任。但來瑱尚未赴任,朝廷再改派楊志烈為河西節度使,改命來瑱為陝虢節度使兼潼關防禦團練鎮守使 [1-2] 
來瑱 759年 《新唐書》記載來瑱,“乾元二年,徙河西。未行,王師敗於相州,詔拜陝虢節度,兼潼關防禦團練鎮守使。”《舊唐書》記載來瑱,“乾元二年,初除涼州刺史、河(南)[西]節度經略副大使。未行,屬相州官軍為史思明所敗,東京震駭。”則是來瑱在759年被授河西節度使之職,但是來瑱並沒有成行,朝廷隨即改變了對他的任命,而是任命楊志烈為河西節度使。
楊志烈 759年——765年十月 河西節度使、河西副元帥。
楊休明 約765年下半年——766年 河西節度使兼伊西北庭節度使。
周鼎約766年——777年 開服儀同三司、檢校工部尚書御史大夫、河西節度觀察使、沙州刺史、蔡國公。唐大曆十二年被殺,河西節度使遂廢。
閻朝 開府儀同三司、沙州都知兵馬使。大曆十二年殺周鼎,自領沙州刺史之事,率軍堅守沙州(敦煌),建中二年(781年)被迫投降吐蕃,任大蕃部落使、河西節度,旋被吐蕃毒殺。
朔方軍兼領河西節度(唐、五代)
郭子儀 唐至德二載(757年)閏八月——乾元二年(759年) 三月,以朔方節度使兼隴右、河西三鎮節度使。
韓遜 後梁開平元年(907年)——乾化四年(914年)。
韓洙 乾化四年(914年)——後唐天成三年(928年)。
韓璞 天成三年(928年)。
韓澄 天成四年(929年)。
康福 天成四年(929年)——後唐長興元年(930年)。
涼州留後及河西節度
馬全節 長興元年(930年)。
孫超 長興二年(931年)——長興四年(933年)。
李文謙 清泰元年(934年)——天福六年(941年)。
吳繼興 天福六年(941年)——天福七年(942年)。
陳延暉 天福七年(942年)——開運元年(944年)。
張遵古 開運二年(945年)——天福十二年(947年)。

河西節度使温末

折逋嘉施 乾祐元年(948年)——廣順元年(951年)。
申師厚 廣順元年(951年)——顯德元年(954年)。
申師厚子 954年—?。
涼州温末其本質已經是一個獨立政權

河西節度使六穀吐蕃

温末之後其地為號稱的六穀部吐蕃所佔,六穀吐蕃已經是一個獨立政權,都城涼州。六穀吐蕃後期,北宋曾來請帥,當時宋朝的殿直丁惟清在涼州買馬,命以領州事。
參考資料
  • 1.    敦煌研究院.敦煌研究(一九八六年第二期).甘肅省:《敦煌研究》編輯委員會,1981年創刊:59
  • 2.    《新唐書 卷六 本紀第六 代宗》:(唐)代宗睿文孝武皇帝諱豫,肅宗長子也。母曰章敬皇后吳氏。玄宗諸孫百餘人,代宗最長,為嫡皇孫。聰明寬厚,喜愠不形於色,而好學強記,通《易》象。初名俶,封廣平郡王。安祿山反,玄宗幸蜀肅宗,留討賊,代宗常從於兵間。肅宗已即位,郭子儀等兵討安慶緒,未克。肅宗在岐,至德二載九月,以廣平郡王為天下兵馬元帥,率朔方、安西、回紇、南蠻、大食等兵二十萬以進討,百官送於朝堂,過闕而下,步出木馬門,然後復騎,以安西、北庭行營節度使李嗣業為前軍,朔方、河西、隴右節度使郭子儀為中軍,關內行營節度使王思禮為後軍,屯於香積寺。敗賊將安守忠,斬首六萬級。賊將張通儒守長安,聞守忠敗,棄城走,遂克京城,乃留思禮屯於苑中,代宗率大軍以東。安慶緒遣其將嚴莊拒於陝州,代宗及子儀、嗣業戰陝西,大敗之,安慶緒奔於河北,遂克東都。肅宗還京師。十二月,進封楚王。乾元元年三月,徙封成王。四月,立為皇太子。初,太子生之歲,豫州獻嘉禾,於是以為祥,乃更名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