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卧龍崗十景

鎖定
卧龍崗十景,即河南南陽市卧龍崗歷史名勝景區內的十大景觀。
由於諸葛亮在南陽郡居住過,於是後人在今南陽市附會出卧龍崗,並建武侯祠紀念諸葛亮。如今在卧龍崗上,除有武侯祠外,同隆中一樣,也有據諸葛亮隱居生活而建的十景。這十景與武侯祠的殿宇相配合,形成一組建築 [2]  ,包括:諸葛草廬、古柏亭、梁父巖、抱膝石、半月台、老龍洞、野雲庵諸葛井躬耕亭小虹橋等。
南陽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的十年躬耕地,是他成才的搖籃。現如今南陽卧龍崗已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景區、國家二級博物館
中文名
卧龍崗十景
外文名
Ten Scenic Spots of Wolonggang
地理位置
河南南陽卧龍崗景區內 [1] 
氣候條件
北亞熱帶季風性半濕潤氣候
開放時間
全年:週一至週日 08:00-17:30
景點級別
AAAA級
門票價格
60元
佔地面積
100 畝
著名景點
南陽武侯祠
躬耕亭
小虹橋
諸葛井
老龍洞
歷史人物
諸葛亮、劉備

卧龍崗十景十景起源

康熙五十年(1711年),知府羅景與南陽鎮總兵楊鑄共議擴建武侯祠,原計劃於樓前隙地“積土成山,疊石成峯,設曲廊,置台榭,為南陽勝景”,並派人去城西北隅唐王府舊址運來山石。但在施工時於地基中發現前人題詠石刻,內有“卧龍崗十景”,於是即按十景加以擴建。依先例首建草亭,謂之“茅廬”;外置小橋為“小虹橋”;亭之東稍北為“古柏亭”;自東而北為曲廊、山梯,可登高樓而遠眺。樓之南自東而至西北,蜿蜒作土山,正面疊石成峯,為“梁父巖”;自西北而南而西,穿一穴為“老龍洞”,上建平台,為“半月台”;樓之東南復作一小山,依古柏置石磴,為“抱膝石”;樓之西北竹屏曲徑,建草廬三間,為“野雲庵”;樓之北置一田舍,為“躬耕田”;其南建小殿一座,為“三顧堂”,中塑昭烈遺像。另建書院於祠前。是年七月動工,次年八月告成,歷時十四個月有餘。此次修葺,對後世影響很大,並奠定了卧龍崗武侯祠的規模。 [4] 

卧龍崗十景發展歷史

唐宋時期,卧龍崗諸葛庵已聞名天下,唐代著名詩人李白在《南都行》中雲:“誰識卧龍客,長吟愁鬢斑”。劉禹錫在《陋室銘》中讚美道“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元,延祐四年(1317年)仁宗皇帝交中書平章政事與翰林集議,
命名南陽卧龍崗古建名勝為“武侯祠”。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知府羅景主持重修武侯祠,並依前人“龍崗全圖”復建了“卧龍崗十景”(草廬、古柏亭、梁父巖、抱膝石、半月台、老龍洞、野雲庵、諸葛井、躬耕亭、小虹橋)和卧龍書院。乾隆年間,出現了“漫道錦官祠宇好,龍崗今日更馨香”的盛況。 南陽卧龍崗武侯祠,現存古建築羣為元、明、清時期。祠內保存着漢以來歷代碑刻,匾額楹聯六百多(通)幅,在全國武侯祠中數居首位。其碑刻書法,真草隸篆無所不具,其中最為珍貴的是岳飛曾在此手書諸葛亮的前後《出師表》,其字體蒼勁峭拔,備受推崇。
  • 諸葛草廬,始建於,是投魏之蜀國故將黃權在諸葛亮躬耕地卧龍崗上修建而成的。
  • 唐代時已成為一處著名的人文景觀,並多次出現當時的文學作品中。
  • 時期,曾屢因戰爭焚壞。
  • 大德二年(1298年),南陽監郡馬哈馬主持修葺武侯祠。
  • 至大二年(1309年),河南平章政事何瑋擴建武侯祠。
  • 延祐四年(1317年),元仁宗交中書平章政事與翰林集議,將南陽卧龍崗古建築名勝命名為“武侯祠”。
  • 諸葛亮逝世於234年陰曆八月,卒日不詳,明世宗朱厚熜欽定他的祭日為陰曆八月二十八。因為皇帝規定了祭祀諸葛亮的規格和日期,自明嘉靖年間,各地的武侯祠都以此為參照來舉行紀念諸葛亮的活動。
  • 康熙五十年(1711年),知府羅景主持重修武侯祠,並依前人“龍崗全圖”石刻復修了卧龍崗十景。
  • 中共文革時期,“諸葛草廬”內的‘千古人龍’、‘漢昭烈皇帝’、‘三顧處’、‘文韜武略’三道石坊及人物塑像、祠內明代成化年間塑造的18尊琉璃羅漢全部搗毀,殿宇飾物砸掉,珍藏的清康熙《龍崗志》、《忠武志》木刻文版被焚燒。
  • 1963年南陽武侯祠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首批文物保護單位。
  • 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11月12日公佈)

卧龍崗十景主要景點

南陽卧龍崗初建於魏晉,盛於唐宋。劉禹錫有《陋室銘》曰:“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李白《南都行》:“誰識卧龍客,長吟愁鬢斑”。可見唐代卧龍崗已成為著名的人文景觀。元朝延祐四年(1317年),元仁宗命名南陽卧龍崗古建築為武侯祠。清朝康熙五十年(1711年)重修武侯祠,並且按照前人的“龍崗全圖”重新興建了卧龍崗十景和卧龍書院
卧龍崗保存着元、及清時代的建築物,以及漢代的碑刻匾額及楹聯等,其數量在全國各武侯祠中是最多的,其中收錄有岳飛親筆書寫的諸葛亮前後《出師表》石刻。
南陽卧龍崗中的武侯祠是全國諸葛亮祠廟中建立最早、規模最大、保護最為完整,現存的元代、明代石碑有四十多塊,有古樹3株,其中大殿左側2棵柏樹,大殿前1棵楸樹,樹齡均300多年 [3]  ,卧龍崗坐西向東偏南,現存殿堂房舍267間,主要建築由東向西排列。
卧龍崗十景
1. 諸葛草廬:位於祠院後部正中,是後人在諸葛亮故宅基址上新建的一座八角尖頂茅亭。
前額“諸葛草廬”,為1973年郭沫若手書;內額“諸葛廬”是1940年國民政府監察院院長于右任所書。後額“南陽諸葛廬”為清光緒二十年(1894)南陽知府傅鳳颶所書。
諸葛草廬 諸葛草廬
南陽諸葛廬在唐代已經蜚聲中外,而襄陽草亭始建於明代,從體量上看,南陽諸葛廬大於襄陽草廬,文化內涵也豐富於襄陽草廬。另外從平面看,襄陽的為六角,南陽的為八角,八角與諸葛亮的八卦有一定關係。
古柏亭 古柏亭
2. 古柏亭: 位於草廬左側東部。此處有古柏一株,傳為諸葛亮所植。後人因此建亭,並以“古柏”命名。亭為青瓦挑角,石砌圍牆,門窗為木欞組飾的方格。門楣橫額“古柏亭”為清咸豐四年(1854)秋月,南陽知縣鈕雷所書。
3. 梁父巖: 小虹橋西,寧遠樓之前,疊石成峯,謂之“梁父巖”。康熙年間用前明唐王花園的太湖石建造。
4. 抱膝石: 梁父巖之西,位於寧遠樓前左側,依古柏置石凳,為“抱膝石”。
伴月台 伴月台
5. 伴月台: 在草廬右廊西部。為一磚砌正方形平台,上置石几石登,旁有台階22道,四周圍以磚牆。傳為諸葛亮夜觀星象之處。
6. 老龍洞:老龍洞和伴月台為一聯體建築。伴月台下有一磚券小門,內有一道彎曲的長洞、傳説此洞常有巨龍出現而得名。
野雲庵 野雲庵
7. 野雲庵: 諸葛亮會客之所,在草廬右側東部。正面壁飾“松鶴延年”、“六合同春”圖案,其樹木、花卉、鳥獸皆為磚雕。門額“野雲庵”及兩側楹聯亦系青磚雕成。
諸葛井 諸葛井
8. 諸葛井: 入口右側卧龍潭旁有井一眼,名曰諸葛井。井口為青石鑿成,傳為諸葛亮“躬耕”時汲水之處。
躬耕亭 躬耕亭
9. 躬耕亭: 入口左側,清康熙中知府羅景重修祠宇時建於寧遠樓之北。為一紀念性處所,後湮。光緒二十七年(1901),知府傅鳳踴又在其前立“漢武侯躬耕處”石刻一通,作為留念。
10. 小虹橋: 草廬之前,有一青磚獨券小橋,精巧玲瓏,酷似彩虹,故名。傳為諸葛亮來往必經之地。
參考資料
  • 1.    卧龍崗十景  .百度地圖[引用日期2022-03-19]
  • 2.    成都武侯祠博物館編.蜀漢勝蹟.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14
  • 3.    南陽市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南陽市志: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1989:430
  • 4.    柳玉東.卧龍崗武侯祠與諸葛亮文化研究.鄭州:鄭州大學出版社,201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