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義真

鎖定
劉義真(407年—424年),小字車士 [34] 徐州彭城郡彭城縣(今江蘇省徐州市)人。南朝宋宗室大臣。宋武帝劉裕次子,宋少帝劉義符異母弟,宋文帝劉義隆異母兄,母為孫修華。 [1] 
劉義真儀貌俊美,神情秀徹。東晉末年受封桂陽縣公。跟從劉裕北伐後秦,平定關中地區,拜雍州刺史。不久劉裕回建康,讓劉義真鎮守長安,但被夏國赫連勃勃擊敗,全軍覆沒,逃回建康。義熙十四年(418年)十月,遷揚州刺史,鎮守石頭城。宋武帝劉裕即位後,受封廬陵王,遷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南豫州刺史。
景平二年(424年),劉義真被輔政大臣徐羨之傅亮謝晦誣陷,貶為庶人。7月15日,劉義真被徐羨之派人殺害,年僅十八歲。少帝劉義符也被殺。宋文帝劉義隆即位後,追贈劉義真為侍中、大將軍、廬陵王,諡號孝獻,過繼皇五子劉紹嗣位。 [2] 
別    名
廬陵孝獻王
車士
所處時代
東晉劉宋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晉陵郡丹徒縣(今江蘇鎮江)
出生日期
407年
逝世日期
424年7月15日
本    名
劉義真
籍    貫
彭城郡彭城縣(今江蘇徐州
官職1
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使持節、侍中
官職2
都督南豫豫雍司秦並六州諸軍事、南豫州刺史
爵    位
廬陵郡王
諡    號
孝獻

劉義真人物生平

劉義真早年經歷

劉義真是晉末權臣劉裕的次子 [4]  ,生得相貌俊美,神情清秀。他在義熙九年(413年)九月時因父親此前討平南燕、盧循之功 [6]  ,被晉廷封為桂陽縣公,食邑一千户。 [5] 
義熙十二年(416年),劉裕北伐,並於次年(417年)八月攻滅後秦,奪取長安(治今陝西西安西北)。 [7]  劉義真時年僅十餘歲,也隨北伐大軍進入長安。晉廷曾授其為員外散騎常侍,但他沒有接受任命。 [8] 

劉義真丟失關中

劉裕在攻滅後秦後,本欲經略關中,繼續北伐。但留守國都建康的宰相劉穆之卻於此時病逝。劉裕擔心後方不穩,於是由長安南歸建康。 [13]  當時,隨軍諸將多有歸意。劉裕認為“止留偏將,不足鎮固人心”,遂將劉義真留在關中,授為雍州東秦州州刺史 [14]  ,加安西將軍、領護西戎校尉。他又以諮議參軍王修為安西長史,“委以關中之任”,輔佐劉義真鎮守長安。 [15] 
夏主赫連勃勃得知劉裕南歸,和宰相王買德都認為劉裕已無恢復中原之意,於是親率大軍向長安進發。 [17]  劉義真命司馬王鎮惡中兵參軍沈田子出兵抵禦夏軍。沈田子卻與王鎮惡起了內訌。他在軍中謀殺了王鎮惡,隨後又被王修處死。 [18]  而王修因多次裁減劉義真對左右親信隨意的賞賜,遭到了他們的嫉恨。劉義真竟聽信讒言,命人處死了王修。一時間關中大亂 [19]  ,人心離散,各自為政。 [20] 
夏軍不久便逼近長安,關中各郡縣紛紛投降。劉義真忙將駐防在外的軍隊全部調入長安城中,閉城據守。當時,劉裕聞聽關中之變,忙命劉義真撤往洛陽,又以朱齡石為雍州刺史,接替劉義真鎮守長安。 [23]  但劉義真卻縱容部下在長安周圍大肆劫掠,滿載財物、美女,一日行軍不過十里,緩慢東撤。傅弘之勸其棄車輕裝疾行,但不為採納。 [24] 
夏軍很快便追上了劉義真一行。輔國將軍蒯恩拼死斷後,掩護劉義真撤退,最終在青泥(在今陝西藍田)被夏軍擊潰。 [25]  蒯恩與傅弘之、安西司馬毛脩之全部被夏軍擒獲。 [26]  劉義真逃在最前,又因天色已晚,夏軍未再窮追,這才倖免於難。 [27]  而此時,晉軍因劉義真縱兵劫掠一事,在長安民心盡失。朱齡石只得撤出長安 [28]  。赫連勃勃進駐長安,不久又遣軍擒殺了朱齡石,隨後便在長安正式稱帝。 [29]  時為義熙十四年(418年)十一月。 [30]  關中之地至此盡為夏國所有。劉裕雖欲再次北伐,但卻為謝晦等謀臣所勸阻,只能登上城頭,望北而哭。 [31]  但他對劉義真並未嚴懲,只是將其降為建威將軍、司州刺史。 [12] 

劉義真封王外鎮

元熙元年(419年),劉裕進爵宋王 [32]  ,都於壽陽(治今安徽壽縣)。其所領揚州刺史一職由劉義真接任。 [33]  劉義真鎮守石頭城(在今江蘇南京清涼山一帶)。 [16]  當時,劉裕的繼母蕭文壽以劉義真年幼,建議由己子劉道憐(劉裕異母弟)擔任揚州刺史。劉裕卻道:“正因為義真年幼,故而他雖為刺史,但揚州大小事務都還是由我作主。這一點是道憐所做不到的。” [34] 
永初元年(420年),劉裕代晉稱帝,建立南朝宋,史稱宋武帝。劉義真被封為廬陵王,食邑三千户,並移鎮東府城(在今南京秦淮區通濟門附近)。他於次年(421年)又進拜司徒。 [9] 
永初三年(422年),劉裕命劉義真出鎮歷陽(南豫州州治,在今安徽和縣),授為侍中、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南豫州刺史,並以使持節的身份都督南豫州、豫州、雍州、司州、秦州、幷州六州諸軍事。 [10]  不久,劉裕病逝。太子劉義符即位,史稱宋少帝,由謝晦與宰相徐羨之傅亮輔政。 [11] 

劉義真被廢及遇害

劉義真與謝靈運顏延之、慧琳道人等人有很深的交情,但與朝中重臣徐羨之不和。少帝劉義符無道,輔政大臣徐羨之傅亮等人密謀廢掉劉義符的皇位。由於劉義真是武帝的次子,按次序當立他為帝。徐羨之不想立他,以他與少帝不和睦的罪名,於宋少帝景平二年正月癸巳(424年2月16日)將劉義真廢為庶人,徙往新安郡。同年六月癸未(424年7月15日),劉義真被徐羨之派人殺害,年僅十八歲。
元嘉三年(426年),宋文帝劉義隆弒君的罪名誅殺了徐羨之等人,恢復了劉義真的爵位,諡號孝獻王

劉義真人物評價

《追復廬陵王義真詔》:前廬陵王靈柩在遠,國封墮替,感惟拱慟,情若貫割。王體自至極,地戚屬尊,豈可令情禮永淪,終始無寄。可追復先封,特遣奉迎,並孫修華謝妃一時俱還,言增摧哽。(《宋書·廬陵王義真傳》 [2] 
《追恤廬陵王義真詔》:故廬陵王含章履正,英哲自然。道心內昭,徽風遐被。遭時多難,志匡權逼。天未悔禍,運鍾屯險。羣凶肆醜,專竊國柄。禍心潛構,釁生不圖。朕每永念讎恥,含痛內結。遵養奸慝,情禮未申。今王道既亨,政刑始判。宣昭國體,於是乎在。可追崇侍中、大將軍,王如故。為慰冤魂,少申悲憤。(《宋書·廬陵王義真傳》 [2] 
王買德:劉裕滅秦,所謂以亂平亂,未有德政以濟蒼生。關中形勝之地,而以弱才小兒守之,非經遠之規也。(《晉書·卷一百三十·載記第三十》 [3] 

劉義真親屬成員

劉義真父母

父親:劉裕宋武帝
母親:孫氏,劉裕妾室,封修華。

劉義真兄弟

劉裕共生七子,劉義真排行第二,有一個哥哥、五個弟弟。
  1. 劉義符,南朝宋第二位皇帝,史稱宋少帝,在位兩年,被徐羨之等廢為營陽王,隨即被殺。
  2. 劉義隆,南朝宋第三位皇帝,史稱宋文帝,在位三十年,最終被太子劉劭弒殺。
  3. 劉義康,封彭城王,官至司徒、錄尚書事,領揚州刺史,一度獨掌朝政,後因主相生嫌被罷相外貶,又受范曄謀反案牽連,廢為庶人,最終被劉義隆賜死。
  4. 劉義恭,封江夏王,官至太宰,宋前廢帝(文帝孫)在位時與柳元景等密謀廢立,事泄被殺。
  5. 劉義宣,封南郡王,官至丞相、荊湘二州刺史,宋孝武帝(文帝子)在位時起兵叛亂,兵敗被殺。
  6. 劉義季,封衡陽王,官至徵北大將軍、徐州刺史,劉義康被廢后終日酗酒,是兄弟七人中唯一善終者。

劉義真姐妹

  1. 劉興弟會稽公主,下嫁秘書監徐欽之之子徐逵之,徐逵之出身東海徐氏。諡為會稽宣公主。
  2. 劉榮男,吳興公主,下嫁始興郡公王嘏之子王偃,王偃出身琅琊王氏。諡為吳興昭公主。其女王憲嫄宋孝武帝劉駿皇后。
  3. 劉氏,廣德公主。
  4. 劉氏,宣城公主,下嫁侍中周淳之子周嶠,周嶠出身汝南周氏。諡為宣城德公主
  5. 劉氏,新安公主,下嫁王景深,王景深出身太原王氏
  6. 劉氏,吳郡公主,下嫁太常褚秀之之子褚湛之(為褚湛之繼室),褚湛之出身陽翟褚氏。諡為吳郡宣公主
  7. 劉氏,富陽公主,下嫁南平郡公徐羨之之子徐喬之,徐喬之出身東海徐氏
  8. 劉氏,始安公主,下嫁太常褚秀之之子褚湛之,褚湛之出身陽翟褚氏。諡為始安哀公主
  9. 劉惠媛,義興公主。諡為義興恭公主。
  10. 劉欣男豫章公主,下嫁徐喬,徐喬出身東海徐氏。再嫁大司農何融之子何瑀,何瑀出身廬江何氏。其女何令婉為宋帝劉子業皇后。

劉義真妻妾

謝妃,廬陵王妃,尚書左僕射謝景仁之女,出身陳郡謝氏

劉義真子孫

  • 嗣子
劉紹劉義隆第五子,元嘉九年(433年)出繼劉義真為嗣,襲封廬陵王,官至左將軍、揚州刺史。 [21] 
  • 嗣孫
劉敬先南平王劉鑠第三子,繼劉紹為嗣,襲封廬陵王,後為前廢帝劉子業所害,諡號恭王。 [22] 
劉子輿,孝武帝劉駿第十一子,初封晉熙王,後繼劉紹為嗣,襲封廬陵王,官至輔國將軍、南高平臨淮二郡太守,為明帝劉彧所殺。 [22] 
劉德嗣桂陽王劉休範第二子,繼劉紹為嗣,襲封廬陵王,官至建威將軍、淮陵南彭城二郡太守,後隨生父謀反,被殺。 [22] 
劉暠,臨澧侯劉襲第三子,繼劉紹為嗣,襲封廬陵王,官至給事中,諡號元王,最終因無子除國。 [22] 

劉義真史料索引

《宋書·卷六十一·列傳第二十一·武三王》 [2] 
《南史·卷十三 列傳第三·宋宗室及諸王上》 [1] 
參考資料
  • 1.    南史:卷十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10-17]
  • 2.    宋書:卷六十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09-13]
  • 3.    《晉書 卷一百三十 載記第三十》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1-09-23]
  • 4.    《宋書》卷61《武三王列傳》:武帝七男:張夫人生少帝,孫修華生廬陵孝獻王義真,胡婕妤生文皇帝,王修容生彭城王義康,袁美人生江夏文獻王義恭,孫美人生南郡王義宣,呂美人生衡陽文王義季。義康、義宣別有傳。
  • 5.    《宋書》卷61《廬陵王義真傳》:廬陵孝獻王義真,美儀貌,神情秀徹。初封桂陽縣公,食邑千户。
  • 6.    《宋書》卷2《武帝本紀中》:(九年)九月,封公次子義真為桂陽縣公,以賞平齊及定盧循也。
  • 7.    《晉書》卷10《安帝本紀》:十二年秋八月,劉裕及琅邪王德文帥眾伐姚泓。……十三年秋七月,劉裕克長安,執姚泓,收其彝器,歸諸京師。
  • 8.    《宋書》卷61《廬陵王義真傳》:年十二,從北征大軍進長安,留守栢谷塢,除員外散騎常侍,不拜。
  • 9.    《宋書》卷61《廬陵王義真傳》:永初元年,封廬陵王,食邑三千户,移鎮東城。高祖始踐阼,義真意色不悦,侍讀博士蔡茂之問其故,義真曰:“安不忘危,休泰何可恃。”明年,遷司徒。
  • 10.    《宋書》卷61《廬陵王義真傳》:高祖不豫,以為使持節、侍中、都督南豫、豫、雍、司、秦、並六州諸軍事、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南豫州刺史,出鎮歷陽。未之任而高祖崩。
  • 11.    《宋書》卷4《少帝本紀》:永初三年五月癸亥,武帝崩,是日,太子即皇帝位。大赦。六月壬申,以尚書僕射傅亮為中書監,司空徐羨之、領軍將軍謝晦及亮輔政。
  • 12.    《宋書》卷61《廬陵王義真傳》:初,高祖聞青泥敗,未得義真審問,有前至者訪之,並雲“暗夜奔敗,無以知存亡”。高祖怒甚,剋日北伐,謝晦諫不從。及得宏啓事,知義真已免,乃止。義真尋都督司、雍、秦、並、涼五州諸軍、建威將軍、司州刺史,持節如故。
  • 13.    《宋書》卷2《武帝本紀下》:十三年十一月,前將軍劉穆之卒,以左司馬徐羨之代掌留任。公欲息駕長安,經略趙、魏,會穆之卒,乃歸。十二月庚子,發自長安。
  • 14.    《宋書》卷45《王鎮惡傳》:高祖留第二子桂陽公義真為安西將軍、雍秦二州刺史,鎮長安。
  • 15.    《宋書》卷61《廬陵王義真傳》:及關中平定,高祖議欲東還,而諸將行役既久,鹹有歸願,止留偏將,不足鎮固人心,乃以義真行都督雍、涼、秦三州之河東、平陽、河北三郡諸軍事、安西將軍、領護西戎校尉、雍州刺史。太尉諮議參軍京兆王修為長史,委以關中之任。……臨還,自執義真手以授王修,令修執其子孝孫手以授高祖。義真尋除正,加節,又進督並東秦二州、司州之東安定、新平二郡諸軍事,領東秦州刺史。
  • 16.    《宋書》卷61《廬陵王義真傳》:改除揚州刺史,鎮石頭。
  • 17.    《晉書》卷130《赫連勃勃載記》:既而勃勃還統萬,裕留子義真鎮長安而還。勃勃聞之,大悦,謂王買德曰:“朕將進圖長安,卿試言取之方略。”買德曰:“劉裕滅秦,……狼狽而返者,欲速成篡事耳,無暇有意於中原。……陛下聲檄長安,申布恩澤,三輔父老皆壺漿以迎王師矣。義真獨坐空城,逃竄無所,一旬之間必面縛麾下,所謂兵不血刃,不戰而自定也。”勃勃善之,以子璝都督前鋒諸軍事,領撫軍大將軍,率騎二萬南伐長安,前將軍赫連昌屯兵潼關,以買德為撫軍右長史,南斷青泥,勃勃率大軍繼發。
  • 18.    《宋書》卷100《沈田子傳》:大軍既還,桂陽公義真留鎮長安,以田子為安西中兵參軍、龍驤將軍、始平太守。時佛佛來寇,田子與安西司馬王鎮惡俱出北地御之。……論者謂鎮惡欲盡殺諸南人,以數千人送義真南還,因據關中反叛。田子與弘之謀,矯高祖令誅之,併力破佛佛,安關中,然後南還謝罪。田子宗人沈敬仁驍果有勇力,田子於弘之營內請鎮惡計事,使敬仁於坐殺之,率左右數十人自歸義真。長史王修收殺田子於長安稿倉門外。
  • 19.    《宋書》卷2《武帝本紀下》:先是,安西中兵參軍沈田子殺安西司馬王鎮惡,諸將軍復殺安西長史王修,關中亂。
  • 20.    《宋書》卷61《廬陵王義真傳》:沈田子既殺王鎮惡,王修又殺田子。義真年少,賜與左右不節,修常裁減之,左右並怨。因是白義真曰:“鎮惡欲反,故田子殺之。修今殺田子,是又欲反也。”義真乃使左右劉乞等殺修。修既死,人情離駭,無相統一。
  • 21.    《宋書》卷61《廬陵王義真傳》:義真無子,太祖以第五子紹字休胤為嗣。元嘉九年,襲封廬陵王。……在任七年,改授左將軍、南徐州刺史,給鼓吹一部。未之鎮,仍遷揚州刺史,將軍如故。索虜至瓜步,紹從太子鎮石頭。二十九年,疾患解職。其年薨,時年二十一。
  • 22.    《宋書》卷61《廬陵王義真傳》:無子,南平王鑠第三子敬先為嗣。景和二年,為前廢帝所害。追贈中書侍郎,諡曰恭王。無子,太宗泰始元年,以世祖第二十一子晉熙王子輿字孝文為紹嗣,封廬陵王。為輔國將軍、南高平、臨淮二郡太守,並未拜,為太宗所殺。三年,更以桂陽王休範第二子德嗣紹。為建威將軍、淮陵、南彭城二郡太守。後廢帝元徽二年,與休範俱伏誅。國復絕。三年,復以臨澧忠侯襲第三子暠字淵華繼紹。為給事中。順帝升明元年,薨,諡曰元王。又無子,國除。
  • 23.    《晉書》卷130《赫連勃勃載記》:璝至渭陽,降者屬路。……於是悉召外軍入於城中,閉門距守。關中郡縣悉降。璝夜襲長安,不克。勃勃進據咸陽,長安樵採路絕。劉裕聞之,大懼,乃召義真東鎮洛陽,以朱齡石為雍州刺史,守長安。
  • 24.    《宋書》卷61《廬陵王義真傳》:高祖遣將軍朱齡石替義真鎮關中,使義真輕兵疾歸。諸將競斂財貨,多載子女,方軌徐行,虜追騎且至。建威將軍傅弘之曰:“公處分亟進,恐虜追擊人也。今多將輜重,一日行不過十里;虜騎追至,何以待之?宜棄車輕行,乃可以免。”不從。
  • 25.    《宋書》卷61《廬陵王義真傳》:賊追兵果至,騎數萬匹。輔國將軍蒯恩斷後,不能禁;至青泥,後軍大敗,諸將及府功曹王賜悉被俘虜。
  • 26.    《晉書》卷130《赫連勃勃載記》:璝率眾三萬追擊義真,王師敗績,義真單馬而遁。買德獲晉寧朔將軍傅弘之、輔國將軍蒯恩、義真司馬毛脩之於青泥,積人頭以為京觀。
  • 27.    《宋書》卷61《廬陵王義真傳》:義真在前,故得與數百人奔散。日暮,虜不復窮追。義真與左右相失,獨逃草中。中兵參軍段宏單騎追尋,緣道叫喚,義真識其聲,出就之,曰:“君非段中兵邪?身在此。”宏大喜,負之而歸。義真謂宏曰:“今日之事,誠無算略。然丈夫不經此,何以知艱難。”
  • 28.    《宋書》卷48《朱齡石傳》:十四年,安西將軍桂陽公義真被徵,以齡石持節督關中諸軍事、右將軍、雍州刺史。敕齡石,若關右必不可守,可與義真俱歸。齡石亦舉城奔走。
  • 29.    《晉書》卷130《赫連勃勃載記》:義真大掠而東,至於灞上,百姓遂逐齡石,而迎勃勃入於長安。……赫連昌攻齡石及龍驤將軍王敬於潼關之曹公故壘,克之,執齡石及敬送於長安。羣臣乃勸進,……於是為壇於灞上,僣即皇帝位,赦其境內,改元為昌武。
  • 30.    《晉書》卷10《安帝本紀》:十四年十一月,赫連勃勃大敗王師於青泥北。雍州刺史朱齡石焚長安宮殿,奔於潼關。尋又大潰,齡石死之。
  • 31.    《南史》卷19《謝晦傳》:武帝聞咸陽淪沒,欲復北伐,晦諫以士馬疲怠,乃止。於是登城北望,慨然不悦,乃命羣僚誦詩,晦詠王粲詩曰:“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長安,悟彼下泉人,喟然傷心肝。”帝流涕不自勝。
  • 32.    《宋書》卷2《武帝本紀中》:元熙元年正月,詔遣大使徵公入輔。又申前命,進公爵為王。……七月,乃受命,赦國內五歲刑以下。遷都壽陽。九月,解揚州。
  • 33.    《晉書》卷10《恭帝本紀》:元熙元年秋八月,劉裕移鎮壽陽。九月,劉裕自解揚州。冬十月乙酉,裕以其子桂陽公義真為揚州刺史。
  • 34.    《宋書》卷51《長沙王道憐傳》:先是,盧陵王義真為揚州刺史,太后謂上曰:“道憐汝布衣兄弟,故宜為揚州。”上曰:“寄奴於道憐豈有所惜。揚州根本所寄,事務至多,非道憐所了。”太后曰:“道憐年出五十,豈當不如汝十歲兒邪?”上曰:“車士雖為刺史,事無大小,悉由寄奴。道憐年長,不親其事,於聽望不足。”太后乃無言。車士,義真小字也。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