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徐庶

(三國時期謀士、曹魏御史中丞)

鎖定
徐庶(生卒年不詳),字元直,豫州潁川(治今河南省禹州市)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謀士,後歸曹操
徐庶本名徐福,早年為人報仇,獲救後改名徐庶。後與同郡石廣元避難於荊州,與司馬徽諸葛亮崔州平等人來往密切。劉備屯駐新野時,徐庶前往投奔,並向劉備推薦諸葛亮。 [21] 
徐庶南下時因母親被曹操所擄獲, [10]  辭別劉備,進入曹營。後來此事被藝術加工為“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等歇後語,被廣為流傳。而徐庶也成為孝子的典範被加以稱讚。魏文帝時,徐庶官至右中郎將御史中丞
全    名
徐庶
別    名
徐福
元直
所處時代
漢末三國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潁川(治今河南禹州)
主要成就
向劉備推薦諸葛亮
最高官職
御史中丞
本    名
徐福
性    別

徐庶人物生平

徐庶畫像 徐庶畫像
徐庶本名徐福,魏國史書在為徐庶立傳時依舊採用了他的本名徐福,《三國志·卷23·裴潛傳》裴松之注曰:“《魏略》列傳以徐福、嚴幹、李義、張既、遊楚、梁習、趙儼、裴潛、韓宣、黃朗十人共卷,其既、習、儼、潛四人自有傳,徐福事在諸葛亮傳,遊楚事在張既傳。餘乾等四人載之於後。”
中平六年(189年),徐庶為人報仇,而後用土白粉塗於臉上,披散着頭髮逃走,被官吏抓住。官吏問徐庶叫什麼名字,徐庶一句話也不説,官吏於是把徐庶綁在柱子上作出準備肢解的樣子,並擊鼓下令周圍市場裏的人出來辨認,但都不敢説認識這個人。後徐庶的黨羽一起來將徐庶救走(之後魏國史書《魏略》中為徐庶作傳時依舊採用了他的本名徐福)。徐庶非常感激,於是不再舞槍弄棒,一改自己平時的氣節去求學。 [1] 
初平二年(191年),因董卓作亂京師而導致中州四處兵起,徐庶為了避亂,與同郡石韜南下至荊州居住。到了荊州之後,徐庶結識了諸葛亮,關係友好。 [2] 
建安六年(201年),劉備被曹操擊敗而南下依附劉表,劉表讓劉備於新野駐紮抵禦曹操。徐庶前往投奔,劉備見徐庶後,非常器重他。 [3] 
建安十二年(207年),徐庶對劉備説:“諸葛孔明乃是卧龍,將軍願意見他嗎?”劉備説:“你可以和他一起來。”徐庶説:“這個人可以見,但不能委屈他前來,將軍應該放下自己的身份親自去見他。”於是,劉備在徐庶的建議下三顧茅廬,求得諸葛亮。 [4]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領大軍南下,劉表病死,次子劉琮接領荊州,派遣使者請求投降曹操。時徐庶與劉備屯於樊城,聽聞此事後,劉備率眾南行,徐庶帶家眷與諸葛亮一起隨劉備逃亡,在當陽長坂坡被曹操大軍追上,徐庶的母親被曹操軍所獲,徐庶為了保全母親,辭別劉備,前往曹營。 [5] 
黃初四年(223年),徐庶在魏國被任命為右中郎將、御史中丞。 [6] 
太和二年(228年),諸葛亮率軍北伐,聽聞徐庶與石韜郡守典農校尉)官職都不太高,於是感嘆道:“難道是魏國的謀士太多了嗎,為什麼不重用徐庶與石韜兩人呢?” [7] 
幾年後,徐庶病死,有碑存於彭城 [8] 

徐庶軼事典故

徐庶折節學問

徐庶半身像 徐庶半身像
徐庶少年時喜歡練劍行俠仗義,後來為人報仇被官府抓,逃脱後改名換姓前往儒家的學舍去學習儒學。但是同舍的學生們都嫌棄徐庶先前做賊,凡事都不肯與徐庶一起。徐庶於是每天都起牀的特別早,一個人打掃衞生,不管什麼事都先問問別人的意見,認真學習儒學,漸漸的,徐庶對於儒家的經義學問都非常精通,而且還結識了同郡的石韜,倆人膠漆相投 ,後來一起在魏國做官。 [9] 

徐庶方寸大亂

建安十三年(208年),徐庶在跟隨劉備逃亡的過程,母親被曹操擄獲,徐庶向劉備辭行,劉備不忍,徐庶對劉備説道:“我本來想和將軍一起創造王霸之業,所憑恃的就是這顆心,但是現在我的母親被曹操抓去,我現在方寸已經亂掉了,對將軍也沒什麼幫助,所以我請求從此與你告別。”劉備只好答應,於是徐庶為了保全母親前往曹營,同郡石韜也和他一起前去。 [10] 

徐庶一言不發

徐庶 徐庶
“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典故出自文學作品《三國演義》。徐庶通過自薦的方式成為劉備的軍師,但被曹操的謀士程昱設計騙到曹營。後曹操兵分八路攻打劉備所駐守的樊城,在劉曄的建議下,曹操派徐庶前往樊城勸劉備投降,但徐庶到樊城後卻告訴劉備大軍將至,讓劉備早作準備。劉備想要留下徐庶,但徐庶怕天下人恥笑,又以劉備有諸葛亮輔佐為由拒絕,並告訴劉備,自己雖然身在曹操營,但發誓不為曹操獻一謀。 [11] 
“徐庶進曹營”後與“關羽降曹”事件演化為成語“身在曹營心在漢”。

徐庶隱居仙島

三國人物(畫家劉志偉繪) 三國人物(畫家劉志偉繪)
傳説靈山東北海上有一島叫鼓子洋,島上有一種白色的耐冬花,有雙手合圍那麼大。有個好事的人前往摘取這種花,回途中遇見一個駕着小船的老人,穿着芒鞋道袍,老人問他:“你是幹什麼的?”那好事人如實回答,老人隨即呵斥道:“這個不是世間俗物,可以留給人抵禦冬天嚴寒。”老人又告訴他:“即墨有個道學先生叫胡嶧陽,你可以替我問候他。”説完老人就不見了,好事人非常驚疑,於是架竹筏返回。卻忽然颳起了大風,直到那人把所摘取的耐冬花全部丟棄,大風才停止。後來那人去找胡嶧陽,告訴了他的所見所聞,胡嶧陽告訴他:“那個人是三國時的徐庶,在鼓子洋上隱居很久了。” [12] 

徐庶人物評價

徐庶 徐庶
諸葛亮:①夫參署者,集眾思,廣忠益也。若遠小嫌,難相違覆,曠闕損矣。違覆而得中,猶棄敝趫而獲珠玉。然人心苦不能盡,惟徐元直處茲不惑。又,董幼宰參署七年,事有不至,至於十反,來相啓告。苟能慕元直之十一,幼宰之勤渠,有忠於國,則亮可以少過矣。②昔初交州平,屢聞得失,後交元直,勤見啓誨。 [13] 
尹義尚:徐元直西蜀之謀士,關雲長劉氏之驍將,須歸即遣,知叛弗追,今之與古,何其異趣? [14] 
習鑿齒:西望隆中,想卧龍之吟;東眺白沙,思鳳雛之聲;北臨樊墟,存鄧老之高;南眷城邑,懷羊公之風;縱目檀溪,念崔徐之友;肆睇魚梁,追二德之遠,未嘗不徘徊移日,惆悵極多,撫乘躊躇,慨爾而泣。曰若乃魏武之所置酒,孫堅之所隕斃,裴杜之故居,繁王之舊宅,遺事猶存,星列滿目。瑣瑣常流,碌碌凡士,焉足以感其方寸哉! [15] 
羅貫中:痛恨高賢不再逢,臨歧泣別兩情濃。片言卻似春雷震,能使南陽起卧龍。 [16] 
馮夢龍:徐庶之不終於昭烈也,其母存也,陵母不伏劍,陵亦庶也。
李蟠:陵歸楚則徐庶不得為完臣,陵不歸楚則趙苞不得為孝子矣。

徐庶後世紀念

徐庶帽子峯

膠南帽子峯 膠南帽子峯
帽子峯,位於青島膠南市大珠山南麓的魚池村,是大珠山眾多的險峯奇觀之一,海拔223米。峯頂突兀險峻,隆起寬大,狀似禮帽,故名帽子峯。帽子峯挺拔險峻,不易攀登。站在帽子峯上東可以看到靈山島,西眺琅琊台,南望大海,北仰大珠山。據説徐庶曾隱居膠南,早年帽子峯曾建有徐庶廟。廟宇呈正方形,四面各3.5米,高4米,飛檐斗拱,青瓦蓋頂,是一座古樸典雅的建築。廟內正面有泥塑徐庶像,正中是香案,牆壁繪有壁畫,歷代香火旺盛;廟外北側有涼棚,相傳是徐庶看書觀海之處。廟宇早已坍塌,但其廟基尚清晰可見。涼棚處仍保留着幾處立頂柱的柱洞。徐庶隱居膠南沿海一帶時,曾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為當地漁民做了許多好事。為了紀念他,人們在帽子峯上建起徐庶廟。雖然徐庶廟已坍塌,但當地人們仍對帽子峯有特殊的感情,帽子峯上一直香火不斷。每逢三月三、九月九,漁民們便登峯祈禱。每到過年,附近村莊人們帶上供品,到此燃放鞭炮,懷念徐庶,祈禱歲歲平安。

徐庶徐庶廟

南漳徐庶廟 南漳徐庶廟
徐庶廟,又稱徐公祠,在湖北省南漳縣城東北角,有一座古幽典雅的建築羣,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徐庶廟整個建築坐北朝南,原佔地面積2000平方米。現存建築始建於清朝嘉慶元年(1796),嘉慶十七年(1812)守備任海復立“漢徐庶故里”石牌,塑徐庶坐像。現主要有牌樓、大廳、正殿等,是明清建築漢式風格。大廳內隔扇上懸掛徐庶造像,栩栩如生,兩旁並附有對聯“在新野高歌自薦,到曹營一言不發”。正殿基座上的徐庶展卷夜塑像,身旁一盞高杆油燈。 [17] 

徐庶藝術形象

徐庶文學形象

徐庶遊戲形象
徐庶遊戲形象(4張)
小説《三國演義》裏,徐庶化名單福,本來想去投靠荊州劉表,但是見到劉表後覺得劉表善惡不分,於是留書一封與之辭別,前往司馬徽那裏傾訴,被司馬徽稱有王佐之才。劉備躍馬檀溪回新野之後,徐庶在司馬徽的指引下,於市井上劉備的回城路上放聲長歌,表達自己想要擇明主而仕的意願。劉備聽到歌聲後前往接見徐庶,並拜徐庶為軍師。 [18] 
曹操得知劉備於新野駐軍,派遣曹仁率領大軍前來攻打,徐庶用計遣張飛、趙雲大破曹仁前鋒,並將呂曠呂翔斬殺。後曹仁親自點兵前來,李典又被趙雲殺敗,曹仁於是擺八門金鎖陣,但是徐庶很快識破陣中破綻,派遣趙雲率領五百軍士將前往破陣,殺敗曹仁。曹仁不甘失敗,決定晚上前來劫寨,但又被徐庶算到,曹仁大敗而歸,徐庶又設計奪取了樊城。
曹操得知劉備用徐庶為軍師之後,在程昱的建議下,先將徐庶的母親擄至許昌,後程昱模仿徐庶母親的筆跡給徐庶寫了一封信,徐庶見是母親親筆書信,向劉備告別,臨走之前向劉備推薦諸葛亮,自己隻身前往許昌。徐庶到許昌見了母親之後才得知自己被騙,徐母在斥責徐庶之後自殺,徐庶也發誓終生不為曹操獻一計一策。 [19] 
徐庶影視形象
徐庶影視形象(25張)
赤壁之戰時徐庶識破龐統的連環計,但嫌曹操逼死母親不向曹操説明。在龐統的指引下,徐庶製造謠言説西涼馬騰韓遂造反,殺奔許昌,曹操無計可施之際,徐庶當即向曹操請命,領三千兵馬,以臧霸為先鋒,星夜離開赤壁。 [20] 

徐庶影視形象

年份
影視類型
劇名
飾演者
1976
電視劇
林錦棠
1985
電視劇
諸葛亮
李成彬
1994
電視劇
1996
電視劇
段正平
2004
電視劇
金順
2010
電視劇
三國
2011
電視劇
2017
電視劇
《軍師聯盟》
2018
電視劇
鄧尚
參考資料
  • 1.    《魏略》:中平末,嘗為人報讎,白堊突面,被髮而走,為吏所得,問其姓字,閉口不言。吏乃於車上立柱維磔之,擊鼓以令於市鄽,莫敢識者,而其黨伍共篡解之,得脱。於是感激,棄其刀戟,更疏巾單衣,折節學問。
  • 2.    《魏略》:初平中,中州兵起,乃與韜南客荊州,到,又與諸葛亮特相善。
  • 3.    《三國志·諸葛亮傳》: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
  • 4.    《三國志·諸葛亮傳》: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卧龍也,將軍豈原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
  • 5.    《三國志·諸葛亮傳》:俄而表卒,琮聞曹公來徵,遣使請降。先主在樊聞之,率其眾南行,亮與徐庶並從,為曹公所追破,獲庶母。庶辭先主。
  • 6.    《魏略》:至黃初中,韜仕歷郡守、典農校尉,福至右中郎將、御史中丞。
  • 7.    《魏略》:逮大和中,諸葛亮出隴右,聞元直、廣元仕財如此,嘆曰:“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見用乎?”
  • 8.    《魏略》:庶後數年病卒,有碑在彭城,今猶存焉。
  • 9.    《魏略》:於是感激,棄其刀戟,更疏巾單衣,折節學問。始詣精舍,諸生聞其前作賊,不肯與共止。福乃卑躬早起,常獨掃除,動靜先意,聽習經業,義理精熟。遂與同郡石韜相親愛。
  • 10.    《三國志·諸葛亮傳》:先主在樊聞之,率其眾南行,亮與徐庶並從,為曹公所追破,獲庶母。庶辭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與將軍共圖王霸之業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無益於事,請從此別。”遂詣曹公。
  • 11.    《三國演義》第四十一回:徐庶受命而行。至樊城,玄德、孔明接見,共訴舊日之情。庶曰:“曹操使庶來招降使君,乃假買民心也,今彼分兵八路,填白河而進。樊城恐不可守,宜速作行計。”玄德欲留徐庶。庶謝曰:“某若不還,恐惹人笑。今老母已喪,抱恨終天。身雖在彼,誓不為設一謀,公有卧龍輔佐,何愁大業不成。庶請辭。”玄德不敢強留。
  • 12.    《胡氏世説》:靈山東北海中有鼓子洋。島上有白耐冬花,大可拱把。好事者泛海致之,遇老人駕小舟至,芒履道服,貌甚古。問:“小子何往?”以實對。叱曰:“此非世俗間物,可留伴耐冬人耳。”又云:“即墨有道學先生胡嶧陽,為吾通一問訊。”言已不見。其人驚疑,遂反登筏。大風忽起,棄其所獲乃已。後訪胡嶧陽,具道其事。胡憮然曰:此三國時徐庶也,隱居鼓子洋久矣。
  • 13.    三國志·蜀書九·董劉馬陳董呂傳第九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12-01]
  • 14.    全北齊文·卷八  .漢典古籍[引用日期2013-12-01]
  • 15.    晉書·列傳第五十二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12-01]
  • 16.    玄德用計襲樊城 元直走馬薦諸葛  .三國在線[引用日期2014-12-28]
  • 17.    三國名勝:徐庶故里  .網易[引用日期2013-12-01]
  • 18.    《三國演義》第三十五回 玄德南漳逢隱滄 單福新野遇英主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11-30]
  • 19.    《三國演義》第三十六回 玄德用計襲樊城 元直走馬薦諸葛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11-30]
  • 20.    《三國演義》第四十八回 宴長江曹操賦詩 鎖戰船北軍用武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11-30]
  • 21.    卷二十三 魏書二十三 和常楊杜趙裴傳第二十三-三國志(晉)陳壽(南朝宋)裴松之注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01-26]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