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八珍

(八種珍貴的食物)

鎖定
八珍是烹飪術語,原指八種珍貴的食物,後來指八種稀有而珍貴的烹飪原料。 其具體所指隨時代和地域而不同。
中文名
八珍
主要食材
八種珍貴的原料
起    源
周代

八珍簡介

八珍的提法最早見於《周禮·天官冢宰》:“食醫,掌和王之六食、六飲、六膳、百饈、百醬、八珍之齊。”應該説中國曆代“八珍”的內容各不相同。《周禮·天官·膳夫》:“凡王之饋,食用六穀,飲用六清,羞用百二十品,珍用八物。”
乃是後世之八珍筵席的先驅之作

八珍周代八珍

“八珍”一詞出現在周代《周禮·天官》:“珍用八物”、“八珍之齊”。其具體內容,據註文是指《禮記》所列:淳熬(肉醬油澆飯)、淳母(肉醬油澆黃米飯)、炮豚(煨烤炸燉乳豬)、炮牂(煨烤炸燉羔羊)、搗珍(燒牛、羊、鹿裏脊)、漬珍(酒糖牛羊肉)、熬珍(類似五香牛肉乾)和肝膋(網油狗肝)八種食品(或者認為是八種烹調方法)。另説“珍用八物”是指牛、羊、麋、鹿、馬、豕(豬)、狗、狼。
東漢鄭玄註釋:這八物分別為淳熬、淳母、炮豚、炮牂、搗珍、漬、熬和肝膋,但未註明用料和製法。而《禮記內則》卻對這八種食品的原料、調料、烹製工藝乃至炊具及注意事項都有具體的記載,從而為我們保存了兩千多年前這一名食的珍貴資料。

八珍淳熬

肉醬煎熬熟,澆在陸稻米飯上,再拌上煉好的動物油。這種飯食、肉醬、油脂的味道滲入米飯之中,一口多味,不需另以菜餚佐食,有點像現代人愛吃的蓋澆飯。“淳”在這裏是沃的意思,指拌入動物油,“熬”是煎的意思,指煎肉醬,故名“淳熬”。

八珍淳母

淳母的製作方法與“淳熬”完全一樣,所不同的是淳母的米飯原料不是陸稻米而是黍米。“母”在這裏讀“模mo”,是像的意思,即與“淳熬”很象。

八珍炮豚

炮豚的製作工藝十分複雜:將一頭小豬殺死後,掏去內臟,以棗填滿其腹腔,用蘆葦把小豬纏裹起來,再塗一層帶草的泥,放在猛火中燒,這種方法古時候稱作“炮”。炮畢,剝去泥巴,將手洗淨,揉搓掉燒製時豬體表面形成的皺皮,然後用稻米粉調製成糊狀,塗遍小豬的全身(類似於今天的掛糊),再投入盛有動物油的小鼎(動物油必須埋沒豬身),將小鼎放入盛水的大鍋中,大鍋的水面不能高出小鼎的邊沿,以免水溢入鼎中。用火燒熬三天三夜後,將小豬取出,用肉醬、醋等調和而食。

八珍炮牂

炮牂的烹製方法與炮豚完全一樣,不同的是炮牂不是用小豬烹製,而是用小母羊。

八珍搗珍

搗珍是用牛、羊、麋鹿、鹿、獐等動物的裏脊肉,經反覆捶打,除去肉中的筋腱,烹熟之後,取出揉成肉泥而食。這一珍食的關鍵要求是:必須用細嫩的裏脊肉,必須反覆捶打,除淨筋腱,所以叫作“搗”。

八珍

選用剛剛宰殺的新鮮牛肉,切成薄片,放在美酒裏浸泡一整夜,然後調上肉醬、梅醬、醋等調料而食。關鍵要求是:肉要新鮮,要切得薄,而且必須視肉的紋理橫着切。

八珍

熬是將牛肉 [1]  或者鹿肉麋肉獐肉經過捶打,除去皮膜,攤在葦荻篾上,再撒上姜、桂和鹽面,以小火慢慢烘乾而成。類似於現代的肉脯。這種肉脯濕吃幹吃均可,想吃濕的,可放在肉醬裏煎食;想吃乾的,只要捶打鬆散即可。

八珍肝膋

肝膋的製作法是:取狗肝一副,用狗腸脂肪蒙起來,配以適當的汁子放在火上烤炙,使脂肪滲入肝內(烤時不能用蓼草作為香料)。然後以米粉糊潤澤,另取狼的臆間脂肪切碎,與稻米合製成稠粥,一起食用。

八珍宋代八珍

將八珍指為原料,最早見諸文字的,是北宋元豐年間的《埤雅》。明代俞安期所輯《唐類函》指出:“按《禮》所謂八珍者……後世則侈雲龍肝、鳳髓、豹胎、鯉尾、鴞炙、猩唇熊掌酥酪蟬。”張九韶撰《羣書指唾》也有同樣記述,只是將豹胎易為兔胎。至於龍肝、鳳髓,本屬子虛烏有,但也有以白馬之肝、雄雉之髓充數的。

八珍明代八珍

明代八珍。見於明代張九韶的《羣書拾唾》:龍肝(可能是娃娃魚或穿山甲的肝,或是蛇的肝,也有的人認為是白馬肝)、鳳髓(可能是錦雞的腦髓)、豹胎、尾(並非是鯉魚尾,因鯉魚尾並沒有任何特別之處,既非稀有珍貴,也沒有什麼特殊的味道,很可能是穿山甲的尾,因古時稱穿山甲為“鯪鯉”)、鴞炙(烤貓頭鷹)、猩唇、熊掌和酥酪蟬(可能是高級酥酪,明·李日華《六研齋筆記》則謂“乃今之抱螺酥也。其形與螺形不肖,而酷似蟬腹”)。

八珍清代八珍

清代八珍。 據載,其一是“參翅八珍”,“參翅八珍”中海產品佔半數。指參(海蔘)、翅(魚翅)、骨(魚明骨,也稱魚脆)、肚(魚肚)、窩(燕窩)、掌(熊掌)、筋(鹿筋)、蟆(蛤士蟆)。
其二是“山水八珍”
山八珍:熊掌、鹿茸、犀鼻(或象拔、象鼻)、駝峯、果子狸、豹胎、獅乳、猴頭。
水八珍:魚翅、鮑魚魚唇、海蔘、裙邊(鱉的甲殼外圍裙狀軟肉)、乾貝、魚脆、蛤士蟆。
八珍可心看出,所謂“八珍”並無固定模式,主觀上認為珍貴的,皆可列為“珍品”,而且花色品種越來越多。

八珍民國八珍

民國以後,飲食行業中的“八珍”因地而異,品種更多,常見的“上、中、下三八珍”其品種與以上大同小異:
  • 北京上八珍:猩唇(駝鹿頭面的風乾製品)、燕窩、駝峯、熊掌、猴頭(菌)、豹胎、鹿筋、蛤士蟆;
  • 煙台上八珍:猩唇、燕窩、駝峯、熊掌、猴頭(菌)、鳧脯(野鴨胸脯肉)、鹿筋、黃唇膠;
  • 北京中八珍:魚翅、廣肚(香港產的鰵魚肚,即鰵魚鰾)、魚骨、龍魚腸、大烏參、鰣魚、鮑魚、乾貝﹔
  • 煙台中八珍:魚翅、廣肚、鰣魚、銀耳、果子狸、蛤士蟆、魚唇、裙邊;
  • 北京下八珍:川竹筍、烏魚蛋(烏魚子)、銀耳、大口蘑、猴頭(菌)、裙邊、魚唇、果子狸;
  • 煙台下八珍:川竹筍、海蔘、龍鬚菜、大口蘑、烏魚蛋、赤鱗魚、乾貝、蠣黃。

八珍現代

以前的八珍中,有很多已屬於保護動物物,國際明令禁止捕殺食用,如熊、猴、象、鹿、猩猩、豹、犀牛天鵝、貓頭鷹、野駱駝海豹、娃娃魚等等。如今這些動物自然也就不能列入八珍之中了。

八珍注意事項

古代菜餚中的八種珍稀之品。其組成説法不一,如《周禮·天官》所載為淳熬、淳母、炮豚、炮牂、擣珍、漬、熬、肝膋。
而《淵鑑類函》又有二説:一為龍肝、鳳髓、豹胎、鯉尾、鴞炙、猩唇熊掌酥酪蟬;一為醍醐、麆吭、野駝蹄、鹿唇、駝乳糜、天鵝炙、紫雲漿、玄玉漿。
海蔘(刺蔘)是八珍之首:參(海蔘)、翅(魚翅)、骨(魚明骨,也稱魚脆)、肚(魚肚)、窩(燕窩)、掌(熊掌)、筋(鹿筋)、蟆(蛤士饃)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