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道憐

鎖定
劉道憐(368年~422年),一作劉道鄰,字道憐,彭城郡彭城縣綏輿裏(今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人。南朝宋宗室大臣,宋武帝劉裕異母弟。
早年為國子學生,起家徐州(謝琰)從事史。跟隨劉裕起兵,討伐桓玄之亂,授員外散騎常郎。隨軍大敗北魏將領索度真,參與北伐南燕、討平盧循,歷任南彭城太守、堂邑太守、並徐荊三州刺史等職,受封竟陵縣公。經常負責留守和後勤保障。劉裕成為宋王后,授宋國侍中尚書令,進位司空。南朝宋建立後,拜太尉、徐兗二州刺史,冊封長沙郡王。 [6] 
永初三年(422年),病逝,享年五十五歲,獲贈太傅,諡號為景。
別    名
劉道鄰 [1] 
道憐
所處時代
東晉→南朝宋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丹徒縣京口裏
出生日期
368年
逝世日期
422年7月21日 [2] 
主要成就
抗擊北魏、北伐南燕、鎮守後方
主要作品
《長沙王道憐集》
本    名
劉道憐

劉道憐人物生平

劉道憐家世出身

劉道憐祖籍彭城郡彭城縣綏輿裏(在今江蘇省徐州市),據稱乃是西漢楚王劉交的後裔。曾祖劉混,在兩晉之交時避亂渡江,定居於晉陵郡丹徒縣京口裏(在今江蘇省鎮江市)。父親劉翹,彭城功曹。 [3]  兄長劉裕,原為北府軍將領,因討平桓玄恢復社稷有功,逐漸掌握了東晉朝政大權。
劉道憐是劉翹次子,與劉裕乃是異母弟 [4]  ,早年就讀於國子學,被徐州刺史謝琰徵辟為從事史。他雖參與了劉裕討伐桓玄的密謀 [5]  ,但在正式起事時卻被留在家中侍奉母親,桓玄之亂平定後,被武陵王司馬遵“承製”授為員外散騎侍郎。 [6] 

劉道憐征戰有功

義熙元年(405年),北魏將領索度真、斛斯蘭進犯徐州,將寧朔將軍羊穆之圍困於彭城(治今江蘇省徐州市)。劉道憐時任建威將軍、南彭城內史,率軍援救羊穆之。當時,北青州刺史劉該、陽平太守孫全皆叛投北魏。劉道憐先在陵柵斬殺孫全,隨後進軍彭城,迫使魏軍撤圍退走,解除彭城之圍。他乘勝追擊至相城,在光水溝再次大破魏軍,並斬殺劉該。魏軍死傷慘重,幾乎全軍覆沒。後來,劉裕因出鎮京口,便將劉道憐由前線召回,讓他以龍驤將軍之職戍守石頭城,併兼領堂邑太守。 [7] 
義熙二年(406年),劉道憐升任使持節、監徵蜀諸軍事,率冠軍將軍劉敬宣征討西川的譙蜀政權,但因蜀軍據險堅守,最終無功而返。不久,劉道憐被封為新興縣五等侯。 [8] 
義熙四年(408年),劉道憐改任幷州刺史、義昌太守,仍留戍石頭城。他上表朝廷,請求出鎮彭城,以招撫兩淮地區的塢堡勢力,抵禦北魏南侵。但晉廷卻認為彭城距建康太遠,讓劉道憐鎮守山陽(治今江蘇省淮安市),並加拜他為徵虜將軍、都督淮北郡軍事、北東海太守,仍遙領幷州刺史、義昌太守。後來,劉道憐被追論大破索度真之功,進封新渝縣男,食邑五百户。 [9] 
義熙五年(409年),劉道鄰隨劉裕北伐南燕,並常率部充作大軍先鋒。 [10]  當時,南燕皇帝慕容超親自坐鎮臨朐,以鐵騎萬餘迎戰晉軍。劉道憐與劉藩、劉敬宣等將領合力出擊,在臨朐城外數里處與燕軍激戰,成功的拖住了燕軍主力。劉裕趁虛襲破臨朐,大敗燕軍。慕容超逃回廣固(南燕國都,在今山東省青州市)。劉裕乘勝直進,以大軍圍困廣固。 [11] 
義熙六年(410年)二月,廣固陷落。慕容超率親兵突圍逃走,被劉道憐所部擒獲。南燕滅亡,劉道憐因功加授使持節,進拜左將軍。 [12]  而與此同時,割據嶺南的盧循趁劉裕領兵在外,起兵進犯建康,擊殺江州刺史何無忌。劉裕撤軍回防,並命劉道憐與青州刺史諸葛長民、兗州刺史劉藩一同領兵入衞建康。 [13] 

劉道憐佐兄建宋

義熙七年(411年),劉裕平定盧循之亂。劉道憐又改任徐州刺史,移鎮彭城。其所領幷州刺史一職被解除。 [14] 
義熙八年(412年),劉裕以劉毅為荊州刺史。劉毅早年與劉裕一同起兵討桓玄,自認為功勞相等卻位居其後,心中常懷不服。 [15]  他鎮守荊州後,大肆擴充勢力,欲伺機打垮劉裕 [16]  。劉裕乃奏列劉毅罪狀,並親自率軍攻打荊州。劉毅最終兵敗自殺。 [17]  而在劉裕出征期間,劉道憐以兗青二州刺史之職鎮守京口,為劉裕保障後方。 [18] 
義熙九年(413年),劉道憐被追論攻伐廣固的戰功,改封竟陵縣公,食邑一千户。新渝縣男爵位被賜予其子劉義宗。 [19] 
義熙十年(414年),劉道憐進號中軍將軍,加授散騎常侍,並獲賜鼓吹一部。 [20] 
義熙十一年(415年),劉裕討伐荊州刺史司馬休之,命劉道憐留守建康。是年四月,劉裕討平司馬休之,又調劉道憐鎮守荊州,並將北府將吏悉數調至其麾下。劉道憐被授為驃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護南蠻校尉、荊州刺史,並持節都督荊州、湘州、益州、秦州、寧州、梁州、雍州七州軍事。 [21] 
義熙十三年(417年),劉裕再次北伐,滅亡後秦,欲經略關中,便將劉道憐由荊州調回朝廷。劉道憐不但被授為侍中、守尚書令,還兼領徐兗二州刺史,持節都督徐州、兗州、青州三州及揚州晉陵郡軍事。 [22] 
元熙元年(419年),劉道憐被解除尚書令之職,進拜司空,出鎮京口。 [23] 
永初元年(420年),劉裕代晉稱帝,建立南朝宋,史稱宋武帝。劉道憐則進拜太尉,封長沙王,食邑五千户,仍領侍中、持節都督、徐兗二州刺史等職。 [24] 

劉道憐晚年及病逝

永初三年(422年),劉道憐由京口入朝,因劉裕病重,與司空徐羨之、尚書僕射傅亮、領軍將軍謝晦、護軍將軍檀道濟一同入宮侍疾 [25]  。不久,劉裕病逝。劉道憐竟因病重未能親臨喪禮,最終於當年六月病逝,終年五十五歲,追贈太傅,諡號景王,葬禮規格皆依晉朝安平王司馬孚舊例。 [26] 

劉道憐主要成就

劉道憐作為宋武帝的同胞兄弟,在劉裕造宋的過程中頗有功勳,主要有:
  • 征戰前線:義熙元年(405年),劉道規援救彭城,擊退北魏將領索度真、斛斯蘭,斬殺叛將劉該、孫全。 [7]  義熙二年(406年),劉道規率軍征討譙蜀。 [8]  義熙五年(409年),劉道鄰參與北伐南燕,在臨朐之戰中拖住燕軍主力,使得劉裕乘虛破城。 [11]  義熙六年(410年),劉道憐隨軍攻破廣固,擒獲南燕皇帝慕容超 [12] 
  • 保障後方:義熙六年(410年),劉裕征討盧循,由劉道憐入衞建康。 [13]  義熙八年(412年),劉裕征討荊州劉毅,又命劉道憐鎮守京口。 [18]  義熙十一年(415年),劉裕討伐司馬休之,命劉道憐留守建康。 [21]  義熙十三年(417年),劉裕北伐後秦,又以劉道憐留守。 [22] 

劉道憐軼事典故

劉道憐貪縱過甚

劉道憐素來沒有才能,言辭聲音清晰,舉止行為,大多淺俗拙劣。劉裕雖選派將軍佐輔他,但劉道憐貪縱過甚,聚斂財貨,就像永遠不知足一樣,劉道憐離任之時,府庫都被搬空了。 [46] 

劉道憐武帝棄用

劉裕晚年曾以十四歲的次子劉義真為揚州刺史。皇太后蕭氏對劉裕道:“道憐是你的親兄弟,自幼便與你同甘共苦,你怎麼不讓他做揚州刺史呢?”劉裕道:“揚州是朝廷根本所在,政務繁多,不是道憐所能勝任。”太后很不高興,道:“道憐已經五十多歲了,難道還比不上你十幾歲的兒子嗎?”劉裕答道:“義真年幼,故而雖為刺史,但州中大小事務都由我作主。道憐這麼大年紀了,如果也跟義真一樣,什麼都讓我作主,有損於他的聲望。”太后這才無話可説。 [27] 

劉道憐人物評價

劉義隆:長沙景王、臨川烈武王、南康文宣公穆之、華容縣開國公弘、永修縣開國公道濟、龍陽縣開國侯鎮惡,或履道廣流,秉德衝邈,或雅量高劭,風鑑明遠,或識唯知正,才略開邁,鹹文德以熙帝載,武功以隆景業,固以侔蹤姬旦,方軌伊、邵者矣。 [28] 
沈約:道憐素無才能,言音甚楚,舉止施為,多諸鄙拙。高祖雖遣將軍佐輔之,而貪縱過甚,畜聚財貨,常若不足,去鎮之日,府庫為之空虛。 [28] 
李延壽:長沙雖位列台鼎,不受本根之寄,跡其行事,有以知武皇之則哲。 [29] 

劉道憐個人作品

隋書·經籍志》著錄有“宋《長沙王道憐集》十卷(錄一卷)”。 [30] 

劉道憐親屬成員

劉道憐父母

  • 父親劉翹,仕東晉為晉陵郡功曹,南朝宋建立後追諡為孝穆皇帝。 [3]  [31] 
  • 母親蕭文壽,出身蘭陵蕭氏,洮陽縣令蕭卓之女,嫁劉翹為繼室,將喪母的劉裕撫養成人。她在晉末歷封豫章公太夫人、宋公太妃、宋王太后。南朝宋建立後尊為皇太后,後為太皇太后,諡號孝懿。 [31]  [4]  [32]  [33] 

劉道憐兄弟

據《宋書》記載,劉翹共生三子,劉道憐排行第二。
  • 異母兄劉裕,南朝宋開國皇帝,史稱高祖武皇帝。
  • 同母弟劉道規,在晉末官至徵西大將軍、荊州刺史,封華容縣公,諡號烈武。南朝宋建立後,追封臨川郡王。 [28] 

劉道憐妻妾

  • 王妃檀氏,出身高平檀氏(檀珪祖姑),字憲子,封長沙王妃,在長子劉義欣襲位後進封王太妃,諡號景定。 [34-36] 

劉道憐子孫

據《宋書·長沙王道憐傳》記載,劉道憐共有六子二十六孫。他的兒子有:
  1. 劉義欣,襲封長沙王,官至鎮軍將軍、豫州刺史,諡號成王。 [37]  [38] 
  2. 劉義慶,過繼給叔父劉道規,襲封臨川王,官至衞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南兗州刺史,諡號康王。 [37]  [39-40] 
  3. 劉義融,封桂陽縣侯,官至領軍將軍,諡號恭侯。 [37]  [41] 
  4. 劉義宗,封新渝縣侯,官至徵虜將軍、南兗州刺史,諡號惠侯。 [37]  [42] 
  5. 劉義賓,歷封新野縣侯、興安縣侯,官至輔國將軍、徐州刺史,諡號肅侯。 [37]  [43] 
  6. 劉義綦,封營道縣侯,官至湘州刺史,諡號僖侯。 [37]  [44] 
劉道憐的孫輩中獲封爵者有長沙王劉瑾、臨川王劉燁、桂陽侯劉覬、臨澧侯劉襲、新渝侯劉玠、當陽侯劉秉、興安侯劉綜、營道侯劉長猷八人。其中,劉秉在宋末以宰相輔政,與袁粲褚淵蕭道成並稱“四貴”,最終因反對蕭道成專權而死節。 [28] 

劉道憐爭議

關於劉道憐的去世時間,《宋書》記載有兩種説法:
  1. 永初三年(422年)六月:持此説的有《宋書·長沙王道憐傳》、《宋書·少帝紀》等。 [26]  [2] 
  2. 永初三年(422年)七月:持此説的有《宋書·天文志》。 [45] 

劉道憐史籍記載

宋書·卷五十一·列傳第十一·宗室》 [28] 
《南史·卷十三·列傳第三·宋宗室及諸王上》 [29] 
參考資料
  • 1.    《宋書校勘記》:長沙景王道憐,按嚴可均輯《全宋文》收錄《宋故散騎常侍護軍將軍臨澧侯劉使君墓誌》雲:“曾祖宋孝皇帝。祖諱道鄰字道鄰,侍中、太傅、長沙景王。”是道憐本作道鄰。顏師古《匡謬正俗》亦云:“宋高祖弟道鄰,史牒誤為憐字,讀者就而呼之,莫有知其本實。餘家嘗得宋高祖集十卷,是宋元嘉時秘閣官書,所載道鄰字,始知道憐者是錯。”
  • 2.    《宋書·少帝紀》:永初三年六月戊子,太尉長沙王道憐薨。
  • 3.    《宋書·武帝紀》:高祖武皇帝諱裕,字德輿,小名寄奴,彭城縣綏輿里人,漢高帝弟楚元王交之後也。……(混)始過江,居晉陵郡丹徒縣之京口裏,官至武原令。混生東安太守靖,靖生郡功曹翹,是為皇考。
  • 4.    《宋書·后妃列傳》:孝穆趙皇后,諱安宗,下邳僮人也。……後以晉穆帝昇平四年嬪孝皇,晉哀帝興寧元年四月二日生高祖。……孝懿蕭皇后,諱文壽,蘭陵蘭陵人也。父卓,字子略,洮陽令。孝穆後殂,孝皇帝娉後為繼室,生長沙景王道憐、臨川烈武王道規。
  • 5.    《宋書·武帝紀》:元興三年二月己丑朔,乙卯,高祖託以遊獵,與無忌等收集義徒,凡同謀何無忌、魏詠之、詠之弟欣之、順之、檀憑之、憑之從子韶、弟祗、隆與叔道濟、道濟從兄範之、高祖弟道憐、劉毅、毅從弟藩、孟昶、昶族弟懷玉、河內向彌、管義之、陳留周安穆、臨淮劉蔚、從弟珪之、東莞臧熹、從弟寶符、從子穆生、童茂宗、陳郡周道民、漁陽田演、譙國範清等二十七人;願從者百餘人。
  • 6.    《宋書·長沙王道憐傳》:長沙景王道憐,高祖中弟也。初為國子學生。謝琰為徐州,命為從事史。高祖克京城,進平京邑,道憐常留家侍慰太后。桓玄走,大將軍武陵王遵承製,除員外散騎侍郎。
  • 7.    《宋書·長沙王道憐傳》:尋遷建威將軍、南彭城內史。時北青州刺史劉該反,引索虜為援,清河、陽平二郡太守孫全聚眾應之。義熙元年,索虜託跋開遣偽豫州刺史索度真、大將軍斛斯蘭寇徐州,攻相縣,執鉅鹿太守賀申,進圍寧朔將軍羊穆之於彭城;穆之告急,道憐率眾救之。軍次陵柵,斬全。進至彭城,真、蘭退走。道憐率寧遠將軍孟龍符、龍驤將軍孔隆及穆之等追,真、蘭走奔相城;又追躡至光水溝,斬劉該,虜眾見殺及赴水死略盡。高祖鎮京口,進道憐號龍驤將軍,又領堂邑太守,戍石頭。
  • 8.    《宋書·長沙王道憐傳》:明年,加使持節、監徵蜀諸軍事,率冠軍將軍劉敬宣等伐譙縱,而文處茂、温祚據險不得進,故不果行。以義勳封新興縣五等侯。
  • 9.    《宋書·長沙王道憐傳》:四年,代諸葛長民為幷州刺史、義昌太守,將軍、內史如故。猶戍石頭。時鮮卑侵逼,自彭城以南,民皆保聚,山陽、淮陰諸戍,並不復立。道憐請據彭城,以漸修創,朝議以彭城縣遠,使鎮山陽。進號徵虜將軍、督淮北軍郡事、北東海太守,幷州刺史、義昌太守如故。以破索度真功,封新渝縣男,食邑五百户。
  • 10.    《宋書·長沙王道憐傳》:從高祖徵廣固,常為軍鋒。
  • 11.    《宋書·武帝紀》:義熙五年六月,慕容超遣五樓及廣寧王賀賴盧先據臨朐城。既聞大軍至,留羸老守廣固,乃悉出。……未及臨朐數里,賊鐵騎萬餘,前後交至。公命兗州刺史劉藩、弟幷州刺史道憐、諮議參軍劉敬宣、陶延壽、參軍劉懷玉、慎仲道、索邈等,齊力擊之。日向昃,公遣諮議參軍檀韶直趨臨朐。韶率建威將軍向彌、參軍胡藩馳往,既日陷城。超聞臨朐已拔,引眾走。公親鼓之,賊乃大破。超遁還廣固。明日,大軍進廣固,既屠大城。超退保小城。於是設長圍守之。
  • 12.    《宋書·長沙王道憐傳》:及城陷,慕容超將親兵突圍走,道憐所部獲之。加使持節,進號左將軍。
  • 13.    《晉書·安帝紀》:六年春正月,廣州刺史盧循反,寇江州。三月壬申,鎮南將軍、江州刺史何無忌及循戰於豫章,王師敗績,無忌死之。夏四月,青州刺史諸葛長民、兗州刺史劉藩、幷州刺史劉道憐乃入衞京師。
  • 14.    《宋書·長沙王道憐傳》:七年,解幷州,加北徐州刺史,移鎮彭城。
  • 15.    《宋書·武帝紀》:八年四月,改授豫州刺史,以後將軍、豫州刺史劉毅代之。毅與公俱舉大義,興復晉室,自謂京城、廣陵,功業足以相抗。雖權事推公,而心不服也。
  • 16.    《晉書·劉毅傳》:既出西藩,雖上流分陝,而頓失內權,又頗自嫌事計,故欲擅其威強,伺隙圖裕,以至於敗。
  • 17.    《晉書·劉毅傳》:毅至江陵,乃輒取江州兵及豫州西府文武萬餘,留而不遣,又告疾困,請藩為副。劉裕以毅貳於己,乃奏之。安帝下詔曰:“劉毅傲很兇戾,履霜日久,中間覆敗,宜即顯戮。……既解督任,江州非復所統,而輒徙兵眾,略取軍資,驅斥舊戍,厚樹親黨。西府二局,文武盈萬,悉皆割留,曾無片言。肆心恣欲,罔顧天朝。又與從弟藩遠相影響,招聚剽狡,繕甲阻兵,外託省疾,實規伺隙,同惡想濟,圖會荊郢。”劉裕自率眾討毅。……毅冀有外救,督士卒力戰。眾知裕至,莫有鬥心。既暮,鎮惡焚諸門,齊力攻之,毅眾乃散,毅自北門單騎而走,去江陵二十里而縊。
  • 18.    《宋書·長沙王道憐傳》:八年,高祖伐劉毅,徵為都督兗青二州晉陵京口淮南諸郡軍事、兗青州刺史,持節、將軍、太守如故,還鎮京口。
  • 19.    《宋書·長沙王道憐傳》:九年,甲仗五十人入殿。以廣固功,改封竟陵縣公,食邑千户。減先封户邑之半,以賜次子義宗。
  • 20.    《宋書·長沙王道憐傳》:十年,進號中軍將軍,加散騎常侍,給鼓吹一部。
  • 21.    《宋書·長沙王道憐傳》:明年,討司馬休之,道憐監留府事,甲仗百人入殿。江陵平,以為都督荊湘益秦寧梁雍七州諸軍事、驃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鎮護南蠻校尉、荊州刺史,持節,常侍如故。北府文武悉配之。
  • 22.    《宋書·長沙王道憐傳》:高祖平定三秦,方思外略,徵道憐還為侍中、都督徐兗青三州揚州之晉陵諸軍事、守尚書令、徐兗二州刺史,持節、將軍如故。
  • 23.    《宋書·長沙王道憐傳》:元熙元年,解尚書令,進位司空,出鎮京口。
  • 24.    《宋書·長沙王道憐傳》:高祖受命,進位太尉,封長沙王,食邑五千户,持節、侍中、都督、刺史如故。
  • 25.    《宋書·武帝紀》:永初三年三月,上不豫。太尉長沙王道憐、司空徐羨之、尚書僕射傅亮、領軍將軍謝晦、護軍將軍檀道濟併入侍醫藥。
  • 26.    《宋書·長沙王道憐傳》:三年春,高祖不豫,加班劍三十人。時道憐入朝,……五月,宮車晏駕,道憐疾患不堪臨喪。六月,薨,年五十五。追贈太傅,持節、侍中、都督、刺史如故。祭禮依晉太宰安平王故事。
  • 27.    《宋書·長沙王道憐傳》:盧陵王義真為揚州刺史,太后謂上曰:“道憐汝布衣兄弟,故宜為揚州。”上曰:“寄奴於道憐豈有所惜。揚州根本所寄,事務至多,非道憐所了。”太后曰:“道憐年出五十,豈當不如汝十歲兒邪?”上曰:“車士雖為刺史,事無大小,悉由寄奴。道憐年長,不親其事,於聽望不足。”太后乃無言。車士,義真小字也。
  • 28.    《宋書 卷五十一 列傳第十一 宗室》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8-08-30]
  • 29.    《南史 卷十三 列傳第三 宋宗室及諸王上》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8-09-12]
  • 30.    隋書:經籍志四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8-09-13]
  • 31.    《宋書·武帝紀》:永初元年夏六月丁卯,設壇於南郊,即皇帝位,柴燎告天。……追尊皇考為孝穆皇帝,皇妣為穆皇后,尊王太后為皇太后。
  • 32.    《宋書·武帝紀》:義熙十四年六月,受相國宋公九錫之命。詔崇豫章公太夫人為宋公太妃,世子為中軍將軍,副貳相國府。……元熙元年十二月,進王太妃為太后,王妃為王后,世子為太子,王子、王孫爵命之號,一如舊儀。
  • 33.    《宋書·后妃列傳》:義熙七年,拜豫章公太夫人。高祖為宋王,又加太妃之號。……高祖踐阼,有司奏曰:“……臣等請上宋王太后號皇太后。”……少帝即位,加崇曰太皇太后。景平元年,崩於顯陽殿。
  • 34.    《宋書·臨川王道規傳》:及長沙太妃檀氏、臨川太妃曹氏後薨,祭皆給鸞輅九旒,黃屋左纛,紵輬車,輓歌一部,前後部羽葆、鼓吹,虎賁班劍百人。
  • 35.    《宋臨澧侯劉使君墓誌》:曾祖宋孝皇帝。祖道鄰,字道鄰,侍中太傅長沙景王。妃高平平陽檀氏,字憲子,諡曰景定。父諱義融,字義融,領軍車騎桂陽恭侯。
  • 36.    《南齊書·卷三十三·列傳第十四·王僧虔 張緒》  .《南齊書》全集在線閲讀 - 史書典籍 - 詩詞名句網[引用日期2020-12-26]
  • 37.    《宋書·長沙王道憐傳》:道憐六子:義欣嗣、義慶、義融、義宗、義賓、義綦。
  • 38.    《宋書·長沙王道憐傳》:義欣,為員外散騎侍郎,不拜。……遷使持節、監豫司雍並四州諸軍事、豫州刺史,將軍如故。……十年,進號鎮軍將軍,進監為都督。十六年,薨,時年三十六。追贈散騎常侍、徵西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持節、都督、刺史如故。諡曰成王。
  • 39.    《宋書·長沙王道憐傳》:義欣弟義慶,出繼臨川烈武王道規。
  • 40.    《宋書·臨川王道規傳》:道規無子,以長沙景王第二子義慶為嗣。義慶幼為高祖所知,永初元年,襲封臨川王。……十六年,改授散騎常侍、都督江州豫州之西陽晉熙新蔡三郡諸軍事、衞將軍、江州刺史,持節如故。十七年,即本號都督南兗徐兗青冀幽六州諸軍事、南兗州刺史。尋加開府儀同三司。……太祖許解州,以本號還朝。二十一年,薨於京邑,時年四十二。追贈侍中、司空,諡曰康王。
  • 41.    《宋書·長沙王道憐傳》:義慶弟義融,永初元年,封桂陽縣侯,食邑千户。義融歷侍中,左衞將軍,太子中庶子,五兵尚書,領軍。有質幹,善於用短楯。元嘉十八年,卒,追贈車騎將軍,諡曰恭侯。
  • 42.    《宋書·長沙王道憐傳》:義融弟義宗,幼為高祖所愛,字曰伯奴,賜爵新渝縣男。永初元年,進爵為侯。……又為侍中、太子詹事,加散騎常侍、徵虜將軍、南兗州刺史。二十一年,卒,追贈散騎常侍、平北將軍,諡曰惠侯。
  • 43.    《宋書·長沙王道憐傳》:義宗弟義賓,元嘉二年,封新野縣侯。六年,以新野荒敝,改封興安縣侯。位至輔國將軍、徐州刺史。二十五年,卒,追贈後將軍,諡曰肅侯。
  • 44.    《宋書·長沙王道憐傳》:義賓弟義綦,元嘉六年,封營道縣侯。歷右衞將軍,湘州刺史。孝建二年,卒,贈平南將軍,諡曰僖侯。
  • 45.    《宋書·天文志》:宋武帝永初三年五月,宮車晏駕。七月,太傅長沙景王道憐薨。
  • 46.    《宋書 卷五十一 列傳第十一 宗室》道憐素無才能,言音甚楚,舉止施為,多諸鄙拙。高祖雖遣將軍佐輔之,而貪縱過甚,畜聚財貨,常若不足,去鎮之日,府庫為之空虛。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