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陽諸葛廬

鎖定
南陽諸葛廬位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南陽市中心城區卧龍區卧龍崗上,為豫西南歷史名勝之首。
南陽諸葛廬初建於魏晉盛於唐宋,有1800多年曆史。舊時論傳為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躬耕隱居地 [3]  ,漢昭烈皇帝(劉備)三顧茅廬處,“三分天下”的策源地。也是諸葛亮“躬耕南陽”的故址和歷代祭祀諸葛亮的地方。劉禹錫有《陋室銘》曰:“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李白南都行》:“誰識卧龍客,長吟愁鬢斑”。早在唐代時期南陽卧龍崗已成為著名的人文景觀
中文名
南陽諸葛廬
地理位置
河南省南陽市卧龍崗 [1] 
開放時間
全年 8:00-17:30
景點級別
國家AAAA級景區
門票價格
60元/人(學生半價)
佔地面積
120000 m²
著名景點
卧龍崗十景
文物級別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陽諸葛廬出處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閲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今河南南陽),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南陽諸葛廬背景介紹

南陽諸葛廬又名武侯祠,俗稱諸葛庵,為豫西南名勝之首,馳譽中外,位於河南省南陽市城西里卧龍崗上,是後人為紀念蜀漢丞相諸葛亮躬耕南陽而興建的。相傳,諸葛亮曾居於此,三顧茅廬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裏。史載,魏晉時南陽已有紀念諸葛亮的建築,唐宋期間不少著名文人為此題詠
元大德二年(1298年)即廬為祠,塑像祭祀。監郡奉直馬哈馬割近旁田地200餘畝給諸葛廬,收入作為歲時香火費用;
皇慶二年(1313年)仁宗皇帝敕建諸葛書院於茅廬東側。
明嘉靖七年(1528年),敕賜門額、祭式,並在檄文中説:“諸葛亮避東漢之末運,寓南陽之西崗,躬耕隴畝,不求聞達,其出處之正,輔佐之誠,先儒比之伊呂。”明萬曆皇帝欽賜諸葛廬七絃琴1件,仍珍藏在廬內。南陽諸葛廬的現存建築基本上保留着元、明時期的建築特徵,建築佔地約12萬平方米,殿堂樓閣155間,牌坊、仙人橋、山門、大拜殿、茅廬、小虹橋寧遠樓等依次排列在中軸線上。分佈在兩側的建築有諸葛井、碑廊古柏亭、野雲庵、老龍洞、伴月台、躬耕亭、讀書枱等。諸葛廬的左側為三顧祠,祠內有關張殿、三顧堂、射圃亭等。廬之右側為道人居住的二進四合院。
諸葛廬內保存宋、元、明、清碑刻300多塊,其中宋代紹興八年(1138年)岳飛書《前出師表 [2]  ,字跡蒼勁,歷來為書法愛好者所推崇。明·李東陽的《重修諸葛武侯祠記》、任義的《書指道碑陰》等碑刻,是研究諸葛廬沿革的重要文字資料。廬內大量的匾額、楹聯、碑碣中保留古代不少名人的佳句和名篇。
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多次撥款修葺。郭沫若曾先後題寫了南陽“諸葛草廬”和“武侯祠”兩幅門額。國家領導人胡耀邦、李先念、胡錦濤、温家寶等都曾視察過諸葛廬。廬內茂林修竹,綠蔭遮道,景色宜人,成為國內外遊人嚮往的旅遊勝地。

南陽諸葛廬歷史

諸葛亮躬耕隱居地南陽卧龍崗
諸葛亮躬耕隱居地南陽卧龍崗(5張)
南陽卧龍崗初建於魏晉盛於唐宋。劉禹錫有《陋室銘》曰:“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李白南都行》:“誰識卧龍客,長吟愁鬢斑”。可見唐代卧龍崗已成為著名的人文景觀。 南陽卧龍崗坐西向東偏南,現存殿堂房舍267間,主要建築由東向西。 魏晉時期,後人已在卧龍崗上建庵祭祀。唐宋時期,卧龍崗諸葛庵已聞名天下,唐代著名詩人李白在《南都行》中雲:“誰識卧龍客,長吟愁鬢斑”。劉禹錫在《陋室銘》中讚美道“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元,延祐四年(1317年)仁宗皇帝交中書平章政事與翰林集議,命名南陽卧龍崗古建名勝為“武侯祠”。
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知府羅景主持重修武侯祠,並依前人“龍崗全圖”復建了“卧龍崗十景”(草廬古柏亭梁父巖、抱膝石、半月台、老龍洞、野雲庵、諸葛井、躬耕亭、小虹橋)和卧龍書院乾隆年間,出現了“漫道錦官祠宇好,龍崗今日更馨香”的盛況。 南陽卧龍崗武侯祠,現存古建築羣為元、明、清時期。祠內保存着漢以來歷代碑刻,匾額楹聯六百多(通)幅,在全國武侯祠中數居首位。其碑刻書法,真草隸篆無所不具,其中最為珍貴的是岳飛曾在此手書諸葛亮的前後《出師表》,其字體蒼勁峭拔,備受推崇。 卧龍崗位於南陽市城西的卧龍崗。諸葛亮曾躬耕於此,晉人建祠以作紀念。這是一座佔地7500平方米的古建築羣,祠堂內碑褐達600多塊,其中有岳飛手書的諸葛亮前後《出師表》和《還我河山》。
南宋紹興八年(1138年)八月,攻打金兵的岳飛路過南陽,謁武侯祠,岳飛在“跋”中寫道:“紹興戊午秋八月望前,過南陽,謁武侯祠,遇雨,遂宿於祠內。更深秉燭,細觀壁間昔賢所贊先生文祠、詩賦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覺淚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道士獻茶畢,出紙索字,揮涕走筆,不計工拙,稍舒胸中抑鬱耳。岳飛並識。”除了南陽武侯祠,全國各地武侯祠和岳飛紀念館都有《出師表》石刻。成都武侯祠進二門,長廊壁上,嵌有嶽代寫的前後 《出師表》石刻。石碑共37塊,每塊高63釐米,寬58釐米,刻工精良。

南陽諸葛廬諸葛亮

國內外遊客參觀南陽武侯祠諸葛廬
國內外遊客參觀南陽武侯祠諸葛廬(3張)
諸葛亮生於公元181年7月,病逝於公元234年8月。字孔明,號卧龍先生,山東琅琊陽都(今山東沂南)人,三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二十六歲之前,諸葛亮隱居南陽鄉間耕種,生平好吟誦樂府歌《梁甫吟》。《三國志》中描寫他身高八尺,常自比管仲、樂毅,與博陵的崔州平潁川徐庶為友。
其人胸懷大志,雖隱居鄧縣隆中,然對於國家大事卻有自己獨到的觀點,後劉備與其《草廬對》時亦言:“先生未出茅廬,已知三分天下,真萬古之人不及也!”
公元207年,諸葛亮承劉備“三顧茅廬”之請,出山相助其完成大業,為劉備制定了三分天下的策略。自此劉備與諸葛亮關係之親密,用劉備的話説:“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諸葛亮亦開始了他萬古留名的軍事生涯。公元208年由於曹操南征,劉備兵敗逃至夏口,諸葛亮請命前往東吳求救,並説服了孫權與劉備聯合抗曹,當時諸葛亮年僅27歲。《三國演義》中描寫諸葛亮在東吳經歷了舌戰羣儒、草船借箭、七星壇祭風等精彩片段,使得赤壁的漫天飛焰更具傳奇色彩,浩浩長江也由此成名於歷史舞台。赤壁之役曹操敗北後,諸葛亮協助劉備佔據了長江以南的荊州諸郡,諸葛亮被任命為軍師中郎將,小説中諸葛亮“三氣周瑜”的情節描寫也為諸葛亮的超凡智慧做下了形象生動的描繪。
公元214年諸葛亮和張飛趙雲等將率兵逆江而上,分頭平定諸郡,和劉備一起包圍了成都,成都得以平定。公元221年,劉備在西川稱帝,封諸葛亮為漢丞相。公元223年,劉備為給關羽報仇,出兵伐吳,結果大敗,蜀軍元氣大傷,劉備亦病逝於白帝城,同時,諸葛亮被封為武鄉侯,政事不分大小,均由諸葛亮決定。期間,諸葛亮致力於平定益州南部諸郡叛亂,與東吳修好,令西蜀局勢在易主期間得到穩定的發展。
公元225年,諸葛亮“五月渡瀘”,率兵南征,同年秋“深入不毛”,平定了南部諸郡叛亂。小説中正是諸葛亮“七擒孟獲”劇情所在。公元227年,諸葛亮上疏劉禪,要求北伐,那道奏疏便是有名的《出師表》。諸葛亮率各路大軍北上,駐紮漢中。然街亭一戰,馬謖違背諸葛亮安排,被魏軍大敗,這就是小説中的“失街亭”。無奈中的諸葛亮用了古琴一曲,空城一座騙走了司馬懿,接着大軍急速退回了漢中,這便是萬古留名的“空城計”。自此,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宣告失敗。其後,諸葛亮又數次出兵北伐,然均未獲得成功。
公元234年8月,心力交瘁的諸葛亮懷着滿腔的遺憾病逝於五丈原軍中,享年五十四歲。至此,他依然不忘劉備之囑託。 諸葛亮的一生多付辛勞,然他滿腔的智慧與忠心造就了他萬古流芳的賢相之名。兩千年來,諸葛亮早已成為智慧的化身深入人心,他的存在是中國歷史華夏民族共同的驕傲!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