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秦淮區

鎖定
秦淮區,江蘇省南京市轄區,南京市江南六區之一 [60]  、主城四區之一 [83]  ,位於南京市中部、主城東南,總面積49.11平方千米,東與江寧區接壤,西至外秦淮河建鄴區相連,北以中山東路漢中路為界與玄武區鼓樓區交界,南以雨花東路、卡子門大街為界與雨花台區相鄰。截至2023年,轄12個街道(另有1個省級開發區),104個社區。 [40]  區人民政府駐五老村街道太平南路69號。 [48]  截至2023年末,秦淮區常住人口為74.29萬人。 [84] 
秦淮區建區始於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源於民國時期的第二區、第三區和第四區,因秦淮河貫穿全境,故名秦淮區。秦淮區是古都金陵的起源,南京文化的搖籃,史稱“江南錦繡之邦、金陵風雅之藪”。區內的國家5A級景區——夫子廟秦淮風光帶 [40]  ,以夫子廟為中心、秦淮河為軸線、明城牆為紐帶,包括瞻園、夫子廟、江南貢院白鷺洲中華門老門東大報恩寺賞心亭老門西愚園以及從桃葉渡鎮淮橋一帶的沿河樓閣景觀。
秦淮區是全市商貿、金融、文化、科技中心,擁有新街口、夫子廟兩大商圈,金融監管總局江蘇監管局、證監會江蘇監管局、中國人民銀行省分行以及四大國有銀行的省分行坐落區內,擁有省、市70%的新聞傳媒、文化藝術團體(包括省演藝集團、南京廣電集團等),南航、陸軍工程大學等13所大專院校以及二十八所、五十五所等37家科研機構。 [40] 
2022年,秦淮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401.47億元,人均可支配收入77729.9元,全區財政總收入203.42億元。 [43] 
中文名
秦淮區
外文名
Qinhuai District
行政區劃代碼
320104
行政區類別
市轄區
所屬地區
江蘇省南京市
地理位置
南京市中部、主城東南
面    積
49.11 km²
下轄地區
12個街道(另有1個省級開發區) [40] 
政府駐地
五老村街道太平南路69號 [48] 
電話區號
025
郵政編碼
210000 [62]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74.29 萬(2023年末常住人口) [84] 
著名景點
南京夫子廟
中華門
秦淮河
甘熙宅第
瞻園 展開
機    場
南京祿口國際機場南京大校場機場 [65] 
火車站
南京站南京南站
車牌代碼
蘇A
地區生產總值
1401.47 億元(2022年) [43] 
方    言
南京官話

秦淮區歷史沿革

秦淮區是南京的發祥地之一。春秋戰國時期,范蠡長幹裏越城,為金陵建城之始,長幹裏是人口密集之地。當時秦淮區境屬金陵邑,後秦代改稱秣陵六朝改稱建業建康,六朝宮城在今朝天宮內橋四象橋以北一帶,而衙署在宮城門外朱雀航(今鎮淮橋)附近。 [48] 
大美秦淮
六朝時期,白石山為戰略要地。據《禹貢》、《爾雅》記載:唐、虞、夏、商屬古揚州。據《史記∙吳太伯世家》:周朝至春秋時屬吳國。戰國時期,先屬越國,後屬楚國金陵邑。
秦漢時期,屬會稽郡、鄣郡、丹楊郡。漢末,孫權割據江東,於吳黃龍元年(229年)稱帝,以南京為都,稱建業,屬丹楊郡,白下區隸屬建業縣。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置金陵縣,築城於白石山下的白下村(在今南京金川門外)。武德九年(626年),更金陵縣為白下縣。唐代,州縣名稱變化頻繁。白下區,先後隸屬歸化、金陵、安業、白下、江寧、上元各縣。五代十國時期,吳王楊隆演天佑十四年(917年)分上元另置江寧縣。
明代,南京地區稱應天府,白下區仍屬上元縣管轄。清代,南京地區複稱江寧府,白下區仍屬上元縣。
1912年(民國元年)1月1日,中華民國以南京為首都,先名南京府,廢上元、江寧縣。
1913年(民國二年)又廢南京府,南京地區稱江寧縣,白下區屬江寧縣管轄。
1927年(民國十五年),南京實行區劃,今秦淮區境在第二區、第三區、第四區範圍內。
1928年(民國十六年)設南京特別市,後又改稱南京市。
1931年(民國二十年)3月,南京市政府劃全市為21個區。
1933年(民國二十二年)3月,南京市政府劃全市21個區合併為8個區,白下區大致為第二區,秦淮區大致為第三區之大部分及第四區。第二區範圍東至逸仙橋、覆成橋、大中橋一線,以青溪故道與第一區(屬今玄武區)交界;南至大中橋、淮清橋四象橋內橋一線,以內秦淮河和第三區(屬原秦淮區)交界;西至中山南路與第四區(屬今建鄴區和原秦淮區)相接;北至中山東路與第一區毗鄰。 [66]  第三區範圍為“鍾阜路(今中華路)以東,東冶路以西,青溪故道以南,長樂路以北”,是以夫子廟為主的商業中心區。第四區範圍為“南鍾阜路以西,長樂路、秦淮河、水西門以南、雨花台以北沿城向西”,即通常稱“門西”一帶的居民稠密區。 [67] 
1938年(民國二十七年),抗日戰爭時期,汪偽政權將南京市劃分為4個區,白下區屬第一區,秦淮區屬第一區、第二區。 [78] 
1945年(民國三十四年),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還都南京,白下區恢復為第二區。
1949年6月,南京市第四區人民政府成立,駐璇子巷88號(現為50號)。 [79]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南京市各區基本沿襲原區境範圍。
1950年6月,市人民政府調整區劃範圍,將原第一區的大光路、光華門、御道街地區和原第三區的砂珠巷、承恩裏、慧園街地區劃歸第二區,新的第二區面積8.28平方千米,東至中山門古城牆,南至建康路通濟門,西至中山南路、馬巷,北至中山東路; [66]  建立新的第三區,區境以原第四區為基礎,增加舊第三區之大部分及第十一區一部分。 [67] 
1955年8月,第二區定名為“白下區”,因唐白下縣治、白下路位於境內,故以“白下”作區名;第三區定名為“秦淮區”,因秦淮河穿境而過,得名“秦淮”。 [68] 
1958年8月,秦淮區人民委員會駐地遷至中華路253號。 [79] 
1960年8月,雨花台區的板橋公社劃歸白下區管轄。
1962年8月,板橋公社復歸雨花台區。
1966年8月,秦淮區改稱“遵義區”(《南京簡志》記為1967年3月) [67]  ,1973年12月恢復“秦淮區”原名。
1967年3月 [77]  ,白下區改名“朝陽區”,1973年複稱“白下區”。 [68] 
1979年至1982年初,雨花台區的象房新村、友誼村、通濟門外大街先後劃歸白下區,白下區南部地域延伸至中和橋,面積擴大到8.732平方千米。
1983年,建鄴區的徐家巷、外關頭2個社區和雨花台區的七里街、扇骨營、七里村3個社區劃歸秦淮區管轄。 [78] 
1984年至1986年,雨花台區的路字鋪、節制閘、秦虹村先後劃歸秦淮區管轄。 [78] 
1995年4月,雨花台區石門坎鎮和棲霞區孝陵衞鎮的苜蓿園、後莊2個行政村劃歸白下區管轄,雨花台區紅花鎮和大校場機場用地範圍劃歸秦淮區管轄。 [68] 
1996年1月,雨花台區的晨光機器廠南廠區和梅花村、公正村劃入秦淮區中華門街道管轄。 [78] 
2000年2月 [79]  ,秦淮區人民政府由中華路253號遷入新建成的秦虹路1號大樓。 [73] 
2002年10月,南京市進行了建國以來第一次大範圍的區劃調整 [81]  ,建鄴區朝天宮街道、止馬營街道劃歸白下區管轄。 [76] 
2003年12月,太平南路69號大樓投入使用,白下區人民政府遷入。 [73]  [74] 
2013年2月17日,國務院批覆同意撤銷南京市秦淮區、白下區,設立新的南京市秦淮區,以原秦淮區、白下區行政區域為新的秦淮區行政區域,秦淮區人民政府駐五老村街道太平南路69號。 [48] 
新秦淮區揭牌 新秦淮區揭牌
2013年3月28日,新的秦淮區正式揭牌成立。 [48] 

秦淮區行政區劃

秦淮區區劃沿革

1987年,秦淮區進行部分街道合併,李府巷街道長樂路以北地區併入雙塘街道,長樂路以南地區併入釣魚台街道,白鷺洲街道併入夫子廟街道。 [75]  調整後的秦淮區轄5個街道:夫子廟街道、飲虹園街道、雙塘街道、釣魚台街道、中華門街道。 [78] 
1996年1月,白下區以苜蓿園、後莊2個行政村的範圍正式成立苜蓿園街道。 [72] 
截至1996年,白下區轄7個街道、1個鎮:洪武路街道、淮海路街道建康路街道、五老村街道、大光路街道、瑞金路街道、苜蓿園街道、石門坎鎮,區人民政府駐洪武路街道太平巷20號;秦淮區轄5個街道、1個鎮:夫子廟街道、飲虹園街道、雙塘街道、釣魚台街道、中華門街道、紅花鎮。 [68] 
1997年5月,秦淮區以飲虹園街道的鶯虹苑、喬虹苑等7個社區和紅花鎮的武定新村等3個社區、紅花村等6個自然村的範圍,設立秦虹街道。 [79] 
2001年2月,秦淮區紅花鎮撤鎮設街道。 [75] 
2002年2月,秦淮區進行街道合併和調整,飲虹園街道併入夫子廟街道,釣魚台街道併入雙塘街道,夫子廟街道龍蟠中路以東地區劃入秦虹街道,紅花街道龍蟠南路以西地區劃入中華門街道。 [78] 
截至2003年,白下區轄10個街道:洪武路街道、淮海路街道、建康路街道、五老村街道、大光路街道、瑞金路街道、苜蓿園街道、光華路街道、朝天宮街道、止馬營街道;秦淮區轄5個街道:夫子廟街道、雙塘街道、中華門街道、秦虹街道、紅花街道。 [68] 
2006年12月,白下區苜蓿園街道更名為“月牙湖街道”。 [69] 
2008年12月,白下區進行部分街道合併和調整,止馬營街道併入朝天宮街道 [70]  ,建康路街道併入洪武路街道 [71]  ,淮海路街道併入五老村街道 [63]  ,月牙湖街道從光華路街道劃入土地面積2.49平方千米 [72]  ,區域面積從3.15平方千米增至5.64平方千米 [69] 
2012年7月,秦淮區紅花街道雙橋新村、曙光裏2個社區劃入中華門街道。 [75] 
2013年白下、秦淮兩區合併前,白下區面積26.39平方千米,人口46.24萬人,轄7個街道;秦淮區面積22.72平方千米,人口25.38萬人,轄5個街道。 [68] 

秦淮區區劃詳情

截至2023年,秦淮區轄12個街道(另有1個省級開發區——南京白下高新技術產業園區)、104個社區。 [40]  [45] 
街道名稱
街道駐地
面積(㎢)
下轄社區
宏光路118號
1.96
中華路545號
2.94
大明路11號
12.74
鳴羊街8號
2.7
雨花路42號
2.92
仁壽裏8號
1.6
白下路260號
2.73
藍旗街21幢
2.22
瑞金北村50幢
2.11
苜蓿園大街118號
5.64
石楊路8號
10.4
大香爐34號
2.853

秦淮區地理環境

秦淮區位置境域

秦淮區位於南京市中部,面積49.11平方千米,東與江寧區接壤,西至外秦淮河與建鄴區相連,北以中山東路、漢中路為界與玄武區、鼓樓區交界,南以雨花東路、卡子門大街為界與雨花台區相鄰。
秦淮區政區圖(2023年) 秦淮區政區圖(2023年) [82]

秦淮區地貌

秦淮區屬低山丘陵區,呈東南低西北高之勢。沿線附近有翠屏山牛首山方山等,地形起伏較明顯。有秦淮河谷平原,地勢低平,地面水系較多,地表水蝕嚴重,形成溝崗相間的的波狀地形景觀,地面標高在6~12m之間。秦淮區地貌,以平原為主,間有若干座小山崗,中華門內有赤石磯(一部分)、花露崗,城外有寶塔山,紅花街道內有窨子山、夾崗,山崗高度10~30米。

秦淮區水文

秦淮區內自然河、人工河錯落,有內秦淮河青溪、玉帶河、響水河、運糧河及小運河等。

秦淮區人口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秦淮區常住人口為740809人。 [34] 
截至2022年末,秦淮區常住人口74.21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1%。年末全區户籍人口67.57萬人,總户數26.35萬户。按性別分:男性32.81萬人,女性34.75萬人。男女性別比94.4∶100(女性為100)。按年齡結構分,0~17歲8.74萬人,18~34歲10.46萬人,35~59歲26.25萬人,60歲以上22.11萬人。全年出生0.29萬人,出生率4.36‰,死亡0.55萬人,死亡率8.17‰,自然增長率為-3.81‰。 [43] 
2023年末,秦淮區常住人口為74.29萬人,城鎮化率為100.00%。 [84] 

秦淮區政治

秦淮區主要領導
中共南京市秦淮區委書記
南京市秦淮區人民政府副區長、代理區長
南京市秦淮區人大常委會主任
南京市秦淮區政協主席
(領導信息截至2024年2月 [42]  [49] 

秦淮區經濟

秦淮區綜述

2018年,秦淮區地區生產總值完成874.9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1%。 [46]  2020年,秦淮區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286.60 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2%。 [47] 
2022年,秦淮區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401.4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2%。分產業看,第二產業增加值95.69億元,同比增長0.0%,佔GDP比重6.8%;第三產業增加值1305.78億元,同比增長5.5%,佔GDP比重93.2%。全區財政總收入203.42億元,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09.13億元,比上年同期同口徑增長9.1%。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00.85億元,同比增長12.2%。 [43] 
2022年,秦淮區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8.5%,其中完成服務業投資306.44億元,同比增長19.3%,工業投資5.66億元,同比下降13.8%。全年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共192個,其中固定資產項目154個,房地產項目38個。 [43] 
2022年,秦淮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729.9元,同比增長4.2%,其中工資性收入42068.5元,同比增長4.2%,經營淨收入7259.6元,同比增長4.2%,財產淨收入7652.8元,同比增長3.6%,轉移淨收入20749元,同比增長4.4%。城鎮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44248元,同比增長2.6%。其中食品煙酒消費11150.5元,衣着消費2650.4元,居住消費11007.9元,生活用品及服務消費2709.5元,醫療保健消費2618.3元,交通通信消費5505.1元,教育文化娛樂消費6593元,其他用品和服務消費2013.3元。 [43] 
2023年,秦淮區全年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60億元,全年實際利用內資121億元、實際使用外資2.89億美元,億元以上籤約項目註冊數、開工運營數均列主城第一。 [44] 

秦淮區第一產業

秦淮區屬於城市中心區域,已全部城市化,無第一產業。

秦淮區第二產業

2022年,秦淮區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69.18億元,同比下降3.9%。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產值20.72億元,同比下降0.6%;重工業產值148.46億元,同比下降4.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税總額12.58億元,同比下降12.2%,利潤總額8.95億元,同比下降22.2%。全區擁有資質以上建築業企業135家,其中一級資質27家,二級資質47家,三級及其他資質61家。全年實現建築業總產值147.13億元,同比下降4.0%。 [43] 
2023年,秦淮區累計實施規上工業企業智改數轉72家,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5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25家,物聯網產業實現營收超200億元,新能源汽車業務收入達50億元。實現都市工業產值287億元,引入和成顯示先進製造業項目,實現全區首單“工業上樓”。 [44] 

秦淮區第三產業

“中華第一商圈”——新街口 “中華第一商圈”——新街口
秦淮區擁有新街口、夫子廟兩大商圈,其中新街口被譽為“中華第一商圈”,雲集了金鷹、新百、中央、東方、大洋等商業旗艦;夫子廟—秦淮風光帶是國家5A級景區,周邊集聚了水遊城、水平方、茂業天地、鐘山特易購等城市綜合體。區內高檔商務樓宇林立,其中新世紀廣場、長髮CFC、斯亞·財富中心是標誌性商務樓宇,國際金融中心、新百大廈、通服大廈等樓宇税收超億元。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江蘇監管局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江蘇監管局中國人民銀行江蘇省分行,以及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四大國有銀行的省分行坐落區內,吸引了眾多銀行保險、股票證券、投資擔保、基金財經機構落户,是全市金融機構最集中之地。 [40] 
夫子廟—秦淮風光帶 夫子廟—秦淮風光帶
2022年,秦淮區經工商登記新設立市場主體2.46萬户,其中新設立企業0.77萬户,新設立個體經營户1.69萬户。年末市場主體累計19.23萬户,其中企業7.10萬户,個體經營户12.13萬户。
2022年,秦淮區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212.59億元,同比增長41.9%。其中住宅投資128.82億元,同比增長33.2%,全年商品房銷售面積72.96萬平方米,同比增長43.5%,其中住宅銷售面積64.99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9%。
2022年,秦淮區實現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89.82億元,同比下降1.5%。其中限上零售額728.98億元,同比下降5.8%。貿易銷售全區實現全口徑貿易業銷售額3146.66億元,同比增長5.0%,其中批發業銷售額2170.87億元,同比增長6.2%,零售業銷售額837.97億元,同比增長3.3%,住宿業銷售額13.77億元,同比增長2.5%,餐飲業銷售額124.05億元,同比下降4.0%。
2022年,秦淮區完成外貿進出口770.5億元,同比增長0.3%,其中進口332 億元,同比下降7.4%;出口438.5億元,同比增長7.1%。全區實際利用外資12364萬美元,同比下降58.9%。 [43] 
2023年,秦淮區全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營收292億元,同比增長6.7%。推進文商旅融合發展,以產品創新和場景營造提升秦淮IP影響力,全年預計實現旅遊總收入750億元,文化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為10.4%。全年實現金融業營收1150億元。全年預計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760億元。 [44] 

秦淮區交通運輸

秦淮區公路

秦淮區境內有104國道、寧杭公路滬寧高速公路滬蓉高速公路、南京繞城公路等穿境而過;南北向的幹道有中山南路洪武路中華路太平南路長白街龍蟠中路、解放路、御道街苜蓿園大街友誼河路、銀龍路、雙麒路、王府大街莫愁路漢西門大街虎踞南路;東西向的幹道有中山東路漢中路淮海路石鼓路秣陵路户部街常府街瑞金路、後標營路、白下路建鄴路大光路光華東街、紫金路、象房村路、建康路升州路光華路石楊路等。

秦淮區鐵路

秦淮區境內有光華門站中華門站 [1] 寧蕪鐵路穿境而過。

秦淮區地鐵

南京地鐵1號線、2號線、3號線在秦淮區內交匯。 [40] 
地鐵線路
秦淮區境內車站
列車標誌色
天藍色
棗紅色
薄綠色
[61] 

秦淮區社會事業

秦淮區科學技術

秦淮區內擁有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工程大學等13所大專院校,以及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等37家科研機構。位於東部的省級開發區——南京白下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重點佈局智能交通、雲計算等新型產業,正在打造融高科技研發、科技企業孵化培育、成果轉化、高新技術產業化以及軍民兩用功能為一體的科技創新示範基地。位於南部的晨光1865科技·創意產業園,其前身是李鴻章於1865年創建的金陵機器製造局,現為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省級文化創意產業基地,集聚了科技研發、設計創意、文化傳媒企業120餘家。 [40] 
2022年,秦淮區新增發明專利授權2259件,高維持年限(十年以上)發明專利數量1552件,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10757件;全年共1240家企業通過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212家企業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全區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530家,淨增59家,其中規上工業高新技術企業8家。新型研發機構累計孵化引進企業239家,全年營收突破20億元;完成技術合同成交額83.77億元。15家企業入選省產研學合作項目,1家企業入選市級重大科技專項。新增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個,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1個。 [43] 
2023年,秦淮區成立東南大學國家技術轉移秦淮分中心,南航秦淮硅巷大學科技園通過省級認定,全年新增硅巷載體17.4萬平方米。創新主體蓬勃發展,南航、五十五所通過首批國家重點實驗室重組,4家企業新建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全區高新技術企業增至590家,新增孵化器在孵企業202家,企業研發投入增長18%;成立秦淮區“校地企”人才引育戰略聯盟,引進國家重點人才4人、省“雙創人才”3人、市“創新型企業家”9人,促成校企合作項目52個。創新成果競相湧現,萊斯信息、晨光集團相關技術入選全市科技創新成果“十大典型案例”,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突破170件,2項專利獲得南京專利金獎。白下高新區獲批省級知識產權建設示範園區,秦淮創成省級科普示範區。 [44] 

秦淮區教育事業

截至2023年底,秦淮區有幼兒園68所(共82個辦園點),小學36所(含民辦小學3所) [50-51]  ,初中13所(含民辦初中2所、市屬中學初中部2個) [52-53]  ,普通高中5所 [55]  ,職業學校1所 [54]  ,特殊教育學校2所 [59]  ,教師發展中心、少年宮(少年兒童校外活動基地)、開放大學各1所 [56-58]  。全區在校學生共81320人,在編教職工5590人。 [40]  [43] 
秦淮區小學名錄(截至2023年底)(排名不分先後)
南京市瑞金北村小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附屬小學)
南京秦淮外國語學校小學部
南京鄭和外國語學校小學部
秦淮區初級中學名錄(截至2023年底)(排名不分先後)
-
-
秦淮區普通高級中學名錄(截至2023年底)(排名不分先後)
-
秦淮區職業學校名錄(截至2023年底)
秦淮區特殊教育學校名錄(截至2023年底)(排名不分先後)
秦淮區教師發展中心、少年宮、開放大學名錄(截至2023年底)
2023年,秦淮區完成秦淮外國語學校、五老村小學等22所學校更新改造;南外南部新城校區全面啓用,南外明遠初中正式招生,與南師附中籤約共建南部新城4所學校,新城片區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全覆蓋;創成省級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示範區,全區中高考再創佳績。 [44] 

秦淮區文化事業

秦淮區內擁有省、市70%的新聞傳媒、文化藝術團體,包括江蘇省演藝集團南京廣播電視集團、南京報業傳媒集團。 [40]  截至2016年12月,秦淮區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124處,其中國家級11處、省級20處、市級51處、區級42處。 [64]  截至2020年末,秦淮區有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81項、代表性傳承人244名。 [47]  截至2022年末,秦淮區共有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博物館12個。2022年全年,秦淮區開展線下文化活動1800餘場,服務人次逾150萬人;實現旅遊總收入555.75億元,遊客量4399.32萬人次;文化和旅遊資源普查共收集文旅資源48301個,其中優良級資源2245個,特品級資源53個。 [43] 
2023年,秦淮區話劇《小西湖》獲紫金文化藝術節優秀劇目獎;成功舉辦南京首屆“一帶一路”國際非遺展,熙南里歷史文化休閒街區入選省第二批“非遺進景區”示範項目;全年組織各類文化活動2000餘場、社區健身活動900餘場,成功舉辦全國射箭錦標賽、中國街舞聯賽等體育賽事,明外郭—高橋門體育公園獲評“省示範體育公園”;吳敬梓紀念館入選省級“最美公共文化空間”,“轉角遇見·文旅融合新體驗”獲評省公共文化服務優秀案例;《夫子廟—秦淮風光帶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上報省政府待批覆;第37屆秦淮燈會亮相央視元宵晚會。 [44] 

秦淮區體育事業

2022年,秦淮區圍繞省體運會目標,在省運會上取得了6金11銀9銅好成績。加強市隊區辦項目體育人才選拔輸送,選拔射箭項目人才5人、排球項目14人、游泳項目9人,完成區對市隊輸送運動員工作,6個項目共輸送23名人才。全年開展社區運動等各類健身活動450次。完成新建2個百姓健身房,3片燈光球場,3公里健身步道和5處户外公共儲物櫃,更新55套室外健身器材等民生實事項目。 [43] 
2023年,秦淮區組織各類文化活動2000餘場、社區健身活動900餘場,成功舉辦全國射箭錦標賽、中國街舞聯賽等高規格體育賽事,明外郭—高橋門體育公園獲評“省示範體育公園”。 [44] 

秦淮區醫療衞生

截至2022年末,秦淮區擁有區屬醫療衞生單位17家,其中現有二級醫院2家、社區衞生服務中心12家、公共衞生單位3家;全區各類衞生機構擁有病牀11105張,其中醫院擁有病牀9595張;共有衞生技術人員17654人,其中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6663人,註冊護士8157人,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衞生技術人員58人,婦幼衞生保健機構衞生技術人員1866人(含市婦幼1816人)。 [43] 
秦淮區境內三級甲等醫院名錄(排名不分先後)

秦淮區社會保障

2022年,秦淮區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淨增繳費人數4609人,本市户籍中斷繳費人員續保人數5174人,新增參保單位户數3665户,三項社會保險費(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徵收總額42.10億元。企業退休人員週期性免費體檢6.88萬人。勞動保障書面審查單位1.11萬户,勞動保障監察舉報投訴案件結案率100%,勞動人事爭議仲裁結案率100%。 [43] 
2023年,秦淮區全年實現城鎮新增就業2.4萬人,總量位居全市前列;援助困難人員就業2251人,支持成功自主創業3750人,落實大學生就業創業資金補貼8000餘萬元;切實保障農民工合法權益,為4500餘名勞動者追討欠薪6100萬元。兜牢民生底線,建立特困、低保、困境兒童、殘疾人等特殊羣體動態數據庫,累計發放各類保障金和補貼1.1億元,惠及困難羣眾18.7萬人次。全年新增保障性租賃住房301套。累計發放尊老金2591萬元。建成1家省級標準化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新增養老牀位492張,完成400户家庭適老化改造。 [44] 

秦淮區歷史文化

秦淮區名人名篇

秦淮區內名勝古蹟眾多,歷代以來,李白劉禹錫杜牧吳敬梓朱自清等無數文人墨客來此遊覽,留下了《烏衣巷》、《泊秦淮》、《登金陵鳳凰台》、《桃花扇》、《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等諸多名篇絕唱。 [40] 

秦淮區文物古蹟

秦淮區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名錄
保護級別
文物名稱
時代
地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2處)
(截至2019年12月) [2] 
秦淮區瑞金路街道南航社區中山東路以南(秦淮區部分)
東晉至清
秦淮區中華門街道雨花路社區中華門長幹裏
南京城牆(秦淮區段)
秦淮區
明、清
秦淮區夫子廟街道夫子廟社區瞻園路128號
秦淮區朝天宮街道絨莊新村社區南捕廳15、17、19號
秦淮區紅花街道七橋村
秦淮區朝天宮街道冶山道院社區朝天宮6號
太平天國
秦淮區朝天宮街道陶李王巷社區堂子街108號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叢葬地(17個點,其中秦淮區1個點)
正覺寺
1937年
-
-
-
秦淮區夫子廟街道夫子廟社區武定門內西南側
秦淮區五老村街道新街口商業街社區淮海路35號
金陵兵工廠舊址
清至民國
秦淮區中華門街道雨花路社區正學路1號
民國
秦淮區五老村街道五老村社區利濟巷2-18號
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20處)
(截至2019年12月) [3] 
窨子山遺址
商周
秦淮區紅花街道春天家園社區大明路278號
明、清
秦淮區洪武路街道王府南園社區升州路28號
秦淮民居羣(8個點)
三條營古建築
程先甲故居
明、清
-
秦淮區夫子廟街道三條營社區三條營20號
秦淮區雙塘街道高崗里社區殷高巷14,14-1、2、3、4號
秦淮區雙塘街道實輝巷社區大百花巷11號
秦淮區夫子廟街道烏衣巷社區長樂路57、59號
秦淮區雙塘街道實輝巷社區糖坊廊61號
秦淮區夫子廟街道烏衣巷社區鈔庫街38號
秦淮區雙塘街道磨盤街社區釣魚台192號
秦淮區夫子廟街道烏衣巷社區鈔庫街52號
秦淮區中華門街道下碼頭社區西街悦來巷2號
秦淮區五老村街道樹德里社區中山東路逸仙橋南側
江寧府學
秦淮區朝天宮街道冶山道院社區朝天宮
秦淮區東水關東側
宋—明、清
秦淮區夫子廟街道金陵路社區金陵路1號
羅廊巷太平天國建築及壁畫
太平天國
秦淮區朝天宮街道陶李王巷社區羅廊巷17號
天朝總聖庫、英王府遺址
太平天國
秦淮區朝天宮街道安品街社區升州路416號
金沙井太平天國建築
太平天國
秦淮區雙塘街道弓箭坊社區金沙井34、36號
天主教堂
秦淮區五老村街道新街口商業社區石鼓路112號
南京大華大戲院舊址
1935年
秦淮區五老村街道新街口商業街社區中山南路67號
1936年
秦淮區朝天宮街道秣陵路社區莫愁路390號
童寯住宅
1947年
秦淮區五老村街道五老村社區文昌巷52號
張佩倫宅
秦淮區洪武路街道棉鞋營社區白下路273號
民國
秦淮區夫子廟街道夫子廟社區建康路110號
基督教聖公會聖保羅堂
民國
秦淮區洪武路街道龍王廟社區太平南路396號
中南銀行南京分行舊址
民國
秦淮區洪武路街道馬府街社區白下路155號
民國
秦淮區洪武路街道致和街社區建康路145號
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53處)
(截至2023年9月) [4]  [80] 
南唐
秦淮區朝天宮街道張府園社區、洪武路街道洪武路
南唐城牆遺址
南唐
秦淮區夫子廟街道中營社區江寧路東側
東吳、南朝
秦淮區五老村街道新街口商業街社區遊府西街12號(遊府西街小學內)(秦淮區部分)
三國·魏
秦淮區雙塘街道風遊寺社區花露北崗19號
西晉
秦淮區夫子廟街道轉龍巷社區老虎頭44號
秦淮區夫子廟街道轉龍巷社區老虎頭44號-5
秦淮區洪武路街道棉鞋營社區白下路東
秦淮區洪武路街道王府園社區中華路北
秦淮區夫子廟街道夫子廟社區夫子廟泮池西
秦淮區洪武路街道致和街社區建康路與長白街交匯處
石貓坊
秦淮區雙塘街道弓箭坊社區上浮橋與彩霞街交匯處
夫子廟遺蹟(孔子問禮圖碑)
六朝
秦淮區夫子廟街道夫子廟社區夫子廟
白鷺洲鷲峯寺
秦淮區夫子廟街道蓮子營社區白鷺洲公園內
朱狀元巷清代住宅
秦淮區朝天宮街道安品街社區朱狀元巷32、34號
秦淮區雙塘街道風遊寺社區胡家花園2號
秦淮區五老村街道三條巷社區四條巷77號
白下路清代建築
秦淮區洪武路街道龍王廟社區白下路101號
清真寺
秦淮區朝天宮街道七家灣社區甘雨巷26-32號(由太平南路遷入)
瞻園路126號建築羣
清—民國
秦淮區夫子廟街道夫子廟社區瞻園路126號
涇縣會館舊址
秦淮區塘街道實輝巷社區大百花巷13、15號
天后宮
秦淮區朝天宮街道安品街社區升州路488號
綾莊巷31號古民居
秦淮區朝天宮街道絨莊新村社區綾莊巷31號
牛市古民居建築
秦淮區雙塘街道弓箭坊社區牛市64號、顏料坊49號
三藏殿
秦淮區中華門街道雨花路社區清潔村43號
高崗裏39號古民居
秦淮區雙塘街道高崗里社區高崗裏39號
吳家賬房
秦淮區雙塘街道糖坊廊社區釣魚台83、85、87號
曾國葆祠堂[注1]
秦淮區雙塘街道高崗里社區荷花塘12號
飲馬巷古民居
秦淮區雙塘街道高崗里社區飲馬巷67、69、71、90號
沈家糧行
秦淮區中華門街道西街社區悦來巷1-2號
秦淮區雙塘街道玉帶園社區柳葉街41號
北宋
秦淮區朝天宮街道冶山道院社區朝天宮
封至聖夫人碑
秦淮區夫子廟街道夫子廟社區夫子廟大成殿內
封四氏碑
秦淮區夫子廟街道夫子廟社區夫子廟大成殿內
秦淮區洪武路街道武學園社區九條巷8號
行知館
1924年
秦淮區洪武路街道馬府街社區白下路193號
原國民政府財政部舊址
民國
秦淮區五老村街道新街口商業街社區中山東路128號
原國立中央政治大學門樓
民國
秦淮區朝天宮街道冶山道院社區建鄴路168號
國民政府首都電話局舊址
民國
秦淮區五老村街道淮海路社區遊府西街8號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舊址
民國
秦淮區朝天宮街道張府園社區洪公祠1號
紅花機場別墅
民國
秦淮區七橋村國際路南端西面
基督教青年會舊址
民國
秦淮區洪武路街道王府園社區中華路26號
原天山協會舊址
民國
秦淮區五老村街道五老村社區利濟巷30號
仁壽里民國建築
民國
秦淮區五老村街道三條巷社區仁壽裏18、20、22、24號
高二適故居
民國
秦淮區五老村街道三條巷社區六合裏3號
覆成新村14號民國建築
民國
秦淮區洪武路街道申家巷社區覆成新村14號
常府街30號民國建築
民國
秦淮區五老村街道三條巷社區常府街30號
民國
秦淮區洪武路街道武學園社區白下路23號
民國碉堡羣(10個點,其中秦淮區3個點)
外郭碉堡羣(高橋門碉堡)
外郭碉堡羣(果園碉堡)
外郭碉堡羣(外郭城
沿線民國碉堡)
民國
-
-
秦淮區光華路街道高橋門公園
秦淮區紅花街道果園村
秦淮區光華路街道
雙麒路東西側
育羣中學舊址
民國
秦淮區夫子廟街道夫子廟社區中華路369號
工兵學校舊址
民國
秦淮區光華路街道戎苑社區海福巷1號
民國
秦淮區大光路街道大光路社區光華門外
1928年
秦淮區月牙湖街道苜蓿園社區衞橋
古四眼井
南唐
秦淮區朝天宮街道漢西門社區漢西門大街
秦淮區文物保護單位
(40處)
(截至2016年12月) [64]  [注2][注3]
天壇埂遺址
秦淮區月牙湖街道石門坎社區石門坎(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內)
六朝
秦淮區夫子廟街道三條營社區中華門北廣場
桃葉渡遺址
東晉
秦淮區夫子廟街道金陵路社區淮清橋南
中山門東吳墓地
三國吳
秦淮區瑞金路街道中山門社區中山門南側中山門小區東安門村8幢東側靠近城牆的山坡下
錦繡坊21號古建築
秦淮區洪武路街道王府南園社區王府園小區內
育才學校舊址
秦淮區洪武路街道馬府街社區白下路177號
銅管閘原址
秦淮區瑞金路街道中山門社區後標營門內
秦淮區大光路街道象房村社區光華門外
沈萬山故居楠木大廳
秦淮區夫子廟街道小西湖社區馬道街7號
楊秀清行宮建築
太平天國
秦淮區夫子廟街道江寧路社區馬道街161號
傅堯成舊居
太平天國
秦淮區夫子廟街道小西湖社區大油坊巷71號
殷高巷古建築
秦淮區雙塘街道高崗里社區殷高巷24號
殷高巷明清住宅
明、清
秦淮區雙塘街道高崗里社區殷高巷26、28號
高崗裏18、20號建築
秦淮區雙塘街道高崗里社區高崗裏18、20號
釣魚台河廳河房
秦淮區雙塘街道磨盤街社區釣魚台196號
望鶴樓古民居
秦淮區雙塘街道弓箭坊社區望鶴樓4號
金斗會館
秦淮區中華門街道西街社區西街123號
來賓橋
秦淮區中華門街道西街社區西街85號
澗子橋
秦淮區中華門街道下碼頭社區上碼頭53號
公共體育場原址
民國
秦淮區大光路街道尚書巷社區公園路42號
民國
秦淮區五老村街道樹德里社區中山東路
明德書院
1912年
秦淮區中華門街道西街社區莫愁路419號
南京市立第一中學舊址
1936年
秦淮區洪武路街道王府園社區中山南路301號
民國
秦淮區五老村街道淮河路社區太平南路220號
民國
秦淮區五老村街道淮河路社區楊公井25號
節制閘
1960年
秦淮區秦虹街道武定新村社區秦淮河上
壹鑑堂
1930年
秦淮區夫子廟街道蓮子營社區白鷺洲公園內
古井
秦淮區朝天宮街道絨莊新村社區古缽營11號(井欄於甘熙宅第內保存)
頭道高井
秦淮區朝天宮街道張府園社區豐富路朗詩熙園內
古井
秦淮區洪武路街道承恩裏40號(井欄於文化館內保存)
秦淮區洪武路街道王府南園社區建康路1號(原裱畫廊7號)
神樂觀古井
秦淮區月牙湖街道石門坎社區石門坎觀門口(井欄於南京市博物館保存)
黃楊樹
秦淮區洪武路街道王府園社區王府園43號
廣玉蘭
秦淮區洪武路街道棉鞋營社區復興巷5號
銀杏樹
秦淮區洪武路街道馬府街社區白下路147號
白玉蘭
秦淮區洪武路街道申家巷社區覆成新村16號
秦淮區雙塘街道風遊寺社區集慶路145號附近
白果古樹
秦淮區雙塘街道糖坊廊社區釣魚台97號
北寶塔根古井
秦淮區中華門街道雨花露社區北寶塔根43號
南京城牆外郭城遺址
(其中秦淮區2個點)
南京外郭城牆
(原秦淮區段)
南京外郭城牆
(原白下區段)
-
-
秦淮區
紅花街道
秦淮區
光華路街道
[注1]2023年9月14日,南京市人民政府公佈《第五批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其中,原“曾靜毅故居”更名為“曾國葆祠堂”。 [80] 
[注2]截至2016年12月,秦淮區本有區級文保單位42處。後2023年9月14日,南京市人民政府公佈《第五批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其中,原區級文保單位“首都電話局舊址”晉升為市級文保單位並更名為“國民政府首都電話局舊址”,原區級文保單位“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舊址”晉升為市級文保單位。 [80]  據此,在原42處的基礎上核減2處,為40處。
[注3]截至2016年12月,古井(古缽營11號)、育才學校舊址、古井(承恩裏40號)、天壇埂遺址因完成考古發掘,擬取消區級文保單位;廣玉蘭、銀杏樹、白玉蘭、白果古樹等古樹名木擬移交園林綠化部門管理或公佈取消區級文保單位。 [64] 

秦淮區民俗文化

秦淮區有2500多年的人文歷史,共有50篇《南京白局曲譜集》及《秦淮民間故事》、40首歌謠、1000條諺語,出版了十六輯300萬字、反映秦淮人文歷史的《秦淮夜談》,整理重刊了《金陵大報恩寺塔志》、《秣陵古蹟》、《金陵歲時記》、《秦淮人物誌》等地方古文獻。各社區民間藝人創作、製作有燈綵風箏剪紙空竹古壎烙畫石畫微雕臉譜結繩等工藝品。
每年秦淮區組織龍舞、獅舞、花燈舞、馬燈舞、大頭娃娃舞、河蚌舞、花船舞、江南碟舞等具有秦淮地方特色的化妝表演隊伍,在夫子廟文化廟會、金秋美食節等文藝活動上的演出。秦淮區組織的夫子廟地區各展覽館、各餐飲店家,以古裝形式開展的“夜泊秦淮”、“仿古婚禮”、“貢院鄉試”、“鯉魚跳龍門”、“香君撫琴”等民俗藝術表演活動。
秦淮區民族民間音樂主要以“南京樂社”、“南京古琴社”為龍頭,以區文化館為陣地,開展民樂、古琴雅集活動。已舉辦了“江蘇省首屆古琴學術研討會”,在市文化藝術中心舉辦了“打開藝術之門”古琴專場演奏會、“古典音樂會”、“新竹笛演奏會”、“劉正春古琴演奏會”和“崑曲票友交流演出”以及京劇、淮劇、越劇等清唱會、大獎賽。中央電視台在戲曲頻道播放了該區京劇社團大會串節目。
此外,秦淮區還有夫子廟美食節,美食節以“小吃盛會,百姓節日”為口號,以“弘揚中華飲食文化,彰顯中華小吃風采,打造夫子廟美食節全國節慶活動品牌;推動餐飲、旅遊、商業的興旺發展”為宗旨。一般舉辦時間在9至10月間。

秦淮區文化遺產

秦淮燈會又稱金陵燈會夫子廟燈會,是流傳於南京地區的民俗文化活動,是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集中在每年春節至元宵節期間舉行,每年持續50多天,有“天下第一燈會”和“秦淮燈綵甲天下”的美譽,是一個集燈展、燈會和燈市為一體的大型綜合型燈會,也是中國持續時間最長、參與人數最多、規模最大的民俗燈會。 [5] 
秦淮燈會的歷史悠久,早在南朝時期,國都南京就出現了舉辦傳統元宵燈會的習俗,其盛況為全國之冠,是中國最早的燈會。明初之後,秦淮河懸掛花燈的畫舫(俗稱“燈船”)也隨之蜚聲天下。歷史上的秦淮燈會主要分佈在南京秦淮河流域,20世紀以後主要集中在夫子廟地區,如今已擴展到“十里秦淮”東側五里地段,核心區域包括夫子廟、瞻園白鷺洲公園吳敬梓故居江南貢院中華門老門東大報恩寺遺址公園中華路平江府路瞻園路、琶琵路一帶。
秦淮燈會通過扎燈、張燈、賞燈、玩燈、鬧燈等諸種形式寄託民眾的良好願望與生活追求,與此相輝映的其他民間文化藝術門類如南京剪紙、空竹、繩結、雕刻、皮影、獸舞、秧歌、踩高蹺等也隨之得到迅速發展,進而對中國其他地區的民間文化和民俗活動產生積極的影響。秦淮燈會無論是歷史意義、人文價值、經濟價值還是社會影響都非常大,作為一項重要的民俗文化活動,是歷代南京民眾延續和傳承民俗文化的重要空間,長久以來,它已成為南京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南京本土和外來的文化藝術貫穿於燈會中,構成其藝術內涵。

秦淮區風景名勝

秦淮區是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26]  ,定期舉辦文化廟會、秦淮之夏、金秋美食節、秦淮燈會等四季特色旅遊文化活動,夫子廟秦淮風光帶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轄區內還有明故宮遺址甘熙宅第南京明城牆午朝門遺址、夫子廟中華門城堡瞻園白鷺洲公園沈萬三故居淨覺寺金陵刻經處朝天宮南捕廳鄭和公園江南貢院大報恩寺遺址淮清橋、天后宮、中華門光華門堡壘遺址東水關、東干濱河公園、水西門曾公祠蔣百萬故居上江考棚胡家花園鳳凰台鎮淮橋朱雀橋武定橋、來燕橋、平江橋、文正橋等人文景觀及歷史景點。
秦淮區主要景點

簡介
景點圖片
東水關
東水關舊稱上水門,是秦淮河流入南京城的入口,始建於後唐長興三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水關共3層,每層11券,共33券,下層11券通水,上、中兩層共22券為藏兵囤糧之用。現尚存中、下兩層共22券。六朝時東水關是通向江浙方向的交通樞紐,南來北往的商賈齊聚東水關,在此經商交易。東水關遺址公園建於2001年,這裏主要由水閘、橋道、藏兵洞、城牆四部分組成。 [6] 
東水關 東水關
朝天宮
朝天宮位於南京市秦淮區朝天宮街道水西門內冶山,是江南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好的一組古建築羣,現為南京市博物館。今天的朝天宮古建築羣為戰亂以後的清同治五年至九年(1866年-1870年)間在清前期原址上改建而成,從宋元明代的道教建築變成了儒家的文廟和江寧府學(江寧府學舊址則改為武廟,民國時期改為考試院,在雞鳴寺附近的南京市政府一帶);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政府將南京朝天宮古建築羣開闢為南京首都高等法院。 [7] 
朝天宮 朝天宮
甘熙故居
甘熙宅第又稱甘熙故居或甘家大院,始建於清嘉慶年間,俗稱“九十九間半”,是中國最大的私人民宅,與明孝陵、明城牆並稱為南京明清三大景觀,具有極高的歷史、科學和旅遊價值,是南京現有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私人民宅。甘熙宅第並非徽派建築,也不是完全的蘇式建築,而是和南京高淳、六合等地一樣,有着南京自己的建築風格,整個建築反映了金陵大家仕紳階層的文化品位和倫理觀念。建築的佈局嚴格按照封建社會的宗法觀念及家族制度而佈置,講究子孫滿堂、數代同堂,致使宅第的規模龐大、等級森嚴,各類用房的位置、裝修、面積、造型都具有統一的等級規定。 [8] 
甘熙宅第 甘熙宅第
南京夫子廟
南京夫子廟位於南京市秦淮區秦淮河北岸貢院街、江南貢院以西,為供奉祭祀孔子之地,是中國第一所國家最高學府,也是中國四大文廟,為中國古代文化樞紐之地、金陵歷史人文薈萃之地,不僅是明清時期南京的文教中心,同時也是居東南各省之冠的文教建築羣。南京夫子廟是一組規模宏大的古建築羣,主要由孔廟、學宮、貢院三大建築羣組成,佔地極大。有照壁、泮池、牌坊、聚星亭、魁星閣、欞星門、大成殿、明德堂、尊經閣等建築,是中國最大的傳統古街市,與上海城隍廟、蘇州玄妙觀和北京天橋並稱為“中國四大鬧市”。 [9] 
南京夫子廟 南京夫子廟
倉頂大井
倉頂大井位於秦淮區西南隅鳳台岡之巔,是南京現存最大的古井。其名源於明代驍騎衞屯糧之所的驍騎倉而得名。由於此倉,並派生出倉山、倉頂、倉坡、倉門口等一組地名羣,而倉頂大井已成為這組地名羣中最醒目的地物標誌。1992年新擴集慶路,大井已坐落在路邊。石欄呈六角形,高55釐米,井口直徑50釐米。1982年,全市開展文物普查時,羣眾提供的古井線索即有430口。特別是門西之地,小街相接,曲巷迴環,古井、名井頗多,但諸多水井,今已湮廢,舊跡難尋。
倉頂大井 倉頂大井
劉欽差故居
劉欽差故居是指清代大臣劉瑞芬的故居,位於殷高巷14號。這裏已列為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宅主劉瑞芬,字芝田,安徽貴池人。生於清道光七年(1827年),歷任軍械轉運局、松滬釐局,光緒二年(1876年)代理兩淮鹽運使,三年代理蘇松太兵備道,參加中俄談判,十一年為欽差大臣出使英、俄等國,十二年又出使英、法、意、比四國,所以人稱“劉欽差”。十四年冬,任廣東巡撫,十七年為鄉試監臨,積勞成疾,觸發肝疾,十八年(1892年)病逝,終年六十六歲。劉欽差故居為秦淮名宅之一,《清史稿》中有劉瑞芬傳略。
劉欽差故居 劉欽差故居
程先甲故居
程先甲故居坐落於中華門西大百花巷11號,該故居房屋縱深七進,其中軸線與街巷呈垂直狀。程先甲(1872年—1932年),字鼎丞,又字一夔,江寧人。因居住大百花巷,其筆名欣然自稱“百花仙子”。他對訓詁、音韻之學,研究殊深。在清末文字改革運動中,尤其在漢語拼音方面,他是我國南方的先驅者。民國以後,任職於蘇、隴、蒙、鄂等地,仍以書冊相隨,積稿滿箱。程先甲終其一生,成書40餘種,計100餘卷,合為《千一齋全書》。其中有的已被列入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規劃。他的傳世之作——《金陵賦》。
程先甲故居 程先甲故居
蔣百萬故居
蔣百萬故居位於城南三條營18、20號。99間半房屋,原有兩個院落,有轎廳、大廳、樓房,內有花園,外有封火牆。房主蔣壽山,號稱蔣百萬。《天京錄》有所記載。現外牆面東有石碑一塊,光緒元年四月立,內容為有關官溝事。院內多為青石和方石鋪地。房內天花板、地板。第六進為二層樓,五間大廳及長廊完整,房門門框有精緻木雕。面積8.4米*34.8米。該處建築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蔣百萬故居 蔣百萬故居
王導謝安紀念館
烏衣巷位於秦淮區秦淮河上文德橋旁的南岸,地處夫子廟—秦淮風光帶核心地帶,是中國歷史最悠久最著名的古巷,當時中國世家大族居住之地,三國時是吳國戍守石頭城部隊營房所在地。烏衣巷是晉代王謝兩家豪門大族的宅第,兩族子弟都喜歡穿烏衣以顯身份尊貴,因此得名。烏衣巷門庭若市,冠蓋雲集,走出了王羲之、王獻之,及山水詩派鼻祖謝靈運等文化巨匠。烏衣巷見證了王謝的藝術成就,與兩大家族的歷史,乃至整個中國文化的歷史緊密相連。1997年,秦淮區人民政府恢復了烏衣巷,挖掘、展示烏衣巷源遠流長的歷史,並重建了具有民族風格的王導謝安紀念館 [10] 
王導謝安紀念館 王導謝安紀念館
李香君故居
李香君故居位於來燕橋東、秦淮南岸,是一座古色古香的民居式河廳、河房建築,又稱媚香樓。明清以來,秦淮河畔的名媛聲妓眾多,尤以“秦淮八豔”名氣最大,她們均為卓爾不羣的才貌雙全女子,頗有民族氣節。這其中更以李香君最具膽識。 [11] 
李香君故居 李香君故居
江南貢院
江南貢院位於秦淮區夫子廟學宮東側,又稱南京貢院、建康貢院,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科舉考場,中國南方地區開科取士之地,也是夫子廟地區三大古建築羣之一,佔地超過30餘萬平方米。其規模之大、佔地之廣居中國各省貢院之冠,創中國古代科舉考場之最。從江南貢院落成直至晚清廢除科舉為國家輸送800餘名狀元、10萬餘名進士、上百萬名舉人,僅明清時期全國就有半數以上官員出自江南貢院,被譽為“中國古代官員的搖籃”。在江南貢院的基礎上建設的中國科舉博物館,是中國唯一反映中國科舉考試製度為內容的專業性博物館,也是中國科舉制度中心、中國科舉文化中心和中國科舉文物收藏中心。 [12] 
江南貢院 江南貢院
秦淮河
秦淮河是南京古老文明的搖籃,南京的母親河,歷史上極富盛名。這裏素為“六朝煙月之區,金粉薈萃之所”,更兼十代繁華之地,“衣冠文物,盛於江南;文采風流,甲於海內”,被稱為“中國第一歷史文化名河”。從東水關至西水關的沿河兩岸,東吳以來一直是繁華的商業區的居民地。六朝時成為名門望族聚居之地,商賈雲集,文人薈萃,儒學鼎盛。宋代開始成為江南文化的中心。明清兩代,尤其是明代,是十里秦淮的鼎盛時期。明末清初,秦淮八豔的事蹟更是膾炙人口。
秦淮河 秦淮河

秦淮區地方特產

南京夫子廟秦淮小吃與上海城隍廟小吃、蘇州玄妙觀小吃和長沙火宮殿小吃並稱為“中國四大小吃”。
秦淮八絕”,即:
第一絕:永和園的黃橋燒餅和開洋乾絲,
第二絕:蔣有記的牛肉湯和牛肉鍋貼,
第三絕:六鳳居的豆腐澇和葱油餅,
第四絕:奇芳閣的鴨油酥燒餅和什錦菜包,
第五絕:奇芳閣的麻油素乾絲和雞絲澆面,
第六絕:蓮湖糕團店的桂花夾心小元宵和五色小糕,
第七絕:瞻園麪館的燻魚銀絲面和薄皮包餃,
第八絕:魁光閣的五香豆和五香蛋。 [13] 

秦淮區對外交流

秦淮區友好城市/城區
友好城市/城區
所屬省、州/市
所屬國家
結好日期
阿塔邁拉市
2015年9月
2016年8月

秦淮區榮譽稱號

榮譽稱號
時間
中國市轄區旅遊綜合競爭力百強區,排名第1
2023年11月 [41] 
2023賽迪百強區,排名第67
2023年8月 [39] 
江蘇省文化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區(首批)
2022年11月 [38] 
江蘇省文化和旅遊消費示範單位
2022年8月 [37] 
第九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
2021年11月 [36] 
2021年賽迪百強區
2021年8月 [35] 
第四批全國旅遊標準化示範單位
2020年12月 [14] 
2020年中國城區高質量發展水平百強榜,排名第70
2020年 9月 [15] 
2020中國縣域人口流入百強榜,排名第60
2020年6月 [16] 
2020中國最具書香百佳縣市
2020年6月 [17] 
2020中國縣域智慧城市百強榜,排名第98
2020年6月 [18] 
2020中國夜經濟繁榮百佳縣市
2020年4月 [19] 
2020中國青年樂業百佳縣市
2020年3月 [20] 
2020中國特色小吃百佳縣市
2020年2月 [21] 
2020中國美食百佳縣市
2020年2月 [22] 
2020中國縣域網購百強榜,排名第70
2020年1月 [23] 
2020中國縣域文化消費百強榜,排名第11
2020年1月 [24] 
2020中國禮儀百佳縣市
2020年1月 [25] 
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首批)
2019年9月 [26] 
江蘇省公共體育服務體系示範區(首批)
2015年5月 [27] 
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
2015年4月 [28] 
第二批江蘇省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示範區
2015年2月 [29] 
江蘇省雙擁模範區
2014年7月 [30] 
2011-2015年度全國科普示範區
2011年5月
江蘇省教育現代化建設先進區
2010年2月 [31] 
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範城區
2009年10月 [32] 
中國燈綵之鄉
2007年 [33] 
中國民間(燈綵)藝術之鄉
2000年 [33] 
江蘇省民間(燈綵)藝術之鄉
1996年 [3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