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高粱

(禾本科高粱屬植物)

鎖定
高粱(Sorghum bicolor (L.) Moench),禾本科高粱屬一年生高大草本植物。稈高低懸殊, [10]  粗壯,直立,基部節上具支撐根;葉寬大而長,葉鞘無毛或稍有白粉;葉舌硬膜質,先端圓,邊緣有纖毛;葉片線形至線狀披針形,基部圓或微呈耳形,表面暗綠色;圓錐花序疏鬆;兩穎均革質,穎果兩面平凸,初時黃綠色,成熟後為暗棕色;花柱分離,柱頭帚狀。花果期6—9月。 [11] 
高粱原產於非洲,從印度傳入中國。主要分佈在亞洲、非洲和美洲。早在3000年前,中國黃河流域等地就有栽培高粱的歷史。 [12]  高粱是喜温作物,適應性較強,既抗旱又抗澇,所以裁培面積較廣;怕霜凍害,春季適時早播,地面最低温度達-3℃時植株將死亡。 [13]  幼苗對光照最敏感,故北方品種南移則生育期縮短,南方品種北移則生育期延長。 [14] 
高粱在《食物本草》有“五符之精百穀之長”的盛譽,收穫面積和總產量僅次於小麥、水稻、玉米,是世界四大谷類作物之一。高粱富含多種營養物質,主要用於釀酒,做食品,飼料。中醫認為,高粱性味甘平,微寒,具有涼血、解毒之功,可入藥,用於防治多種疾病。 [15]  高粱為粗糧,口感不好。其中含有單寧,便秘者少食或不食。 [16] 
中文名
高粱
拉丁學名
Sorghum bicolor (L.) Moench [9] 
別    名
蜀黍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禾本目
禾本科
高粱屬
高粱
命名者及年代
(L.) Moench,1794
國家瀕危等級
無危(LC) [17] 

高粱植物學史

歷史起源
高粱的有關出土文物及農書史藉證明高粱種植最少也有5000年的歷史,其起源和進化問題多年來一直有兩種説法,一説由非洲或印度傳入,二説中國原產。但是許多研究者認為高粱原產於非洲,以後傳入印度,再到遠東。世界上高粱分佈廣,形態變異多,非洲是高粱變種最多的地區。斯諾頓收集到17種野生種高粱,其中有16種來自非洲,所確定的31個栽培種裏非洲佔28種,158個變種裏只有4個種在非洲以外的地方。 [3] 

高粱形態特徵

高粱 高粱
一年生草本。稈較粗壯,直立,高3-5米,橫徑2-5釐米,基部節上具支撐根。葉鞘無毛或稍有白粉;葉舌硬膜質,先端圓,邊緣有纖毛;葉片線形至線狀披針形,長40-70釐米,寬3-8釐米,先端漸尖,基部圓或微呈耳形,表面暗綠色,背面淡綠色或有白粉,兩面無毛,邊緣軟骨質,具微細小刺毛,中脈較寬,白色。
圓錐花序疏鬆,主軸裸露,長15-45釐米,寬4-10釐米,總梗直立或微彎曲;主軸具縱稜,疏生細柔毛,分枝3-7枚,輪生,粗糙或有細毛,基部較密;每一總狀花序具3-6節,節間粗糙或稍扁;無柄小穗倒卵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4.5-6毫米,寬3.5-4.5毫米,基盤純,有髯毛;兩穎均革質,上部及邊緣通常具毛,初時黃綠色,成熟後為淡紅色至暗棕色;第一穎背部圓凸,上部1/3質地較薄,邊緣內折而具狹翼,向下變硬而有光澤,具12-16脈,僅達中部,有橫脈,頂端尖或具3小齒;第二穎7-9脈,背部圓凸,近頂端具不明顯的脊,略呈舟形,邊緣有細毛;外稃透明膜質,第一外稃披針形,邊緣有長纖毛;第二外稃披針形至長橢圓形,具2-4脈,頂端稍2裂,自裂齒間伸出一膝曲的芒,芒長約14毫米;雄蕊3枚,花葯長約3毫米;子房倒卵形;花柱分離,柱頭帚狀。
穎果兩面平凸,長3.5-4毫米,淡紅色至紅棕色,熟時寬2.5-3毫米,頂端微外露。有柄小穗的柄長約2.5毫米,小穗線形至披針形,長3-5毫米,雄性或中性,宿存,褐色至暗紅棕色;第一穎9-12脈,第二穎7-10脈。花果期6-9月。 [2] 

高粱近種區別

高粱
石茅
一年生草本。
多年生草本。
圓錐花序疏鬆,主軸裸露,長15-45釐米,寬4-10釐米,總梗直立或微彎曲。
圓錐花序長20-40釐米,寬5-10釐米,分枝細弱,斜升,1至數枚在主軸上輪生或一側着生,基部腋間具灰白色柔毛。
高粱 高粱
石茅 石茅

高粱生長環境

高粱喜温、喜光,在生育期間所需的温度比玉米高,並有一定的耐高温特性,全生育期適宜温度20-30℃。而且,高粱是C4作物,全生育期都需要充足的光照。根系發達,根細胞具有較高的滲透壓,從土壤中吸收水分能力強。 [3] 

高粱分佈範圍

分佈於全世界熱帶、亞熱帶和温帶地區。中國南北各省區均有栽培。 [2]  [4] 

高粱生長習性

幼苗對光照最敏感,故北方品種南移則生育期縮短,南方品種北移則生育期延長。 [14] 

高粱繁殖方法

高粱種子處理

種子 種子
選種、曬種:播種前進行風選或篩選,淘汰小粒、癟粒、病粒,選出大粒、籽粒飽滿的種子做生產用種。同時,選擇晴好的天氣,曬種2-3天,提高種子芽勢、芽率。
藥劑拌種:播前進行藥劑拌種,可選用優質種衣劑拌種,防治黑穗病,苗期病害,缺素症及地下害蟲等。也可用25%粉鏽寧可濕性粉劑按種子量的0.3%-0.5%拌種,或40%拌種雙可濕性粉劑按種子量的0.3%拌種,防治黑穗病。 [5] 

高粱精細播種

播種 播種
播種時間:適時播種是確保苗全、苗齊、苗壯的關鍵。高粱種子萌動時不耐低温,播種過早發芽緩慢,易受病菌侵染,造成粉種或黴爛,還會增加黑穗病的發生,影響產量。播期的確定依據品種生育期、地温和土壤墒情。一般5釐米耕層地温穩定在10-12℃,土壤含水量在15%-20%時為宜。晚熟品種適時早播,早熟品種適時晚播。根據地塊掌握最佳播期:春旱嚴重的山區、坡地、朝陽地塊,適時早播;低窪易澇、平地適當晚播。正常年景條件下,第二、第三積温區建議於5月5-10日期間播種。
播種密度:播種密度以“肥地宜密,薄地宜稀”為原則。通常65-70釐米壟,壟上雙行等距條播,枴子苗,小行距12-15釐米,株距18-20釐米,保苗12萬-15萬株平方公頃。矮稈品種適宜播種密度一般要達到15萬-18萬株平方公頃。一般播種量為15-22.5千克平方公頃。選用條播精量播種機或氣吸式精量播種機,播後及時鎮壓。
播種深度:播種深度3-4.5釐米為宜。低窪濕處可稍淺,覆土2-3釐米,乾旱的地塊要催芽座水種,覆嚴土。不同土壤類型播種深淺要靈活掌握,粘土地緊密、容易板結,應淺播;沙土地保墒差,可適當深播。 [5] 

高粱栽培技術

高粱選地整地

選地:高粱根系發達吸水吸肥力強,宜選擇平坦疏鬆較肥沃的地塊種植。因高粱有抗旱耐澇耐鹽鹼耐瘠薄的特性,所以低窪易澇地塊或是瘠薄幹旱的鹽鹼地塊也可種植。高粱對前茬要求不嚴格,玉米茬、大豆茬均可。因高粱對農藥敏感,所以忌選前茬施用長殘效類農藥的地塊。
高粱
高粱(3張)
整地:整地質量是抓全苗及決定產量的關鍵環節,播種前必須做到精細整地,將地耙平、耙細。高粱提倡進行秋整地以確保春季土壤墒情,要做到秋季儘早深耕且耕深一致,做到秋耕、秋耙、秋起壟。春季化凍後和返漿前對起壟地塊進行鎮壓,並在播前耮地,使播種地塊土壤達到平整,無大土塊、暗坷垃,為苗全、苗齊奠定基礎。深耕整地的技術要求:根據土壤濕度適時深耕,一般秋季土壤含水量在15%-20%時深耕效果最佳;根據土壤狀況掌握深度,一般耕深以30釐米左右為宜,同時還要考慮土壤質地,耕層深度和施肥量等條件。 [5] 

高粱輪作倒茬

高粱忌連作,合理的輪作方式是高粱增產的關鍵。高粱的理想前茬是大豆茬,其次是玉米茬、馬鈴薯茬等。適宜的後茬最好是大豆茬、或與玉米、穀子輪作。 [5] 

高粱田間管理

間苗、定苗:苗後3-4葉期間苗,5-6葉期定苗。定苗時要做到等距留苗,留壯苗、正苗,不留雙株苗、二茬苗,還應拔除雜株,提高純度,充分發揮良種的增產效應。
中耕:高粱苗期一般中耕2-3次,第1次結合定苗進行;10-15d後進行第2次。提倡鏟前趟一犁,鏟、趟結合進行。建議拔節前後進行一次中耕,此次中耕要和追肥、培土相結合,促進高粱生育的同時,增強防風、抗倒和土壤蓄水保墒能力。
適時灌溉:高粱需水特點是苗期需水約佔全生育期總需水量的10%;拔節孕穗期佔50%;孕穗至開花期佔15%;灌漿期佔20%;成熟期佔5%左右。為確保高粱高產穩產,應重點掌握在拔節孕穗期,開花期和灌漿期適時適量灌水。 [5] 

高粱施肥管理

施肥 施肥
需肥特點:高粱喜肥,對肥料反應非常敏感,吸肥能力強,不同生長期所需肥料也各有不同。據相關資料顯示,每生產100千克高粱子實,需要吸收氮2.6千克,磷1.36千克,鉀3.06千克。出苗至第1片真葉展開的階段,生長速度較慢,需肥量不高。第1片針葉展開後,長速明顯加快,需肥量逐漸增多。尤其是在拔節孕穗期階段,植株迅速生長,莖葉繁茂,所需養分數量迅速增多,吸收速度最快,此時是肥料利用率最高的時期,也是決定產量的關鍵階段。充足均衡的養分能促使粒大且飽滿,實現優質增產。
種子萌發至苗期階段,適量增施磷肥能加速種子萌發、芽苗生長,在株高、出葉速度和葉面積等方面均可產生較大的影響。拔節期,適量增施氮肥,能促進株高、葉面積,促進高粱穗提早分化。適量追施鉀肥,能促進籽粒數量。灌漿期階段,適量增施氮肥,可提高籽粒蛋白質含量。補施磷肥,對幹物質的運輸、轉化和積累都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施肥方法:結合整地施足底肥,種肥以磷肥為主,可施35%專用複合肥30-35千克/667平方米,配施有機肥1500-2000千克。出苗後,可視出苗情況施入提苗肥。拔節期一般可施腐熟農肥1000千克/667平方米,尿素10-15千克/667平方米。孕穗期可施農肥1000千克/667平方米,尿素20千克/667平方米。灌漿期可施1 000千克/667平方米農肥,尿素8-10千克/667平方米。抽穗至灌漿期,適量噴施磷酸二氫鉀,以促進早熟及增加產量。追肥時不要將肥料露在地表面,追肥後應及時澆水,每次追肥、澆水應根據作物長勢、天氣等情況酌情掌握。 [6] 

高粱病蟲防治

高粱黑穗病

黑穗病 黑穗病
黑穗病從名字就知道它危害高粱穗部,發病時主要在穗期才顯露特徵,不到穗期察覺不出,也有部分在前期會顯露一些症狀。即是種植生長弱勢矮化,莖節短小,葉片簇生;在穗期變現為穗基部膨大,穗較小,穗內有黑色粉末。
防治方法:此病通過病菌傳播,多是病菌孢子在土壤或殘株上越冬,來年借風雨傳播。在種植時選擇抗病性強的品種,再將田間的清理乾淨,尤其是病殘株,集中燒燬或深埋,再將土壤深翻消毒,合理輪作,精耕細作。如果是個別發病,先將病株拔除,用石灰粉撒在病穴消毒,如果是大規模發病,可用藥劑噴灑防治。 [8] 

高粱鏽病

鏽病 鏽病
鏽病也是危害極大的病害,它主要危害葉片,多發病在穗期前後,發病時葉片出現紅、紫以及褐色的小病斑,隨着病菌感染蔓延,病斑逐漸擴散,最後葉片出現大片的病斑,病斑中有孢子堆,這些孢子在破裂後會有鏽色的粉末,從遠處看,就像葉片生鏽了一樣。
防治方法:同樣的是孢子細菌在土壤或病殘株上越冬或越夏,再在再在後,孢子進入幼苗葉片中,逐漸擴散成病斑。選擇抗病品種,加強肥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加強田間管理,及時清理病葉和雜草,減少病原,發病初期用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噴灑防治。 [8] 

高粱粘蟲

粘蟲 粘蟲
粘蟲又叫行軍蟲,喜羣居,主要危害玉米和高粱等作物,常常羣居於葉片,白天潛伏、晚上行動,啃食葉片葉肉,往往在爆發期,將高粱葉片全部吃掉,只留下一個莖杆,使高粱不能正常生長,嚴重時植株死亡或顆粒無收。
防治方法:在成蟲是開始誘殺,傍晚時分在田間放置一盆或多盆裝有誘殺劑的盆,誘殺劑可用糖醋酒自行調配。或者在6月產卵季節,在田間放置草把引誘成蟲產卵,然後再將草把燒掉,杜絕蟲源。及時除草,減少蟲卵,發病嚴重時運用藥劑防治,但要注意藥劑使用,粘蟲對農藥的抗性隨蟲齡的增加而增加,如果藥劑使用過度,對高粱和環境也會造成污染。 [8] 

高粱主要變種

球果高粱 球果高粱
球果高粱(學名:Sorghum bicolor(L.) Moench var. subglobosus(Hack.) Snowden)
該變種圓錐花序疏鬆或稍緊密,長圓形或橢圓狀長圓形,長10-20釐米,寬5-8釐米,花序主軸多少裸露,分枝斜升,基部3-5釐米裸露;無柄小穗卵狀圓形至近球形,頂端較寬而扁,花時長3.5-4.5毫米,果時寬可達4毫米,無毛或頂端有毛,外稃具芒,穎果熟時完全為穎所包或微露,倒卵形至亞球形,長3.5-4.5毫米,寬3-3.5毫米,赤褐色至粉紅色。有柄小穗宿存,卵球形至近球形,其柄較粗壯。 [7] 

高粱主要價值

高粱在《食物本草》有“五符之精百穀之長”的盛譽,收穫面積和總產量僅次於小麥、水稻、玉米,是世界四大谷類作物之一。高粱富含多種營養物質,主要用於釀酒,做食品,飼料。中醫認為,高粱性味甘平,微寒,具有涼血、解毒之功,可入藥,用於防治多種疾病。 [15]  高粱為粗糧,口感不好。其中含有單寧,便秘者少食或不食。 [16] 

高粱食用

食用 食用
高粱籽粒加工後即成為高粱米,在中國、朝鮮、原蘇聯、印度及非洲等地皆為食糧。食用方法主要是為炊飯或磨製成粉後再做成其他各種食品,比如麪條、面魚、面卷、煎餅、蒸糕、粘糕等。除食用外,高粱可制澱粉、製糖、釀酒和制酒精等。

高粱藥用

高粱米味甘,性温、澀。和胃消積,温中澀腸,止霍平亂,主治脾虛濕困,消化不良及濕熱下痢,小便不利等症。 [1] 

高粱營養

高粱米中的蛋白質以醇溶性蛋白質為多,色氨酸、賴氨酸等人體必需的氨基酸較少,是一種不完全的蛋白質,人體不易吸收。如將其與其他糧食混合食用,則可提高營養價值。
高粱米蛋白質中賴氨酸含量在穀物中最低,因而蛋白質的質量也最差,而且尼克酸含量也不如玉米多,但卻能為人體所吸收,因此以高粱為主食的地區很少發生“癩皮病”。
高粱米含礦物質與維生素,礦物質中鈣、磷含量與玉米相當,磷約40-70%,維生素中B1、B6含量與玉米相同,泛酸、煙酸、生物素含量多於玉米,但煙酸和生物素的利用率低。
高粱米脂肪含量3%,略低於玉米,脂肪酸中飽和脂肪酸也略高,亞油酸含量也較玉米稍低,加工的副產品中粗脂肪含量較高,子粒中粗脂肪的含量較少,僅為3.6%左右。 [1] 
參考資料
  • 1.    高粱米的功效與作用  .黔農網[引用日期2018-10-14]
  • 2.    高粱  .植物智[引用日期2019-12-19]
  • 3.    高粱什麼時候傳入中國?  .黔農網[引用日期2018-10-14]
  • 4.    高粱屬   .植物智[引用日期2019-12-19]
  • 5.    張英秋,徐茂財.高粱高產栽培技術[J].黑龍江農業科學,2016,(08):164-166.
  • 6.    梁雪飛. (2016). 高粱生長習性及需肥特點. 農業開發與裝備(8), 117-117.
  • 7.    球果高粱   .植物智[引用日期2019-12-19]
  • 8.    高粱常見病蟲害防治方法  .黔農網[引用日期2018-10-14]
  • 9.    高粱 Sorghum bicolor|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種信息系統[引用日期2023-03-06]
  • 10.    李廷芝.中國烹飪辭典 新版: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9.03
  • 11.    薛聰賢.台灣蔬果實用百科第二輯: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
  • 12.    蔡向紅. 中藥食物速查全書 本草綱目[M]. 2016
  • 13.    沈能展編著. 黑土地農業生產與二十四節氣[M]. 2004
  • 14.    河南省中牟農業學校. 全國中等農業學校試用教材 作物栽培學 (北方本) 上冊[M]. 1979
  • 15.    湯兆錚編著. 雜糧主食品及其加工新技術[M]. 2002
  • 16.    易康主編. 人體所需蛋白質 維生素 礦物質速查手冊 暢銷版[M]. 2014
  • 17.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國際瀕危等級[引用日期2023-03-24]
展開全部 收起