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廣偉

(食學(SHIOLOGY)學科體系奠基人、中國人民大學食學研究中心主任)

鎖定
劉廣偉,食學(SHIOLOGY) [47-48]  學科體系奠基人、北京東方美食研究院院長, [1]  世界食學論壇理事長, [2-3]  中國餐飲品牌集羣專家委員會主任, [40]  中國人民大學食學研究中心主任。 [72] 
中文名
劉廣偉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57年
出生地
北京
職    務
世界食學論壇理事長

劉廣偉工作履歷

1969年文革期間隨父母下放山東,1978年考入濟南商校,畢業留校任教;
1983年調入齊魯賓館任廚師長,1986年調入山東省旅遊局,參與創辦山東省烹飪學會,先後任常務副秘書長、副會長;
1992年任《東方美食》(現為《餐飲經理人》雜誌和《烹飪藝術家》雜誌)雜誌社長,同年率團參加第一屆世界中國烹飪大賽,獲得7枚金牌,得到政府嘉獎。
2013年出版《食學概論》,提出了人類食學學科體系基本框架。 [4] 
2017年創辦世界食學論壇(World Eatology Forum),論壇已先後在中國和日本舉辦四屆 [2]  [5]  [55] 
2018年提出34菜系理論,構建了中餐、菜系、流派、門派、產品5級體系,囊括5000年飲食文明和960萬平方公里國土面積。 [9] 
2018年11月出版《食學》,提出食學學科的3-30體系 [10]  ,提出21世紀人類十大食事問題 [11] 
2019年6月在大版G20峯會之世界食學論壇上,針對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提出“食事問題不能有效解決,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就不能實現”的觀點。 [7]  第三屆世界食學論壇在日本淡路島舉行, [6]  發表成果——以食學為中心的《淡路島宣言》 [39]  (如下圖),並推介國際社會使用《世界健康膳食指南》。 [7] 
《淡路島宣言》發表,左數第1人為劉廣偉 《淡路島宣言》發表,左數第1人為劉廣偉 [39]
在第三屆世界食學論壇上宣讀《淡路島宣言》 在第三屆世界食學論壇上宣讀《淡路島宣言》
2019年12月17日,受邀參加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的數字時代專家組會議,提交“構建食事秩序SEB平台”方案(如下圖)。 [12] 
專家組會議現場,左數第5人為劉廣偉 專家組會議現場,左數第5人為劉廣偉 [12]
2020年12月18-19日,“第三屆世界食學論壇之土耳其峯會”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召開, [70]  論壇的主題是“食學(EATOLOGY)——採用多維度方法全面解決食事問題”,論壇發佈成果《食學(EATOLOGY)伊斯坦布爾宣言》,推介國際社會使用《世界健康膳食指南2.0》(如下圖)。 [8]  [38] 
食學體系創始人、世界食學論壇理事長劉廣偉致辭 食學體系創始人、世界食學論壇理事長劉廣偉致辭 [38]
世界健康膳食指南2.0 世界健康膳食指南2.0
2021年12月出版《食事問題概論》,全書共8章,將人類的食事問題進行了系統的梳理和盤點,以食學科學體系為指導,探索全球食事問題的整體治理,提出了食事問題全球治理的三大領域策略。 [42]  [46] 
2022年1月出版《食事求是》,由烹飪藝術、餐企經營、中餐文化、食學觀點、採訪書評等五個部分300多篇文章組成,共67萬字,由線裝書局出版發行。 [45] 
2023年10月10-12日,第四屆世界食學論壇在中國海口舉行。 [56]  [71]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為大會發來書面致辭。 [58]  大會發布成果《海南倡議》 [57] 
《海南倡議》簽字儀式,第一排左數第4人為劉廣偉 《海南倡議》簽字儀式,第一排左數第4人為劉廣偉 [57]
在第四屆世界食學論壇上宣讀《海南倡議》 在第四屆世界食學論壇上宣讀《海南倡議》 [57]

劉廣偉研究領域

食學學科體系建設 [2]  [5]  、食事問題整體治理 [7]  [17]  、食事問題與可持續發展 [7] 中餐整體知識體系建構 [61]  、海外中餐發展的國家戰略、錶盤膳食指南 [18]  、生存性社會產業劃分 [19]  、人類命運共同體 [20]  等。

劉廣偉理論研究

食學理論:食學的研究對象是食事 [66]  食學是揭示人類食事客觀規律的知識體系,是研究解決人類食事問題的知識體系。 [66] 
食學有三大基本任務,第一是解決人類壽期不充分問題,延長人類個體的壽期;第二是解決食事的社會衝突問題,優化社會秩序;第三是解決食事的生態衝突問題,維持種羣的延續。 [67] 
食物:為維持人體生存與健康的入口之物,包括真菌類、植物類、動物類、礦物類及人造物類等所有以維持人體生存與健康為目的食入口中的物質。 [13] 
食事三角:食物母體系統、食事行為系統和食物轉化系統組成的三角關係。 [60] 
食學三角:由食者健康、食物獲取、食事秩序組成的三角形。 [59] 
“三層四項”的食權理論:人生來享有食權,食權是人權的基礎。食權包括三個層面:個人食權、人羣食權、人類食權; [21]  食權包含四項內容:獲得食物的權利、分享食物的權利、尊重食物的權利、養護食源的權利。 [22] 
食育”理論:食育是“食學教育”的簡稱。 [68]  “食育”分為食業者教育食者教育兩個方面。 [15] 
“九業歸一”的食業理論:將與人類食生產相關的九大行業整合到一起,統一命名為食業。改變現有的行業分工割裂化、分散化、碎片化的危害,食業是人類社會第一大產業。 [23] 
“六態九宜”的攝食理論:是指根據人攝食時所處的六種不同狀態,在九個方面採取適宜的科學攝食方式。 [23] 
吃的四種作用:充飢、致疾、防疾、療疾。 [41] 
“食病”理論:因食而產生的疾病,統稱為食病。包括缺食病、污食病、過食病、偏食病、敏食病、厭食病。 [1]  [24] 
“食醜相”理論:長期以來人類習慣於褒揚飲食文化中的美相,卻一直忽視了食醜相帶來的弊端。獵奇、不潔、浪費、奢侈、迷信五大食醜相的割除之日,是人類食文明到來之時。 [25] 
五覺審美理論:食物品鑑是味覺、嗅覺、觸覺(口腔)及視覺、聽覺共同完成的審美藝術。 [23] 
“食災”理論:人類不當食行為會造成環境災害和生態災害,威脅地球健康。 [23] 
九大食事問題:人類社會存在九大食事問題,即食物數量、食物質量、食物可持續、食用方法、食者食病、食者壽期、食物浪費、食者權利、食者數量九個問題。 [6] 
“AWE”禮儀:通過正視人類食物未來的稀缺性,號召全世界每個人在進餐前例行這一禮儀,以此尊敬並珍惜食物。 [26] 
20字食事認知共識:人人需食、天天需食、食皆同源、食皆求壽、食皆求嗣。 [6]  [27] 
食事社會3階段:即缺食社會、足食社會、優食社會。 [28] 
人體生存狀態三階段:健康、亞衡、疾病 [29] 
食物浪費7種類型:損失型、丟失型、變質型、奢侈型、時效型、商競型和過食型。 [30-32] 
食在醫前:食事是醫事的上游。食事是“預防為主”的重要抓手,食事是“治未病”的重要抓手。讓每一個人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掌握健康的飲食方法,這是實現國民健康的重要一環。 [37] 
餐前捧手禮:確立一個可以普及的餐前禮儀是徹底、持續地解決食物浪費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它由一組手勢(如下圖) [33]  和一句話組成,可以概括為“捧手貼心吟,粒粒皆辛苦”。 [34]  藉此號召每一個人心懷敬畏,餐前行禮,發自內心地理解善待食物、珍視食物。 [33] 
餐前捧手禮圖例 餐前捧手禮圖例

劉廣偉公益活動

2001年,組織發起環保“拒烹”活動。“拒烹”活動的主題是“珍愛自然,拒烹珍稀野生動植物”。從2001年至2007年,先後有100萬廚師在“拒烹”條幅上簽名支持。 [35] 
2010年,組織發起健康“裸烹”活動。“裸烹”活動的主題是“倡導迴歸食材本味,多用天然添加劑,少用化學添加劑,遠離非法添加劑,為食客烹製健康菜餚”。2010年至2013年,已有10萬家餐廳參與舉辦了“裸烹”簽名活動。 [35] 
2013年,組織發起誠信“亮德”活動。“亮德”活動的主題是“用業者良心經營,換顧客放心消費”。“亮德”活動得到了全國餐飲人的熱烈響應,至今正在進行中。 [35] 

劉廣偉人物評價

聯合國前副秘書長吳紅波評價劉廣偉的《食學》時説:“食學與聯合國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中的12項目標高度相關,食學是解決人類食事問題的公共產品。”
聯合國教科文總幹事松浦晃一郎,非常讚賞劉廣偉構建的食事教育體系。他説:“當今世界忽視了對大眾的食教育,食學提出的食業者與食者的雙元教育結構,構建了人類食事教育的整體體系。” [36] 
聯合國糧農組織前總幹事若澤·格拉齊亞諾·達席爾瓦對《食學》給予了高度評價,“食事問題是威脅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首要問題,要探索整體治理。食學是開啓整體解決人類食事問題之門的一把金鑰匙。” [36]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作協副主席 [62]  白庚勝撰文“《食學》提升中國飲食文明”,對食學作出如下評價:食學不是食學史,也非食學概論,更不是飲食技法手冊,而是圍繞着食物生產、食物加工、食物利用、食物秩序、食事治理明確食學的性質、定位、任務、法則,正確引導人們的食事、食為。它對人類飲食歷史、現狀進行了系統梳理、深刻分析和生動表達,並結合作者多年的餐飲實踐、技藝創新,建立了獨具中國特色的食學理論體系,並努力確立食學在人文社會科學中的學科地位。 [63] 
中華醫學會雜誌社原社長兼總編輯遊蘇寧在“全面認知與解決食事問題——《食學》(第二版)讀後”一文中對食學的評價是,食學與時俱進地發展了“藥食同源”這一理論,認為藥源於食、藥食同理、食在醫前、食廉醫貴,不僅利用食物的特性來治療疾病,還創造性地提出了“吃病”的概念,從病因的角度管理疾病、管理健康。這種按照病因命名的方式,可以讓患者明白髮病的原因,可以自我控制與治療,研究了六種食源性疾病的種類與預防。 [64] 
《解放軍報》原總編室副主任牛明漢對食學的評價是,食學的創立是人類食事認知史上的一次革命。食事問題的全面解決,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基本內容。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需要眾多具象的理論構件支撐。在這些具象的構件支撐體中,食學提出的整體應對食事問題的食學體系,無疑是其中最接地氣也是最堅實的一個。食學體系因人類的食事問題而生,為解決人類食事問題而立。食學學科體系,是解決人類食事問題的全球公共產品,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方案,對於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非常深遠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65] 
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央政策研究室原秘書長倪健民對《食學(第二版)》的評價是:中國學者劉廣偉構建的解決人類食事問題的整體認知體系,具有全球公共產品的特徵。《食學》研究的重點是個體、羣體、種羣與食事的關係。不僅是生存問題,還有和諧與可持續問題。食學體系是解決食事問題的全球公共產品,就如同今天令國人驕傲的5G、北斗。為人類提供更多的全球公共產品,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個重要標誌。 [69]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