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六穀

鎖定
六穀,拼音liù gǔ,中國古代六種主要穀物,指稻、黍、稷、粱、麥、苽。《三字經》將稻、粱、菽、麥、黍、稷並稱六穀。吳語贛語中玉米也被叫做“六穀”。 [1] 
中文名
六穀
外文名
six crops
拼    音
liùgǔ
釋    義
稻、黍、稷、粱、麥、菽六種作物

目錄

  1. 1 解釋
  2. 2 基本介紹

六穀解釋

古時指稻、黍、稷、梁、麥、苽六種農作物,古時稱茭白為苽。而在《三字經》中,將稻、粱、菽、麥、黍、稷並稱六穀,雲“稻梁菽,麥黍稷, 此六穀,人所食。”

六穀基本介紹

六穀

稻(Oryza sativa L.)一種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在温暖氣候下廣泛栽培,種子用作人類主食,穀殼和其它副產品可飼養家畜,稻稈用來造紙。分水稻和旱稻,通常指水稻。子實碾制去殼後稱為糙米,糙米磨去表層,僅留下胚乳則為日常所食之大米或白米。有糯稻粳稻秈稻之分。古以粘者為稻,不粘者為粳。

六穀

通粱(Setaria italica (L.) Beauv.),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實為圓形或橢圓小粒。北方通稱穀子,去皮後稱小米。

六穀

豆類的總稱。

六穀

主要指小麥(Triticum aestivum L.)一年生或兩年生的草本植物,我國北方重要的糧食作物,子實可食用,也可釀酒、製糖。原產我國,由於栽培時間久,變種繁多。通常使用子實磨碎後的粉末,稱為白麪。

六穀

黍(Panicum miliaceum)一年生栽培草本植物,子實淡黃色,去皮後稱黃米,比小米稍大。
我國西北、華北、西南、東北、華南以及華東等地山區都有栽培,新疆偶見有野生狀的。亞洲、歐洲、美洲非洲等温暖地區都有栽培。
本種為人類最早的栽培穀物之一,穀粒富含澱粉,供食用或釀酒,稈葉可為牲畜飼料。由於長期栽培選育,品種繁多,大體分為粘或不粘兩類,本草綱目稱粘者為黍,不粘者為稷;民間又將粘的稱黍,不粘的稱糜。

六穀

黃米或高粱的古稱

六穀

菰的經濟價值大,稈基嫩莖為真菌Ustilago edulis寄生後,粗大肥嫩,稱茭瓜或茭白,是美味的蔬菜。穎果稱菰米,作飯食用,有營養保健價值。全草為優良的飼料,為魚類的越冬場所。也是固堤造陸先鋒植物。古代菰生長正常,秋季結實,稱雕胡米,為六穀之一,後因黑穗菌寄生成畸形,不能開花結實,成為蔬菜利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